江西遂川县客家人结婚吹的唢呐是什么曲子?

江西遂川县客家人结婚吹的唢呐是什么曲子?,第1张

江西遂川县客家人结婚时吹的唢呐曲子主要以《迎亲调》、《状元游》为主。

在赣南广大农村,红白喜事中免不了要吹唢呐。遂川县吹唢呐成了客家人的亮丽风景。

唢呐并非汉族人的民族乐器。相传唢呐出自于苗族。汉族自中原迁至赣南以后,觉得苗族的唢呐吹出之音有独特的风格,便把它接受过来,成为中国民间重要乐器之一。

据传说,古三苗国有个叫阪泉阿喇的人,最喜欢吹奏,他的芦笙吹得极好,不仅在三苗国扬名,连天上的玉帝都喜欢听。后来,他从神仙那里得到一件器物,一端如吹火筒,一端有个碗口大的叉盘。他吹了一下,其音比洞箫笛子更为响亮,悦耳之声与铜鼓、芦笙亦不同。阪泉阿喇给这器物取名为“唢呐”。那位神仙又教给他一百二十首曲子,要他牢记并传给后代。

现时,唢呐不仅在苗族、汉族中流行,在全国都相当普遍,是红白喜事中不可缺少的乐器,曲调也相当多,由于演奏场合不同,曲调也不同。如结婚时吹《迎亲调》、《状元游》;玩龙灯时吹《茉莉花》、《十杯酒》;丧事中吹奏《哭皇灵》、《白鹤吊孝》等。如再配上打击乐器,各种悲、哀、喜、乐气氛就显示出来,所以唢呐是赣南客家红白喜事不可少的吹奏乐器。

1、班首窦世有

窦世有,男,生于1907年,陕西省绥德县辛店乡强家砭村人。其祖父为满清阁老,因犯罪被贬为龟子。龟子穿龟皮,只能干钉鞋、拉叫驴(驴公子)、吹鼓手等活计。为了生存,窦世有的祖父就学了吹唢呐。窦世有的父亲师承家传,学成了一把吹奏的好手艺,其吹奏帮地遍及今绥德县的大部及清涧、子洲、米脂的部分地区。窦世有也师承家传,技艺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名声在陕北大振,并教出了诸如王宪奇等唢呐吹奏名家。

2、班首王宪奇

王宪奇,艺名王恩,男,1917年生,绥德县白家碱南山村人。他母亲早年去世,从小在唢呐世家窦世有姑夫家过生活,获得了学唢呐吹奏得天独厚的条件。王宪奇在姑夫窦世有的精心培养下,刻苦专研,在少年时就学会了传统唢呐曲牌一百多首。后又吸取了陕北民歌的许多精华,使他的唢呐技艺更加娴熟,形成了浑厚纯朴的独特风格,受到同行的敬佩和音乐界的好评。

1955年,王宪奇参加了陕西省第一届民间文艺调演,获得唢呐演奏甲等奖。1982年又参加了陕西省第二届民间文艺调演,再次获得唢呐演奏甲等奖。并参加了影片《鲜花朵朵开》拍摄。

1960年至1964年间,先后应延安歌舞团、中央歌舞团的邀请传艺,多次接受延安歌舞团、陕西歌剧院、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等文艺团体的采访录音,并在历届地、县文艺汇演中获奖。1987年病故。

3、传承谱系 代别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文化程度 传承方式 学艺时间 居住地 第一代 窦世有 男 1907年 不详 家族传承 不详 辛店乡强家砭村已故 第二代 窦应升 男 1923年 不识字 家族传承 不详 辛店乡强家砭村已故 王宪奇 男 1917年 粗识字 师传 1925年 白家碱乡南山村已故第三代 刘德义 男 1935年 小学 师传 1944年 绥德名州镇 马 年 男 1934年 小学 师传 1943年 绥德名州镇第四代 王毛强 男 1960年 初中 家族传承 1968年 白家碱乡南山村 窦二娃 男 1952年 小学 家族传承 1970年 辛店乡强家砭村第五代 窦虎生 男 1989年 小学 家族传承 2003年 辛店乡强家砭村 1、班首常文周

