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年前自己还是学生的时期,有室友在寝室看岩井俊二的**《情书》,她一直说是很好看。我就记下了。过了一阵想起看了,就打开电脑准备看。
如今觉得自己可以面对自己的忧伤了,恰好这两天又看到有人写了些《情书》的影评,于是,翻出来重新看起。没有跳过任何情节。
优秀的**将一直优秀,并随着时间越来越有味道。我看的所有**都是想尽办法去了解剧透,只有了解到很多才决定看还是不看。
这次重新从头看起,才知道开头并不是葬礼,是三周年祭。这样基调是轻松了一些,人已过世三年,亲友仍纪念他,也是温情。
看着开头男主人公的周年祭礼,我如同看到了自己的忧伤,觉得像是要参加一场穿越时光的葬礼,那是外婆的葬礼。自己从没见过外婆,妈妈还是十几岁小女孩的时候,外婆就过世了,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潜意识里承担了妈妈的部分悲伤,只知道她从未跟我讲给有关外婆的任何事。我对这件事,好像从不忧伤,最多是小时候听小伙伴们讲到他们外婆的时候,知道有这么一件事。倒是后来爱人还时常在一家人一起聊天时聊到外婆,妈妈也就说到外婆的一些小事情,很平静。我所要参加的穿越时光的“葬礼”,就是告诉自己,要对外婆说:我失去了你。在我还没有见到你的时候就失去了你。虽然有深沉的悲伤,但我也继承了你,并将传承下去。我知道你也希望我们都好。
死不是生的对立面,死是生的一部分。
似乎聊了一些题外话,也是看**时不自觉地想起的。还是返回来再接着看**。
男主人公的“现在”没有出场也无法出场,他的未婚妻博子在参加他的三周年祭后,还是悲痛到难以自已,翻看他的中学毕业册,给上边记录的过去的地址寄了一封信:“藤井树,你好吗?我很好。”因为藤井树的妈妈告诉博子,过去的地址都变成公路了。博子以为那是一封永远也不会寄到的信。
可是她后来竟收到了回信。原来毕业册上那个地址真有个藤井树。是与男主人公藤井树同名同姓的同班同学女藤井树。
女藤井树受博子之邀为博子讲述了记忆里中学时期男藤井树的故事。
十几岁的年纪真好,美的像朵花,纯的像泉水。好像每个人都藏了好多小小的心思。学生中投票选举图书馆管理员,出现了一张可爱的选票:“藤井树爱藤井树”,引起同学们的起哄,也使他们的内心掀起了波澜,不知是谁写的,不会真的就是男藤井树写的吧。
男藤井树拿错了女藤井树的试卷,女藤井树在自行车棚等他,准备把试卷索回。旁边小学妹和美在两个闺蜜的簇拥下向学长前田告白,闺蜜说:学长请跟和美交往。和美赶紧腼腆地推托说:只是、只是做朋友。学长不屑地瞥一眼,骑上自行车扬长而去,留下小学妹放声大哭,留下小学妹的闺蜜追上去大吼:前田,你以为你是谁。鬼精灵的大井早奈准备为女藤井树做丘比特,替她向男藤井树告白,女藤井树说没那回事。大井早奈就让女藤井树替她去向男藤井树告白,结果同样没成功,只好继续坚持她自己的感慨“男生和女生的故事都是重复的”。小学妹退退缩缩的表白,大井早奈一点都不走心的表白,都好可爱,没关系的,一切都会随风而散的。
两个藤井树还是都做了图书管理员。男藤井树的现在不能出场,女藤井树的全是回忆。男藤井树陆陆续续借走了图书馆里所有偏僻冷门的图书,并在图书里的借书卡上都写上了藤井树的名字。女藤井树还说:借的书不看,还把书上都写上他自己的名字,是傻瓜吗。一直当成是男藤井树乐此不疲的恶作剧。后来的回忆里才发现这不是恶作剧,是我对你的喜欢不能说明,但上天给了一个太好的机会,我可以正大光明、随心所欲地写你的名字。在图书馆所有别人没借过的图书上写你的名字。
男藤井树细腻敏感隐忍,跟在学校里说不出对藤井树的喜欢情况一样,遇到与女藤井树长相相同的博子,也说不出。向博子求婚的时候,拿着求婚戒指就是说不出来,还是博子觉得对不起他,向他说请与她结婚,男藤井树说了个好。已无法追究,男藤井树是不是把博子当成了女藤井树的替代品。博子说:他说对我一见钟情,可一见钟情也是有它的原因的。如果是因为我跟国中女生藤井树长得相同,那将不可原谅。博子是那样在意男藤井树,以至于他妈妈都说:那孩子得多幸运,死了都让你为他妒忌。
人不会无缘无故地死去,也不会轻轻松松地活着。 男藤井树爬山时,看似偶发的山难,听上去又有点像必然,就像他自己潜意识深处死本能的追求。像《挪威的森林》里木月的选择一样。说不出口的爱,说不出来的绝望,生无可恋了吧。逝去的人逝去了,活着的人要好好活着。人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还能活着,说明你已经得到了活着所需的足够的爱。
博子是很伤心,觉得爱的人抛弃她还欺骗了她,可是还有秋叶对她和男藤井树的爱,于博子是不离不弃的照顾,于男藤井树是责任。秋叶终于如释重负地在他们共同的朋友面前说出对山的恐惧,越是恐惧越是需要与博子一起解开恐惧这个心结。铃美对秋叶是仰慕的爱,宁愿自己退出,默默为秋叶与博子祝福。与男藤井树一起爬山幸存的尾熊,坚守着他们的大山,为随时救助遇到困难的爬山人员。
男藤井树在图书馆所有的图书上写女藤井树的名字,写好以后,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在女藤井树面前,把写好名字的卡片像扇子一样展开,说:“看,藤井树旋风。”
每晚分享一种生活,喜欢你就右上角订阅吧,我在文末等你撩~
01 渡边博子
我翻到树上国中时的纪念册,上面是小樽的地址。我猜测这是树转学之前所待的地方,于是写了一封信去:亲爱的藤井树,你好吗?我很好。渡边博子。
窗外的雪下了两天,我收到了来自小樽的回信,这让我非常惊骇。树在两年前的一次登山事故中去世,作为他的未婚妻,我前后两次参加了他的追思会。怎么可能会有人回信?
