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结婚年龄是多大呢?对于我国古代时候的平均婚嫁年龄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究竟古代多少岁可以婚嫁。
一、古代结婚年龄
1不定,因为朝代的不同,所以结婚的年龄规定也就不一样。比如在西周时期结婚的法定年龄是男子20岁,女子15岁。
春秋时期结婚的法定年龄是男子20岁,女子17岁。汉代结婚的法定年龄是男子十五六岁,女子十三四岁。唐朝和宋朝结婚的法定结婚是男子15岁,女子13岁。
2中国古代的年龄,男子一般是在12岁到20岁之间,女子一般是在13岁到17岁之间。其中男子16岁居多,女子14岁居多。
二、古代平均婚嫁年龄
汉代时期,男子平均婚嫁年龄在14岁~20岁之间,女子则是13~16岁。东汉三国时,女子平均婚嫁年龄在17岁左右,例如甄夫人,就在十七岁前嫁给了第一任丈夫袁熙。
整体算下来的话古代的时候男子的平均结婚年龄大概在18最左右,而女子的结婚年龄就更早了,大概在12最左右。
而且女子结婚的年龄也有可能更早,比如说古代常说的童养媳,其实就是在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在男方家寄养了,等到男子到了一定年龄,女子一般都已经在身旁伺候了。
而导致当时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其实还是因为当时大家都已繁衍子嗣为重任,而女子的重要任务也是帮助男人繁衍子嗣,因为医疗技术以及环境人口等因素,导致了结婚年龄早,生育年龄早的问题。
小结:
对于古代时候结婚的平均年龄究竟是多少,上面已经帮大家罗列出来了,希望上面的答案大家能够满意,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现在,二三十岁没结婚的人有很多,但是在古代却不常见,在古代对于男女的婚事是有法律要求的,如果古代男女到了法定年龄还没有结婚,那就是犯法了,所以古人大多早早就结了婚。我们都知道古代在各个方面,相较于现在是十分落后的,古代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是十分的庞大,再加上古代经常有战争,所以古代的人口需求很多。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如果男不婚,女不嫁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古代的战争频繁,伤亡人数也很多,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需要更多人为自己和国家效力,所以这就需要人们早早的结婚生子,为了扩充子嗣,古代的一夫多妻制也与此有关。
人以食为天,在古代一个国家是否繁荣,与粮食庄稼的生产有密切关系,这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去农作,古代修砌皇宫城墙也需要青壮劳动者,所以古代大多数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规定人们要结婚养育后代。早在周朝时期,朝廷就规定了男子必须在三十岁之前结婚,女子则必须在十五岁之前订婚,二十岁之前结婚。到了战国法律规定成年男子必须结婚,女子身高超过一米四必须结婚。到了汉朝,15岁以上的女子不结婚的话税收要翻五倍。
古代一些国家为了鼓励男女结婚,甚至设定了很多男女约会的节日。另外古人大多是包办婚姻,所以现在的年轻人,相较于古代是很幸福的了。
是的,上了十五六岁就该嫁人,不嫁犯法的。
不光是女子上了年龄不嫁人要受罚,男子上了年龄不婚娶一样犯法。
各个朝代对到了法定年龄不成婚的,都有明文规定的处罚。
而每个朝代都有对大龄不嫁的处罚,只是稍有不同而己,反正到年龄不嫁,就犯法了,都要父母来受罚,所以到年龄不是逼婚那么简单,而是强迫嫁娶!
在西周时期就有明文规定:
男子二十岁及冠后就可以做人的配偶,娶妻生子了,女子十五岁就要许亲,二十岁之前不可以不成亲。
春秋时越国的罪罚是
“女子年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西汉诏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就是不嫁,好吧!多交五倍的税,比现代某些国家的单身税还猛。
西晋更绝,法律规定“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也就是说,女长到17岁,父母不嫁,国家包办!
就是不嫁人的,国家出面强配,这条猛如虎,看谁还敢单身汪。
而且那时的女性,只有嫁人了!
但是从汉朝佛教进入中国起,到东西晋南北朝后,道教佛教盛起,女子不想嫁人,有个好途径,出家当尼姑和道姑。
唐朝的几个公主著名的女诗人们都道姑,有些当了道人不被家庭束缚,还可样照样跟/各种男人们来往,还争风吃醋的杀人。
赠邻女 / 寄李亿员外
鱼玄机(唐)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此多愁善感恨嫁的作者就是女道士,后来还争风吃醋杀了自己的贴身丫鬟,被处死。
唐朝玉真公主,后入道,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师!
