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时期,蒙古族等各民族的婚俗有什么不同之处?

元朝时期,蒙古族等各民族的婚俗有什么不同之处?,第1张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虽然享国时间不长,但确实曾经所向披靡。蒙古族的文化与汉族有差异,他们的通知方式也不尽相同。那么元朝时期各民族的婚俗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蒙古族婚俗

元朝蒙古族婚俗

元代婚礼中值得特别注意的首先是居于特殊地位的蒙古人的礼俗。一直到蒙古汗国建立以后,蒙古人中间还流行抢亲的风俗。但同时,议婚的风俗也很普遍。父亲可以为儿子向女方求婚,若女方父亲同意,就饮布浑察儿(许亲酒)。又有不兀勒札儿,译称许婚筵席。不兀勒札儿这个词原意是颈喉,这里实际上指羊的颈喉,这个部位的骨头十分坚硬,许婚筵席上吃这个部位的肉,表示定婚不悔。后来没有许婚筵,就改在结婚时吃不兀勒札儿,表示好合。这个风俗延续至今。议婚要讲聘礼,一般是以马示聘。但是成吉思汗认为,婚姻而论财,殆若商贾矣!他更注重婚姻的社会条件与政治基础。因而元代时候,蒙古贵族与平民不相通婚;贵族之间彼此嫁娶,称为忽答,即姻亲;此外,安答之间也互相嫁娶,结成安答忽带,即义兄弟姻亲关系。

元代蒙古人实行一夫多妻制。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蒙古社会已以男子为中心,同时还存在着浓厚的原始婚姻制度的残余,一方面是因为频繁的战争使大量男子丧生而同时又俘获了大量妇女。当时实行一夫多妻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蒙古人的蕃衍,因而成吉思立法,只要其种类子孙蕃衍,不许有妒忌者。至于一个男子娶多少妻子,则有赖于他供养的能力。所以,愈是显贵的人,往往妻子愈多,在蒙元时代的文献中,一个贵族有几十个妻子的记载是屡见不鲜的。按照当时的风俗,平民也可以娶有多妻。在多妻的情况下,长妻的地位最高。但是,妻以子贵,如果长妻没有生子,她的地位就可能低于她丈夫的其他生子的妻。严禁与已婚之妇私通,犯者处死。

元代蒙古人还实行收继婚制,也就是父死则妻其从母,兄弟死则收其妻。这种婚制,中国北方许多民族都曾实行,汉文文献中称之为蒸母报嫂。蒙古兴起时,和它邻近的女真、党项、畏兀儿等族也有这种习俗。因此,在当时蒙古人的观念中,这是顺理成章的。甚至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宠妃木哥哈敦就被三子窝阔台娶去。而在窝阔台得到木哥哈敦以前,他的二哥察合台也派人来说:父亲遗留下的诸母和美妾之中,把这个木哥哈敦给我!

元朝时期其他民族婚俗

汉族婚俗

至于在元代仍占人口多数的汉族的婚姻礼俗,则基本上沿袭了原有的传统,但也有若干变化。至元六年三月,中书省户部议准,今后但为婚姻,议定写立婚书文约,明白该写元议聘财钱物,若招召女婿,指定养老或出舍年限,其主婚、保亲、媒妁人等画字依理成亲,庶免争讼。至元八年九月,尚书省礼部呈准施行的婚姻礼制是依据汉儿旧来例并参照朱熹《家礼·婚礼》拟订的,包括议婚、纳采、亲迎、妇见舅姑、庙见和婿见妇之父母七项。同时,金代流行一时的拜门,因为蒙古婚聘并自来典故内俱无此陈例,此系女真风俗,而遍行弟去。在汉族的婚俗中,拜门就是婿见妇之父母。女真的拜门别有含义,是男女婚前生子后男子去女子家拜见女方父母,执子婿之礼。

特殊婚俗

元廷对于一些特殊的婚姻问题,也有明确的规定。如对于驱良婚,也就是驱口与良人之间的通婚,元廷明令禁止,违者有罪。良人娶驱,判徒刑二年;良妇嫁驱,则合做驱。如宋时在江淮已成习俗的典妻,元廷认为是薄俗,予以禁止;也禁止嫁卖妻妾。又如指腹为婚,宋金两代较为多见,而元代的法律则予以禁止。

各民族婚俗的互相影响

元代各民族的婚姻礼制,虽然各从本俗,但彼此之间不可能不发生影响。比较明显的是汉族中有些人效法蒙古人多妻制,有妻更娶妻,对此,元廷以至元八年正月二十五日为界限,在此以前准已婚为定;在此以后,申明禁止,不过,有妻再娶妾仍被允准。

蒙古的收继婚制对汉族也有影响。而元廷对此的政策则有一个变化的过程。按至元七年的规定,侄儿不得收继婶母。而按至元八年十二月颁布的圣旨,小娘根底,阿嫂根底收者,也就是准许兄收弟媳,弟收兄嫂,即使是小叔收嫂,也被认为难同有妻更娶妻体例。到了至元十二年,兄收弟媳已在实际上受到禁止,犯者刑杖。《元典帝》载有至元十四年刑部所准兄收弟媳刑断离之例,以后遇有同类案件,即以此例为依据审理。至顺元年(1330)九月进一步下敕:诸人非其本俗,敢有弟收其嫂、子收庶母者,坐罪。这诸人,明白指的是汉人、南人。《元史》卷一○三《刑法志》二《户婚》:诸汉人、南人、父没子收其庶母,兄没弟收其嫂者,禁之。

另一方面,蒙古人受到汉族婚姻礼俗的影响,也有不再从本俗的。例如蒙古弘吉剌氏的脱脱尼,年二十六岁时丈夫哈剌不花死了,哈剌不花前妻有二子已成年,尚未娶妻,都想收继她。脱脱尼以死自誓,二子惭惧谢罪,仍析业而居。对这样的事,元代官方未予干涉。

诺门罕战役有意思的一点是交战双方虽然是日本和俄罗斯,但交战地却是在伪满洲国境内。那么,这场战役为何会选在诺门罕进行呢?

