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媒:历史上,满族男孩在10岁以上就可以论定婚事,举行婚礼。在整个过程中,仍多是男方主动选择女方。男方在父母为儿子选定配偶目标后,即拜托媒婆与女方家长说合,女方若同意,由媒婆回复音信,之后互换门户帖。
2、大定:选择吉日,男家聚集宗族亲友及新女婿前往女家问名,女家亦聚集亲友相迎。男方坐到右位,由年长者致词,表达欲聘之意。女家致谦词表示感谢。新婿入拜女家神位,再拜女家诸亲。最后,女家献茶,主宾交换位置,设酒宴祝贺。
3、下茶之礼:是在议定聘礼后,选择日期男方前往女家行聘。聘礼的种类和多少依地位、贫富而异,一般有鞍马、猪羊、钱财、首饰等。聘礼放在铺红毡的高桌上,抬送到女家,陈列于“万字炕”的西炕祖先案前,两亲翁并跪,斟酒互递祭祖,俗称“换盅”。
4、开剪:是指男方在迎娶前一个月,将结婚日子提前通知女方,叫做“送日子”。男方将给女方的彩布、衣物送往女家,叫做“送嫁妆”。并请一儿女双全的有福之妇女为姑娘裁衣,叫做“开剪”。
5、迎娶是满族婚俗中最重要的环节。满族传统婚礼一般是“三日婚”,头一天叫“响棚”。这一天男家为参加婚礼的亲友备宴,要在自家院内用席或布搭棚。棚柱上多挂贴喜字、对联,男女老少齐帮忙。因这一天不仅要动鼓乐,还要搭灶、劈柴,所以叫“响棚”。第二天叫“演轿”,这一天要杀猪、跑油、摆桌。满族的习俗是新郎骑马,新娘坐矫。新郎和娶亲人在这一天要跟随鼓乐沿街演走。第三天才是拜堂成亲,这一天要举行一系列礼仪活动。
6、打下处 女方家在正日子前一天,新娘向自家祖先行礼辞别,并叩拜“佛多妈妈”求她降福。然后由送亲妇女陪同,亲哥哥护送,乘坐彩车,送至事先选好的某亲友家住宿,叫做“打下处”。下处一般选择离男方家较近地方,又以看不见男家房屋为标准。
7、插车:新娘及送亲队伍在正日子早晨从“下处”出发,要与迎亲队伍途中相遇,然后车、轿相交错停下,由新娘哥哥将新娘从自家的车上抱到新郎迎亲的花轿上,返回男方家。
8、憋性:也叫“劝性”。这是指迎、送亲队伍来到男方家的大门前,暂不让新娘下喜轿,意思是扳一扳新娘当姑娘时的脾气,使婚后的生活更美满,憋性的时间不会太长。
迈火盆 是指新娘下轿前换上带来的“踩堂鞋”,蹬着小红板凳走下喜轿,顺着铺好的红毡走进院内。新娘要跨过路上的一个火盆,象征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新郎在新娘下喜轿时,要象征性地向新娘虚射三箭,以驱逐新娘带来的邪气,也有人认为是旧时“抢婚”习俗的继承。
9、坐帐:也称“坐福”。按照一些满族老人的说法,早年满族男子随八旗军外出作战,举行婚礼时,多把新娘送到军营里去成亲,因此传下这个习俗。所谓“帐”是在正房窗前临时搭的,富裕人家用毡布,一般人家用席子。在坐帐结束前,由女性长辈给新娘开脸、梳头。
10、拜北斗:庭院里放着天地桌,桌上供着神位及供品。新郎、新娘拜天地,满族叫“拜北斗”。满族人认为,拜北斗就是拜长白山,就是拜祖先。
11、回门:婚后三天,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拜见长辈和亲属,称为“回门”。一个月后,新媳妇要回娘家住一个月,叫做“住对月”。
一、合婚
合婚之俗,并非一市一县所独有,全国各地大多如此,当然北平也不例外。在北方记一个人的年岁,最重十二生肖,尤其婚姻大事,都以生肖属相的相生相克取决行止。
人们为子女择偶,必须经"媒人"往返两家"提亲",其步骤是,先由媒人问明女孩的生肖属相,并索取"八字",把女孩的"八字"送到男家,再索取男孩的"八字"复送女家,双方互请"算命先生"算命,如男女命中没有相克之处,且有成亲的可能时,才进行议婚,否则虽然"门当户对"也只有作罢了,此举俗称"合婚"。
议婚能否成功,最大的关键,全在合婚的"算命先生"一言而定。因此如其中一方极盼能成好事,竟有预先向合婚"算命先生"行贿的人家。
俗语说:"白马犯青牛,羊鼠一旦休,蛇虎如刀错,龙兔泪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男女有以上相犯的属相,婚事就难以说合了。反之,倘二人的属相相生,别的条件就都可通融。相宜匹配的属相是:"鼠配牛,虎配猪。羊配兔,马配狗。"这是男女两造最重视的。又:男家求亲,最忌属虎、属羊的姑娘。俗语说:"虎进门,必伤人。"而属羊的姑娘也有"命硬克夫"之说。因此倘有女家急于求偶,而极中意某家男孩时,为达到目的,常常隐匿真实属相,否则就难以成功。
二、相亲
合婚结果,如双方属相不相犯时,第二步手续就是相亲,由双方家长会同媒人,约定场所,或在任何一方的家中相见,俗语叫"相亲"。双方所注意的,是男女相貌是否端正,肢体有无残废,此举多半是由媒人陪同男家的人约在女家相聚,但也有约在男家的,届时女家更要留意男家的家庭情形,及经济状况。倘若见室内陈设豪华,则以为其家境富裕,当然乐意攀亲;若见室内萧条,家徒四壁,而且子女众多,则以为其家境贫困,议婚时就会采消极态度了。
相亲的结果如双方都很满意时,再根据男女八字检查二人的"三堂"。所谓"三堂",就是查双方父母有无相妨之处。倘能得吉,然后就写婚书,且将上轿、下轿和拜天地的时辰、方位,以及纳币、亲迎的日期,都详细的写在婚书上。
三、放小定
男女双方都认为可以成亲时,下一步就是下"小定"礼。"小定"的礼物,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普通人家差不多都是四盒礼。如金镯子、戒指、如意、以及钗钏钻珥之类的各种首饰,分装两盒;衣料及绣花裙子等物,也装成两盒。首饰都是以纯金为主,其次是包金,再次也有买银镯子的,当然要以双方社会阶级及经济情况而定。
