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和马的区别

独角兽和马的区别,第1张

1、它们的分类不同

西方独角兽的原型已被公认为印度犀牛。

马在动物分类学中分类为: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 。是一种草食性动物。

2、它们的真实性不同

独角兽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虚构生物。

马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存在的生物。

3、饮食不同

独角兽们一直过着相当安逸的生活,因为他们以生长在欧洲森林中的各种树叶和草为食。

野马以荒漠上的芨芨草、梭梭、芦苇、红柳等为食,冬天能刨开积雪觅食枯草。

野马喜欢群居,一般由一匹公马、几匹母马和它们的后代组成。每个种群都有明确的活动范围,并以每天5-10公里的速度迁移。群体中的个体之间在进食之后常互相清理皮肤,轻轻地啃舐对方的耆甲、肩部、背侧、臀部等。

有时也进行自身护理,比如打滚、自我刷拭和驱散蚊蝇等。野马借助声音、气味和抿耳、刨地、啃拭等行为进行交流。

-独角兽

-马

南宋建立,金帝完颜晟决定再度发兵南下征宋。宋建炎元年(金天会五年,1127)十二月,金军从东、中两路进攻山东、河南,另以金军统帅完颜宗翰所派完颜娄室统领西路军进攻陕西。

完颜娄室兵入陕西,即败宋将范致虚所部,随后相继攻克同州(治今陕西大荔)、华州(治今陕西华县)、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凤翔府(今陕西凤翔),俘虏宋河东经制副使傅亮,河东经略使唐重、副总管杨宗闵、提举军马陈迪、转运副使桑景询等众多官吏死于战火之中,川陕军民为之大震。宋军多闻风弃城而逃,致使丹州(治今陕西宜川)、延安府(今陕西延安)、绥德军(今陕西绥德)等16处重要城寨为金军占据。宋陕西安抚使、知府州折可求于金军入攻之时,竟以麟(治今陕西神木北)、府(治今陕西府谷)、丰(治今陕西府谷西北)三州及9处堡寨,降于完颜娄室。唯有晋宁军在守将徐徽言的率领下,奋起反抗,使金军久攻不下。然而晋宁军城中无井,军民每日需取河水饮用,完颜娄室遂令兵士于河东开挖水渠,引河水东泄,城中乏水,处境极其艰难。数日后,李位、石乙等宋将开城郭门投降,金将随即统兵入城。徐徽言率领城中军民退守子城,激战3日,终因寡不敌众,徐徽言为金军所俘,与统制孙昂一同被害。

建炎三年(金天会七年,1129),完颜娄室再度进兵陕西。十一月,宋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奉命出行秦州(治今甘肃天水),部署陕西地区防务。十二月,完颜娄室领兵围攻陕州(治今陕西陕县),知州兼安抚使李彦仙请求张浚派兵援应,又提出自陕州撤军,以避实击虚。张浚不许放弃陕州,而命其死守。金军分作10队,以鹅车、天桥、火车、冲车等军械,轮番攻城。城中军民在李彦仙率领下,顽强抗敌,击退金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使金军伤亡甚众。城中受金军围攻,储粮告罄,将士分粮而食,李彦仙亦只饮豆汁。四年正月,经历大小200余战后,陕州城终遭陷落,李彦仙身负重伤殉难。城中百姓仍旧以巷战抗击金军,妇人则登上屋顶,以瓦块砸击金兵。四月,金军又攻克腆(治今陕西富县)、坊(治今陕西黄陵东南)及三原(今属陕西)、乾(治今陕西乾县)、邠(治今陕西彬县)等州县重镇,且驻军于长安(今陕西西安)。此时,南侵各路金军已陆续北撤,陕西地区则因受战火摧残,生产凋敝,百姓存者无几,且已被金军占据的州县重镇又纷纷叛金。张浚也在积极组织力量反击金军的进攻,陕西局势极不安定。完颜娄室见此情景,只得退兵河东。

完颜宗弼撤回江北后,屯驻于六合(今属江苏)。江淮地区的局势依然严峻。宋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1130)夏,宋廷恐金军秋后再度南侵,即令张浚于陕西向金军展开攻势,以分散和牵制金军主力。张浚领命后,进行精心部置,下令诸路宋军分道进兵关中。宣抚处置司都统制、鄢延经略使、知延安府曲端认为此时用兵仓促,主张应充分备战而后与金军交战。张浚不允,即将他罢官。

完颜宗弼(兀术)得知张浚于陕西起兵,原为金军占据的州县相继叛金归宋,且完颜娄室所统兵力不足抵挡宋军的进攻,已向金廷求援,故于是年七月,奉金帝完颜晟之命,率2万精兵自六合直趋陕西救援,又以右副元帅完颜宗辅(讹里朵)总领陕西军事。张浚令于陕西部署基本完毕后,即指挥宋军夺回被金军所占失地。八月,张浚令统制吴玢玠领兵一举收复永兴军(今陕西西安),遂以他为权永兴军经略使。随后又用兵鄜延路(治今陕西延安),收复所辖诸州县重镇。九月。张浚调集骑兵六七万,步兵十二三万。号称40万大军,浩浩荡荡向东挺进。张浚亲临邠州督战,指挥大军进兵富平(今属陕西)。宋军大规模的用兵,令金廷紧张万分,完颜宗辅与完颜宗弼、完颜娄室合兵西进,亦至富平。张浚令都统制刘锡统五路兵马与金军大战,宋、金交战后,泾原路军将刘绮亲自率领将士杀入金军阵中,斩杀俘获金兵甚众。完颜宗弼等人陷入宋军重围之中,金将韩常亦被宋军流矢射中眼睛。金军经过拼死厮杀,方突破宋军包围,完颜宗弼得以幸免于难。

正当宋、金两军激烈交战之时,宋环庆路军将赵哲竟擅离所部,适逢完颜娄室领兵来攻,赵哲所部无主帅,将校见前方尘土飞扬,惊慌失措,赵哲临阵弃军自逃,所部也随后奔逃。宋军御敌部置全被打乱,金军趁势猛攻,宋军全线溃败。张浚领兵屯守兴州(治今陕西略阳)。宋军的溃败,使金军得以长驱直入。陕西地区再度失陷,诸多州县官吏投降金军,宋军士气大受挫折。张浚于阵前召来赵哲,当众处斩,以平定士气,又令诸将领各领所部回归本路防守。同时派刘子羽赴秦州招集溃散的宋军,一时间前来会合的宋兵已达10余万人。宋军兵势稍得恢复。金军攻势愈发猛烈,张浚随即命吴劲聚兵扼守凤翔府境内大散关、和尚原(位今陕西宝鸡南),以堵截金军的来路,又令关师古等将领统领熙河路(治今甘肃临洮)宋军,驻守岷州(治今甘肃岷县)大潭;以孙渥、贾世方等将领统领泾原路(治今甘肃平凉)、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宋军屯守阶(治今甘肃武都东)、成(治今甘肃成县)、风(治今陕西凤县)3州,以加强入川之道的防卫。张浚则率兵退至阆州(治今四川阆中),复命陕西节制使、知京兆府王庶为知兴元府、利夔两路制置使,节制陕西诸军。王庶随即招集到2万余溃散的宋军及抗金民兵。张浚入川 后,募集新兵,操演训练,精心治军,苦心经营,尤注意用人之长。他以刘子羽“慷慨有才略”奉为“上宾”,以赵开善理财而使为都转运使,以吴蚧每战皆胜使为大将,从而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故“西北遗民,归附日众”。而吴劲亦于大散关东的和尚原建立起山寨,在此训练兵士、屯蓄粮草,作为死守之计。

宋绍兴元年(金天会九年,1131)五月,金将没立自风翔出兵,别将乌鲁折合自阶州、成州出散关,约定合兵于和尚原。乌鲁折合先期到达,布阵于北山,且向宋军挑战。吴蚧令诸将领坚守阵地,以逸代劳,轮番作战。山谷路狭多石,马不能行,金兵舍马步战,吴蚧指挥宋军据险反击,金军大败而逃。没立所部攻打箭箐关,也遭吴玢派兵击退。十月,完颜宗弼会集各路金军10余万人,亲自统领,架浮桥跨过渭水;直扑和尚原。他令金兵自宝鸡向南建“连珠营”,垒石为城,相互衔接,便于援应,且夹山涧与宋军对阵。吴蚧与其弟吴磷率领宋军英勇反击,令诸将选劲弓强弩,轮番射杀金兵,号称“驻队矢”,连发不绝,箭如雨注。金兵死伤无计。金军阵势稍退,吴蚧即派兵侧击,又派兵断其粮道。激战3日,杀俘金兵万余人。吴蚧料敌必将撤兵,又出奇兵设伏于神坌。

