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书柬是什么意思? 旧时用于银钱往来或重要文书的印鉴,称书柬
问题二:进柬书什么意思什么内容 进谏,读:jìn jiàn,对君主、尊长或朋友进言规劝;同样指下级对上级臣子对君主年幼者对长者进行的劝告建议的方式。示例:明 冯梦龙 清 蔡元放《东周列国志》第一回:“料民者,将本地户口,按籍查阅,观其人数之多少,车马粟刍之饶乏,好做准备,征调出征。太宰仲山甫进谏不听。”
问题三:恕邀是什么意思 恕邀:意思是本应亲自登门邀请,但因为请的人数众多,有所不便,改用柬帖,请求受帖人宽恕。是一种客气的用词。
问题四:九重谁省柬书函 中的 九重什么意思 李商隐《隋宫》:“乘兴南游不 ,九重谁省谏书函?” 帝王。 唐 李邕 《贺章仇兼琼克捷表》:“遵奉九重,决胜千里。”明 无名氏 《金雀记・作赋》:“明朝入禁中,奏闻九重。”清 钮L 《觚续编・人觚》:“先是, 宝( 法宝 )出奔时,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九重”:(1)九层;九道。《楚辞・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韩诗外传》卷八:“ 齐景公 使人於 楚, 楚王 与之上九重之_。” 三国 魏 曹植 《当墙欲高行》:“愿欲披心自h陈,君门以九重,道远 河 无津。” (2)泛指多层。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四折:“九重围里往来,直似x梭;万队营中上下,浑如走马。” (3)指天门;天。《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汉郊祀歌一》:“九重开,灵之澹垂惠恩,鸿祜休。”唐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户, 丹丘 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 蓬莱 臀鞴椤!本┚纭豆箦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广寒宫 。” (4)指宫门。 汉 赵壹 《刺世疾邪赋》:“虽欲竭诚而尽忠,路~险而靡缘。九重既不可,又t吠之狺狺。” (5)指宫禁,朝廷。 唐 卢纶 《秋夜即事》诗:“九重深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 (6)指帝王。 唐 李邕 《贺章仇兼琼克捷表》:“遵奉九重,决胜千里。”明 无名氏 《金雀记・作赋》:“明朝入禁中,奏闻九重。”清 钮L 《觚续编・人觚》:“先是, 宝( 法宝 )出奔时,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7)指皇位。《敦煌曲子词・酒泉子》:“队队雄军惊御,街穿巷犯皇宫,o拟夺九重。”
问题五:“书信”的别称有什么 在中国古代书信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使人。泛称书札为书信是后来的事。换句话说,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左传》记载:“叔向使诒子产书。”著名的书信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在现代汉语中“书”仍保留了“书信”的意思,如“家书”等。现将古代书信的别称介绍如下:
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
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3尺,一般书信宽不过1尺,故将书信称为尺牍。
柬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贴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笺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据《文选》“古诗十九首之十七”有这样的诗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书信的上述别称都和我国古代写信用的材料有关。除了上述别称外,古代书信还有一些别称。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
鲤鱼也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一种称为“双鱼”,如宋人《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另一种称为“双鲤”,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诗:“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韩愈《寄卢仝》诗中也有“更遣长须致双鲤”的诗句。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诗中有“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有的直接说成“鱼书”,唐代诗人韦杲《忆玉箫》诗:“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如秦。”因为常用鲤鱼代替书信,所以古人往往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汉乐府诗中有“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中事,看取幔中书。” 丁书简也代指书信。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李白诗中便有“桃竹书筒绮秀文”之句。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如宋赵蕃诗中有这样一句:“但恐衡阳无过雁,书筒不至费人思。”
八行书也是信札的代称。旧时信件每页八行,故称为八行书。《后汉书・窦章传》李贤注引马融《与窦章书》:“孟陵奴来,赐书,见手迹……书虽两纸,纸八行,行七字。”温庭筠词曰:“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问题六:王羲之柬书堂帖荷花想已残中文翻译 晋王羲之《柬书堂帖》:荷花想已残,处此过四夏,到彼亦屡,而独不见其盛时,是亦可讶,岂亦有缘耶?敝宇今岁植得千叶者数盆,亦便发花,相继不绝,今已开二十余枝矣,颇有可观,恨不与长者同赏。相望虽不远,披对邈未可期,伏缺可胜怅惘耶!