可是,回信里的署名就是“藤井树”,树说,他感冒了。
我将这件事告诉秋叶,秋叶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痛苦,因为他和树曾经是最好的朋友。秋叶问我:你还爱着他吗?
我没有回答。
秋叶笑了笑,拿着手里的信,决定带我去小樽确认“藤井树”的身份,最好证实这是一个恶作剧。
我知道,他是为了断绝对树的思恋。可是我也很好奇,甚至有点期待。小樽的那个藤井树,究竟是谁。
02藤井树
我是藤井树。住在小樽。
在这个小城市生活了二十多年,没有几个朋友,一直在图书馆工作。
前几天收到一封来自神户的书信,只有短短两句话:你好吗?我很好。
署名是渡边博子,一个我从来没听过的名字。
小樽下雪了,我的感冒一直没有好起来,在家养病。我回了博子**的信,提及我的病情,谢谢她的关心。
我想,她可能只是一时兴起。
但是后来,博子**不断寄信过来,还有感冒药,我觉得她和一个人很像,都很怪。于是我们做了笔友。
03 秋叶
博子给我展示“藤井树”的那封信时,我除了惊讶,还有点失落。
我最好的朋友藤井树,在两年前的八岳山遭遇事故,我幸存了下来,树却走了。我一直很自责,不单是树的死,还有对博子的爱。
第一次见到博子的时候,树对我说,他喜欢这个女孩。我也喜欢她,但是没敢说出口。后来书跟博子求婚,他们在一起了。我以为我对博子仅仅是一种妄念,再也没有机会了。但树却意外去世,我不知道这是不幸还是幸运。
刚过了树的两周年纪念日,博子突然对我说,小樽有个叫“藤井树”的人给她回信,我虽然不相信,但也想一探究竟,和博子悄悄去了小樽。
04 渡边博子
去小樽的那天,我和秋叶真的找到了“藤井树”的住址,而且那户人家有人在。秋叶去敲门,没有人回应,他大喊“藤井树”的名字,有一位老人的声音从窗台发出来:树去医院了!
我和秋叶在门前等了很久,树没有回来,天色渐暗,我写了一封信,放到树家的信箱,回去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对“藤井树”这么在意,可能是真的没有忘记他。他不在的这两年,我很明显地感受到秋叶对我的追求,他是树最好的朋友,我一度很迷茫。
回去之后,我和“藤井树”继续保持书信来往,我把自己的事情全部告诉了他,他寄来了自己的证件照,是个长得和我一模一样的女孩。
藤井树**突然告诉我,在她读国中的时候,确实有一个同名同姓的男孩叫“藤井树”,我知道,他就是我的未婚夫。在他转校之前,他在小樽读书。
05 藤井树
我刚到小樽国中3年2班,就因为班上有个男生和我同名同姓,闹得很不愉快。老师点名的时候,我们同声答到,班里的同学唏嘘不已,总是拿我们开玩笑。好像除了性别,我们只有座位号不一样:他是9号,我是26号。
同名同姓给我带来很大困扰,我本想只要熬一年就可以结束这样的生活,但是我们一连三年居然都被分到同一班,这让我非常苦恼。
有时候值日,同学故意把我们两个安排到一起,看着我们单独在教室,他们在外面刻意起哄。对于这样的事情,总是让我心慌意乱,但是藤井同学并不理会,除非同学们太过分。
有一次班上选举,有个同学在选票上写着“藤井树喜欢藤井树”,全班哄笑声不断,藤井同学为此和那个男生厮打起来。最后我们俩同时被选上当了图书管理员。
在图书馆的时候,藤井同学从来不管借书的事情,每次躲在角落里读书,我认为他性格有点怪。
更怪的是,他读的书都是别人没有读过的,我忍不住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因为可以在借书卡上全部写上自己的名字。真的很怪。
有时候他会做一些很怪很讨厌的事情,比如回家路上我骑着车,他会突然从后面往我头上放一个足以遮住眼睛的纸袋,我不得不急刹车停在路边。他却一声不吭骑车扬长而去。
有一次发错试卷,我看到自己只得了27分,才意识到我的试卷在他手里。下课后我在车棚里等他,他好像一直在训练田径,所以我一直等到晚上他才出现,我向他要回试卷的时候,他非要对一下才肯交换,结果对到很晚,他还是没有给我。
我的闺密喜欢树,但是却从来不敢跟他告白,在图书馆的时候,我硬拉着她去跟树告白,但是树见到她就气冲冲地走了。我不知道为什么他那样生气,图书室的门被他狠狠摔上,大家都说他一点都不讨人喜欢,看来是真的。
有一天他没有来上课,老师说他出车祸了。学校的田径比赛没有他的名额,但是比赛那天他站在了跑道上,在其他选手诧异的目光中,拖着缠了绷带的右腿起跑。他跑得很快,领先了所有人,我端着相机看着,突然树摔倒了,滚到跑道外面,我及时按下了快门。他疼得双臂抱腿,被工作人员扶走了。
好像有那么一瞬间,我突然发现这个和我同名的男生,并不是那么讨厌。他不是奇怪,只是有点偏执。
苏小邪,情感治愈系90后,知道日报特约作者。
爱情总是想象比现实美丽,相逢如是,告别亦如是。我们以为爱得很深、很深来日岁月,会让你知道,它不过很浅、很浅最深最重的爱,必须和时日一起成长。因为爱情的缘故,两个陌生人可以突然熟络到睡在同一张床上。然而,相同的两个人,在分手时却说,我觉得你越来越陌生。
爱情将两个人由陌生变成熟悉,又由熟悉变成陌生。爱情正是一个将一对陌生人变成情侣,又将一对情侣变成陌生人的游戏。
相信爱情可以令一个人改变,是年轻的好处,也是年轻的悲哀。浪子永远是浪子。令男人改变的,也许是上帝的爱或者佛祖的慈悲,但绝对不会是女人。
