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结婚要有嫁妆?

为什么结婚要有嫁妆?,第1张

一般来说送嫁妆主要有两个原因:

1

为了女儿过得更好些,贴补家用,或以备应急。一些生活必备品采购一些,也看可以减少小两口过日子时的成本。

2

尽量给女儿争取在男方家的地位,嫁妆多可以显示女方家有经济实力。所以经常看到古代女人非常重视自己带到男方家的嫁妆:如手镯、玉器等。 嫁妆基本都送到夫妻家里了,而现在社会中,夫妻一般都是住在丈夫家里,即使到现在过年过节也都是先去丈夫家里吃饭庆祝。这个问题不单是文化背景的问题,在各个国家是普遍现象,是一种深入人心的风俗,当然也有少数例外。 结婚的时候女方出一部分嫁妆,这种习俗到了现代,已经没有那么严守了,不过还是少不了一些金饰,钱之类的作为嫁妆,以后女儿就是别家的人了,相聚的时间也会越来越少了,也算是父母对即将离家的女儿尽最后一分心意。 女方嫁妆什么时候给 嫁妆即是指陪送女儿出嫁的物品。现代婚礼中,当嫁妆准备好了以后,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和长辈们相互商量的要求,女方一般是在举行婚礼仪式的前一天上午(或当天入家门之前、也有许多地方是在前两天)请人将嫁妆送到男方家中。 女儿出嫁当天带什么 床上用品2套、拖鞋两双、睡衣两套、袜子两双、内衣裤两套(都是男女各一)、牙刷牙杯2个、牙膏1支,沐浴露洗发水护发素、红色脸盆2个、带盖红桶2个、小孩洗澡红盆一个、毛巾两条、浴巾两条、化妆箱一个含镜子头梳(镜子要圆的不能方的)、肥皂盒一个、喜娃娃一对、痱子粉、厨房围裙、化妆品一套、大小碗盆等各10件、钱若干、喜碗、喜杯等、准备装礼金的红包一个。 古代习惯 1、彩礼、聘礼是男方给女方家人的,女方父母有可能将聘礼也作为嫁妆给女儿,但不给也没问题,女方父母有全权支配。 2、嫁妆是给新娘子的,属于新娘子的私人财物,婆家是无权动用和干涉的,如果要动媳妇的嫁妆,必须得到媳妇的同意才行。

一、嫁妆

嫁妆可以新娘在结婚当天由娘家准备好的交与新人的物品,根据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一样,可以是家电也可以是现金,还可以是各种随身首饰,常见的嫁妆清单。

二、回礼

回礼也是婚礼的重要项目,表示对宾客的诚意感谢。专门定制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回礼会让人觉得你特别有心,也最好能给伴娘伴郎特别准备一份伴手礼。

三、衣物

婚纱礼服应该早早准备,还要搭配与之相应的头纱、首饰、婚鞋等。礼服可以选择1~2套,作为婚礼下半场的重要着装,中西式都能涵盖是最好的了。

衣物包括:女方婚纱头纱手套,女方礼服,女方婚包,女方婚鞋防磨脚贴,女方隐形胸衣,睡衣、内衣、内裤,女方丝袜,女方配饰,伴娘服饰、晨袍,家长服饰等。

四、首饰

首饰一般包括:钻戒,对戒,手镯,金银头饰等。

五、新娘必备

新娘必备物品包括:婚礼流程表,零食和水,小镜子,吸管,备用长丝袜,头发定型喷雾,唇膏、粉底,手机及充电宝,红包,安全别针,漱口液、口气清新剂、牙线,吸油纸,发夹,备用首饰,指甲油,婚礼筹备人员联系表,针线包和剪刀,创可贴,化妆棉,香水等。

