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民俗称为“过年”。潮邑非常重视这个节日,当天一大早,人们便走亲访友,称为“拜年”。拜年时一般都应带“大吉”(即柑,大于桔,故称“大吉”),被访主人也应以“大吉”回赠,以示共同吉利,并互道“新年好”、“新正如意”、“恭喜发财”等以表吉祥之愿。大年初一,按揭阳传统例俗,多数人家早餐吃斋,以示对佛祖的尊重和敬佛的诚心。春节期间,城乡都组织舞狮、猜谜、游标旗、潮州大锣鼓等文娱活动。此外,成人还要给老人、小孩送“压岁钱”。
人胜节
正月初七为人日,亦即人胜节。出自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七日为人”之说。是日,民间以七样蔬菜混煮作羹充食,谓食七样菜,可得财运亨通。此俗今尚流行。
元宵节
也称“上元节”,为农历正月十五。揭阳民间旧俗要在本日祭祖。一些乡村,还有做“丁酒”习俗(注,当年生男孩之家庭,要在此日设酒席宴请乡邻。)县城通常皆有赛花灯,燃放烟花,舞狮等习俗。普宁等地乡村,也有元宵夜“看新娘,做四句”习俗。
清明节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每年四月初(通常为四月五日)。清明节前后,是人们扫墓祭拜祖先,缅怀先烈的时间。
端午节
俗称五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相传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是日,各家各户大多吃粽子。揭阳尚有“挑龙须水”、“洗龙须浴”之俗,据说端午时节,江河之水为“龙须水”,或食或洗均可避邪。此外,有些地方还举办“赛龙舟”活动。
出花园
揭阳潮语区,凡满15岁的男女一般于当年农历七月七日举行“出花园”仪式,以示长大成人。类似现代的“成人节”。出花园时,外祖家给外孙办“出花园礼”。通常有红公鸡、红屐、酵粿等。亲邻多备布料或肉、蛋为贺。喜家则置办祭礼“拜公婆母”。当日,孩子要吃甜丸红鸡蛋和甜猪肝,意谓圆满长进。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也叫“鬼节”。潮属各处普遍有祭祖活动。节前节后一二天,各善堂和寺庙也有“施孤”放赈活动。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晚家家户团聚吃月饼,品水果赏月。本区民间中秋节品,必有月饼、芋头、柚三种。相传元初,统治者强迫汉人每家养一名元兵,抗元人士不满其压迫,乃借月饼传书,约定各家中秋夜某时杀死所养“元番”,是夜一举成功。当时汉人称元兵为“鞑鬼”,故中秋节食芋剥皮谓之“剥鬼皮”,剥柚食肉谓“吃鬼肉”。民俗中还有“拜月娘”,荡秋千,烧瓦塔等活动,海外侨胞亦喜择中秋回乡探亲,与家人团聚。
重阳节
九为阳数,故农历九月九日称“重阳”,是日登高成俗,榕城市民多登临黄岐山、紫陌山游乐。地都一带有食鱼粥,有些地方则有食杂烩粥习俗。此日,儿童多放纸鸢,民谣有“九月九,风禽(筝)仔,满天走”之说。
冬节
农历冬至日为冬节,俗称“小过年”。旧俗冬节要祭拜神明和祖先,祭品中必有糯米圆,以示大团圆。民间有“食过冬节圆,就多一岁”之说。也有用糯米圆粘于器物、屋柱、耕牛之上,以祈丰收的习俗。
二、婚嫁