常文周,男,1936年9月28日生,米脂县印斗乡常石畔村人。13岁随祖父学唢呐吹奏技艺,15岁开始独自吹奏,至今从事唢呐吹奏艺术58年,1960年转为公办教师,一边教书,一边学艺。曾参加地区文工团当吹奏员,先后参加省、市级重大文艺汇演当领吹。1990年9月,在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为安塞腰鼓队表演领吹,曾轰动京城,为陕北绥米唢呐在全国创下了名牌。

常文周不仅吹奏技艺高超,还是唢呐制作的高手。他师承父亲常家中的制唢呐技艺,制作的唢呐外观精美,音乐准确,在陕北及周边乃至西安地区享有盛名。民间唢呐手及西安各艺术院校和文艺演出团体都首选购买常文周制作的唢呐。

传承谱系 代别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文化程度 传承方式 学艺时间 居住地 第一代 常家中 男 不详 粗识字 家庭传承 不详 米脂县印斗乡已故 第二代 常文周 男 1936年 初中 家庭传承 1951年 米脂县印斗乡 第三代 柴随随 男 1956年 小学 师传 1976年 米脂县城关乡 第四代 高 九 男 1978年 初中 师传 1996年 米脂县十里铺乡 第五代 李冬冬 男 1982年 初中 师传 2002 米脂县城 申正华 男 1983年 初中 师传 2003 米脂县城 1、班首汪世发

汪世发,艺名“斗”,男,1949年8月出生,绥德县四十里铺镇后街村人,自幼多才多艺,十二岁开始,随本街唢呐艺人曹来前学艺,因聪明好学,十九岁出师立班,并继续刻苦磨练,形成了自己的演奏风格。由于他懂简谱,故精通数百首古今唢呐曲牌。由于技艺超群,为人厚道,在陕北唢呐演艺界中享有崇高威望。一九八四年受省文化厅邀请,由陕西省音像出版社出版本人录音盒带《陕北唢呐曲牌选集》,热销西北各地。

绥德汉唢呐团成立后,作为主吹参加过国家、省、市级二十多次大型演出活动,受到各级奖励和演艺界音乐家们的好评。

2、传承谱系 代别 姓名 姓别 出生年月 文化程度 传承方式 学艺时间 居住地址 第一代 汪维发 男 不详 粗识字 师传 不详 四十铺后街已故 第二代 曹来前 男 1944 小学 师传 不详 四十铺后街 第三代 汪世发 男 1949 初中 师传 不详 四十铺后街 第四代 张晓红 男 1965 小学 师传 不详 四十铺孟家沟 刘佩云 男 1962 小学 师传 不详 赵家砭乡姬刘家沟 1、班首马生祥

马生祥,艺名马栓,男,汉族,1906年出生,绥德县义合镇清水沟村人,自幼拜师于义合民间艺人胡彦华门下学习吹唢呐。1949年曾与李大牛、王恩、晋文华、常文清等人组建“陕北民间鼓吹乐班”,解放后曾多次参加榆林地区、绥德县举办的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在已故著名剧作家白龙同志的发起下,他曾组织艺人晋文华、王恩、刘应武等人学习演奏新秧歌曲牌和革命歌曲、民歌,使陕北唢呐的演奏内容和技巧得到了了很大的扩展和出新。

1955年,应延安歌舞团之邀,马生祥与王恩、麻胜高、米脂常文清等唢呐艺人一起参加了陕西省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他们在为“陕北八人场子”的伴奏中荣获演奏甲等奖。

