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邶风·静女》的侧面描写
《邶风·静女》是《诗经》中的精品,这首诗只有三个小节,总共不过50个字,却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这首诗之所以有惊人的魅力,重要的一点是它成功地塑造出一个美好的“静女”形象,而这个美好人物形象,又是通过人物描写完成的。教科书课文后的练习中有“把《静女》改写成白话诗或小故事”这一训练,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这首诗的人物描写,就——定能够很好地完成这—‘练习。
诗中的“静女”是一个极美的形象,可是作者却并没有具体地写出她的眼睛如何,她的身材如何,她的皮肤如何,只是说了“静女其姝” “静女其娈”。只是这样笼统地写入,照理说应该是写作的大忌,可是,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却又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鲜明,那样的真切,这是为什么呢答案是成功地运用了侧面描写这一技巧。
如果真的光是写“静女其妹” “静女其娈”,读者自然是不会有什么印象的,可是作者在第一节写的是“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不写女子了,而是将笔锋转向了一个小伙子。这样一来可就不同了。一个能够让小伙子急成这个样子的姑娘,应该是什么样子呢这是作者有意让读者也跟着着急。不直接写那个女孩,而是写等待她的小伙子,可其实又是写女孩的美丽,这样的写法就是侧面描写。
第二节是“静女其娈,胎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还是不说姑娘的美,而是写小伙子看了彤管的感受。彤管就是彤管,它不过是乐器,可是现在小伙子手中的彤管,早已不再是单纯的乐器了,这个青年人,摆弄着手中的彤管,怎么看怎么好看,它的颜色好看,它的光彩也美丽。因为是美人赠送的,所以它才这样的美丽,这是从侧面说自己心上人的美。
第三节是“自牧归荑,洵美而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手里是一把荑草,可是这草美得不得了,因为这草是爱人从郊外采来的,所以,不是草美,而是因为那个美人儿。到了这里,作者说出了“彤管” “荑”美的原因。
诗到这里就完了,没有下文了,可是,读诗的人却在等待着,诗里写的那个美人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读者也在搔首踟蹰。可是作者,点到为止,不再写下去了。接着写下去好不好呢不好。诗到这里,已经将读者的情感调动起来了,下面的完全可以让读者去想像。人就是这样,你越是不告诉他的东西,他越是想知道,你要是告诉他一半,而不说下面的一半,那是最急人的。而这又恰恰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全说透了,就是画蛇添足,就是繁冗。
2关于侧面描写,有一个精典的例子,那就是古希腊《荷马史诗》中对美女海伦的描写。作者没有直接写海伦如何如何的美,而是写看台上一群老年的将领,这些上了年纪的人看见海伦后,叹道:为这样的美人,发动一场战争是值得的。我们中国古代的诗歌中,也有成功的侧面描写例子,而且甚至于超过了《荷马史诗》的描写。
把《静女》改写成白话诗或小故事,最容易犯错误的是,将诗中没有说全的话全说出来,将诗直白化。许多同学就是将那个姑娘眼睛、鼻子写个够,这样不一定是好。好的改写,应该是尽力让小伙子的样子更有血肉,他是怎么着急的,他是怎么翻来覆去又摸又看那彤管的,他是怎么冲着荑草又嗅又闻自言自语的……小伙子写好了,那个姑娘自然也就更丰满、可爱了。你不用多说,读诗的人自然就会去想像了。
3赵树理的小说从古典文学尤其是古典小说里吸取的营养较多。比如,在写人物方面,他描写姑娘漂亮,往往不直接写她如何如何漂亮,而是采用侧面描写。最典型的例子要算《小二黑结婚》中对小芹的描写了,
小芹今年十八了,村里的轻薄人说,比她娘年轻时候好得多。青年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树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
孙犁在写年轻女人的漂亮时,有时也采用侧面描写,《铁木前传》写小满儿时就是这样,
每逢小满儿到街上来推碾,就会在这小小的村庄里引起一场动乱。当她还没有得到推碾的机会,只是放下一把笤帚在碾子旁边占着,自己一径回家去了,就有一些青年人趁到碾子附近来了。青年人越聚越多,常常使得那正在推碾的人家,感到非常奇怪。
……过了一会儿,小满从她姐姐家的胡同里转出来,青年们的眼睛就一齐转向她那里。青年们的眼神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勇迈些,有的怯懦些,然而都被内心的热情和狂想激动着,就像接连爆发的一片火焰。
孙犁描写小满的手法与赵树理写小芹的手法如出一辙,这倒不是后者模仿了前者,而是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其中的古典小说侧面描写的手法对他们都产生了影响。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温酒斩华雄”就是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侧面描写。这段描写没有正面写关羽的武艺如何如何高超,而是写几员大将都被华雄打败,就在这种背景下,关羽上阵将华雄之头提来掷于地下,为他出马时备下的热酒,“其酒尚温”。通过这样的非正面描写,关羽的武艺高超就不用再写了。
(一)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二)分清课文内容详写和略写的地方。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毛主席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
(二)分清课文内容详写和略写的地方。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毛主席是谁吗?他就是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领袖,有一首歌叫《东方红》,唱的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这首歌没有专业的词曲作家,是陕北的一位老农发自内心唱出来,唱出了陕北,唱遍了全中国。它的丰功伟绩,说也说不完。这篇课文,讲的就是1948年春夏之交,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从山西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发生在“花山”的几件小事(边说边板书:毛主席在花山)。
(二)提出学习要求。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用本单元学过的学习方法独立阅读课文,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完成课后思考练习。
上阅读课的目的,就是检查学生掌握本单元知识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有关情况。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问题,不要有过多的讲解。但对于本课的个别问题,还要予以指导。
(三)指导学习步骤: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3.细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归纳段落大意。
4.带着课后问题,精读课文,思考答案。
(四)学生按学习步骤自学。
前20分钟独立学习,然后用10分钟时间安排两人一组讨论。这30分钟的时间里,教师要巡视教室,发现个别问题,予以解决。
(五)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1.你解决了哪些生字、新词?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向大家汇报字、词学习情况。
(春夏之交:春季将去、夏季将来的时候,即暮春将去,初夏即来之时。)
夜以继日:晚上接着白天,日夜不停。也作“日以继夜”。
操劳:辛辛苦苦地劳动,费心料理。
干扰:扰乱。
诚恳:真挚恳切。
簸箕:用来簸粮食或撮垃圾等的一种器具,用竹蔑、柳条、铁皮等制成。吱吱扭扭:象声词。
为难:(1)感到难以应付。
(2)作对或刁难。本文取前一义项。
拘束:(1)对人的语言行动加以不必要的限制;过分约束。
(2)过分约束自己而显得不自然。本文取后一义项。
旮旯:角落,偏僻的地方。
在行:内行,对某事富有经验。
苕帚:扫地、扫炕、扫东西的用具。
糁儿:谷类等磨成的碎粒。
端详:(1)仔细察看事情的前后经过。
(2)庄重安隐。本文取前一义项。)
2.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什么中心思想?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3件事。
第一件事是毛主席在花山时不因为自己的工作而影响乡亲们的正常生活,叫警卫员将集中到村里另外一台碾子上碾米的乡亲们请到自己屋外的碾子上碾米。
第二件事是毛主席将一直舍不得喝的茶叶拿出来,让警卫员沏给碾米的乡亲们喝。第三件事是毛主席利用工作间隙,帮助乡亲们推碾子碾米。
中心思想是:表现了毛主席时刻关心人民生活,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重的伟大精神和作风。从这些事情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毛主席对人民群众无微不至的关怀,充分地认识到毛主席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无私工作的伟大情怀。正因为毛主席无微不至地关心着人民群众,所以他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所以他所领导的革命才能够成功,才能够取得伟大的胜利。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受到了很深的教育,那就是:关心人民,关心他人,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赢得他人的拥护。)
3.你画了哪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1)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昨天傍晚,我们一起散步,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毛主席的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从正面表明了他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关心,反映了他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二是进一步从反面来说,说明如果照警卫员那样的做法,会产生的一些不良后果。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感到毛主席时时处处都在注意观察和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情况,时时处处都在关心和爱护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反映了伟大领袖体察民情,关心、爱护人民群众的崇高精神。
(2)主席说:“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了。”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毛主席精辟地阐明了人民群众与革命军队之间的鱼水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人民支持着革命,革命的目的也是为了人民,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革命就不会成功。而要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就要关心、爱护人民群众,时时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同时,也表现出伟大领袖毛主席从来都将自己看作是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从不搞特殊化,从不需要特殊照顾的伟大风范和高尚的人格力量。)
4.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课文对毛主席让警卫员请乡亲们到自己屋外的碾台上碾米,毛主席要警卫员将自己舍不得喝的茶叶沏给乡亲们喝这两件事情写得比较详细;而对毛主席利用工作间隙帮助乡亲们碾米这一件事和对毛主席为什么住进了“花山”这个村子,他住的农舍是怎样的情形,他是怎样夜以继日地工作的这些内容,有的不写,有的一笔带过,有的写得比较简略。
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原因是,前面两部分的内容能够鲜明、集中、突出地表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重点去写,写得较为详细;而后面两个方面的内容,跟这篇文章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关系不大或很远,所以简略去写,或者一笔带过。)
“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老师一定要注意评议其对与错,它关系到本单元作文的写作,对于今后写作材料的选择和运用,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六)老师讲评。
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表扬知识掌握较全面、准确的同学,给没掌握详略得当这一写法的同学归纳分析原因,指明努力方向,提供改进的办法和措施,帮助这些学生固强补弱,不断进步。
偶依在秋色的廊窗前,只见几颗年轻的桂花树开着金**的细花瓣,在优扬的轻风中飘呀飘呀,阵阵暗香浮动,芬芳荡漾,沁人肺腑。不由得让我久久的凝望远方发呆,思绪融入到了一个出生的地方。眷恋起为我点过无数次灯的母亲,有神的双目是泪花,非凡的心智是怀念。
母亲!你的儿子在深深的想你,想你点的灯啊!今日在小夜中,感觉是那样的柔亮与那样的舒缓静谧。
天底下,母爱如佛;她是你远行的船,泊停的港,挡风的树,生命的源。无论你是怎样的卑微与落泊,甚至于犯了弥天大罪,真正可以宽恕包容的是你的母亲,唯有她决不会弃你而去,在失意忧伤、无助无奈甚至绝望时,带给你的总是光明与希望。
每当我遇到困难、病痛或无法吐诉的喜乐与哀愁,就会想起和千万个母亲一样普通而又平凡的我的母亲,想起母亲为我点的灯!这灯光就像不经意的预言融入了我的生命,演变成了我希望的生命之树!