所谓诺门罕地区位于海拉尔西南大约一百八十公里处,在诺门罕以西便是南北流向的哈拉哈河;河的东西两侧分别是日本扶植起来的伪满洲国和苏联支持的蒙古国。

清雍正时期,哈拉哈河东西两侧实际上都属清朝领土,只不过雍正为了加强边境管理而在此地驻了两大部族:即新巴尔虎部和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虽然这两个部族共归清廷管辖,但双方仍划分有明确的边界:两部在诺门罕地区的边界就在哈拉哈河以东约二十公里处。

也是自此以后,两部就时常会因为边界问题爆发冲突。原因很简单,哈拉哈河是该地区唯一的淡水河,而且哈拉哈河东岸不远处的水草十分肥美;这些自然条件对于两个游牧部族而言都极具诱惑力!

当然,尽管双方冲突不断,但边界问题并没有解决且一直拖延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待苏联和日本两国介入“满蒙”地区后,诺门罕边界之争也在所难免的又一次被放大了。

1935年中旬,满蒙和日苏四方代表在满洲里召开协商会议,主要讨论诺门罕地区的边界划分问题。按照蒙方的设想,双方应该遵循雍正时期的界线划分;而日满则要求重新勘分界线,最好是以哈拉哈河为界。

坦白而言,日本控制下的伪满早就有了将诺门罕边界向西推移的计划,只是日本人千方百计也没有找到足够支撑他们实现这一企图的有力证据。不过,已经铁了心要吃这块“蛋糕”的日本人终究还是东拼西凑了一些所谓的“证据”。

鉴于上述或历史或现时原因,未能就边界问题达成共识的日本和俄罗斯最终在该地区爆发了一场规模相当的局部战争,史称诺门罕战役或者哈拉哈河战役!

生日快乐蒙语:Төрсөн өдрийн мэнд (баяр) хургье

生日快乐蒙语读音:哈配波死逮吐油。

蒙古语主要使用者在中国蒙古族聚居区、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联邦管区。蒙古国使用的蒙古语因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前苏联影响主要使用西里尔字母拼写,俄罗斯的卡尔梅克语、布里亚特语被视为蒙古语的方言,中国内蒙古地区的蒙古族还在使用传统蒙古文。

扩展资料:

蒙古语方言按照学术大概分为三部分西部卫拉特方言区,中部察哈尔方言区,东部布里亚特巴尔虎方言区。卫拉特(oirad)有四个部落:和硕特(hushuud) 土尔扈特(torgod) 额鲁特(oolod)准格尔(jungar),大致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西部等地。

以内蒙古为例从西到东阿拉善有很多是卫拉特蒙古,比如额济纳阿拉巴朱尔带领回归的土尔扈特旧部,阿拉善和硕特等等。阿拉善地区的方言也保留了卫拉特方言的特点,是纯卫拉特方言和中部方言的一个缓冲,h法成k的情况也存在不过不影响与内蒙古其他地区的交流。

-蒙古语

在中国的北方有两大“穷”邻居,其中一个就是蒙古国。不过,不同于另一个半岛小国,外蒙是典型的“抱着金山却要饭”,因为它的资源太丰富了,仅现已探明的矿产就有80多种,如煤炭有500~1520亿吨、铁20亿吨、黄金3000吨、白银7000吨、石油15亿桶,其中,额尔登特铜钼矿更是位居亚洲第一大铜钼矿。

而蒙古国人口仅有228万人(2013年数据),还不及深圳龙华新区,面积却高达15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仅次于哈萨克斯坦的第二大内陆国。

所以,蒙古国是典型的地广人稀的资源型国家。按理说,人民应该会过上富足的生活,比如同样靠矿产资源发家、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

但事实却是:这几年的蒙古国经济陷入崩溃,人民生活挣扎在边缘线上。

蒙古国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蒙古经济同比增长58%,而我国同期增长 69%,全球则为27%,数据看似还很不错。

但这58%的增长率其实是假象,因为,按蒙古货币贬值太厉害了,在2017年前三季度图格里克贬值了1557%,2016年更是贬值了20%。

所以,换算成美元的话,2017年前三季度,蒙古GDP为仅815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7%,而且这种经济下降已经持续了好几年。

就经济总量而言,外蒙古仅有内蒙的1/26,不及内蒙古的一个县多。另一方面,外蒙古整个国家也早已是债台高垒。其拥有的债务之重,已经超出了国家的承受能力,仅仅是贷款利息就高达230亿美元,相当于全国GDP的28倍。

在2015年,蒙古陷入经济危机、货币崩盘。当时的财政部长乔伊吉勒苏伦在电视讲话中表示,政府已无法为公务员或者军队支付薪水。糟糕的经济下,200多万蒙古人的生活也是毫无保障。在2017年时,蒙古国人口失业率高达91%。

首都乌兰巴托蒙古包区边缘的一个小超市里的店主就告诉记者,“过去的几年中,她认识的那些从事低技术工种,例如装卸或开卡车的人,10个中有8个失业了。”

“人们已经吃不起像蛋糕这样的奢侈品了,甚至在年终假期里也吃不起。”她说,“他们把从食物上省下来的钱用来给炉子买燃料。我们现在已经没有多少顾客了。”

而且在2015年底时,蒙古团结工会主席说了句“矿工的家人们正在挨饿”后,便直接自焚身亡。

所以,无论是从国家经济还是民生上来说,外蒙都是一个典型的失败国家。

没死掉是因为中国续了一口气

蒙古国可以说已经濒临破产,之所以没倒下,是因为我们接济了它一把。

2017年2月,为稳定蒙古国经济防止其崩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蒙古国提供了55亿美元贷款。

其中,中国人民银行向蒙古国续签了150亿元人民币(约合22亿美元)的本币互换协议,在55亿美金的救助包中,占比超三分之一。

另一方面,蒙古国的对外贸易也严重依赖中国。

比如在2017年上半年,蒙古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0364亿美元,对华贸易额则为34164亿美元,占外蒙对外贸易总额的68%。

其中,蒙古国对中国出口28036亿美元,同比增长566%,占其出口总额的903%;自中国进口6128亿美元,同比增长211%,占其进口总额的317%。

即是说,没有中国的帮助和提携,外蒙完全没法生存,而只要中国稍微用下力,其就嗝屁了。

蒙古国越过越穷的原因

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国家被搞成这个样子,再对比下内蒙的成功,所以,外蒙肯定是有问题的。在笔者看来,外蒙古“穷”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其一,经济结构单一且很不合理。