1960年参加了省商业系统会演,马生祥改编并领奏的唢呐合奏《兰花花》、《三十里铺》等曲目受到好评,并在纪录影片《鲜花朵朵开》中留下了美好的演奏镜头。

1964年,马生祥与著名民间舞蹈表演艺术家李增恒(艺名“六六旦”)和著名唢呐艺人王恩赴北京中央歌舞团进行民间艺术交流,为榆林地区争得了荣誉。

1967年于绥德名州镇病故,终年61岁。

2、传承谱系 代别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文化程度 传承方式 学艺时间 居住地址 第一代 田启华 男 不详 粗识字 师传 不详 田庄镇田庄村已故 第二代 刘子德 男 1912年 粗识字 师传 1919年 薛家峁镇榆林坪村已故 第三代 刘勤俭 男 1935年 初中 家族传承 1945年 薛家峁镇榆林坪村刘勤富 男 1940年 初中 家族传承 1948年 薛家峁镇榆林坪村 第四代 刘世龙 男 1973年 小学 师传 1985年 薛家峁镇榆林坪村张宝林 男 1971年 小学 师传 1988年 薛家峁镇榆林坪村 第五代 刘江波 男 1987年 初中 家族传承 1993年 薛家峁镇榆林坪村 1、班首刘子德

刘子德,艺名刘五,男,1912年生,陕西绥德县薛家峁镇榆林坪村人。他七、八岁时开始随民间唢呐艺人田启华学吹唢呐,为了学艺,勤学苦练,倾注心血,在老师的启发下,他熟悉记了一百多首传统曲牌,还学会了独特的陕北民间小调演奏技巧。

刘子德的唢呐演奏技艺的特点是功底厚实,风格纯朴,乡土风味浓厚,音量粗犷洪亮,气势浑厚,在榆林地区,特别是在绥德、清涧、吴堡一带享有盛名。是陕北唢呐在演奏风格和技巧上典型性的艺人之一。 1、班首赵英武

赵英武,男,汉族,陕西绥德县石家湾镇赵家屯村人,1930年出生。从小爱听爱学陕北唢呐曲调,18岁拿上唢呐正式投师学艺,拜米脂唢呐艺人常文刚门下为徒,他遵循师傅教授,认真踏实苦学三年。出师后领班奔波于陕北各地,自谋生计。几十年来,由于不断学习别人的长处,努力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艺,使他的演奏风格婉转悠扬,逼真动听,节奏明快,耐人回味,深受广大群众好评。

他很注重培养接班人,在学生中享有盛名,并曾多次参加省地县调演在唢呐演奏方面获得不少奖励。

婚礼进行曲(正统版) 婚礼进行曲(钢琴版)

婚礼进行曲(小提琴版) 婚礼进行曲(门德尔松)

婚礼进行曲(瓦格纳) 婚礼进行曲(刘德华)

Air on the G string only time

证婚人致词背景音乐推荐

给你们(张宇) 约定(林夕)

今天你要嫁给我(陶喆) 爱情证书(孙燕姿)

世界最美的风景(5566) 出嫁(张清芳)

至少还有你(林忆莲) 明天我要嫁给你啦

Love Will Keep Us Alive Because of you

新人宣誓背景音乐推荐

爱情宣言(齐秦) I do cherish you

就是爱你(陶喆) I Swear

我愿意 I believe

唯一 (王力宏) perfect moment

甜蜜约定 Say yes

交换信物背景音乐推荐

水晶(徐怀钰 任贤齐) 爱你等于爱自己(王力宏)

恒星(许茹云 苏永康) 选择(林子祥 叶蒨文)

甜蜜蜜(邓丽君) Everything I do

戴上我的爱(潘玮柏) Sweet Dream

幸福谣(满文军) Beauty and the beast

KISS 和交杯酒背景音乐推荐

月亮代表我的心(邓丽君) 最浪漫的事(赵咏华)

你最珍贵(张学友) 你是我老婆(任贤齐)

幸福的瞬间(许绍洋) 爱的就是你(王力宏)

Waiting For You(胡彦斌) 等你爱我(陈明)

