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诺夫的资料

西蒙诺夫的资料,第1张

西蒙诺夫(Simonov,Konstantin Mikhailovich;1915~1979)

前苏联俄罗斯作家、小说家、诗人、剧作家。生于1915年11月28日,逝于1979年8月28日。生于一个沙俄军官家庭,曾参加反法西斯卫国战争。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他的成名作——剧本《我城一少年》(1941)表达前苏联人民对即将来临的战争的必胜信心。战争初期的抒情诗作,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如《等着我吧……》《打死他》《请你记住,阿辽沙,斯摩棱斯克的大道……》,在士兵中广为流传。剧本《俄罗斯人》(1942)歌颂经受了战争考验的苏联人民的精神力量。中篇小说《日日夜夜》(1943~1944),描写苏联红军在保卫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英勇事迹。战争后期,随军经过东欧各国,直至柏林,写有特写和短篇故事集《从黑海到巴伦支海》(4卷,1942~1945)。战后到过美国。剧本《俄罗斯问题》(1946)揭露美国统治集团发动新战争的企图。还发表诗集《友与敌》(1948)。《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

1949年10月访问中国。1950年出版《战斗的中国》一书,描写中国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1959至1971年发表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第一部《生者与死者》,第二部《军人不是天生的》,第三部《最后的夏天》),描写从战争初期苏联红军在西部边境的溃败、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到1944年夏天解放白俄罗斯战役的胜利,具有广阔的历史画面和生动的战时生活的细节描写,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变化较少。三部曲获1974年度列宁奖金。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后期陆续发表了几部战时札记,最著名的有《洛巴金札记摘录》(1965)。30年代至50年代发表过几十篇文艺评论文章,主要评论同时代的作家及其创作。其创作的《蜡烛》被收入中学课本。他的小说既有反应卫国战争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真实内容,又有迎合某种需要的主观描写。

《等着我吧……》西蒙诺夫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只是要你苦苦地等待,

等到那愁煞人的阴雨

勾起你的忧伤满怀,

等到那大雪纷飞,

等到那酷暑难捱

等到别人不再把亲人盼望,

往昔的一切,一古脑儿抛开。

等到那遥远的他乡

不再有家书传来,

等到一起等待的人

心灰意懒——都已倦怠。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不要祝福那些人平安:

他们口口声声地说——

算了吧,等下去也是枉然!

纵然爱子和慈母认为——

我已不在人间

纵然朋友们等得厌倦,

在炉火旁围坐,

啜饮苦酒,把亡魂追荐……

你可要等下去啊!

千万不要同他们一起,

忙着举起酒盏。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死神一次次被我挫败!

就让那不曾等待我的人

说我侥幸——感到意外!

那没有等下去的人不会理解——

亏了你的苦苦等待,

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

从死神手中,是你把我拯救出来。

我是怎样在死里逃生的,

只有你和我两个人明白——

只因为你同别人不一样,

你善于苦苦地等待。

俄文:

ЖДИ МЕНЯ Жди Меня, и я вернусь,

Только очень жди ,

Жди, когда наводят грусть

Жёлтые дожди,

Жди, когда снега метут ,

Жди, когда жара,

Жди ,когда других не ждут,

Позабыв вчера

Жди, когда из дальних мест

Писем не придёт,

Жди ,когда уж не надоест

Всем, кто вместе ждёт/

Жди меня, и я вернусь,

Не желай дорба

Всем ,кто знает наизусть,

Что забыть пора

Пусть поверят сын и мать

В то, что нет меня ,

Пусть друзья устанут ждать,

Сядут у огня,

Выпьют горькое вино

На помин души ,,,

Жди И с ними заодно

Выпить не спеши/

Жди меня, и я вернусь

Всем смертям назло,

Кто не ждал меня, тот пусть

Скажет:--повезло

Не понять не ждавшим, им,

Как среди огня

Ожиданием своим

Ты спасла меня

Как я выжил, будем знать

Только мы с тобой--

Просто: ты умела ждать,

Как никто другой

西蒙诺夫与《等着我吧》

西蒙诺夫(1915-1979)是前苏联著名作家和诗人,《等着我》写于苏联卫国战争初期。1942年1月,许多文学家和音乐家准备撤往大后方,暂住莫斯科旅馆,西蒙诺夫把他的诗集送给了作曲家M勃兰切尔,勃兰切尔为此诗感动,随后即谱了曲。

当时苏联面临德国法西斯军队进攻,国家处在艰难之中,这首诗描写了战士的希望和妻子对丈夫忠贞不渝的爱和信念,一经发表争相传抄,给了战士以极大鼓舞,有的战士特意把此诗抄在信中寄给妻子。有位战士在战后写信给西蒙诺夫说:“您的诗,以及您在诗中所表达的对亲人深切的爱,支持我们度过战争岁月。”

