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出嫁头戴叫什麼__

古代女子出嫁头戴叫什麼__,第1张

1、解答:

一般都是盖头,富贵人家才会戴凤冠霞帔。

2、拓展:

凤冠霞帔指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也指古代贵族女子和受朝廷诰封的命妇的装束。

盖头,汉族婚礼饰物。古时候婚礼时,新娘头上都会蒙着一块别致的大红绸缎,被称为红盖头,这块盖头要入洞房时由新郎揭开。最早的盖头约出现在南北朝时的齐代,当时是妇女避风御寒使用的只仅仅盖住头顶。到唐朝初期,便演变成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用以遮羞。据传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唐明皇李隆基为了标新立异,有意突破旧习,指令宫女以“透额罗”罩头,也就是妇女在唐初的帷帽上再盖一块薄纱遮住面额,作为一种装饰物。从后晋到元朝,盖头在汉族民间流行不废,并成为新娘不可缺少的喜庆装饰。

古代男女发式,以挽髻为主,发髻挽成之后,就要设法将其固定,最常用的绾髻之具是发簪。在上古时期,发簪被称作“笄(ji)”。在男子盛行带冠之时,发笄还有固冠作用,以免滑坠。古代妇女所插的发笄,在考古发掘中也常有出土。如1978年秋,从山西襄汾新石器时代的古墓中出土一具人骨,在人骨的头顶,即插有一根骨笄。

在中国封建时代,女子插笄是长大成人的一种标志,到时还要举行仪式,行“笄礼”。笄礼源于周代。据《仪礼》等书记载,女子年满15岁就被看作成人。在此之前,她们的发式大多做成丫髻,还没有插笄的必要。到15岁时,如果已经许嫁,便可梳挽作成人的发髻了,这时就需要使用发笄。古时称女子成年为“及笄 ”,就是这个意思。至于还没有许嫁或年龄不满15岁的女子,则仍然保持原来的发式,两者区别十分显著。女子行过笄礼之后,不仅要学着成年妇女的样子,挽髻插笄,还要在发髻上缠缚一根五彩缨线,表示其身有所系。从此以后,她的言行举止都要严加检点,在一般情况下,必须深居闺房,不与外界接触。一直到成亲之日,方能由她的丈夫把这根缨线解下,因为她已经成为妇人,不再需要这种标志了。凡是举行过笄礼的女子,不论其成婚与否,都可享受成人的待遇,甚至连去世之后的丧事,也可按成人的规定办理。

古代发笄形式繁多,仅以质料上看,就有骨、石、陶、蚌、荆、竹、木、玉、铜、金、象牙、牛角及玳瑁等多种。

古代妇女的头饰之中,还有一种名叫“发钗”的饰物。发钗和发簪都用于插发,但两者的结构有所不同:发簪通常做成一股,而发钗则做成双股;另外在用途上也有一些区别。

发钗的普及大约在西汉晚期,自此以后,它一直是我国妇女的主要头饰之一,直至今天,发钗在妇女的梳妆品中仍占有一席之地,比如现在的发夹,就是由发钗演变而来的。

发钗除了在质料及长短上有所区别外,更主要的特点还在于钗首上的不同装饰。如在钗首雕凿蟠龙之形,即为“蟠龙钗”。晋崔豹《古今注》中就有“蟠龙钗,梁冀妇所制”的记载;在钗首装饰鸾鸟,也为历代妇女所崇尚。尤其在结婚首饰中,更为常见,因为鸾鸟在民间一直被视为吉祥之禽。饰有鸾鸟的发钗,被称为 “鸾钗”。

发钗的安插也有多种方法,有的横插,有的竖插,有的斜插,也有自下而上倒插的。所插数量也不尽一致,既可安插两支,左右各一支;也可插上数支,视发髻需要而定,最多的在两鬓各插六支,合为十二支。

如果在发钗上装缀一个可以活动的花枝,并在花枝上垂以珠玉等饰物,这就成了另一种首饰,名为“步摇”,因为插着这种首饰,走起路来,随着步履的颤动,钗上的珠玉会自然的摇曳。《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曳。”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1、周朝婚服—纯衣纁袡