她可没有缁衣顿改昔年妆”,过青灯黄卷下的日子的觉悟,感情生活两性关系一直丰富。和李白王维等明目张胆的来往,还推荐兰颜知己们为官。
从唐开始后,只要政府一扫黄打黑,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立马出家,活照样干,历来被一窝端的案例太多了!
所以想当剩女的话就出家吧!
剩女一词,随着网络和影视剧不断的渲染,人们早已经非常的熟悉了,一般意义上,剩女是指到了结婚的年龄,仍然没有结婚的女性,广义上指年龄在27岁以上单身的女性。这是现代人对剩女的定义,如果剩女生活在古代迟迟不结婚,那都是违法犯罪的。严重的甚至可以把牢底坐穿。古代普遍的早婚,只要年龄到了15岁,还没有出嫁的女子,已经算是大龄剩女了。在古代,如果女子超过十五岁还未结婚,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呢?
从秦朝末年,六国就开始争夺天下,秦朝末年有2000多万人,到了西汉建立,只剩下1500万人,在加上汉朝初年,刘邦和匈奴的战争,人口锐减导致兵力不足,到了西汉刘盈继位的时候,整个国计民生得到了破坏,需要休养生息,不能在搞收税、徭役,让老百姓在生产上做文章。这个时候人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因为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劳动人民。
公元前189年,《汉书·惠帝纪》记载,“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意思是说,年龄在15到30岁之间适龄的女子,如果不出嫁,每年都会被罚款五算。在刘邦继位的时候,制定的人头税为,凡15岁以上、56岁以下的老百姓,不论男女,要向政府每年缴纳人头税为,每人每年税金120钱,为“一算”。
刘盈为了休养生息,鼓励增加人口,如果到了年龄不结婚,就会处罚600钱,就是七八石粮食,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一年的口粮。刘盈这种休养生息的做法,使得经历繁荣富强,老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到了西汉末年(公元8年)全国人口增加到6000万之多。
咸宁六年(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达近百年分裂的局面,由于多年战争的创伤,老百姓生活依然得不到保障,司马炎注意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使得农民有粮食可吃,对于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历和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由于数十年的战乱,人口大减,晋武帝为了增加人口,司马炎在公元273年十月诏令,《晋书·武帝纪》记载,“制女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意思是说女子到了17岁,如果父母不将女儿嫁出去,地方官有权力为她指配丈夫,这种指配指标,往往要给戍边的壮年,剩女的代价只能去西部大开发了。
到了太康元年(280年),《晋书·地理志》记载,“太康元年,平吴,大凡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意思是说,有2459840户,每户人数657人。由于司马炎的恢复经济,使得人口高速增长,出现了“太康繁荣”的景象。
从汉晋到南北朝,对于剩女的管制是越来越严苛,《宋书·周郎传》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意思是,女孩十五岁仍未出嫁,即为犯法。不光自己坐牢,家里人都要连坐。那么汉晋到南北朝,为何对剩女越来越严苛呢?
中国古代一向以农业为主,如果国家粮食多财资充裕,天下就会安定,如果遇到荒年或者战乱,老百姓吃不上饭,就会揭竿而起,国家的强弱和人口的多少息息相关。统治者鼓励婚配生育,利用人口红利来换取社会的繁荣。而南北朝时期连年战乱,人口急剧下降,对于男婚女嫁就要求的非常急促了。所以对剩女要求越来越苛刻。
古代对剩女的要求,非常的苛刻,上升到法律的层面,不是罚钱,就是给你指配丈夫,最严重的家人还要连坐,这都是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休养生息,让人民安居乐业的政策,现在的剩女虽然没有了,古人那样的法律约束,但是也面临着家人逼婚,和同辈秀恩爱的双重折磨,大龄剩女的你,被逼婚了吗?