最不宜结婚的是浪子,最适宜结婚的也是浪子。往往不是女人改变一个浪子,而是女人在浪子想改变的时候刚好出现。
男人的一生,不过对女人做两件事:超乎她想象的好和超乎她想象的坏。女人用他的好来原谅他的坏。如果有一天他们不能在一起,不是他太坏,而是她太好。
我们一生之中,要牢记和要忘记的东西一样多。记忆存在细胞里,在身体里面,与肉体永不分离,要摧毁它,等于玉石俱焚。然而,有些事情必须忘记,忘记痛苦,忘记最爱的人对你的伤害,只好如此。
时间会让你了解爱情,时间能够证明爱情,也能够把爱推翻。没有一种悲伤是不能被时间减轻的。
如果时间不可以令你忘记那些不该记住的人,我们失去的岁月又有什么意义?
如果所有的悲哀、痛苦、失败都是假的,那该多好?可惜,世上有很多假情假义,自己的痛苦、失败、悲哀,却偏偏总是真的。
他纵有千个优点,但他不爱你,这是一个你永远无法说服自己去接受的缺点。一个人最大的缺点不是自私、多情、野蛮、任性,而是偏执地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
暗恋是一种自毁,是一种伟大的牺牲。暗恋,甚至不需要对象,我们不过站在河边,看着自己的倒影自怜,却以为自己正爱着别人。
爱情和情歌一样,最高境界是余音袅袅。最凄美的不是报仇雪恨,而是遗憾。最好的爱情,必然有遗憾。那遗憾化作余音袅袅,长留心上。最凄美的爱,不必呼天抢地,只是相顾无言。
失望,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所期待,才会失望。遗憾,也是一种幸福。因为还有令你遗憾的事情。追寻爱情,然后发现,爱,从来就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
最浪漫的爱是得不到的。最浪漫的情话,是当哪个已经跟你分了手的人打电话来问:“你好吗?”你稀松平常地回答:“我很好。”而其实你还爱着他,你一点也不好。
男人伪装坚强,只是害怕被女人发现他软弱。女人伪装幸福,只是害怕被男人发现她伤心。
爱情,有时候,是一件令人沉沦的事情,所谓理智和决心,不过是可笑的自我安慰的说话。
爱情从来都是一种束缚,追求爱情并不等于追求自由。自由可贵,我们用这最宝贵的东西换取爱情。
因为爱一个人,明知会失去自由,也甘愿作出承诺。
诺言是用来跟一切的变幻抗衡。变幻原是永恒,我们唯有用永恒的诺言制约世事的变幻。不能永恒的,便不是诺言。诺言是很贵的,如果你尊重自己的人格。
爱是有安全感,又没有安全感。爱是一种震撼,也是一种无力感。爱是诱惑,也惟有爱能给你力量抗拒诱惑。爱是忠诚,可是爱也会令你背叛。
一个人负心,或许是因为他的记忆力不好。他忘记了,所以他能够负心;不是因为他负心,所以他忘记了。以前种种,他并非完全忘记,但他记忆力太差了,往事已经不再深刻,很快就被新的记忆取代,只记得新人的欢笑,忘记旧人的笑脸。
爱和怀念是两回事。男人忘不了旧情人,必然是他在过去的岁月里,曾经伤害她,那一次的过失,他无法弥补。当明知不可挽回,唯一补偿的方法就是怀念,同时也用对她的怀念来惩罚自己。自以为是的深刻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说话。
懂爱的女人通常输得很惨。爱情本来就是残忍的,胜者为王。
感情可以转帐,婚姻可以随时冻结,激情可以透支,爱情善价而沽。是的,在这细小的都市里,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今天的长相厮守,只是尽力而为而已。最安全和最合时宜的方式,还是和自己厮守。
一个钱币最美丽的状态,不是静止,而是当它像陀螺一样转动的时候,没人知道,即将转出来的那一面,是快乐或痛苦,是爱还是恨。快乐和痛苦,爱和恨,总是不停纠缠。
所谓缘分,也和发明一样吧,都是源于偶然。爱情也是一种发明,需要不断改良。只是,这种发明跟其他发明不一样,它没有专利权,随时会给人抢走。
愈害怕失去的人,愈容易失去。愈想得到,就愈要放手。放手是很难的,但是别无选择。
世上有很多东西是可以挽回的,比如良知,比如体重。但不可挽回的东西更多,譬如旧梦,譬如岁月,譬如对一个人的感觉。放弃一个很爱你的人并不痛苦,放弃一个你很爱的人才是痛苦。
食物可以有标签,说明“请在此之前食用”。女人不是食物,青春是有期限的,忍耐也是有期限的,请在期限期满之前好好爱她,好好照顾她,因为她是逾时不候的。
万物有时,怀抱有时,爱情也有时序。爱情有生、老、病、死。爱情总在不知不觉间过期。有一天,我们把它拿出来,才知道它最鲜活的日子已经永远过去。
爱情中最伤感的时刻是后期的冷淡,一个曾经爱过你的人,忽然离你很远,咫尺之隔,却是天涯。曾经轰轰烈烈,曾经千回百转,曾经沾沾自喜,曾经柔肠寸断。到了最后,最悲哀的分手竟然是悄无声息。
有相逢就有别离,可是每个人都害怕别离。大家都知道,最后一次的别离就是死亡。我们口里说“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心里却舍不得喝掉手中的酒,还想再唱一支歌,再唱一支歌。你可不可以不走?~~~~~~~~~~~~~~~~~~~~~~~~~~~~~~~~~~~~~~~~~~~~~~~~~~~~~~~~~~~~~~~~~