周朝的婚礼端正庄重,不像后世那样吹唢呐打鼓一片喜庆,整个过程都是在严肃的氛围中进行,因此,周朝的喜服也采用了代表庄重的黑色,让人觉得肃穆起敬,不可儿戏。

新娘服饰 正婚礼的时候,穿玄色纯衣纁袡礼服,拜见公婆时则宵衣。

2、秦汉朝婚服—遵循周礼

在唐代以前,人们结婚时都是按周制婚礼男女都穿黑色,尤其是秦汉时期,以黑色为尊,因此在成亲这样严肃的日子里也必然是身穿玄黑婚服。

在秦汉时皇太后、太后、公卿夫人等的婚礼服形式采用深衣制。深衣形制是上衣下裳相连接,当时男女服用极为普遍。禅衣内有中衣、深衣,其形无大区别,只是袖形有变化,都属于单层布帛衣裳。汉代曾采用12种色彩的丝绸设计出不同身分的人穿用的婚礼袍服。

3、唐朝婚服—钗钿礼衣,红男绿女

从唐朝开始,不再以黑色为尊,这时的婚服融合了周制婚礼的庄重神圣和后世的热闹喜庆,颜色为红男绿女,样式是钗钿礼衣,即新娘身穿大袖衫长裙,披帛,层数繁多,穿时层层压叠着,然后再在外面套上宽大的广袖上衣。

4、宋朝婚服—承接唐制

宋朝的婚服基本上是承接唐朝,但也有稍许不同,三舍生及品官子孙可假穿九品幞头公服,其余庶民新郎身穿皂色圆领衫、两个角往上折而后交叉固定的幞头(自然是黑色),新娘自然是冠子、霞帔、大袖衫,颜色是青色。

5、元朝婚服—蒙古民族特色

元朝是蒙古王朝,因此其服饰自然也是典型的蒙古款式。他们的服饰主要是“质孙服”,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且窄,腰间设有许多衣褶,这样的设计方便骑射。

相对于“质孙服”,元代的贵族妇女们穿的服饰则显得麻烦许多,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头戴一顶高高长长的帽子。元朝的嫁衣也跟其服饰没有多大差异,仍带有浓厚的蒙古服饰特点。

6、明制婚服—凤冠霞帔、九品官服

明朝的婚服就是我们常见的凤冠霞披和状元服。

士婚,若穿深衣,妇则对应地服真红褙子、红罗裙,假鬓花钿;按与婿相同的品级佩戴相应凤冠霞帔或花钗,真红大袖衣或圆领女蟒服、大红褶裙,新娘加红盖头,或垂丝穗遮面,或纸扇遮面,穿绣花鞋象征吉祥。

女子以用丝、缎制造的褂(上装)裙(下裳)为主礼服。用白金线、黄金线及珠石等绣成代表龙凤呈祥的龙凤和鸳鸯图案。

7、清朝婚服—旗袍样板

清朝的嫁衣也沿袭了明朝的凤冠霞帔,虽然也是以红色为主,但是婚服的款式则是以旗袍为模板。

扩展资料:

婚嫁礼仪

中国传统婚礼讲究六礼,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六礼,婚礼的步骤也是由这六礼拓展的,中国古代讲究礼节,在婚礼中也有着许多的繁文缛节,但是每一部都是充满了对新人的祝福。

中国古代的婚礼文化也是中华历史上精彩的一笔,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婚礼当天的每一项礼仪都是为亲朋好友,家人父母满满嘱咐的一天。

