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能不能成亲和喝酒吃肉,为什么日本和尚能结婚

道士能不能成亲和喝酒吃肉,为什么日本和尚能结婚,第1张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为了弘扬大和本土文化,毁佛灭释,并宣传日本神道教。又因为战争因素,需要大量人力,故同意僧侣结婚生子(虽说是建议,实际上是要求)。日本僧侣也可以不忌讳荤腥了,并从此走向家族化,职业化。据说现在日本律宗(由鉴真和尚传入)还恪守戒律。

佛教戒律分最基本的五戒,到沙弥戒、比丘戒(出家众所受戒律)和菩萨戒。五戒是戒杀、戒盗、戒邪*、戒妄语、戒酒。在家居士可以受戒,也可以不受,量力而行。

佛门中荤指的是葱、蒜等具有强烈气味,且会在口腔中留下异味的植物。出家受戒是不能吃的。由于五戒中只提到不杀生,却没提不可吃肉,所以南传上座部僧侣是可以吃三净肉的。北传大众部由于南朝梁武帝提倡戒肉,所以戒一切荤腥。而西藏因为地理环境,没有什么菜蔬、粮食,所以是不戒肉的。

至于道教,楼上诸位说得很好,要分全真,正一(似乎也叫火居道士),在这不再赘述。

宗教在传播的过程中,对教义都会产生不同解读,基督教如此,伊斯兰教如此,佛教也如此。

而另一个原因是,外来的宗教都要适应本土化。

日本的和尚,与传统的佛门子弟不同,日本以庙为坊,而坊是家族延续继承制。(查一下动画片《一休》的主人公就知道了。)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日本寺庙里的“僧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传统和尚的身份,而是寺庙的管理者,在日本称其为“坊主”,

佛教在泰国是国教。男子要么在童年入寺为僧,等成年后还俗;要么在年满二十岁时进行最少三个月的修行。若一心向往西天净土可再待三个月,经过半年的考验锻炼,意志坚定者可断绝欲念,远离红尘,成为专业和尚了。这样的僧侣可以免除兵役,在社会上获得崇高的地位。

喇嘛,既藏传佛教,从活佛到喇嘛或僧人,都有出家人和在家人之分,这两种身份类似中原地区的和尚与居士。准确来说:出家人——不能结婚;在家人——可以结婚。

中国的佛教规定僧人或比丘尼不得结婚,是来源与印度教等古印度宗教的传统。那些宗教认为需要经过多次轮回才能进入天堂,得到神的关照。而有些人希望能走捷径,在此生就得到神谕和真经,苦行僧就被认为是这样一条捷径。

佛教传到中国,严格遵循了这一教义规定。

但南北朝时的和尚是可以吃肉,到了元朝才开始点戒疤的。

佛经《戒律广本》写得很明白:佛教没有吃素的规定,佛家禁止吃的是“荤”。“荤”是草字头的而非肉字旁之类的,这说明最开始的“荤”并不是指我们现在所说的鸡鸭鱼肉这些肉类食品。事实上在佛经里面“荤”字不读hun,要读成xun(熏),指气味熏人的蔬菜。也就是汉人传统的“五辛”不能吃。

和尚是不可以结婚的,俗话说,一个出家全家得到,一人得到鸡犬升天。

出家了的和尚是为了来世不再反复于六世轮回之中,

是为了普度世间更多了佛子得到,修众生,修自己。

所谓六根清净,心无杂念,一心皈依我佛。 

广化律师:能结婚的“僧人”不是僧人

文:广化律师

有人说日本的僧人可以娶媳妇?其实不可以!世间多误会日本僧人可以娶媳妇,实际上只有日本净土宗的传教师,可以娶妻生子,另外,日本其它各宗派的佛教僧人,都是严守戒律的!

现在全世界的佛教国家,如中、韩、泰、印、越、缅、锡、柬等地的僧人,都仍然遵守佛制,无妻无子,惟独有人误会日本僧人,娶妻生子。须知道日本净土宗里,娶妻生子的传教师,是居士身份,非“结婚比丘”。

追寻日本净土宗传教师的娶妻因缘,起源于摄政关白时代,亲鸾上人年青英俊,善于说法,很得朝野钦敬。当时摄政王公关白之女,私恋亲鸾,意欲逼他还俗结婚。

适亲鸾的师父法然上人,大倡净土法门仗他力了生死之说,于是关白询问法然道:我今居俗,上人出家,我们同是念佛,是否功德同等——同生西方,同了生死?法然答是同等。

关白抓住此语病就说:既是出家在家念佛功德同等,即请上人命令高足与小女结婚。亲鸾慑于关白之*威,不敢违抗,如果不答应他,他就会毁佛,会给佛教造成严重后果,于是就舍戒还俗结婚,并迁出原住之寺院,另建新居。

