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的特色?

西安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的特色?,第1张

1、地理环境

西安市境内海拔高度差异悬殊位居全国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竞秀的秦岭山地与坦荡舒展、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线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秦岭山脉主脊海拔2000米-2800米,其中西南端太白山峰巅海拔3867米,是大陆中部最高山峰。

2、历史文化

西安的宗教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

西安的戏剧流行于陕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称乱弹,又叫“梆子腔”,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2006年5月20日,秦腔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陕西省西安秦腔剧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中国国画中的长安画派、起源于汉代以前的关中皮影戏、源于西周的长安画派陕西木偶戏以及色彩浓郁的户县农民画钟馗故里钟馗画等都是西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风土人情

西安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化遗存具有资源密度大、保存好、级别高的特点,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的155个基本类型中,西安旅游资源占据89个。西安人民好客大方,热情迎接客人的到来。

扩展资料

西安特有的节日习俗

1、西安草莓音乐节。  每年的5月“草莓音乐节”是国内音乐厂牌摩登天空继“摩登天空音乐节”之后,于2009年创办的另一音乐节品牌,比之“摩登天空音乐节”,“草莓”的气质更为多元,更具有春天、浪漫、爱的特质。

2、长安国际书法年会 。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中国长安国际书法年会,是由陕西省旅游局主办的一项大型的国际书法交流活动。汉字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具有几千年的历史。西安既是历代书法名家辈出的地方,又是保存历代书法名作碑石最多的地方,被誉为“书法之乡”。

3、西安兵马俑石榴节。每年9月中旬,西安临潼既是兵马俑的故乡,又是享誉全国的石榴产地。每到秋高气爽之时,亦正值旅游旺季,火红的石榴在阳光下分外引人注目,更为骊山增辉添色。西安兵马俑石榴节把这两项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可使旅游客同时满足精神和物质上的享受。

4、西安古文化艺术节。每年9月 ,西安古文化艺术节是西安市的一项大型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从1990年开始,每年金秋9月举办。古文化艺术节荟萃了陕西民间艺术精华,内容丰富。

5、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友谊赛。每年11月第1个周日,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从1993年开始举办,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03年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被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体育旅游金牌赛事”。

6、唐都上元不夜城。西安城墙新春灯会每年新春期间,唐都上元不夜城——西安城墙新春灯会活动自1984年开始举办以来成功举办了30余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成为西安市新春期间的品牌文化旅游活动之一,也是景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活动。

-西安

我是周至辛家寨乡大寨子的,其实现在没有那么讲究的,如果对方说彩礼要18万的话还嫌多,那我觉得好像有问题了,我们那里基本上2-3万,虽然我结婚了,但是具体流程我还不是非常非常的清楚,我大概知道就是男方先派人到女方家提亲,然后在女方交彩礼,看日子,然后男方带女方给女方买衣服,三金,女方收到彩礼后要安排嫁妆,现在一般女方都是给女儿赔很多东西的。结婚后第二天会女方家回门。如果要非常具体的,给我消息,我给家里打电话咨询、保证满意,但是有一点很重要,只要双方家长同意,其实很多事情都可以简化了,没有那么多的礼节了。哈哈

宝鸡旅游景点大全 下面是宝鸡旅游景点大全

1、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法门寺,国家AAAAA级景区,宝塔金函舍利塔,旷世奇珍现佛光。门票价格在:96元左右。

2、太白山尚境温泉: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汤峪大道1号,道教底蕴温泉,享一刻清静无为。门票价格在:186元左右。

3、大唐秦王陵:位于陕西宝鸡金台北坡公园顶,国家AAA级景区,千年之前的帝王文化,清晰可见。门票价格在:38元左右。

4、陕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汤峪镇太安路,国家AAAAA级景区,太白山横卧在宝鸡眉县、太白、西安。门票价格在:146元左右。

5、太白山水岸温泉: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太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景观大道南段音乐喷泉对面,泡温泉的同时可观赏周边美景。门票价格在:20元左右。

6、太白山御龙湾温泉:位于陕西省太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法汤路一号,汤式生活,只属于懂它的人。门票价格在:78元左右。

7、五丈原诸葛亮庙博物馆: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五丈原镇周五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门票价格在:20元左右。

8、九龙山: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坪头镇,景区地势险峻,山清水秀,九峰汇集。门票价格在:81元左右。

9、青峰峡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南75公里处的太白县桃川镇青峰峡国家森林公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然氧吧。门票价格在:35元左右。

10、千湖湿地公园: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千河谷地中游,集河流湿地、库塘湿地、沼泽湿地特征于一体。门票价格在:27元左右。

11、太白山山地温泉: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太白山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风街太白度假村内,太白山下,温泉静心之旅。门票价格在:35元左右。

12、太白山艾兰温泉国际酒店温泉: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金渠镇大桥口霸王河经济开发区长兴大道与310国道十字西南角,结合休闲与养身的大型旅游度假型温泉酒店。门票价格在:108元左右。

扶风县旅游景点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精彩

扶风县为佛骨圣地,佛教圣地法门寺所在地,为宝鸡市下辖县。位于陕西省中西部,宝鸡市境东部_河流域。地处关中平原西部,地势北高南低,以平原、台、塬地形为主摩尼简介,面积720平方千米。

属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24℃,极端最高气温427℃,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95℃,年均降水量592毫米,无霜期209天。瓦罐山海拔1580米,为全县最高点。主要河流有渭河、_河。矿藏有石灰岩、大理石。陇海铁路、G30西宝高速公路和209省道、104省道过境。被称为东方佛都。

旅 游

中观山

中观山顶峰高峻,青石叠出,山腰有清代建造的寺院净光寺,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曾有不少高人方士、佛教名流隐居修行。净光寺左侧,有一清凤洞,洞口一尺有余,其深莫测,风声如雷。洞旁有一山泉,俗名风泉,相传为"三宵"用瓦罐从东海提来,每遇干旱当地人在此祈雨,留下了许多美妙离奇的故事传说。