我出生在三年自然灾害结束不久和带血醒味的文化革命刚开始,整个国家物质馈乏、人民生活极端贫穷的一个充满忧郁的不平静的年代。幸运的是当时没有计划生育的限制,母亲很伟大,饱尽了所有生活的艰苦,在与老三相隔十七个月后的一九六四年农历十月初六太阳升起的时候,母亲把我从她的身体中逐出,生下了我这个小跟跟虫。不知道当初母亲是如何度过的。按现在一家一胎的情况,似乎想都不敢想。
我哭喊着来到人间后,母亲用她的浮汁与全心的关爱,伴随我渐渐长大,让看懂了外面精彩的世界,让我品出了人间的酸甜,也让我渐渐理解和明白了爱唠叨、喜欢和父亲吵架,但生活俭朴、很会持家,从不让子女有过受苦挨冻的母亲的爱与辛劳。
最让我永远怀念的是从有一天能记忆起事物到中学毕业的日子里;每当我感冒高烧时,每当我饥饿、口渴时,每当我夜梦中惊哭时,以及每天夜里大小便时,母亲总会起床为我点灯,起初点的是煤油灯,后来是拉线的电灯,几乎天天如此的重复着。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母亲为我点的灯已深深的印在了脑海中,就是现在也时会在睡梦中喊“母亲,点灯!”
母亲除了为我点灯,还为自己点灯,而且点的灯似乎很柔亮;无数次的灯影下!见到母亲深夜为我盖被子,天未亮就为我上学煮早饭;见到母亲在织布、做衣服、缝补儿女们上学的书包;炎夏里,灯下母亲总在旁边用蒲扇使劲的给我们扇风和赶蚊子。影响最深的是有一年夏季最炎热的一天,母亲在农田中汗流满面的喷药水,溅出的药水湿透整个衣服,因太疲劳而忘记洗手,结果农药中毒晕倒,吃饭时引起剧烈的反胃,可那天深夜,还照常为我点灯赶蚊子;
多少次平常而又平常的点灯,送走一个个平平淡淡的日子,多少次胜过她生命的一点一滴的关爱与呵护,让我已把亮丽的灯与母亲相连。再黑的夜,只要有母亲在身边,眼前的一切就会很亮很亮。母亲成了我心中的长夜明灯!
灯就在母亲的手指间不断的重复点亮,母亲也在点灯中放弃了一个又一个安稳之夜。一个个儿女们也在母亲的点灯中长大成人。
母亲!你该可以享点清福了!然而,老天不公,病魔却把你推向死亡的边缘。平时,母亲自己有一点小病从不去医院,这次得病你还是习以为常,没上医院检查医治,结果拖到后来已是晚期了,在病床上最后的日子,苦苦的挣扎,如刀绞一般剧烈的痛,把你折磨得骨瘦如柴,没有一点文化的你,临别时也不懂自己得的是什么病,好凄苦的走向遥远的天国……
母亲啊!母亲!我对你没有好好的尽过一点孝心,我好有责任,恨自己平时只顾了小家,没有经常回家关心一下你的身体,每当想起你临走时剜心般的疼痛,我是多么的遗憾啊!
母亲!我想你会原谅我的,因为你和千万个母亲一样,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佛祖,奉献的爱是最原始的、最伟大的……
母亲!你知道吗?小小泥娃已变成一个能谙世理的有文才人。每当花开的季节,他会供上一点你喜欢的佳肴,会让你快乐安息在天堂!
轻轻的桂花香飘进了夜梦,柔柔的灯光仍在眼前闪动,母亲啊!你虽不能再亲自为儿点上那盏明灯,然却在儿心里点上了一盏永不泯灭的心灯,而且一天比一天清晰,一天又一天的照亮着我走的每一步……
清晨的太阳,映红飞鸟的翅膀,它的目光多暖和啊!多像我的母亲。想起了母亲,这阳光下熙熙攘攘的尘世,便下起了绵绵不断的阴雨。
不知不觉来到花店门前,眼睛忽然一亮,我记忆中的母亲,似乎与这鲜艳的花儿有关。店主笑吟吟地说:“先生,今天是母亲节,买一束花吧。”我心里一颤,啊,今天是母亲节,可我从来没有想起过。我这才确切地忆起母亲是很喜欢花的,各种各样的花儿都喜欢,我掏空了衣袋,一样一束的买了一大把。我把花儿紧紧地搂在怀里,低下头来看它会笑的神态。
我嗅到了春的暖融融的气息,像是童年的呼吸。迷人芬芳的童年,就像这花儿,但倘若没有了母亲,童年的花朵也就枯萎憔悴了。母亲是花朵上一颗颗晶莹的露珠;是黑夜深处看不见的根。
街上的人来来往往,有抱着婴儿微笑的母亲;有拄着拐仗送儿子去闯天下的母亲。可我抱着花儿,不知该往何处去。世上所有的母亲,此时此刻在我的心中,是何等动人心魂啊!我的眼泪流了出来,因为我真的不知该去何处寻找母亲。
我最后一次,去探望母亲的时候,是我妹妹打来电话催促我去的,她说母亲,一连五天几乎没进食物。当时我吓了一大跳,第二天拖着还没开完散学典礼的儿子, 匆匆往家里赶。我万万没想到,母亲依然面带笑脸坐在椅子上看着我。吃完饭,仍去厨房洗刷碗筷,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第三天也就是2002年2月3日,我登上了由武昌开往深圳的火车。2002年2月10日下午5时左右,我接到了妹妹打来的电话,说母亲患了肝癌,要我快快赶回,跟母亲见上最后一面。我呆呆地握着电话发愣,这么多年了,我可从没听见母亲哼过一声啊!我简直不敢相信!
我忽然忆起母亲年轻时,对着脸盆吐血的一幕,那时我吓得快要哭了,她则平静地用一张纸,仔细地擦去唇边的血迹,手轻轻放在我的头上,抚弄着我的头发,然后五个手指头在我的头上重重地按了一下:“记住,不要告诉你爸爸。”一会儿,母亲似乎想起了什么似的,从床上跳了下来,随即一阵风似的出了门。母亲回来时,手上捧着一大把从山上采来的鲜花,插在床头上,插在阴暗的房间里,轻轻地触弄着花瓣,闻着花香,对着花儿喃喃地说着话儿。那时的我,竟以为我母亲就像这花朵,就像这春天,年年去了,年年有。
2月11日夜晚,坐在火车上,那远去异乡的灯火,仿佛是从母亲心灵里开出的花瓣,开在夜的脖子上,开在我寂寞人生的旅途上。上午7点时分,当我冲进家门时,母亲已停止了呼吸。跪在母亲的跟前,我泪如泉涌。
大妹用颤抖抽泣的声音告诉我,母亲在快要断气之前,仍没说上一声疼。更让所有的人惊异的是,母亲是自己起床洗澡,不声不响地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她的眼睛因为肝的恶变而几乎失明,上厕所时,却不使唤儿女,自己静静爬起来,扶着墙壁摸索着去卫生间。母亲生命垂危之际,吐血吐得厉害,可她都坚持撑起上半身,将口对着地下的盆子,一口一口地吐,床单没有弄脏,地下没有弄脏。母亲一生给儿女洗了无数件衣裳,堆起来足足有一座大山那么高,离开人世间却走得如此干干净净。
夜黑透了,四处静静静的,雨水滴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凄冷而响亮。蜡烛之光,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它的身子慢慢缩短着,一颗颗泪珠儿似的光明悄无声响地落下,滴在母亲的遗体旁,最后凝成一朵朵鲜红的花瓣,绽放在母亲的灵前。母亲是喜欢花的,我竟忘了在母亲灵前插上一朵鲜花。
我忆起这些片断,泪水打湿了衣衫。母亲是爱花的,可我从没有给我的母亲买上一束鲜花,即便是母亲弥留之际。今天是母亲节,我所忆起的母亲,已躺在冰冷的泥土之中。母亲从没有节日,只有那长年累月趴在盆前洗衣的情景,在我的心灵中闪现。鸟语花香,阳光灿烂,街上行人川流不息,我捧着鲜花,渴望将它送给我的母亲,然而母亲却永远嗅不出我手上的花香了。
我向一座山上走去,母亲的坟上,杂草丛生,呜呜的冷风吹过,草丛流水一般地响起。啊,母亲。在您生前,我没有给您买上一束鲜花,没有给您过一次生日,今天在您的墓前,我才想起了这些。我把鲜花一一插在母亲的坟上,花儿随风飘动,弥漫出的香气,仿佛母亲从我童年久远的巷子中,飘然而至。五彩缤纷的花朵,仿佛刚刚从童年的花园中,从母亲的花园中采摘下来的,带着湿润润露珠的清亮。
树林哗哗作响,一只鸟儿啼叫着划向深邃的天空,划向一颗太阳。我何以要在母亲的坟前,复活一个鲜艳欲滴的童年,复活我那可怜的母亲呢远望昼夜不息的江水,我恍然大悟:那是一条永不枯竭的母亲河啊!一瞬间灵魂浸入了波涛滚滚的江水。
我辛劳了一辈子的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快十年了,她永远是我们当儿女的心中的思念。
母亲是一位从旧社会走过来的老人。善良、纯朴、节俭、宽于待人,是她一生的美德。母亲十九岁与父亲成家,从此进入到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小时候就听母亲说,在她结婚不久,我的外祖母就说过,说我母亲有四个婆婆。这四个婆婆分别是,我的祖母和曾祖母,父亲的伯母和堂嫂。我的祖母是位善良实诚的老人,她待母亲不错。余下的几位“婆婆”都不是太友好,特别是父亲的堂嫂,既懒惰待人又刻薄。
母亲是位小脚女人,对“三寸金莲”的称谓名副其实。记得小时候,只要看见母亲的鞋放在那儿,我们姐弟几个便争着缩紧了脚趾,去穿母亲的鞋,并踮着脚尖在地上来回走上几步。但要是被母亲看见了,她总是变着法儿的制止我们。等我长大后,才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说是小孩儿穿尖尖脚的鞋“钱窄”(前窄),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个个有钱花,都能过上好日子,不再象他们老一辈,日子整年都过得紧巴巴的。
