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分手。简单来说,他说的一切都不能作为出轨的正当理由,对你不满可以先分手然后去睡别人,或者可以和你说然后看你会不会改。他现在就是:老子就是这样了你看着办吧。那你就快点分手,别往地狱走了。姑娘醒醒吧,已经出过轨了,你还想着应该结婚吗?你是在犹豫什么?
是因为订婚了如果这个时候分手,或者领证了,这个时候去离婚,会给自己贴上“二婚”的标记吗?怕再也找不到好的男孩子了吗?对自己能上心点吗?是怕对亲戚朋友交代不过去吗?
我认为结婚是因为这段婚姻可以给你带来增速性的幸福感,所以我决定跟身边的人携手一生。对于结婚这个事情,本身就应该慎重考虑的,如果进入了婚姻,对方再一次出轨了,你又该如何承受呢?
你无法想象一个在外面出轨的人,还是照样对着你求婚,他的心理在想什么?其实你是否想过“你只是适合跟他结婚的对象而已?”往后余生日子还很长,还没跨进婚姻的殿堂,就已经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情,以后又当如何?
真要等生了孩子,最后知道他孕期还出轨了,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承受的了吗?是不是悔不当初不应该相信他呢?我见过面对另一半出轨,女孩痛不欲生的样子。也见过出轨依旧为了男孩的三言两语选择继续相信生活,婚后疑神疑鬼两个人不欢而散的情况。
一个20几岁的漂亮女孩,身边聚集了众多的追求者。她知道这一点,于是,她把命运馈赠的美貌,当成了筹码,用来实现攀龙附凤的夙愿。
然而,她没能找到令自己满意的金龟婿,迫于无奈,她草率地嫁给了现在的丈夫瓦尔特。婚后,她邂逅了风度翩翩的查理,于是,一段婚外恋由此展开。
毛姆曾是“狄更斯之后最受欢迎的英国作家”,他擅长写情欲、背叛,用冷冷的笔揭示人性的阴暗。但是,《面纱》略有不同,一方面,他深刻地剖析了人性的阴暗,另一方面,又透露着对人物的深切的理解与同情。
这部小说的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的殖民地—香港,这部小说的书名《面纱》典出雪莱的十四行诗《别揭开这五彩面纱》,毛姆在扉页引用了如下诗行:“别揭开这五彩面纱,芸芸众生都管它/他叫生活……”
毛姆的书名隐喻了主人公历经生死磨难后对人生真相或生命真谛的领悟。年轻的凯蒂愚蠢、轻浮、浅薄、势利、虚荣、没有头脑,但是,后来获得了明确的自我认识,她要与以前的自己一刀两断,做一个不依附于任何人的女人。
凯蒂出生在英国一个普通中产家庭,父亲是一名王室大律师,这个职位听上去光鲜亮丽,但是收入却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销。
一转眼,两个女儿也都已长大,凯蒂的母亲把注意力放到了两个女儿身上,希望让女儿尽快找个如意郎君,弥补她郁郁不得志的人生。
凯蒂是两个女儿中最漂亮的一个,她的母亲便把所有的精力放到了她身上。
一进入社交圈,凯蒂就惊艳四座,身边拥有了众多追求者。然而,社交季一年又一年地结束了,仍没有人能在地位和财富方面令凯蒂和她的母亲称心如意。
更让凯蒂受不了的是,不如她漂亮的妹妹,却要先她一步,嫁给一位男爵,凯蒂的心里五味杂全。
这时候,瓦尔特向凯蒂求婚了,凯蒂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为了摆脱在娘家的窘境,给自己找一个长期饭票,她嫁给了自己并不喜欢的瓦尔特,并随他来到香港生活。
查理满足凯蒂所有关于男人的幻想:身材好、有钱有权、能游刃于各种人际关系,凯蒂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更好的长期饭票。
但是,当她和查理的事情败露后,查理却急于把凯蒂撵走,他并没有打算认真对待这段感情,凯蒂伤心欲绝。
凯蒂两次选择男人,都是因为她觉得他们可以依靠。她和瓦尔特结婚,是想摆脱在娘家大龄而无人可嫁的窘境;她出轨查理,更多的是享受查理的权势,以及满足她的虚荣心,查理也能给她带来更多的安全感。
如果凯蒂有独立的意识和思想,她寻找丈夫的目的,不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长期饭票,而是找一个情投意合、有思想共鸣的人,她便不会因为有人只是可以养活她,就选择嫁给那个人,更不会因为崇拜权势,婚内出轨。
凯蒂从小就知道,她是个美人痞子,将来会成为一个美人。
她的母亲对她的人生寄予了厚望。即使她很吝啬,也不惜花重金带领凯蒂进入社交圈,从这方讲,母亲是爱凯蒂的,她希望凯蒂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心理学有一个名词叫做 “无条件的爱” ,指的是你对孩子的爱里没有交换、没有恐吓,也没有威胁。
只有你无条件地给予孩子爱,孩子的内心才能充满力量。 凯蒂的母亲对凯蒂的爱是有条件的,她爱凯蒂,带她参加社交舞会,给她买漂亮的衣服,是因为她想利用凯蒂实现自己攀龙附凤的愿望。