荷花想已残,在这超过四夏天,到他也多次,而惟独不见他的时候,这也可以惊讶,难道也有缘吗?我们宇宙今年种植了一千页的几盆,也就开花,相继不绝,现在已开二十余枝了,很有价值,只恨不能与年长的人同样奖赏。相对虽然不远,披回答也是不可期,我缺不胜怅惘吗
问题七:盈仪奉贺什么意思 这东西恐怕现代人一万个难有一个懂的,我不能帮你什么忙,如果你有心,我提供一点资料,你自个去琢磨吧。
书信常用词语
(上)
(一)启始
惠书敬悉,甚以为慰。
顷接大示,如见故人。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近屡奉笺,至感厚谊深情。
接获手书,情意拳拳,至不欢愉。
数奉手书,热情诚挚之情,溢于言表。
日前曾奉尺牍,意其已抵左右。
捧读知已惠书,音容笑颜,历历在目。
昨得书笺,反复读之,深情厚意,感莫能言。
(二)思念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睽违日久,拳念殷殊。
分手甚久,别来无恙。
故园念切,梦寐神驰。
握别以来,深感寂寞,近况如何,甚念。
鸿雁传来,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相距甚远,不能聚首,转寄文墨,时通消息。
别亦良久,甚以为怀,何日重逢,登高延企。
奉读惠书,宛如天外飞来,回首往事,不啻依稀如昨。
长怀盛德,聊吐愚衷,谨凭鸿雁之传,亻宁 望白云之信。
(三)饮佩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久钦鸿才,时怀渴谒。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久慕英才,拜谒如渴。
顷读诲语,如闻金玉良言,茅塞顿开。
谨蒙诲教,疑或冰释,胜似春风甘霖灌顶。
恩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泰山北斗,谁不思慕。
蒙惠书并赐佳作,浩如河汉,理至还必须真,拜服之至。嗣后如有所见,或有新作,望莫遗愚友之驽,尚请随时见示为盼。
先生德高望重,文才武略,贯古今之论,晓中外之文,下风引领,敢下拜嘉。
(四)问病
闻君欠安,甚为悬念。
顷闻您卧榻数日,心甚系念。
闻君甚念,无奈事务缠身,未能前来请安,恳请慎疾自爱。
知尊恙复发,恳祈暂停公务,苓参进,调养莫误,甚念甚念。
尊恙已大愈否贵体新全,望珍摄自重,衣餐增适,动定咸宜。诸唯珍重,皮之不存,毛岂附焉,来日方长,亟望珍重。
尊恙愈否,念念?
欣闻贵体康复,至为慰藉。
重病新愈,望调养有序,节劳为盼。
闻君抱恙,不胜悬念,特函问候,祝早日康复。
(五)时令问候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莺歌,想必神采奕奕。
炎暑日蒸,千万珍重。
盛暑之后,继以炎秋,务望尚自珍为盼。
秋色宜人,望养志和神。
秋风萧萧,至祈摄卫。
日来寒威愈烈火,伏维福躬无恙。
寒风苦雨,恳请厚自珍爱。
近闻贵地大风暴雨,家居安否,念念。
朔风突起,寒潮逼至,想寓中均安?