未几,金兵果然退兵途经于此。宋军突然攻击,金军顿时大乱。入夜,吴蚧再纵兵袭击金营,金军大败,完颜宗弼亦身中2箭,竟剃去髯须,方未被宋兵识出,得以逃脱。他惊魂未定,即自河东返回燕山府(今北京西南)。复以撤离喝为陕西经略使,屯驻于风翔,与吴玢对阵。战后,张浚以吴玠为镇西军节度使,吴磷为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

二年,张浚又以吴蚧兼宣抚处置使司都统制,节制兴、文(治今甘肃文县西)、龙(治今四川平武东南)3州。时金军窥视四川已久,只因吴磷驻兵于和尚原,扼守得逞要冲,金军难以得逞,遂欲出奇制胜。撤离喝用宋叛将李彦琪驻守秦州,以牵制吴蚧;令游骑出熙河,以牵制关师古;自己则率兵避开和尚原,迂回自商州(治今陕西商县)直插上津。三年正月,撤离喝率军攻洵阳(今属陕西),击败王彦部宋军后,即沿汉水西进。占据金州(治今陕西安康)。二月,金军长驱直入,进逼洋(治今陕西洋县)、汉(治今陕西汉阴)等地。宋兴元府(今陕西汉中)知府刘子羽急令宋将田晟统兵扼守饶风关,且以驿书招吴蚧入援。吴蚧于河池接到求援驿书,立即率数千兵将日夜兼程,急驰300里赶到饶风关。他令人送黄柑给金军,称“大军远来,聊用止渴”。撤离喝为之大惊,用杖击地,说道:“尔来何速耶!”宋、金两军随即大战于饶风关。金兵身披重铠甲,登山仰攻,一人在先,二人拥后,前者伤亡,后者继续进攻。吴蚧令兵士弓弩齐射,滚石砸砍,经过六天六夜的激战,金军死者堆积如山,但仍进攻不止。吴玢又招募敢死兵,每人千银,得敢死兵5000人,准备夹击金军。

正在此时,吴玠军中有一小校叛逃,引导金军绕到饶风关后,居高临下攻击据守关口的宋军。宋军不备,且腹背受敌,终于不敌而溃败。吴蚧退往仙人关,王彦退守达州(治今四川达县),刘子羽退保三泉,筑潭毒山寨堡固守。未几,金军因伤亡严重,亦退兵北撤。四月,金军自兴元府北归,吴蚧闻讯,立刻派兵于武休关掩杀其后军,金兵仓皇应战,坠涧身亡者多达千人,丢弃辎重狼狈逃回凤翔府。

饶风关战后,吴玠因和尚原距四川甚远,粮运不便,遂令吴磷放弃据守,另于仙人关右侧修筑堡垒,号“杀金平”,调和尚原守军驻扎于此,准备迎击金军的再次进攻。而金廷亦令完颜宗弼重返陕西,指挥并策划金军入川。十一月,金军占据和尚原。

宋绍兴四年(金天会十二年,1134)二月,完颜宗弼统领金将撤离喝所部和伪齐刘夔所部共10万人马南侵,自铁山凿崖开道,绕山岭东下,进抵仙人关下。吴玠派出1万宋军抵抗,吴磷率轻兵由七方关驰援,经与金军转战7昼夜,才得以和吴蚧合兵。金军首攻吴蚧所部,遭反击败退。随后金军又用云梯进攻堡垒,宋守将杨政指挥兵士用撞竿撞碎云梯,以长矛刺杀金兵。吴磷拔刀画地,对诸将士说:“死则死此,退者斩!”宋军将士人人奋勇杀敌,击退金军进攻。完颜宗弼又将金军分为两部,自己领一部布阵于东,令大将韩常领一部布阵子西。吴磷则亲自率领一队精兵穿梭往来于东、西两部金军之间,寻找战机,左右攻击金兵。交战已久,吴磷所部兵将已疲惫不堪,迅速退守第二隘。初,吴磷见“杀金子”所处地势开阔,且距仙人关远,不易固守。若前阵失利,须后阵阻击,故于“杀金平”之上又急修第二隘。吴磷方率兵退至第二隘,金军主力即接踵而至。金兵身着重甲,以铁钩相联系,鱼贯而上。吴磷令以“驻队矢”交替射杀金兵,顿时矢下如雨,金兵中箭而亡者层层这积。然而金军又踏着死尸,强攻不止,金将撤离喝甚至勒马四望道:“吾得之矣。”

翌日,完颜宗弼令金军进攻第二隘西北楼,宋将姚仲领兵登楼与之酣战。激战之中,楼忽然倾斜,姚仲立刻以帛为绳,将楼挽正。金兵攻楼不下,又改以火攻,姚仲率守楼将士用酒坛砸灭烈火。形势极度危难之时,吴玢急遣统制田晟率兵挥舞长刀、大斧冲入金军阵中,左突右击,一时间,火炬照亮四周山岭,喊杀声震天动地。第二天,吴蚧指挥宋军全面反击,令统制王喜、王武率领精锐兵士分作2队,各以紫、白旗为前导,冲人金营,金军阵营顿时大乱。宋军奋力厮杀,交战中又射中金将韩常的左目,金军不敌,连夜溃逃。吴蚧又令统制官张彦于横山寨拦劫金军,王俊伏兵于河池扼守金军退路,再次大败金军。

