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康那里的结婚习俗是怎么样的

陕西安康那里的结婚习俗是怎么样的,第1张

今天由我给朋友们介绍陕西关中的结婚风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陕西和关中的区别,陕西的版图承不规则形状,南北长,东西短将陕西可以分为三块即陕北,关中,陕南大体分界如下:309国道及沿线地区以北称为陕北;所属城市有延安,榆林,神木,铜川等等309国道以南,秦岭以北成为关中;所属城市有西安,咸阳,宝鸡,渭南等等秦岭以南称为陕南;所属城市有汉中,商洛,安康等等就好象我们国家的北方和南方一样,大体以长江为分界//其实,就算在关中婚俗也各不相同但是大体差不多这里我介绍的是咸阳农村的结婚习俗//把结婚一整天的情况可以分为三部分,娶新娘,待宾朋,闹洞房//娶新娘 //一大早迎亲的车队已经在门外等候(一般迎亲的车队车辆数目为单数且有一辆装扮漂亮的花车,只等打扮帅气的新郎及随行人员上车,就可以直奔新娘家而去了出发时间一般在6,7点左右,就是一大早了,出发前须放爆竹一响,一是图个吉利,二有告知公众的意思(迎亲队伍已出发)到新娘家村口放爆竹一响,意为(迎亲队伍已到),这时,新娘的亲戚朋友就会大门紧闭,二门不开,等着要份子车队到新娘家门口再放爆竹一响,便开始想办法开门了,说笑话的,叫丈母娘开门的,给份子的,乱作一团,一会儿大门开了,但是新娘的房门还没有开,还得去给份子,说好话打打闹闹的叫开门的好不热闹另一边新娘家里准备的简单的早饭已经开始了,迎亲的人吃几个小菜,喝几口小酒,就等着开了门新娘上花车通常新娘是被新郎抱上车的,当然也有走着上车的,有的地方可能有新娘从出门到进门脚不着地的说法到这里,新娘已经接到,只剩下回家进门了,车队回到新郎家门口,就开始热闹了,爆竹声大作,门口看热闹的人围的到处都是,新娘一般不会轻易下车,要份子,而且可能还是大份子500块,1000块的那种这时新郎的朋友们,早已准备好,有堵着大门不让进的,有嬉皮笑脸等着脱新郎鞋子的,还有等着撒礼花的新娘在下车后,门口会生一个小火堆,新娘要从上面跳过去(过火),寓意为日子过的红红火火,现在的女孩子都很聪明,等火小了,甚至没火了,才往过跳,更有甚者,新郎直接就抱着过去了直到新娘坐到新房的床上,OK,迎亲结束//待宾朋 //按照当地的习俗,新娘家的亲朋好友都要到新郎家来吃酒席,所以,迎亲完后,一会儿就要去接亲家了,一般新郎肯定是要去的小轿车也换成了大巴,通常新娘的陪嫁品里比较贵重的或者不好拿的都会提前拿到新郎家里(比如洗衣机等等),等到结婚那天都是空纸箱子,在关中基本上结婚的家具都是新郎家买,而电器都是新娘家买您肯定很好奇,空纸箱拿着有什么用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习俗了,关中八怪中有一怪是手帕头上带,长久以来,老祖先留下了"耍手帕"的习俗,就是接娘家人的车来了后,都会有嫁妆(包括空纸箱子),大家都会去"抢",然后等中午吃酒席前,娘家人就会用手帕来赎回其间,不乏能说之人,可以在喜庆之余,一饱耳福这个不太好说只能到现场去感受气氛开饭前新娘子会换装,并且会上厕所(其实就是去转一下),回来的时候一般都会经过一道门,这时,新郎的弟弟(不是亲弟弟也可以,其他朋友也可以)就会拿一把筷子撒在地上,让新娘捡,这叫"勤快",捡完筷子要翻盘子,在一个大盘子里扣着3个碗,一个里面是馒头(寓意:一辈子不缺吃),一个里面是肉(寓意:一辈子能吃上好的),一个里面是钱(寓意:一辈子不缺钱花),一些捣蛋的就在碗底抹点儿油,用手肯定是翻不起来,太滑了,当然,这也不算什么,女孩子都有卡子,用卡子挑一下就翻起来了,然后就是吃饭,敬酒送客//闹洞房//基本上从太阳落山就可以开始,其实也没什么,大家来看看新房,说说笑笑,年轻人多了就热闹,各种花招也层出不穷,不在细说// 如果您有同学和朋友在陕西的,也可以去看看热闹,挺有意思的我还没有结婚就已经给几个同学朋友娶过媳妇儿了哈哈,好了不再废话,有其他好玩的东东再介绍给大家