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县城北法门镇,相传始建于东汉,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寺内有13层8棱宝塔1座,高48米,1981年倒塌,1986年在清理塔基时,发现了已有1700年历史的"地下宝库",内有释迦牟尼的真身指骨舍利和大批珍贵文物。这一重大发现立即引起多方重视,不仅修复原塔摩尼简介,并扩建成法门寺博物馆。2013法门寺已成为陕西西线旅游龙头和世界闻名的佛教圣地。还有隋文帝泰陵、东汉班固墓、扶风城隍庙、唐代杨_碑、杨_墓、东汉马援墓以及姜塬遗址、王家台遗址等6处遗址。

马援墓

马援墓距陕西省扶风县城约35公里的伏波村旁,有一座圆锥形夯土堆,高约10米,直径约10米,这便是东汉初年的将领马援墓茔。墓前立有清代所刻"汉伏波将军墓"碑石一通。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字文渊,东汉初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新莽末为新城大尹(汉中太守),后归附割据陇西的隗嚣,不久跟从刘秀,参加讨伐隗嚣的征战。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任伏波将军,受封新息侯。

大明寺

大明寺大明寺位於陕西省扶风县段家镇,前身为福荫寺,始建於隋大业元年(605年)。相传,隋炀帝杨广为纪念其父隋文帝的功业,保佑江山永固、福荫子孙万代,与太陵旁边创建了此寺。由於福荫寺的创建有皇帝支持,所以当时规模宏大、气势不凡。"安史之乱"后佛热逐渐衰弱,福荫寺和其他佛教道场一样,也随之香火日少,武宗灭佛,福荫寺也在劫难逃,殿宇佛像全部被毁。明洪武、清乾隆和道光年间,福荫寺曾三次重修和补修,再次兴盛,较以前规模更大,僧人更多,计有土地一百八十馀亩,极一时之盛,清末民初,战乱四起,盗匪泛滥,福荫寺多处殿宇被毁,仅存三间大殿、六间厢房和钟鼓二楼,有数僧看门而已。1949年后,寺院尚有僧人住持,有土地二十馀亩,殿堂、佛像、钟、鼓齐备,但不幸毁於"文革"。1987年由净天法师倡导,在原福荫寺旧址上恢复重建,1989年7月大雄宝殿落成,改寺名为"大明寺",取大放光明之意,成为 批准的合法佛教道场,位于扶风下段家镇西部,段家镇与午井镇交界之处。

周原遗址

周原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法门寺西北三公里处,是《诗经》所言"周原朊朊,堇荼如饴"之地。周原考古发现被列为21世纪中国百项考古新发现之一,自西汉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周原发现第一件青铜器以来,累计出土青铜器数以万计,其中晚清"四大国宝"中的毛公鼎、大盂鼎就出土于此,周原被誉为中国"青铜器之乡"。规划在建的周文化旅游园区,将再现三千年前周文化风貌,周原将成为陕西省"周、秦、汉、唐"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中"周文化"的重要部分。周原遗址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部,东到武功,西至宝鸡,横跨扶风、岐山两县的大部分。这一地区北倚岐山,南临渭水,形如高阜,海拔900米。根据史书的记载,这里是周人的发祥地和灭商前的都城遗址。公元前12世纪末至前11世纪初,周人的首领古公_父率领族人迁至此地,开始营建城郭,作为都邑之用。公元前11世纪后半叶,周文王迁都丰都后,周原仍是周人的重要政治中心。西周末年,由于西戎入侵的破坏,遂成废墟,废弃不用。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策划设计,呈双手合十状,塔高一百四十八米,相当于五十层楼高,中间有安放佛指舍利的宝塔型建筑,舍利塔前面有一条长达一千五百米的"佛光大道",两旁用花岗石雕刻巨大的佛像。舍利塔总投资超过五十亿人民币。法门寺合十舍利塔属于佛教建筑,功能及设施完善。总建筑面积为76690平方米,其中地上为60225平方米,地下约为16465平方米。工程总高147米,宽54米(裙房底盘宽253米),合十双手的特殊造型,其恢宏的气势不仅传承佛教建筑的特色,更以现代化的技术融合古今中外建筑之精华,例如玻璃帷幕为现代科技的结晶,摩尼珠与莲花台亦蕴含印度传统佛教建筑的风格与精神等等,为佛教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展现新风貌。成为佛指舍利安供养和瞻礼中心和二十一世纪世界佛教文化中心。该工程设计基准期为50年,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耐久性)为10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乙类抗震设防。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基础底板为C35,地下室外墙C60,舍利塔主塔体(54mX54m)墙、柱C60,±0000一6050夹层楼板、梁C35。外墙防水采用15厚弹性水泥基以及2-25mm厚聚氨脂防水层。主楼±000以下钢筋用量为4580吨,钢结构1850吨,混凝土25600立方米。

野河山

七星河

西府古镇

关中风情园

宝鸡十大免费旅游景点

宝鸡十大免费旅游景点:

1、中国青铜器博物院。位于宝鸡市滨河大道东段中华石鼓园内。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为中国最大且是唯一的青铜器博物馆,地处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社火之乡陕西省宝鸡市,是全国唯一的以青铜器命名的专题博物馆。藏馆以周秦青铜器为主。另有玉器展和铜镜展也一样精美。这是宝鸡唯一的国字头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凭身份证免费参观,周一闭馆。

2、宝鸡国周原博物院。位于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召城村。馆藏丰富,可以感受西周文化。在周原景区内,主要展示周代时期的文化以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历史,馆藏和陈列出陈列在文物珍品尤其以西周时期的遗址文物为主。是在周原遗址上新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

3、水城三国小镇。位于宝鸡市岐山县蔡家坡镇。依托与真实的三国历史文化打造的风情小镇,临在水一方渭河湿地公园,融三国经典故事、休闲游乐、小吃美食、文化演艺的于一体,使游客在品尝地方美食的同时感受三国文化。小镇囊括近万亩的渭河湿地百里画廊,有万顷芦荡、千亩荷塘。

4、七星河国家湿地公园。七星河国家湿地公园由七星河、美阳河、小韦河三条水系组成,水域面积广阔,自然景色迷人,是具有特色的黄土台塬湿地。位于宝鸡市扶风县新城与老城连接处西侧,是一处集河流湿地、库塘湿地、沼泽湿地为一体的湿地公园景区。植被茂密,碧草如飞,四季有景。

5、关中风情园。位于宝鸡市扶风县城新区东大街,东临法汤高速,北距法门寺3公里。是扶风县依据关东关中民风民情民俗,打造的一处休闲旅游景点,景区集关中民居建筑、手工加工作坊、风味小吃、餐饮住宿、农事风情于一体,地方特色突出。景区内水波潺潺,鲜花盛开,鸟儿鸣叫。