 一、彩礼和嫁妆是对等的吗

  彩礼和嫁妆的支付应当由双方协商而定,但法律上明确规定了不得买办婚姻,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在当地广大农村地区,一贯将举行结婚仪式并共同生活视为男女结婚的标志。双方一旦结婚,就成为了一家人,婚约就自然的过渡到婚姻阶段,订立婚约的目的包括给付彩礼的目的都已经实现。

二、彩礼和嫁妆什么时候给

  彩礼和嫁妆要看自己经济情况而定。至于结婚彩礼和嫁妆什么时候拿来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由双方协商而定,一般在结婚前,起码在办婚礼前拿来比较符合实际。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三、彩礼和嫁妆分别代表什么

  (一)彩礼,常指聘请时给的表示敬意的礼物。日常生活中,也多用于订婚时,男家给女家的财礼。一般为结婚的时候男方给女方的钱或物。主要包括两部份:一是物品;二是礼金。这是没有标准的数字,也没有硬性的规定,视乎自己或自家的经济实力和两人婚后生活的计划来作综合考虑,来决定给多少聘礼。

  (二)嫁妆,是女子出嫁时,娘家为新娘准备的结婚用品,如衣被、家具及其他用品。各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其所准备的嫁妆也会不同。在古代嫁妆是女人的私人物品,又称为“陪嫁”。

  送嫁妆,即发奁。女儿出嫁,首先要准备嫁妆。近代多流行于汉族某些地区。陪嫁由女方自备,其种类可分为铺陈、摆设、日用等物品,因世俗视嫁妆多寡而论新娘身份高低,故而一般人家不得不倾其所有,大事铺排,以争体面。陪嫁物多为衣服、蚊帐、被絮、澡盆、脚盆、洗脸盆(架)、提桶、木箱、木柜、屉桌、大桌大椅、小桌矮凳、火盆、木炭、茶具、餐具等,多者可达十余抬。为显丰厚,大件为2~4人共抬,小件也要2人合抬。由于物多人众,队伍浩浩荡荡,蔚为壮观。富户大族多有陪送田地、山林者。贫寒之家亦有由男方备办一部分陪嫁,事先悄悄送至女家,过礼之日再一同抬回男家的习俗。由于陪嫁丰盛,民间俗有“生崽满堂红,生女一场空”之说。

  旧时北京地区,女家收到男家的定礼之后,即将送来的龙凤喜饼、茶食点心分成若干份,装入食盒,给七姑八姨等近亲友好送去,告知陪送妆奁的日期,表示邀请。对于一般朋情,仅送去一张请帖就可以了。上书:“谨詹于×年×月×日为小女××于归之期,敬请阖第光临”等语。凡收到礼品或请帖的,都要届时送些礼品,给姑娘买些嫁妆,如衣料、首饰或鞋袜等物,谓之“填箱”。也有的送些礼金,装在红封套里。上书“奁敬×元”。

  女子出嫁要陪嫁,奁具名目繁多,其丰俭因女家贫富而异。1924年6月,顾颉刚先生在北大《歌谣》周刊上发表一篇文章,罗列了光绪十五年(1889)苏州地区一场婚礼的“奁目”:铜、锡、瓷、牙、竹、木各式器具齐全,粗略统计,有箱子四只,面盆、脚炉、茶炊等铜器二十四件,汤盅、酒壶、茶瓶等锡器四十一件,茶碗、大盆、汤碗等瓷器一百三十五件,箱橱、妆台、浴桶等木器五十一件,丝箩、提篮等竹器六件,另有团圆镜等各式镜子,象牙筷等牙器及床上用品等多种。

  过去在湖北天门一带,女方陪嫁有“一堂一房”的规矩,即堂屋和洞房家具均由女方陪送,而男家过礼则须“整猪整羊”。于是,“一堂一房”、“整猪整羊”,成为当地小康之家过礼及陪嫁的标准。京山一带陪嫁,除居家用品之外,还流行陪送风车、水车、锄、镰、耙等农具。在公安等地,陪嫁中必有八把大交椅,专置于堂屋,以示娘家气派。随州习俗,嫁妆有三件头、四件头、五件头之分。每件均为双数,各件均系居家用品。竹溪一带则分为三抬、四抬、八抬乃至二十四抬。当地有“八抬猪,八抬羊,八抬嫁妆送姑娘”的俗语流传。