有着三寸金莲的母亲,在这个大家庭中,挑水、做饭、针线活样样都得干。她每天凌晨很早就起床推磨、烙煎饼,晚上,等一大家人吃完了饭,还要刷筷子洗碗。等收拾停当,就已经很晚了,又得忙着准备第二天的饭。一家人吃的饭,几乎都由母亲来操持。大伯嫂子本应以长嫂的名分,带领妯娌去忙家务,但她却以孩子小为理由,对家里的活袖手旁观,什么事情都吩咐我母亲去做。母亲虽然为家务整日里忙忙碌碌,但只要稍有闪失,就会被堂嫂告到婆婆们那里去,所以,一天到晚总是提心吊胆的。那时候,家里没有钟表,母亲怕起床晚了耽误了推磨,晚上都是和衣而睡,一晚上不知要起来几次,到院子里去看星星。她从老人那里学到,以看星星的走向来推瘼时间的早晚。推磨的时候,有时候困的实在坚持不住,站在石磨旁边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毛驴拉着空的石磨,火星子从两片石头中间往外乱窜,母亲一个激灵醒过来,吓锝心里怦怦直跳,恐怕被婆婆们听见。
母亲年轻时身体单薄,加上脚又小,一对盛满了水的木桶,压在她的肩上就够辛苦了,但大伯嫂子还在一边说风凉话:看这杨柳细腰的,挑起水来也不好看。母亲擦着满脸的汗水,心里实在太委屈,可嘴上是不能说的。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好多年,后来才由大家分成了小家,母亲才如释重负的轻松了下来。
母亲是位勤俭持家,很节俭的人。我小的时候粮食不富裕,遇到灾年,粮食更显得金贵。每当新粮食下来,母亲总是把粮食计划好,菜粮搭配、粗细搭配,一年当中,把口粮匀开吃。小麦成熟了,生产队要按人头分配,因那时粮食产量低,一家人分不了多少。母亲精打细算,除了平时吃顿饺子和有应酬才用细粮外,一般都不舍得动用,想方设法总要留下一部分,等到春节时包饺子和做面食用。秋天分了棉花,母亲挑拣好了,轧好花,用纺车纺成线,让人织成布,染好了或印上花,给我们姐弟几个做衣裳,和添置家里的被褥。虽然是土布,但因母亲纺的线又细又匀,所以织出来的布就显得格外细密,做成的衣服穿在我们身上,邻家的孩子都非常羡慕。记得那时候,每到冬天,母亲晚上都要点着煤油灯,挑灯纺线,天天如此。有时我们一觉醒来,朦朦胧胧的睁开眼,看见母亲还在摇着纺车。她为我们这个家,为我们姐弟几个所付出的,是一生的劳累和辛苦。
母亲从不浪费一粒粮食,她经常告诫我们,“粒米不成面,滴水不成河”。哪怕是看见一粒粮食掉在地上,她都要捡起来,就是每天用的洗脸水,也从来都节省着用。因为她深深知道任何东西都来的不容易。但如果邻居有了困难,她会毫不犹豫的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在六十年代初生活困难的时候,当她看到邻家的孩子饿得直哭,她宁愿自己饿着肚子,也要把家里本就不富裕的饭食,拿去给邻家的孩子吃。她还经常把自家节省下来的粮食,拿去接济别人。东院儿的奶奶没米下锅了,哪怕家里只有两碗米,母亲也会拿出一半给她送去。前街的大婶儿家没了咸菜,她会让我们送去自家腌的咸菜。我们的衣服、鞋子穿小了,母亲把它洗刷干净了,送给邻居家的孩子们穿。
母亲的手很巧,做得一手好针线活。缝衣、做鞋、绣花、剪纸样样都会。那时针线活都要靠手工来做,母亲做的衣服,针脚精细,样子时尚,做好的衣服穿出去,引得好多人都要比着去做。母亲做的鞋,耐看又结实,母亲绣的花,针针紧扣,鲜活靓丽。还记得小时候母亲给我缝的帽子,帽子上缝着一朵大荷花,荷花是用粉红丝布剪好了贴上去的,在荷花瓣的边沿和顶端,母亲用红丝线把它绣的同真花瓣一样好看,荷花周围露出绿色的荷叶。帽子后面有两条漂亮的飘带,左右两旁各坠着一颗叮当响的小铃铛,好看极了。给我弟弟缝的“老虎帽子”,那老虎的鼻子、眉眼、耳朵,既卡通又活龙活现。我们戴上帽子到街上去玩儿,周围便围过来一群姑娘媳妇,她们指指点点、惊讶赞叹。记得有几个男孩儿、女孩儿,还匆匆忙忙跑回家,喊出了自己的母亲来看,好让母亲也比着给自己做一个。谁家的姑娘出嫁,谁家的儿子娶媳妇,都让母亲来剪喜字和窗花。说母亲心灵手巧,那是理所当然的。
母亲还裁了一手好衣服。街坊邻居的婶子大娘和姑娘们,都经常拿着各种各样的布,让母亲来裁衣服。母亲从不推辞,仔仔细细的量好尺寸,认认真真地给他们裁剪。遇上家里没有人缝衣服的,母亲还一针一线的帮着把衣服做好了,让我们给送过去。
说起裁衣服来,还有一段笑话呢。我的一位远房的二大妈,人很实在,但手又笨又拙,母亲把衣服给她裁好后,教给她怎么去做。她在家缝了好几天,实在缝不下去了,就带着衣服来找我母亲,还埋怨我母亲把衣服给裁坏了。母亲接过衣服,看了一眼,笑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后来好不容易忍住了笑说,你这个拙老婆,怎么把裤腿缝到裤裆上去了。最后,还是母亲帮她把衣服缝好了。一个远房叔叔,从小就没了妈,母亲只要有闲空,就帮着做双鞋或是帮着做件衣服,有时还帮着烙煎饼,或是把做好的饭让我们送去一些。直到现在,这位叔叔只要说起我母亲,心里还充满了感激。
母亲一生心肠好,乐于助人。街坊邻居有什么事情,都愿意请母亲帮忙,母亲也从来都认为义不容辞,高兴得去帮助他们。五六十年代的农村,缺医少药,在长期的摸索中,母亲学会了一些以挑灸、推拿治疗常见小病的土办法,还会治小孩脱臼。一年四季,寒冬酷夏,无论是白天还是深更半夜,只要有病人找来,母亲都会认真地去给他们诊治。当她看到哇哇直哭的孩子,脱臼复位后连蹦带跳地走了,当她看到被病痛折磨的成年人,脸上露出了笑容,母亲便会感到由衷的高兴。诸如如上所述的这些事情,在母亲看来都是小事,可就是这些小事,贯穿了她的一生。
那年,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弟弟从家拍来电报,说母亲病重,让我回家探望。当我急匆匆赶到家的时候,母亲的病情已大有好转。我看到家中的房间里,堆满了乡亲们送来的各种各样的补品和点心。这些补品和点心,虽然都是土生土长的,不是什么贵重的物品,可代表着乡亲们的一片心。母亲说过:“行下春风下秋雨”,她这话是在给我们讲故事时,是说好人有好报的。虽然母亲做事从不允许别人答谢和报答,但她对乡亲们的好,大家都记在心里,他们怎能不感激母亲呢。
我的家乡在沂蒙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子弟兵和老区人民那种“鱼”与“水”的感情,母亲每当说起,都令我十分感动。母亲曾舍着我的姐姐,用自己的奶水,喂养过转战南北的子弟兵的后代。她积极参加“妇救会”、“识字班”,用自己的双手没白没黑得给解放军做军鞋、烙煎饼办给养。母亲做的军鞋,底子纳的结实,鞋面做的精细,每次交军鞋,都得到领导的好评和夸赞。她经常对姐妹们说,子弟兵是为咱老百姓的解放打仗的,他们一天行军上百里,鞋不结实急行军时破了怎么办,咱们只有把军鞋作好做结实了,才能对得起他们,对得起咱们自己的良心。所以,母亲对每一双军鞋,都认真、用心地去做,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母亲一生吃了很多苦。在大家庭时的劳累,小家庭的操劳,就是在“坐月子”时,也都从来没有好好休息过。生我那年,父亲参加担架队去“淮海战役”支前了,阴历十一月中旬的晚上,母亲在床前的地上生下了我,冻得浑身发抖。收拾停当后,她喊醒了我大姐,想让她到灶房里拿些柴火来烤烤暖和。被喊醒了的大姐,听见我的哭声吓得哇哇大哭,她这一哭不要紧,被她哭声惊醒了的二姐和三姐也一齐哭起来。母亲只好作罢,自己爬到床上躺下。那一夜,不知母亲是怎么度过的。第二天就起床烙煎饼给区公所办给养、做针线活。她还说,那个月子,一共吃了九个鸡蛋。前街的大妈送来了两个,后街的大婶拿来了一个,邻院的奶奶送了一个……。那时候各家都穷啊,邻居有的一个,多的两个,七凑八凑,一共九个鸡蛋,那都是大家的心意。这件事我听母亲说过多次,我知道,母亲是在用这种方式感激乡亲们。我每次听了,心里都特别难过。现在的年轻人生孩子,鸡蛋算什么呀,专挑有营养的东西吃。可母亲那个年代哪有这个条件,她们那代人受的苦,真是够多的了。
母亲生我弟弟时,是一九五四年的春天,那时节,几乎年年闹饥荒。阴历四月,正是粮食青黄不接的季节,家里没了粮食,几天都揭不开锅,小弟哇哇待哺,母亲饭都吃不上,哪来的奶水。父亲赶集买回来一把葱,母亲摘下一些葱叶,一个一个地往嘴里吃,父亲在一边只有落泪。听母亲说,每次坐月子,别说好好养,就是想休息也没有时间,除了忙家务,空闲的时候还要做鞋卖,好换取一点油盐钱,贴补家用。所以母亲落了一身的病,从我记事起,母亲就一直病病殃殃的,整天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不舒服,都是年轻的时候操劳、受累和月子里伤了身子。我最小的妹妹,每天晚上睡觉前,总要给母亲捏捏脖子,柔柔肩膀,然后才去睡。这是小妹每天都要做的工作,直到小妹结婚到了外地。
