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么
隆美尔
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当然,从政治角度来说,他们绝对是助纣为虐的法西斯帮凶,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是希特勒祸害天下的杀手。而从军事角度来看,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确实值得后人研究。与那些制造屠杀的纳粹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相比,身为正规的德国国防军优秀将领的他们还算清白,他们虽在希特勒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却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也许正因为这点,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们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
隆美尔是二战中德国最著名的将领,稍对世界军事史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他那个著名的绰号——“沙漠之狐”。由于他在北非沙漠战场的一系列惊人战绩和德国媒体和盟国媒体的疯狂宣传,他在世时就已成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军人和德国人崇拜的偶像。
埃尔温·隆美尔(1891-1944)曾经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德国十一月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他任警卫连连长。从1919年起,他历任连长、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员、戈斯拉尔市猎骑兵营营长、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员、维也纳新城军事学校校长、希特勒大本营卫队长等职。1940年2月任坦克第七师师长,参加了对法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对作战经过作了详细的日记,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为后人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依据。
隆美尔出生在德国南部海登姆市一个中学校长家庭。1910年中学毕业后从军,入但泽皇家军官候补学校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连长,先后获得3枚十字勋章。一战后,历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员、戈斯拉尔市猎骑兵营营长、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员、维也纳新城军事学校校长等职,因著有《步兵进攻》一书面引起希特勒的重视。1938年调任希特勒大本营卫队长,曾陪同希待勒巡视捷克斯洛伐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隆美尔作为德国最高统帅部的指挥官之一,受到希特勒的器重。1940年2月,希特勒任命他为第7装甲师师长,并赠给《我的奋斗》一书。5~6月间,在德军闪击西欧的侵略战争中,隆美尔指挥装甲第7师冲在最前面,先克比利时,接着是阿拉斯、索姆,最后直捣法国西海岸,被法国人称之为“魔鬼之师”。
摘自
里面还有他的事迹
北京时间8月22日,东京奥运会冠军巩立姣、谭利军、侯志慧以及100米亚洲纪录保持者苏炳添一起参加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节目中,四位运动员都分享奥运和职业生涯的小故事,侯志慧和谭利军的家人来到现场,谭利军现场求婚成功,汪涵表态会参加他和女友的婚礼。
由于还在隔离期内,苏炳添、巩立姣、侯志慧和谭利军都是通过连线的方式参加节目,这其中侯志慧和谭利军是湖南籍运动员,两人都是参加举重项目,并且都拿到了金牌。巩立姣和苏炳添都是老将,巩立姣拿到铅球冠军,苏炳添在100米赛场实现新的突破,不只是首次进入决赛,还打破亚洲纪录,跑出9秒83的成绩。
节目现场,苏炳添也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并且很感谢妻子和团队的支持。同时,他还是暨南大学的教授,直言当老师会更轻松一些。巩立姣实现了个人突破,21年的坚守拿到奥运冠军,她也分享了一个故事,那就是自己的一个师姐在买东西时被问是不是练铅球,师姐的腰板挺了起来,巩立姣也致力于推广铅球项目。
侯志慧和谭利军的夺冠过程并不相同,不过两人都付出了很多。侯志慧的母亲和弟弟来到现场,弟弟透露,侯志慧已经五年没有回家,为了奥运会,她付出了很多,现场侯志慧也是落泪,毕竟她的坚守,也很不容易。谭利军的母亲也来到现场,一波三折的夺冠历程也让母子回忆起夺冠时刻都落泪。
有意思的是,现场三位奥运冠军展示奥运会金牌,苏炳添鼓掌羡慕,虽然没拿到金牌,但苏炳添的成绩和突破也得到更多认可,奥运会不只是金牌,也是新的突破,每一个努力的人,都该值得尊重。
二战德国名将录陆军十九名元帅 冯勃洛姆堡 von Blomberg, Werner 1878-1946 冯勃劳希契 von Brauchitsch, Walter 1881-1948 冯包克 von Bock, Fedor 1885-1945 冯克鲁格 von Kluge, Guenther 1882-1944 冯库希勒 von Kuechler, Georg 1881-1969 冯曼施坦因 von Manstein, Erich 1887-1973 埃尔温隆美尔 Rommel, Erwin 1891-1944 冯赖赫劳 von Reichenau, Walter 1884-1942 冯伦德斯特von Rundstedt, Gerd 1875-1953 李斯特 List, Siegmund Wilhelm 1880-1971 恩斯特布希 Busch, Ernst 1895-1945 凯特尔 Keitel, Wilhelm 1882-1946 冯克莱斯特 von Kleist, Ewald 1881-1954 冯李伯 von Leeb, Ritter Wilhelm 1876-1956 沃尔特莫德尔 Model, Walter 1891-1945 弗雷德里希保卢斯 Paulus, Friedrich 1890-1957 费迪南德舍尔纳 Schorner, Ferdinand 1892-1973 冯魏克斯 Baron von Weichs, Maximilian 1881-1954 冯维茨勒本 von Witzleben, Erwin 1881-1944 海军二名元帅 卡尔邓尼茨 Donitz, Karl 埃里希雷德尔 Raeder, Erich 空军五名元帅 冯格莱姆 von Greim, Ritter Robert 凯塞林 Kesselring, Albert 米尔契 Milch, Erhard 冯里希特霍芬 Baron von Richthofen, Wolfram 雨果史培勒 Sperrle, Hugo 将领 海因茨古德里安 Guderian, Heinz 莱因哈特 Reinhardt, Gerog-Hans 布拉斯科维茨 Blaskowitz, Johannes 路德维希贝克 Beck, Ludwig 弗兰克哈尔德 Halder, Frank 柯特蔡茨勒 Zeitzler, Kurt 汉斯克瑞柏斯 Krebs, Hans 依伯巴克 Eberbach, Han 赫尔曼霍斯 Hoth, Hermann 海因里奇 Heinrici, Gotthard 布莱克 Black, Hermann
麻烦采纳,谢谢!