6、宝鸡民俗博物馆。位于市区公园南路。展示了宝鸡的传统文化。有是收藏陈列研究宝鸡地域民俗文化的专题博物馆,民俗文物1200余件,如农村的婚丧嫁聚、中秋和过年过节的习俗和生活场所,以及生活生产用具,是了解宝鸡传统民俗的好地方。

7、宝鸡植物园。位于宝鸡市渭滨区潭福路5号。群山环抱,绿树成荫,湖水荡漾,姹紫嫣红,这里还建有大型的展览盆景馆。有很多植物可以观赏,每个季节都会有争奇斗艳的花朵,开放,在宝鸡赏花,一定要去植物园去,让人流连忘返。

8、秦岭。黄河是长江水系的分水岭。位宝鸡市太白县。这里山峦绵绵林木茂盛,每到冬季大雪就像给他穿上了一件洁白的大衣,冰封雪盖、银装素裹。夏季山清水秀,风景这边独是避暑休闲佳处,天然氧吧。连绵群山如巨大的水墨画。这里有原始的森林,观草甸,可以坐绿皮小火车6063次去。

9、陈仓老街。连接新城区老城区的纽带,位于宝鸡市渭滨区滨河大道。是宝鸡最有烟火气息的地方,这里有独特的民国时期建筑,一座座小洋楼让人有种穿越的感觉,夜幕降临,老街上灯火辉煌的人群,美食街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老街一街一景都有地方特色,有老宝鸡火车站、候车室,老火车头等,可以打卡拍照,还有西府院落及宝鸡9个县的9个院子。

10、中华石鼓园。可以欣赏古老的青铜器与风景。位于宝鸡市渭滨区滨河大道南150米。是陕西省宝鸡市重点旅游文化景区之一,坐落在被康有为誉为中国第一古物石鼓出土地的石鼓山上。东临茵香河,南靠秦岭主峰鸡峰山,西望市区,北瞰渭河。是以周秦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文化生态园,建有宝鸡青铜器博物馆、陈仓石鼓阁、秦文化广场等五大片区。石鼓阁是宝鸡的标志性建筑。

宝鸡旅游必去景点推荐

宝鸡旅游必去景点推荐: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法门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九龙山景区、灵官峡。

1、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是青铜器之乡,在这里曾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文物,如今大多都珍藏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中,这座博物馆造型非常别致,是风格独特的“平台五鼎”的造型,放眼望去格外的恢宏壮观,尤其是中间凸出来的那部分,恍若一座大型的青铜器。

2、法门寺

法门寺,古称“真身宝塔”,位于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境内,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其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追溯至东汉时期,距今已1900多年历史,因此有着“关中塔庙始祖”的美誉,唐代时曾是皇家寺院,又因这里珍藏有释迦牟尼的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世界佛教圣地。

3、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

宝鸡除了众多的人文旅游资源外,自然景观也是十分壮丽秀色,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宝鸡市眉县境内,它不仅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又因公园处于海拔620-3500米之间,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4、九龙山景区

九龙山有着绝美的地质景观,自然环境原始,空气清新,让人心旷神怡。登上山顶,可以看到让人惊叹的自然风光,让人领略到大自然的无限魅力。超长的玻璃栈桥让人生畏,十分值得挑战。

5、灵官峡

凤县灵官峡景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县草店村,景区内有面积4200平方米的宝成铁路文化体验馆,游览者可以了解宝成铁路的发展历程及宝成精神;秦岭大自然艺术馆内有400余件自然天成的奇石;嘉陵江亲水文化区是漂流、游艇观光为特色的体育项目。

宝鸡十大最好玩的景点 宝鸡十大最好玩的景点简单介绍

1、法门寺。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兴起于隋,鼎盛于唐,因安置释迦牟尼佛的舍利而成为举世仰望的佛教圣地。法门寺塔,又名“真身宝塔”,塔初建时名阿育王塔,唐贞观年间改建成四级木塔,后因地震倒塌。1579年扶风县佛教徒募化钱财,重建真身宝塔,历时30年。将原来木塔改建为八棱十三层砖塔。

2、太白山旅游景区。太白山是我国著名的秦岭山脉的主峰,海拔3767米,自古便是一座名山。秦岭东西绵延一千五百多多公里,跨越中国数个省份,被誉为中国的龙脊、中原的龙首、中国人的中央国家公园、中华民族的父亲山等,是中国南北气候、地理、水系的分界岭。

3、中华石鼓园。坐落在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石鼓出土地的宝鸡市石鼓山上。东临茵香河,南靠秦岭主峰鸡峰山,西望市区,北瞰渭河。是融“遗址保护、青铜器展览、石鼓文化展示、园林观光、考古研究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生态公园,中华石鼓园2014年晋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4、金台太极源文化景区。金台太极源文化景区,是集文化、旅游、生态、特色景观和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道文化景区,景区内金台观创建于元朝末年,为明代道士张三丰修道处,是4A级旅游景区。

5、通天河森林公园。通天河森林公园隶属于宝鸡市辛家山林业局管理,2002年5月正式挂牌,对外开放营业。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7387米(透马驹),最低海拔1580米(西河庙),森林覆盖率达92%。一月平均气温11℃,极端最低气温-16。5℃,七八月平均气温227℃,最高气温373℃。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生态环境良好,是都市人休闲、度假、避暑、享受自然的好去处。

6、大水川景区。大水川景区位于陈仓区香泉镇,是大水川国际旅游度假区的主景区,被誉为“关陇腹地最后一片净土”。大水川景区是一处原生态的高山草甸,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多个朝代的皇家马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

7、青峰峡森林公园。太白青峰峡森林公园位于太白县桃川镇杜家庄村,南至秦岭主峰四十里跑马梁,北至褒斜古栈道,东西两侧以五里峡山梁为界。总面积436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2%以上,海拔介于1440—34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76℃,是夏季避暑、冬季赏雪的绝佳之地。园内环境优美,风光瑰丽、自然景观雄、奇、险、秀、幽,人文传说历史悠久。