母亲一共生了九个孩子,由于当时没有什么医疗条件,有三个夭折了。在夭折的三个孩子中,其中有两个已经有五六岁了,每当提起,母亲的心情就显得格外沉重。孩子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啊,怎能不叫她揪心呢。
母亲的六个孩子中,只有老六,我们的小弟是个男孩儿。四十五岁的母亲生了个老生儿子,按说是让她最心疼、最娇惯的。可母亲不这样认为,她没偏没向,和对五个女儿一样去心疼、去对待。所以我的弟弟在母亲的教导下,从小就很懂事,知道心疼父母。到现在,小弟也已经五十四岁了,他仍然是我们姐弟中,最孝顺的一个。
记得小时候,每年的腊月,是母亲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日子,特别是等过了腊月十五,母亲更是忙个不停。那时候没有机械化,什么粮食都要靠在石磨上磨和用碾子压。母亲要带领着我们磨面和压年糕粉,她要亲手蒸年糕、发糕、粗面卷子,做豆腐,还要生绿豆芽和黄豆芽,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母亲虽然很累,但她忙得很高兴,我们也都很开心。那时我最喜欢吃的菜,是父亲做的“黄豆芽炖豆腐”。豆芽是母亲亲手生的,豆腐是母亲亲手做的,都是纯天然食品,做好的菜口感特棒,每当我回想起来总念念不忘。现在日子过得好了,可到哪里再去找这么纯正天然的食品呢?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是清明节那天到沙滩上去“滚鸡蛋”。家里养了几只鸡,每年清明节前,无论家里怎么困难,母亲都不舍得把鸡蛋卖掉,她要把鸡蛋攒起来,等到清明节的时候,给我们姐弟几个每人煮五个鸡蛋。这也是邻居家的孩子们既嫉妒又羡慕的一件事。记得清明节那天,母亲早早起床,等我们起来的时候,她已经把鸡蛋煮好了。摸着热乎乎的鸡蛋,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三姐把鸡蛋给我们染成红的、绿的,或是把鸡蛋上画上一些花,或是画上一些红、黄、绿相间的小格子, 总之是五颜六色。然后姐弟几个便每人怀揣五个鸡蛋,到河边的沙滩上去滚鸡蛋,大家玩得不亦乐乎。三姐还用柳条或杨树条给我们做一些哨子,大家边吹哨边在沙滩上打滚儿,嬉闹声、哨声响成一片,那是我真正的无忧无虑的童年。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一生都没穿过几件好衣服。记得我小的时候,夏天,母亲一件粗布中式短袖上衣,那是用一件穿坏了的长袖衣服改的。已经穿过好多年了,上面早就打了好多补丁,可她还不舍得丢掉,被汗水浸湿了,洗洗晾干了,再穿在身上。母亲说,夏天穿衣服没好歹。可就看那衣服上面的补丁,就知道穿上有多热了。我生孩子的那年,爱人从省城带回来一块浅灰色的“的确良”布,我送给母亲,让她做一件上衣。那时,要是能穿上一件的确良布做的衣服,是件很荣耀的事。母亲不舍得自己穿,想留给我做衣服,推来让去,在我的说服下,她很高兴得接受了。可正好我婆婆也来伺候月子,母亲就把这块布料让给了我婆婆。其实她是在为我长脸。母亲就是这样,自己再喜欢的东西,只要觉得别人需要,她会高兴的先人后己。
母亲非常爱清洁,一年四季屋里屋外,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这种习惯,一生都伴随着她,就是在她年迈的时候,还是一丝不苟。那年我探亲回家,看到年近九十岁的母亲,每天仍擦澡洗涮,穿戴的依然利利索索。衣服穿脏了,自己去洗,洗好晾干后,叠整齐了放起来。母亲不光自己爱清洁整齐,她对孩子们也是这样要求。我们小时候,日子过的再紧,每到春节,母亲总要千方百计,给我们做新衣裳穿着过年,实在没钱买布,就用自制的土布给我们做。平日里,我们的衣服就是补了补丁,也总是给我们洗得干干净净的,才让我们穿在身上,从来不让孩子们穿的拖拖拉拉。她常说,衣裳旧点破点不要紧,可要收拾利索了,穿到外面,那可是代表着一个家的形象。
母亲一生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她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的感染、教育着我们。孩子们同邻居家的孩子争吵了,母亲先来管教自家的孩子,从不护犊子。我们要是受邻家的孩子欺负了,她总是先问明情况,等事情平息了一阵子,再悄悄跟家长说明真情。她不管做什么事情,能方便别人的,尽量的去方便别人,能迁就别人的,尽量的去迁就别人。“吃亏是福”是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小时候,我不懂这句话的道理,现在回味起来,无不是一句朴素的格言。只要不是原则问题,谦让一些,迁就一点,吃点亏,就避免了一些是非和争端,换来的却是友好与和睦,这与母亲经常说得“望人和福自和福”同是一个道理。中国人讲求一个“和”字,和气、和善、和睦,“万事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大家友好、和睦相处,共同享受平静的生活与快乐,其乐融融,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那可是以任何东西都难以置换的无价之宝啊。
母亲还经常教育我们: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母亲虽然识不了多少字,但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在她心里是根深蒂固的,这对我们子女来说受益匪浅。我们是听着母亲“做诚实孩子”的话长大的,她的话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就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长大后,成了我们的座右铭。现在,将来,都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也会用母亲的这些最古朴的话去教育、鼓励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脚踏实地得去工作,光明磊落的做老老实实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母亲在她九十岁的时候,以踏踏实实的步履,走完了她平凡的一生。母亲走了,但她吃苦耐劳、乐于助人、、宽于待人的美德,时刻铭记在我们心里——
母亲,我的吃苦、受累、辛劳了一辈子的母亲,您的儿女永远怀念您。
k19960115k 秀才 二级(301) | | 我的知道 | 我的消息(0/0) | 百度首页 | 退出
我的知道 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知识掌门人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视频 百科
帮助 设置
> 艺术 > 器乐 相关问题添加到搜藏已关闭
悬赏分:5 - 提问时间2008-5-20 13:18 问题为何被关闭
结合中华民族发展史谈谈对安塞腰鼓的理解
400字左右 谢谢了
提问者: xujun1203 - 魔法学徒 一级 答复 共 4 条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近年来,它先 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赴日本进行表演。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
回答者: djx3310 - 江湖新秀 四级 5-20 17:31
真是惊心动魄啊!
读着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我为之震撼,不禁赞叹而又赞叹。安塞腰鼓动人心弦的演奏使我沉浸在一种生命的强盛中。捶,捶,捶,一声声“隆隆”响彻云霄。喧闹声后,文末一声“渺远的鸡啼”更使人彷徨在一个陌生的世界,使片刻间那雄浑的鼓声久久地萦绕在耳畔——这也许就是“余音绕梁”了?
惟妙惟肖的描写使那群茂腾腾地后生们从书中“蹦”了出来,在我眼前发狠地捶、忘情地捶、没命地捶那安塞腰鼓。鼓声伴着掌声,是一种洋溢着英雄豪气的声音。隆,隆,隆隆……
奏吧,让百鸟停止歌唱,大家一起来倾听那如雷的鼓声吧。那奇伟磅礴的能量也只能由安塞腰鼓释放。急促地鼓点迸发出元气淋漓,奏出了震天动地的生命强音。安塞腰鼓神了!它把活跃着的生命转化成了一个又一个华彩乐章,在鼓上如火花四溅般奏出,令人叹为观止。我听见了,那远在黄土高原的腰鼓声,我听见了,是那么激动人心!我不得不赞扬黄土高原人民的粗犷豪迈与生机勃勃,他们吃穿虽普通,却有着锦衣玉食者没有的强盛生命。好一个安塞腰鼓呵,好一个安塞腰鼓!