外蒙古的经济尚处于原始状态,结构极度不合理。据2017年上半年的统计显示,采矿业占比高达234%,农业占比高达148%,而这两个行业无论是附加值还是产业链上,或者是容纳就业人口上,都极度有限。

相较之下,中国的房地产业占比GDP比重也仅有6%左右,但其带动了一个从上游的钢铁、水泥,中游的家电、家居,下游的装饰等一个庞大链条,并且吸纳了庞大的就业人口。

(图表来源:北海居)

其二,政局动荡、恶斗不断、政策短视。

苏联解体后,蒙古像其他苏联加盟国一样实行多党政治,但十几年实验下来,多党政治下的蒙古,政局是越来越不稳,政府更迭频繁,政策朝令夕改,各党派陷入相互攻讦和内斗之中。蒙古问题专家认为,近年来,蒙古政治体制、法律体制弊端日益成为制约国家发展的瓶颈。

其三,不切实际的“第三邻国”外交政策

蒙古国是典型的内陆国家,只有中国和俄罗斯两个邻国,却不切实际的提出了一个 “第三邻国”的外交政策。(新任总统上台后也特地强调了这项政策)

所谓的“第三邻国”的政策,说白了就是依靠美日两国的力量,用以抗衡中俄两国对蒙古的影响。

这有点类似当年英国为平衡欧洲大陆德、法两国,而实施的“光荣孤立政策”。但问题是,蒙古并不具备英国四处面海的优势,没有出海口,反而被中俄围的死死的。

俄罗斯本身就资源大国,不缺资源,而且其也是靠卖资源为生,所以,不可能再帮着蒙古去卖资源。所以,出口的唯一通道和市场,就只有中国。

如在2017年上半年,蒙古出口贸易总额中,矿产品出口值达2554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823%,而90%的出口是到中国内蒙。但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说,中国不可能帮着蒙古把资源卖给美、日等西方国家的。所以,就这样,蒙古国空有大量资源,却仍然只能过着穷日子。

中国的传统节日

法定节假日:元旦(1月1日),春节(农历新年)国际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劳动节(5月1日);中国青年日(5月4日),护士国际节(5月12日),儿童的日(6月1日)出生的中国***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陆军(8月1日),教师节( 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记者节(11月8日)。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的三皇五帝颛顼,距今超过3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第一个月$其实正朔元旦之春”,这首诗。南北朝时期,南朝诗的小紫云“介雅”也“四季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此外,少数还保留了自己的传统节日,如傣族泼水节,蒙古族,彝族火把节达努节,瑶族,白族的三月街,壮族歌圩,藏族藏历年望果节,苗族跳花节。

春节是一个传统节日,在中国的一年。过去,被称为“新年”,因为的农历一直在按照中国的历史,中国农历新年,这一天是新的一年开始的第一天。据记载,中国人民在新的一年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它于顺兴播放。公元前2,000年日日顺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祀天地。从那时起,人们花了年初的一天,被视为月份开始。有人说,这是中国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农历新年将其改名为“春节”(约一月下旬至二月中旬,在公历)。春节,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卧室。所谓“新年夏娃,在春节前的夜晚,一个重要的时刻与家人团聚的,家庭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很多人也没有睡一整夜,“庆祝除夕。第二天,我们的家人和朋友在家里“过年”问候对方,所有最美好的祝愿在新的一年开始,春节期间,传统文化及康乐活动,舞狮,舞龙,舞,旱船,踩高跷最常见的。

农历新年元宵节,也被称为元宵节元夜,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根据传说,汉文帝(179 - 157年前)的第十五天庆祝周勃勘平叛乱Zhulv的,必须驱逐发挥每到夜晚,与公众和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司马迁创建日历是在开始的时候,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日灯节。隋,唐,宋,是非常受欢迎的。“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国家向数万数千英尺10 5建国门内端门,伸展巴厘岛,列戏剧院“,参加舞蹈,从黄昏到黎明黑暗和打击。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习俗已经取得显着的变化,但仍然是一个传统的民间节日。元宵节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灯笼为皮肤糯米粉,糖馅的圆圈内裹果料,“团圆”的象征。元宵节花灯始于公元一世纪,仍然是各地的普遍一起到当代。每天晚上的元宵节,灯节,陈列着各种灯笼,造型新颖组合的许多城市举办康乐活动,在农村地区,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舞,摇摆等。

日,农历二月,俗称龙抬头。来来回回在惊蛰春归大地,恢复所有的东西,昆虫,蛇,蛰伏在泥土或洞穴兽的时候,会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从沉睡中醒来,故名的崛起龙。古龙是神圣的象征,由龙来驱逐害虫。明代曾流行熏虫儿,二月天,人们希望新的一年牺牲剩下的面包,炒,熏床和炕被称为熏重耳。在农村地区,人与灰风在全国率先龙回圈周围的坦克包围了房子一圈,再入医院。有趣的是,每天的饮食也更多的龙的名字。水饺叫吃龙耳,龙鳞,吃春饼吃的吃面条叫吃龙须菜,现在的“龙须面”大概因此而得名。小孩这天剃头理发,叫“剃龙头。妇女在这一天不动针线,据说是为了避免伤龙眼。也有蜡烛的房子的墙壁,二月,根据束,蝎子,蜈蚣,你是“语言。但节日现在都忘了,但至今也有吃春饼的做法,如。

清明扫墓的祖先4月5日清明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公历4月5日之前和之后的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24个节气,节气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现在这一天开展祭扫烈士墓的活动,向烈士致敬。清明时分,天气转暖,草木复萌,经常去手手到郊外踏青,放风筝,享受春天,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为“春节”。

的端午纪念爱国祖先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本名“端午”。 “太平御览”卷11引“风土记”仲夏端五早“的句子。一般认为,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在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公元前340 - 前278),他不能被实现,因为他的政治理想,是无法保存状态,楚国灭亡后,当秦破坏楚,第五天五月抱石投汨罗江,淹没了河边的群众,我们采取了一条船,打捞屈原的尸体。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这天的后裔。在这个节日里,民间香袋,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香袋表示屈原的道德的国庆阅兵,这样的花园永远持续下去的希望死后的艺术:饺子最初以防止鱼吃掉屈原的身体,放假后的食物,龙舟救屈原说。

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七夕”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日子,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前夕的陈水果和儿子在球场上,女孩子结彩缕,穿七孔针。有人说,第一次穿完一样聪明。 “乞巧节”,因为很多女孩参加所谓的“女孩节”。