如今的法定结婚年龄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但是对古代几岁结婚就不是很了解了。古代男子一般多少岁结婚?和如今相比差距如何呢?今天就详细的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古代结婚年龄一般都是什么时候,赶快来了解一下吧。
古代几岁结婚
古代结婚年龄一般都比较早,但是不同的时代规定也不同。比如在周朝,规定了最晚结婚的年龄是男性30岁,女性20岁。而在汉昭帝时期,上官安女年仅6岁就已经被封为皇后了。整体上看,古代普遍女性结婚年龄是在14岁左右,而那男性结婚年龄是在20岁左右。
可见,在过去对人们最早结婚年龄其实是没有明确规定的,往往会限定一个最晚的结婚年龄。比如在司马炎时期,曾经就有过一个规定,如果女性到了17岁还没有出嫁,地方官吏会派人亲自帮忙搭配,强制出嫁。古籍春秋中也有提到,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古代男子一般多少岁结婚
从各个朝代的规定总体上看,古代男子一般是在15岁到20岁之间结婚。过去非常讲究多子多福,认为生子越多就越好。所以女性的结婚年龄,普遍比男性早,一般在13岁到17岁之间。这就是为了抓住女性的生育年龄,间接性导致了过去女性的平均寿命普遍偏低。
而男性,20岁才是弱冠之年,算是真正的成年了。在这个时间段结婚,整体上看还是比较合理的。不过,这类结婚年龄规定,一般对皇室没有限制作用。在古代也有8岁的皇帝,6岁的皇后,都是顺应封建社会礼仪设置的头衔,不能概括在真正的结婚年龄统计里。
在中国古代,不同朝代对结婚年龄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古代的周朝,男人30岁结婚生子,女人20岁出嫁是很普遍的。这个说法来自《周礼地官媒氏》篇文章。如果这样说,中国早期是实行晚婚晚育的国家。从历史上看,我国古代实行晚婚晚育政策,但为什么会有古代女子15岁不嫁就要坐牢的说法呢?现在的校易搜带着疑问为大家解答。
在古代,中国其实是一个“早婚国家”,尤其是女性的结婚年龄普遍较低。我11岁就结婚了。据《梁书张缅传》和《周书城冀传》记载,梁高祖的四女儿阜阳公主和北周高祖的女儿平原公主都是11岁出嫁的。甚至更早,6岁结婚,8岁的汉武帝赵迪继位,娶了年仅6岁的上官安为皇后。
按照《礼记》规定的男女成年标准,古代结婚年龄的一般标准是男性20岁,女性15岁。但朝代之间是有区别的,比如唐朝“男十五,女十三以上不得不嫁”;明代“男每十六,女每十四以上,听嫁。”
为了解决人口生育和男性结婚的问题,很多朝代都采取了强迫女性结婚的手段。比如在晋朝,女人到了一定年龄就要嫁人,否则政府会强制她找对象。记录司马燕曾经要求一个女孩达到17岁。如果她父母不把女儿嫁出去,当地政府会给她找个老公,强迫她嫁出去。
到了南北朝的时候,还有一条规定,如果一个女孩没有在合适的年龄结婚,就会触犯法律。如果她不及时结婚,她的家人会和她一起坐牢。《晋书武帝纪》就是这么说的“女人十五不结婚,家里人就坐那。”现代有很多女生挑男朋友挑三拣四,最后把自己变成了“剩女”。那时候这样肯定不行,还会给家人带来麻烦。逼婚的初衷,虽然周思农可能是第一个增加社会人口的,但客观上解决了很多光棍娶不起老婆的问题。
先秦时期就有“官媒”。晋朝女子十七岁不嫁,好让官员配。
在中国古代,男女结婚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就是给男女牵红线的介绍人。《宋书周朗传》说:“媒人,求同姓,求同姓。”王实甫公元《说文》年,崔莺莺和张生在普救寺偶然相遇,一见钟情。他们结婚了一辈子。中间有个媒人,这个媒人就是媒人。
以前男女没有媒人是不能结婚的。哪怕是私下订婚,他们也要请正规的媒人说“做媒”。先秦早期就是这样。比如《西厢记》的《诗经南山》中有一句话:“土匪时期,我儿子没有好媒”,道出了当时没有媒人能嫁的现实。
后来很多朝代都有法律规定婚姻必须有媒人,没有媒人就违反了当时的《婚姻法》。比如《氓》舒:《嫁给一个媒体》;舒:“为婚姻法,必有中介”。到了元代,这方面的规定更为详细,《唐律名例》:“媒人由当地长辈指定,护送忠妇,充当官吏。”意思是媒人不是万能的。他们必须由在当地威望很高的老人推荐。要挑选诚实守信的已婚妇女,报官登记,统一管理。
这种媒人是民间性质的,属于民营媒体。在古代,有一种官方媒体,即负责解决“剩女”婚姻配偶的政府专职人员
官媒在先秦时期就有了,直到清朝才有“官媒”。当时大量的“剩男”被送到新疆。为了边疆的稳定,后继有人,办了很多官媒,为大量单身男人找老婆。一些农民起义军的妻女和逃离灾区的妇女,往往被官方媒体指定给某个“剩男”,让他们共同生活,繁衍后代。
因为男多女少,官媒油水大,“剩男”们争抢“订婚钱”。如果不主动送,官媒甚至直接找“剩男”要红包。有意思的是,为了防止男女绕开官媒私下私奔,官媒经常在晚上“查墙”。所谓“墙”,是指小巷、角落等方便男女私会的地方。如果崔莺莺和张生被发现**私会,他们往往会被官方媒体赶走。
如今是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年代,就算过年时会被长辈催婚,但年轻人仍然有决定自己何时结婚的权利。然而在古代,不仅婚姻要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到了一定年龄还是单身,还会受到惩罚。