我仿佛与后生们一起舞着,舞着,大起大落地搏击全身,跳出每一个充满力量的壮美舞姿。吼,跳,喊,跃,把抱负、痛苦、欢乐、追求,通过安塞腰鼓而表达。啊,安塞腰鼓,你给农民们注入了无限生机,把他们朴素衣着下掩饰不住的亢奋捶出来了,舞出来了。啊,安塞腰鼓,你令人激情澎湃,给黄土高原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噢,安塞腰鼓,好一个抒出了农民心愿、指引他们走向幸福的安塞腰鼓!
让腰鼓捶吧,捶吧,捶出火烈,捶出自豪,捶出那农民的淳朴善良……好一个安塞腰鼓
回答者: 冷酷Θ - 试用期 一级 5-20 20:13
《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作者通过一群朴实得像红高粱一样的茂腾腾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舞场面的描写,展示了中华民族古老淳朴的民间文艺风情,显示了生命的活跃和强盛,热烈赞颂了中国人民“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抒发了中华民族挣脱了束缚与羁绊、闭塞与保守后的欢乐和痛快、思索和追求。这是对改革开放炽烈的、深层次的理性思索的结晶。
� 对这一壮阔、热烈的场面,作者写得绘声绘色,详略得当,极有层次。鼓未捶响以前,是严阵以待,一片肃静。只见“南风吹动高粱叶,吹动鼓手们的衣衫”,鼓手们“神情沉稳而安静”,贴身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而展现在他们身后的背景是无垠的“一片高粱地”。多么广阔而恬静的场面啊!在这大背景下,鼓手们积攒着力量,期待着爆发,等待着展示。这是激战前的沉寂,这是等待前的肃穆,也是一场疾风暴雨式的腰鼓舞即将上演前的期盼。写得多美啊,给人以无限遐想的天地。
写腰鼓舞的场面极有层次,分为四层。第一层,写鼓声乍起,着重写声音,写鼓声的激越豪迈,写得详细。一捶起来,鼓手们就全身心地投入。“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这是腰鼓舞吗这分明是中华大地上前无古人的改革开放的热火朝天的情景的诗化。同时,作者还展开联想,让我们联想到了古代出征“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悲壮,想到了老一代改天换地的革命“千里的雷声万里地闪”的豪迈,想到了新中国建设路上苦苦求索的热情。今天,中华大地上的改革开放不也是这样的吗这是一种一脉相承的光荣传统的延续!作者将眼前的腰鼓舞与过去的历史紧密联系起来,有力地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沉睡的雄狮要奋起,要向世界展示她的风采。于是作者进一步用富有哲理的语言写到,要改革开放,就“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这是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理论的诗式的注解。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才挣脱了束缚,冲破了樊篱,撞开了坚冰,走出了困境,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干劲。这隆隆的鼓声啊,是改革开放中“豪迈的抒情”“严峻的思索”,辛苦耕耘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是“阵痛的发生和排解”……这是多么睿智的哲理,何等深刻的意蕴啊!读后,不能不使人热血沸腾,干劲倍增。
第二层,写腰鼓舞正酣。着重写舞姿,突出舞姿的遒劲,写得较详。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使你“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可以释放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每个舞姿都“充满力量”,“呼呼作响”,“都是光和影的变幻”,都让你“震颤在强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是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了不起的民族,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必将书写出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 第三层,写腰鼓舞达到高潮,写得简洁。作者没有像第一、二层那样从正面去铺写鼓声和舞姿,而是侧面描写。写由腰鼓舞引发的联想。作者用了一个排比段,充分展示这人、声、舞融为一体的“茫茫一片”的壮观景象。这景象是“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这“思绪中不存在任何隐秘”,它是“痛苦与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的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和升华。
第四层,写腰鼓戛然而止,写得非常简略。极力突出一个“静”字,与开头相呼应,首尾圆合。“世界出奇地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像来到另一个星球”。作者写得十分含蓄。这是热情释放后的冷静,也是一种理智。这样的结尾意味深长,与上文相对照,更加突出腰鼓舞的壮阔和火烈,给人以鼓舞和力量。对整个腰鼓舞的描写,真是场面惊心动魄,结构层次分明,描写绘声绘色。
其次,文章语言如诗如画,极富音乐美,而且联想丰富,想象奇特。例如,写鼓声乍起的场面:“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想象借助比喻和排比的翅膀,把腰鼓舞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写得别致感人,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写腰鼓舞正酣,想象也非常奇特:“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写得声情并茂,足以使人全身的力量都燃烧起来。而这一切,都是依赖于积极修辞。作者主要是通过大量的排比、比喻、对比、反复、拟人等来表现的。作者还善用叠字、叠词,增添了文章的气势和韵味。如“茂腾腾”“咝溜溜”“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使作品音韵和谐,旋律优美,极富音乐美。
参考资料:
回答者: 展翅翱翔的雄鹰 - 江湖新秀 四级 5-21 12:57
安塞腰鼓
1.生命的激昂和宣泄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在“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后生”,年轻的生命,如日中天,光辉耀眼,“茂腾腾”地沸腾着生命的激情;年轻的生命“朴实”,不做作不招摇不浮耀,像“高粱”一样无华而茁壮,自然健康;这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样的生命奔腾踊跃于“黄土高原上”,古老的沟壑、纵横的土地,承载着这样年轻热烈完美的生命,“安塞腰鼓”给予他们宣泄的形式。
2.羁止不住的力量
充溢着生命力量的“后生”们,“神情沉稳而安静”,生命在积蓄激情,等待爆发。果然,他们“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生命的热情一旦被释放出来,就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挡得住力量的喷涌。来了:“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人已经不是概念上的“人”,而成了单纯的生命的载体、力量的载体,只有宣泄宣泄再宣泄,喷射喷射再喷射,人与生命合一,与力量合一。“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这些旋转的生命喷涌出的火热的力量灼热了周围的一切。生命如雷霆万钧如山崩地裂压顶而来,使一切都变得渺小,天地间只有生命的能量呼啸不已,“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这样的生命、这样的力量,又有谁想束缚又有谁能羁绊呢?生命化成“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伟大、雄浑、激昂、粗犷,也许有点狂野甚至具有一定的破坏力,但它是真正的、原始的、自然的生命的流露,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力量更可贵更激动人心更让人叹为观止呢?——“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他们的动作不会像舞台上的舞蹈那么精致、整齐、富有韵律,但是他们的力量却扑面而来,“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使人不能相信人“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面对这样的生命、这样的力量,人们会怎样呢?——或许有人觉得这样的生命太赤裸裸太霸道太蛮横,但是它会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而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3.原始的能量
作者把这种生命的宣泄,力量的喷发赋予了“黄土高原”“安塞腰鼓”,是有其深刻含义的。“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相比黄土高原,作者却觉得“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然后再次感慨“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作者为什么对黄土高原情有独钟?在作者看来,黄土高原的人“朴实”“沉稳”“安静”,他们还保存着生命的“元气”,相比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少了些浮躁,缺了些世故。厚土蕴藏着原始的生命,积蓄着骚动的力量,而多水的江南,已经流逝了许多许多,改变了许多许多。
写作特点
这篇文章,内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1)铿锵的短句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2)激昂的排比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段落,犹如江河一泄千里不可遏止。许多排比,对仗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如“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3)疾猛的节奏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点喘息的机会。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回答者: www6813487 - 试用期 一级 5-28 21:38相关内容
• 《安塞腰鼓》读后感怎么写?
• 〈〈安塞腰鼓〉〉读后感
• 仿写安塞腰鼓
• 写一种戏曲给人的感受。 例句:安塞腰鼓,奔放、动感
• 安塞腰鼓表达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更多相关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安塞腰鼓 读后感
订阅该问题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投诉吧反馈。
©2009 Baidu
在古代,碾子被称作青龙,石磨被称作白虎。这个称呼这主要和他们的使用方式有关,石碾子是不断滚动的,所以像龙一样,古称其为青龙,石磨为固定不动,犹如猛虎一样坐卧,故称其为白虎。
石碾子由碾台、碾盘、碾滚和碾架等组成,碾盘中心设竖轴、碾架,架中装碾滚,碾盘和碾滚上分别刻着很有规则的纹理,其目的是为了增加碾制粮食时的摩擦力。通过碾滚子在碾盘上的滚动,达到碾轧加工粮食作物的目的。
曾经农村有一个传说,说石碾子是青龙,石磨是白虎,二者放置不能相距太近,因为有“龙争虎斗”之说。因为石碾子是青龙,所以每逢天旱无雨时,农村有个习俗,就是用洗碾子的方式来祈雨。
碾子的风俗
大多数农村的石磨、碾子和辘轳水井等都是公用的。京东一带,比如:唐山的农村有用炊帚占碾子的风俗。如果某家要压碾需要在早饭前先把一把小苕帚或炊帚放到碾盘上去占位,向同村的人表示有人要用碾子。
六、七十年代前,碾子周围十分热闹,经常男女老少排着长队等着碾谷子、玉米,砸盐和辣子,村里大人们在这里开会说事叙闲,孩子们在此嬉闹玩耍,是村里的大会堂议事厅、游乐场,可谓村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村里人生活息息相关。
1、梦见碾子的预兆
三才配置至为优胜,基础坚实,希望如意,求谋容易达成目的,功名成就,成功后之发展如飞黄腾达,得上位之人所器,受下属所拥护,大幸福之长寿兆。 大吉昌
吉凶指数:80(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梦见碾子的宜忌「宜」宜弄假成真,宜添置新家当,宜夜宵。
「忌」忌传播科普,忌自省,忌爬山。
3、梦见碾子是什么意思怀孕的人梦见碾子,预示生女,忌动土。
梦见碾子,难得元旦时会有个好心情,走在路上碰到搭讪的,可是从拿到对方电话号码以后,好运就如同被对方带走了一样。先是小小的破财了一下,虽然损失不严重,却造成很大的不便,然后吃饭的时候居然还会噎到。精疲力尽的回到家,又接到上司/老师责骂的电话,天啊!