战后,西蒙诺夫以此诗为题,写了一出多幕话剧,导演戈尔恰可夫特意要求由勃兰切尔谱曲的《等着我》要保留在剧中。

为了纪念这位诗人,在今天的圣彼得堡城北部,有一条街就命名为“西蒙诺夫街”。

《蜡烛》与西蒙诺夫

[编辑本段]

本文讲述了一位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生命危险向母亲一样埋葬一位红军战士,并把自己珍藏45年的结婚喜烛点在战士的坟头的故事,歌颂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

结尾两句话讴歌了南斯拉夫母亲对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他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蜡烛的深意:1象征红军战士的生命之光

2 象征两国人民的深厚情意

3 象征他们之间的母子深情

4 象征和平、希望和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正义战争。战争使亿万人民处于法西斯的铁蹄之下。然而真正强大的不是法西斯,而是人民,人民中间蕴藏着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人民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正如毛泽东所说:“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将赢得战争,赢得和平,又赢得进步。”

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法律主观:

根据《民法典》和《婚姻登记条例》的规定,军人进行婚姻登记时,其程序可分为申请、审查和登记三个环节。,第一,申请。军人结婚时,必须与未婚妻(夫)亲自到双方中的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申请时,应当持下列证件和证明。,(一)户口证明(非军人方)。,(二)居民身分证(或军官证、文职干部证等)。,(三)军人所在单位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非军人方须就其婚姻状况进行签字声明)。,第二,审查。婚姻登记机关收到当事人的申请后,对当事人的结婚申请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第三,登记。经过审查,对于符合的当事人,应当即时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现役军人和非军人结婚,各自需要准备的材料如下:,非军人需要准备的材料有: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本人无配偶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现役军人需要准备的材料有:军人身份证、军官证或士兵证、部队团级以上政治机关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证明。,(一)现役军人办理结婚登记程序是:,1、先打一份结婚报告(基层部队有些还要提前半年打恋爱报告)。内容很简单,就说“我与XX从什么时候确立恋爱关系,经N年时间的自由恋爱,现感情成熟,准备组织家庭。”并在报告下面介绍一下双方基本情况,比如出生年月、籍贯、所在单位、何时入伍等。,2、打了结婚报告后,到政工机关领一式两份“申请结婚登记表”,填完之后,需一级一级盖公章。,3、政审函调。如果对方是地方人员,还得政治审查,一般以函调的形式开展。,4、开结婚介绍信。现在学校是在善后办开,有效期2个月。,5、如果是用学员证办结婚,得由单位出具证明没有发军官证。,6、拍照片,大2寸的彩色合影,共需3张。,7、带上个人身份证件和结婚介绍信,还有照片,就可以去当地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登记了。,办理现役军人婚姻登记的机关可以是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军人部队驻地所在地或军人入伍前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一)现役军人办理结婚登记,需要满足登记条件:,1、当事人必须符合法定婚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但部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所有部队都执行男25女23结婚。,2、当事人必须是自愿和无配偶;,3、当事人为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旁系血亲;,4、当事人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5、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是本辖区内的常住户口;,6、申请的双方当事人必须同时到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不得委托他人代理;,7、结婚登记当事人提供的证件原件,必须是合法、完整、真实、可靠。,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

法律客观:

我国解放军总政治部作出了关于军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暂行规定》,对军人结婚问题作了具体的规定。1、军人结婚年龄原则上按照婚姻法规定的法定婚龄执行。但部队干部、战士和职工,应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关于晚婚的号召,不要过早地恋爱结婚。2、军队干部选择的配偶必须符合军队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干部建立恋爱关系后,要主动向党组织报告,由军队党组织和政治机关对干部的恋爱对象作必要的政治审查。学员在校学习期间,除个别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得结婚。3、战士一律不得在部队内部和驻地找对象。志愿兵原则上也不得在部队内部和驻地找对象,但个别回原籍找对象确有困难的孤儿、因公致残的人员,提出在部队内部或驻地找对象时,可作为特殊情况处理,由军(独立师)以上政治机关审查批准。战士在未服满现役期间不准结婚。超期服役的战士和志愿兵提出结婚,可准其利用探亲假期回原籍结婚。凡决定要复员的超期服役的战士,如提出复员前结婚,应尽量给予安排。4、现役军人一律不准与外国人或居住在香港、澳门的人员结婚。汉族军人要求与习惯上不同汉族通婚的少数民族公民通婚,一般应说服双方放弃此种婚姻;如双方态度坚决,在取得少数民族一方家长的赞同,并尊重和不违反少数民族婚姻习惯的情况下,也可以允许结婚。5、结婚登记与审查的有关事项。军队营以下干部申请结婚,由团级政治机关审查同意;团以上干部申请结婚,由上一级政治机关审查同意。然后,由所在单位的团以上政治机关出具本人出生年月、民族和婚姻状况的证明,到地方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超期服役的战士和志愿兵申请结婚,一般应由所在单位的团以上政治机关出具本人出生年月、民族和婚姻状况的证明,方可到地方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有的超期服役的战士和志愿兵在探亲期间找到对象,申请结婚者,如来不及到原部队开证明时,可由当地县、市、市辖区人民武装部出具有关证明到当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空降兵》吧