当天女家要摆设整桌酒席,款待来下礼的大媒,讲究的人家,还有二十样果子,这些果子是四荤、四蜜、四干、四鲜、四点心等。女家收到男家的礼物之后,也要回送男家四样礼物,如:文房四宝一盒,靴(鞋)帽一盒,长袍马褂一盒、衣料一盒。这些礼物就在当天烦请媒人带回,送到男家。
四、择日子
北平结婚很少在旧历正月,订婚也很少在腊月,因正月娶媳妇主妨公婆,腊月订婚主克败婆家,所以有:"正不娶,腊不订"之谚。但无论在何时迎娶,必须要选择一个好日子。而且男家在选择好日子的前几日,一定要请媒人去女家,询明姑娘的"小日子"。即月信日期暴在上半月或下半月,以便选定吉日,据说,若迎娶时适值新娘月信来潮,有"红马上床,家败人亡"之说,所以都很重视。若新郎年幼,未入洞房之前,作父母的必谆谆告诫,勿行逾节,惟恐洞房之夜新娘即受孕,则所生之孩子,叫"迈门子",大不吉利。因此"择日子"是非常重要的。
五、放大定
迎娶的日子决定之后,紧接着就是"放大定",又称"通讯过礼"。在婚姻过程中,这个礼节很重要,所以仪式也很隆重。除"龙凤帖"具有特殊意义外,其他礼物与"小定礼"都差不多。礼物的数最和品质,虽无一定标准,但在原则上,都是分为"四色"礼。如:
(一)衣料首饰类 有已裁制好的衣服,也有衣料以及各种首饰。
(二)酒肉食品类 有双鹅双酒、羊腿、肘子(即蹄膀)及各样蒸食。
(三)面食类 有龙凤饼、水晶糕及各样喜点。
(四)果食类 有四干果、四鲜果。
在这些礼物中的双鹅、双酒以及各种果食,都具有深远的抽象喜意,譬如以酒来说,自古以来,无论任何喜庆,莫不讲究"羊羔美酒",或谓"无酒不成席",证明酒礼是不可缺少的。而鹅是从古礼用雁演变而来的,因古礼的六礼中,有五礼都用雁,主要是因雁是一种信鸟,婚姻大事不可儿戏,双方都要守信。但北方雁甚难得,所以就以鹅代替。按一般习俗,这双鹅双酒,女家只收半数——一只鹅、一坛酒。另一半就在当天请媒人退还男家,这是女家对男家的一种礼貌。至于果食,更有趣味性的意思。如四干果中必有:红枣,花生、桂圆、栗子等四种,这是取"枣(早)生桂(贵)子"的意思。如在四鲜果中有苹果,就象征"平平安安",但绝对不可用梨,因"梨"与"离"同音,要避免夫妻"分离"之嫌。总之,被选用的果子,都各具不同的吉祥意义。
"放大定"之礼,不比平常,除两位大媒必须参加,并负责"过礼"外,新郎的母亲也要参加,也有另请亲友中的女眷二人一块儿参加的。而女家则象"放小定"时一样款待;把所有的礼物都分装在箱、盒里,并加以红封条,届时雇工人抬着送到女家,两人一抬,普通人家都是送四抬礼,有钱人家则多送八抬。女家收到礼品后,照例由幼童当面开礼盒。在开盒之前要先向礼盒作三个揖,再用手拍礼盒三下,然后把封条撕去。打开礼盒时必先看到一个红封套,里边放有银元或铜元若干枚,这都归开礼盒的幼童所得。首饰盒里有一付镯子,一定要由新郎的母亲给姑娘带在腕上。带镯子时还要说些吉利话,如:"白头楷老,吉祥如意"等词句。据说此举的用意,是为了新娘过门后要听婆婆的话,以防婆媳间不和睦。
事后,女家必将男家送来的龙凤喜饼以及各种点心,分给亲友,借以宣扬女儿待嫁有期。亲友们也都分宴待嫁姑娘,并赠送一些胭脂、宫粉或衣料等物,俗语叫"添箱"。
六、送嫁妆
送嫁妆是女家的事,大约都是在吉期前一两天举行。
把所有的陪嫁,分装在箱子及食盒里,雇人抬着,两人一抬,由新郎的兄弟押送到男家,据李家瑞编的《北平风俗类征》记载:"前一日,女家请男宾四人,六人或八人送妆,男家亦请人迎妆,物以抬数计,中等之家,大半为二十四抬,三十二抬,四十八抬,富者则自数十抬至百馀抬不等,贫者则十六抬,十二抬,再次则仅备女子常用之物若干,雇扛肩人送去,不上抬。若抬数多者,妆奁前导以鼓乐,男家迎以鼓乐,然近亦有于娶日送妆者。"从"妆奁前导以鼓乐,男家迎以鼓乐"的记载中,可以看出"送嫁妆"之举是很隆重的,有钱的人家嫁女儿,正好趁着"送嫁妆"的机会以炫耀富有,并且还有陪送土地和店铺的;陪送土地的方式,是在嫁妆的行列里,由人抬着几块土坯。要送店铺,就是把该店铺的招牌取下,一并抬送到男家。
男家收到这些嫁妆以后,新郎要在当天去女家"谢妆"。谢妆要行磕头礼,但不作停留,磕过头之后就回家。嫁妆中的每一箱匣,都在四角上放上一个红包,有包铜元的,也有包角票的,这并无客观标准,只是象征着一些喜意而已。
七、亲迎
吉期一到,新郎要亲自率领仪仗前往迎娶,并且要按照《通书》上所规定的时辰出发。在起轿前,先由两个男人熏轿,并用一面镜子、一本《宪书》,向轿内幌照几下,用以驱邪。有钱的人家娶媳妇场面特别大,仪式非常隆重,各种仪仗排列的次序大约是"顶马"(在迎亲仪队中,有一人盛装骑马负责开路并指导整个行列,名曰顶马)在最前边,其次为回避牌、吹鼓手(即今之乐队)、铡锣、缀灯、旌旗等,可谓:旗、锣、伞、扇一应俱全;同时把金瓜、钺斧、朝天镫等各种兵器,也都排列在仪仗的行列里,场面之大,声势之成,实在难以形容。新郎的绿帏座轿居前,新娘的绣花大红轿随行于后,真是威风凛凛,象是"大老爷"出巡一样,此时此地之新郎,正如状元及第,难怪说结婚就是"小登科"了。