金军败退后,吴玢又统兵出击,四月,先后收复秦、凤、陇(治今甘肃陇县)等地,金军自此不敢轻举妄动。

山西剪纸 民间剪纸在山西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那些年过半百的老大娘和纯朴俊秀的姑娘,常常借助一把小小的剪刀或刻刀,弯曲自然、运转灵活地在纸上镂空剪刻成花样,装点着自己的生活。新春之际,当你走进晋西北的村落院户,看到远处**的土丘,眼前灰色的窑洞,似乎觉得这里的颜色太单调了些。但是,你再看看窗户上,那色彩纷呈的窗花和各色图案,那迎风飘动的门笺,那碗橱、粮囤、畜栏等处寓意吉祥的各色纸花,你定会由衷发出赞叹,仿佛感受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是的,剪纸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旧时的农村里,人们常常把剪纸技艺高低作为品评媳妇灵巧或笨拙的标志,农村妇女自然成了剪纸工艺的民俗传承人。 剪纸是民俗活动的重要一项,而丰富的民俗事象,则为剪纸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创作的广阔天地。民间剪纸与各地风俗习惯密切结合,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基本素质,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举凡岁时节令、居住、服饰、诞生成年、婚葬、寿筵,都在剪纸中得到了反映。 以岁时节令为例。正月初一家家挂春幡、贴窗花,一派喜庆气氛。正月十五闹花灯,灯上要贴剪纸,更加绚丽引人。三月清明,祭品上要摆放剪纸,表达怀祖之情。五月端午,剪贴“五毒”,以之避疫。七月七日乞巧节,姑娘相聚一起,剪花样、赛智慧。九月九重阳节,剪刻重阳旗,寓示步步登高。十月一日寒农节,晋北地区用五色纸剪成寒衣,或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在门前或坟地焚烧,寄托生者对亡人的哀思。 再从红白喜事来看。结婚时,大门两边要贴上大红双喜字,某些地方还要在陪送的嫁妆上用《鱼儿扑莲》、《麒麟送子》、《鸳鸯戏水》等大型剪纸覆盖,作为装点。枕头、手帕上的绣花,也是以剪纸为底样绣成的。送殡仪仗中的纸幡、摇钱树、金山银山,轿车大马,都是用纸剪刻糊制的。这些极普通的剪纸作品,虽不象珍珠翡翠那样华贵辉煌,却牵连着每个人的心灵,伴随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具有牵心动魄的艺术魅力。 民间剪纸的题材大都是人物、动物、草木花卉,可贵的是它能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谐音、象征等手法,构成寓意性的艺术画面。如《龙凤呈祥》、《凤凰戏牡丹》象征婚姻的美满与神圣。《刘海戏金蟾》象征爱情的真挚。《柿子和如意》表示四时如意、平安幸福。《喜鹊登枝》寓意喜上眉梢,喜事盈门。肥猪身上的装饰花纹,用一群小猪组成,以比喻“多子”。新媳妇怀里抱娃娃,表示“得子”等等。在剪纸艺术天地里,民间的能工巧手尽可以凭借她们的想象描绘出理想的一切,以形传神,表达出巧意、新意、美意。 山西民间剪纸的体裁格式,根据各地民俗与实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最常见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据窗格的形状来定。如冀北一带窗户格式有菱形、圆形、多角等样式,窗花也随窗而异,小的寸许,精致灵巧,稚趣横生;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应的“团花”,素雅大方。忻州一带,欢庆春节,或操办婚事都要贴“全窗花”,即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莲花、桂花、笙等,祝愿新媳妇善于女红,早生贵子,美满幸福。 民间剪纸的风格,总体来说,具有北方地区粗扩、雄壮、简练、纯朴的特点。但是,因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木同,各地剪纸又有差异。如晋南、晋中、晋东南、晋西北、吕梁山区的剪纸,多为单色剪纸,风格质朴、粗犷。而流行于雁北地区的染色剪纸,则婉约典雅、富丽堂皇,尤以“蔚县窗花”为代表。 人们把生活比作一棵常青树。那么,我们说这剪刀下的艺术便是常青树上的花和果。民间剪纸扎根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土生土长,土香土色,永远散发着艺术的芬芳。 ——广灵剪纸 “广灵剪纸”以造型写实、刻制精巧,色彩艳丽而著称。它的原料是一种单一的雪白宣纸,工具是几把刀刃为斜形的大小不等的刻刀。程序是先用刀刻出剪纸成品,再点染着色。民间巧匠非常讲究刀工刻法和着色技艺,他们以简单的工具,采取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办法,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能龙飞凤舞地刻制出许多成品。着色时用上好白酒调色,调配较深的颜色可加少量白矾,这样既能使涂上的颜色鲜艳水灵,又能保证剪纸存放较长时间。广灵剪纸以其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声誉,现已销行到法国、美国、日本、波兰等国,成为海外友人珍爱的艺术品。2009年10月,广灵剪纸以中国剪纸首位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晋城剪纸以磁性剪纸为代表,在全国独树一帜。磁性剪纸可以靠自身的磁性吸附到磁性相框、磁性画轴、磁性书写板上,也可吸附到冰箱、防盗门、汽车、文件柜、文具盒等铁制物体上。喷少许水或洗洁净也可贴附在玻璃或其它光滑表面上去。 磁性剪纸能够更充分地体现剪纸的透雕特点和剪纸的透空效果。 磁性剪纸是对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磁性剪纸对剪纸的贡献体现在:一、磁性剪纸扩大了剪纸的市场;二、磁性剪纸丰富了剪纸理论;三、磁性剪纸增强了剪纸的艺术表现力,艺术创作技法上有创新,艺术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化。 磁性剪纸为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04200671510),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于2005年8月17日授予专利权。 磁性剪纸专利在我国已有一千五百年历史的剪纸文化中加进了科技元素,使其更为时尚,应用更广泛,体现了科技进步的价值理念。 陕西民间剪纸 陕西从南到北,特别是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到处都能见到红红绿绿的剪纸。那古拙的造型,粗犷的风格,有趣的寓意,多样的形式,精湛的技艺,在陕西,在全国的民间美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陕西剪纸,专家们称之为“活化石”,因为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如鱼身人面,狮身人首,以及与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与汉画像所相似的“牛耕图”等。传承了中华民族阴阳哲学思想与生殖繁衍崇拜的观念。如陕北剪纸中的“鹰踏兔”、“蛇盘兔”、“鹭鸶衔鱼”、“鱼戏莲”、“蛙、鹿、鱼、鸟”等。 陕西自古是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传说中的黄帝就葬于陕西境内的共同陵桥山,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都发现了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周秦汉唐等13朝都在陕西建都,留下了丰厚的民俗文化遗产。 陕西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全国各地不同风格和特色的剪纸艺术中,古老而纯朴的陕西剪纸以它特有的魅力,为人们所喜爱。陕西剪纸主要形式有窗窑顶花、炕围花、门画、挂帘、枕花、桌裙花、鞋花、结婚双喜花、衣物佩饰花、神龛贴花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窗花最为普遍。每逢春节,不论那里的农村,给窗子糊上洁白的纸,贴上红纸剪成的窗花,喜庆新年。陕西的窗花在表现内容上,一种是继承传统,一种是贴近生活,近距离反映现实。有人物活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民间故事传说等。造型严谨,民间风味十足。陕西剪纸大都出自农家妇女之手,以淳朴、粗犷、简炼、明朗为特点。她们创作的剪纸饱含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和强烈的感情色彩,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具有古朴的民风。他们一方面受民间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对生活进行仔细入微的观察和理解,凝聚着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心到手到,并通过大胆丰富的想象,用剪纸来表达自己 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美的理解。 在陕西剪纸艺术中,首推陕北民间剪纸。这一地区由于近百年来交通闭塞,地处偏 僻,外来文化较难传入,古代的文化、艺术却被农家妇女承袭下来,代代相传。如一些剪纸继承汉代画像石风格,外轮廓极其简练、饱满。生动,想象力丰富。如农家春节门上贴的《瓜子娃娃》的四肢用纸剪出,头用瓜子代替。由于作者都是农民,面广人多,年龄相异,所以剪纸的题材丰富多彩。蔬菜花木、放牧纺织、婚丧嫁娶、民间传说等是老年作者表现的对象。关中剪纸以其造型优美,细致逼真而深受人们的喜爱。陕南剪纸人数较少,以其夸张中带精巧、细致中藏真情的特点。 剪纸是妇女们创造的文化,在陕北曾有“找媳妇,要巧的”的习俗,给娃找媳妇,“不问人瞎好,先看手儿巧”,手儿巧就是看剪纸绣花。有“一看窗子二看帘”的说法,看窗子,是看剪的窗花,看门帘是看绣花的本事。人们普遍认为,剪花好的女子肯定聪明,以后生下的娃娃自然也是聪明的。而今陕北农村,谁会剪花,仍被全村人所敬重。每到腊月天婆姨女子们在一起相互学着剪花,有好样子出来,争相替样。正月妇女们相互串门看谁的窗花好,看谁手最巧。 陕西剪纸形式多样,一是单色剪纸,二是色纸拼贴剪纸,三是点彩剪纸,四是渗染剪纸,五是纸塑窗花,六是剪纸熏样。 陕北以单色剪纸为主,造型简洁质朴、注重夸张变形,传承着古老的审美情趣和造型观念。在内容上多以动物花草为主。据说孔圣人教化天下,唯独遗漏了陕北,于是陕北人的性情不像关中人那么中庸,所以创造性极强,喜怒哀乐表现的淋漓痛快,所以个性极强。在陕北的靖边、安边、定边,人们你三边剪纸,剪纸变成了另一种风格,纤细入微,小巧玲珑,小中见大,刻画精到。打出的“乐乐”细如针尖,剪出的线细如发丝,既不同延安绥,剪纸粗犷,又不同江南的工巧、写实。据考证,三边原是边关重镇,朝廷常派南方将领在此地镇守,他们带着家眷在这里生活,也带来了水乡的民间文化,与当地古拙的民间艺术待以结合,产生了独特的三边剪纸。 差距地区因为经济基础较好,剪纸的形式变得多样起来,单色、点彩、拼贴、纸塑等多种形式相互运用,内容上以戏曲人物为主,花鸟动物中常常加进象征文化符号的琴棋书画,八宝等,有浓烈的中原文化特征。库淑兰是旬邑县民间拼贴剪纸的高手,今年八十多岁,陕西省文化厅命名的剪纸艺术大师。她把拼贴剪纸发展到极致,使专家学者惊叹不已,台湾汉声为库淑兰出版了大型专辑画册。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拍摄专题片进行报导。合阳县罗占花老人创作的纸塑剪纸,人物的造型采自于戏剧,把戏剧人物的一招一式刻画的栩栩如生。渭北的单色剪纸受其皮影造型的影响,而西府的单色剪纸受木板年画影响,可以看出中原文化深厚的底蕴。 山东民间剪纸 北方派——山东剪纸 山东民间剪纸从造型风格上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渤海湾区域粗犷豪放的风格,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纸一脉相承。一类则是更有特点的山东胶东沿海地区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它似乎与山东汉代画像石细微繁缛的风格一脉相承,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型更饱满丰富。 山东胶东称手巧的女子为“伎俩人”,“伎俩人”不管出在哪个村,都是人们引以为荣的事。她们的花样子常常用烟火熏在土纸上到处流传,成为远近乡村剪花的样子。剪纸用途最多的是打扮窗户。胶东的窗户多是细长条形的格子,一般只能贴一些小的花,妇女们开发自己的创意,运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大的构图分割成条形剪出,再贴到窗上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这种称为“窗越”的剪纸一般贴在“窗心”。另有“窗角花”、“窗旁花”以及悬挂在窗前会活动的“斗鸡花”等,构成了系列性的“棂间文化”。与节庆的居室布置相适应,剪纸还用于墙围及天顶仰棚的装饰,以及器皿的贴花。 其中,山东高密一带流传的剪纸,从农舍的门窗、棚顶到箱柜、衣橱都有剪纸装饰。制作一般不打草稿而放剪直下,其特色是常用锯齿纹和挺拔的线条相结合来构成形象。 山东剪纸从古发展到今,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它独具有审美功能,因此,民间的“伎俩人”也就更加注重技巧的精熟。那若断若连的线条和细如蚊足的毛刺,往往叫人感到一种凡人难以达到的绝妙。

