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已经离婚,两人是不再有任何法律上的关系的人,但是儿子是两个人共同的骨血,现在儿子要结婚,那是儿子人生中的大事,作为母亲,应该到场给儿子贺喜,但是如果说儿子现在的母亲在场,亲生母亲不能够做大,应该作为客人一样招待,坐在宾客席。这是对儿子现任母亲的尊重。当然,如果儿子不愿意母亲到场,或者说母亲不想让大家尴尬,怕影响不好,也可以选择不参加这场婚礼,但是祝福还是可以照样送出的,可以给儿子儿媳包红包过去。
徐霞客一生云游四方,他的儿子为什么姓李?
对徐霞客可以说是人人敬仰,不过却很少有知道徐霞客的后代,其实徐霞客是有4个儿子1个女儿的,在这4个儿子之中只有一个叫李寄的名气较大,为后人所熟悉,其余的则是寻常人。
徐霞客是江苏江阴县的世家子弟,家中非常富裕,要不然他也没钱去游历,徐霞客一生娶了妻妾四人,李寄的生母周氏原本是徐霞客的三妾,周氏和徐霞客是先怀孕后结婚的。
婚后徐霞客就出游去了,结果周氏在家中不受待见,正妻担心周氏夺宠,就以徐霞客不在家而周氏却怀孕了借口,把周氏赶出了家门,同时召集族人,把周氏从族谱上除了名。
在古代被族谱除名,就意味着一个人和家族断绝了关系,即便是亲生父子,一旦被族谱除名,在名义和法律上不存在关系了,就这样周氏和腹中的孩子离开了徐家。
之后周氏带着腹中的孩子,嫁给了一个姓李的人,如此一来徐霞客的儿子变成了姓李的,取名为寄,含有寄人篱下的意思,好在这个李寄从小发奋读书,十分孝顺母亲。
尽管李寄名义上是李家人,但是他和徐霞客之间还是有关系的,尤其是徐霞客游历各地,对李寄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李寄也十分像跟父亲徐霞客一样出门游历,可是要照顾母亲而放弃。
李寄长大18岁时,他的才学和名气已经被家乡人所敬仰,此时的李家已经败落,他和母亲住在双林庵,也就是寺庙一类的地方,于是成年后的李寄就开始去私塾教书养家。
这期间李寄也尝试过回到徐家,无奈已经被族谱除名而不能成,此后李寄专家教书著述,先后在江阴县周边各地教书,历时16年,一边教书一边照顾母亲,不曾娶亲。
1652年,李寄的母亲周氏病逝,安葬在山居庵的旁边,丧母之后李寄参加过一次8县童子试的考试,考取第一名,不过此后他再无心科举,过上了游历和著述的生活。
李寄没他爹徐霞客有钱,出门的钱多半是友人的资助,他人品好朋友多,晚年的李寄潜心著书,可惜只有《兵鉴自序》一文传世,到60岁时他就着手整理父亲徐霞客的游记。
此后李寄花了近10年时间,搜集和整理编辑出了一部较完整的《徐霞客游记》,如果不是李寄的整理,恐怕不会有《徐霞客游记》这本书了,徐霞客能为后人所知,李寄功不可没。
儿子作文获奖的小感悟
儿子自从进入初中以来,作文明显的有点挠头,什么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的,经常弄成一锅粥。本来小子对作文也比较有兴趣的,但是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看到儿子的作文得分,那叫一个悲催,虽然不是最低,总是觉得自己偏爱码字写文章的,这让儿子的兴趣被打击的不轻,怎么儿子对命题作文就是没法提高呢。每次卷子的作文都会拉分,这当场的发挥竟然这样缺乏实力。还是这小子总是给自己留的作文时间不够,最后草草收场。究其原因还是发愁不知道如何下笔造成的吧。
我时常想跟儿子讨论作文,可是那小子总是说老师有范文背住就可以了。以此拒绝我的帮助,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帮他,或者我的意见并不适合当今的考试命题,所以这作文一直到初二的时候,总是比较弱项的。
昭和天皇虽然发动了众多战争
昭和天皇的儿子是明仁,也就是上段时间宣布退位的日本天皇。1957年,24岁的明仁和刚从大学毕业的正田美智子参加网球比赛,最后的结果是明仁输给了美智子。但明仁在这次比赛中爱上了美智子。之后开始疯狂的追求美智子,但明仁追求美智子阻力非常大,这些阻力主要是来自日本皇室。
日本皇室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君主制的国家王室一样,皇室成员很少和平民通婚。一般都是内部通婚,或者和其他贵族通婚。当明仁皇太子追求美智子的时候,整个皇室成员都在反对。因为明仁是未来的君主,他们接受不了未来的天皇娶一个平民做皇后。众多的反对声,让明仁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过在这个时候他的父亲裕仁站出来支持了他。
1958年11月27日,根据《皇室典范》的规定。日本皇室专门召开了讨论明仁皇太子的太子妃候选人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裕仁说他觉得皇室这些人的结婚范围太窄了,只能和很少的人进行通婚。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讲,这不利于皇室的发展。
近亲结婚,会有很多遗传病的。昭和天皇、昭和天皇父亲大正天皇都是有很多疾病。之后皇室成员看到天皇都发话了,于是正式作出决定,批准美智子为皇太子妃。
裕仁天皇之所以这样做不仅仅因遗传学的原因,还有其他的理由。裕仁年轻的时候喜欢久弥宫良子,结果皇室激烈的反对。说久弥宫良子母亲有色盲,担心之后遗传。最后在一人的坚持下,和良子最终喜结良缘了。所以他明白这种感觉,才在这种事情上坚决支持自己儿子。