  渭南结婚彩礼 :视双方家庭情况而言吧,没有统一标准,市区里面好像很少,农村很多;3000、6000、8000、1万、2万,但是女方都陪嫁陪得很重,因为现在女儿也都是宝贝疙瘩,父母都陪得重。

  蓝田结婚彩礼:娶媳妇一般是3到5万元的彩礼,也有女方家长要到10万的。

  西安结婚彩礼钱:大约是3到5万元。

  以彩礼钱多少为衡量标准的婚姻,不一定能幸福。而相关方面的专家则表示,这种彩礼上的盲目攀比,折射出农村精神生活的匮乏和信仰的缺失,如果不加强引导,城乡将在经济、意识、文明等方面形成更大的鸿沟。据了解,“彩礼”起源于西周,是传统“婚姻六礼”之一。由古至今,彩礼多少,大都视家境贫富而定,量力而行。和彩礼同时送的,还有“粘棉花”、石榴等,大都取双方从此沾亲带故、关系巩固等美好寓意。上世纪80年代,自由恋爱逐渐取代媒妁之言,加之人民生活普遍不富裕,“彩礼”一词一度从人们的脑海中消失。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彩礼及与之有关的婚礼习俗又逐渐被人们重新接纳。但这种“变了味的彩礼”,让中国的传统民俗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农村女人嫁西安市,迁户口需要女方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个人申请书等材料,到女方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迁移证,再到西安市相关派出所办理迁入手续。

  《户口登记条例》

  第十条 公民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由本人或者户主在迁出前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领取迁移证件,注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

  公民迁往边防地区,必须经过常住地县、市、市辖区公安机关批准。

彩礼,现在一般指处于婚恋状态下的男女,男方家族赠送给女方家族的钱财和礼品等等。赠送彩礼是我国一项较有特色的婚俗之一。陕西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腹地,黄土高原之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黄土文化。我们知道,彩礼的金额多少往往与所处地区的历史传统和发展状况有关。那么,陕西结婚彩礼多少钱呢?本文我们将来一起了解一下陕西结婚彩礼多少钱。

首先,“八百里那秦川尘土飞扬”,这句话形象生动的描写了位处黄土高原之上的陕西省独特的地理环境。自古以来,三秦大地这黄河的沿岸,便是华夏民族源远流长的初始摇篮。人们认为,陕西人有着敦厚朴实,勤劳踏实,不浮夸等种种美德。那么陕西人一般对彩礼的要求是怎么样的呢?在陕西结婚彩礼多少钱呢?

其次,网上有关彩礼地图的说法由来已久,喜闻乐见的吃瓜群众们在欣赏完一系列高额的彩礼后,突然看到了最高也不过八万的陕西省。那顿时是惊呼连连——不可能!不可能有这么低的彩礼!那么陕西省内新人结婚时所需要的彩礼到底要多少钱呢?事实上,这所谓的“不可能”是真的“可能”。陕西省内的彩礼相较我国其他的确的确低的吓人。一般情况下,男方给女方家庭一万到两万块钱就属于很是体面的礼金了。一些县市可能会比城市高一些,但据数据显示,即使陕西省内对彩礼金额要求最高的安康、榆林、商洛一代的农村(农村彩礼普遍要高于城市彩礼……),彩礼也不过是八万人民币左右。

最后,西安、咸阳这些陕西省内比较发达的城市,彩礼要求是三千元到三万元。但男女双方的父母往往会将双方的彩礼和嫁妆汇总,一起补贴给新婚小夫妻们过日子。农村一代要求的彩礼金会高些,讲究的地方还要“三金”、“五金”等首饰。这里我们发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情况——一般家境比较殷实的人家相对彩礼,更看重儿女之间的感情。反倒是一些较为落后的的确彩礼要求高一些。而前面说了,陕西人民淳朴老实、看重实干。这样种种的原因使陕西省内彩礼普遍不高。以上就是有关陕西结婚彩礼多少钱的解答,不知是否能解答您心中的疑惑。

 大荔婚俗面面观

   

大荔人把婚嫁迎娶称为红事。操办中因地域不同,也就风俗各异,于是就衍生出不同的民俗世相。在这富有特色的民俗活动中,又蕴涵着老百姓的生育观、道德观、审美观。一场场充满喜庆的婚礼,就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订婚——五个“回合”定终身

形成婚约后,要经过“五礼”,男女双方互换“庚贴”(生辰八字,即出生年月日时),经查审属相不克,出生合卯,男方就得央媒人到女家送“龙凤呈祥”帖,女方若答应这门亲事,即以“状元及第”帖回敬;若不应允,即不回帖,或告知媒人“不合卯”,就揭过了这一页。