由于穿越剧大热,很多人也曾幻想过,自己如果穿越回古代,会发生什么事。今天我们就从“单身”这个角度,来看如果生活在古代,你到一定年龄还是单身的话,会有什么结果。
在古代,对于男女结婚都有着年龄规定,到了规定年龄还是单身,那么轻则罚款,重则坐牢。最重要的是,坐牢不仅仅是本人,还会牵连到父母,毕竟古代婚姻讲究“父母之命”,所以子女到了规定年龄还未嫁娶,父母就必须负责。
就好比越王勾践,曾经就颁布过法令,规定:“令壮者无娶老妇,令老者无娶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就是说女子17岁不嫁、男子20岁不娶,那么父母就要被抓起来治罪。
别以为只是春秋时期这样,在南北朝时期,不仅也有相同法令规定,而且还更加严格。《宋书——周朗传》记载:“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
可见这个时候,女子出嫁已经规定至15岁了,比春秋时期还要严格。如果15岁还没嫁出去,一家人都要受牵连。
到了汉朝,汉惠帝刘盈又颁发诏令,规定:“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这个“五算”是什么意思呢?在当时官府会按照人口收税,称之为“算赋”,说白了就是人头税。西汉初期,人头税标准是每人一年120钱,一年称之为“一算”。
所以这条法令的意思就是,如果女子15岁不嫁人,就要征收五年的人头税,也就是600钱。600钱在当时又是什么概念呢?西汉1石粮食,均价在100钱左右,一亩地大约500-1000钱左右,一匹布大概230-330钱,1石盐值500钱。可见这600钱,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已经可以买不少东西了。
另外,在古代单身不仅影响生活,甚至关系到官员的升迁。唐太宗曾经下诏:
“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如导勤乖方,失于配偶,准户减少,以阶殿失。”
简单来说,一个地方人口增加,地方官才有机会得到升迁,如果单身的人太多,导致户口减少,那么升迁就别指望了。
那么或许有人会说了,就算想结婚也不是那么容易啊,又不是什么达官显贵家里的千金**,说嫁就能嫁的,要是穷人家怎么办。这点不用担心,作为皇帝,本身就要关心民生,因此唐太宗为了解决百姓单身问题,还专门采取了一些措施。
比如在《令有司劝勉庶人婚聘及时诏》中就规定:“若贫窭之徒,将迎匮乏者,仰於其亲近,及乡里富有之家,褒多益寡,使得资送以济。”
大致就是男子20岁未娶、女子15岁未嫁的话,就由地方政府负责以礼聘娶。如果因为贫穷无力婚娶的,就由当地富人资助成亲。
虽说古代规定成亲的法令过于严苛,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古代是农业社会,技术落后,就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所以才会鼓励早婚,严惩晚婚。如今时代不同,技术发达,自然没硬性规定的必要了。
古代女子成婚的年龄一般都在12岁到14岁,但是也存在个例。因为古代的女子身份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并且有一句话叫做女大当婚,所以说古代的女子一般都是听从父母的命令,在适当的时间就会嫁人,而且纵观历史,各个朝代都有礼法规定女子的成婚年龄。
按照我们现在科学的说法,人的发育成熟期一般在18岁左右,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基本上12岁到14岁之间女子初潮来临时就已经代表可以嫁为人妇了。在很多的历史资料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唐朝一直到清朝,女子的实际成婚的年龄往往比他们所规定的要早一些。比如说唐朝规定女子13岁以上即可成婚,但实际上因为要听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特别是达官贵族家的女子,因为其中夹杂着很多利益关系,所以说他们一般很早就已经定下婚事。
在历史上其实也有很多的事迹表明古代女子成婚的年龄是非常的低的,比如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听说过的,陈后主的妃子张丽华。在她十岁的时候就已经进宫了,并且深得陈后主的喜爱,有史料记载, 她17岁的时候就已经生了四个孩子,这就可以证明她成婚的年纪大概就在十岁左右,放到现在来说还是一个小孩子。
除此之外,历史上有的朝代的法律还对女子成婚的最大年纪做了限制,有些超过年龄而没有婚配的女子就会由朝廷的专门的部门进行强行婚配,这个年龄一般是20岁为上。其实从这里也不难能够看出古代女子的身份地位是多么的低,而且也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所以说我们应该感谢现在的生活,虽然有父母催婚,但是已经幸福很多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