 shān mǎo

  山峁

  --------------------------------------------------------------------------------

  ◎ 山峁 shānmǎo

  [loess hill] 〈方〉∶小山头

  过去陕北地广人稀,走路走很远才能碰到一个村子,村子也往往只有几户人家散落在山峁沟畔。——《歌声》

  词语解释

  shān mǎo

  山峁

  --------------------------------------------------------------------------------

  方言。圆顶的小山头。 左齐 《南泥湾屯垦》:“到收工的时候,战士们总要再发起几个‘冲锋’,非要开到一个山洼或一个山峁才肯停止。”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四章:“ 巩家沟 通 泥沟子 的那道沟里也拥满了敌人,先头已经上了 吴家沟 的山峁。”

  《黄土情》、《刘成章散文选》、《纤丽的阳光》、《刘成章散文集》、《羊想云彩》、《安塞腰鼓》等。

  获奖情况

  《转九曲》获首届《散文》评奖一等奖,

  《高跟鞋,响过绥德街头》获首届《散文选刊》评奖优秀作品奖,

  《山峁》获《人民日报》燕舞散文征文二等奖,

  《朱脂赋》获《光明日报》共和国在我心中散文征文优秀作品奖,

  《奇崛的一群》获《中国作家》力象杯优秀散文奖,

  《穷山恶石间的生命》获韩愈杯散文大赛二等奖,

  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刘成章散文集》获陕西省双五文学奖特别奖等。

  陕西作家刘成章散文作品频频入选语文课本

  刘成章,中共党员。1937年生于陕西延安市。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副主任、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读初中时(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写过诗歌,写过歌词和剧本,歌词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主要以散文创作活跃于文坛,出版过七种散文集子,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五篇散文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7篇散文作品入选14种版本的大中专院校和中学语文课本。 他的散文多以黄土高原为题材。

  刘成章“出道”很早:还在上高一时,他的一束新诗(共九首)就被选入了省青年作者的“诗选”之中——就这样,他戴着“诗人”的桂冠而初涉文坛。以后他又由“诗人”变为“词人”,迷上了歌词写作;再后来他成了专业剧作者。他转向写“散文”乃是“新时期”以后的事,都到了1982年(此时他已满45岁),正所谓“人到中年”了,他却开始“中年变法”:从此“专写散文”了!他这种自“诗”起步,而“歌词”,而“戏剧”,最后落脚于“散文”的创作轨迹,铸就和成全了他。他后来曾说:一个人的“突出才华”到底在哪儿?常常连自己都认识不清。没法子,只好多“尝试”几种艺术形式(尝试的过程就是认识和发现的过程),才能最后摸清自己艺术“细胞”之所在。他在“尝试”了上述多种艺术形式之后说:“看来,我更适宜于搞散文创作。”“不过,我从前写诗、写歌词、写剧本的功夫,也没有白费,它们在散文中全都派上了用场。”这话是真的。他后写的“散文”的确是从他原先的诗、词、戏的精神沃野上茂腾腾地“再生”起来的——不是外在表象的“照搬”,而是内在神髓的“化用”。它给他所写的“散文”带来了一股生机和新意!

  他写得最多、最好的一类散文是所谓“风情——神韵散文”。最早发表的《转九曲》,虽鼓舞、激励过他,使其跨出了“中年变法”的关键一步;但回头去看它不无遗憾:这不仅指其中一些“人物”(如叶叶、大背头、巧媳妇等)有“编织”痕迹,似有意为之;而且篇末点睛处还让人读出了“杨朔味儿”,落入窠臼,说明它在艺术上还未能全然自立。照我自忖:他在1985年(被文艺界称为“观念年”)大开悟性,艺术感觉陡然开窍,《老黄风记》《高跟鞋,响过绥德街头》等已颇见精彩。你瞧《老黄风记》,写得多棒!它还在山那边呢(少说也有十来里吧),还没刮过来,可它的“威势”却已让人感到了。它一来,你再瞅吧:“大片大片的庄稼,倒伏于地。飞鸟撞死在山岩上。鸡飞狗跳墙。”天呢?成吨成吨的土和沙,扬得四处都是。天空登时晦暗起来,太阳“变得就像泡在浑黄河水里的一只破盆儿”。人呢?“像被一只巨手搡着,站不住,走不稳,身不由己,五脏六腑都被摇乱,像鸡蛋乱了黄儿。”陕北刮的这“老黄风”——又叫“黑小子风”“儿马风”“叫驴风”——这特有的“雄性之风”,真让“章娃”这支笔给写“绝”了!写“风”当然也是为了写“人”,写人的“精神”。当老黄风肆虐横行、狂奔乱跑、不可一世时,你再看那些汉子、婆姨们,他们却是那么镇定自若、处变不惊、谈笑风生!这才是内外相符、表里相映的真正的“陕北魂魄”!看罢此文当知:陕北这方宝地,其“自然环境”是雄浑刚健、野性大气的;其“人文精神”更是乐观幽默、豪气勃发的。此文的结尾:“它不像沤烂了的红袖章吗?”真可谓“神来之笔”矣!《高跟鞋,响过绥德街头》,写最古老的陕北小城,在而今却现出最现代的一道靓丽风景。写“地域风情”而能点染出“时代特色”,此文可谓著例。这之后,1986年的《安塞腰鼓》使他此类散文又跃上一个新高度。《安塞腰鼓》的气魄是震撼人的。如果说贾平凹的《秦腔》是他从“秦腔”里发现并写出了秦人的精神“表征”的话,那么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即是他从“安塞腰鼓”的舞姿和鼓声中发现并攫出了陕北人的元气和神魂!《安塞腰鼓》是一曲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这之后,他在1988年所写的《山峁》一文把这种诗性笔墨又推进一步——它简直就是一首意韵优美的散文诗。《山峁》在颂赞陕北地貌、风情的同时,把山川和人物,传说和现实有机地统一并结合了起来。读罢《山峁》掩卷而思,恍然有悟:原来山峁的高大奇伟,恰在于它是一颗质朴而高贵的灵魂所幻化!1994年他又写出了堪称此类散文压卷之作的《扛椽树》,使这种“风情——神韵散文”在当代散文史上领异标新、大放光芒。这篇作品的气魄之大、境界之高,依我的陋见确系前无古人!“扛椽树”,实为一种陕北柳。但柳而不媚,蓬勃向上,每根枝条皆可做椽,每棵树可砍六七十根,“生了砍,砍了生,往复无穷”。如果把它一生的奉献累加起来,每棵树都是一片森林!显然,这是瘠薄土地上的悲壮的奉献!刘成章发现了“扛椽树”,同时也就发现了自己。他写这柳孤寂地等待了千万年,“太平洋水深万丈,不及此柳等我情!”及至相见,作者以大泼墨、大写意的笔法,自由挥洒,淋漓酣畅,尽情尽兴。《扛椽树》的精神解放度、心灵自由度、文笔洒脱度都是一流的。

  “陕北生来陕北长,因为你魂牵这地方”——就“写陕北”来说,怕谁也写不过刘成章了。他写陕北,追求“土”(即民族化和地方色彩):有诗意的土,有灵性的土,向“信天游”靠拢。这就攫住了陕北的“魂”,也显出了他散文的“精气神儿”!不仅《老黄风记》《安塞腰鼓》《山峁》和《扛椽树》等是真正的“艺术散文”,令人读之难忘;即或像《米脂赋》《陕北剪纸》《望秦俑》和《黄土写意》等随心走笔的短章散作,在艺术上亦可聊备一格。我想,只此陕北“风情——神韵散文”的大获成功,“章娃”即可无悔无怨矣!