8、龙门洞森林公园。龙门洞森林公园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森林公园,是宝鸡市北线旅游的重点景区,是独具特色的融道教名胜、原始森林、喀斯特岩溶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森林公园。

9、九成宫碑亭。碑亭,位于麟游县县城的西北部(九成宫宫城北郊),北依碧城山,西傍屏山,南眺青莲山,东临天台山。院内树木参天,花团锦簇,环境优雅。内竖两通号称“人间第一帖,天下无双铭“的碑石:九成宫醴泉铭碑、万年宫铭碑。

10、扶风野河山景区。野河山旅游景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位于宝鸡扶风县,距西安120公里,宝鸡100公里,法门寺10多公里。是西周文化的发祥地,唐杨贵妃的出生地,贵妃叔父唐宰相杨国忠之父杨殉埋葬之地,是一个比较独特的黄土风情和人文、森林、丘陵、大山古融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扶风旅游景点大全

中关山

关山山顶高,青石叠翠。在山腰上,有一座建于清代的景光寺,雄伟壮观。许多高级炼金术士和佛教名人都曾隐居。在光思寺的左侧,有一个清风洞,有一尺多长。变幻莫测,雷霆万钧。洞旁有山泉,俗称全峰,据说是“三更”,用瓦罐从东海带来的。每次大旱,当地人都在这里祈雨,留下了许多精彩离奇的故事和传说。

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县城北面的法门镇。据说建于东汉,有“关中塔寺始祖”之称。寺内有一座13层8棱宝塔,高48米。它于1981年崩溃。1986年,清理塔基时,发现了一个有1700年历史的“地下宝库”,里面有释迦牟尼的真指骨舍利和大量珍贵文物。这一重要发现立即引起多方关注,不仅修复了原塔,还扩建为法门寺博物馆。2013年的法门寺已经成为陕西西线的旅游龙头和世界闻名的佛教圣地。还有隋文帝泰陵、东汉班固墓、扶风城隍庙、唐代杨循碑、杨循墓、东汉马援墓、江源遗址、王家台遗址等6处遗址。

马援墓

马援墓距陕西省扶风县富博村约35公里。有一个高约10米,直径约10米的锥形夯土墩。这是东汉早期将军马援的陵墓。墓前立着一块清代“汉富博将军墓地”的石碑。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本名文渊,东汉初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新莽末年,他是新城尹达(汉中太守),后加入甘肃西部的肖伟割据。不久,他追随刘秀,参加了讨伐肖伟的运动。在吴健十七年(公元41年),他被任命为富博将军,并被赋予一个新的职位。大明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段家镇,原名尹福寺,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

大明寺

大明寺

相传隋朝杨迪皇帝杨光在泰陵旁建此庙,是为了纪念其父隋文帝的功绩,保佑江山永盛,尹福世世代代。由于皇帝的支持,建立了尹福寺,它在当时有一个宏伟的规模和非凡的势头。“安史之乱”后,佛热逐渐减弱,尹福寺和其他佛教道场一样,香火也少了。武宗灭佛,尹福寺在劫难逃,寺内所有佛像被毁。洪武、清乾隆、道光三年间,尹福寺三次重修,再次繁荣起来。它比以前更大,僧侣更多,占地180多亩,极其繁荣。清末民初,战火纷飞,土匪横行。尹福寺很多寺庙被毁,只剩下三个正殿,六个厢房和二层钟鼓,还有几个和尚看门。1949年后,寺内仍有僧人,土地20余亩。大殿、佛像、钟鼓齐全,可惜在文革中被毁。1987年由景甜大师发起,在尹福寺旧址上修复重建。1989年7月,大雄宝殿落成,寺院改名为“大明寺”,意为让光芒普照。它成为了政府批准的合法佛教道场,位于扶风段家镇西部,段家镇和吴井镇的交界处。

周元网站

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元遗址位于法门寺西北三公里处。这是《诗经》中“周元的朊病毒正在盛开”的土地。周元考古发现被列为21世纪中国百项考古新发现之一。自西汉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周元发现第一件青铜器以来,已出土青铜器数万件,其中清末“四大国宝”之一的毛和大就出土于此。周元被称为中国的“青铜器之乡”。正在建设中的周文化观光园将再现三千年前的周文化风貌,周元将成为陕西“周、秦、汉、唐”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中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元遗址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东临武功,西接宝鸡,横跨扶风、岐山两县的大部分地区。这个地区北临岐山,南临渭河。形似高阜,海拔900米。据史料记载,这里是周人的发祥地,也是商朝灭亡前的都城遗址。从公元前12世纪末到公元前11世纪初,周人的首领古带领他的人民迁到这里,并开始修建城墙作为都城。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迁都丰都后,仍是周人重要的政治中心。西周末年,因西戎入侵破坏,成为废墟,被废弃。

扶风过年风俗及美食如下所示。

1、腊月初八后渐有“节”气,是日,多将玉米碾成大糁子,同小米、豆子混煮一锅,连吃几天,称“吃腊八粥“。

2、腊月二十三日祭祀灶神。家家烙白面圆饼(称灶干粮),买灶糖,如家人外出、媳妇熬娘家者,务于天黑前返回,意谓让灶神清点人数。当晚在灶神像前焚香、点蜡、献灶干粮、灶糖,祈求灶爷朝见玉皇大帝时隐恶扬善,降下吉祥。

3、祭毕,火焚灶神像。祭灶后,开始准备节日佳肴,素有“宁穷一年,不穷一天之说”。腊月最后一日俗称大年三十,家家挂年画,贴窗花、对联、门贴;并贴门神、灶神、财神、土地神、天神、井王神、马王神;供奉祖宗香案,去祖坟迎请先人亡灵回家过年。

4、是夜,设香火案,敬祖先,敬家宅六神,长辈给晚辈散“缀命钱”(又称“压岁钱”),之后,全家人团圆围坐,品佳肴,共享天伦之乐。

5、大年初一,从午夜开始,各家争先鸣放鞭炮,点蜡上香祭奠家宅六神和祖先,然后尊长幼依次拜年。

6、初二开始走亲戚,先由下辈为长辈亲戚(岳父、岳母、姑、姨母等)拜年,再由上辈亲戚为下辈亲戚(外甥、外孙侄儿等)回节,并送红灯笼。

7、初五称“破五”,多吃玉米面“搅团”,俗意为补穷窟隆。

 大家对七夕节的民间习俗故事知道哪些呢?我想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牛郎织女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夕节的风俗活动民间”,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七夕节的风俗活动民间