盂兰节,农历7月15日。是传说中的地方官员,即所谓的“鬼节”的生日。佛教徒这天要设置“盂兰盆施翟Gongseng,诵经法会举行,以及土地和水的庙宇,把灯笼和其他宗教活动。中国,当他们着手汉武帝的第六个世纪(下半年)”盂兰盆斋“的,现在的”盂兰盆节“,在民间少见,但放河灯的习俗仍流传下来的部分地区。

中秋家庭成员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8月15日排名下降,故名“中秋”。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帝王秋天节日的仪式。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自定义的满月。“中秋节”,“周”,第一次看到一本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在唐代,据传说的故事,形成了中国国家这个重要的节日,“唐皇帝梦游的月亮“,在古代,人与精致的糕点籍拨嗯月亮在中秋节,祭,家人分吃,表示与家人团聚的庆祝活动。这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BR />

重阳尊重重阳节是九月在中国的兴起,魏晋春节后的第九天。“重阳”,这个名字的时代,在重九,肇有五个主要的传统做法。先爬升秋天,风景优美,正是游历的好季节,既可以培养的味道,健康,插茱萸驱动器关闭秋天的蚊子害虫。饮酒赏菊。农历每月的菊花“三国演义”。盛开,观看状态秋菊千姿万,喝的冀中菊花酒,也重阳节的乐趣。吃重阳糕。食品制成的柔软的白色和美味的年糕,称为重阳糕“蛋糕”和“高”谐音,食物,可以步步高升。五,老年人活动,无尽的古代重阳尊重风。

农历正月(也被称为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这一天是一天的释迦牟尼路传说,寺院佛教节日粥,后来成了一个民俗,展现丰收。

公众这样一个庸俗的歌曲,“每年一个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他们把双方的陪同下菜糖放在桌子上。黑豆干草一碗水炉烧一柱香,在繁忙的愿望好评领导,我想称赞,灶王降吉祥。它反映了过去民间祭灶现场。这一天格外热闹,有些人甚至认为,这在农历新年的“彩排”,它也被称为过小年。虽然急噪,但关东糖的功能,每年售出约12个月,23日,仍然是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 (云港)

孛儿只斤·巴图孟克:(公元1474~ 1517年),蒙古族,又称察哈尔·巴图蒙克,成吉思汗第十五世孙,阿寨台吉次子阿葛巴尔济济农之子;蒙古察哈尔部人。著名明朝时期蒙古大元可汗,亦称察哈尔蒙古达延可汗,察哈尔氏鼻祖。

据清朝康熙内府蒙古文抄本的史籍《蒙古源流》记载,孛儿只斤·巴图孟克六岁即汗位,称大元可汗。一说他在位七十四年,终年八十岁。

孛儿只斤·巴图孟克的父亲孛儿只斤·巴延蒙克和其叔孛儿只斤·满都鲁结成联盟,本来要拥立孛儿只斤·巴延蒙克为大汗,但孛儿只斤·巴延蒙克主张拥立孛儿只斤·满都鲁为大汗。不久,孛儿只斤·满都鲁即大汗位,孛儿只斤·巴延蒙克为济农(辅政、副汗)。后来,因部族之间的纷争,二人同败,相继而死。

孛儿只斤·满都鲁可汗逝世后,他的遗孀满都海福晋执掌汗廷大权,统辖着蒙古各部。她在寡居期间,拒绝非黄金家族贵族的求婚,精心抚育孛儿只斤·巴延蒙克之子孛儿只斤·巴图孟克,两部联合,加强实力。

在孛儿只斤·巴图孟克六岁时,满都海福晋扶立他即汗位,尊称察哈尔蒙古达延汗,并同他结婚。她辅佐年幼的达延汗,执掌政事,发誓报仇,维护黄金家族统治。

在明朝时期的蒙古史上,有两位杰出的女性:一位是满都海福晋,另一位是三娘子(忠顺夫人)。满都海福晋曾率军出征,驰骋大漠,打败枭雄,消灭仇敌,巩固了蒙古察哈尔部的统治地位。

在孛儿只斤·巴图孟克年长后,亲自执政,厉行改革,废除太师制度,恢复济农,强化汗权,重分领地。据史籍《李朝成宗大王实录》记载,当时孛儿只斤·巴图孟克为人“贤智卓越”,控弦十万骑。

在稳固了同志权以后,孛儿只斤·巴图孟克分封诸子,建左右两翼六个万户——左翼三万户为察哈尔部万户、兀良哈部万户和喀尔喀部万户;右翼三万户为鄂尔多斯部万户、土默特部万户和永谢布部(哈喇慎、阿苏特)万户。左翼三万户由孛儿只斤·巴图孟克自己直接统辖,大汗驻帐于察哈尔部万户;右翼三个万户由济农代表大汗行使管辖权,济农驻帐于鄂尔多斯部万户。

孛儿只斤·巴图孟克的这些举措,为后世蒙古各部落形成的起源,重新划定蒙古各部的行政版图等,均影响极为深远。此后,察哈尔成为蒙古重要的部落姓氏。

察哈尔·巴尔斯博罗特:(公元?~1519年),蒙古族,达延可汗的三子;蒙古察哈尔部人。著名明、清之际蒙古塞音阿拉克可汗。

察哈尔·图鲁博罗特继达延可汗之后,统领蒙古察哈尔部。

察哈尔·博迪:(公元?~1547年),蒙古族,又称卜赤,图鲁博罗特可汗长子;蒙古察哈尔部人。著名明、清之际蒙古博迪阿拉克汗。

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博迪台吉带领左翼三万户官臣到鄂尔多斯成吉思汗八白室祭祀,并威胁其叔叔。

巴尔斯博罗特看局势不妙,给博迪让位。十七岁的察哈尔·博迪在成吉思汗八白室前即汗位。

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察哈尔·博迪去世,终年四十四岁,在位二十八年。

察哈尔·阿剌克:(公元1519~1547年),蒙古族,达延汗长子图鲁博罗特之长子;蒙古察哈尔部人。著名明、清之际蒙古阿剌克可汗。

察哈尔·达赉逊:(公元?~1557年),蒙古族,又称达莱逊,阿剌克可汗之长子;蒙古察哈尔部人。著名明、清之际蒙古库登汗。

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二十九岁的察哈尔·达赉逊即汗位,统领蒙古察哈尔部。

察哈尔·达赉逊继可汗位后,举部东迁,驻牧于蓟、辽地域(今辽宁、内蒙古东部和河北北部地区)。他的迁徙之举产生了重大历史影响:冯瑗在《开原图说》中记述:“辽左始有虏患”。日本学者和田清在《明代蒙古史论集》一文中认为:“率领所部十万东迁,移牧于兴安岭东南半部,不仅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罕有事件;由于移动的结果,在蒙古内部引起了重大变化,并使明廷辽东大为疲敝,不久便形成了清朝兴起的基础。”