揭阳旧时婚俗,要经问名、纳吉、纳彩、请期、纳征、迎亲等六道程序,谓之“六礼”;有些地方有女儿出嫁前夜睡草席之俗,相传此俗源自昔年一后母虐待羞辱前人所遗之女,令其如此睡法,不料此女后发富起家,子女昌盛,自此人们便仿效相沿成俗;此外尚有“提油舅”、“做四句”等俗。“提油舅”即女儿出嫁当日要由其兄弟提五件礼品同往男家,称之“提油舅”,其在新郎家最受欢迎,一般在首席宴座。“做四句”是指嫁娶的各种仪式,女家要聘一位如戏剧中宾相一样的老妇女,唱四句“祝颂语”来主持,四句有约定俗成的,亦有现场自编的,大都押韵,诙谐。揭邑另有一俗,为其他地区少见,即将要结婚之男女,如遇家中出丧(一般指长辈),则必在百日内成婚,否则要三年后方可行嫁娶之礼。
这些旧俗一些地方尚有留传,而大多数地区已是婚事新办,简办,就连集体婚礼,旅游结婚等时尚也渐成风气。
三、赛龙舟
揭阳赛龙舟活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揭阳素称水乡,溪涧交错环绕,榕江南北二河、练江、龙江水深流长,河面宽阔,波平浪静,是划龙舟的好地方。赛龙舟活动,历代不衰。
揭阳龙舟,规格较为统一,在潮汕各市县中,最长最大:舟长32米、宽15米,共设桨25对,舵一支。揭阳龙舟,造型美、气魄大,龙颈修长,龙首高昂,威武俊秀。每年端午节前,龙舟落水时要举行仪式,然后进行训练,称“试桨”。
龙舟赛有四种形式:表演赛,友谊赛,胜负赛,锦标赛。清末曾任福建巡抚的丁日昌,晚年定居揭阳时,曾发起主持、邀请潮阳、普宁、揭阳等地龙舟队在榕江南河进行比赛,结果,揭阳棉树红色舟夺魁,丁日昌授予“钦差大臣丁赏”红绒锦旗一面。1980年“龙舟赛”被国家体委定为“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揭阳龙舟赛更为活跃。
四、英歌舞
英歌舞是一种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炉的民间广场舞蹈,表演气势豪壮,气氛浓烈。相传英歌舞始于明代,取材于《水浒》中梁山泊好汉元宵节大闹大名府的故事。舞蹈队分前棚后棚,前棚一般由36个人组成,大型的由108人组成,每人手执一对彩色木棒,配合锣鼓点和吆喝,挥动双棒交错翻转叩击,边走边舞,一步一呼,队列变化或“长蛇挺进”,或“双龙出海”,“四虎并驱”,或“二龙相斗”,翻腾穿插18套式。后棚人数多少不等,但最多不超过72人,扮成各式杂耍艺人配合前棚演出。
揭阳英歌舞已有300多年历史,流行于普宁、揭东等地,以普宁的英歌舞最为闻名,被誉为“英歌舞之乡”。1956年,普宁英歌代表队到北京参加“中国首届民间艺术表演大会”,1991年6月普宁燎原镇泥沟英歌队应邀参加深圳荔枝节表演,9月又应邀到广州为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赛抽签仪式的文艺晚会演出。
五、潮剧
潮剧,是潮汕地方剧种,用潮汕方言演唱,明嘉靖年间,揭阳潮剧已有本地特有剧目《荔镜记》、《苏六娘》等。
潮剧流布于广东东部、福建南部以及台湾、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等国潮人聚居地区。唱腔是曲牌联缀体和板式变化体两种体制的融合,保留着一唱众和、二三人以同唱一曲和曲尾帮唱的形式。乐调分轻三六、重三六、活五和反线,伴奏音乐吸收民间大锣鼓乐、庙堂音乐、民间小调等;乐器有唢呐、笛、二弦、胡弦、扬琴等,锣鼓有大锣、小锣、苏锣等。角色早期生、旦、丑、外、贴、末、净等七角,至当代发展为十种丑、七种旦、五种生、三种净,其中以丑、旦表演最有特色。