**《情书》中有不可忽略或引人遐想的亿些的疑问,主要如下:
1、“追忆似水年华”的书
男藤井树转学前拜托女藤井树代还的书是《追忆似水年华》(卷七 重现的时光),书名好像暗示着二人仓促的别离,这本书中暗藏的秘密,命中注定般留在了过往的岁月中。
而女藤井树在与渡边博子的通信中,回忆描述曾经青春时期的点点滴滴,再到重返校园,用相机重构男藤井树涉足的角落,便是一段追忆似水年华的历程。
2、“松田圣子”的“青い珊瑚礁”有暗示届不到的恋曲
这首歌与影片中正侧面描摹出来的男藤井树形象有着颠覆性的差别,男藤井树一直以来呈现出的都是别扭内敛的人物形象,临死前却回光返照地唱着自己不喜欢的松田圣子这首极具南海风情与夏日气息的欢快恋曲。
或许他的内心独白就如同歌词一般,希望自己曾经未说出口的告白,能够随南风远去,让对方知晓。
**《情书》的过去与现在及未来
1、渡边博子原想寄到天国的信,在男藤井树去世了三年仍对其无法忘怀于是写下了“你好吗?我很好”的问候。
2、男藤井树幼稚的“藤井旋风”中,每一张写有“藤井树”名字的借书卡,同时最左侧的所属号是女藤井树的座位号“24”。暗恋一个人的时候,那一遍遍誊写下对方的名字就像是一封封秘而不宣的情书。
3、青春年少时没能发现,至回首往昔才在她人的相助下,那张《追忆似水年华》扉页前,带有女藤井树自己画像的借书卡,这一封迟到太久的情书,终于传达给对方。
岩井俊二的《情书》以清新感人的故事和明快唯美的影象在日本国内引起了轰动,影响波及到整个东南亚甚至欧美,被众多影评人视为日本新**运动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导演以回忆的手法来带领观众逐渐进入男藤井树的内心世界,像片中安排 柏原崇 刻意到酒井美纪家还书的一段,原想表白的他,因为时机的不对,终归欲言又止;
当悠悠的配乐响起时,柏原崇不舍地看了看美纪,随后将围巾甩到肩上,一语未发地骑上单车离去,清楚地描绘出树心中的那种暗恋,这时旁白说明了这是两人最后的见面之时,的确令人感触良多;
整篇故事之所以成功吸引人之处,就彷佛呼应了片中那本男藤井树借的书 “似水年华的回忆”,诉说著大家心中都曾经可能有过的似水年华的回忆。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日本神户某个飘雪的冬日,渡边博子在前未婚夫藤井树的三周年祭日上又一次悲痛到不能自已。正因为无法抑制住对已逝恋人的思念,渡边博子在其中学同学录里发现“藤井树” 在小樽市读书时的地址时,依循着寄发了一封本以为是发往天国的情书。
不想不久渡边博子竟然收到署名为“藤井树”的回信,经过进一步了解,她知晓此藤井树是一个同她年纪相仿的女孩,且还是男友藤井树少年时代的同班同学。
为了多了解一些昔日恋人在中学时代的情况,渡边博子开始与女性藤井树书信往来。而藤井树在不断的回忆中,渐渐发现少年时代与她同名同姓的那个藤井树曾对自己藏了一腔柔情。
《情书》是由岩井俊二自编自导的的日本纯爱**,自1995年上映后在便日本国内引起轰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打动无数观众的心。
导演岩井俊二对青春题材**的把握可谓炉火纯青,而今时隔26年,再看这一部豆瓣89高分的《情书》,仍能感受到那份跨越生死的深刻暗恋,那份关于青春的悸动与遗憾,为之悲伤与感动。
成就这场“极致暗恋”的背后,是导演岩井俊二独特的“岩井美学”的加持。
作为日本“新**运动”的旗手,岩井俊二有着极其浓烈的个人风格,在日本影坛自成一家。
不同于北野武的血腥暴力,也有别与同样以温情题材与唯美表现出名的周防正行,岩井俊二的作品有着独树一帜的个性化和诗意的美学特征,而正是这种独特的“岩井美学”使其受到无数人追捧,被誉为日本最具潜力的新晋“映象作家”。
岩井俊二
今天,我将以《情书》为例,深度解读这部**的艺术魅力,浅析岩井俊二独特的“岩井美学”。
一:自然之美
日本文化研究作家,叶渭渠教授在其与唐月梅的著作《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中写到:
“日本人最初的美意识,不是来自宗教式的伦理道德和哲学,而是来自人与自然的共生,来自人与自然密不可分的民俗式的思想 ”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所谓的“日出之国”,受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及历史传统等影响,日本对于自然怀有深切的爱与特殊的亲和感情,对自然美的感觉极其敏锐纤细,并且含有丰富的艺术性,这是日本人的自然观的最重要特征。
而这种特征,也深刻的影响着岩井俊二及其作品。
**《情书》中,岩井俊二利用季节性的自然景物进行叙事抒情,唯美的画面中蕴含着丰富的意境,而这些画面本身又从抒情表意独立出来,形成天然的视觉美感。
《情书》整部**里都使用了雪景,从北海道到小樽、从山顶、屋顶、公路、无一不是白雪覆盖的一片。