蒙古察哈尔部东迁后,与明朝长期反复、激烈地厮杀,损失惨重,两败俱伤。明军大将李成梁守辽,重点就是针对着蒙古的察哈尔部。而当时满洲后金的佟·努尔哈赤则隐藏于赫图阿拉地区,暗自发展,形成气候。所以,辽东地区明朝与蒙古的厮杀,为满洲崛起提供了历史机遇。

公元1557年,察哈尔·达赉逊去世,终年三十八岁,在位十年。

察哈尔·图们:(公元1539~1592年),蒙古族,库登汗之长子;蒙古察哈尔部人。著名明、清之际蒙古札萨克图汗。

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 察哈尔·图们在二十九岁时即汗位。

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察哈尔·图们五十四岁时去世,在位三十五年。

察哈尔·布延:(公元?~1603年),蒙古族,札萨克图汗长子;蒙古察哈尔部人。著名明、清之际蒙古薛禅汗。

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察哈尔·布延即大汗位。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去世。

察哈尔·林丹:(公元1592~1634年),蒙古族,又称陵丹、灵丹,打来孙可汗的四世孙;蒙古察哈尔部人。著名明、清之际蒙古呼图克图汗,简称林丹可汗。

在史籍《明史·靼鞑传》中,记载察哈尔·林丹则取谐音为“虎墩兔憨”,是满族对他带有轻蔑的意思。

据清朝康熙内府蒙古文抄本的史籍《蒙古源流》记载,林丹汗是蒙古察哈尔部首领,也是蒙古最后一位大汗,出身于蒙古黄金家族,是成吉思汗的第二十二世孙。黄金家族指的是大蒙古帝国成吉思汗的后裔。

察哈尔·林丹于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即察哈尔蒙古大汗位,时年十三岁,后驻帐广宁(今辽宁北宁)以北。十二年后,比察哈尔·林丹年长三十三岁的佟·努尔哈赤登上后金政权的可汗位。后来继承汗位的后金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与察哈尔·林丹同岁,他成了蒙古察哈尔·林丹的致命克星。

其时,蒙古察哈尔部实力雄厚,其势力范围东起辽东,西至洮河,拥有八大部、二十四营,号称四十万蒙古。在史籍《明神宗实录》中记载,林丹汗有“帐房千余”,牧地辽阔,部众繁衍,牧畜孳盛,兵强马壮,自称全蒙古大汗。

察哈尔·林丹自称:“南朝止一大明皇帝,北边止我一人!”因而,察哈尔·林丹冀图继承大元可汗的事业,南讨明朝抚赏,东与后金争雄,号令漠南蒙古。

察哈尔·林丹即位后,进行全面的政策调整。察哈尔·林丹极力争取黄教僧侣封建主的支持,接受沙尔巴呼图克图的灌顶戒教,称“林丹呼图克图汗”。又下令将一百零八函的《甘珠尔》经典译成蒙古文,用金字抄写在蓝纸上。继而编纂蒙古文《大藏经》,并兴建了著名的寺院“察干召”(白寺)。在察哈尔·林丹的积极倡导下,黄教在蒙古左翼诸部传播开来,寺宇林立,僧众遍地,每个家庭都派一子出家为僧,喇嘛教迅速为蒙古贵族和民众所接受。喇嘛们用千金铸造嘛哈噶喇金佛。传国玉玺、嘛哈噶喇金佛、金《甘珠尔》经被视为三大法宝。不过,在察哈尔·林丹改奉红教后,信奉黄教的漠北喀尔喀和右翼三万户的各部汗、济农、诺延、台吉,与林丹汗逐渐有所疏远。

由于漠南蒙古东介于明朝与后金之间,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而成为后金与明朝的争夺对象。在明朝、后金与察哈尔部之间鼎立的矛盾中,明廷与后金的矛盾是主要的。明朝主要采取“以西虏制东夷”的策略,联合林丹汗,共同抵御后金。林丹汗向明廷提出“助明朝、邀封赏”。明朝政府则每年给林丹汗的赏银先为四千两,后增至四万两,再增至四万两,尔后增至十四万两。

明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崇祯皇帝朱由检命大臣王象乾与袁崇焕共商对策。在《明史·鞑靼传》中记载:“象乾至边,与崇焕议合,皆言西靖而东自宁,虎不款,而东西并急。因定岁予插(察哈尔林丹汗)金八万一千两,以示羁糜。”就是明朝政府以牛羊、茶果、米谷、布匹、金银为抚金,换取察哈尔林丹汗不犯边,而求得西边安靖,明廷得以集中力量对付后金政权。

察哈尔·林丹接受了明朝的抚赏,显然妨碍了后金攻明的大政方针,后金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决定首先征抚察哈尔·林丹。因此,后金天聪汗与林丹汗之间的争战根本就不可避免。结果,爱新觉罗·皇太极先后三次出兵进攻蒙古,察哈尔·林丹势穷力竭,最终死在青海。

察哈尔·林丹对明朝索要抚赏,忽即忽离。而对待后金政权则由轻慢而迅速转为畏惧。

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公元1619年)农历10月,察哈尔·林丹遣使至后金,狂称“统四十万众蒙古国主巴图鲁成吉思汗,问水滨三万人满洲国主”云云。后金的诸贝勒大臣见了察哈尔·林丹来书,皆勃然大怒,要将其来使一半斩杀、另一半劓鼻馘耳放归。当时佟·努尔哈赤说:“使者无罪,暂加扣留,待派使臣返回后再做处理。”随后,后金天命汗佟·努尔哈赤遣使赍书报察哈尔·林丹。察哈尔·林丹把后金使臣也关了起来,并对佟·努尔哈赤的国书做出了傲慢的回答。