赫尔曼•威廉•戈林
赫尔曼•威廉•戈林(1893一1946)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中,父亲曾任德国海外殖民地首长,少年时的戈林在普鲁士军官学校读书,并以优等生的成绩毕业,后被分到德军威廉亲王步兵团中服役。一战时其随团参战并在战斗中俘虏了四名法军士兵获得了铁十字勋章。后戈林转到航空队学习飞行,一战中其共击落敌机2O多架,成为了德国的王牌飞行员,受到德皇的接见,并授于其最高功绩勋章。战后戈林出任德国最著名的里希特霍芬战斗机联队联队长之职。1923年其加入纳粹党,并参加了啤酒馆政变,期间身中枪伤。从此其成为元首希特勒的左膀右臂,在纳粹党执政后戈林任空军总司令,盖世太保首长,四年计划负责人,国会议长,普鲁士邦总理,跨及党政军诸多职务,成为纳粹党的二号人物,希特勒的指定接班人。二战中其又被授予德国唯一的国家元帅军衔。1946年戈林在纽伦堡审判中被判处绞刑,在执行前其服毒自杀,终年53岁。
冯•博克
冯•博克(188O一1945)出生于勃兰登堡一个军人世家中,父亲是德国陆军少将。博克少年时在波茨坦军校读书,毕业后到德国陆军中服役,一战时其任营长参战,并获得勋章。战后其受到军方高层赏识被留在军中任职,博克是典型的普鲁土传统军官,其不入党,不关心国家内政外交,专心军事,拥护希特勒的各项军事政策。1938年博克被希特勒任命为集团军司令率军占领了奥地利,波兰战役时其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率军在库特诺地区将波军主力歼灭,并占领华沙城。194O年博克任B集团军群司令,率军从荷兰比利时地区进攻盟国,吸引盟军主力,战后其被晋升为元帅。苏德战争爆发后博克出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率51个精锐德国师进攻苏联,并在明斯克地区将苏军西方方面军包围歼灭。1941年莫斯科战役后博克以 健康 原因提出辞职。1945年博克被盟军轰炸机击中身亡。
冯•龙德施泰特
冯•龙德施泰特(1875一1953)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中,其家族从事军人职业已经延续了850年之久,其少年时在军校读书,毕业后被分到陆军中服役,一战时其任师参谋长,参加大战。战后其留在军中任师长,1938年其退役回乡。波兰战役前其被希特勒请出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率36个德国师进攻波兰,西线战役时其任A集团军群司令率军从阿登地区突破盟军防线,后以每天50多公里的速度讯猛西进,占领了色当,巴黎等法国城市,迫使法国求和投降。苏德战争前龙德施泰特反对入侵苏联,但希特勒置若惘闻。大战开始后其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率军从乌克兰方向进入苏联,1941年其指挥德军在基辅地域围歼苏军近百万大军。其后南方集团军在哈尔科夫方面受到苏军反击,在战役指挥上其与希特勒发生分歧被希特勒以 健康 为由勉职。后其又任德军西线总司令负责在法国地区防备盟军登陆,诺曼底登陆后,德军步步失利,战争前途暗淡,龙德施泰特在次被勉职,回家休养。战后其被盟军逮捕,后在养老院中度过余生,1953年其死于心脏病,终年78岁。
一个 历史 的记录
德国三大开国名将:
1、毛奇。
全名:赫尔穆特·卡尔·贝恩哈特·冯·毛奇(1800年10月26日-1891年4月24日),德国人,参谋长,著名的军事家。在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中打败奥军和法军的实际组织指挥者。1800年出生于梅克伦堡帕尔希姆的一个破落贵族家庭。父亲原为普鲁士军官,后迁居丹麦。毛奇从8岁开始在荷尔斯泰因受教育, 10岁入哥本哈根皇家军校,18岁进丹麦军队服役。1822年,他通过考试转入普鲁士军队,获少尉军衔。次年,进柏林陆军学院深造。1838年,因发表《论军事测绘大纲》,受到军界重视,被调到总参谋部测绘局工作。1835~1839年,被派到土耳其,担任奥斯曼苏丹的军事顾问。1840年调回柏林,在第4军团参谋部供职。1842年,他参与指挥修筑汉堡至柏林的铁路,由此认识到铁路对军队机动和后勤保障的重大作用。此后,担任过亨利亲王的副官,在第8军团和第4军团的参谋部里供过职。 由于国王的信任与提拔,他于1857~1888年长期担任普军总参谋长,并在任期内大胆改组总参谋部,扩充军备,改进装备。