场面大的仪仗,一排列就占满一条街。其中有两个防煞的人责任最重,他们各拿一块红毡,随行于花轿两旁。途中遇有井泉庙宇时,必须张毡遮盖新娘的花轿,以防邪魔作祟。另有娶亲太太二人,娶亲官客二人或四人。也分乘轿子一块儿随仪仗前往。照例新娘的花轿不能空着,所以必须由一个父母双全的幼童坐在里边压轿,而且手里还提一把茶壶,俗称"提茶壶的"。茶壶之中,装清水少许,豆腐一块,上插蝙蝠形红绒花一朵。因为豆腐与蝙蝠,第二字都与福字同音,象征双福临门。又在茶壶上盖四方红罗一块备用。因罗与乐音略同,象征终身快乐!男家为了能顺利达成迎娶新娘的任务,要在事先预备若干"红包",各包铜元、制钱、或角票等,交娶亲官客见机备用;花轿抵达女家门前时,女家一定大门紧闭,娶客在外叩门,催请新娘上轿。这时女家院内必有人隔门要"红包儿",娶客就把红封包儿,递过去之后,里边才开大门,并令吹鼓手吹打奏乐。然后娶客又把预先带来的制钱铜元等向门内投撒,俗语叫"撒满天星"。女家的执事们把娶客迎入院中,花轿也跟着抬入。女家以茶酒款待娶客,并把准备好的"子孙碗箸"放在娶客面前,请娶客带给男家。"子孙碗箸"不可磕碰损坏,否则主男女福寿不长,所以双方都认为事关重大,特别小心;此时男家的娶亲太太就把"提茶壶"的幼童所带来的红绒花及四方红罗交与女家的送亲太太,女家再请亲友中的女眷二人,一共四人分持红罗盖头的四角,先在新人面前四人传递,嘴里说:"四季平安,百年好合,白头到老,吉祥如意"等吉利话。然后把红绒花给新娘戴上,再把"红罗盖头"盖在新娘头上,娶亲太太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在花轿未到之前,女家即由家人把新娘头顶上的头发,分下一缕挽一发髻,取"结发夫妻"的意思。新娘上轿的时候,必须有人在地上逐次接铺红毡,使新娘足不沾地,由二人搀扶上轿。也有由新娘的父兄抱着新娘上轿的。新娘在轿内无论冷热,头上的"盖头"都不许摘去,虽在炎夏,也不例外。在起轿前,新娘的父母必对花轿详加检查,以策安全。起轿后仍派新娘的兄弟二人随行于花轿两旁,俗语叫"扶轿杆"。同时也请送亲太太及送亲官客一同随轿"送亲"。一直送到男家为止。
八、拜天地
娶亲的花轿及仪仗回到男家门前时,男家亦照例大门紧闭,说是可以煞煞新娘的性子;此时女家来的送亲官客必向前叫门,再三请求始能开门。这种情形和女家对付男家的娶客是一样的,但没有送红包儿和撒满天星之举。大门开开之后,花轿抬进庭院,要先过火盆,送亲官客和新娘的兄弟,就随着花轿进入庭院休息,男家以酒筵相款待。
下轿的时辰一到,把花轿抬到大厅门口。执事人等各司其职,准备新娘下轿。此时新郎官先向轿门作三个揖,于是由送亲太太启开轿门,由伴嫂(即今之伴娘)搀新娘下轿。然后递给新娘一个小瓷瓶,俗称"宝瓶",瓶内装以五谷及黄白戒指两枚或四枚。新娘把宝瓶抱在怀里,然后由伴嫂及送亲太太搀扶,姗姗而行。另由两人前后接铺红毡,使新娘脚不沾地。此时新郎已站在天地神案前,手持弓箭向新娘身上轻射三箭,借以驱除邪魔。射箭的姿势是射一箭退一步,然后新娘跨马鞍,走火盆,这些关节过了之后,就在供案前举行结婚大典,俗语叫"拜天地"。
拜过天地之后,就引新娘进入洞房。事前先请两位"全福人"把炕(或新床)铺好,新娘入内便盘膝端坐帐中,俗称"坐帐",又称"坐福"。并撒喜果于帐中,此举正如唐代"撒帐"之遗风。此时由新郎揭开新娘的"盖头",俗语叫"初会"或叫"露脸"。遂即摘下新娘头上戴的绒花,这朵绒花,新郎可任意放置,据说放在高处即可生男,放在低处即可生女,现在看来都是迷信。但在当时因受社会背景所使然,认为一切是应该的。
九、吃子孙饽饽
"坐帐"之后,接着的节目就是吃子孙饽饽。子孙饽饽是送亲太太从女家带来的,仍由三位送亲太太各取一碗,分送给新夫妇交换进食。吃过子孙饽饽,又吃长寿面,长寿面是由男家准备的,取"子孙万代,长生不老"的意思。接着就是饮"交杯"酒,就是用一条红线绳子,两头各系一只酒杯,由娶亲太太送给新郎,送亲太太送给新娘,各饮半杯而再交换一次,所以叫"交杯酒"。交杯酒礼是在洞房之内举行,然在大厅里又摆一桌酒席,俗语叫"摆圆饭"或"团圆饭"。席间新郎新娘坐上座,娶亲和送亲太太及其他宾客均坐陪座。筵席一开始,新郎 新娘必须都先吃一大口馒头,据说是意味新夫妇,今后必有"满口福"的意思。
十、闹洞房
"闹洞房"是代表喜气的,所以家家户户,只要娶媳妇儿,就要闹洞房,而且闹的越热闹越好,既没有时间性,也没有空间性,古今皆"闹"!只是闹的程度不同而已,有些文雅之士,动口不动手,有些莽汉粗夫,则尝因酒后乱性,以致闹成过失杀人的惨剧!如应劭《风俗通》所载:"汝南张妙会杜士。士家娶妇,酒后成戏。张妙缚杜士,捶二十下,又悬足指,士遂至死……。"由此可见,闹房之俗,自两汉以降,一直是盛行不衰的。
俗语说"三天无大小",是指在新婚后的三天之内,不分大小(长幼)辈分,都可以参加"闹洞房",话虽如此,实际参加的,都是平辈的。族亲方面当然是堂兄弟姐妹们,姻亲方面,就是姑表、舅表、姨表的表兄弟姐妹们,一定参加。如大家族支系旁系关系众多,参加闹房的人,也一定很多。人一多,就会七嘴八舌,甲让新娘这样,乙又让新娘那样。当然都是男女间一些难为情的举动。最时髦的举动,是让新郎与新娘"亲嘴儿"!"亲嘴儿"就是"接吻",民国初建,虽已西风东渐,但以中国人保守的程度而论,男女青年当众"亲嘴儿",当然也是一件大事,所以当有人喊"亲嘴儿"时,羞得新娘面红耳赤,不敢抬头,于是大家更起哄:"亲嘴儿!亲嘴儿……!"如此情形,新娘当然不堪其苦,但也无可奈何,因参加闹房的人,都是新郎的亲戚和族中兄弟姐妹,并且也是为贺喜而闹,所以多苦都要忍耐,否则越闹越凶,不但可能闹到通宵达旦,而且徒伤感情。
闹洞房之俗,虽说很普遍,但北平究竟是一个古老的文化都市,有些人家,家长的思想过分保守,以为"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婚礼始终应在严肃气氛中举行,这种家庭当然只有"免俗"了。
十一、分大小