  更何况他还写有一些袒露自我的抒情散文。不过,这类作品数量并不算多,影响也不如上述那类作品大。其中《老虎鞋》写得最早,是写自己刚刚出生在过“满月”时第一次穿上“老虎鞋”的故事。叙述“主体”当时是那样地小,故事纯系后来“听说”且在“转述”时费尽心力,但读起来仍感到虚而不实;“同妈妈”(刘志丹的夫人同桂荣)的特意突出,对“我”的主体地位也是一种削弱。比较起来继后的《压轿》就好得多了:它写的是“我”六七岁时的一段旧事——因跟着改嫁的母亲到了新家而失去了作为男孩“压轿”的权利。在情绪遭压抑、心灵受伤害的痛苦关口,一个比“我”大十岁名叫秦娟的姑娘许下愿来:她结婚时保证请“我”去压轿。其后果然如约,救治了“我”的一桩心病。《压轿》在“文体”上无可挑剔——还可以包括《老虎鞋》《我们像珠珠蛋蛋的时候》等,它们都带有某种“自传性”和“儿童性”(适宜儿童、少年阅读),我看这些记写“童年旧事”的篇什不妨以“自传散文”视之。再拓宽一点说,我觉得《三只雏鸟》似亦可算在里面:它写他的三个孩子,是“俯视”,骨肉亲情,尽在其中。再拓宽点说,《在古老的土地上》似亦可包容在内。它是写“我”和“母亲”生死相依、密不可分的关系的,用“仰视”,实乃一篇动情的“母亲颂”!上述这些散文,再算上《草色呐喊连绵的鲜碧》《我似云雾山峰》《火葫芦》《洗衣的感觉》《域外亲情》等,在表现深层而真实的“自我”方面——从艺术上看,实在是并不那么“到位”的。他倒是有一些很深刻的认识,如他曾说:(写散文应)“勿忘我”;“哪章得‘我’哪章新”!从写出独属于“我”的东西(比如那些陕北“风情——神韵散文”)这一点说,他是做到了;从强化“自我”意识、表现“主体”深层人性这一点说,他却又做得并不很够。这有些奇怪。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怕有两点:一是其思想深处恐存有“大我”和“小我”的矛盾(像他这样受“十七年”教育出来的人大多如此),其往往对“小我”取回避、淡化态度;二是他自己的身世、经历及其心理都较复杂,有一些还颇为“难说”。其实,这都不是问题。如能以“说真话”“写真相”的勇气捅开那层窗户纸的话,他那独特的“自我”心灵反而更能深刻地映照这时代的现实生活,它反倒可能是卓尔不群的。天赐良机,莫失莫弃!

  他当然也还有一些别的散文,有的还很精彩,如《记小猫》《野物启示》《壶口瀑布》《去看好婆姨》等,这里就无须多说了。

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员,陕西省延安市人。1937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副主任、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

刘成章,1937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 安塞腰鼓 刘成章

文学创作,高中写诗,而后转写词,最后写了戏剧,然后再写的散文。八十年代是他创作的一个高峰。一级作家,他的第一篇散文《转九曲》获得了散文优秀作品一等奖。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获鲁迅文学奖,被选入《中国当代散文精华》现已入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四单元第十七课和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三单元第十四课。 八十年代的散文侧重于"自我"经验的"自由"书写。从对社会主题的呼应转向对个人情绪、心境的表达,语言和方式追求作家的"个性"。简而言之就是注重"自我表现",着力表现现代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些作品被称作"新散文"或"朦胧散文"。 作品《安塞腰鼓》被选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作为第14课课文。 现已收入鲁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的课文,收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收入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语文(六年级 上册)配套教材14课。 该文章选自1986年10月3日《人民日报》 写出了安塞腰鼓宏伟的气势,铿锵的节奏,带给我们力量的奔腾。

“路鼓”是腰鼓队在行进中边走边舞的一种表演形式,前由两名伞头领队,后随由挎鼓子和拉花组成的舞队乙-伞头身后紧随的一位挎鼓子,称“头路鼓子”,他必然是技艺精湛的击鼓能手,全队的动作变换和节奏急缓,统由他来指挥。队伍的后部,是扮成蛮婆、蛮汉的丑角,也有的扮成孙悟空、猪八戒等唐僧取经中的人物,随意扭动,逗笑取乐,以增添节庆的欢乐气氛。“路鼓”由于在行进中表演,一般动作简单,幅度较小,多做“十字步”、“走路步”、“马步缠腰等动作。常用的队形有“单过街”、“双过街”、“单龙摆尾”、“双龙摆尾”等。

1981年,在与安塞县比邻的延安市梁村乡王庄村一处叫“墓陵塌”的小山坡上,群众在耕地时发现一座古墓。其中出土了形制、人物造型相同的两块腰鼓画像砖,均系翻模成型后烧制的。经延安地区文物考古专家鉴定,系宋代造物。画像砖上所塑造的打鼓者,腰挎细腰鼓、侧身、头向左后扬起,左脚着地,右腿前跨蹬出,双手一高一低作挥槌击鼓状;左侧一人为敲镲者,双脚跳起,吸左腿,眼看左侧,双手在胸前做打镲状。击鼓者赤膊,穿灯笼裤,腰系彩带,飘至前下方。尤其是打鼓者的动作和形象,颇似当今安塞腰鼓中“马步蹬腿”的第四拍和“前进步”的第二拍动作。腰鼓画像砖的画面清晰,造型美观,生动地表现了我国宋代陕北地区的腰鼓表演,对研究陕北腰鼓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提供了珍贵翔实的文物资料。

1942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兴起的新秧歌运动,使安塞腰鼓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得到了发展,成为亿万军民欢庆胜利、庆祝解放的一种象征,并被誉为“胜利腰鼓”,遍及中华大地,载入了革命文艺运动的光辉史册。1951年,安塞腰鼓参加了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由安塞冯家营村的艾秀山等民间艺人向中国青年文工团传授了腰鼓技艺,在布达佩斯举办的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上演出后,荣获特等奖,从而使安塞腰鼓扬名海内外。

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1.生命的激昂和宣泄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在“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后生”,年轻的生命,如日中天,光辉耀眼,“茂腾腾”地沸腾着生命的激情;年轻的生命“朴实”,不做作不招摇不浮耀,像“高粱”一样无华而茁壮,自然健康;这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样的生命奔腾踊跃于“黄土高原上”,古老的沟壑、纵横的土地,承载着这样年轻热烈完美的生命,“安塞腰鼓”给予他们宣泄的形式。

2.羁止不住的力量

充溢着生命力量的“后生”们,“神情沉稳而安静”,生命在积蓄激情,等待爆发。果然,他们“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生命的热情一旦被释放出来,就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挡得住力量的喷涌。来了:“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人已经不是概念上的“人”,而成了单纯的生命的载体、力量的载体,只有宣泄宣泄再宣泄,喷射喷射再喷射,人与生命合一,与力量合一。“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这些旋转的生命喷涌出的火热的力量灼热了周围的一切。生命如雷霆万钧如山崩地裂压顶而来,使一切都变得渺小,天地间只有生命的能量呼啸不已,“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这样的生命、这样的力量,又有谁想束缚又有谁能羁绊呢?生命化成“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伟大、雄浑、激昂、粗犷,也许有点狂野甚至具有一定的破坏力,但它是真正的、原始的、自然的生命的流露,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力量更可贵更激动人心更让人叹为观止呢?——“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他们的动作不会像舞台上的舞蹈那么精致、整齐、富有韵律,但是他们的力量却扑面而来,“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使人不能相信人“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面对这样的生命、这样的力量,人们会怎样呢?——或许有人觉得这样的生命太赤裸裸太霸道太蛮横,但是它会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而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3.原始的能量

作者把这种生命的宣泄,力量的喷发赋予了“黄土高原”“安塞腰鼓”,是有其深刻含义的。“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相比黄土高原,作者却觉得“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然后再次感慨“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作者为什么对黄土高原情有独钟?在作者看来,黄土高原的人“朴实”“沉稳”“安静”,他们还保存着生命的“元气”,相比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少了些浮躁,缺了些世故。厚土蕴藏着原始的生命,积蓄着骚动的力量,而多水的江南,已经流逝了许多许多,改变了许多许多。

4.写作特点

这篇文章,内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1)铿锵的短句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2)激昂的排比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段落,犹如江河一泄千里不可遏止。许多排比,对仗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如“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3)疾猛的节奏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点喘息的机会。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关 于 练 习

一、反复朗读全文。

本题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韵律和节奏。

二、说说你对“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段话的理解。

本题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生命和力量的表现。

参见“课文说明”。

三、本文大量运用排比,包括句子内部、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试举例加以说明,并说说排比对表现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

本题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参见“课文说明”。

四、品味并说明下列语句的意义。

本题目的是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1.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也许很多人认为,黄土地的农民已经被岁月的风霜、土地的贫瘠折磨得丧失了生气。

2.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江南的流水已经消散了生命的“元气”,已经没有承载这样原始生命力量的“厚土”了。