  新中国成立(1949)以后,传统的重嫁妆的观念和习俗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只是在五六十年代,物资供应极为紧张,条件较差,许多机关、事业单位都实行供给制,“彩礼”、“嫁妆”根本无从考虑,往往是两只单人床一并就成家了。即使在农村,多数青年男女也不刻意追求物质条件,有了最基本的生活用具就可以了。购置嫁妆的费用仍是由姑娘的家庭支付的,但姑娘多年来靠自己的劳动,已为家庭攒得不少收入。如果新娘是在国营企业或是公社劳动成员有固定工资收入的,在父母同意的前提下,她会把工资的绝大部分用来置办嫁妆。在一般工人或农民家庭,嫁妆的内容和数量还和中华民国期间通行的标准差不多,主要是个人生活用品。但是所有的东西都必须是新的,装在两只木箱里。“嫁妆”已经成了男女双方为打造婚后小家庭生活,各自所作物质准备的代名词。

  上世纪70年代情况有所好转,尽管一些紧俏商品仍凭票供应,但已开始进入寻常百姓之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重嫁妆的传统风气又开始抬头。“奁目”是一个时代生活水准的最直接的表征。当时有“三转一响三十六只脚”的说法,结婚成家要准备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即所谓“三转一响”,还要准备双人床、衣柜、衣橱、床头柜、梳妆台、写字台、方桌及四把椅子,这些家具总共有36条腿,即所谓“三十六只脚”。即便是在北京郊区农村,嫁妆也讲究有“八条腿”,这指的是大衣柜和五斗橱这两件大家具。此外,还有电视机、冰箱、自行车、大座钟、手表、电扇、餐具、花瓶、瓷茶具、桌布、玻璃杯、化妆品、成箱的衣服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男方家庭事先给了她一些礼金,使她有可能提前买到这些在农村里显得很阔气的嫁妆。

  民俗学者陈勤建先生曾三度参加上海郊区一亲友嫁女。1979年嫁女,农村经济刚好恢复,嫁女花费一千五百元;计有自行车、缝纫机、六条棉被和其它床上用品。1981年二女儿出嫁,花费三四千元,到1984年三女儿出嫁,大衣橱、五斗橱、沙发、自行车、电扇、洗衣机、电视机,应有尽有,外加十条彩被,二条鸭绒被及其它床上用品。嫁妆摆堂,整整放了两屋子。据说因电视机是黑白的,还特地在嫁女箱柜中放上数量可观的压箱钱。此事在当地热闹了几天,纪录很快被打破了。一位卖葱姜的女儿出嫁,专程从市区叫了二辆出租小轿车,越过黄浦江,在乡镇上兜风,酒席摆了三天三夜,嫁妆光彩被就有二十四条。要知道,这不是家招女婿,男家排场还没有算上。

  浙江、杭州一些地区所有的嫁妆中,一只红漆马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几乎是头等重要的。马桶叫做“子孙桶”,用马桶作象征物,显然一是因为它与生殖器官常常接近,二是因为这个桶状的东西与妇人的孕育器官和生产通道相似。马桶中要放进枣子、花生、桂圆、栗子、荔枝,取“早生贵子”、“五子登科”之意,还有的用五只红鸡蛋放入马桶,亦取“五子登科”之意。送“子孙桶”不但是祝愿男家早日生子,而且男家亲友中如有久不生子者,也可以向主人要“子孙桶”中的红蛋和喜果吃。据说,吃了很快就会有喜,就会生男孩。

  许多地方俗规嫁妆不能称“送”,以避“送上门的货不值钱”之忌,故俗谓之“发嫁妆”。发嫁妆,是展示女家风采的最佳时候,故各地都盛行张扬和炫耀,流行着“亮嫁妆”的风俗,有些地方说是“摆架子”。