女方若答应婚事后,媒人就得两头跑,在“讨价还价”中确定彩礼的多少。通常是女方家道殷实彩礼要的少些,家道贫穷、或兄弟多、或长辈年老多病等彩礼就要得多。但也不全是这样,讲究一个结亲结义,所以大都在媒妁之言下达到共识。

彩礼除银钱之外,还有布料、首饰、棉花等。后来“与时俱进”,“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一份礼人民币240元,今天又讲究“三金”(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

接下来是“吃面”、“回屋里”、“照相”、“报席口”。男女双方及家长正式会晤,女方向男方通知送女人数,算是这桩婚姻“定卯”。初解放时,照相仅是男女拍一张三五寸的合影,交换礼物,吃个宴席。时代发展到今天,动辄就是数百元,数千元的婚纱照,甚至更高。

上轿——母亲教女三件事

结婚。男方称娶媳妇,女方称嫁女。

先说嫁女。旧时女方年龄小,甚或还有童养媳。《婚姻法》实施后,才彻底改变了这种落后的习俗。

婚前,女子要沐浴、净面、梳头,临行前还要辞先,别父母,然后在“扶女嫂”(伴娘)的搀扶下从炕上沿着“出长布”(长约一丈多的大红布,轮换接递前行)走到轿前,出大门前还要“过火”(用干谷草燃起的火堆)。

过去是马拉的硬轮轿车,前面是兄弟骑马压轿,后面是老父亲骑驴殿后。到“文革”时“破四旧”改为用自行车。如今,又大不相同,农村是装嫁妆的三轮、四轮,近年来也同城里一样,用崭新的,挽着大团红绸的摩托车压轿,装扮得花俏的小轿车、大轿车一溜一串,陪嫁的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日用家电,贴上大红双喜字,装在车上,吹吹打打,鞭炮齐鸣,招摇过市。

在女儿上轿之前,母亲有三件事要做。一是要在女儿的裙带或裤带上系一根鲜白的大葱,再交给女儿一对小光光馄饨(关中一种礼馍),并叮咛女儿到时千万别忘了吃馄饨就葱。二是教给女儿“箱底话”。这种风俗,今日已鲜为人知,其实这是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封建礼教压抑下一种隐喻性的性启蒙教育。还有一件是要在嫁妆里塞上核桃,象征爱情永固;塞上糖,象征婚后小日子甜甜蜜蜜。

迎娶——“插花背镜”好热闹

再说迎娶。杀猪宰羊,备办筵席,招待宾客,丰俭随男方经济状况而定。新郎倌戴礼帽,插翎花,胸前用大红绸子将护心镜结挂起来,就是人们常说的插花背镜。

娶媳妇的轿到男方门口后,轿门正对男方大门,此时在鞭炮和迎亲鼓乐中,被亲朋们将脸上抹得黑黑的“阿公”(男方的父亲)手持用干草捆的火把,围着轿左转三匝,右转三匝,含义一是冲去路途上的邪气,二是喻义人丁旺盛,延续烟火。此时新郎在伴郎、迎姑嫂和“牵羊娃”(五至七岁的男小孩)的陪伴下来到轿前,对着轿门或鞠躬、或作揖,新娘再三扭捏,终于敌不过男方壮汉的生拉硬扯,进门时迎姑嫂将手中盘里的豌豆狠劲往媳妇脸上撒,在一边撒一边被蜂拥到“主前”(设置男方先祖牌位的地方),在司仪的唱导中拜天地,拜高堂,入洞房,还要在嘉宾的陪同下,端上盘内盛的肉吊子、毛巾、烟酒谢大媒。同时抬嫁妆的要红包,要喜糖,争的,抢的,闹得喜气洋洋。

婚礼时的窗花、剪纸、刺绣、歌谣、礼馍、对联等民间文化艺术,形成了浓烈的婚庆民俗文化。

如今的婚礼场面就更大气、更时尚,有专门的婚庆公司,施放礼花、摄影摄像,专业的司仪——甚或电视台、电台的节目主持人也加入之列,高档车队,管弦乐队,且又增加了传统婚礼中没有的程序——新郎新娘介绍恋爱经过、宣读结婚证书、证婚人讲话、新人互换信物、双方父母分别给“改口钱”,男方家长给数量不等的按年龄计算的“岁儿钱”等等。

闹房——三天不分大和小

入洞房后,新郎新娘被蜂拥到撒满红枣、花生、核桃的炕上,两人在伴郎、迎姑嫂和众多的看热闹的乡亲的你推我掀中分别将新郎、新娘从炕的这一角掀到那一角,又从那一角掀到另一角,有意识地让两人相互碰撞,谓之“捣四角”,常常是人人汗流满面,欢笑声、起哄声不绝于耳,把结婚仪式推向另一个高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5945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