古代书信常用词语大全(中)
(六)祝贺
顷闻嘉讯,再祝鸿猷大展,万 程。
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与希望之心。
喜闻……,由衷快慰,遥祝前程似锦,万事如意。
谨具刀笔书谒,恭贺嘉事吉礼。
1、贺新婚
忽鸣燕贺,且祝新禧。
欣闻足下花烛筵开,奉呈薄礼,聊卺之仪。
附呈微物,聊佐喜仪,忽弃是幸。
喜闻你们有缘终成眷属,至为欣慰。
欣闻你们喜结良缘,无限欣慰。
近闻足下燕尔新婚,特此祝贺。
顷悉你不日西厢叙情,蓝田得玉,天成佳偶,谨祝秦晋和欢,白头偕老。
顷闻吉音,欣逢嘉礼,遥祝如鱼得水,并蒂花开,嘉贺嘉祝。
2、祝寿
×日为先生××大寿,遥祝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恭祝延年寿千秋。
谨颂受寿家多,长命百岁。
喜贺福寿双全,恭贺全家安好,寿星永照。
3、贺生儿女
闻育祥麟,谨此恭贺。
闻尊夫妇喜添千金,热忱致贺。(贺生女)
弄璋之喜,可庆可贺。(贺生子)
弄瓦之庆,遥以致贺。(贺生女)
(七)致谢
大示诵悉,深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之意。
厚情盛意,应接不遑,切谢切谢。
奉报先生殷殷之谊,当俟异日耳。
感荷高情,非只语片言所能鸣谢。
承蒙谆谆忠告,铭感五衷。
承>>
问题八:书信的别称有哪些? e-mail
问题九:古代对“信”有哪些称呼 在中国古代书信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使人。泛称书札为书信是后来的事。换句话说,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左传》记载:“叔向使诒子产书。”著名的书信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在现代汉语中“书”仍保留了“书信”的意思,如“家书”等。现将古代书信的别称介绍如下:
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
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3尺,一般书信宽不过1尺,故将书信称为尺牍。
柬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贴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笺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据《文选》“古诗十九首之十七”有这样的诗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书信的上述别称都和我国古代写信用的材料有关。除了上述别称外,古代书信还有一些别称。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
鲤鱼也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一种称为“双鱼”,如宋人《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另一种称为“双鲤”,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诗:“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韩愈《寄卢仝》诗中也有“更遣长须致双鲤”的诗句。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诗中有“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有的直接说成“鱼书”,唐代诗人韦杲《忆玉箫》诗:“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如秦。”因为常用鲤鱼代替书信,所以古人往往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汉乐府诗中有“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中事,看取幔中书。”
书简也代指书信。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李白诗中便有“桃竹书筒绮秀文”之句。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如宋赵蕃诗中有这样一句:“但恐衡阳无过雁,书筒不至费人思。”
八行书也是信札的代称。旧时信件每页八行,故称为八行书。《后汉书・窦章传》李贤注引马融《与窦章书》:“孟陵奴来,赐书,见手迹……书虽两纸,纸八行,行七字。”温庭筠词曰:“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书:家书即家信,手书即亲笔信。《春望》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函:便函即便信,公函即公文信件,函授即通过信件来往授课。
札:大札即重要的信,礼札即送礼的信。《古诗十九首》诗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简:书简即书信,小简即便信,叶圣陶写的关于语文教育的书信,发表时题目为《语文教育书简》。
笺:便笺即便信,锦笺、华笺即书信的美称。
尺牍:即书简,因古代常用一尺长的木简写信。
尺素:即绢书,用一尺长的白绢写信。《饮马长城窟行》诗句:“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中有尺素”。
鸿雁:典出自《汉书》:“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后来,鸿雁就成了信的代称。>>
“桃竹书筒绮龙风”是一句中文谚语,意思是“桃竹做成的书筒上雕刻着龙凤图案,非常精致”,这句谚语比喻某个人具有独特的才能和魅力,能够成就非凡的事业。其中,“桃竹”代表坚定、坚强,“书筒”代表学问、知识,“绮龙风”代表精美、华丽,整体含义是:一个人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丰富的学问和华丽的表现,就能成就非凡的事业。