晚清,揭阳不少潮剧班,行当齐全,阵容严整,演艺高超,蜚声潮汕,其中知名的有揭西县棉湖桥园的“老玉堂春”、揭东县曲溪寨内的“老玉春香”、渔湖江夏的“老源正”等。现在潮剧界演艺名流,不少是揭籍艺人。
新中国成立后,潮剧艺术及演出活动发展神速,揭阳潮剧团《丁日昌》等剧目曾上京参加汇演并获奖,市境内许多潮剧团也先后多次到香港,新加坡、泰国等地演出,既加强了侨胞思乡凝聚力,又促进了海内外文化交流。
六、纸影戏
纸影戏,俗称皮猴戏,是用皮革或纸板平面雕刻成各种人物形状,透过灯光在棚窗纸幕上投影演出的一种戏剧形式。至清未,改影现为形现,将原皮革或纸版平面雕形改为木偶立体造型,木偶背部和两手各穿一根铁线,以供操纵表演。低影改为木偶,但潮人习惯仍称为纸影戏。
纸影戏也属地方剧种,有正音戏、潮音戏、晚清以后,揭阳纸影戏十分盛行和普及,纸影戏班多达几百家。
纸影戏表演时,台内仅有五、七个人,包揽了生、旦、净、丑各行角色的表演唱念和鼓乐,故潮俗有“手打鼓、脚打锣、口唱歌、头壳撞深波”之谣谚。
七、潮汕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历史悠久,最具地方特色,发端于明代中晚期。
潮汕工夫茶,重在品味鉴赏,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选茶,潮人最喜乌龙茶等。选水,以山泉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炭火,潮人最喜用“绞只条”炭,此炭无烟,具有炭香气味,以此炭烧水,火势均匀。茶具则有茶壶、茶杯、茶锅、茶洗、茶碟等12件。
泡茶之前,选用开水把茶壶、茶杯烫过,称为“热罐、热杯”,装茶叶时,讲究小粒在底部,大粒在顶部。还有“高冲”、“低斟”、“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讲究。任日本口福会会长的日籍华人陈东达教授在《饮茶纵横谈》一书中说:“日本的煎茶法来源于潮汕工夫茶。”
“结发夫妻”也称“草头夫妻”。 潮汕旧时婚姻还有一个“头返厝”的风俗。
具体如下 答案望采纳
潮汕旧时的婚姻礼俗,各县有所不同,但大体上大同小异。通常的程序是:
一、求婚。一般由媒人说合或亲朋介绍。
二、合婚。由媒人取女方生辰庚贴送到男方,男方便将议婚男女双方生辰请星家合婚。如经先生推测,双
方生辰八字不会“相冲”,便将庚贴陈于“灶神”前,三天内家庭各事如意,便可确认为可结合。如遇不顺心
的事,就被认为是“不合”,便将女方的庚贴送回。
三、开聘。双方合婚相合,便可相亲,“看家风”,若无异议,便可开聘。开聘要在12版红帖上开列男方
聘礼和女方妆奁数目。客俗旧时聘礼称“洒水”,什么“酒水”配什么嫁妆。“酒水”高低不等。一等叫“食
楹”,二等叫“食些箩”,三等叫“食箩”,四等叫“箩格”,五等叫“鸡公酒”。鸡公酒是最低等的,穷人
花不起这个钱,就由男方送女方两只公鸡,两斤猪肉,两壶酒,几对鸡蛋;而女方父母给的嫁妆也很少。客属
聘金的尾数一般要两个“九”的数码,取长长久久的好兆头。聘单红贴由媒人送到女方家后,若女方认可,男
方便可送聘定亲。
四、定亲。送聘定亲,也叫“纳采”。男方择吉日把议定的聘金送到女方家,女方交点后回送男方两个糖
包并插上石榴花,称为“受聘”。
据普宁市陈壁初、王史风先生介绍,旧时普宁县洪阳的习俗是,女方受聘后,除回敬男方糖点外,还要送
上大吉四对,谓之吉吉利利;春草两丛,谓之“草头结发”;猪心、猪肺一副,谓之肺腑连心;五样种子:早