一方面,白雪隐喻亡者,象征着已然亡故的藤井树。
而女主渡边博子所到之处,一切事物都覆盖在皑皑白雪中,象征着藤井树的痕迹无处不在。
另一方面,日本人擅以景寄情,雪正是女主内心世界的外化。
影片开头,白茫茫的背景,一袭黑衣的博子屏住呼吸,静静的躺着雪地之中,这一近景画面暗示着所有的情节都由这场面孔开始。紧接着,镜头开始凌乱的晃动,特写博子的博子面部与手部动作,她开始大口大口的呼吸。
随后,晃动不安的镜头向上拉伸,转化为一个悠长的大景深慢镜头,俯拍雪地全景,而置身其中的博子,慢慢的成为一个小黑点,在画面中越走越远。
这是影片的一处经典场景,漫天飞雪的世界就是博子冰封心灵的外化,而雪则象征着她对已故男友无限的思念与追忆,在这两周年的忌日,其他人大多都已走出伤痛,说说笑笑的喝酒聊天,唯有博子,躲在这杳无人迹的地方,以屏住呼吸的行为,体验男友藤井树临死前的痛苦。
由晃动凌乱的画面暗示生者的悲哀激动的情绪,而博子在雪地之中的缓慢移动,产生了一种在雪地中无法自由、无法前进的束缚感,隐喻博子困于男友逝世的伤痛之中,无法释怀!
日本人爱雪,雪易消融,其中蕴含着一种无常的哀感,与日本人的伤感性格非常契合,而岩井俊二正是抓住这点,借助自然之物,定下整部**的基调,营造出生死相隔的悲哀情绪。
除了白雪之外,**中另外一个频繁出现的自然景物便是树。
在日本人的民俗信仰中,树木是古代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物象,对树木的感受和思索成为日本人自然观的根基,以木为先,成就了最初的自然美,也成为日本文化历史及艺术美的源头。
《情书》结尾,爷爷告诉藤井树院子里有一棵树,是她出生那年种下的。
女主角笑着在院子里找寻着这棵树,这看似平常的场景,实则意味着女主在经历了残酷的别离与创伤之后,迎来了温暖的新生。
日本人尊重树木,他们认为
“植物通过种子发芽、成长、开花和结果,不断轮回,以维系生命,表现出对生的强烈意识和优雅的美”。
影片的最后,女藤井树终于得知了男藤井树的死讯,大病了一场,在生死的边缘体验过之后,笼罩在女主身上的父亲死亡的阴霾才渐渐散去,而那些被她所忽略的年少的爱恋也破土而出,大病初愈的藤井树,如同那颗向上生长的树一般,获得新生。
二:物哀之美
日本人喜欢美,尤其钟情“物哀”之美。
“物哀”这一概念最早由日本江户时代的国学家本局宣长提出,他认为:
在人的种种感情中,只有苦闷、忧愁、悲哀,一切不尽如人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动至深的。
“物哀”是从寂寞的心境中诞生的悲剧之美,物哀之美,是日本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
日本“物哀”之情的诞生,与日本地理的环境有着巨大关系,一方面,日本列岛四面环海,因独特的地理及气候,自然美景密布,雪山、海岛、湖泊、火山给人无尽美的享受;
另一方面,日本又天灾频发,千百年来,地震、火山、海啸等自然灾害给日本国民带来太多伤害与不幸的回忆。
在顿感自身的渺小与无力之中,目睹美好事物的消亡,久而久之,一种“世事多变无常”的观念便深植于日本国民心中,使其产生了对“悲哀”的崇尚之情,“物哀”便成为了日本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的美学理念。
而岩井俊二的作品《情书》,也极好的传承了这种“睹物伤情、物我同哀”物哀之美。
《情书》这部**,其故事内核便是“逝去”,青春的逝去、亲人的逝去、爱情的逝去,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哀伤。
男藤井树与博子交往多时,却迟迟未对其求婚,年纪轻轻便在山难中逝世,临死之前仍然吟唱着那一首伤感的情歌。
当死亡来临之际,他内心深处,仍然是青春记忆中的那个女孩;那一份未曾说出口的暗恋,注定成为秘密,随着自己的逝去而掩埋,这是他终身的遗憾,矛盾而哀伤。
渡边博子沉浸在男友逝世的伤痛之中,两年都无法走出,她看不到身边好友秋叶对她的爱慕,固执的不愿忘却;她心血来潮寄出的一封信,却意外的联系上了女藤井树,在后续信件往来中,渐渐的得知了深藏于男友心中的青春爱恋,悲哀的发现,自己或许只是一个影子,她难舍难弃的眷恋也如水中倒影那般虚无,她痛苦而无望。
女藤井树看似是最幸运的那个,在追忆与男藤井树的青春往事中,她逐渐发现少年深藏于心的爱慕,却因为年少时自己的矜持而遗憾错过;如梦初醒却已无力挽回,只剩下对往昔纯真的追忆与对逝去的情谊的无尽缅怀,含着一种忧伤与遗憾。
在女藤井树回忆青春往事时,有一个很经典的片段: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在学校的图书馆中,少年藤井树手捧着一本书,静静的立在窗边,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少年的侧脸上,风吹动窗帘,在少年身边轻轻扬起,导演用了逆光的机位,又在人物脸上采用高光拍摄,使少年周身笼罩着一层朦胧的美感。
这唯美的一幕,落在了女藤井树的眼光,她抬眼一撇,眼中似乎流露出她所不知道的情愫。