拜家庙拜祠堂统称为拜祖先,这是拜过天地之后,一个最重要的节目,因新娘"过门"之后,就是丈夫家的一员,而不拜祖先是不算数的,所以拜祖宗是很重要的。
拜过祖先之后,就要"定名分",俗语叫"分大小"。就是要认识婆家家庭分子中的长幼辈分。人口简单的小家庭。新娘就在洞房之夜叩拜公婆和认识家族近亲的辈分关系,惟如大家族人口众多,洞房之夜不及一一叩拜,所以必须在次日上午由妯娌陪同分别拜见。拜见长辈必须磕头,对平辈则以作揖及双手拜拜为礼。拜过家族就拜前来贺喜的亲友。并且无论拜见何人,都要夫妻同拜,俗语叫"双礼"。无论家族或亲友,要是长辈对新娘都有赏赐,普通都是送一红包,内封银元或钞票,数量多少都没一定。也有送首饰、衣料等贵重物品的,俗语叫"贺红",亦称"见面礼"。
十二、会亲
新婚次日,新娘拜过祖先家族及亲友之后,男家尚有一项重要礼节,就是会亲家,简称"会亲"。据李家瑞编《北平风俗类征》说:"是时,新娘姑、姨、娘舅、外祖、外母齐集于男方。对新郎之父母,说些客气之谈,为新娘免灾。吃酒时,一人一席,至多两人一席,但必须二人作陪。如是,女方来十位宾客时,而男方必须二十人作陪也。此时,新郎向女方之来宾行礼,来宾即赠以带子(表示生子)、扇子(表示生个善子)和钱袋。袋中有钱一吊者,为当朝一品,二吊者为和合二仙,三为三台子贵,四为四季平安,五为五子登科。以至于七、八、九、十,也都念念有词。"由此可以看出"会亲"之宴,相当隆重,并且要"一人一席",还要"二人作陪"一节,对"亲家"的宾客又是何等尊敬不过从"对新郎之父母,说些客气之谈,为新娘免灾"这些话中,又可体会到当时的新娘在婆家的处境了。
十三、回门
"回门"之俗,南北相似,就是婚后第一次,女家接新娘归宁,同时新郎也要一块儿去,俗语叫"回门",或"三朝回门"。不过也有在四日归宁的,也许是因大户之家礼节繁缛之故。一般婚姻过程,大致是从"议婚"起,到"回门"止,就算完成了。惟回门之日,新夫妇不能在女家过夜,必须在当天赶回男家。此后九日,十二日,十八日,女家都给新娘送食物,俗语叫做单九、双九、十二天。婚后满一月时才能回娘家住一月。在娘家住一月再返婆家,俗语叫"住对月"。以后逢年过节,女家都会接姑娘回家过节,借以团聚数日。
北方婚俗
一、迎亲
婆家把我们的婚礼定在腊月廿六,我和丈夫是腊月廿五到他们那个地方的。按婆婆的旨意,新媳妇在婚礼前是不能进婆家的,所以我只好在那个小城住了宾馆,而丈夫则必须回家祭拜祖先。
第二天中午,迎亲车队终于来了,车子载着我驶向那个小村,到了村口,我才知道,什么叫“隆重”。村口大路边,男女老少足有上百人,个个翘首相望,盼着他们的杭州媳妇儿;抬眼望去,目光所及之处,鞭炮、烟花排了一地;扩音喇叭高高地挺立在屋顶上,高唱着“天长地久”的歌谣;迎亲队伍敲锣打鼓,鼓乐声震耳欲聋;方圆半里内,彩旗飘扬。从没见过这等热烈场面的我,忘了生疏,禁不住咯咯咯地笑起来。丈夫生怕老前辈们说他媳妇不懂礼数,连忙伸手捂住我的嘴巴,一不小心将我精心涂抹的口红擦到了下巴上,害我成了个大花脸。
本以为可以这样将车开到家门口,不料鼓乐队中为首的络腮胡子大手一挥,让我们停车步行,说这是风俗,没有办法。可怜我身着单薄的婚纱,在上百人的注目礼中感受着摄氏零下五度的“北国风光”。
二、闹婚
在锣鼓队震耳欲聋的鼓乐伴奏下,我和丈夫并肩朝家里走去。忽然,一个穿着大袄、满脸痘痘的小伙子拦住了我们的去路。他一声口哨,立马有三五个小伙子围上来,不由分说,一个扛头、二个抬脚地把丈夫给悬在“半空”里,这分明是一场有预谋的袭击!更让我惊恐不已的是,四五个年轻姑娘竟然一哄而上,有脱我鞋子的、拉我裙子的,而那上百行“注目礼”的男女老少们,大声叫嚷着,你推我攘,笑得前俯后仰,仿佛在观赏一场令人捧腹的马戏。最遭怏的是丈夫,那些小伙子们把他悬起来之后,趁他没有反抗之力,用钢笔给他添了胡子、画了眼镜,还捋起他的衣服,在他白白的肚皮上画了两个连生殖器都俱全的小人。我吓得胆战心惊,不知道接下来他们还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只好求助地看着夫家的长辈们,希望他们能出面解围,可他们个个含笑不语,结果我也在劫难逃。后来我才知道按照他们的风俗,婚礼越“闹”越好。
三、酒席
到了夫家,却不让进门。大门外,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绫罗绸缎。家族的长老们背东面西神情肃穆地坐在那里,仿佛朝圣一般。我和丈夫站在他们对面,听候司仪的指令。可怜我在那样凛冽的寒风中什么思维都停止了,以至如今我记不得当时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只隐约记得对那些长老拜了又拜,只差没喊“万岁万岁万万岁”。
喝了交杯酒之后,终于可以进屋了。我和丈夫被安排坐在堂屋正中排行最大(背东面西)的太师椅上,桌面上的菜对我而言都很新鲜,有些菜我在南方从没见过,我尝尝这个,吃吃那个,频频举筷,把新媳妇的羞涩忘得一干二净。还没吃完饭,我和丈夫又被叫去向长辈们敬酒,我们夫妇二人轮流敬酒,即先由丈夫斟酒,我端酒杯,这样敬两次,再由我斟酒,丈夫端酒杯敬两次,如此反复四次才算敬完一个长辈,以至七爷八舅全部敬完,再回到饭桌,我已没饭吃了。
四、上拜
新媳妇进门后的第二天必须去“上拜”,这是他们千百年来一直延续的风俗。所谓上拜,就是由一个人领着,带新媳妇到各长辈家要“见面礼”。带我去上拜的是那个我应该称之为堂嫂的女人,她一手拿着红布,一手拿红纸和笔。公公说红布是我向长辈们行跪礼时当垫子用的,红纸和笔是用来记录长辈给钱的数目的。一路上不时有人探出脑袋来瞧王家新媳妇的容颜,小孩们叫嚷着“上拜了上拜了”,民风很纯朴。我和堂嫂足足走了两个小时,才完成上拜的任务,当然红布没有派上用场,因为他们没让我行跪礼。