粟(即夏收的稻谷)、绿豆、酵母饼、龙眼干、油麻,谓之“五子登科”;香蕉若干,谓之招子成行。
送聘、受聘后,男女双方各包糖包分送亲戚朋友,谓之“食甜”。亲朋回礼以贺,送给女方的为布料、花
粉等礼物,谓之“添箱”。
旧时在“纳采”前,男女双方是不能打听对方的姓名的,即使是定婚后,男女双方也不能互致问候,互通
信函。所以,在旧社会,除血统婚外,男女双方在揭红布盖头前,是互不相识的。女婿未“上厅”前,也不能
到妻家。
“上厅”,实际就是一种宴请新女婿的礼节。旧时揭阳在女儿出嫁之后,女方父母必须择一吉日良辰,或
乘乡里游神赛会演戏热闹等机会,备酒席宴请女婿,女婿必须穿“长衫”,赴宴坐席,叫做“食红桌”。以后
女婿方能与岳家正常来往;如岳家有丧事,女婿方能前往奔丧,吃“白事桌”。若新女婿未吃过“红桌”,而
遇岳家出了丧事,则必须先办“红桌”,才可吃“白桌”,奔丧。
五、出嫁。男方择定迎娶日期,用红帖写明,送女方家,叫做“报日”。女子出嫁前要请老年妇女“挽面”
。这个“挽面婆”,一般都是乡里较有威望的老年妇女,比较“好命”,子孙多,讲卫生。
挽面时,挽面婆首先在女子的脸上抹粉,作润滑之用。然后,双手拉开一条结成圆圈的纱线,另一头用牙
咬着,交叉在女子的脸上“绞”,清除脸上的污垢,也等于按摩、整容。出嫁前的姑娘还要邀同寅姐妹食厚合
甜菜,睡于下垫稻草的灶前,寄意出嫁后合人,人缘好,生活甜甜美美。
揭阳县旧时姑娘出嫁前一夜睡草铺,其形式如同行刑前的囚犯。
黄光启先生称,此俗源于昔年一个狠毒的后母娘。这个后母娘为羞辱前人遗下的女儿,在其出嫁时,将喜
事办成送死囚般。不料此女出嫁后,发家致富,子孙昌盛。自此以后,人们便相仿效而相沿成俗。
六、迎娶。女子出嫁时,男方备结彩花轿一辆,鼓乐以导,亲友备盛服陪新郎至女家迎娶。
潮俗女子出嫁、男方迎娶的程序是这样
男方结彩花轿到达后,新娘父亲或族老以碗水泼于轿顶说吉祥语:“碗水泼过轿,女儿变做夫人样。”新
娘登上花轿前,要先和父母叩揖辞别,并呜呜啜泣,表示对养育自己长大成人的父母依依惜别之情,也留点眼
泪给母家做“家伙”(家财),古时谓之“韵兴”。
伴娘及同寅姐妹伴新娘进轿并随同前往。
阿舅(新娘的弟弟)“掼油瓶”,陪姐姐出嫁。
客属还由伴嫁娘挑红布袋在后“压轿”。花轿抬到男方家门口,由另一男孩拜轿门,然后新郎用纸扇在轿
前扣三下,新娘头盖红布,由一“好命婆”牵出轿门入屋。
新娘到家后,新郎、新娘先拜祖先,后拜父母及叔伯上辈,然后夫妻互拜,鞭炮鼓乐声喧,礼成后,新娘
入洞房。
中午,新郎家宴亲朋,新郎、新娘共进午餐,夫妻交杯换盏,谓之“合卺酒”。
午宴结束后,由新娘向家族中的上辈、亲属及姻亲、来宾,由外到内,从长辈到晚辈,依次敬茶。敬茶时,
对长辈要跪敬,被敬者要双手扶起新娘并饮茶双杯,赠新娘红包或金银首饰,谓之“赏面钱”。
七、闹新房。婚礼当晚,亲戚、朋友看新娘,闹新房,做“四句”。最后,由“青娘母”(媒婆)牵被角,
说一番吉利的话,如有的“青娘母”唱道:
头角被角绣牡丹,
夫妻相敬心相和。
有告有量(潮语音:娘)人钦敬,孝敬大家(潮语意为:家婆)共大官(家翁)。
再牵被角绣芝兰,
夫妻相敬心相同。
有钱有银耕作得,
女来纺纱男种田。
说罢,夫妻双双上床,婚礼就算结束了。
惠来县旧时姑娘出嫁到夫家后,要将两株从娘家带来的“草头香”(莎草)和两株良蕉(美人蕉)种在夫家的
菜园里。据王永宜先生考证,此俗源于一个民间故事。
南宋少帝赵呙兵败到潮州时,在惠来县北约十里的一个叫“千秋镇”的地方,与元兵展开激烈争斗。少帝
赵昺已走得精疲力竭,倒在草地上睡着了。等他醒来时,元兵已跑光了,而他睡的地方却是一片绿茵茵的草地,