而在后面的片段中,这一幕再次出现,只是,窗帘落下已没有少年,只是随风飞舞的几片樱花。
樱花作为日本岛国的国花,已然成为了一种象征,即对短暂而又美好事物的情绪化符号书写。
它美丽,却总是很快飘零,人们欣赏其盛开的姿态,却又无尽的伤感其凋零的瞬间,这类短暂存在的景物,凄婉优美却又转瞬即逝,恰是日本“物哀”文化的代表。
在《情书》中,岩井俊二正是樱花这一意象为诗意表征,暗示少年藤井树生命的逝去,也遗憾于这段青春爱恋的无疾而终。
相对比西方或炽热奔放、或曲折离奇的爱情**,岩井俊二对于《情书》的情感调度更加的节制与含蓄。 受日本物哀文化的影响,在塑造这段极致唯美的爱恋的同时,也暗含着青春的遗憾与残缺,但也正因为这种不圆满,使其透露出一股难以言说的美丽与忧愁,更加的回味悠长。
三:死亡之美
在岩井俊二的系列**中,死亡同样是一大重要命题,一般人会对死亡讳莫如深避之不及,但岩井俊二却总是直面死亡,这很大一部分也是受日本独特生死观的影响。
有别于其他民族,日本民族对于死亡、暴力、消逝等一系列消极思想颇为崇尚,对于死亡,他们更多的是欣赏与赞美,而这种思想也深刻的影响着日本国民,并贯穿于他们的文学艺术作品之中。
川端康成曾说:
“死是最高的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
所以诸如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等知名作家,都在其功成名就之后选择了自杀,选择了如樱花般在绚烂的时刻走向消亡!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
而深受影响的岩井俊二,也在其作品中,着力表现其对死亡的态度。
但和同时期杰出导演北野武一样,他们都没有拘泥于传统的生死观,而是结合西方文化,试图用作品,诠释自己对死亡新的理解:在强调生命流逝不可逆的悲伤主题的同时,彰显其对死亡与生命的沉思。
所不同的是,北野武擅长“暴力美学”,用血腥杀戮反衬生命与死亡,而岩井俊二则是用唯美、温和又含蓄的方式,构建自己的“死亡美学”。
**《情书》中共有两个人物的死亡,一是男藤井树,二是女藤井树的父亲,面对这两处死亡,导演的表现非常含蓄。
男藤井树死于山难,但整部影片都没有这一灾难的直接镜头,而是通过描写女友博子对他的执念及追忆,突出其死亡的悲剧。
而女藤井树父亲的死亡刻画,则更加隐晦,**中有一处场景:少女藤井树在父亲葬礼结束之后,沿着结冰的坡道滑行,停下来时,她看到冰雪之中有一只死去的蜻蜓,僵直的躺在地上。她凝视着它,没有任何情绪的发问:爸爸死了?是吗?
整部**没有大起大落的生死镜头,所用的色彩基调也是黑色与白色,突显出对死者的哀惜之情,两人的死亡也被刻画成了一种淡而绵长的哀伤。
这是影片有关死亡的最直接的表现,然而岩井俊二的野心并不满足于表面肤浅的陈述,于他而言:
生与死并不仅仅在于肉体,还有情感与意念。**《情书》,并不简单描述死亡,而是想通过死亡,对重生与离逝进行探讨:在死亡发生时,生者如何面对已逝者,如何在死亡的沉痛中脱身继续生活?
而这一命题,他需要借助两位女主给出答案。
面对死亡,**中的两位女主最初给出的答案是隐忍、逃避!
博子无法释怀男友的死,她把自己封闭起来,拒绝遗忘也拒绝新的情感。
她深爱着死去的未婚夫,甚至不惜向早已变成公路的他家旧址发出一封信:“藤井树君,你好吗?我很好,渡边博子”。她深知这封信不可能得到回复,如此固执的举动背后,只因为她需要一遍一遍的确认这个死亡的讯息,直到自己相信为止。
而对于女藤井树而言,父亲的离世对她来说是巨大的创伤,她选择了将其深埋心中。
她一直感冒咳嗽,却坚持不肯去医院,最后在母亲的哄骗下,才来到医院,坐在长椅上等待叫号的时候,迷迷糊糊的睡着,陷入了梦境之中:
梦中的她也是这般坐在走廊长椅之上,尽头处忽然亮起一道刺眼的曝光,一架病床在走廊拐角处朝她的方向驶来,四周空无一人,气氛显得阴森恐怖;而后镜头快速切换,病床的周围突然多了医生与护士,后面则是紧紧跟随着的母亲和爷爷,而她的父亲正躺在病床之上,戴着氧气罩奄奄一息······
原来,当年她的父亲正是因为感冒没有重视,恶化成肺炎,在一个雪天病发,最终抢救无效死亡,所以,医院便成为了女藤井树逃避的地方,这里埋藏着她的噩梦,即便重病也不愿踏足。
对于死亡,她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隐忍与逃避,任由死亡的阴影笼罩,无法走出。
但随着那一封神奇的“信”,那一段尘封的爱的往事的开启,两人对于死亡开始有了不一样的态度。
在与女藤井树的通信中,博子终于发现了这是一段无望的爱情,明白了曾经的“一见钟情”或许真的是另有玄机。
而女藤井树也因为这一次往事的追忆,渐渐清晰了少年对自己的情愫,在骤然得知对方的死讯之后,病情加重,如同她父亲一样在雪天重病复发,最后由爷爷背着到医院抢救。
博子意识到:只有忘却这一段镜花水月般的爱情,她才能重新振作生活。
而女藤井树也在生死边缘体验过死亡之后,豁然开朗,重新回忆起身边那些被自己所忽视、掩埋的爱的记忆。
于是,两位女主在各自对于死亡的“疼痛”之后获得了新生:博子奔向空旷的雪地中,冲着雪山声嘶力竭的呐喊:你好吗?我很好!