 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是传统节日七夕节,又称双七节,乞巧节,女节,少女节,香桥会和巧节会等,源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传说玉帝的第七个女儿织女,心灵、手巧、善织、令人羡慕不已,因此,人间女子就拜祭她,祈求智慧、灵巧和幸福,于是,就有了每年七月初七的“乞巧”活动,由此形成了乞巧节。

 千百年来,生活在中国各地的普通民众围绕着这一节日都要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祭月之仪

 夏人的文化里上古遗传的祭祀月神,多在朔日,即一七、二七,有认为盛于汉代的十五祭月,也是对二七日的小小修正。古时女子多有祭拜月亮的习俗,在传统文化里,月亮始终是女子的祥瑞。她们常常对月祈愿或倾诉心事。古来自有女子拜月的传统,尤其是七夕、中秋。貂蝉祭月的传说大约是最动人的画面了。

 婚育恋曲

 作为古老的节日,先人于朔日祭月,本身就是一种乞求繁衍生息意愿的反映,盖因月之盈长暗喻了长生与兴旺。夏历之尚七习俗孑遗下来,发展成为生长、长生的标志,而七月七更是长生又长生,故此这一日被称为“人日”。《汉书》称汉武帝七月初七生于漪兰殿,诞于人日这一天必然有着种族繁荣、子民昌盛的吉兆。传统文化里,爱情基本上都要和婚育相连。在七夕的节物风俗里,这两件事的关联是很自然的。七夕节俗中最神秘的大概要算“夜半无人,天河私语”了。

 天河夜话

 七夕兰夜,许多少女会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传说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在社会风气开放的时代,也有情人们携手一起躲在瓜棚下偷听天河私语的。

 拜织女会

 这是七夕节女眷们的聚会,叫做“拜织女”。少女、**们大都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玩到半夜始散。

 化生求子

 七夕人们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其中有一种蜡制的婴儿人偶,叫做“化生”。妇女们买回家浮于水土,为宜子之祥。

 乞巧之俗

 可以说,乞巧之习俗本是来源于七夕的爱情婚育文化,而后发展成为最主要的七夕节俗游艺活动。乞巧风俗日渐兴盛,还发展出了许多“流派”: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记载最早见于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荆楚岁时记》有:“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家人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

 七夕乞巧

 七夕乞巧,判定乞巧者巧拙的“卜巧”方法,主要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对月穿针”、“兰夜斗巧”和“投针验巧”等几种形式。

 穿针乞巧

 穿针乞巧是现存文献记述中最早出现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穿针乞巧”,也叫“赛巧”,即女子比赛穿针,她们结彩线,穿七孔针,谁穿得越快,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称为“输巧”,“输巧”的人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

 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

 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对月穿针

 “对月穿针”,是指七月初七这天傍晚,家家户户都把庭院清扫干净,年轻妇女和姑娘们先要向织女星虔诚跪拜,乞求织女保佑自己心灵手巧。然后,她们把事先准备好的五彩丝线和七根银针拿出来,对月穿针,谁先把七根针穿完,就预示着将来她能成为巧手女。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小小蛛网,历代验巧之法也稍有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兰夜斗巧

 起源於汉朝宫廷的游戏: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她说:“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阗乐之后,就用五色彩缕,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随后,宫中的宫娥彩女们,一起到开襟楼上,大家学习穿七巧针乞巧。而有个叫徐婕妤的宫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种奇花异鸟呈献给皇上,皇上把这些小玩意在晚上随手放置在宫中的桌角上让宫女们摸黑寻找,这种游戏就叫做“斗巧”。

 七夕杂俗

 纵观七夕杂俗,也多与七夕节俗两大主题“乞巧”、“婚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几乎是从这两大习俗发展出的新的趣味和习俗。

 晒书/晒衣裳

 正式记载民俗活动的,始自东汉,《四民月令》(成书于166年)有这样的记载:“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作干糗,采蕙耳也。”曝书和衣裳的习俗一直到明清都还有。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

 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七菜羹/人形彩帛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翦彩为人,或镂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相遗。”(华胜即花胜, 古代妇女戴的一种首饰, 剪五色绸做成)

 天河泪

 江浙一带,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种生/泡巧

 在七夕前几天,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瓷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七月初一泡好巧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

  树液洗头发,花草染指甲

 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多是少女与儿童们。

 做巧食

 巧果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贺牛生日

 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

供“摩侯罗”(磨喝乐)

 “捏塑彩画一团泥,妆点金珠配华衣。小儿把玩得笑乐,**供养盼良嗣。”这是关于宋代七夕节物摩侯罗(磨喝乐)的写照。宋元玩具很有节庆性和时令性。在东京,每逢初六日、七日晚,市民多结彩楼于庭,唤作“乞巧楼”,为的是放置“魔合罗”。

 所谓“魔合罗”,又可称之为“摩诃罗”“磨喝乐”等,是梵语的音译,是佛经中的神名,传自西域。在宋代小说、元杂剧中,魔合罗成为漂亮可爱的化身。如《十三郎五岁朝天》:“又是一个眉清目秀,脣红齿白,魔合罗般一个能言能语,百问百答。”这些在《东京梦华录》《梦梁录》中都有记述。

 一般来讲,魔合罗是小的泥塑偶,但用雕木彩装栏座,或用红纱碧笼装罩。也有将魔合罗装饰得金珠牙翠,所以贵重得值数千钱。《武林旧事》记皇家的魔喉罗“大约高至3尺,或用象牙雕镂,或用龙涎佛手香制造,全用镂金珠翠,衣褶、金钱、钗镯、佩环、真珠、头须及手中所拿的戏具,都是‘七金’做成”。最为广泛的还是泥塑的魔合罗,在宋元俗称为“泥孩儿”。在魔合罗的塑造上,以宋代苏州地区制作最为精巧,这在《岁时广记》、《方舆胜览》中都有明确记载。

 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七夕节源于“牵牛婺女”星宿崇拜与原始信仰,“牵牛婺女”最初的含义是用以作天文星区对应地理分野的“分星”。婺女星后来衍化成神话中的女神,民间称为七姐、天仙娘娘、七星娘娘、七娘妈等,是编织云彩、纺织业者,是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