—嫁衣

—中国传统婚礼

—中国古代婚俗

步摇。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其制作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鸟兽花枝等,晶莹辉耀,与钗细相混杂,簪于发上。《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动摇也、。”《后汉书。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雀)九华(花)。”王先谦集解引陈祥道曰:“汉之步摇,以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采玉以垂下,行则动摇。”唐白居易 《长恨歌》:“云鬓花颜金步摇。”宋谢逸 《蝶恋花》词:“拢鬓步摇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颜。”步摇为我国传统汉民族首饰,西汉时在西域地区有其雏形进而吸收创新而来,约在东汉时经燕传入辽西,后又向东传入 高丽鲜半岛及日本并对当地的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步摇以金银玉石等质地,宋明以来一直流传的头饰。   其形制与质地都是等级与身份的象徵。汉代以后4084步摇才逐渐被民间百姓所见才有机会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在贵族妇女中28还实行过一阵加於冠上的步摇冠。戴在头上较之步摇更富有富贵豪华之感。步摇的概念,见於两汉时期,然而,它从一开始就被置放到一个礼服的范围之内,汉制规定,太皇太后、皇太后的祭服中的首服为“剪氂簂,簪珥,耳璫垂珠,簪瑇 瑁为擿,长一尺,上为凤凰爵,以翡翠为毛羽,下有白珠,垂黄金镊,左右各一,横簪之。以安簂结。”又“皇后之服相同,步摇簪珥惟用假结,步摇以黄金为山 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九华,熊、虎、赤罴、天禄,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诸爵兽皆翡翠为毛羽,金题白珠珰,绕以翡翠为华。”这两段话,应该放在一起 看,按《後汉书·乌恒传》所说:如中国之 有簂、步摇。步摇ndf是和簂(即帼)这样的假髻具有同等地位的东西,接着分析皇后首服中步摇的描绘,“以黄金为山题”,就是以黄金为底架,上面饰有白珠。相 类似的形制,比如在辽宁北票四花营子乡出土的两晋十六国时期前燕的金质花树状步摇,底部呈方形,上面为短而宽的树干,干上分枝,树身上穿挂桃形叶片,动则 微微颤动,琮琮作响,虽然没有白珠,而是金叶片,但非常符合“桂枝相缪”的特征,这个金叶片,更象上文所说的“镊”,镊,在古代是指簪首的饰物。另外,内 蒙古博物馆所 藏的乌盟达茂旗出土的两具头冠饰,同样有这样的特点,他们一个为鹿首,一个为马首,其上是伸出的枝梢,上面满挂可活动的桃形金叶片。这些实物也为《释名》 中关于步摇的解释,“上有垂珠,步则动摇也”提供了鲜活的范例,再结合《后汉书·后纪》“邓皇后”篇中提到的,邓皇后“赐冯贵人王赤绶,以未有步摇,环 佩,加赐各一具。”步摇的单位以具为准,可见其正式程度,绝非后世所谓的单根簪饰可比。

     古代婚礼服饰,是指古时候男女举行婚礼时穿的服装。在我们熟悉的影视剧中,多以各种喜庆的大红色绸缎,配上各种刺绣的图案。象征着喜气盈门、百年好合的意思。最近几年来,现代人穿汉服服饰结婚的也不在少数,那种古朴的风韵,在衣袂飘飘中,自带一种脱俗的仙气与喜气。 

     历史的更迭,让各朝各代的服饰都成为了历史,复古风的服饰却常常被更新着。古代婚礼服饰的演化进程,又有哪些记载呢?

    周朝时期,其实婚礼称之为“昏礼”,是在黄昏后举行的。古代婚礼服饰的颜色都是有象征意义的。与今天热闹的氛围不同,那时候的“昏礼”基调还是很庄重严肃的。新郎官头戴一种爵弁形状的帽子,上衣为青黑色,当时称为玄色,以这种颜色代表着天。下衣是浅红色,代表着大地,黑色的滚边表示阴阳调和之意。

    新郎官婚服的配饰有:与上衣颜色相同的蔽膝、黑色的腰带、厚底的红色鞋子。新娘的发饰是,真发和假发混在一起编成。服饰的款式与新郎相同,但颜色是有区别的。新娘的从上到下的衣服颜色均为黑色,是专一的意思,其它的配饰诸如蔽膝、鞋子、腰带都为黑色。可见,周朝时期的婚礼服饰,多了些凝重与肃穆。

    古代婚礼服饰发展到汉代时期,新娘穿的礼服颜色与周朝时期相同,这种颜色的搭配,隋唐以后才做了改变。汉代婚礼中,新娘穿的鞋子前端翘翘的,被称为翘头履。发型的变化则更好看更有韵味了,用笄固定绾成发髻然后插上珠花、金钗、步摇等金首饰。走起路来,环佩叮当很是动人。现代喜庆洋溢的大红色婚礼服饰,其实直到明朝时期才确定下来。

    沿袭了那么多年的古代婚礼服饰,原来都是有着很深含义的。婚礼中的每一项流程都很有仪式感,比如对席礼,两人相对而坐,意为一起生活;同牢礼,是指在一个锅里吃饭等。其实,从服饰到礼仪,象征着对新人的一种祝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5487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3
下一篇2023-1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