3.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人们已经被生命的力量所折服所感动所沸腾,当腰鼓“戛然而止”时,人们已经不习惯这样寂静、冷清的世界了。

4.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也可认为这是实写)。

●教 学 建 议

一、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要抓住生命和力量的宣泄这一中心点,让学生深入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二、要围绕生命的勃发来理解作者对黄土高原和江南的议论,不要作无谓的争执。

三、可以结合第一单元的《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内容,作对比阅读。

●有 关 资 料

一、作者简介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二、《我读刘成章》

和成章从未谋面,只有不多的书信往来。作品倒是读过一些。他是很“大器”的。其笔下的“散文”本身确有大气象、大境界——像是苍苍茫茫的黄土高原;像是旋风、骤雨般的安塞腰鼓!这里,我来略“读”其人其文。

刘成章“出道”很早:还在上高一时,他的一束新诗(共九首)就被选入了省青年作者的“诗选”之中——就这样,他戴着“诗人”的桂冠而初涉文坛。以后他又由“诗人”变为“词人”,迷上了歌词写作;再后来他成了专业剧作者。他转向写“散文”乃是“新时期”以后的事,都到了1982年(此时他已满45岁),正所谓“人到中年”了,他却开始“中年变法”:从此“专写散文”了!他这种自“诗”起步,而“歌词”,而“戏剧”,最后落脚于“散文”的创作轨迹,铸就和成全了他。他后来曾说:一个人的“突出才华”到底在哪儿?常常连自己都认识不清。没法子,只好多“尝试”几种艺术形式(尝试的过程就是认识和发现的过程),才能最后摸清自己艺术“细胞”之所在。他在“尝试”了上述多种艺术形式之后说:“看来,我更适宜于搞散文创作”;“不过,我从前写诗、写歌词、写剧本的功夫,也没有白费,它们在散文中全都派上了用场。”这话是真的。他后写的“散文”的确是从他原先的诗、词、戏的精神沃野上茂腾腾地“再生”起来的——不是外在表象的“照搬”,而是内在神髓的“化用”。它给他所写的“散文”带来了一股生机和新意!

他写得最多、最好的一类散文是所谓“风情——神韵散文”。最早发表的《转九曲》,虽鼓舞、激励过他,使其跨出了“中年变法”的关键一步;但回头去看它不无遗憾:这不仅指其中一些“人物”(如叶叶、大背头、巧媳妇等)有“编织”痕迹,似有意为之;而且篇末点睛处还让人读出了“杨朔味儿”,落入窠臼,说明它在艺术上还未能全然自立。照我自忖:他在1985年(被文艺界称为“观念年”)大开悟性,艺术感觉陡然开窍,《老黄风记》《高跟鞋,响过绥德街头》等已颇见精彩。你瞧《老黄风记》,写得多棒!它还在山那边呢(少说也有十来里吧),还没刮过来,可它的“威势”却已让人感到了。它一来,你再瞅吧:“大片大片的庄稼,倒伏于地。飞鸟撞死在山岩上。鸡飞狗跳墙。”天呢?成吨成吨的土和沙,扬得四处都是。天空登时晦暗起来,太阳“变得就像泡在浑黄河水里的一只破盆儿”。人呢?“像被一只巨手搡着,站不住,走不稳,身不由己,五脏六腑都被摇乱,像鸡蛋乱了黄儿。”陕北刮的这“老黄风”——又叫“黑小子风”“儿马风”“叫驴风”——这特有的“雄性之风”,真让“章娃”这支笔给写“绝”了!写“风”当然也是为了写“人”,写人的“精神”。当老黄风肆虐横行、狂奔乱跑、不可一世时,你再看那些汉子、婆姨们,他们却是那么镇定自若、处变不惊、谈笑风生!这才是内外相符、表里相映的真正的“陕北魂魄”!看罢此文当知:陕北这方宝地,其“自然环境”是雄浑刚健、野性大气的;其“人文精神”更是乐观幽默、豪气勃发的。此文的结尾:“它不像沤烂了的红袖章么?”真可谓“神来之笔”矣!《高跟鞋,响过绥德街头》,写最古老的陕北小城,在而今却现出最现代的一道靓丽风景。写“地域风情”而能点染出“时代特色”,此文可谓著例。这之后,1986年的《安塞腰鼓》使他此类散文又跃上一个新高度。《安塞腰鼓》的气魄是震撼人的。如果说贾平凹的《秦腔》是他从“秦腔”里发现并写出了秦人的精神“表征”的话,那么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即是他从“安塞腰鼓”的舞姿和鼓声中发现并攫出了陕北人的元气和神魂!《安塞腰鼓》是一曲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这之后,他在1988年所写的《山峁》一文把这种诗性笔墨又推进一步——它简直就是一首意韵优美的散文诗。《山峁》在颂赞陕北地貌、风情的同时,把山川和人物,传说和现实有机地统一并结合了起来。读罢《山峁》掩卷而思,恍然有悟:原来山峁的高大奇伟,恰在于它是一颗质朴而高贵的灵魂所幻化!1994年他又写出了堪称此类散文压卷之作的《扛椽树》,使这种“风情——神韵散文”在当代散文史上领异标新、大放光芒。这篇作品的气魄之大、境界之高,依我的陋见确系前无古人!“扛椽树”,实为一种陕北柳。但柳而不媚,蓬勃向上,每根枝条皆可做椽,每棵树可砍六七十根,“生了砍,砍了生,往复无穷。”如果把它一生的奉献累加起来,每棵树都是一片森林!显然,这是瘠薄土地上的悲壮的奉献!刘成章发现了“扛椽树”,同时也就发现了自己。他写这柳孤寂地等待了千万年,“太平洋水深万丈,不及此柳等我情!”及至相见,作者以大泼墨、大写意的笔法,自由挥洒,淋漓酣畅,尽情尽兴。《扛椽树》的精神解放度、心灵自由度、文笔洒脱度都是一流的。

“陕北生来陕北长,因为你魂牵这地方”——就“写陕北”来说,怕谁也写不过刘成章了。他写陕北,追求“土”(即民族化和地方色彩):有诗意的土,有灵性的土,向“信天游”靠拢。这就攫住了陕北的“魂”,也显出了他散文的“精气神儿”!不仅《老黄风记》《安塞腰鼓》《山峁》和《扛椽树》等是真正的“艺术散文”,令人读之难忘;即或像《米脂赋》《陕北剪纸》《望秦俑》和《黄土写意》等随心走笔的短章散作,在艺术上亦可权备一格。我想,只此陕北“风情——神韵散文”的大获成功,“章娃”即可无悔无怨矣!

更何况他还写有一些袒露自我的抒情散文。不过,这类作品数量并不算多,影响也不如上述那类作品大。其中《老虎鞋》写得最早,是写自己刚刚出生在过“满月”时第一次穿上“老虎鞋”的故事。叙述“主体”当时是那样地小,故事纯系后来“听说”且在“转述”时费尽心力,但读起来仍感到虚而不实;“同妈妈”(刘志丹的夫人同桂荣)的特意突出,对“我”的主体地位也是一种削弱。比较起来继后的《压轿》就好得多了:它写的是“我”六七岁时的一段旧事——因跟着改嫁的母亲到了新家而失去了作为男孩“压轿”的权利。在情绪遭压抑、心灵受伤害的痛苦关口,一个比“我”大十岁名叫秦娟的姑娘许下愿来:她结婚时保证请“我”去压轿。其后果然如约,救治了“我”的一桩心病。《压轿》在“文体”上无可挑剔——还可以包括《老虎鞋》《我们像珠珠蛋蛋的时候》等,它们都带有某种“自传性”和“儿童性”(适宜儿童、少年阅读),我看这些记写“童年旧事”的篇什不妨以“自传散文”视之。再拓宽一点说,我觉得《三只雏鸟》似亦可算在里面:它写他的三个孩子,是“俯视”,骨肉亲情,尽在其中。再拓宽点说,《在古老的土地上》似亦可包容在内。它是写“我”和“母亲”生死相依、密不可分的关系的,用“仰视”,实乃一篇动情的“母亲颂”!上述这些散文,再算上《草色呐喊连绵的鲜碧》《我似云雾山峰》《火葫芦》《洗衣的感觉》《域外亲情》等,在表现深层而真实的“自我”方面——从艺术上看,实在是并不那么“到位”的。他倒是有一些很深刻的认识,如他曾说:(写散文应)“勿忘我”;“哪章得‘我’哪章新”!从写出独属于“我”的东西(比如那些陕北“风情——神韵散文”)这一点说,他是做到了;从强化“自我”意识、表现“主体”深层人性这一点说,他却又做得并不很够。这有些奇怪。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怕有两点:一是其思想深处恐存有“大我”和“小我”的矛盾(像他这样受“十七年”教育出来的人大多如此),其往往对“小我”取回避、淡化态度;二是他自己的身世、经历及其心理都较复杂,有一些还颇为“难说”。其实,这都不是问题。如能以“说真话”“写真象”的勇气捅开那层窗户纸的话,他那独特的“自我”心灵反而更能深刻地映照这时代的现实生活,它反倒可能是卓尔不群的。天赐良机,莫失莫弃!