 游七姐水

 民间传说七夕节天上的七位仙女会下凡到河流中洗澡,这时的河水因沾了仙气,人们洗了不但会带来桃花运,还可以预防疾病。在广西百色、靖西等民间认为,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的水是非常圣洁干净的,七夕的水既可以驱邪避病,又能使其爱情美满、生活幸福。这个习俗和当地七仙女下凡洗澡的传说有关。

 拜七娘妈

 闽南和台湾的七夕节又是“七娘妈”的诞辰日。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据闽南籍台湾学者林再复的《闽南人》一书考证,闽南人过去越峡跨洋到台湾或异国他邦经商、谋生,大都多年未能归,妇女们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了希望才有生活下去的勇气。所以,七夕这一相思传情的节日又演变成对保护孩子的“七娘妈”神的祈祷。

 每年这天,人们三五成群到七娘妈庙供奉花果、脂粉、牲礼等。这天,台湾民间还流行一种“成人礼”,即孩子长到满15岁时,父母领着他带着供品到七娘妈庙酬谢,答谢“七娘妈”保护孩子度过了幼年、童年和少年时代。在这一天,台南地区要为16岁的孩子“做十六岁”,行成人礼。台湾民众认为,小孩在未满16岁之前,都是由天上的仙鸟——鸟母照顾长大的。鸟母则是由七娘妈所托,因此,七娘妈就成了未成年孩子的保护神。婴儿出生满周岁后,虔诚的母亲或祖母就会抱着孩子,带上丰盛的祭品,另加鸡冠花与千日红,到寺庙祭拜,祈愿七娘妈保护孩子平安长大,并用古钱或锁牌串上红包绒线,系在颈上,一直戴到16岁,才在七夕节那天拿下锁牌,并到寺庙答谢七娘妈多年的保佑。

 有的家长除了在七夕节这天祭谢“七娘妈”之外,还专门为孩子举行成人礼的事而宴请亲友,庆贺一番。闽南、台湾民间七夕虽不很重乞巧,但很看重保健食俗。每到七夕之际,几乎家家户户要买来中药使君子和石榴。

 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借以求子。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储七夕水

 “七夕水”亦称“七月七水”,据说“七夕水”有神奇的功能,久储不变、可以治疗烫伤、去除疮毒等。广东一带都有储存“七夕水”的风俗,就是在初七早晨头遍鸡鸣之后,各家到井边或者河边汲水储藏。在在广西一些地方有七夕储水的习俗,民间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用其洗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所以,人们在七夕这天早晨都要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七巧贡案

 惠州惠东县平海古城过去盛行“七巧贡案”。到了七夕前后,平海城内多个家族中的小女孩、大姑娘、新媳妇和老太太们,她们通过亲手制作的各式各样“贡品”,拜祭“七姐”,相互赛巧,展示心灵手巧、蕙质兰心,祈求家庭幸福,祝愿国泰民安。平海七巧贡案的手工艺品有花灯、宫灯、花果、仕女、器物、宫廷、塔楼、插花、图案、刺绣、糖艺、文房四宝以及成套的历史故事人物。七巧贡案从农历七月初六日晚摆设至初八日晚,一般都在家中的前院摆设,便于供人欣赏、点评。

 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

 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拜魁星

 魁星,中国古代星宿名称,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说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古代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传说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拜魁星”仪式在月光下举行,和拜织女相类似,所以,在闽东一带村庄里居民,若是一家人丁旺盛宽敞的屋子,“七夕”这晚,天井里往往摆上“拜织女”、“拜魁星”二张香案,仕女聚会一堂,又被分为两个面面相对不同性别的小天地,非常热闹有趣。“拜魁星”事先要糊一个纸人(魁星):高二尺许,宽五六寸,蓝面环眼,锦袍皂靴,左手斜捋飘胸红髯,右手执朱笔,置案上。祭品隆重不可缺的是羊头(公羊,留须带角),煮熟,两角束红纸,置盘中,摆“魁星”像前。其他祭品茶酒等随便。参加拜魁星的,于烛月交辉中进行,鸣炮焚香礼拜罢,就在香案前围桌会餐。

 拜床母

 台七夕除拜七娘妈之外,往往也另备小碗油饭到房中拜“床母”,二者应有类似含意。生产、育儿,这都是女性无可替代的职责,因此这类神祇也都是女性神;在女性神与女性信徒之间,遂构成密切的联系,化解了女性在承担母职时的焦虑与恐惧。“床母”,是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家中有儿童的家庭,在当天傍晚时,在儿童睡的床边拜床母;供品包括:油饭、鸡酒(或麻油鸡),焚烧“四方金”和“床母衣”,拜床母时不宜太长,不像平常祭拜要斟酒三巡,大约供品摆好,香点了以后,就可以准备烧“四方金”和“床母衣”,烧完即可撤供,希望孩子快快长大,不能拜太久,怕床母会宠孩子赖床等。

 香桥会

 在江苏宜兴,有七夕香桥会。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这香桥是由传说中的鹊桥传说衍化而来的。

 迎仙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拜神

 粤西部分乡村有在七月七日做籺拜神的习俗。根据传统习俗,人们先拜庙里的“老爷”(菩萨),再拜土地公。拜神的贡品一般有籺、三茶五酒、水果等。

 拜牛郎

 据明清和民国时期的一些书籍所载,广州姑娘于七夕中展示出来的巧艺,有一粒谷粒大小的绣花鞋、指甲般大小的各式扇子,有玲珑轻飘的小罗帐,还有特制的莲花、茉莉、玫瑰、夜合花等,花盆只有洒杯大小,盆内描有两朵花,一真一假,令人难以区别。到了初七晚,继续如昨晚一样祀神,称为“拜牛郎”,一般由男童主祭。

 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七夕观星

 初秋时节,晚间9点左右,亮度为0星等的织女星首先出现在天顶附近,随后,在其偏南方向亮度为1星等的牛郎星升起。在两颗星的中间隔着一条横贯南北的白茫茫的天河(即银河),其中牛郎在河东、织女在河西,它们深情相望,充满诗情画意。织女星的下方有四颗较暗的星,组成小小的平行四边形,它们就是神话传说中织女编织的美丽云霞和彩虹的梭子。牛郎星是颗微**的亮星,在它两边的两颗小星叫扁担星,传说中是牛郎挑着一对儿女。