双方家长中意后,议日举行订婚仪式,俗叫换书,也叫换婚忆,民间还叫“传书”,是迎亲前婚礼的一种礼仪。换婚书要选在双月双日进行。是日,媒人一早从男家携带婚礼(2斤粉条和3升米)和婚帖给女家送去。女家收下礼物,将预先准备好的12至16个套搭勾形面食、两双鞋及回书等让媒人带回,送给男家,以表婚姻牢不可破。男家将女家回赠的面搭勾分送亲戚邻居,宣布儿子有了媳妇。换书不隔年,一定要在定婚的当年进行。1960年以来,传换婚书渐少,而由媒人转达双方意愿。换婚书格式:
注:1、以男家长名出现。
2、“老亲家”只写对方姓。
3、“天作之合”下的小字多省略不写。
4、女家回书式中间四字改为“敬答鸾笺”。
唐代诗人杜甫有两句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有人以为杜甫家里藏书很多,价值万元。殊不知这“家书”,就是指家人写来的书信。
“书”,最早并不作“书本”之解,而是作动词用,是“写”的意思。后来才作名词用,以后演变为书信,例如白居易的《与元九书》等。
“简”,是一种竹片
,后来也作书信用。例如《西厢记》有“酬简”,就指张生与莺莺互通的书信。
“札”,是一种小木简,后来也演变为“信札”之用。
“牍”,是书版、木板,后来也指书信,或称“尺牍”。
“素”,原属丝织一类,可代纸。把信写在丝织品上,便称为“素”或“鱼素”。
“笺”,古称小幅而华贵的纸为“笺”,后来演变为书信之用。今天也称信纸为信笺。
“函”,古时封套为“函”,后来写信多放在封套内,免被他人看到,故也称书信为“函”,尊称别人的信叫“大函”。
另外,古时候,函的两面刻有鲤鱼图案,又传说鸿雁可以替人们传信,故有诗句:“遗我双鲤鱼,中有尺素书。”因此,“双鲤”、“鱼素”、“鱼雁”、“来鸿”等,也是书信的别名。
1) 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例:书,凡载籍谓之书。——《正字通》
例:申子、韩子皆著书。——《史记·韩非列传》
例: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论语·先进》
例: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史记·礼书》索隐
例: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之书而告之曰。——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例: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史书(历史书);图书(图和书。泛指书籍);书客(卖书籍、文具的商贩);书香之族(世代读书的家庭);书香一脉(知书达理的家风);书包翻身(指穷读书人发迹);书谜儿(将书中的话作成的谜语);书帕(礼金。明代官场习惯用书籍、手帕作礼物,称书帕);书剑(书和剑。古代文人随身携带之物。后亦指文人生涯);书笈(小书箱);书仪(托名买书而馈赠的礼金);书腐(蛀书虫。喻指迂腐的文人);书心儿(一部书中最精彩的章节);书劫(书籍的劫难);书会(宋元时戏曲作者、说话人共同组织的社团);书呆(只知啃书本的人);书城(书籍环列如城,言其多);书脑(书籍装订时打眼穿线的部分);书阁(收藏书籍的地方);书录(图书目录);书囊(盛书籍的袋子)
(2) 信件,信函
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例: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杜甫《石壕吏》
例: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资治通鉴》
又如:书介(传达书信的使人);书尾(书信、信函的末尾);书呈(亦作“书程”。给上司或长辈写的信,信函);书字(书信);书办(管办文书的官吏);书启师爷(管文书的幕友);书役(管理文书的小吏);书尺(尺牍,书信);书素(书信);书筒(古代盛书信的筒。亦指书信);书题(指书信);书缄(书信)
(3) 奏章;文书,文件
例: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例: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乐府诗集·木兰诗》
又如:证书;保证书;说明书;书可(批阅公文,书字认可);书禀(文书);书文(文书);书府(收藏文书图籍的府库);书佐(主办文书的佐吏);书办(管办文书的属吏)
(4) 字体,字形 。如:书空(用手指在空中虚划字形)
(5) 书法
例: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例:学书费纸,犹胜饮酒费钱。——欧阳修《学书费纸》
又如:楷书;隶书;书判(判别书法与文章的优劣);书圣(指造诣最高的书法家);书意(书法的神髓);书品(评论书法优劣的书;书法的风格造诣);书格(书法的风格)
(6) 《尚书》的简称
例:《书》不云乎“好问则裕。”——清·刘开《问说》
例:《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例: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例: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7) 文字
例: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李贺《感讽》
又如:书理(即文理。文辞之义理与脉络);书士(从事文字、文书工作的人员);书轨(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书计(文字与筹算);
(8) 指“六书”,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
例: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礼记》。孙希旦集解:书、计,即六艺中六书、九数之学也。
(9) 古代皇帝的诏书
例: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无应书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汉书》