佟·努尔哈赤误闻自己派遣的使臣被察哈尔·林丹所杀,怒斩蒙古使臣,但后来,后金使臣却却买通了蒙古看守,逃回了后金。不久,在佟·努尔哈赤成功地攻占了明朝的沈阳、辽阳后,后金政权同察哈尔蒙古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察哈尔·林丹在蒙古实行错误政策,加速了察哈尔内部的分崩离析。他自己掠土地、劫牛羊、穷奢极欲、暴虐无道,“炰休悖慢,耳目不忍睹闻”。察哈尔·林丹自恃士马强盛,横行漠南,破喀喇沁,灭土默特,逼喀尔喀,袭科尔沁。史载察哈尔部属五路头目的妻子,被林丹汗重臣贵英强占,受害头目含愤投巴林部首领炒花,“炒花不能养,投奴酋。奴酋用之守广宁”。因此,察哈尔蒙古的许多部落因对察哈尔·林丹不满,逐渐背离而转而依附于后金政权,与后金盟誓。例如科尔沁等部在后金军队的及时援助下,打退了林丹汗的军事进攻。

之后,后金天命汗佟·努尔哈赤凭借有利的形势,开始向漠南蒙古发动军事攻势。在此次战役中,后金大军扫击巴林、巴岳特、乌济业特三部牧地,俘获五万六千多人畜。这是后金政权大规模进攻蒙古的开始。此后,又有许多蒙古部落依附于后金政权。

在爱新觉罗·皇太极继承后金汗位后,开始重点进攻蒙古诸部,并直接威逼到察哈尔部。据史籍《崇祯实录》中记载:后金天聪二年(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农历6月,察哈尔“拔帐而西,骚动宣、云,已逾半载”。察哈尔·林丹率察哈尔部开始西迁到宣府、大同塞外。

察哈尔·林丹西迁之后,明朝中断了抚赏,因此其内部困难加剧,众叛亲离,四面楚歌。在这种情况下,后金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对察哈尔部连续发动了两次军事进攻。

第一次,明崇祯元年(后金天聪二年,公元1628年)农历9月3日,爱新觉罗·皇太极亲率大军,会同归附的蒙古诸部征讨察哈尔部。爱新觉罗·皇太极第一次以“盟主”的身份发号施令,统率蒙古诸部军队向察哈尔·林丹发起进攻。9月6日,皇爱新觉罗·皇太极率领大军离开沈阳,西征林丹汗。9月8日,联军经都尔鼻(今辽宁彰武)时,敖汉、奈曼等部兵来会。尔后,喀尔喀、科尔沁、扎鲁特部、喀喇沁各部兵来会。随后,爱新觉罗·皇太极指挥满蒙联军,乘胜前进,追捕败军,直至兴安岭。在史籍《清太宗实录》中记载:“遣精骑追捕败军,至兴安岭,获人畜无算。”爱新觉罗·皇太极亲征察哈尔大军,于农历10月15日回到沈阳。是役,为后金政权第一次由天聪汗亲自统率,会集蒙古诸部兵马,共同进击察哈尔部林丹汗。爱新觉罗·皇太极通过对察哈尔部的第一次进兵,确立了对漠南蒙古东面诸部的盟主地位,建立了蒙古归附各部对后金政权的臣属关系。察哈尔·林丹在受到爱新觉罗·皇太极威逼后,再次西迁,于是,爱新觉罗·皇太极对察哈尔部发动了第二次征伐。

第二次,明崇祯六年(后金天聪七年,公元1633年)农历4月1日,爱新觉罗·皇太极发动了第二次对察哈尔部的进军。4月9日,大军到西拉木伦河时,沿途蒙古各贝勒率所部兵来会,共同大举进攻察哈尔部。据史籍《天聪朝臣工奏议》中记载,这次满蒙联军出征的目的:“一欲为我藩国报仇,一欲除却心腹大患。”察哈尔·林丹闻警大惊,“遍谕部众,弃本土西奔,遣人赴归化城,驱富民及牲畜尽渡黄河。察哈尔国人,仓卒逃遁,一切辎重,皆委之而去”。察哈尔部众散处黄河河套及套西一带。

在史籍《清太宗实录》中关于皇太极第二次亲征察哈尔林丹汗之役,是历时四十天,仅斩一人、获六人,又获马一匹、骆驼一峰。满蒙联军始终未同察哈尔部的军队相遇,无果而还。爱新觉罗·皇太极在深入察哈尔境地后,遇到的主要困难一是缺水,其时,以一只黄羊换水一碗,可以看出水之珍贵。二是缺粮,大军“分道而猎,及合围,见黄羊遍野,不可数计,遂杀死数万。时军中粮尽,因脯而食之”。

明崇祯七年(后金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农历4月,察哈尔·林丹抗清失败,自己也“发痘”病死在青海的打草滩阿拉他拉。其子察哈尔·额尔克孔果尔额哲拥众过万,仍驻扎在河套地区外围。

经过后金政权两次大的打击和西迁,察哈尔部人心离散,势不可为,“食尽马乏,暴骨成莽”。为了逃窜,舍弃故业,西奔图白忒部落,牲畜死得很多。许多部民没有吃的,彼此“杀人以食”。察哈尔部的许多部众已经不愿再随察哈尔·林丹继续西迁道吐蕃、青藏一带地方,许多部落首领纷纷投归后金政权,就连他的一位妻子也率其八寨桑,以一千二百户归降爱新觉罗·皇太极。

爱新觉罗·皇太极鉴于形势发生变化,谕率兵诸贝勒大臣曰:“察哈尔知我整旅而来,必不敢撄我军锋,追愈急,则彼遁愈远。我马疲粮竭,不如且赴归化城暂住。”于是大军回返,趋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满蒙联军经宣府、张家口等地时,大肆抢掠,饱欲而返。明崇祯七年(后金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农历7月24日,爱新觉罗·皇太极率军回到沈阳。

爱新觉罗·皇太极征蒙古的最大收获,是得到了察哈尔·林丹的传国玉玺,他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天命所归,于是做出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决定:改“后金”国号为“大清”。