从这方面来看,裕仁还是和很好的父亲,不过他对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是永远无法抹去的。
时间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第一个年头,二月二十八日凌晨,儿子如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朵带着晨露的芬芳来到了这个世界。
一年后,儿子一岁了。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儿子被放在县城的外婆家,我和妻隔三差五的轮换着去看他。一次去看儿子,晚上睡在床上,搂儿子入怀。孩子噘着小嘴说:爸,我好想好想妈妈呀,妈妈为什么不来看我呀?此时,我从稚气的孩子身上看到了亲情和血缘的可贵。我对孩子说:妈妈忙,妈妈下星期来看你,啊!那时还没有大礼拜,结果,妻还没等到休息日就回家看孩子。
隔二年,孩子三岁,上幼儿园了,幼儿园叫六一。小家伙脾气有点犟,偶尔和小朋友闹不愉快。我就对他讲我上学时同学间的趣闻轶事,要求他团结同学,尊敬师长。让他知道同学间的真挚感情是社会上任何地方都得不到的。我告诉儿子,我们班有个叫小岱山的,个子不高,胆子挺大,鬼点子太多。还有个老祝头,个子高,人不憨,劲又大,能挖山,会挖墙,堪称当代愚公。家有娇妻靓媳妇的男士要当心。
再三年,孩子六岁半,在大庆路小学上小学。一天,儿子放学回家,兴冲冲的对我说:爸爸,爸爸,我看到你同学了!我不以为然,我中学同学很多在市区,常来往,孩子认识。我说:是谁啊,张叔叔还是周叔叔啊?孩子说:不是不是,是你浙江同学,他那地方出黄鱼,有大佛。我说:在哪儿看到的?儿子说:在**院。今天我们看**了,美国大片《人猿泰山》。哪个黑糊糊象人似猴叫泰山的家伙不是你同学呀!我释然了,纠正道:我的同学叫岱山,不是泰山。岱山在浙江,泰山在山东,你可真是南辕北辙。
又六年,孩子十三岁,在新海实验中学上初中。春节,朋友送一箱史猪头牌卤货。儿子从外面回家,狡讦一笑说:爸,你同学来了。我问儿子:人在哪儿呢?孩子手指卤货说:这不是?我恍然明了,儿子又在涮我。批评道:我同学是浙江衢州人,那儿有个烂柯山。此地人杰地灵,连砍柴的孩子都能玩出名堂,不砍柴,贪玩耍,连斧头柄都烂掉了,居然说在山中只呆了三天。这就是山中仅三日,人间已百年,整个是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的翻版。我这同学叫老祝头,还有华子,我们三人特铁。谁说他是猪头肉的?不能说他是下酒的菜,听到没有?!我们一家大笑。是年过的很开心。
转眼到了2006年,儿子十六岁,在家乡省重点中学赣榆县高级中学上高中。又是春节。初一无事,打开电脑,浏览同学录,一条消息令人吃惊,老祝头要去天津。这让我想起曾经的一件公案。当年,老祝头与和尚为邻,不经意挖了和尚的墙。和尚一肚子怨气的跑到杭州灵隐寺严师傅那儿去上访,严师傅给了和尚一首诗:三天告状为一墙,让他挖倒又何妨。墙若要倒无须挖,孟姜女还哭倒墙。假若城墙如磐石,挖来挖去枉断肠。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此后,和尚吸取教训,高筑墙,广积粮,狡兔三窟,择邻而居。和尚从庆元,杭州,上海,天津一路筑墙无数,可还是被猪头嗅到气息,察到蛛迹,一路追踪而至。我为和尚捏一把汗,要知道,愚公当年就是在河北起的家。儿子却道:人家和尚如今升座当方丈,有一群看家护院的秃驴,还有擅使禅杖的裸着身的鲁智深做保镖,你瞎操哪门子心。于是,大家又笑,这一年也很愉快。
我认为为人父母参加自己子女婚礼应该是有着即高兴又伤感的感觉,高兴是孩子结婚了,终于可以成家了,伤感就是他们要离开我们的身边了
我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大多数的父母来说,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很多父母就是渴望着这一天,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真正的成家立业,能够真的长大,这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子女成熟懂事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为人父母的已经尽到了教育和抚养好自己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在这种时候,自己也是如释重负了。
但是另一方面,为人父母参加自己子女的婚礼,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件比较伤感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女方的父母来说就更是如此了,因为这意味着自己的子女以后也有了自己的家庭,作为父母不仅年龄上已经不断的衰老,而且自己的子女以后回家陪伴自己的次数也会渐渐的减少,但是不管怎样,为人父母参加子女的婚礼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对于为人父母参加子女婚礼才会有这种矛盾的心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