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人过世可以结婚吗?

家里有人过世可以结婚吗?,第1张

不能。我国十分讲究孝道,在老人生前讲究对老人孝顺,对老人去世之后,还要为其守孝至少百日。而且这些“孝文化”也延伸到婚俗之中。因而,我国民间一直有这样的不成文规定,家里有老人去世晚辈不能结婚。

守孝期内,也就是3年内,不准进行喜事,以免红白相冲。也就是家里长辈去世后,晚辈们三年内不许结婚。以上是一些婚俗中的旧习俗,而随着思想的开放,有多地区对于守孝也没有那么严格的讲究了。但至少会守孝百日,百日内日装丧服,忌讳颜色鲜艳的衣服,也不许去娱乐场所大吃大喝的、三个月满后,晚辈们婚姻自由,可以选择结婚与否。

家里死人也可以办喜事的,没有别的说法。

但是现在每个地方的风俗不一样,很多老人对于结婚与叙事的看法不同,所以还是要根据当地来讲。

就比如一些保守的地方,他们认为一个人去世以后,家里人在三年之内都不能够结婚。还有的地方看的没那么重,但是也保留了一些时期作为缓冲期,毕竟去世家里人都沉浸在悲伤的情绪当中,即使结婚也不愉快,所以一般在100天之内不举行婚礼。大部分地方都认为一年的守孝期算正常啊,这样来年的喜庆能够冲刷前一年的不利。

定好婚期突然家里老人去世:

1、首先家里人去世非常的悲痛,这时候举行婚礼想必当事人并没有这种心情,这样也影响到婚礼的质量,就需要与对方家庭进行沟通,做出一些推迟婚礼的决定。

2、而且推迟婚礼不一定就三年,只要100天两三个月的事情,这样也不耽误整个婚礼的进程,毕竟这是谁也不想遇到的事情,非常的无奈,各自体谅。

3、根据中国的传统习俗,100天之内把喜事办了,就能够冲喜,不然的话就要等上三年。

冥婚的形式主要划分为如下几类,活人与死人举行冥婚可分为娶鬼妻与嫁鬼夫,以及死人之间的鬼嫁鬼或鬼娶鬼。关于冥婚不同地区的说法也不同,河北省定县有“结阴亲”之俗,河北沧县有“娶干骨”之俗,浙江省定海县有“阴配”之俗,广东省翁源县有“讨鬼妻”之俗,广西省隆安县有“鬼婚”之俗。民初的北京则谓之“搭骨尸”。

关于冥婚的仪式,根据上文中提到过的《大唐吉凶书仪》中所记载的冥婚文书,详细记录冥婚仪式仿照生人婚礼程序,其过程大致可分为订婚、迁葬、合棺、合葬。:问曰何名会婚,会婚者男女早逝,未有聘娶,男则单栖地室,女则独寝泉宫,生人为立良媒,贯通二姓,两家和许,以骨同棺,共彰坟陵,是在婚会也,一名冥婚也。

父告子曰:告汝甲乙,汝既早逝,大义未通,独寝幽泉,每移风月。但生者好偶,死亦嫌单,不悟某氏有女,复同霜叶,为女礼聘,以会幽灵,择卜良辰,礼就合吉,设祭灵右,众肴备具,汝宜降神,就席尝飨。

女嫁祭女依男法:告汝甲乙,尔既早逝,未有良仇,只寝泉宫,载离男女,未经聘纳,祸钟德门,奄同辞世,二姓和合好,以结冥婚,择卜良时,就今合棺。

讫在墓祭……今既二姓合好,礼媾冥婚,白骨同棺,魂魄共合,神识相配,何异生存。吉在壬辰,速离高圹。内外悲怆,弥切勿怀,设祭墓文,汝宜尚飨。

人在世上注定要结婚,况且是在看待婚姻很重的中国,结婚从古至今一直在延续,结婚的目的不是延续后代,而是结婚可以表达男女双方都很恩爱。当然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是活人的结婚,但是其实历史上是有死人结婚的,我们叫这些死人结婚为冥婚。