演员叫做根纳吉米哈伊洛维奇弗罗洛夫

资料比较少

http://sonicbbseastdaycom/topicdisplay_safeaspTopicID=1784426&Page=1

有部分介绍

如今我国有着各式各样的新媒体报道,奔赴在前线的记者,有的甚至不顾生命危险,为人们报道实时信息,就比如很多战地记者,这是一份高危险的工作,但是有的人可能是因为热爱这份事业,所以不惧生命的危险,通过自己的努力带给人们带给世界最新发生的情况。我国曾有位战地记者,他被一名俄罗斯士兵救了下来,但是不幸的是俄罗斯士兵却牺牲了,中国记者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承诺要照顾他的妻子和儿子,那么后来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卢宇光,他原先是一名海军军官,但是后来转业,他就决定从事战地记者这一职业,负责将前线的实地情况进行报道,即使这样艰苦的工作,卢宇光也没有一点抱怨。1991年的时候,世界大局发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苏联解体轰动了全世界,俄罗斯则继承了苏联遗留下来的大部分衣钵,然而此时的车臣也想独立,而俄罗斯认为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两者矛盾激发,爆发了冲突。

但是经过两年的战争摧残,依旧分不出胜负,俄罗斯内部经济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但刚好当时国内比较稳定,所以俄罗斯向车臣共和国提出了休战的要求,不久以后,有许多国家都想着派更多的记者前往俄罗斯,了解他们更有价值的情况。但由于当时战乱,去俄罗斯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去,这时卢宇光出现了,因为曾经身为军官的他,所以他毫不畏惧这些,下了决心去俄罗斯,并且还是对一线战地的报道。

对于卢宇光这样的勇士俄罗斯自然是很欢迎的,虽然了解到卢宇光曾经是一名军人,但随后还是为他安排了几个特种兵,在他身边保护他。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过后,卢宇光开始了他的战地报道工作。

即使身边有人保护,但战场上的枪子儿可不长眼睛,要是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丧命于此,所以卢宇光也十分的注重小心。然而,就在一次战役中,卢宇光所乘坐车辆突然遭受到了地雷的暴击,他毫无防备,而当时身边的一位特种兵将他扑倒在地,让他免受了弹片的攻击,他很幸运,活了下来,可那位特种兵却不幸牺牲了。

特种兵临死前,希望让卢宇光能够帮忙照顾他的妻儿,这是他唯一的遗愿,面对着救命恩人的要求,卢宇光自然是毫不犹豫地承诺答应了。等到战争结束后,卢宇光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他的妻儿,一开始,卢宇光也只是对他们生活上有所照顾。而随着时间久而久之,两人慢慢对对方产生了感情,后来他们便在一起了,还生下了一个女儿。但是卢宇光工作本就存在着很多危险,加上和俄罗斯妻子的观点不同,两人便结束了婚姻这段旅程,但是卢宇光没有放弃对她和孩子们的照顾,而两个孩子也会在往后的日子里成长得更好。卢宇光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当初的承诺,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而和平也更加的来之不易,而我们也更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20世纪90年代,车臣战争爆发。参战方是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联邦的自治共和国之一——车臣共和国。

这场战争以俄罗斯的胜利告终,但俄军损失惨重,战后俄罗斯的经济危机大大加深。这场影响深远的战争对一位中国人来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他的名字叫卢宇光。他来自杭州,曾参军入伍。在部队时,卢宇光便与写作结下了缘。他热衷于记录生活中的故事,笔耕不辍。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卢宇光的《站长夫人》问世,使他名气大增,不可否认的是,卢宇光是个有才华的作者。再后来,他被提拔为部队的新闻干事,因出色表现“连升三级”,退伍后,他回到故乡,在电台工作。不过,他不是个甘于平庸的人。1994年,卢宇光在俄罗斯莫斯科摸索了一年,然后做了名战地记者。1996年,卢宇光在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期间前往现场拍摄车臣的状况。

为了保护卢宇光,俄罗斯安排了特种伞兵贴身保护他。在卢宇光乘坐的车队前往格罗兹尼的途中,他们遭到了恐怖分子的埋伏,千钧一发之时,一位特种兵用自己的身躯为卢宇光挡住了爆炸的危险,壮烈牺牲。弥留之际,特种兵嘱托这位自己用生命保护的战地记者让他帮忙照顾自己的妻儿。战役结束后,卢宇光找到了那位牺牲的特种兵的妻儿,决定照顾他们,并跟遗孀结婚。

特种兵跟那位遗孀的儿子还未满一岁,卢宇光完全把这个孩子当成自己亲生的那样疼爱,后来还跟妻子生了个女儿。卢宇光也没有放弃战地记者的职业,即便危机重重,也没有阻挠他勇往直前的步伐。不得不说,卢宇光的敬业精神是难能可贵的,除此之外,我们也该向那位特种兵致敬!值得尊敬的人,是不分国别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4588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