恋爱中的人梦见碾子,说明双方父母若能同意,婚姻可成。
本命年的人梦见碾子,意味着家庭风波难免,以忍让信任化解灾难。
梦见碾子,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白色,财位在正南方向,桃花位在东南方向,幸运数字是3,开运食物是大蒜。
做生意的人梦见碾子,代表不能专心于一事,得此失彼,无所利益。
梦见碾子招财猫,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财位在西南方向,桃花位在正北方向,幸运数字是3,开运食物是生姜。
本命年的人梦见安装碾子,意味着慎防意外凶灾,血光损伤,或火灾之发生。
怀孕的人梦见拆碾子好嘛,预示生女,孕期多补营养。多做轻运动。
恋爱中的人梦见推碾子,说明性情难容,互相忍让婚姻可成。
做生意的人梦见石碾子往下滚,代表冬季有利,而后亏损,经营不顺而停业。
梦见自己推着碾子跑,对从事创作工作方面的人是灵感颇佳的一天喔。把握自己的灵感,好好发挥创意创作出好作品。而你的知识与才能也为你建立起信用的基础,用来教导_人更有幸运的作用呢。但一时间热衷在某一件事情上,也让你对其他事情就显得忽略了,下班下课回家时可要注意一下忘记拿什么东西的可能哟。
出行的人梦见石碾子往下滚,建议如期出外、平安。有口舌闹意见。
怀孕的人梦见石碾子,预示生男,夏占生女,慎防流产。
梦见心,象征内心有强烈的情感。
恋爱中的人梦见自己推着个碾子跑,阻碍较多,有志者事竟成。
做生意的人梦见石碾子,代表有财利、不可贪多贪大、否则失。
本命年的人梦见拆碾子好嘛,意味着识时务知进退为要,宜守不宜进,诸事不顺。
梦见碾子招财猫,今天的日子,你也不愿意让自己空闲下来呢!无论是加班工作/学业还是购物做家务,今天的你会把日常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晚上记得早点休息让自己好好睡一觉!理财活动会出现小挫折,在现时偏向冲动的情绪下,你容易成为见什么就买什么的冤大头,被别人的成功游说的几率也在增加,看好自己的钱包吧!
梦见推碾子压高粱,一开始就要清楚事情的方向!方向对的话,这两天往往可以更快达到工作/学业目标!错的话,就容易渐行渐远,错得愈加离谱了。同时,这两天主观的想法往往占据上风,你要多留心身边人的意见。恋情方面,有机会收到追求者赠送的贵重礼物,恭喜了!
1 姚弋仲文言文翻译 阅读答案
姚弋仲,南安赤亭羌族人。年少就英武坚毅,不谋划经营产业,只把收容贫苦抚恤孤弱作为要务,大家都既敬畏他又亲近他。永嘉年动乱,向东迁徙到榆眉,用布包着婴儿背在背上跟从他迁徙的戎夏等民族的民众有几万人,自称护西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风公。刘曜平定陈安的时候,让姚弋仲做平西将军,封为平襄公,把他分封到陇上。等到石季龙攻下上邽,姚弋仲劝说他说:“您手中拥有十万兵众,正是施行权力制定策略的时候。陇上有很多英雄豪杰,秦地的民风勇猛剽悍,即使是治理策略隆正他们也迟后顺服,如果是治理策略不正他们会先期反叛,应该迁徙陇上的豪俊,使它的核心力量空虚,借此来加强京城的力量。”石季龙采纳了这个意见,奏报石勒让姚弋仲代理安西都督、六夷左都督。后来晋豫州刺史祖约来投奔石勒,石勒依礼优厚的对待他,姚弋仲呈上奏章说:“祖约为害晋朝,逼死太后,对国君不忠,可是您宠幸他,我担心奸邪之风,祸乱的萌发,这是它的开始啊。”石勒认为他的意见很好,后最终杀死了祖约。石勒死了以后,石季龙掌权,想起姚弋仲的话,就将秦、雍等地的豪俊迁徙到关东。等到石季龙废掉石弘自己称王,姚弋仲借口生病不去朝贺。石季龙多次召见,才赴朝,脸色严厉地对石季龙说:“为什么石勒握住你的手臂把石弘托付给你,你接受托付竟然反过来要篡夺王位呢?”石季龙畏忌他的刚强正直,因而没有责怪他。迁任持节、十郡六夷大都督、冠军大将军。性格清正俭朴,为人耿直,不修饰自己的官仪,多次呈上正直的言论,没有什么顾忌的,石季龙非常器重他。朝廷里面重大的议决,他没有不参与决断的,公卿也畏忌他而推重他放低自己的身份。武城左尉,是石季龙宠幸的姬妾的弟弟,曾经侵扰他的衙署,姚弋仲逮捕了他,列举他欺压威胁的情状,下令叫手下人杀了他。左尉叩头谢罪,头都流血了,手下人也谏劝,才没有杀他。他的刚正、坚毅,都是像这之类的。石季龙末年,反叛的太子侍卫梁犊在荥阳打败李农,石季龙非常恐惧,快马急招姚弋仲。姚弋仲率领他的部属八千多人驻扎在南郊,自己轻骑赶到邺。当时石季龙病了,不能及时召见姚弋仲,属下把他带到领军省,赏给他自己吃的精美食物。姚弋仲发火不吃,说:“召见我讨伐叛贼,难道是来讨食物的吗?我不知道皇上是死是活,如果让我见一面,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属下把这话告诉了石季龙,才引他去觐见。姚弋仲责备石季龙说:“你的儿子死了才开始发愁吧?竟然愁到生病的地步。儿子小的时候没有让品行端正的人好好辅佐,以致让他们自己残杀。你的儿子自己也有过失,责求他的手下过于严厉,所以反叛了。你长期生病,所立的儿子又小,如果不勤查,天下一定会乱。应当忧虑这个,不要烦劳担心叛贼了。梁犊等人因为有想要回到故地的想法,所以一起做了奸邪的叛贼,所做的事凶残狠毒,这是注定会被擒获的。我请求以死效命做一回前锋,让我一举而结束叛乱。”姚弋仲性情率直,习惯对别人无论地位高下都用你称呼,石季龙宽容他也不责备他,在座上就拜授他使持节、侍中、征西大将军,赐给他铠甲战马。姚弋仲说:“你看老羌我可以击溃叛贼还是不能?”于是在庭中披上铠甲跨上战马,鞭马向南奔驰,没有辞别就出门了,于是消灭了梁犊。因为功勋加封可以持剑步行上殿,进朝堂后不用趋行,晋封西平郡公。姚弋仲有四十二个儿子,常常告诫儿子们说:“我本来是因为晋朝大乱,石家对我很仁厚,所以想要讨伐他们的奸臣贼子来报答他们的恩德。如今石家已经被消灭,中原没有领主,自古以来没有戎狄作天子的。我死后,你们就归顺晋朝,一定要竭尽为臣的节义,不要做不道义的事情。”于是派遣使者前往请求归降。永和八年,去世,时年七十三岁。9
答案B修:修饰,装饰
10
答案C(①写迁徙;④表现其刚正:其刚直不回,皆此类也。)
11
答案C(“姚弋仲责备石季龙苛责下人”有误,“苛责下人”是石季龙儿子的过失,是梁犊反叛的原因。)
12
参考答案(1)石季龙忌惮他的刚强正直,因而没有责怪他。(“强”、“而”、宾语前置各1分)(2)我不知道皇上是死是活,如果能见上一面,即使死去也没有遗憾。(“一见”“虽”“恨”各1分)(3)(姚弋仲)于是在庭中披上铠甲跨上战马,鞭马向南奔驰。(“贯”“策”“南”各1分。)
2 王复传文言文阅读答案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1442)考中进士。授予刑科给事中。声音洪亮,容貌壮美,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为通政参议。也先侵犯京师,邀约大臣出去迎接上皇。众人不敢前去,王复请求出行。于是升迁为右通政,代理礼部侍郎,与中书舍人赵荣偕同前往。敌人露出刀刃夹道威胁他们,王复等人不为此而恐惧。返回后仍担任通政事务,再升迁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绥总兵官房能上奏追赶袭击河套部众,皇帝降旨奖励犒劳。王复认为七百里奔赴作战不恰当,并担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争端,请敕令告诫晓谕,皇帝认为他说得对。晋升为尚书。
锦衣千户陈珏,本来是画工。到去世时,侄子陈锡请求继承百户。王复说:“世袭虽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战功,应不许可。”于是停止。
毛里孩侵扰边境,皇帝命令王复出京巡视陕西的边疆守备。从延绥到甘肃,观察地势,进言说:“延绥东起黄河岸边,西至定边营,萦绕二千多里。险要关口全在内地,而境外并无屏障,只凭墩堡来防守。军队反而驻扎在里面,老百姓却居住在外面。敌人一旦入境,官军还没有行动,老百姓已经被掠夺完了。再加上西南抵达庆阳,相隔五百多里,烽火不能连接,寇贼到了,老百姓还不知道。请迁移府谷、响水等十九个堡垒,置于接近边疆的重要之地。而从安边营至庆阳,从定边营至环州,每二十里筑墩台一个,共计三十四个。随着地势修建壕沟和城墙,以求声息相闻,易于防守抵御。”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改派王复到工部。王复严格遵守法令制度,声名超过在兵部。当时中官请求修筑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复提议放缓这件事。给事中高斐也说灾害频繁,不宜役使万人作无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许可。中官率领腾骧四卫军的,请求发给棉上衣和鞋裤。王复坚持不许可,说:“朝廷制造这些东西,本来是给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发,不用烦劳去缝制。京军则每年供给冬衣的布和棉花,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变?”大应法王割实巴去世,中官请求建寺造塔。王复说:“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没有建造寺庙。现在不应该创立这个制度。”于是只是命令建塔,还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复喜欢古籍爱好学习,遵守廉洁约束的准则,跟人相交没有城府,当官识大体,在工部任职十二年,碰上灾害变异,谏官说他衰老,王复请求退休。皇帝不许。过了两个月,谏官又弹劾王复。皇帝于是传旨,命令他辞官归乡。死后,被赠予太子太保,谧号庄简。