(10) 说书,曲艺的一种 。如:书寓;听书
(11) 文体名,先秦时“书”为书信的总名 ,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都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谏逐客书》、《报刘一丈书》、《与朱元思书》、《与妻书》
(12)写字;记录;书写。例如:大书特书/振笔直书。
(13) 姓
http://baikebaiducom/view/2691htmlwtp=tt
利用竹筒通信,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手段。
竹筒传书
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0年)十一月,杨素率领水军渡江进入江南平定战乱,接连打了好几个胜仗。杨素一鼓作气,率领主力部队追踪叛军,一直追到了海边。面对绵延的山脉和茫茫的大海,杨素一面命令大部队就地驻扎,一面指派行军总管史万岁率领军队两千人,翻山越岭穿插到叛军的背后发动进攻。
史万岁率部猛进,前后打了许多胜仗,收复了大片的失地。当他想把胜利的战况向上级汇报时,却因交通的阻绝和信息的不畅而无法与大部队取得联系。一日,他站在山顶临风而望,看到前面茂密的竹林正波浪状随风而舞,忽有所悟,立即派人截了一节竹子,把写好的战事报告装了进去,封好后放入水中,任其漂流而下。
几天后,有一个挑水的乡人看到了这个竹筒,发现了史万岁封在里面的报告,便按报告上的提示将它送到了杨素手中。立即把史万岁部队接连取得胜利的战况向朝廷作了报告。隋文帝听到喜报,龙颜大悦,立即提拔史万岁为左领军将军。然后,杨素率领大部队,继续乘胜追击反隋散兵,没用多久,就彻底平定了叛乱。
扩展资料
其它通信方式
1、烽火
烽火是一种简单而且快速的通讯方式,很适合平原或山区一带应用,抗日战争时期,乡亲们为了防止鬼子偷袭,在山顶放置消息树,看到敌人后就放倒以警示周边的百姓。这一点正是借鉴了烽火的作用吧。
2、飞鸽
据《山海经》记载:西王母的身边有三只青鸟,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给人间播撒幸福和快乐。传说西王母曾给汉武帝刘彻写过信,当时就是派青鸟把信送到汉武帝的手中。后人便利用鸿雁这种鸟进行相互之间的联络,逐渐就演变成了飞鸽传书。
—古代通信
中国结婚事宜历来繁琐,因此到现代的话结婚已经删减掉很多流程,因此很多人都都不知道如何下书的含义,下面就来看看结婚下书子是什么意思?
一、结婚下书子是什么意思
订婚。
1、结婚下书子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订婚,下聘礼的意思,这个时候需要给彩礼钱了。
2、自古以来结婚三书六娉是中国婚俗的传统礼节,给女方下书,就是下聘的意思,表达了男方对女方的重视,下聘书的时候,需要在聘书上记录好自己给的礼品,好给女方家人过目。
3、不过,现代订婚已经不用那么繁琐了,一般都是两家商议着来,以前下聘礼男方需要准备很多箱礼品,现在的话,基本上就是准备简单的礼品以及彩礼钱就可以了。
二、现代农村结婚拜堂主持开场白
1、尊敬的父老乡亲们:大家上午好!
鸟语花香,笑声不断,在这个喜庆时间里,我们迎来了一对俏丽佳人,小红女士和小李先生的结合。
首先我们把祝福的掌声赠送给这对新人!
今天是公元2017年5月5日,农历四月初十,美满的婚姻能够在今日联盟,是多么令人振奋的呢让我们再一次对新人表示最真诚的祝福,祝你们新婚幸福!
2、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友:
今天,我们X府门前张灯结彩,彩旗飘飘,满院春风,喜气洋洋。再看桌案布置真是寓意深刻,美好吉祥。
大红的喜字表示喜气盈门,红红的蜡烛寓意婚后小日子红红火火,大个的馒头意味着生活圆圆满满,发发旺旺,焚香象征着香烟不断,后继有人,人才辈出,红斗说明日进斗金,五彩粮食预示着五谷丰登,丰收在望。
五彩粮食还有一层意思,这么多种子说明什么?希望新郎新娘在爱情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播撒爱情的种子,收获爱情的结晶。
总结:
以上就是关于结婚下书子是什么意思,现代农村结婚拜堂主持开场白的全部内容了,相信大家看完本文后也对结婚下书子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能帮到你。
1,尺牍 :指古人用于书写的长一尺的木简,或是信札,书信。在纸张发明之前,用竹木或帛,制成尺把长的版面,用以书写记事,传递消息。
2,鸾笺:古纸名,指彩笺,出自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纸谱》。宋时蜀地善制十色彩笺,笺上隐然有花木麟鸾图案。
3,雁帛:《汉书》记载苏武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武已死。汉使则谓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
4,书简: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
5,鲤鱼: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有“双鱼”“双鲤”“鱼书”等。而且古代人还常常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
6,八行书:旧时信纸大多用红线直分为八行,因此称书信为八行书,简称八行。
7,尺素:小幅的丝织物,如绢、帛等。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扩展资料:
《汉书》记载苏武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武已死。汉使则谓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
于是,书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再如,宋时蜀地善制十色彩笺,笺上隐然有花木麟弯图案,这样,书信又多了一个别称:鸾笺。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