同时,实际负责普军的作战指挥。1864年,率军战胜丹麦。1866年,取得了对奥战争的胜利。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后,他率领3个军团迎战法军,在色当会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为实现德意志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晋升为元帅,在他于1888年退役后,还任命他为国防委员会主席。 毛奇在实现德意志统一后,即将主要精力用于研究军事问题,特别是德国东、西两线作战问题。他的军事思想继承了克劳塞维茨的理论观点,同时加上了当代的特色。他也强调战争是政治的继续,重视总参谋部和参谋人员对于组织和完善军队作战指挥的重要作用,强调在军事上要充分认识和运用铁路和电报等最新技术。他在战争指导上主张先敌动员、分进合击、快速突破、外线作战和速战速决。在军事建设上,就战争动员、军队编制、作战指挥、武器装备等等问题,都有论述和建树。他的军事理论对于西方军界是很有影响的。可以说,西方军队中流行的“委托式指挥法”、“闪击战”理论,都是从毛奇那里首开先河。著有《毛奇军事论文集》和《军事教训 (交战的准备)》等,对军事史影响很大,很值得后人研究。1891年卒于柏林。
2、
罗恩。通称冯·罗恩伯爵(18030430-1879223) 普鲁士军人,建立德国第二帝国建立的三元勋之一,与俾斯麦和老毛奇齐名。1821年入伍,1824-1827年在在柏林军事学院工作。1827年在武备学校任教。1832年调到克雷菲尔德的陆军司令部,不久以后出版三卷集《自然、民族、政治地理学原理》。1836年起在总参测绘局任职。1848年任军参谋长,后历任团长、旅长、师长。1848年革命期间,他协助王储镇压巴登的起义。1850年晋升少将,1859年晋升中将,任军队改组委员会委员和陆军部长,1861年兼任海军部长。在陆军部长任内,他改革普鲁士军制,以普遍的三年义务兵役制保持全国的军事化,规定在正规军作战时由后备军保卫国家。他的改革使普鲁士在1866年七星期战争(普奥战争)中迅速击败奥地利,,并取的1971年对法国战争的胜利,使德意志成为欧洲的主要强国,1971年封伯爵,同年12月继俾斯麦成为普鲁士首相,1872年因健康不佳辞职。1873年晋升陆军元帅。在普鲁士三驾马车之中,他和威廉一世认识最早,相交最深,俾斯麦和毛奇都是他引荐给威廉的,也是他们之间发生矛盾时的调解人。他们三人加上腓特烈·卡尔亲王(铁王子,当时最杰出的野战指挥官,曾独立攻克梅斯要塞,降法军14万)也被通称为开国四杰。罗恩最大的功绩就是他成功的改革了普鲁士军制,铸造了德国统一的利剑。1862年,陆军大臣罗恩在众议院开幕式上提出军事改革方案。要求把军队的服役年限从2年延长为3年;取消国民后备军;改换常备军装备,从下年度起每年拨款950万塔勒作为军费。资产阶级忧虑着:一方面取消后备军和延长现役期,无疑将削弱其在军队中的影响;另一方面,这支庞大军队中的2/3的军官、9/10的教官由容克担任,包藏着一种危险,即军队可能会成为容克反对议会的工具。“谁向它保证,它磨快的武器将被为它自己的目的而使用呢?” 于是,以进步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自由派运用1850年宪法赋予议会的权力与政府讨价还价。面对议会的拖延,威廉一世也持强硬态度,认为统率和管理武装力量是自己的特权,他坚决表示:宁愿放弃王位,也不愿丢掉3年兵役制的原则。罗恩为首的军人集团力主解散议会,实行专制统治,维持正统主义和君主团结。他调50营军队到柏林周围,准备武力镇压议会。1862年3月11日,普王下令解散众议院。但在5月的选举中,进步党得到选民的支持,获250个议席。新选出的众议院又否决了军制改革案。在普鲁士王权处于一筹莫展的时刻,罗恩向威廉一世推荐了当时的驻法大使俾斯麦,终于七绕八绕的通过了军制改革案。这是罗恩的胜利,也是普鲁士军国主义的胜利。
3、腓特烈·卡尔。