  广东人发嫁妆的情景火爆异常,铺张奢侈,炫耀而繁琐。出嫁前一天,女家就将嫁妆发到男家,做嫁妆的工钱由男家支付,曰“搬嫁妆”。豪门送奁,用大灯笼上写明“×府送奁”或“×府双喜”字样,向仪仗店雇佣人夫,将所有妆奁一一用红绳拴牢,或置于下柜(用以载乘物品,形同方桌)上,或以食箱盛载,或担或抬。嫁女的妆奁,应有尽有,从厅房中的家什、床上用品、衣服箱柜、厨房用具、便溺洁具、香案锡器,样样俱全。别具一格的是与嫁妆同行备有一份《奁仪录》,上面将所有陪嫁之物一一列录,以示慎重,丝毫也不怕繁琐。男家收到嫁妆,要对照奁仪录件件清点,并必须回一张“敬贮佳奁,禺子婿某某载拜”字样的红柬帖。《奁仪录》以绫裱面,起首二页是洒金红纸,其余每页都是红纸印金色间行。首二页通常写着“荆钗裙布”或“荆布家风”四字。再后是分类:锡器、银器、家什、顾绣、玻璃、花瓶、镜屏、时钟、箱笼、床铺被褥、卫生洁具等。豪门大户还有屋契、田契、当押招牌及侍婢等等。小户人家也有谷箩、米箩、食箱、刀剪、秤尺等。

  浙江金华、东阳一带,在迎亲日发嫁妆。喜日清晨,女家便把所有的嫁妆就一一搬到场院,从木制家具到竹器制品,从生活用品到家用电器,统统用红绸捆扎,上面放上松柏、万年青、红绿纸屑,扎成抬扛,排成队列,然后燃放爆竹,众乡亲闻声赶来围观评议,热闹非凡。吉时一到,媒人带领着男家派来的迎妆队到来,先将男家委托她带来—的利市红包送给女家,以支付女家掌厨、烧水、梳新娘头以及打发乞丐,再送上猪心、红烛等礼。这时,女方才举鞭炮,让嫁妆起程,发往男家。有趣的是媒人要肩扛数根翠竹,谓之“子孙竹”,在前领路,一路不停地放着鞭炮,张张扬扬,浩浩荡荡地前往男家。在湖州一带,当女家把嫁妆发到男家后,由男方根据嫁妆的多少,包“行嫁包”给扛嫁妆的人,然后把嫁妆件件摆开,陈列于堂屋中,放鞭炮,招呼亲友、邻里都来观看,俗称“亮嫁妆”。

  说起“亮嫁妆”之俗,以广西荔浦一带最为奇特。按当地俗规,亮嫁妆在洞房内进行,俗称“开嫁妆箱仪”。仪式在婚宴后,新人敬茶完毕举行,由舅爷(没有舅爷的由伯爷或叔爷代替)主持。准备开箱前,舅爷高唱:“左边箱,右边箱,金子银子亮堂堂”。唱毕打开箱子,一边拿出箱内的物品,一边高唱嫁妆名称。拿一件唱一声,每拿出一件东西都随带出一些撤在箱面上的纸钞、硬币,哨哨落地,满屋飞扬。在围观者的“喔!喔!”声中,洞房里呈现热烈的气氛,显示娘家的富有。舅爷把拿出箱的嫁妆交给一位专门接物的人,在洞房的床上、桌上、地上一一摆开,让众人观看一番,以示体面。箱中除值钱的细软之物,手工绣品、衣料、日用品外,还有几样必不可少的陪嫁物:一小扎火柴,一小包食盐,一小瓶油、醋、酱,以示新娘勤俭能干,治家有方,同时炫耀娘家赔嫁齐全,吃、穿、用样样不愁。