冥婚俗称“鬼婚”,是男女双方或其中一方死亡的婚姻形式。其实简单地说就是给死去的男或女找一个配偶。这些冥婚是针对于年纪轻轻没有结婚就去世的男女,古时认为如果没有进行婚姻,那么他的“鬼魂”就会感到空荡。便会从“阴间”出来,来到人间使人民不得安宁。于是就为了人间的安宁,就出现了冥婚。冥婚的男女订婚后双双死亡,双方父母会举行婚礼,完成后举行丧礼,将双方的棺材合葬于一体。有的双方生前并无婚约,死后由父母出面找媒人说合成婚,选择吉日迁棺合葬,并举行一定的仪式产也有订婚后男的死亡,女的到男冢与“木主”拜堂成婚,并为男方守寡。

说起冥婚,其实冥婚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它在几千年的汉代就已经出现了,更有著名的人物也使用过冥婚。曹操有一个儿子,他的儿子叫曹冲,小时候,我们只学过一篇叫《曹冲称象》的课文,那便是我们对于曹冲的所有记忆。

冥婚最盛行是在宋朝,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当时只要是没有结婚去世的都必须有一场冥婚,而元代只是跟随了宋代,但在元朝冥婚并没有那么的流行了,到了明朝有的女孩子把自己保护起来了,不会被冥婚所守寡,这时人们对冥婚已经开始有些排斥了。

冥婚 [míng hūn]

冥婚是为死了的人找配偶。有的少男少女在定婚后,未等迎娶过门就因故双亡。那时,老人们认为,如果不替他(她)们完婚,他(她)们的鬼魂就会作怪,使家宅不安。因此,一定要为他(她)们举行一个冥婚仪式,最后将他(她)们埋在一起,成为夫妻,并骨合葬。也免得男、女两家的茔地里出现孤坟。

旧时人们普遍迷信于所谓坟地“风水”,以为出现一座孤坟,会影响家宅后代的昌盛。当时有些“风水家”(古称“堪舆”)为了多挣几个钱,也多竭力怂恿搞这种冥婚。冥婚多出现在贵族或富户,贫寒之家一般不搞这种活动。

中文名

冥婚

性质

死了的人找配偶

人家

贵族或富户

拼音

míng hūn

注音

ㄇㄧㄥˊ ㄏㄨㄣ[2]

纪录片民国时期的冥婚照片,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底层人民的无知

冥婚在汉朝以前就有了。由于冥婚耗费社会上的人力、物力,毫无意义,曾予禁止。《周礼》云:“禁迁葬与嫁殇者。”

宋代,冥婚最为盛行。据康誉之《昨梦录》记载,凡未婚男、女死亡,其父母必托“鬼媒人”说亲,然后进行占卦,卜中得到允婚后,就各替鬼魂做冥衣,举行合婚祭,将男、女并骨合葬。

《元史·列女传》载:“子弟死而无妻者,或求亡女骨合葬之。”《明史·列女传》亦载:杨□死而其未婚妻殉;刘伯春卒,而其聘女亦如之,后皆迎柩合葬。

清代,这种妇女殉葬冥合的习俗,随着贞节观的加强,仍很盛行。直至晚清封建礼教受到西方精神文明的冲击才逐渐消失。

明末清初的北京、天津等地仍有冥婚风俗的残余现象,还有个别家庭办死人与死人结婚的“喜事”,谓之“搭骨尸”,男、女两家亲家,谓之“骨尸亲”。早年,这种“婚礼”的迎娶仪式多在夜间举行,有时,人们正在安睡之际,忽被街巷里的鼓乐吵醒,原来是“搭骨尸”的。抬着一顶纸轿子,由单鼓、单号、单唢呐吹奏前引。有的则不用这种形式,仍用八抬大轿,全份金灯执事,原来只娶一张女人的照片。三十年代以后,还有仿照“文明结婚”仪式,用西乐队前导,后边四个人抬着一个出殡用的影亭,内挂“新娘”照片。