普鲁士亲王(1828320-1885615),威廉一世的侄子。德国统一战争中最出名的野战指挥官。出名的血王子,相传他那一身红色骠骑兵的制服就是战场上敌我双方士兵的鲜血染红的。自幼立志从军,1852年任上校。1854年晋升少将。1861年任骑兵司令。1864年入侵丹麦立有战功。七星期战争中,波西米亚的柯尼西格雷茨会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普法战争任第二军团司令,攻占梅斯要塞,迫降14万法军后,晋升陆军元帅。在奥尔良挫败法国新军的最后抵抗。1852年他成为上校,1854年成为少将并指挥一个骑兵旅。同年与安哈尔特公主玛丽安妮结婚。1857年成为近卫军第一师的师长。但不久就因为训练方式引起争议而辞职。在法奥1859年的意大利战争,普鲁士为帮助奥地利而进行了动员,腓特烈·卡尔被任命为第二军长,认可了他渴望的自行训练的方式。他在军中发表演讲,攻击法国的军队和它的训练方法,这个演讲稿被翻译成法文后引起了法国舆论的很大反弹。随后他转任驻勃兰登堡的第三军军长。在随后的10年间,他不惜一切代价提高部队的训练水平,使他的部队超越近卫军成为全军之冠。 1864年的普丹战争成了他训练成果的试金石,普鲁士和奥地利组成德国联军,对想吞并德意志诸侯国霍尔斯坦因的丹麦开战,腓特烈·卡尔的第三军成为联军的陆军主力,参谋长就是著名的毛奇将军,在奥地利海军冯·特格特霍夫海军上将率领的一支小型舰队帮助下突破了丹麦在易北河和维系和上的防线。强袭攻下迪佩尔要塞。毙伤1800人,俘虏3400,而自身损失轻微。随后陆海军联合攻下阿尔斯岛。迫使丹麦老将弗兰格尔战败求和。 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普军分兵三路在波希米亚发起进攻:王储腓特烈·威廉(德皇腓特烈三世)指挥的第2军团(127万人),从东北明兴格雷茨方向前进,腓特烈·卡尔亲王的第1军团(97万人)从北面向赖兴贝格方向挺进,毕典菲尔特将军统率的第3军团——易北河军团(5万人)从西北向明兴格雷茨方向进攻。总参谋长毛奇的计划是尽量在宽广的战线上推进,然后集中作战。每支军队都被赋予最大的行动自由权,并假定将实施进攻。6月22日占领德累斯顿后,易北河军团与第1军团合并。随后,普军分两路进攻,其任务:首先两支军队会合,尔后在总决战中歼灭贝内德克的军队,并攻占维也纳。在奥尔米茨附近集结的奥地利北方军团向前开进迎击普军。腓特烈·卡尔亲王依靠比奥军更高的行军速度通过山隘,先敌展开,并迅速击败了奥军几支前锋部队。7月3日,在萨多瓦克尼格雷茨地域双方进行了整个战争中最大的一次交战。由于王储的第一军团的迟到,腓特烈·卡尔12万人的第一军团独自迎战奥军北方军团的全部主力22万人。普军形式危险,有被各个击破的可能 。但他以大无畏的精神,凶猛的攻击,致使奥军拥有多数兵力反而力求自保,战至午后,第一军团终于出现在奥军侧后,战局就决定了,奥军惨败,约18万人战死,24万人被俘。 这是一个决定性的胜利,整个欧洲目瞪口呆。观战的法国军官发现自己再也不能号称欧陆最强大的军队了。 普法战争开始,普军47万再次分为三大军团。三大军团长依旧。不过这回王储率领第三军团,腓特烈·卡尔亲王率领第二军团,毕典菲尔特率领第一军团。王储腓特烈·威廉首先奇袭击败法军麦克马洪军团,突破孚日山脉天险。腓特烈·卡尔接着指挥7个军17万人强行突破法军坚固阵线,把法军分成麦克马洪和巴赞两大部分,并统一指挥第一、第二军团在宽大正面上对巴赞穷追不舍,把巴赞所部17万逼进了梅斯要塞之中。1870年7月16日,为阻止法军突围,发生这次战争中最大的一次骑兵大混战,一日之内,双方33万名勇敢的骑士倒在了战场上,腓特烈·卡尔以其无情和冷酷赢得了血王子的绰号。2个月后,法军14万人在梅斯放下了武器,法国最后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消失了。腓特烈·卡尔以独立攻克大型要塞和消灭对方野战军的功绩成为新的德意志帝国的元帅。他再次把军队分开,在卢瓦尔河消灭了法国国防政府新组建的军队,圆满完成了这个战局。就战术技巧而言,他的确是最棒的。 战后,他成为陆军总监,使德国陆军向和平年代转变。但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改善军队素质的研究,并进行大规模演习。他严厉的性格让他远离朋友和自己的家庭,他的闲暇岁月主要是在对各国旅行中渡过的。在1872年和1882年他前往地中海和近东地区。1885年6月15日在柏林附近的克莱因格利尼克桥死去。
腓特烈·威廉一世