这种草当地叫“莎草”。少帝对着莎草地说:“朕赐你们千子万孙。”微风轻抚,小草起伏,点头谢恩。少帝
欣喜,便命手下挖几株作个纪念,当他接过莎草时,一股幽香从草根溢出,少帝脱口而出:“真是草头香啊尸
自此,人们用“草头香”来称莎草,并把它当成吉祥物。“结发夫妻”也称“草头夫妻”。
潮汕旧时婚姻还有一个“头返厝”的风俗。姑娘出嫁后,第一次回娘家叫“头返厝”。头返厝一般不过夜,
二返厝住一两天,三返厝住十二日至一个月,但住的天数一般要双数。现在,民间也还保留“返厝”的风俗,
但一般都在女子出嫁若干天后返厝。头返厝到达娘家后,又出来转两转,就算二返厝、三返厝了,行一个程式
罢了,一切从简。有的也不从此俗了。
作为一个男生,我感觉不需要为了一个女生喜欢就去纹身,或者纹身去讨好一个女孩子的喜欢,如果真的互相喜欢,或者想展现给更多的人去看的话,经常在一起手拉手在一起就好了,如果真的考虑好想证明给对方看的话,求婚,订婚,送她难忘的回忆,把自己认为最好的或她喜欢的尽量满足她就够了,如果一定要纹身的话,去问她吧,这样更直接如果还没有得到准确的回答就不要考虑纹身了。
揭阳适合求婚的地方:普宁广场
揭阳的普宁广场是一个热闹的地方,尤其是在晚上的时候。那里人潮涌动,店铺鳞次栉比,还有各种表演。在晚上邀请你的家人好友,华灯初上时向你的爱人求爱,让这里的人们为你们见证这段美满的爱情,人海中为你而单膝跪地,道出爱的表白,她又怎么能不接受你的爱。
揭阳适合求婚的地方:龙潭飞瀑
龙潭飞瀑是揭阳当地最出名的瀑布。龙潭分为上,下龙潭。上龙潭的瀑布d将近到达60米高,水从高处飞落,溅起数丈水浪,犹如一条银龙从天而降。瀑布边岩石耸立,仿佛如石门一般。石壁上刻有诗,是当地著名的磨崖石刻。岸边的景色山峰林立,树木青葱。你和她走在龙潭下,感受着隆隆作响的飞瀑声响,你在她耳边大胆说出对她的爱,这也是一个独特的方式,她一边听着飞瀑声,一边是你的爱意,他一定会同意的。
揭阳适合求婚的地方:古榕抱石
揭阳适合求婚的地方:京明温泉度假村
京明温泉度假村全国有机茶生产基地,中国十大名茶示范茶园。位于揭西县京溪园镇。周围有普惠、深汕高速公路、距揭西县城25公里,距揭阳市区35公里。是一个集生态茶园、旅游观光、会务、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2003年2月动工兴建,2004年1月开业。度假村整体规划面积10072亩,其中核心区面积52亩。北回归线穿境而过。玉、明、镜、翠、盅五潮环绕云、龙、翠、松、孔雀五岭,亭台楼榭,曲径横廊掩映湖光山色之中。度假村以“仰天地正气、享人生体闲”的开发思路和功能定位,按照“游、行、住、食、娱、购六要素配套各项旅游设施。主体区有京明长城、水上世界、动物观赏园、京明宝塔等20多个景点,集中了度假村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的精华,体现了度假村,的主体风貌和功能。特包景’区主要包括京明茶园、茶艺馆、茶山画廊等景点,尽显中国茶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
揭阳适合求婚的地方:神泉胜迹