他当然也还有一些别的散文,有的还很精彩,如《记小猫》《野物启示》《壶口瀑布》《去看好婆姨》等,这里就无须多说了。

(刘锡庆,摘自1999年10月5日《文艺报》第116期)

三、《安塞腰鼓》赏析

这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

在文章里,安塞腰鼓,并非只是单纯地在作为人类生命力量的一个载体、一种象征;其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物,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这样,作者自然要倾注下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之、颂之,一歌二颂难以尽致,则有三歌之、三颂之。

在作者笔下,几乎分不出哪是形式与内容,哪又是客体与主体,两者真正地获得了无间的统一。

不取拖沓累赘、沉闷疲软的长型句式,而多简洁有力、脆生响亮的短句;也没有冗长繁复的段落,一言两语即自成起迄。

大量地运用排比,排比的形式又力求多样:既有句内的排比,更多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排比,又能连段而下,交错互出。

不独直接地描写这腰鼓释放的磅礴能量,也从人的感觉、人的联想和群山、大地等周围环境的回响上,多方位地渲染着它的奇特效应。

自始至终采用行进的、动态的描写,不作静止的形容,并使那人体的动作与腰鼓的声响,在共时态中互激互溶,合二而一,从艺术上组成一个表现着生命之源和力量之泉的整体。

——这一切形式上的追求,在文章中造成了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炽热灼人的氛围,排山倒海般的气势,恰与作者所要歌之颂之的人的生命力量相辅相契。

安塞腰鼓,是属于黄土高原的。惟有生存于这方土地上的人群,才能创造出此等奇观,也才能凭借它而释放其内蓄的伟力。作者是陕西人,从其描写中,可以看到他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无限神往与倾心爱恋。惟其如此,他也才能写得酣畅淋漓,曲尽其妙。

这一篇,与乔良的《高原,我的中国色》,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说,乔良的作品,是对中华民族性格特征的总体性的把握,那么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则是把它对象化和具体化。读者能把两篇作品一并阅读,相互比照,必将更深切地体察到我们民族性格的本色及其生命力量之表现。

(金梅,选自《中国散文鉴赏文库当代卷》,百花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四、《安塞腰鼓》赏析

乐器往往是用来制造气势、渲染气氛、表达感情的,它因地域和民族等的不同而有“西洋”和“民族”之分类,更因构造和“玩”的方式的不同而有管乐、弦乐、打击乐等不同叫法,演奏出来的效果当然也是大不相同的。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正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另外一点也颇有意味: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结合必须达到这样的高度。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散文《安塞腰鼓》正是抓住了“安塞腰鼓”的这一特点,把对人和鼓的描写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和盘托出。

一开始,人是静的,静得像一株株朴实的高粱。风吹叶动正衬托出他们的静。鼓也一样,“呆呆地”,“似乎从来也不曾响过”。这黄土高原上百十个以高粱为背景的鼓者是注定了要有一场不同凡响的表演的!

忽然之间就爆发了,爆炸了。作者用比喻的排比句来营造这“壮阔”“豪放”“火烈”的阵势:“骤雨”“旋风”“乱蛙”“火花”“斗虎”。腰鼓改变了人们的感觉,引发了人们的联想,而这一切的最高境界就是“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

真正的诗歌是需要反复咏唱的,这是《诗经》以来的传统。反复和排比是制造节律、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的必要手段。需要提醒的是,“反复”不是“重复”,不是相同词、句、段的两次以上的简单出现。在《安塞腰鼓》里,每一句“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出现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内涵、新的情景。

“好一个安塞腰鼓”为全篇确定了基本的音高、色泽、氛围和主要的精神走向,无论上、下文怎样摇曳、生发、词采飞扬,都不会走得太远,这是作文常规之一,也是文章之所以“这样”而不是“那样”的根本。本文的“精神内涵”也在这里:“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两个紧密相连的段落是流动于所有动作、情景、章句里的不变的灵魂,以后的每一次感叹和议论都不曾离开它。

请注意以下几个地方:“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激情……”一段里,“阵痛的发生和排解……”一句表达的是对改革开放以后,祖国走进新时代的振奋和自豪之情;“除了黄土高原,哪里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可以理解为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的比喻,是民族立足本土、再创辉煌的坚实前提和基础;四个“愈捶愈烈”领起的短段和短段里短句的出现起到了深化主题、热化感情、增强力度的作用。

开头是静悄悄的,结尾也静成了“另一个星球”,这种猛然爆发和戛然而止的安排显然别是一番匠心。它的直接效果是,主体部分因为首尾的安静变得更加火红、热闹、气势冲天了。

“安塞腰鼓”所表达的内涵是无比丰富的,但“诗无尽解”,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仅仅感受一下也行,这节奏、气势、色彩,这生命力旺盛的后生,这纯粹的阅读的快感。

参考资料:

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结婚,是每位新娘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候穿上漂亮的婚纱,是每个女孩最美好的梦,也是每个新娘最期待的事,那么在结婚宴上怎么讲话呢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关于新婚上台讲话5篇,给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新婚上台讲话5篇1

我和--认识的时间不算很长,也不能算短!

是的,相对于漫长的一生,我们的友谊只是一个开始,但我们之间的友谊也不是完全用时间可以衡量的。她不只是我的朋友,事实上已经成了我一辈子不能割舍的亲人,我想她也会这么认为。

--是一个很会体谅和照顾别人的人。以往的日子里,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只要--一旦到来,她就给我一种体谅,鼓励和支持,让我的心情很快多云转晴。所以,--是我的“欢乐公主”。

人因爱情而完整,因为友情而得到鼓励。而今天,我将见证我的“友情”找到了属于她的“爱情”,此时此刻,我的内心只充满了一种感情,那就是幸福和激动。

我想邀请在座的诸位嘉宾们,让我们一起祝福他们吧,祝福他们白头到老。是的,祝福他们,也祝福我们自己,他们今天喜结良缘的幸福,也是我们曾经经历过或者即将经历的幸福,是人们共同守望和渴望的幸福。

不瞒大家,在得知--决定结婚的第一时间内,我不知道为什么内心突然有一点点酸楚和失落的感觉,我是在害怕--嫁人之后,会全身心投入爱情而忘记了我这个好友的存在。我这是在“吃醋”吗

不,我想我只是真的在乎我和--的友谊的,她的幸福也是我内心的愿望。有时候,我突然觉得自己好幸运,能够遇到--这样一个真正与我真诚相知的朋友,真好!

丢失了水晶鞋的公主是不开心的公主,而我们的公主——--能够顺利的找到他的王子,找到那个送她水晶鞋的人,这是一桩美妙而幸福的事情,我想我除了高兴,剩下的就是祝福。

最后,我想给新郎官提一个要去,那就是保证:爱我们的--一万年。

是的,必须爱她一万年!这不是个美丽的 传说 ,而是一种真实:人类岁月无论经过了多岁个万年,而人们对于爱情的忠贞和渴望,却亘古未变。

所以,我觉得像--这样一个温润如春的女孩子,应该更有资格将此刻这样温暖的感觉持续一生。

朋友们,让我们举杯吧!让我们大声把祝福喊出来吧!

--和--,祝你们白头偕老!

新婚上台讲话5篇2

四位家长、两位新人、各位嘉宾:

《黄土人家》的亲戚朋友们——大家中午好!

受-- 文化 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先生之邀请,要我在他儿子曹--和媳妇--的婚礼上说几句,并慷慨馈赠了个叫“嘉宾代表”的头衔,盛情之下、休管他《扬达不如挠挖》,还是该《扬达》时就《扬达》吧!

大家晓得,军民擅长作词谱曲,又深谙陕北文化,公子大婚的日子,肯定是经过好一番精心挑选与掐算的。本人只会教物理,又不习惯大场合说话,生怕让他的期望落空。大家还晓得,军民 毕业 于延大,学的是物理,虽然论年龄资历我该是他的老师,但在他上专业课的那两年我也恰在外头学习,是谁把他这个物理专业的学生教成了音乐人,肯定与我无关。我与军民说是师生更像朋友,多数场合我是《山丹丹文化艺术》的观众加听众。难得有今天这我不再做观众的几分钟时间里,把我所知晓的他的数十部作品稍加打理,并当着大家的面,一一归还原主吧!