他是勃兰登堡选帝侯兼普鲁士公爵腓特烈一世与汉诺威选侯恩斯特·奥古斯特的长女索菲·夏洛特的次子。在他13岁时,他的父亲得到了国王的称号,他成为了普鲁士王储。他曾参加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13年2月25日,父亲腓特烈一世去世,他即位成为国王。 腓特烈·威廉一世刚登基,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4月11日普鲁士与法国签订了《乌特勒支和约》,得到了格尔登上区,和法国、瑞士边境附近的纳沙泰尔、瓦伦金两个侯国。腓特烈·威廉一世腓特烈·威廉一世施行极端的军国主义政策。他大大加重赋税,把普鲁士军队从38万人增加至83万人(占人口的百分之四),由此普鲁士成为欧洲第三军事强国。腓特烈·威廉一世在位时,与奥地利、英国关系冷淡,只与法国结盟。
腓特烈·威廉一世的普鲁士参加了反对瑞典霸权的大北方战争,但所得甚微。只是由于彼得大帝的俄罗斯帝国打败了瑞典,腓特烈·威廉一世得到了直到奥得河河口的波美拉尼亚。
腓特烈·威廉一世是一位性格严厉穷兵黩武的战士国王,他以极其粗暴的军人作风对待臣民,把军事训练的严酷推向极至,创立了"服从、服从、再服从"的"普鲁士精神"。这为普鲁士日后的扩张准备了坚实的军队和经济基础。腓特烈·威廉一世时期普鲁士军纪严格,校阅军队成了他最大的消遣。1733年,实行分区征兵制,并强迫农民当兵,提供半数的兵源,另一半为外国雇佣军。他还有一个巨人掷弹兵团:他派人从欧洲各地绑架身高伟岸的巨人,编入一个特殊的掷弹兵团,从北海到地中海整个欧洲身高特殊的巨人都有可能被他骗去或者抢去。身材高大的女人也不安全,常常被收集来与这些巨人配对,以产生下一代巨人。在1740年腓特烈·威廉临终弥留之际,当他听到神父布道"人赤条条地来,也赤条条地去"的时候,还能从病榻上挣扎起来说"怎么能赤条条的,我要穿上我的军装"。
1709年普鲁士东部发生鼠疫,人口骤减。腓特烈·威廉一世重新移民,使东部再度繁荣。1719年,他解放自己领地上的所有农奴,废除世袭租佃制度。他提倡重商主义,发展工业。1717年实施全国小学义务教育。
但腓特烈·威廉一世鄙视学问,他在普鲁士禁止法国文学、拉丁文和音乐。由于他生活简朴吝啬,又舍不得在经济文化建设上花钱,人称"乞丐国王"。但是,尽管他的登基仪式只花了区区两千银币,他却把80%的政府财政收入充作军费。在他的努力下,普鲁士的军队瞬间膨胀到85万人,而且装备精良。
由于腓特烈·威廉一世对王太子弗里茨过分苛刻,禁止他接触法国文学、拉丁文和音乐,反对儿子与英国王室联姻,经常对儿子进行体罚,造成了父子关系紧张。1730年弗里茨企图逃亡英国未遂,被捕,弗里茨的同伙被处决,自己也险些丧命。
腓特烈·威廉一世身高二米有余,体重一百多公斤,平时暴饮暴食,烟瘾极大。他于1740年5月31日在柏林去世,终年51岁。他的儿子弗里茨成为国王腓特烈二世,继承了威廉一世留下的强大富足的王国,并将普鲁士建设成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奥运冠军李发彬求婚详细情况
奥运冠军李发彬求婚详细情况,11月8日,我国举重奥运冠军李发彬选手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公布出了自己求婚成功的喜讯,从可以看出李发彬穿的很喜庆,奥运冠军李发彬求婚详细情况。
奥运冠军李发彬求婚详细情况1北京时间11月8日,举重奥运冠军李发彬正式求婚自己的女友汤凯丽成功,这对已经爱情长跑八年之久的伉俪,不离不弃的爱情故事真的很令人感动!而这段精彩的爱情故事,也足以成为中国体坛明星当中,为外人所称赞的佳话。
在东京奥运会上,李发彬因为自己夺冠过程中,十分惊险的“金鸡独立”,而被外界所熟知。而在他夺冠之后,与他相恋8年之久的女友汤凯丽也被媒体曝光。相对于顶着奥运冠军光环的李发彬,汤凯丽恐怕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女孩。她没有十分出众的容貌,也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而只是一位普通的买菜人。奥运会结束后,不少人甚至质疑,功成名就的李发彬,会不会“抛弃”自己的这位“菜贩女友”,而另寻新欢。
不过,李发彬和汤凯丽的感情牢固程度却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8日,奥运会结束后,又参加全运会以及一系列社会活动,回到家乡的李发彬通过自己的社交媒体公布了求婚成功的“喜讯”:“我们在一起八年了,我跟你求婚,跟在一起多久无关,而是我想和你一辈子在一起。从认识你的第一天起,我就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李太太,谢谢你答应我的求婚。举重人重承诺,我向你承诺:“这一生我愿意为你倾尽所有,爱你一生一世,不负国家不负你!”