当这个愿望落空,母亲便不再爱凯蒂,她说凯蒂,只会花光父亲的钱,在家里毫不犹豫地打击凯蒂,告诉她,年轻的女孩很快会把凯蒂挤出社交圈。
凯蒂的父亲也并不爱自己的女儿。他的两个女儿和妻子,只是把他当做家里的经济来源。当他的收入下降时,母女三人只是抱怨他无能,丝毫体会不到他的痛苦,他在家里得不到任何尊重。
他的一生都在遭受妻子和女儿的压榨,他自己的情感都无法满足,他更没有能力爱自己的女儿。
当父母不能给孩子提供全然的爱,孩子的内心就会变得异常柔弱,无法活出真正的自我。于是,他们一生中都在寻找,那个可以给自己提供全然爱的人,并深陷其中。
凯蒂之所以嫁给瓦尔特,是因为瓦尔特能帮助她摆脱家庭的困境;她出轨查理,是因为查理外貌出众能力又强,这既满足了她的虚荣心,她又相信查理能带给她更好的生活。
如果凯蒂的父母从小培养她独立的性格,那么她就不会想要依靠别人,来摆脱自己的窘境,而是要靠自己摆脱困境。就像简爱在得知罗切斯特双目失明、陷于贫困之时,她只身回到罗切斯特身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两个人的未来。
凯蒂的一席话道出了, 她的价值观受周围环境的左右。
周围的人喜欢跳舞、打网球、看戏,凯蒂也喜欢;周围的人喜欢运动型的男人,凯蒂也喜欢。
瓦尔特个头不高,身材瘦小,她不是凯蒂喜欢的类型,以至于凯蒂和瓦尔特跳过几次舞后,对他都没有什么印象。
结婚后,凯蒂觉得瓦尔特也毫无魅力,两个人也没有共同语言。凯蒂生性活泼健谈,瓦尔特却沉默寡言;瓦尔特酷爱读书,可是他读的书在凯蒂眼里却是那么枯燥乏味。
但是,当跟随瓦尔特来到疫情重灾区湄潭府之后,她对自己的丈夫有了新的认识。瓦尔特在湄潭府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临危不惧、救助了很多人,修道院院长和修女圣约瑟夫对瓦尔特赞赏有加。
凯蒂对瓦尔特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她虽然还是无法爱上瓦尔特,但是,她开始明白,瓦尔特的心底包含着巨大的博爱情怀。
在瓦尔特染上瘟疫,生命将不久于世时,凯蒂为了能让瓦尔特走得安心,她祈求瓦尔特的原谅。瓦尔特在凯蒂眼中,不再是那个令人讨厌的丈夫,而是一个英雄。
在修道院工作时,凯蒂看到院长和修女们,为了帮助他人,牺牲了自己一生的幸福,她的心里触动很大,凯蒂认为她们活得非常有意义。
在修道院工作的这一段日子,凯蒂也一点一点地找回了迷失的自己。曾经的自己依附他人、没有独立的人格。现在的她要和以前的自己一刀两断,她要做一个独立的人,一个不依附别人的人,她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幸福。
17世纪的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说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
我们身处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总会受到周围的环境和人的影响。你身边有什么样的人,你就很可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正因为环境的力量如此大,所以才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假如孟子从小生活在闹市区,而不是学校周边,中国历史上也许会少了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所以,我们在平时要注重筛选自己的朋友圈,多结交有理想、有抱负的有志青年,和这样的朋友在一起,我们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毛姆揭开了凯蒂生活的面纱,它告诉我们,女性要掌握自己的生活,做一个独立的女人,而不是依赖于他人。
在《我的前半生》中,罗子君事事依赖丈夫,在离婚时,她才处于被动地位,被人欺负,甚至差点失去了孩子的抚养权。
于是,罗子君学会了依靠自己,她努力工作,努力照顾孩子。最终,她在事业上有所突破,有能力带着孩子去更好的地方生活,并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所谓“独立”,就是比起取悦他人,更关注自己内心的需求。 所以,当贝克汉姆在西班牙,效力皇家马德里时,贝嫂选择了在英国发展自己的事业;当贝克汉姆退役回到英国后,贝嫂又把自己的事业发展到了美国。
正是由于她的独立,她才在贝克汉姆和其他女性传出绯闻时,能够泰然处之;在丈夫隐退回归家庭时,她能凭借一己之力,让家庭继续过着富足的生活。
所以,作为女性,《面纱》告诉我们,只有自立自强,不依赖别人,才能活出自我,活出最耀眼的人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