中国

冥婚仪式,始终没有形成定例。冥婚虽然算做喜事,但不免红、白两事的礼仪混杂交错。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当事人的主张如何。故冥婚礼仪的形式出入很大。现将一比较典型的冥婚礼仪详叙于后,以供参考。但不见得所有冥婚仪式都照此办理。

一般说来,冥婚也要通过媒人介绍,双方过门户帖,到命馆合婚,取得龙凤帖。

放定多是一次性的,就无所谓大、小定之说。男方给女方送去的定礼,一半是真绸缎尺头、金银财宝;一半却是纸糊的皮、棉、夹、单衣服各一件,锦匣两对,内装耳环、镯子、戒指及簪子之类的首饰。放定的当天晚上,在女方家门口或坟上焚化。

通讯时,男方给女方送去的“鹅笼”、“酒海”、龙凤喜饼以及肘子、喜果都是真的,唯有衣服、首饰是纸糊的冥器。

女方陪送的嫁妆,一般都是纸活,送至男方后,只在“新郎”照片或牌位前陈列半天,有的只是抬着环绕男方院内一周,即由鼓乐前导,送至附近广场焚化。

冥婚并不一定都举行上列仪式,但迎娶仪式是不可少的。是日高搭大棚,宴请亲友,门前亮轿。喜房里供奉“百份”全神。对面炕上设矮桌,供“新郎”照片或牌位,前设苹果、龙凤喜饼若干盘。并有大红花一朵,下缀缎带上书:“新郎”字样。

女方“闺房”中供“新娘”照片或牌位,亦如前所供,并有大红花一朵,下缀缎带,上书:“新娘”字样。

花轿到达女方后,由送亲太太将“新娘”照片或牌位取下,由娶亲太太接过来,放人宝轿。这时,“新娘”的父、母不免要大声嚎哭,而且要追出屋外。完全不是办喜事的气氛。

喜轿回到男方后,仍由娶亲太太将“新妇”照片或牌位取出来,放于喜房炕上的供桌,与“新郎”并列。并用红头绳将两幅照片拴起来,(取月老牵红线之意),并复上红、黄两色的彩绸。

只有娶亲太太给全神“百份”上香叩首,就算夫妻拜了天地。然后由茶房端来“合杯酒”“子孙饺子”、“长寿面”,供于“新婚夫妇”照片或牌位之前。

如“新婚夫妇”有弟弟妹妹或弟妹、妹夫等,即唤出来,给照片或牌位磕头行礼。两家亲家则互相道喜。

举行了以上仪式之后,择个“黄道吉日”宜破土安葬的好日子,女方就可以起灵了。按阴阳先生指定的时辰,将棺枢起出后,马上泼在坑内一桶清水,扔下去两个苹果。与此同时,高高扬起花红纸钱。(不是冥婚的起灵仪式也是如此)。

男方则在坟侧挖一穴,露出“新郎”棺柩的槽帮,将“新娘”埋入此穴,进行“夫妻”并骨合葬。

葬罢,即在坟墓前,陈设酒果,焚化花红纸钱,举行合婚祭。男、女双方的父、母等家属(即两家亲家)边哭边道“大喜”。

此后,男、女两方便当做亲家来往了

你好,如果老人去世之前已经安排好婚事,通常在老人去世的3个月内结婚就可以。确实有这种说法,百日内必须结婚,不然得守孝1年,爷爷奶奶辈去世是守孝1年就可以了,守孝3年说的是父母去世。主要还是看你们当地的风俗习惯,或者是自己家族的传统。

鉴于你们这种情况,因为已经商量好婚期,所以按照原来的计划结婚就可以了,老人地下有知也不会怪罪你们的,记得多烧点纸钱。

守孝期间,古代的子女讲究披麻戴孝,百日内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后,穿黑色、蓝色等暗色的衣服来守孝,忌讳穿红戴绿,浓妆艳抹。但是现在,只要办了头七之后,一切都可以恢复正常,不用一直戴孝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5903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