这对新人的爱情故事的确值得诉说,汤凯丽曾经这样评价李发彬:“虽然发彬没有跟我说什么时候结婚或者什么的,但是他对我一直都非常好。我们已经交往了有8年了,这么多年下来,我觉得除了他不能在我身边陪我以外,什么都做得非常好,是个满分的男朋友。”
而聊起两人有些“发甜”的爱情,汤凯丽则讲述了一个令她至今都记忆深刻的小故事:“以前我在北京工作的时候,有一次发彬就给我买了一张**票让我去看。**已经开始了,突然身边来了一个人,我一看居然是发彬,而且他还拿着我最爱吃的蛋糕。我当时觉得特别的浪漫。这件事也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她还透露说:“他们运动员体重要控制,而且对饮食的要求特别高。他有时候自己想吃什么,又不能吃,他就会叫外卖送给我吃。出国比赛回来,也会给我和家里人带礼物。”
“因为我是卖菜的,所以很多人来买菜都会对我说,你眼睛怎么这么亮,能够找到发彬这么好的人。我是很幸运,真的非常幸运。但是发彬真正让我感到骄傲的,不仅是他这么努力,取得了好成绩,而且还因为他平常的为人,真的是一个很棒的人。”汤凯丽说。显然在她的眼中,李发彬就是自己的“真命天子”。
苟富贵,莫相忘!李发彬的人生因为奥运金牌而被彻底改变,但让人无比感动的是,他跟自己“菜贩女友”的真挚爱情却没有因为这枚奥运金牌而变质,这恐怕才是最美好的爱情。祝福李发彬和汤凯丽白头偕老!
奥运冠军李发彬求婚详细情况211月8日,举重奥运冠军李发彬正式向女友汤凯丽求婚,动情告白,汤凯丽激动落泪,两人甜蜜接吻,羡煞旁人!
在东京奥运会男子举重61公斤级比赛中,李发彬勇夺冠军,金鸡独立的动作霸气十足,火遍全网。当时,汤凯丽就和李发彬父母、家人在一起观战,李发彬父亲则直接说出了最大心愿,催婚儿子:“就是看他有没有办法把婚结了,这个是我最大的愿望。”
在随后的全运会举重男子61公斤级决赛中,李发彬又以总成绩311公斤(抓举141公斤、挺举170公斤)夺得金牌,这是他个人的第二枚全运会金牌。连拿奥运会、全运会金牌,李发彬回到家乡受到了热烈欢迎。而在完成一系列比赛、参加完相关活动后,李发彬也终于有时间,兑现要娶妻的承诺。
李发彬在社交媒体动情告白道:“我们在一起八年了,我跟你求婚,跟在一起多久无关,而是我想和你一辈子在一起。从认识你的第一天起,我就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李太太,谢谢你答应我的求婚。”
在求婚现场,只见李发彬单膝跪地,拿出戒指向汤凯丽求婚。恋爱8年终于修成正果,汤凯丽激动落泪,她自然十分愿意嫁给这位情深义重的奥运冠军。李发彬为未婚妻擦泪,两人甜蜜亲吻,笑容满面。
而在5天前,另一位举重奥运冠军谌利军也在湖南老家,向女友袁美求婚,两人相恋5年修成正果,一起步入人生新阶段,举重圈可谓喜事连连!
奥运冠军李发彬求婚详细情况311月8日,我国举重奥运冠军李发彬选手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公布出了自己求婚成功的喜讯,他写道:“我们在一起八年了,我跟你求婚,跟在一起多久无关,而是我想和你一辈子在一起。从认识你的第一天起,我就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李太太,谢谢你答应我的求婚,举重人重承诺,我向你承诺:这一生我愿意为你倾尽所有,爱你一生一世,不负国家不负你!”不得不说李发彬名将这一番话语真的是十分浪漫啊,字里行间透着对娇妻的满满爱意呢!