I Knew I Loved You Hero

《纯洁心灵》(New Soul)是耶尔•内姆(Yael naim)专辑《Yael naim》

拜高堂改口敬茶背景音乐推荐

相亲相爱一家人 听妈妈的话(周杰伦)

知足(五月天) 母亲 (罗大佑)

真的爱你(Beyond) 懂你(满文军)

家长代表致辞背景音乐推荐

小手拉大手(梁静茹) 一路上有你

天生注定(任贤齐 杨千桦) Two Less Lonely

只有为你(庚澄庆) first of may

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 Your Song

仪式结束新人退场背景音乐推荐

欢乐颂(贝多芬) 简单爱(周杰伦)

跟着我一辈子(杜德伟) 不得不爱(潘玮柏)

梦中的婚礼(理查德克莱德曼) She(Groove Coverage)

I Believe In You 爱你不是两三天(梁静茹)

新人献歌音乐推荐

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 恋爱频率(许志安/许慧欣)

明明白白我的心 广岛之恋(张洪量/莫文蔚)

王子面(孙燕姿/五月天) 今天你要嫁给我(陶喆/蔡依林)

我想更懂你(潘玮柏/苏芮) 很爱很爱你(刘若英)

戴上我的爱(潘玮柏) 恒星(苏永康/许茹芸)

在一些地区,唢呐是很吃香的一种乐器,因此被常用在一些比较热闹、喜庆的场合,比如像结婚这样的场合。那民族唢呐结婚的曲目有哪些呢大家可以来听听看这些传统的喜庆曲子哦。

民族唢呐结婚的曲目

百鸟朝凤任同祥《唢呐演奏家 任同祥》

抬花轿鄢磊《唢呐》

粮满仓任同祥《唢呐演奏家 任同祥》

百鸟朝凤任同祥《国乐名家名曲传统篇(上)》

婚礼曲群星《唢呐新风情》

百鸟朝凤鄢磊《唢呐》

汉江春早任同祥《唢呐演奏家 任同祥》

有的地方喜欢吃辣,有的地方饮食清淡。因为各地风俗不同,很多风俗文化也有差异,比如结婚。结婚的时候每个地方都不一样。现在让咱们去看看广西百色人结婚时有哪些不同的习俗。

一、广西百色婚嫁吹唢呐

在婚礼习俗中,新郎去迎娶新娘时,除了要抬一顶红色的轿子,还要派人把酒、肉、月饼、粽子等礼物送给女方的房子;唢呐队经过时,每个队员都鼓着腮帮子,尽情地吹着喜庆的曲子。唢呐叫李烈用壮语。小时候,每当村里有人结婚,都会听到长长的、优美的唢呐声。21世纪后,人们结婚时,很少邀请人吹礼来娱乐他们。

嘹歌是壮族的原生态文化和根文化,起源于春秋,成熟于明清。它们广泛分布于右江中游的平果、田东、田阳、马山和邕江的武鸣。其唱腔的特点是声音高亢,词短。每当有喜事和农事时,当地人都喜欢哼唱,其结尾通常以_音,故名。有哈、那海、唱罗、悠哉等曲调。百色市平果县除黎明乡外,没有不唱嘹歌,其他乡镇都有嘹歌,比较集中。

田阳舞狮队在上世纪80年代就很有名气,他们的表演遍布百色,从当地到周边县,再到国内各大城市,港澳台和东南亚各国。1992年,天洋舞狮艺术团代表中国参加在德国波恩举行的国际文化、体育和艺术活动,并获得两次演出的最高荣誉演出证书。它也赢得了狮王集团和北方狮子王第一届广西狮王大赛。

西九洲是著名的绣球之乡。绣球花,也叫绒绣绣球,是广西壮族的恋爱对象和吉祥物。它是由老艺人用古老而复杂的刺绣工艺制成的。绒绣。日本国立民族博物馆收藏有广西产的超大绣球;为迎接香港、澳门回归,庆祝申奥成功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成功举办,艺术家们制作了多个超大型绣球。壮锦是明清时期公认的著名面料,在中国与湘绣、蜀绣、苏绣齐名。