挑选在今天——20--年7月17日中午12时18分开启结婚盛典,既有《这一年》我辈“起要起”的明合,又有来年下一代“要儿要发”的暗寓;既是《山丹丹》花盛开的时节,又将是《苹果红了》的金秋。

定夺在此地——《我的陕北村庄》、《神话的故乡》、《信天游食村》兑现《黄土人家》《大爱无声》的《承诺》,来年必定是:左手报个孙子似《地娇娇》,右手发财《抓它个金娃娃》。

呈现在面前——上一辈《英雄陕北》汉,取的是《陕北女人》为婆姨;再瞧瞧一对新人,后生来自《龙虎山》 爬过《莽头山》、《胜利山》、跨过《九道川》,才追到长着《毛眼眼》的《俊女子》 、心中的《兰花花》结为终身伴侣。简直就像那《剧组里的 故事 》、在《平安延安》又添了一个像《温暖的摇篮》般的家,这都是《为了母亲的微笑》,这也正是《黄土人家》的《延河情怀》。

二位新人的如今,已经是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由爱而婚。如此姻缘,今古未变叫做——《执子之手》。 这就是--先生精细筹谋、各位见证,今天正在隆重推出的经典之作、真真正正的“传世”之作啊!确实“执子之手”的“手”应有三意:即牵手、拉手,携手。这也是在座的长辈们,向二位新人要表达的祝贺与希望:

第一,希望你们手牵手,高歌《跟着太阳走》,面对生活《九十九道弯》,可以斗嘴,《最好别出手》,懂得珍惜到白头。

第二,希望你们手拉手、手牵娃常回家,既要回“妈家”,也要回“娘家”, 顺便《采访老村长》,多与父母祝福《拜寿》唠家常。

第三,希望你们手携手、肩并肩,象《米脂婆姨绥德汉》一样勤劳朴实,事业上《干,就赶出样子来》。

最后,愿在座的各位嘉宾:食欲有增,尽量地《挠挖》把饭吃好;酒量有加,尽性地《扬达》把酒喝足!

谢谢大家!

新婚上台讲话5篇3

各位来宾:

今天,我受新郎新娘的重托,担任--先生与--**结婚的证婚人感到十分荣幸,在这神圣而又庄

严的婚礼仪式上,能为这对珠联壁合、佳偶天成的新人作证致婚词而感到分外荣兴,也是难得的机遇。

各位来宾,新郎--先生现在--单位,从事--工作,担任--职务,今年--岁,新郎不仅英俊潇洒、忠厚诚实,而且有颗善良的心,为人和善;不仅工作上认真负责、任劳任怨,而且在业务上刻苦钻研,成绩突出,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好青年。

新娘--**现在--单位,从事--工作,担任--职务,今年--岁。新娘不仅长得漂亮可爱,而且具有东方女性的内在美,不仅温柔体贴、知人为人,勤奋好学、心灵纯洁;而且善于当家理财,手巧能干,是一位可爱的好姑娘。

古人常说:心有灵犀一点通。是情是缘还是爱,在冥冥之中把他们撮合在一起。使他们俩相知相守在一起,不仅是上帝创造了这对新人,而且还要创造他们的后代,创造他们的未来。

此时此刻,新娘新郎结为恩爱夫妻,从今以后,无论贫富、疾病、环境恶劣、生死存亡,你们都要一生一心一意忠贞不渝地爱护对方,在人生的旅程中永远心心相印、白头偕老,美满幸福。 最后,祝你们俩永远钟爱一生,同心永结、幸福美满。 谢谢大家!

新婚上台讲话5篇4

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

今天我代表新娘单位---在此讲几句话。据了解新郎---先生,思想进步、工作积极、勤奋好学。仪表堂堂是有目共睹的。是中医院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是这位出类拔萃的小伙子,以他非凡的实力,打开了一位美丽姑娘爱情的心扉。这位幸运的姑娘就是今天的女主角我们单位的---**。---**温柔可爱、美丽大方、为人友善、博学多才,是一个典型东方现代女性的光辉形象。--先生和---**的结合真可谓是天生的一对,地造的一双。

阳光明媚,歌声飞扬,欢声笑语,天降吉祥,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在这大好时光的今天,天上人间共同舞起了美丽的霓裳。今夜,星光璀璨,多情的夜晚又将增添两颗耀眼的新星。新郎和新娘,情牵一线,踏着鲜红的地毯,即将幸福的走进婚姻的殿堂,从此,他们将相互依偎着航行在爱的海洋。我作为新娘的领导与同事,此时也为他们激动不已,高兴不已,欢喜不已。 腊月初十 ,这个特别吉祥的日子。天上人间最幸福的一对将在今天喜结良缘。

在此我代表---忠心地祝愿你们:在工作上相互鼓励;在学习上相互帮助;在事业上齐头并进;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敬互爱;在困难上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在矛盾上多理解少激动、多冷静少猜疑;新娘要孝敬公婆、相夫教子;新郎要爱老婆如爱自己,但不要演变成怕老婆。最后再次祝福新郎---先生、新娘---**:你们要把恋爱时期的浪漫和激情,在婚姻现实和物质生活中,一直保留到永远。永结同心、白头到老。

新婚上台讲话5篇5

各位先生女士、各位来宾:大家好!

今天是我感觉最良好的日子,因为我娶媳妇了!而且还是一位漂亮能干的媳妇!

感谢今天到场的每一位亲朋好友,(感谢介绍人的名字)在你们的关心和祝福下,我终于完成了这个光荣而艰巨又幸福的任务。所以大家要原谅我的激动和紧张。当然我更要感谢我的岳父母,把这么好的一个传家宝留给了我,我一定继续发扬你们的光荣传统,爱她照顾好她,从此我们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当然我也要感谢我的母亲,这么多年都是你为我挡风遮雨,现在你可以放心了。有个跟你一样爱我的人愿意这一辈子都陪着我。从今天开始,你不用羡慕别人家有女儿陪着买菜逛街了,现在你也儿女双全,等到享福!

最后我要对我身边的这位女子说:感谢你对我的信任,我不是李嘉诚,不是古天乐,但你仍然愿意这一辈子跟我牵手,不离不弃。我只有用我这一辈子为你打工为你受累!

谢谢您的关注!

新婚上台讲话5篇6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大家好!

今晚,我由衷的开心和激动,因为我-------,今晚结婚了!此时此刻,纵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但我知道,这万语千言,最终只能汇聚成两个字,那就是“感谢”;除了感谢,我还是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在座的各位朋友。感谢您们在这个美好的新春伊始,在百忙中抽空前来为我和我的爱妻---的爱情做一个重要的见证;特别要感谢我的领导---,---先生和---女士。非常感谢大家,没有你们的关怀和支持,也就没有这场让我和我的爱妻---终生难忘的婚礼。

其次,我还要感谢我爱妻--的父母。我想对您二老说,您二老把您们手上唯一的一颗掌上明珠交付给我保管,谢谢您们的信任,我也绝对不会辜负你们的信任!但我要说,岳父岳母两位大人,我可能这辈子也无法让您的女儿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但我一定会用我的生命和全部,让她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此外,我还要感谢我亲爱的爸爸妈妈。妈妈,感谢您在28年前,您用您靓丽的青春和婀娜的身姿,把一个生命带到了这个世界,让他学知识,教他学做人;您让他体会到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您给了他世界上最温暖的家,您告诉他做人要老实,您告诉他家的重要。我还要感谢一直在背后支持我的爸爸,虽然爸爸的话不多,但是爸爸是我的一座山,是爸爸教会了我很多的做人道理,是爸爸教会我如何做一名有责任的汉子。我想在今天,跟您们说声谢谢,儿子我今天结婚了,我已经长大了,您们可以放心了!

最后,不忘一句老话,今晚的大酒店,略备粗茶淡饭,敬请各位亲朋好友吃好喝好。

谢谢大家!

新婚上台讲话5篇相关 文章 :

★ 结婚讲话致辞五篇

★ 新娘婚礼发言稿致词五篇

★ 2020年新婚讲话稿范文

★ 新婚祝福发言稿5篇

★ 领导在婚礼上美好的讲话5篇

★ 最新代东方式婚礼致辞合集5篇

★ 结婚典礼新郎讲话5篇

★ 结婚仪式上朋友上台讲话

★ 合集:婚礼致辞经典语录大全5篇

★ 婚礼发言稿精简五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4320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