除了发表爱的宣言之外,李发彬也晒出了求婚时的照片,从可以看出李发彬穿的很喜庆,白色裤子加上红色西装外套,他手上还捧着一束鲜艳的玫瑰花,随后他就拿着花和戒指走向了女友,把花递给女友后,李发彬就拿着戒指单膝跪地向女友求婚。值得注意的是,李发彬还晒出了自己和女友在求婚现场亲吻的照片,真的是太甜蜜了呢!
李发彬出生于1993年,是来自福建省的举重名将,早在2011年的时候李发彬就已经在世青赛中拿下56公斤级别的冠军荣誉了。随后李发彬还在全国赛、世锦赛等赛事中夺金,这次东京奥运会李发彬不仅拿下了金牌而且还破纪录了,而且他当时在赛场上做出的动作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战绩耀眼的李发彬在个人生活中也拥有一段幸福的爱情,他和娇妻整整在一起了八年,由于李发彬的娇妻不是运动员,所以两人也经常因为训练的缘故而见不到面,但是即使如此李发彬和娇妻还是携手走了这么长的时间。李发彬的爱妻汤凯丽是卖菜的,之前她就曾在采访中透露道不少来跟她买菜的人都会调侃的问她怎么找到这么好的男友的,看来两人的爱情真是引人羡慕呀!最后,我也祝福李发彬选手,希望他和爱妻可以携手一辈子,一直幸福下去!
歌德,这个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并称世界四大文豪的德国大师,一生虽只有一位妻子,却和无数女人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他的129部作品多以自己的爱情生活为背景,且有亲笔所写的15卷日记可供索引。爱情之绚烂,与作品之浩淼,相映成趣。周国平就曾说:“没有爱情,就没有歌德。”
全世界研究歌德的学者不计其数,对于他背后的女人,却至多评说一句:“歌德一生不停地爱上新的女人,可又在每次情欲汹涌时逃开了。”
如今,一位笔名“虎头”的中国教授,把歌德身后的女人示于人前。发表在《当代》上的一篇文化随笔《她们的歌德》,讲述了大师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情史:他为初恋写过生平第一部诗集,以情人之一夏绿蒂为原型写出《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最后一位情人合写过《西东合集》。“每个女人的来到和离开都会给歌德带来灵感,结出文学的硕果。”
“虎头”本名冯晓虎,是北京对外经贸大学的德语教授。这个一年有三个月呆在德国的“文学老青年”认为,大师也有七情六欲,儿女情长。而自己的文字,是把大师“拉回人间,观察组成他们光辉生命的细枝末节”。于是,从歌德到席勒,从黑塞到尼采,从爱因斯坦到巴赫,这些平日里让人敬仰的圣贤,在冯晓虎笔下却成了痴汉、狂人、情种、浪子。
才子多风流
歌德让冯晓虎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爱情中总上演不辞而别的戏码”。而失恋,刚好也是催生《少年维特之烦恼》、《意大利游记》这些名篇的主因。
1772年,歌德到威兹拉帝国法院实习。在一次舞会上,他邂逅了十九岁的夏绿蒂。夏绿蒂是个一顾倾城的惊世美人。歌德明知她已是别人的未婚妻,仍不可救药地爱上她。而夏绿蒂叹服的仅仅是歌德的才华。年少的歌德深受打击。每到晚上,他都拿着一把短剑在胸膛上比比划划,体会剑锋投进胸腔,一了百了的痛快淋漓。
当然,歌德并没有把剑刺进去。他只是选择了逃离,且不辞而别。他托人捎给夏绿蒂一封信:“我爱绿蒂。我是幸福的。您知道我的爱情是不会变的。”之后,歌德还以自己跟夏绿蒂五个月的交往为素材,写出《少年维特之烦恼》,面世之后一炮而红,成为德国第一部真正获得世界声誉的作品。
然而,少年成名的歌德并没履行“永不变心”的誓言。没过多久,他在《新爱情和新生活》一诗中写道:“爱情,爱情你放开我!”而这个爱情的对象早不是夏绿蒂,而换作另一位美丽姑娘薛丽莉。
薛丽莉是法兰克福银行家的女儿,也是世上唯一与歌德订过婚的女人。歌德十分依恋这位美女,但正是这种依恋使他恐惧,他深怕自己就此沉溺在薛丽莉的浓情蜜意中。于是,他借由当时创作的剧本《斯台拉》表露心事:“这种环境会窒息我所有的力量,夺走我灵魂的全部勇气。我必须离开。”于是,订婚不过半年,歌德就提出与薛丽莉解除婚约。宣布时,他未敢露面。而是逃离了法兰克福,再一次不辞而别。之后,他写下了《丽莉之歌》和《丽莉的公园》。