上拜结束,堂嫂把“记帐单”和钱交给公公,数数大约有千把块,这些钱我都没要,因为我觉得花那些年老体迈的长辈的钱是一种残忍。
至此,新媳妇应做的事算是基本完成了,再有的话也就是给故去的祖先们上上坟、烧烧香而已。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潞西等县。有自已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因为恒久和汉、傣族混居,大多数阿昌人兼通汉语和傣语,使用汉文。普遍信仰小乘佛教。
阿昌族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著名。水稻品种多、质量好,梁河地区的"毫安公"品种,过去曾号称"水稻之王"。阿昌族制造的铁器也极负盛名,以"户撒刀"著称于世。
习俗
阿昌族制止在正月月朔杀六畜和危险动物;妇女生孩子已满7天时,隐讳别家夫君进出院内。
婚俗
阿昌族男女青年结婚的婚宴上,首先要请新娘的舅舅坐在上首,并摆上一盘用猪脑拌制的凉菜,酒宴后娘舅要送新娘一公约45公斤的带猪尾巴的后腿,称为娘家肉,表示新娘要永久不记娘家的养育之恩。
食俗
阿昌族以米饭为主食,也常用大米磨粉制成饵丝、米线作为主食。饵丝食用便当,食用时只需在滚水中稍烫一下,捞出配上佐料即可食用。
阿昌族喜吃芋头,传说古代庆丰收时,杀狗和吃芋头必不可少。阿昌族妇女大城市做豆腐、豆粉,常用豌豆做成凉粉供食。
肉食主要泉源于饲养的猪和黄牛。猪肉喜欢用来作火烧生猪肉米线,行将猪宰杀后用麦秆或稻草将猪皮烧黄,刮洗洁净,然后切碎拌上醋、大蒜、辣椒等佐料与米线一起食用。
稻田养鱼是日常吃鱼的主要根源,食用时多将鲜鱼用油煎或油炸,再加水和酸辣椒煮熟或蒸熟即可上桌。以酸辣谷花鱼(栽秧时将鱼苗放入田内,谷熟后取鱼,称谷花鱼)最具特色。腌制的咸菜、卤腐、豆豉常年必备,每餐不少。
酒是白族人常年赓续的饮料,妇女常饮用糯米制作的甜酒,有浓烈的酒香和甜味;成年人和老年人多饮白酒。如今大多数阿昌族都已会用蒸馏法制作烧酒。
节庆
阿昌族过去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在梁河、潞西一带的阿昌族主要推行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出洼(开门节)、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炬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其中以火把节和窝罗节的规模较大,活动内容较多。
1、窝罗节每年农历正月初四举行,以怀念传说中阿昌族的鼻祖遮帕麻、遮麻为民除害、造福先人的功劳,届时人们要祭献最好的菜肴,然后杀狗吃狗肉和芋头,如果在祭祀的当天能捕到蟒蛇,则认为更吉祥。
2、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为乞求五谷丰收,驱虫沣灾,要杀猪、宰牛祭祀,届时要熟制火烧生猪肉拌米线给大家分食。天黑后焚烧把在村寨四周游动。
3、泼水节和当地的傣族一样,阿昌族也过泼水节,泼水节期间是年青人择奇的好机遇,届经常常由姑外家备好八大碗菜肴招待来串亲的小伙子。列入聚餐的人数符合,大家才能落座入席。小伙子要在别人不发觉的情形下把姑外家的鸡头偷走,如鸡头被姑娘查出来,要罚偷鸡头者一碗酒,可则就要罚姑娘喝酒。如果偷者被人当场捉住,不仅要受罚,还要被姑娘讽刺。酒后小伙子要凭据菜价,将钱在不让姑娘发觉的环境下交给姑娘。
02白族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有本民族语言,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大众通用。信仰佛教。
白族有长久的文化传统,《创世纪》、《火烧松明楼》、《望夫云》等许多漂亮动听的传说故事,一直撒播至今,不少被编入戏剧上演。
白族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出产,善种水稻。大理雪梨、宾川桔柑都是驰誉中外的特产。
风俗
白族家庭里,儿子结婚后即与父母分家。白族同宗同姓欠亨婚。对客人,无论是不是熟悉都热情欢迎。凡客人惠临,必以"三道茶"款待。三道茶是最讲究的茶礼,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点。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白族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白族就餐很讲礼仪,长辈、客人坐上首,晚辈依次坐两旁或下首,并随时要为长辈和客人加饭加汤,热情待候。