  上海南汇一带,在迎亲日前一天发嫁妆,有“填箱”之俗。按当地俗规,新娘的红绿被须由嫂子缝好,父母把陪嫁给女儿的被头、土布、衣服、头巾等一一递给阿哥、阿嫂,由嫂子打成铺盖放到嫁妆箱中,以示这些东西都是哥嫂同意后陪嫁给女儿的,以免日后家中产生矛盾,谓之“填箱”。然后嫁妆置于堂屋,点上红烛。男家迎嫁妆的人来到后先付女家请各种师傅的开销,而后由阿舅开始发嫁妆。首先发一只子孙桶,发时说,“一眼眼破家牲椰拿仔去(即一点点破东西你拿去吧)”,然后大家才能动手搬嫁妆。有趣的是,当地俗规嫁妆一不能挑,二不能抬,也不能扛,一律用手拿。拿了嫁妆出门后一定要朝东南方向走,半路上嫁妆不能转手又不能停,而且明显很轻的物件也要装出很重的样子;明明不远就到的,却偏偏兜远路走,俗称“兜青龙”,其实是炫耀炫耀,故意“摆架子”。(北师大文学院教授、民俗专家 万建中)

这么多年以来,嫁妆与彩礼一直都是横贯在结婚前面的一个大难题,很多地区的彩礼价格比较高,而新人有正处年轻,还没有那么多积蓄可以做彩礼。所以就导致很多新人会因为这个彩礼而分开,那么嫁妆也是同样的,如果说彩礼是男方给女方家庭的话,那嫁妆就是女方家庭送给新娘的一些礼物,相当于支持新人这个小家庭的成立。不仅彩礼给多少是一个难题,我们的嫁妆给多少也是一个大难题,一般来说彩礼的话是有限定的,男方给多少需要过问女方家庭,而嫁妆则是女方家庭这边自己选择,自由性也就比较大,但比较多心疼女儿的父母甚至会给高于彩礼的嫁妆,为的就是让女儿在夫家能够不受欺负。这些嫁妆在名义上是女方的私人财产,所以女方将这些嫁妆带到夫家的话,自身也是非常硬气的。

这是当代很多年轻人会头疼的一个问题。按照长期以来的传统说法,嫁妆是要比彩礼丰厚一些的。在过去的时代,大户人家给自己的女儿准备嫁妆的时候,会提前很久就开始准备了。当女儿出生的时候,就埋下几坛好酒在地坑内。等到女儿出嫁了,再拿出来跟大家分享,或者是当做陪嫁赠予女儿。现在来说,其实对彩礼和嫁妆的讲究并不是很苛刻。大多数男方给的彩礼是金币的话,女方嫁妆里的金币就不会超过彩礼。但是,嫁妆除了金币外,还会有其他的一些物品陪嫁。这些东西的总价值加起来,往往和彩礼是差不多的价位。无论是彩礼还是嫁妆,男女双方都应该量力而行。不要过高的彩礼,也不强求女方带上高价值的陪嫁。彩礼和嫁妆,只是婚姻习俗中的一个礼节,而不是攀比炫耀的媒介。

一般正常情况下来说,彩礼与嫁妆的比例都是成正比的,男方给多少,女方的嫁妆也是多少,这个算是非常公平的,没有说谁家吃亏等等乱七八糟的说法。

一般来说,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新娘家庭,嫁女儿嫁妆都会大于彩礼,父母会觉得嫁妆多,表明新娘家底子有力,给婆家一个震慑,不要轻易欺负了自己的女儿,也让女儿嫁过去有底气,不受气。

这种家庭在经济上比较普通,一部分钱给孩子做了嫁妆之后,还有小部分钱留下来的,这个就是留给父母自己的,这种也是能理解的。

彩礼:彩礼是中国的婚嫁风俗之一,又被成为财礼、聘礼。是我国自古以来的婚姻缔结的传统,男方在婚姻约定的开始向女方赠与聘金、结婚三金等等更,也就是现代俗称的“彩礼”,表达自己的一番心意。