画面一切,躺在病床上的刚抢救回来的女藤井树发出同样的呓语:你好吗?我很好!
这一刻,回忆与忘却第一次重叠,这两个备受死亡悲哀的人找到了各自的救赎之道:博子选择了忘却,忘却这段不美满的爱情;而女藤井树选择了记忆,珍藏爱的回忆,带着爱好好生活。
至此,岩井俊二的“死亡美学”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升华:死亡的哀伤没有减弱,但逝者已矣,哀伤之余,生者更应该好好生活。
正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小说中写的: 死并不是完结,而是对生的另一种延续。
遗憾往往是另一种圆满,在影片背景的茫茫白雪中,雪花落下的瞬间,不是凋零,而是盛开,这种死亡之美,被赋予了形而上的美感,足以在心中留下莫不磨灭的印记。
结语:
一名优秀的导演,都该有属于着自己的标签,岩井俊二被称为日本“新**运动”的旗手,在**《情书》中流露出他对日本传统文化、传统美学的怀念与尊重。
而作为一个极致的唯美浪漫主义者,他将日本独特审美文化中的自然之美,物哀之美,死亡之美与自己擅长的青春题材相结合,成就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青春岩井美学”。
这一封“情书”,看似简单,但感人至深,回味悠长······
“亲爱的渡边博子**,因为我很害羞,所以没有把这封信寄出去。”直到很多年也一直忘不了藤井树看到书卡背后画像而感动落泪的时候,仿佛百转千回,年少暗藏的情愫终于得到不经意的泄露。曾有人排序“世界15部让你哭的昏天黑地”的**,**《情书》也在其中。然而这样的归类我并非认同,与其将其定义为“催泪瓦斯”**,对我而言却是一部简单纯碎令人平静的**,欲言又止的话语,持续岩井俊二的点到为止的风格,让人陷落温情的回忆辗转反复不能入眠。在阅读纸书《情书》是在观看**的很多年之后了,因为不想破坏**自身的美感,后来的购买也仅仅因为顺手买下而已。在书中的后记里一篇被北川悦使子写的评论:我曾经不以为然,认为拍**有才华的人,是不可能具备过高的写作天赋的。也许正是这种被人们潜意识所为“不可能具有”的写作能力,阅读岩井俊二的文字让我体验到不同寻常的惊喜。
书的开头便是漫天大雪,人群在墓碑前双手合十祭奠死去两年的藤井树。这让我想起《红楼梦》最后几章节中也是这样白雪染大地,好一个一干二净。小时候常听人们讲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以为林黛玉的死亡便是故事结局,后来阅读《红楼梦》之后才知道,女主角的死并不是故事的终结,甚至在巨大的悲剧漩涡中显得举无轻重。《情书》一早便将男主角的死讯传递给读者,仿佛刻意让女主角上演独角戏,然而故事的后面才发现,那被岁月洗蚀的回忆却在信中使男主角一次次鲜活起来,这时才明白,故事才刚刚开始。我想作为中国四大名著的《红楼梦》和日本纯爱系列鼻祖的《情书》而言,死亡是对于呼吸的停顿,更多承载着生命的质朴,对永恒之爱的渴望。
博子对未婚夫藤井树的所有怀恋也不过在热闹的仪式前静静的祈祷,博子来到藤井树的家,尘封的画架和油画,也许再也不能写的那些笔,一切都是从前那般熟悉。藤井树的母亲打开纪念册,博子偷偷在腕上记下他的地址。喊着他的名字千千万万遍,终于做出一个天真的想法,给天堂的未婚夫寄信。宛如一个美好的梦境,没有人打破,一直一直写下去,那也便是好的吧。第一封情书的写下时,那么短,那么简洁,千锤百炼的思恋化为那一句最温情的问候。
你好吗?我很好。渡边博子
这本是博子苦心经营的宣泄方式,机缘巧合,信却不曾想寄到了少年藤井树学生时代班上同名同姓的少女藤井树的手上,两个女孩在信件的你来我往之间,少女藤井树对少年藤井树的回忆慢慢的溢出了尘封的回忆。重名带来同班同学一次次的起哄,骑自行车被纸袋子盖住头的恶作剧,少年藤井树固执在图书证上写上自己的名字,靠着自行车转动带动忽闪忽灭的灯光对照试卷答案,以及不善言辞的少年结结巴巴说下节哀顺变的客套话。
生命像一些孤立的片刻,靠着回忆和幻想,许多意义浮现了,也成为了博子心中的疑惑。 博子的疑惑因无人解答变得无解起来,她不知道自己一直相信的一见钟情是否只是因为自己是某人的幻象,而自己一直赖以生存不断凭吊的爱情是否只是一场替身的演出。