婚俗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犹如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其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示新娘的烹调身手。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快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遍及风行的一种婚俗。每遇十字路口、三岔路某人员散结的地方,伴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奁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妆奁绕"8"字。
食俗
平坝地区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土豆、荞麦为主食。主食都以蒸制为主。
因鲜菜终年不息,白族人每餐都喜食鲜菜和各种腌菜。白族妇女大都擅作腌菜,腌菜的种类许多,除腌制鲜菜外,还做豆瓣酱、豆豉、面酱;剑川、鹤庆的白族常采撷洱海的海菜花,加工烹制成各种风味菜。
肉食以猪肉为主,除用鲜猪肉做种种炒菜外,还喜腌制年猪,加工成火腿、香肠、腊肠、猪肝、吹肝、饭肠等精彩风味食物。冬季,白族都喜悲大锅牛肉汤,食用时要加蔓菁、萝卜、葱等佐料一路食用。临河而居的白族,善于水鲜烹饪。
白族大都喜饮酒,因为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酒的种类很多,制酒经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糯米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妊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
饮茶是白族人的另外一癖好,白族很重视天天早晨和午时两次茶。朝茶称"早茶"或"苏醒茶",一起床就品茗,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叫"歇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和奶,包孕小孩也要喝一杯。
白族的风味菜肴很多。生皮是为白族逢年过节必备的菜肴之一,是用多种辛麻辣拌成的冷荤菜。毛驴汤锅,是用毛驴肉烧制而成。柳蒸猪头也是白族传统名菜之一,是用猪头放在柳条架上入锅蒸制而成的。大面糕是白族中秋节特制的糕饼,用发酵面团加佐料蒸制而成。
节庆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现被命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别的还有"火炬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03保安族
保安族是由元明期间一支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前人在青海同仁一带驻军垦牧,同四周各民族融会而成。分布:甘肃省保安族自治县。
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通用汉文,以汉文为社会来往的工具。
保安族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手产业。所制传统手工艺品腰刀(又称保安刀)工艺崇高高贵,尖利精制,毁满甘青。
保安族人民能歌善舞,擅长演奏丝竹乐。普遍信仰伊斯兰教。
保安族聚居位于甘肃省西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西北角的小积石山东麓,属于黄河中上游高原沟壑区。东南与临夏县交界,西北与青海省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民和县相看,东北部与本省的永的永靖县以黄河为界。自治县境内的积石山和黄河的雄传壮姿,为这块保安族居住的自治县删色不少。
保安族居住的积石山自治县境内大部分为山地。主要山脉是小积石山,此山脉由西北向东南绵亘全县。
积石山自治县除浩瀚峡谷,山泉外,还有大巨细小在湖泊。西北部的积石峡内,有被称为西北高原的"西双版纳孟达天池",西南部有出名的达里架天池,它们都有奇异的风景和斑斓诱人的风景。
烦忙积石山自治县境内有很多闻名的泉,如九眼泉、神泉、五眼泉等。五眼泉位于保安族散居的梅坡村以北,泉水晶莹清亮,水源兴旺,水量最好。烦忙
积石山自治县的资本比力丰硕,除有与之没有尽的大理石中,野活泼物特别多,重要有苏门羚、鹿、獾、喷鼻獐、岩羊、兰马鸡、雪鸡、野免、狐狸、狼、黄鼠狼、石貂、猞猁、野猪、野牛、火獭、娃娃鱼等。此中苏门羚、兰马鸡、雪鸡为国度两类庇护植物。野死药材有90多种,次要有党参、当回、大黄、黄芪、黑芍、赤芍、贝母、细辛、柴胡、秦艽、苦草、羌活、独活、防风、降麻、黑头、年夜戟、丹参、苦参等。
04布朗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景洪县和临沧地区的双江、永德、云县、耿马,思茅地区的澜沧、墨江等县。
布朗族有自已的语言但无文字。部分人通汉语、傣语和佤语。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早稻为主,善种茶。布朗族山区是著名中外的普洱茶的重要产区。大部分人信仰小乘佛教。
习俗