嫁妆:嫁妆是女子出嫁时,从娘家带到夫家的物品。其本意是新娘父母为出嫁女儿所准备的,以防新娘在夫家过不好看人家脸色。具体的嫁妆准备物品还是要根据当地的风俗而定,每个地区都会有所不同。

彩礼和嫁妆是一种传统的风俗讲究,如果仅仅是从结婚的形式和仪式感考虑,适当的彩礼嫁妆,可以让婚姻的仪式感更强。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结婚作为一件人生大事,不仅仅是领结婚证那么简单,而是一件比较严肃事情。如果能在结婚的过程中按照传统的仪式感去办理,能会让婚姻更加庄重。彩礼和嫁妆是很多年来流传下来的结婚习俗,很多人对这个事情是比较在意的。

有些人要的彩礼费比较高,如果彩礼和嫁妆费用过大,会超出人们的承受力,给父母双方带来比较大的经济压力。

无论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度,对于彩礼和嫁妆的这种事情来说,只是作为仪式感存在是可以的。如果说要的费用过高,甚至超出父母双方的经济承受能力,不但不会给结婚增添很多美好的形式和回忆,而且会成为双方日后的很大的经济负担,所以这样过高的彩礼和嫁妆是没有必要的。

在现代社会,彩礼和嫁妆既要尊重风俗,又要适可而止。

尽管社会越来越现代,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但是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还是应该尊重大家的意见。彩礼和嫁妆这件事,关系到每个人的婚姻生活,不能贸然说合不合适,应该广泛尊重各方的意见,友好的去协商。

无论是彩礼还是嫁妆,都不能狮子太开口,要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毕竟结婚是为了爱情。

彩礼给多少合适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彩礼的金额确定还是要根据男方的经济条件、地方的风俗习惯而定,千万不要为了攀比心理,给对方造成经济上的负担。婚后的幸福并不是根据彩礼的多少而定。

朋友们在嫁妆的时候就不必纠结于这个嫁妆跟彩礼有什么区别问题啦,我们根据自己的家庭状况去给,只要是有那份心意就好啦。如果信任条件比较艰难,而家女方家庭比较殷实的话,就可以给多一点嫁妆了,这样子两个小新人也能过得更加美好,但日子是要靠自己过出来的,所以新人们也要努力自己赚钱,而不是去计较这些东西哦。

一定要有。

现实生活中,随着婚约的订立,一般情况下还会有财物的赠送,即订婚时,男方向女方赠与较大的财物作为聘礼,俗称彩礼。

嫁妆是给新娘子的,属于新娘子的私人财物,婆家是无权动用和干涉的,如果要动媳妇的嫁妆,必须得到媳妇的同意。而在现代,嫁妆一般是指女方父母在女儿结婚前后送给女儿财物的行为。

结婚彩礼和嫁妆除了概念上的不同外,给予方和所送的东西也是不同的。

1、给予方的区别

结婚彩礼是男方给女方的金钱或物品,而嫁妆是女方出嫁那天带到男方家的物品或钱财。

2、送的东西的区别

嫁妆就是车子、家电、现金或银行卡,还有一些女方的生活用品,如果女方家境比较好,还有用房子做嫁妆的。不过,总的来说,房子还是男方负担的比较多。

结婚彩礼最常见的就是礼金、车子、房子、五金或三金等,男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给女方多少彩礼,可以双方共同协商的。

结婚彩礼和嫁妆都会涉及到双方的利益,所以很多情侣会在谈婚论嫁时因为结婚彩礼和嫁妆谈不拢而分手,所以我建议大家在谈彩礼和嫁妆时,多为对方考虑,不要狮子大开口。

男女结婚在一起是为了过日子的,女方要彩礼没有问题,但不能要的太多,女方也应该陪送一些嫁妆,让男女方达到一个平衡,这样对于新人日后过日子也有好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7503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