于是博子在后来得知女藤井树和自己长相相似后,哭着对男藤井树的妈妈说,我不能原谅他。博子在故事中是最为压抑的人物,她的深情藤井树的内敛安静相比,是那样炽热执着。因为无法忘怀,她选择向天国投递情书;因为在意,她嫉妒男友把自己当成另一个人的影子;因为难以忘情,她始终不能接受另一个好友的爱。
博子,终究原谅了藤井树。或许,在她无法释怀的感情中已毫无责怪二字。
当博子完整的回顾了藤井的那段记忆,见到了藤井树生前的登山朋友,面对那座埋葬了爱人的雪山,在清晨用力地一遍一遍喊出你好吗?我很好的时候,我想她才真正从死亡,从怀疑中解脱出来了。
“ 感谢你赠我一场空欢喜。我们有过美好的回忆,让泪水染的模糊不清。偶然想起,记忆犹新”沙哈拉沙漠还一如往日那般辽阔炎热,失去心爱丈夫荷西的三毛不再像从前旅途中那般快乐。斯人已去,回忆纵然美好,活着的人也更应勇敢走下去。
相比近年来备受人们喜爱的青春题材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和《我的少女时代》对青春遗憾的诠释,幼稚因为年轻而狂妄的柯景腾,霸道因为年少而潇洒的徐大宇。《情书》中的少年藤井树却是那样的安静腼腆,我想这就是青春的另一副模样,羞于表达的隐忍。当然,藤井树的青春也有着冲动和倔强,脚踝受伤逞强走上跑道,用拳头维护和自己重名的少女,这些我们不能不叫它,青春。
前段时间很喜欢韩国TVN出品的电视剧《请回答1988》,一贯前两部《请回答1997》和《请回答1994》的叙事风格,也被称为“猜老公系列”。这部剧在前18集时被剧迷们赞为完美,但在大结局女主角老公揭晓时,剧迷们大呼愤懑,指责编剧修改了剧情。“请回答系列”一直是我最爱的影视作品,前两部中无论是年轻不懂爱情的程诗源,还是因为异地恋而结束感情成娜静,在经历年少的遗憾的错过,最后用成熟得到大人的爱迎来了圆满。然而在第三部《请回答1988》中,开朗却时常犹豫的金正焕却真正的错过了渴望爱的成德善,败给了说话笨拙却敢于表达爱意的崔泽。编剧李有贞用残忍的方式清晰的述说现实,爱需要同步和改变,而不是一厢情愿幻想着运气。在看着微博里的评论中,很多网民为金正焕这个角色抱不平,大呼“我的狗焕啊,我狗明明是男主角,却没有男主角的戏,呜呜~~”但我想起金正焕在错过一次又一次的机会后说下的懊悔,我想作者想要表达的答案就在其中。“可是命运、还有时机,不是找上门来的偶然,带着恳切的盼望做出无数的选择,创造奇迹的瞬间,毫无迟疑的放弃和当机立断弄出来时机,让人讨厌的不是那时的红绿灯、也不是时机、而是我数不清的犹豫不决。”金正焕用迟疑错过了时机,即使在观众心中是独一无二的男主角,但在女主角的爱情中再无戏份可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是来不及用行动来表达时,恐怕会倦怠那温柔美好的时光。
藤井树是与金正焕相同经历的人,然而幸运的是藤井树遇到了博子。自始自终我不赞同藤井树对博子的爱情仅仅是个替代品。当藤井树长大成为一个可以依靠,有责任感,热爱挑战的男人的时候,他真心爱着的人,真的是博子,他已经懂得了如何去说爱,去呵护,只是依旧有些木衲。所以博子所记忆的那些求婚是可笑而甜蜜的小细节,不会是来自虚构,不会是来自虚情假意,不会是一份佯装的爱情。但对于藤井树而言,可遇和可求之间,只在太过年少的时地来看,才仿佛隔着沧海桑田。
如果当初我勇敢,结局是不是不一样。如果当初你坚持,回忆会不会不一般。最终我还是没说,你还是忽略。我想这个对于藤井树的内心独白来说也是恰当不过的吧,在藤井树葬身雪山,时光回光返照映入眼中,哪怕是吉光片羽也会泛起丝丝甜蜜吧。
在故事的结尾,长大的少女藤井树又从学妹们那里收到了那本《追忆似水流年》,那本少年拜托少女代还的书。我想对于男藤井树而言,《追忆似水年华》是一种情结,像是对青春的最后一次告别。当女藤井树接到学妹们递过来从书发现书中的卡片时,本以为那卡片的背后会是情书,却是一副画像。那个害羞的男孩,就算在情书中,也不想多说几句。藤井树噙着泪笑了,幸福已经在亲情敲打着她。那个男孩虽然再也不会出现了,这迟到的情书却让她拾起了那段平静而柔软的恋情。“因为我很害羞,所以没有把这封信寄出去。”那个真相被揭开阳光温煦的下午,浪漫得一塌糊涂。
落落说,年华是封被退回的无效信。
可是,即便那封被遗忘在信箱的信已布满尘埃,但书写人却忘不了当初撰写的感动。
年华似水,细细回想起,俨然成为了回忆里的旧人。“你好吗?我很好”这是1995年的《情书》传来的声音,将书合上,安静得却怎么也睡不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