 结红头绳

 结红头绳,七夕风俗之一,据说如果家里如有体弱多病的孩子,家长们常在此日将红头绳结七个结,戴在孩子脖子上,祈求上天保佑孩子健康长寿。

 妇女洗发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在湖南、江浙一带都有此记载。例如湖南湘潭地区《攸县志》:“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与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发。这项习俗,大约和七夕“圣水”的信仰有关。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结扎巧姑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玩磨喝乐

 磨喝乐是旧时开封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

 七姐诞历史久远,先秦时期南北各地风俗各异,汉代是南北各地风俗习惯传播融合时期,七姐诞的乞巧习俗传入北方西安一带始于汉代,西汉刘歆著、东晋葛洪辑抄的历史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

扶风是关中名县,其名取之“扶助京师,以行风化”之意。生为扶风人,引以为豪。“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法门寺驰名中外,麦米菜子油饮誉大江南北,但能时时触之我心灵的美好记忆,确是那皮影戏了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儿女齐吼秦腔”。在村落里、在场院外,一方长方形的小型 台幕上,顶端闪着昏暗的灯光,是庄稼收获完季节,户外吹野风,天上悬明月,长辈们、小娃们就围坐在皮影戏台前,看杨家将,看薛仁贵征东,皮影人物出出进进,或端坐对话,或驰骋打斗,形象栩栩如生,十分好看。

我从小成为皮影戏迷是受我母亲影响的。我姥爷一生娃多,母亲排行二,取名“巧过”,“巧过巧过,日子好过”。母亲念了小学四年级,就被姥爷叫回家辍学当帮手了。母亲心灵手巧,喜欢描红剪皮影这类的手工活,加之天生戏剧惠质,七十年代就是村上演出队的台柱子,戏名“慧琴”。这样,我一孕育就在娘肚里听戏了,一出生就耳闻目睹这些皮影耍活。那时家里有我的“藏宝柜”,里面全是幻灯片和花花绿绿的皮影。上了小学,这些“宝贝”全成了我的“外交”礼品,要么嘴馋了,就拿出一个换别的同学东西吃或其他东西用;要么想和谁搞好关系,就大方地出手送他几个皮影。现在,回想起来,当年的举动全是“二佰五的败家子行为”,如今,一张六十年代的小小皮影片子在市场上竟然卖上千元,懂行的人全把它们当“古董”收购。

由于母亲爱着皮影戏,所以引导我有爱着皮影戏。戏剧就是人生,慢节奏当中有快动作,我们母子俩也谈古论今,谈天说地,我从皮影当中那些盛衰兴亡的故事中知道了许多有关皮影的知识。关于皮影戏的起源,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相传2000多年前的汉文帝时,一位美丽聪颖的宫娥巧手将桐叶剪成各种人形,在阳光的照耀下,映在窗子上的影子上下飞舞,逗得小太子开心的笑。还有一个传说,源自汉武帝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汉武帝的爱妃王夫人(一说李夫人)年轻貌美,不幸早亡。武帝非常伤感,甚是思念,一位名叫李少翁的方士在宫中设置了一个“弄影还魂术”,使武帝在帷幕中影影绰绰看到了爱妃。随着佛教的日益深入,唐、五代时,俗讲僧“装屏设像”,用类似连环画的图像图解佛经,叫做”经变相“,后来僧人又用厚纸刻成纸人来做宣扬佛事的图像。道教也有一种宣传教义的说唱形式即“道情“,其伴奏乐器是渔鼓、简板。此时的图像仍不会动。当为皮影戏的雏形阶段。真正的皮影戏始于北宋的汴京(今河南开封),它是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市民说唱文学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汴京在当时堪称世界上的城市,人口逾百万,都市繁华,商贾云集,市井民俗丰富多彩,曲艺杂技、评书说唱、武术摔跤、地方小调等异常活跃、皮影戏更是风靡汴梁。社会上出现了“影戏“的称谓和“弄影戏”的专门行当。南宋的临安(今杭州)也出现了绘革社皮影行业的组织。两宋期间皮影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纸影为代表的临安,成为我国最早的两个皮影戏的传播中心。皮影戏在元朝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与当时统治者的爱好是分不开的。相传成吉思汗和忽必烈都非党喜爱皮影戏。蒙古军还在西征中,常常利用战争空隙时间欣赏影戏表演。不仅如此,由于征战的缘故,蒙古军还把皮影戏带到了波斯等阿拉伯国家和欧洲各国。明、清两代是皮影戏鼎盛时期并迅速向全国发展,剧目日趋丰富,技艺为之精巧,用皮也改为牛皮或驴皮。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陕西华阴、华县为代表的西部皮影,河北滦州为代表的北方皮影及临安“绘革社”为代表的南方皮影三大传播中心和南北两个皮影造型体系。皮影戏经过漫长的发展和不断的融合,在各地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并冠以地区名称,如陕西皮影、河北皮影、河南皮影、四川皮影、湖南皮影、湖北皮影等,其中以陕西皮影最突出,一直流传至今不衰。

现在家乡的皮影仍在演,演戏的是民间的艺术团体。但演皮影戏的少之又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在文化文物局工作时,各级领导扶助了一个叫席宗虎的艺术团体,后来,席宗虎的皮影演出了省、演到北京,还“漂洋过海”演到了法国巴黎,让洋人开了一把荤,并受到了当地华人的追捧,“高呼OK!”、“太棒了”、“中国太神秘了,大有意思了”。

现在的皮影在造型上一分精美,镂空雕刻非常精细。英雄人物形象眉清目秀,英姿勃发。动物凶猛异常,花样逼真。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表演时嘴巴眼睛都随着情节的需要而有所动作,在柔和的灯光照耀下逼真传神,栩栩如生。

艺人的表演十分精湛,一人操作演唱,一人配乐伴奏,虽然是两人一台戏,比如武松与猛虎搏斗时的场面依然让人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更令人叫绝的是一个人以同时操作几个皮影人物,可以演唱男女净丑各种腔调,使观众感到咫尺之间有千军万马,瞬间跨越历史长河,真可谓“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唱腔以秦腔为主,加上弦乐伴奏,有时加杂了“改革版”的电子音乐,悦耳动听,深受人们的喜爱。