因亲鸾善说法,信众很多,显得独成一派,类似我国的居士林,即今日本之净土宗,但他们并不“自称僧人”,是以“居士身份”传教的“佛教讲师”。

续明法师遗著一二六一页云:但据去年日本京都西本愿寺传教师飞利浦、查理、爱德曼致函“佛教世界”声称:“真宗并无僧侣比丘教士等,本愿寺传教师,皆是佛教讲师,并不自称僧人,亲鸾上人脱离僧侣生活而返俗作居士,以居士身传教。最要者,即为本愿寺传教师并非破戒之‘结婚比丘’,不可作此想。日本比丘亦如西洋比丘,坚持佛戒,住持佛法。因宗多为西方佛教徒误解,故特为说明。”

由此项声明,可知世人以为日僧娶妻生子,皆是误会。台湾过去受日本统治之影响,本省人亦有作东施效颦者,娶妻生子,居住佛寺,宣传佛法。此等人若“并不自称僧人”,亦可视作“以居士身传教”的“佛教讲师”;若“自称僧人”,那就是“结婚比丘”,破戒又破见的恶人了。

日本方丈不可以结婚。在日本佛教的主流传统中,僧侣通常选择过独身的生活,对于大多数佛教寺院的方丈来说,结婚是被视为不合适的。根据日本佛教的戒律和传统,僧侣一般要守戒,其中包括不结婚、不从事性行为等等。这是为了专心修行和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因此,大部分佛教寺院的方丈都是独身的僧侣。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日本佛教并不是一个统一的体系,不同的派别有不同的规定和传统。在某些特定的佛教派别中,可能存在部分方丈可以结婚的情况。所以日本方丈不可以结婚。

  在日本,僧侣是一个很受人尊敬的职业,被认为是睿智、博学的象征。如果让你想象僧侣的生活,很多人会用清心、寡欲、平淡来形容。而日本僧侣的真实生活却和想象中相去甚远:有的和尚娶妻生子,有的尼姑成了电视节目主持人,还有的做起了生意。看来,用丰富多彩来形容日本僧侣的生活一点不为过。

  戒律森严的是少数

  和尚结婚,在中国人看来,这简直不可想象,但日本人对此却安之若素,因为日本的佛教自成一家,与中土强调戒律的“大乘”佛教有所不同。在日本,戒律森严的僧侣是少数,比如唐招提寺的和尚,继承了鉴真和尚律宗的根本,和中国的传统和尚没有什么两样。除了唐招提寺和临济宗主持一级的僧人外,日本和尚娶妻生子戒律不禁,也可以吃肉。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父亲就是和尚。日本和尚结婚后,通常会把家安在寺庙附近,这样“上班”就方便多了。

  大多数日本和尚过的日子堪称“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两亩地”,指的是日本的和尚大多靠“地”吃饭。日本的庙宇多经营墓地。日本地价高昂,一块2—3平方米的墓地价格就在七位数,靠出售墓地和每年收取墓主的公德钱,就可以让大多数和尚过上悠闲自在的生活。与此相关的费用还包括做法事,为死者获得佛教徒称号等。“一头牛”,就是指和尚们做法事的座驾了,城市里的和尚多有很好的汽车,而郊区乡下的和尚则偏爱小摩托。

  恪守修行立街边

  当然,也有恪守佛门修行要求的,最典型的就是在日本各地随处可见的“托钵僧”。他们不到施主家门前去恳求布施,而是选择繁华的车站、广场等地,戴上斗笠穿上僧袍,端然一立,便不再作声。看到这样的僧人不时有人加以布施,而每得布施,托钵僧便报以法铃一声。这样的托钵僧人,也成了日本城市的一道风景。

  活跃媒体传佛学

  有些僧侣的生活更加接近尘世。比如,有些和尚或者尼姑会去电视台当主持人,开演讲会,办展览。当然内容还是与佛教有关,但形式上绝对没有死板的说教。这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天台寺的主持濑户内寂听大师,这位84岁的尼姑出家前有过复杂的感情经历,还写过情爱小说,1973年她削发为尼。她在日本国家nhk电视台担任主持,主持人生和礼仪等脱口秀节目。1998年她还获得了nhk电视台放送奖。她的节目劝人向善,也解决具体问题,语言风趣,自成一格。寂听对自己出家前的风流事毫不在意,甚至在节目中讨论夫妻关系的问题时,还会幽自己一默——“嗯,经验之谈哦。”令人莞尔。

  类似寂听大师这样活跃在日本媒体和网络上的出家人不在少数,似乎也显示了佛教与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型接轨方式。

  世袭和尚做兼职

  还有些僧侣是“脚踩两只船”。如有朋友谈到他认识的日本和尚,除了当寺院主持外,还是出色的工程师,拥有七八项专利,开着贸易公司,是精明的商人。有的日本和尚还有另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职业--**导演。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兼职僧人”,理由很简单。日本的寺院多是世袭制,就是说主持圆寂后,继承他的就是自己的儿子。前面说的那位工程师和尚,他父亲在世的时候,他已经是工程师了,父亲死后,寺庙的主持自然传给他,他只好两边兼顾了。这种现象,日本社会也很认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6714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