察哈尔·林丹,这位成吉思汗以降的最后一位蒙古帝国大汗,成为了满清王朝爱新觉罗氏族立朝统世的最大奠基石。

察哈尔·额尔克孔果尔额:(生卒年待考),蒙古族,呼图克图汗之长子;蒙古察哈尔部人。著名明、清之际蒙古汗。

明崇祯六年(后金天聪七年,公元1633年)农历闰8月,爱新觉罗·皇太极连续得到来自察哈尔的奏报:察哈尔·林丹出病痘,殂于打草滩地方阿拉他拉。又得到奏报:察哈尔·寨桑噶尔马济农等送察哈尔·林丹的窦土门福晋,带着人来归附。于是,爱新觉罗·皇太极决定三征察哈尔。

明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农历2月26日,爱新觉罗·皇太极命属下多尔衮、岳讬、萨哈廉、豪格为统兵元帅,率骑兵万人,三征察哈尔,往收察哈尔·林丹之子察哈尔·额尔克孔果尔额哲。农历3月,爱新觉罗·多尔衮等在宣府水泉口,招抚了察哈尔·林丹的遗孀囊囊福晋,从她口中得知了察哈尔·额尔克孔果尔额哲等人的驻牧地。

爱新觉罗·多尔衮等迅速率领后金大军继续前进,前往黄河河套一带,收抚察哈尔部众,并寻找苏泰太后及其子察哈尔·额尔克孔果尔额哲等人的下落。苏泰太后是爱新觉罗·皇太极母舅、贝勒叶赫·金台石的孙女,台吉叶赫·德尔格勒之女。3月28日,后金大军进抵察哈尔·额尔克孔果尔额哲等人所驻牧的托里图地方。其时,天雾昏黑,额哲没有防备。爱新觉罗·多尔衮等议商决定,派遣随军的叶赫·金台石贝勒之孙叶赫·南楮等,先见叶赫·南楮之姐、林丹汗遗孀苏泰太后及其子察哈尔·额尔克孔果尔额哲。

叶赫·南楮等受命后,急驰至苏泰太后大营。到大营后,叶赫·南楮高声喊道:“尔福晋苏泰太后之亲弟南楮至矣,可进语福晋!”苏泰太后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后,既惊又喜,但怕有诈。苏泰太后遂令她的旧叶赫部随从亲自加以辨认,回来报告说:“是真的!”苏泰太后恸哭迎出营帐,与久别的弟弟抱头相见。随后,苏泰太后令其子察哈尔·额尔克孔果尔额哲率领众寨桑,归附后金政府。这是爱新觉罗·多尔衮巧妙地利用姻亲关系,取得了政治与军事“一石二鸟”的生动史例。

明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农历3月29日,苏泰太后偕同察哈尔·额尔克孔果尔额哲设宴,奉送给爱新觉罗·多尔衮等驼马、雕鞍、貂裘、琥珀、金银、苏缎等物。除了驼、马外,多尔衮等把其余礼品都收下。爱新觉罗·多尔衮等亦设宴款待,并赠以雕鞍、马、黑貂裘等礼物。

到明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农历8月3日,爱新觉罗·多尔衮偕同贝勒岳讬、萨哈廉、豪格等完成了征察哈尔部的任务,同时获得了历代传国的玉玺,玺文为“汉篆‘制诰之宝’四字,璠玙为质,交龙为纽,光气焕烂,洵至宝也”。(本书按:后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之“玉玺”,纯系为无聊的伪造赝品。)

爱新觉罗·多尔衮等见到宝玺后大喜道:“皇上洪福非常,天锡至宝,此一统万年之瑞也。”农历9月,爱新觉罗·多尔衮率后金大军凯旋回到沈阳,把察哈尔·林丹偷偷持有的传国玉玺献给了爱新觉罗·皇太极。

爱新觉罗·皇太极将蒙古察哈尔部安置于义州,分设左右翼察哈尔八旗,设都统和副都统管辖;再封察哈尔·额尔克孔果尔额哲为察哈尔亲王,并将次女爱新觉罗·马喀塔格格嫁给了他。

当察哈尔·林丹的“八大福晋”归顺后,满洲贝勒济尔哈朗娶了察哈尔·林丹的大福晋苏泰太后(额哲之母)为妻,皇太极娶窦土门福晋和囊囊福晋为妃。后囊囊福晋生下了察哈尔·林丹的遗腹子察哈尔·阿布奈。在察哈尔·额尔克孔果尔额哲因病去世后,其弟察哈尔·阿布奈承袭为亲王,又尚爱新觉罗·马喀塔格格为妻。

综观察哈尔·林丹,他不仅是蒙古察哈尔部的大汗,而且是蒙古各部的宗主。因此,蒙古察哈尔部的灭亡,既是漠南蒙古全部归于后金政权统治的标志,也是成吉思汗所创立之大蒙古帝国在其故土最终覆灭的标志。

蒙古察哈尔部被爱新觉罗·皇太极征服后,明朝失去了北面屏障,入塞通道被完全打开。在史籍《明史·鞑靼传》中记载:“明未亡,而插(林丹可汗)先毙,诸部皆折入于大清。国计愈困,边事愈棘,朝议愈纷,明亦遂不可为矣!”察哈尔·林丹之死,他的儿子察哈尔·额尔克孔果尔额哲降附后金政权,标志着漠南蒙古完全归入满清,满蒙已经结成联盟,扩大兵员和实力,囊括了自东海到青海的版图,具有更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与明王朝争夺天下。明与清的力量对比,由此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当时,明朝的力量仍然强大,实际控制着长城以南大约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满清王朝兴起之后,持续对明朝发动攻势,将明朝打得焦头烂额。蒙古自从元顺帝北退之后,始称北元,亦从未间断向南骚扰,把明朝折腾得二百多年不得安宁,仅一个蒙古瓦剌部(蒙古卫特拉部),就在土木堡打了胜仗,还俘虏了明英宗皇帝。后来俺答汗又带军队打到通州,威逼北京。满蒙两个拳头联合起来打明朝,明朝处于了一种明显的劣势。佟·努尔哈赤和爱新觉罗·皇太极的高明之处就是积极建立满蒙联盟,以语言、习俗相近来说服蒙古,宣称明朝是他们共同的敌人,应该联合起来进行报仇。不仅如此,爱新觉罗·皇太极还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加强满蒙联盟。