3 郝景春传文言文阅读答案译文供参考:
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乡试中举,授盐城教谕,因犯过失而罢职归家。启任陕西苑马寺万守监录事,后调为黄州照磨,代理黄安县事。到任刚三日,农民义军突然来攻城,景春等坚守八天八夜,义军撤走。
崇祯十一年(1638),升任房县知县。农民起义军领袖罗汝才率九营之众向熊文灿请降,文灿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犹豫起来。景春单骑至义军兵营去劝说,并与汝才及其同党白贵、黑云祥歃血为盟。汝才到文灿军门投降,而所部诸营分驻于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与贵、云祥驻于房县城郊。当时,郧阳各县城墙都被破坏,只有房县有赖于景春安抚,大体上可以防守。然义军杂处其间,居民日夜不安。景春与主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一方面修理防御工事,一方面与义军诸营和睦相处。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在谷城举兵反明,约汝才一同行动。景春子郝鸣銮还是生员,有万夫不敌之勇,他对其父说:“房县城为敌攻击目标,仅疲惫瘦弱的士兵不过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铠甲去见汝才说“:你难道不念曾与我父亲烧香盟誓之言吗?希望你慎重,不要与张献忠一同作乱。”汝才假意允诺。鸣銮察觉出汝才的允诺并非真心诚意,回来与道选领兵登城防守,而献忠所遣前锋已至城下。鸣銮等斩义军将领上天龙,遣使向熊文灿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见到文灿。
不久,义军大队人马至房县城下,献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队伍打红旗。忽然两军合在一起并力围攻。义军将领白贵、黑云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让给我们,保证无事。”献忠又令张大经来劝降。景春在城上大骂,鸣銮且守且战,坚持了五天五夜。义军损失不少,献忠左足受伤,其心爱战马也被杀死。守军指挥张三锡开北门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选在巷战中牺牲。大经促使汝才劝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问他府库财物何在,景春厉声道“:库藏若还有财物,你们也破不了城!”义军杀一典史、一守备来恐吓他,景春终不屈服,与其子鸣銮一道被杀。其仆陈宜和朱邦闻一家都死。朝廷闻知,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奉祀,后又改赠太仆寺少卿。
4 柳晟,河中解人柳晟,河中解人。六世祖敏,仕后周为太子太保。父潭,尚和政公主,官太仆卿。晟年十二,居父丧,为闻孝。代宗养宫中,使与太子诸王受学於吴大瓘并子通玄,率十日辄上所学。既长,诏大瓘等即家教授。拜检校太常卿。
德宗立,晟亲信用事。朱泚反,从帝至奉天,自请入京师说贼党以携沮之,帝壮其志,得遣。泚将右将军郭常、左将军张光晟皆晟雅故,晟出密诏,陈祸福逆顺,常奉诏受命,约自拔归。要籍朱既昌告其谋,泚捕系晟及常外狱,晟夜半坎垣毁械而亡,断发为浮屠,间归奉天,帝见,为流涕。乘舆还京师,擢原王府长史。吴通玄得罪,晟上书理其辜,其弟止曰:「天子方怒,无诒悔!」不听。凡三上书,帝意解,通玄得减死。
晟累迁将作少监,以护作崇陵,封河东县子,授山南西道节度使。府兵讨刘辟还,未叩城,复诏戍梓州,军曹怒,胁监军谋变。晟闻,疾驱入劳士卒,既而问曰:「若等何为成功?」曰:「诛骄不受命者。」晟曰:「若知刘辟得罪天子而诛之,奈何复欲使后人诛若等耶?」士皆免胄拜,从所徙。入为将作监。使回鹘,奉册立可汗,逆谓曰:「属闻可汗无礼自大,去信自强。夫礼信不能为,何足奉中国乎?」可汗诸贵人愕然骇,皆跪伏成礼。还为左金吾卫大将军,爵为公。卒,年六十九,诏从官临吊,赠太子少保。
晟敏於辩,下士乐施,唯自兴元入朝,贡献不如诏,为御史中丞卢坦所劾,宪宗以其贤,置弗暴云。
5 李崇矩,字守则文言文阅读答案参考答案:
4C(直:通“值”,价值)
5C(①是说李崇矩得以免罪;②是周祖的善行;⑤表现李崇矩采用怀柔政策,收服黎人)
6D(“把自己的财物遗落在洞穴中”分析有误。原文“崇矩悉抵其洞穴抚慰,以己财遗其酋长”,这里的“遗”应该翻译为“赠送”,不是“遗落”)
7(1)我与史公得到后汉的厚恩,同心尽力,共同辅助王室,但(由于)被奸邪构陷,史公最终遭到大祸,我也仅仅免于一死。(注意“戮力”“奖”“构”“罹”的翻译,注意“为……所”被动句式)
(2)趁机上书皇上:“上党是我的故乡。我的父亲还是用槁草埋葬,希望能让我护送灵柩回到京师。”(注意“因”“槁”“愿”“榇”的翻译,注意判断句式)
参考译文:
李崇矩字守则,是潞州上党人。年幼时孤贫,有善行,为乡里人所推服。汉祖在晋阳起兵,驻扎在上党,史弘肇当时任先锋都校,听说崇矩的名声,召来任为亲吏,乾祐初年,史弘肇总领禁兵兼任京城巡检,常常残杀军民,身边的部属害怕,慢慢都离开了他,只有李崇矩事奉他越发谨慎。弘肇被诛杀时,得以身免。
周太祖与弘肇向来交情很好,即皇帝位后,访求弘肇的亲属故交,找到崇矩。对他说:“我与史公得到后汉的厚恩,同心尽力,共同辅助王室,但(由于)被奸邪构陷,史公最终遭到大祸,我也仅仅免于一死。你是史氏家的故吏,请你替我寻找他家的近属,我要怃恤他们。”崇矩推荐史弘肇母亲的弟弟福。崇矩历来主持他家家事,把财产都收集拢来交给福,周太祖赞美他,把他收用在世宗军中。
宋朝初年,李筠叛乱,任命崇矩率领龙捷、骁武左右射禁军数千人驻屯河阳,率领所部进攻大会砦,攻克下来,斩敌五百人。改任泽、潞南面行营前军都监,与石守信、高怀德、罗彦瑰在碾子谷共同大败李筠的部队。泽、潞平定时,派崇矩先入城,收管图册,管理府库。趁机上书皇上:“上党,是我的故乡。我的父亲还是用槁草埋葬,希望能让我护送灵柩回到京师。”皇帝答应他的要求,赏赐很多。部队回到京城,正遇判三司张美出任地方官,朝廷任命崇矩为右监门卫大将军。
开宝初年,跟从皇帝征伐太原。军队班师回朝途中,任命崇矩为后殿。驻扎在常山,染上疾病,太祖派太医诊治,命他乘凉车回京城。崇矩叩头说:“凉车是天子的座车,让我乘坐此车是加速我的死亡啊!”坚决谢绝得免。
太平兴国二年夏天,黄河河防常常决口,诏令崇矩乘驿马从陕到沧、棣,巡视河堤。这年秋天,出京任邕、贵、浔、宾、横、钦六州都巡检使。不久,改任琼、崖、儋、万四州都巡检使,部下军士都害怕他,崇矩拿出所有的器皿金帛,一共值钱数百万,全部分给军士们,他们才被感动。当时黎贼扰乱,崇矩到他们的洞穴一一加以抚慰,把自己的财物赠送给酋长,黎人都感德归附。换任回朝,授任为右千牛卫上将军。雍熙三年,命他代替宋偓,任判右金吾街仗兼六军司事。端拱元年,去世,终年六十五岁。追赠太尉,赠谥号为元靖。
6 明史刘麟传文言文翻译明史刘麟传
原文
刘麟,字元瑞,本安仁人,世为南京广洋卫副千户,因家焉。绩学能文,与顾璘、徐祯卿称“江东三才子”。弘治九年进士,除刑部主事,进员外郎,平反三百九十余人。正德初,出为绍兴知府。因刘瑾衔其不谒谢,罢为民。瑾诛,起补西安,寻迁云南按察使。嘉靖初,召拜太仆卿,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六府。于嘉靖四年(1525)三月二十一日致仕后起改大理寺卿,擢工部尚书。因上节财十四事,中贵大恨。由于牒停浙江、苏、松织造,而上供袍服亦在停中,中官吴勋以为言,遂令刘麟致仕。居郊外南垣,赋诗自娱。晚好楼居,而贫不能构,悬篮舆于梁,曲卧其中,名曰神楼。文徵明绘其图。嘉靖四十年卒,年八十八。赠太子少保,谥清惠。有《刘清惠集》。
译文