走路时,忌讳与别人擦肩而过,也不能从坐着的人的腿上跨过;克制任何人背院里的中柱和在中柱上拴马;进梵宇要脱鞋,入寺后不能抽烟,也不能用手摸佛爷或僧人的肩膀、头顶。
婚俗
布朗族有从妻而居的习惯,一对夫妻一般都要举行两次婚礼,所以要摆两次婚宴。第一次婚礼是新郎到新娘家同居,由新娘家举办酒席,宴请亲友,婚宴前,要将猪肉切成小块,用竹篾串起烘烤,每户分送一串,表示"骨血布亲",同时还要将猪肝剁碎与糯米一起煮成猪肝饭,请寨子里孩子,表示婚后尽早生子,然后再办酒席。待生儿育女后,新郎家要重择吉期举行第二次婚礼,由新郎家置办酒席,宴请宾客,而且规模比第一主要大,酒席上的菜肴一定要成双。以表示对新郎、新娘的祝福。
食俗
以大米为主食,辅以玉米、小麦、黄豆、豌豆等杂粮。喜用锣锅或土锅把稻米焖成米饭。尤擅煮竹筒饭,煮时选一段鲜竹,装好米和适当的水,用火烧熟,剖开竹筒一人端一半以竹筒当碗用。米饭沾有竹瓤,食之有新竹幽香和经冰火烘烤的香味,很可口。
肉类以牛、羊、猪、鸡肉最为常见,也常捕食野味和昆虫。菜肴的烹制技法以清煮、凉拌居多。对许多野味、鱼、虾、蟹、蝉、虫等食物一般还用舂、炸、蒸等方法烹制。如:舂螃蟹、油炸花蜘蛛、蝉酱等。还常腌制酸味食品,如酸笋、酸肉、酸鱼等,制作方法同当地其他民族如傣族大致沟通,但布朗族常在腌酸菜时最上面放一层米饭。
喜欢饮酒,且大都自家酿制。其中以翡翠酒最为有名。这类酒在出酒时用一种叫"悬钩子"的动物的叶子过滤后呈绿色,很像翡翠的色彩,是以而得名,布朗族人道格豪放,伴侣间有"有酒必饮,饮酒必醉"之习俗。
喝茶是布朗族的另一个嗜好,而且善作茶。竹筒茶和酸茶是布朗族所特有的。民间还常把酸茶做捐赠亲友的礼物。
栖身在西双版纳布朗山的布朗族妇女,尤其是怀妊妇女嗜食当地红土,听说此红土有止吐、除腥、提神之效。
结婚的流程 (细致):
1双方同意
2父母同意
3经济基础一定(无标准)
4双方还不觉得对方讨厌
5大吵过3次以上
1婚礼筹备计划
1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
12确定婚礼预算
13草拟客人名单
14召集好朋友讨论婚礼计划
15确定伴郎、伴娘
16确定主婚人、证婚人
17成立婚礼筹备组
171召开kick-off项目启动会
172制定婚礼项目计划书
173明确筹备组分工
2婚礼前准备
21与婚礼的所有项目干系人沟通
211就婚礼筹备计划和进展与父母沟通
212发喜贴给亲友
213电话通知外地亲友
214猫扑发布结婚通知
215再次确认主、证婚人
216及时反馈亲友受邀信息
217对于重要亲友再次确认
22结婚物品采购
221新家布置用品
2211家电、家具
2212床上用品
2213彩色气球
2214彩灯(冷光)
2215纱
2216蜡烛
2217胶布
2218插线板
2219其他物品
222婚礼用品订购
2221新郎新娘婚纱礼服
2222结婚戒指
2223新娘化妆品
2224喜贴、红包、喜字
2225彩带、拉花、喷物
2226烟、酒、饮料
2227糖、花生、瓜子、茶叶
2228录像带、胶卷(注:现在一般都由专职摄影摄像师自带)
2229预定鲜花
22210预定蛋糕
22211水果
23新郎新娘形象准备
231新娘开始皮肤保养
232新郎剪头发
24拍婚纱照
241挑选婚纱影楼
242预约拍摄日期
243拍照
244选片
245冲印或喷绘
25布置新房
251请清洁公司彻底打扫新房
252布置新房
26确定婚礼主持人
261就婚礼当天计划与设想与之沟通
27婚宴预约
271估计来宾人数
272估计酒席数量
273选择婚宴地点
274确认酒席菜单、价格
275确认婚宴现场的音响效果
276与酒店协调婚宴布置等细节
277预定酒席
28婚礼化妆预约
281选择化妆地点
282与发型师、化妆师沟通
283确认婚礼当天的造型
284预约化妆具体时间
29婚庆车辆预约
291确定婚车数量
292选定婚车司机
293预约扎彩车时间地点
294确定婚礼当天婚车行进路线及所需时间
295预约婚车
210婚庆摄像预约
2101确定摄像数量
2102选定婚礼当天摄影摄像人员
2103安排摄影摄像分工
2104准备摄影像器材和胶卷录像带
2105预约摄影摄像
211其他
2111调换崭新钞票
2112确定滚床儿童
2113为远道而来的亲友准备客房
3婚礼前一天准备
31与婚礼的所有项目干系人沟通
311就婚礼准备工作完成情况与父母沟通
312就准备情况和婚礼当天分工与筹备组作最后沟通
313根据准备情况就婚礼当天仪式进程与主持人作最后沟通
314与伴郎伴娘再次沟通
315最后确认帮忙的亲友
316最后确认婚宴、车辆、摄影摄像、化妆等细节准备情况
32确认婚礼当天要发言人的准备情况
321主证婚人发言准备情况
322父母代表发言准备情况
323来宾代表发言准备情况
324抢亲时新娘提问准备
325新郎新娘在仪式上或闹洞房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33最后确认婚礼当天所有物品准备情况
331最后试穿所有礼服
332将婚礼当天要穿的所有服装分装口袋
333准备两瓶假酒
334准备婚礼当天新郎新娘的快餐干粮
335最后检查所有物品并交于专人保管
3351新娘的新鞋
3352结婚证书
3353戒指
3354红包
3355要佩戴的首饰
3356新娘补妆盒
3357糖、烟、酒、茶、饮料 (苏州人如果是当天回门还要准备烟、酒、水果和蛋糕)
3358焰火道具
34新郎新娘特别准备
341新郎新娘反复熟悉婚礼程序
342预演背新娘动作
343预演婚礼进行台步
344预演交杯酒动作