爱新觉罗·皇太极在统一蒙古过程中,对蒙古各部,颁政策,定制度,封官爵,重管理,加强满蒙联盟,合力对付明朝。

联姻。早在后金天命时期,佟·努尔哈赤不仅娶科尔沁两贝勒的女儿为妻,他的儿子也相继纳蒙古王公的女儿做妻子。仅在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佟·努尔哈赤的四个儿子,次子爱新觉罗·代善娶扎鲁特部钟嫩贝勒女为妻,第五子爱新觉罗·莽古尔泰娶扎鲁特部纳齐贝勒妹为妻,第八子爱新觉罗·皇太极娶科尔沁部莽古思贝勒女为妻,第十子爱新觉罗·德格类娶扎鲁特部额尔济格贝勒女为妻。尔后,第十二子爱新觉罗·阿济格娶科尔沁部孔果尔女为妻,第十四子爱新觉罗·多尔衮娶桑阿尔寨台吉女为妻。在佟·努尔哈赤在位时,同科尔沁部联姻十次,其中娶入九次、嫁出一次。爱新觉罗·皇太极在位时,同科尔沁部联姻十八次,其中娶入十次、嫁出八次。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皇后就是莽古思贝勒之女,两位爱妃是寨桑贝勒之女,其中庄妃辅育顺治、康熙两代皇帝,定鼎中原,功在社稷。爱新觉罗·皇太极的儿子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两位皇后也都出自科尔沁部。蒙古科尔沁部与后金政权通过联姻,巩固了同盟,加强了自己的势力,在对抗察哈尔部的争斗中占据了上风。总之,由于蒙古科尔沁部归附后金政权最早,且博尔济吉特氏与爱新觉罗氏世为懿亲,清太祖佟·努尔哈赤、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和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先后有四位皇后、十三位皇妃,皆出自蒙古科尔沁等部。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影响了清初五朝(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四帝(太祖、太宗、世祖、圣祖)的政治与血缘,而以爱新觉罗·皇太极的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尤为突出。

在后金天聪一朝,满洲与蒙古察哈尔部联姻也是一例。爱新觉罗·皇太极先娶察哈尔·林丹的遗孀窦土门福晋巴特马·璪,后封为衍庆宫淑妃。又娶其遗孀囊囊福晋那木钟,后封为麟趾宫贵妃。囊囊福晋先生下察哈尔·林丹的遗腹子察哈尔·阿布奈。她后来又为爱新觉罗·皇太极生下一子,名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爱新觉罗·皇太极还将第二女爱新觉罗·马喀塔下嫁给察哈尔·林丹之子察哈尔·额尔克孔果尔额哲为妻。察哈尔·额尔克孔果尔额哲逝世后,爱新觉罗·马喀塔再嫁其弟察哈尔·阿布奈。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察哈尔·阿布奈之子察哈尔·布尔尼乘吴三桂反乱时发动叛乱,遭满清王朝击溃,察哈尔·布尔尼被杀。康熙大帝命诛戮察哈尔·阿布奈及其诸子,后裔女子皆没为官奴。蒙古察哈尔可汗的嫡系后嗣至此遂绝。

当时,和硕贝勒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的妻子已死,继娶其妻妹、察哈尔·林丹的遗孀苏泰福晋为妻。大贝勒爱新觉罗·代善娶察哈尔·林丹之女、额哲之妹泰松格格为妻。皇太极之子爱新觉罗·豪格娶察哈尔·伯奇福晋,皇太极七兄爱新觉罗·阿巴泰也娶察哈尔·俄尔哲图福晋。此后,满清政权与蒙古察哈尔部由昔日之仇敌,成为后世之亲家,结成了坚固的政治联盟。

此外,爱新觉罗·皇太极还通过编旗、册封、赏赐、重教、会盟等一系列措施,不仅加强与密切了满清政府同蒙古诸部的关系,而且为以后的清朝入关后对蒙古诸部的政治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模式和经验。

蒙古会选择亲近俄罗斯,因为蒙古的所有国土都被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国家包围,所以也使得蒙古在一些发展理念上必须要听从这两个国家的。然而蒙古和俄罗斯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利益联系,所以也使得蒙古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的紧密。如果在这个时候蒙古选择亲近美国的话,会遭到俄罗斯强有力的打击以及制裁。

而且蒙古如果选择发展的话,这必须要依赖周边国家,而不是遥远的美国。因为蒙古现在根本没有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支撑经济的发展,所以使得现在蒙古只能通过能源出口的方式来发展国内的经济。然而如果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变得非常糟糕的话,就会使得蒙古的对外贸易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也使得蒙古在一些决定上必须要选择站在俄罗斯这边。

再加上当时苏联时期对于蒙古进行了非常多的经济援助以及军事援助,使得蒙古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确实非常的紧密。而且蒙古在文化上也受到了俄罗斯很大的影响,使得蒙古对于俄罗斯有一种天然的好感。然而现在的蒙古如果想要取得发展的话,就必须依赖出口经济,但是俄罗斯也是一个能源非常丰富的国家,所以也使得蒙古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有一些紧张。

当然蒙古绝对不会选择亲近美国,因为美国在蒙古问题上根本没有太多的存在价值,所以使得蒙古根本不会得到美国的强力保护。

   说起苏联,在我国刚刚探索社会主义时,苏联老大哥可是没少帮助我们,当然后来闹得也不是很愉快,但人家对我们的帮助我们也是不否定的。

   要说外蒙独立就要说到了半殖民地给半封建社会的时期。而外蒙于1911年宣布独立,虽然没有得到国际上的认可,但是当时的大清王朝灭亡,早已无暇顾及外蒙之事。在国内混乱之际,苏联大哥扶植外蒙建国成立蒙古国,对外称是保护蒙古,而无论是大清还是中华民国都未承认过外蒙的独立,,直到1946年才承认了外蒙古的脱离。当时苏联老大哥的实力可是毋庸置疑啊,那可是和美国对质的超级大国,加盟国更是有十多个国家。

      要说苏联对当时中国这块大蛋糕不动心那是不可能的,外蒙与内蒙相连,东西南北方向苏联都需要通过蒙古运输贸易。重要的道路当然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更安心了,还能对中国再进一步的入侵,争气的是中国迅速崛起,苏联也未讨到什么好处,而不敢将蒙古国吞并也有一部分我国迅速强 大的原因,外蒙能独立但不能划入苏联。

   还有就是美国原因,都知道苏联美国对质冷战,苏联若是有如此大的动作美国怕是不会让苏联如愿的。且苏联当时几乎是举全国之力来发展重工业来和美国对抗了,多半也是没有太多精力分散给蒙古国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3146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4
下一篇2023-07-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