皮影戏的艺术元素十分宽博。它是兼有戏曲、木偶、剪纸、动画等艺术特色的综合艺术。演出内容以说史见长,一本戏可以连上一个多月,每天皮影戏剧的悬念叫你非接着天天看下去不可。我想,现在的电视剧可能是受皮影戏的启发而产生的吧!考试大收集整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皮影戏这一古老的舞台表演形式正逐步退出舞台,淡出人们的视野,我们曾享受过精神美味的皮影就象大自然的生物物种恐龙,走到“不适应就得灭种”的下场,想到这些内心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伤。“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感伤之余,又有感慨,如今皮影作为工艺品正大行其道,大红于市。我的朋友梁剑先生敢于创新,他进一步改进皮影造型设计,选上等牛皮,选貂婵美女、皇帝、贵妃等剪裁制作皮影画,一件服饰竟镂空几十个孔花纹细致,色彩艳丽,装框出售,一下子迎合了当今人们怀古发幽思的审美情趣,产品源源不断地飞入商店、酒店、民宅新楼,关中风情特色的扶风关中风情园客房内就悬挂了这些皮影画,常常令客人驻墙凝视,啧啧称赞,有些客人回去时,也常到扶风关中风情园购买一二幅带回家,或自用,或送朋友,心满意足,自得其乐。家乡的建设日新月异,招商引资如火如荼,小小皮影也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尽了绵薄之力。

2005年红果集团引外资,时任红果董事长赵万虎先生让我联系,县上领导就给外商送了关中脸谱和皮影,“吓”得高鼻子蓝眼睛的芬兰人连连称赞“OK! OK!”。皮影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主要代表之一,近年来德、法等国家蜂拥而来收购,如不及时抢救,就可能面临灭亡或流失海外。国家文化局已投资在成都建立我国皮影博物馆,收购皮影数十万多件。皮影曾经扮演着给人们抒泄心情、享受精美艺术的角色,如今作为工艺品又扮演着传情达意的“外交”使者,凡全中国、全世界的各色人种见到它,都会被它所吸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哟!

我们相信皮影艺术之花将在扶风这块热土上生生不息,永远开放。

历史名人

·蔡邕

·玄奘

·禹

·老子

·神农氏

·鬼谷子

·刘彻

·丘处机

·魏征

·张骞

·杜牧

·颜真卿

·杜牧

·孙思邈

·炎 帝

·黄 帝

·圆照

·李冰

·丘处机

·吕不韦

·桑弘羊

·周文王

·周武王

·周 公

·白 起

·王 翦

·秦始皇

·蒙 恬

·张 骞

·司马迁

·汉高祖

·汉武帝

·隋文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李自成

·孙思邈

·刘志丹

·张仲超

·耿炳光

·李子洲

·谢子长

·许权中

·陈浅伦

·爱国将领-杨虎城

陕西习俗:风俗

生日

家中成员生日,全家吃面条,称“长寿面”。今更重视儿童生日,添衣物,送玩具,备办生日蛋糕、生日烛。小朋友亦携礼品来庆贺,主家则以蛋糕糖果分送幼儿园小伙伴。

做寿

老人做寿,外甥与女婿都要送厚礼,其中必有长寿面、寿桃、寿糕、红烛。昔时富贵人家,寿桃高达一米多,上插米塑戏曲人物,配以寿屏、寿嶂。寿堂上,礼品列陈,红烛高烧,敬过祖宗神祗,晚辈按辈份跪拜祝寿,送上寿面,寿翁寿婆分“寿钱”。而后亲友前来祝寿。

送五福

永嘉楠溪江两岸有送五福祝寿之俗。“五福”即在布上绣上五只蝙蝠,以蝠谐福,称为“五福拜寿”、五幅系指长寿、富有、康宁、积德、善终。

吃五豆

吃五豆是西安关中地区的民间习俗。腊月初五,将大豆、小豆、绿豆、红豆、黑豆(缺少的可用其他豆子或别物代替)等 5 种豆子放入锅中煮熟,全家人食用,但不能吃完,必须要吃后有余。以此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吉庆有余。吃五豆在冬至过后,此时昼渐长、夜渐短。因此吃五豆还带有节令性变化的含义。吃五豆的风俗至今在农村尚流行。

做百日

做百日是西安关中地区习俗,分为新生儿百日和亡人百日。新生儿百日是为时满百天的婴儿举行庆贺祝福的礼仪,也叫庆百日。亡人百日是在逝者死亡满百天时举行的悼念仪式。在此之前,蒙丧之家有七七四十九天的衰悼时间,每七日祭吊一次。届时儿女都要在死者坟前和家里的神位、灵屋前进行烧香、焚纸、拾魂等仪式。百日这天,死者的主要亲友和邻里都要前来参加祭祀活动,并将放在神位前的灵屋拿到坟前烧化。蒙丧家这天要宴请宾客,以示谢忱。做百日之后,死者家属即转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陕西小吃特产:凉皮肉夹馍,羊肉泡馍柿饼火晶柿子石榴

陕西古迹:大慈恩寺(玄奘法师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大雁塔(安置玄奘法师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大雁塔北广场(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和最大的水景广场)、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出土文物精品藏地)、汉阳陵(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西安碑林博物馆(全国最多的碑石藏地)、钟楼(我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鼓楼(比钟楼大四岁,迄今已有625年历史)、曲江寒窖(是传说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等待丈夫薛平贵的地方)、曲江海洋世界(海洋动物)、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西北首家野生动物园)、翠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南五台(佛教圣地之一)、大唐芙蓉园(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西安半坡博物馆(原始社会母系氏族聚落遗址)、华 山(五岳之一)、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陪葬陶俑)、华清池(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行宫别墅)、秦始皇陵、兵谏亭(西安事变时蒋介石藏身处)、临潼博物馆(地方志历史博物馆)、法门寺(供奉释迦牟尼佛舍利之处)、法门寺博物馆(收藏、展示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珍贵文物之处)、乾陵(唐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永泰公主墓(武则天之女永泰公主)、懿德太子墓(武则天之子懿德太子)、章怀太子墓(武则天之子章怀太子)、黄帝陵轩辕庙(中华民族始祖轩辕帝的陵园)、茂陵博物馆(汉武帝刘彻的陵墓)、昭陵博物馆(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7060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