刘麟,字元瑞,是本安郡仁县人,世代做南京广洋卫副千户,于是安家于此。学问渊博擅长写文章,与顾璘、徐祯卿合称“江东三才子”。弘治九年考中进士,授任刑部主事,进升员外郎,纠正了三百九十余人的冤假错案。正德初年,出京做绍兴知府。因为刘瑾嫉恨他不拜谢(自己的恩情),被罢免为民。刘瑾被诛杀后,被起用补任西安,不久升任云南按察使。嘉靖初年,被征召授任太仆卿,升任右副都御史,做保定六府巡抚。在嘉靖四年(1525)三月二十一日辞职后又被起用改任大理寺卿,升任工部尚书。因为上书谈十四件节财之事,宫中的大臣很记恨他。由于通令暂停浙江、苏州、松江织造,而皇上提供袍服也在停止之列,宫中的官吏吴勋拿这件事说事,于是让让刘麟辞职。(刘麟)住在郊外的南垣,赋诗自娱。晚年喜欢竹楼,而贫穷不能建楼,(就)在梁下悬挂车子,蜷曲着睡卧在里面,命名叫神楼。文徵明画了这幅图。嘉靖四十年去世,享年八十八岁。赠官太子少保,谥号清惠。著有《刘清惠集》。
7 沥青湖的诱惑阅读答案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闻名于世:(被世界所知道 )
前赴后继:(一个接一个地赶来 )
2、在文中的( )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前一个是递进关系,可以用“不但,而且”。后一个是转折关系,可以用“虽然、但是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5分)
每年都有大量的动物葬身沥青湖。鸟是因为(想吃鱼 ),
被沥青粘住了脚,动弹不得。狐狸是因为( 想吃鸟 ),结果也被沥青粘住了。鬣狗和狼是因为( 想吃狐狸 ),结果都被沥青粘住了。豹子、老虎、狮子是因为( 想吃沥青湖里的猎物 ),结果无一例外地葬身于沥青湖。许多动物葬身沥青湖原因都是( 食物,“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4、“……其中很多诱惑就像沥青湖一样致命。”这句话中的诱惑是什么?(举例说明)如果你面对着这样的致命诱惑,会怎样做呢?是指食物,拒绝诱惑,要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8 安恩和奶牛的阅读答案1、写奶牛的结实健壮是为后文人们纷纷想买奶牛作铺垫,写安恩的悠闲自得是为了说明她根本没有卖牛的想法,由此来表现安恩的善良。
2、一方面通过对奶牛的结实健壮的外形(正面描写),一方面通过许多买牛人对奶牛感兴趣的举动(侧面描写)。
3、外貌和神态描写
节俭和朴实,爱整洁,虽然年老却保持着自尊,安静从容。
4、反衬安恩的沉静和安详。
5、她的态度是拒绝,从谦恭到不屑,到坚定的拒绝。
因为她知道自己给别人造成了误解,不知该如何解释不卖的原因。
可以看出安恩是个爱怜牛,同时也很善良,怕自己给别人造成误解。
6、先是疑问,后是猜测,最后不满、愤怒,语气越来越强烈。
7、对于疑问,安恩只是一般的回答。对于猜测,她感到歉意,想做些事情让对方消气。对于不 满,安恩感到愤怒和无助。
看出安恩是个善解人意的人。
以上来自百度
9 冯骥光的《时光》 阅读答案1加点字注音
衣袂( ) 咄咄逼人( )
2第6段用“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写出了生命的延续,请你试着仿写表达这一主题的一组句子。
( )。
3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
4第9段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是不是?”请你谈谈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 )
5写出2句关于古人对“时光”有感的句子。
( )。
( )。
参考答案:
1mèi(四声)duó(一声)
2歌手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 歌曲里
3表达了作者要专心进行文学创作而不为尘俗和虚荣所累的心志,继而实现一个文学家再造生命奇迹的宏愿。
4 艺术家只有抛弃世俗和虚荣,才能专心致志的进行艺术创作,才有可能创造出不朽的典型,他的艺术生命才有可能达到永恒。
我们每天着急忙慌地往前走,说是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紧随时尚的前沿,抑或是各种迫不得已,还是别人都前进了,我们总不能落伍。然后,我们急匆匆地行走在冰冷的水泥钢铁丛林间,可我们从来都没有忘记过去,也可以说,我们在丢掉过去的富足,寻找前所未有的陌生。然而,夜幕下,挤挤人流后,我们孤单彷徨的心,总会去寻找过去,回味无穷。甚至有些冰凉的叹息。
我们是进步了,方便了,舒适了,科学了,但我们同时也彷徨了,不安稳了。
周末假期,丢掉生活的必须,其实很多时候急切的想去寻找一份安宁恬淡,而非人潮拥涌,你推我搡的浮躁和紧张。说白了,我们并不喜欢现在的繁杂。
换而言之。我们的以前,我们的小时候,我们的农家小院,村前屋后,已然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山水画。
认不认同,且听且思。
屋前,细带如丝的小溪,平静祥和。炊烟扭动着柔美的腰肢,燕尔般升向湛蓝湛蓝的天空。几丝白云,若有若无。奶奶安静的步伐,走向鸡窝。双鬓的白发柔和的搭在耳朵上。围裙上的口袋里,装着热腾腾的两枚鸡蛋。
小狗吐着舌头,小碎步儿颠颠在她的身后。一群麻雀,叽叽喳喳落在门口的那棵老榆树上。圆溜流的眼睛盯着奶奶的一言一行。
对,这仅仅是我们记忆中的一小节。
我们见过很多事与物,走过很多桥和路。但我们永远承认月是故乡明。
不知老家门口的那盘碾子还能不能推的动,能不能磨得出细香的面粉;不知村前的那个大戏台还有没有往年的热闹,过年了,大爷大娘们会不会依旧拎着凳子去听戏闲聊,戏台上的那些雕梁画栋是否还健在;傍晚,爷爷吃过饭了,大家还会不会走出来,坐到码头桥上看星像;还有,那些小孩会不会坐在铁锹上玩溜溜坡。
有时候,我们的记忆会出奇的牢固,尤其会专门为过去腾出一片好大的天地。
春天,我们包裹在大衣里,会想,往年这个季节,老家应该会种地了,那些厚实的土地,应该会变得松软肥沃。泥土的芬芳,在莺歌燕舞下,滋生着生命的希望。小学时候,往往在春天,我们会格外的皮,爬墻溜树。折把榆钱,要么带在头上,要么灌在玻璃瓶子里,反正,一切简单的顺理成章,一切美好的不可思议。槐花在太阳底下耀武扬威,但是,我们从来不觉得它们哗众取宠。每年的春天,家里会增添小鸡,小猪,还有一群洁白的小羊羔。放学后的我们,从来都不急不燥,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逗狗抓鸡,去捉迷藏,去偷窥邻居家的晚餐丰盛与否。
现在的夏天,我们很热,很忙。顶多,在难得的周末,泡个啤酒摊,撸几个串,算是很惬意了。但,我们很多时候,在茶余饭后,有意识无意识挂在嘴边的还是一箩筐“以前”和“小的时候”。
以前的夏天,格外的清爽,即使是太阳,好像比现在小,现在的太阳,为什么那么刺眼,总之,没有遮阳伞和墨镜的夏天,就不是夏天。
我们在小时候,夏天五彩缤纷的美丽。田间地头,街头巷尾,都是满满的乐趣和笑声。
汗哒哒的小手,捧着一点馍馍,心不在焉地跟在妈妈屁股后面,因为,妈妈在的地方都很温暖。还有,最喜欢妈妈在菜园子转来转去的背影。妈妈总会说,小心踩着西瓜的藤蔓,别塌着番瓜,豆角开花了,些许日子就能吃了……
那时候的知了可烦人了,因为它会吵得没法午睡,只因为我们的午睡很多时候选择在树荫下。树叶斑驳陆离的影子,倒影在泛白的地面上,沙画一样随着日光流动着。
那时候的夏天很富足。我们不会刻意去寻找什么玩乐。摘一把桑椹,想吃了猴急猴急地塞进嘴里,不想吃了胡乱摸在脸上,京剧脸谱一样惊悚搞笑。那时候的我们不怕热,热了也好解决。奶奶晒在院子里准备浆洗的水,也是最好的玩乐工具,汗淋淋的脑袋,一头扎进盆子里,那叫一个爽。
这不叫庸人自扰、停滞不前,更不是悲秋伤春、无病呻吟。
不知你们可曾记得,那年的秋天,地里的土豆长的贼大,大得可以抗在肩膀上。最喜欢看着挖得晒在满地的土豆,粘着泥土,但觉得不脏,反而很美。还有,爸妈训责了,我们会钻进高粱地里,躺它一时半会。密密麻麻的高粱,头重脚轻,它们总爱随风摇摆,哗啦啦的叶子,很烦人,但蛐蛐总愿意呆在上面,不明其就。
小时候,我们不怕冷,不知道那会有暖气,有空调的冬天会是怎么一番场景。
我们会不会依旧冒着纷纷大雪,跑出去抓麻雀;会不会在厚厚的雪地里踩出深深的脚印,然后傻傻的比大小;会不会笑着议论谁家的小狗又在雪地里撒了一泡尿;会不会瞅着窗子上的冰花发呆;会不会大冷天把舌头伸得老长,去舔铁丝,即使粘掉一点皮,流血血,对着镜子傻笑。
我们不觉得这些回忆是负担,但害怕没有东西去引起回忆。依托储藏回忆的那些老宅子垮了,乡间小道换成了柏油马路,钢筋水泥代替了雕梁画栋。
有些东西丢掉了,可能再无法弥补。比如说落在榆树门槛上的缝隙,洋瓷晚上脱落的油漆。
早上,我宁愿被挂在村口树桩子上的大喇叭吵醒,而不是被叽里哇啦的闹钟叫醒。我宁愿写封长长的信,跑到邮局,盖上一个红红的章子,去表达这一年对爸妈的歉疚和想念,而不是捂着一部烫山芋一样的手机哼哼唧唧半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