德国小马是矮的,小的,短的,强壮的,匀称的,强壮的,漂亮的。他们善爬山路,性情温和。它们在载人或载货时安全可靠。因为它的身高一般不超过106cm,所以也被称为从水果上下来。宋范成达,《桂海虞衡志》年说:下马时身高不超过三尺,身体健康,行走愉快。宝德属于落基山区,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因此小马成为当地主要的交通工具。21世纪后,德保小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宝地。

黑壮是壮族的一个分支,因喜欢穿黑色衣服而得名。那坡黑衣壮是壮族中保存最完好的一支美国的传统文化,被称为活化石壮族的。黑衣壮族文化包括服饰文化、甘兰文化和Nideya民歌文化。其民歌曾两次代表广西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多次参加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演出。

与南路壮剧相比,北路壮剧是在田林旧州民歌、唱诗班、民间杂技板凳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主要流传于田林、西林、百色、凌云一带。2006年,北路壮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田s队还展示了苗族秦越,壮族人祭祀瑶娘

自古以来,结婚都有一些复杂的习俗,但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希望一切从简,这样会减少很多习俗。只是在一些偏远的地方,很多人结婚的时候还保留着一些旧的婚俗。现在,让让我们和边肖一起去看看安康有什么样的结婚习俗吧。

1选择合适的日子

陕西省安康市的婚礼被称为积极日。积极的一天通常是由新郎选择的家庭,而非积极的一天,也称为好客日,由新娘决定的家庭。一般接待日比阳性日早三到四天。在接待日,准新郎会待在新娘家她整天呆在家里,招待她的亲戚和朋友。

老婆s的父母当天会在婚宴酒店大摆宴席,招待所会有客人。新娘穿上礼服,主持人MC上台致辞,也算是初婚吧。新人还需要向每位客人敬酒,并接受妻子的礼物的亲戚和朋友。宴会结束后,新郎会回到自己的家里,等到结婚那天才能见到新娘。

2吹唢呐

千年婚礼那天,唢呐还在演奏,现代音响隆隆作响。婚礼进行曲没有放秧歌曲,而是放了很多遍,我听不懂我听不到外国的味道。

3换上你的垫脚鞋。

它这是新娘做的。的姐姐。没有姐妹的,可以由其他同龄或者晚辈的亲属代替。新郎背着新娘上车,新鞋下面铺了一块红布。妹妹为新娘穿上鞋子后,将旧鞋收好,新郎奖励妹妹换鞋。

4双方父母在婚宴上发言。

有些家长可能是人生第一次站在麦克风后面,在这么多人面前说话,心里紧张却又激动,生怕说不透彻,只好多说。大多是美好、幸福、吉祥的祝福话语,祝愿小两口恩恩爱爱,白头偕老。

唢呐又名“喇叭”、“龟兹乐”,是一种吹奏乐器。金元时期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我国,最先是作为宫廷器乐演奏。到明代,被抗倭英雄戚继光用作军中军乐,之后便逐渐传入民间。

神木唢呐出现于明末清初时期,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目前形成了东西两个流派,其中,黄河以西至窟野河川一带由山西兴县、临县等地传入的称为东派唢呐,因其音色圆润娓婉,故而多演奏晋剧戏曲。

抬花轿,百鸟朝凤,娶媳妇,迎新娘,入洞房,同房花烛,

其他的可以考虑,《小开门》,《喜事》,《庆胜利》,《六字开门》,《凤阳歌绞八板》,《闹雪灯》,《红旗扬》等等

“一杆唢呐八个孔,七个音符曲百种”,看似普通的唢呐,却能传递出百种乐曲,或慷慨激昂,或温情婉转,或绵延悠长,兼是对生活和人生喜怒哀乐的直白表达。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唢呐依旧以古朴的仪式活跃在人们的婚丧嫁娶之中,那种古老的民情和不变的习俗让人追忆往昔,感悟人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4311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