在歌德的众多逃离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为期两年、隐姓埋名的意大利之行。歌德研究史称之为“歌德潜逃意大利”。国内很多研究歌德的文章都会提及“潜逃”的结果——写就经典散文《意大利游记》,却对“潜逃”缘由含糊其辞。
在阅读德文资料时,冯晓虎发现,潜逃意大利的歌德除了厌倦“鄙俗的德意志”,厌倦“懦弱的资产阶级”,他还想逃开一个女人夏露笛。夏露笛比歌德年长七岁,是典型的宫廷贵妇。她精通法语,喜好钢琴、绘画和诗歌,然而她的丈夫,一位整日侍弄宫廷马匹的掌马大臣却对她的才华毫不在意。
就在这时,夏露笛遭遇了歌德的狂热追求。两人虽日日见面,可仍热烈通信。在他们交往的日子里,歌德给夏露笛写了一千八百封信,不乏华彩之章。歌德研究者们认为,在结识夏露笛后,歌德的文学风格开始向平和澄净发展。代表作有《汉斯萨克斯的使命》、《哈尔茨山东游记》、《渔夫》、《魔王》等。
老年时,歌德虽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夏露笛对他的影响堪比“莎士比亚诗歌”,但他还是在与之相识后的第六年,秘而不宣地逃到了意大利。原因是,这个像妈妈一样的情人,开始让他喘不过气了。之后,歌德把他在意大利写给夏露笛的信一同编入了《意大利游记》中。
歌德虽对大多女人无情,对妻子伍碧丝的态度却大相径庭。伍碧丝出身低微,歌德则身处魏玛上流社会,两人的爱情一直受到贵族圈的非议。面对歧视,面对歌德时不时的感情出轨,伍碧丝始终忍耐,她让歌德明白:身边的情人随时在变,但真正能使之惦念的,只有妻子一人。在共同生活了十八年后,伍碧丝终于和歌德有了夫妻之名。
二人的结合,也是德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传奇:德法战争中,法军一度打进魏玛,士兵们闯入歌德家中,险些将这位大师打翻在地。此时伍碧丝站出来高呼:“你们不能打他!他是德国最伟大的诗人!”据说,就是这一刻感动了歌德,使他下定决心,迎娶伍碧丝。当时参加婚礼的,还有他们年满十七岁的儿子。
作为歌德的挚友,席勒虽不像歌德那样滥情,却因为同时爱上冷莎露两姐妹而出名。而他做的最不可思议的事,就是在一封信中向姐妹俩求婚:“我的佳琳和露卿能彻底满足我的所有欲求。”
之后,虽然席勒只娶了妹妹冷莎露,姐姐冷佳琳却在多次恋爱结婚后,最终回到席勒身边,以一个已婚贵妇的身份,与席勒夫妇生活在一起。而席勒当初所构筑的“三人世界”也没有落空。他去世时,冷家姐妹双双守在床前。
虽没能披上婚纱伴随席勒走上红毯,冷佳琳却以另一种方式诠释了她对席勒的忠诚。席勒过世后五年,冷佳琳出版了第一部席勒传记。为保持这位才子的完美形象,她在书中闭口不言席勒的风流韵事,为此不惜篡改三人的通信。也正是冷家姐妹,为席勒和歌德牵线搭桥,成就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精神同盟”。
可能是写了太多“八卦事”,有人不免怀疑冯晓虎文字中“戏说”的成分。同为德国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在上海复旦大学德语系教授宋健飞看来,很多人之所以不把冯晓虎的文章称作学术著作,理由恰好是没有“革命性”的发现和评价。“作者是在大量的细节中,重组资料,用独有的角度切入,并以个人化的语言呈现大师的浪漫与才情,个性与尊严。”
天才难免被误解
冯晓虎对于德国文化名人的写作并不限于作家。在搜集有关爱因斯坦的资料时,他发现世人对爱因斯坦的评价,太过神化了。
爱因斯坦教书时是个“蹩脚教授”。当时留下的资料记载,他授课时思维跳跃的程度,类似于从东山琉璃直接扯到西山猴子,且经常抓住某个问题大发感慨,离题万里。几十年后,杨振宁有幸听了一堂爱因斯坦的课。他直言自己根本没怎么听懂。
爱因斯坦晚年与青年学生座谈时曾提出相对论的科普版定义:“如果你和一个美女一起坐了两小时,你会认为仅仅是一分钟;如果你在通红的火炉上坐了一分钟,你会认为已经过了两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科普版一出,世人马上给爱因斯坦加了个“幽默大师”的头衔。其实这根本不是幽默。据爱因斯坦留下的资料,他只是想“用大家都能听懂的语言解释”。可是,作为一个“蹩脚教授”,他的科普演说被世人彻底误读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