345放松心情,互相鼓励
346注意睡眠,早点休息
35准备闹钟
351确认一只正常工作的闹钟
352将闹钟调到5点半 4婚礼当天流程
41化妆
411 5:30 起床 (注:北方都是上午迎亲,苏州一般中午迎亲,路远则提早)
412 7:00 新郎发型做好后到达女方娘家附近等待
413 7:45 新娘妆完成,通知新郎
414 化妆师、美发师红包
42婚车
421 6:30 开始扎彩车
422 7:00 专车送新郎至女方娘家附近
423 7:30 彩车完成
424 7:45 专车送新娘回娘家(8:30前到达)
425 9:00 所有婚车到达新娘家
426 司机红包
43抢新娘
431 8:00 伴郎准备好鲜花、红包
432 8:30 新娘回到娘家,藏好新鞋
433 8:40 新郎带领兄弟们开始抢人
434 8:45 敲门、盘问、塞红包、挤门
435 8:55 新郎找新鞋,向女方家人承诺
4369:00彩带师到位气球到位
437 9:05 新郎背新娘出门
前存在的元素,传统的中国婚礼仪式一般相信学者们的战国时期,402-221 BC三公约和六礼,这被认为是一个结婚的必要元素。然而,完整的仪式太复杂,所以即使是战国时期的跨度内的礼仪进行了和简化。 “保持不变的主要目标:加入和加强两个家庭,并确保继承与众多的后裔。虔敬的父母和祖先,预兆鼓励生育和财富,金融和社会责任两个家庭承包订婚,广泛送礼礼仪,新娘的丈夫的家庭纳入经常性的元素。“
有六个步骤,形成一个完全的婚礼:求婚,订婚,并准备在婚礼当天,日婚礼,婚礼结束后的一天,三天后的婚礼。在婚礼仪式前,有很多事情要做,包括“毛装癖”;仪式在黎明在她的婚礼当天(前一天晚上)。 A“运气好女人”,女人的生活的父母,配偶及子女,会打扮的新娘的头发。女方也应该说吉祥话,而占用了她的头发在一个包子,一个已婚女人的风格。虽然这个“理发”颁奖典礼上,人们给他们的良好祝愿新娘,让新娘新郎和他的家人带来好运。 “封顶”仪式“,也就是在新郎的家,在那里的新郎的父亲一顶帽子装饰与柏树树叶上,新郎的头”。新郎将带来花轿,相当于一辆高级轿车如今,亲戚和朋友出去找新娘的一组。该法还希望新郎能有好运。新娘的旅程是做的“好运气的女人”或大襟,新娘的家庭照顾新娘到新郎家,进行花轿的新娘在她的背上。到达新郎家后跨过一个马鞍或点燃炉子,婚礼仪式的重点。
相反的精心准备,婚礼仪式本身很简单。新娘和新郎都进行了家庭祭坛,在那里祭奠天地,家族的祖先和灶神,曹津。茶,一般有两个莲子红枣杯,新郎的父母提供。
然后新郎和新娘彼此鞠躬。这样就完成了结婚仪式,但在一些地区,也都喝葡萄酒从相同的高脚杯,成型形式的公鸡吃的糖,一起分享着新婚晚餐。
立即仪式结束后,这对夫妻的洞房,其中两个坐在床上。在一些地区,蜂蜜和酒倒进两个高脚杯相连的一条红线。新娘和新郎喝了几口,然后交换杯子,喝了起来。
客人,通常是新娘和新郎的亲属,将享受单独丰富的宴会,是由新娘的父母,新郎的。它通常被认为是公众认可的工会。
北京结婚习俗----聘礼
男女双方家长说媒、相亲、订婚后男方送彩礼往女家,表明聘定女方为妻。聘礼的一部分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聘”是婚礼前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据说下聘礼要送女方茶叶、点心盒、女方三套衣服钱。)
北京结婚习俗----陪嫁
女方收到男方送来的聘礼后,在出嫁前一天下午将娘家陪送的嫁妆送往男家。中等人家陪嫁一般为24抬、32抬,有的人家陪嫁有相应还礼之意,原则上以男方聘礼增一倍还礼。(嫁个女儿也不容易啊!不过现在一般都是男方准备新房,女方的陪嫁一般都是新房的家具电器,这个比较实用)
北京结婚习俗----娶亲
吉期一到,喜轿执事上门,娘家忙着打发上轿,夫家忙着迎娶进门,排场大又隆重,礼数也多,算给双方的家境来了一场大展示。
“娶亲太太”扮演着重要角色,随喜轿执事上门迎亲,引导行礼。她主持婚礼仪式另有傧相指导新郎新娘完成婚礼礼节。(这个还是现代婚礼上最热闹的一部分,虽然没有古代的那些讲究,虽然轿子换成了汽车,也有了专门的司仪和婚庆公司来办理婚礼,但是整个娶亲和婚礼的仪式还是被沿用了下来!)
北京结婚习俗----洞房坐帐
新人拜过天地后,上炕抓盖头,夫妇才算正式见了面。拜堂后要“闹新房”。新婚夫妇进行同吃子孙饽饽、喝交杯酒、撒床、上头等仪式。其中贯穿着祝愿新人称心如意,家道发达兴旺的主题。(闹新房、喝交杯酒这些习俗现在也变得越来越明面了,不用到洞房里闹,婚宴的时候闹得别提多热闹了!)
北京结婚习俗----回门
洞房花烛夜后,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亲三代,并拜见父母等长辈,定名分,认大小。
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娘家与父兄亲友行回见礼。这就是所谓“回门”,也叫“回酒”。一般是一大早娘家便派人赶着马车来接新妇,新妇临行前,向公婆叩头,然后与新郎坐马车到娘家会亲。到娘家后,新婚夫妇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亲牌位行礼,然后给女方父母及长辈们行叩首礼。见完礼后,便摆开宴席,请新婚夫妇喝酒。饭后,新郎独自回家,新娘则要到晚上才能回来。到了此时,一场富有戏剧色彩的婚礼才告闭幕。来源网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