神泉胜迹在惠来县城南75公里处,地处广东省东南沿海,西临南海,背靠文昌山,是县内龙江、盐岭河和雷岭河汇合出海港口,是粤东地区历史上著名的海港。建于明嘉靖33年(1554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胜迹繁多,有“三奇”、“八景”之说。(“三奇”即奇物——丝线吊金钟,奇鱼——拜鱼,奇水——甘泉。“八景”指蜃楼海市、海角甘泉、烟墩望海、玉芴朝天、文笔高标、晚霞归帆、书院青松、古井通海。) 相传隋朝年间,神泉四面环海,是一个孤岛。唐朝时,岛上已有居民,以捕捞为生。尔后,因泥沙冲积,岛屿与陆地相连,形成了背山面海的地势,居民倍增,逐渐于神山古庙前后创建神前、神后、神山等13个村落,合称“神山巨镇”。
双方合婚相合,便可相亲,”看家风“。旧时农村看家风,除看人家的土地、房屋、谷占三大件外,还注重家中的三缸三钵,即米缸、水缸、厕缸,饭钵、磨钵、拌果钵。看家风若无异议,便可开聘。
开聘要有12版红贴,并开列男方聘礼和女方妆奁数目。
这12版式分别是“开门贴”、“总贴”、“呈新娘贴”、“呈新家贴”、“呈族长辈贴”、“呈祖父贴”、“呈叔伯贴”、“呈岳亲贴”、“呈姻兄弟巾”、“女回亲家贴”、“伴贴”(二个)
潮汕旧时的婚姻礼俗,各县有所不同,但大体上大同小异。通常的程序是:
一、求婚。一般由媒人说合或亲朋介绍。
二、合婚。由媒人取女方生辰庚贴送到男方,男方便将议婚男女双方生辰请星家合婚。如经先生推测,双
方生辰八字不会“相冲”,便将庚贴陈于“灶神”前,三天内家庭各事如意,便可确认为可结合。如遇不顺心
的事,就被认为是“不合”,便将女方的庚贴送回。
三、开聘。双方合婚相合,便可相亲,“看家风”,若无异议,便可开聘。开聘要在12版红帖上开列男方
聘礼和女方妆奁数目。客俗旧时聘礼称“洒水”,什么“酒水”配什么嫁妆。“酒水”高低不等。一等叫“食
楹”,二等叫“食些箩”,三等叫“食箩”,四等叫“箩格”,五等叫“鸡公酒”。鸡公酒是最低等的,穷人
花不起这个钱,就由男方送女方两只公鸡,两斤猪肉,两壶酒,几对鸡蛋;而女方父母给的嫁妆也很少。客属
聘金的尾数一般要两个“九”的数码,取长长久久的好兆头。聘单红贴由媒人送到女方家后,若女方认可,男
方便可送聘定亲。
四、定亲。送聘定亲,也叫“纳采”。男方择吉日把议定的聘金送到女方家,女方交点后回送男方两个糖
包并插上石榴花,称为“受聘”。
据普宁市陈壁初、王史风先生介绍,旧时普宁县洪阳的习俗是,女方受聘后,除回敬男方糖点外,还要送
上大吉四对,谓之吉吉利利;春草两丛,谓之“草头结发”;猪心、猪肺一副,谓之肺腑连心;五样种子:早
粟(即夏收的稻谷)、绿豆、酵母饼、龙眼干、油麻,谓之“五子登科”;香蕉若干,谓之招子成行。
送聘、受聘后,男女双方各包糖包分送亲戚朋友,谓之“食甜”。亲朋回礼以贺,送给女方的为布料、花
粉等礼物,谓之“添箱”。
旧时在“纳采”前,男女双方是不能打听对方的姓名的,即使是定婚后,男女双方也不能互致问候,互通
信函。所以,在旧社会,除血统婚外,男女双方在揭红布盖头前,是互不相识的。女婿未“上厅”前,也不能
到妻家。
“上厅”,实际就是一种宴请新女婿的礼节。旧时揭阳在女儿出嫁之后,女方父母必须择一吉日良辰,或
乘乡里游神赛会演戏热闹等机会,备酒席宴请女婿,女婿必须穿“长衫”,赴宴坐席,叫做“食红桌”。以后
女婿方能与岳家正常来往;如岳家有丧事,女婿方能前往奔丧,吃“白事桌”。若新女婿未吃过“红桌”,而
遇岳家出了丧事,则必须先办“红桌”,才可吃“白桌”,奔丧。
五、出嫁。男方择定迎娶日期,用红帖写明,送女方家,叫做“报日”。女子出嫁前要请老年妇女“挽面”
。这个“挽面婆”,一般都是乡里较有威望的老年妇女,比较“好命”,子孙多,讲卫生。
挽面时,挽面婆首先在女子的脸上抹粉,作润滑之用。然后,双手拉开一条结成圆圈的纱线,另一头用牙
咬着,交叉在女子的脸上“绞”,清除脸上的污垢,也等于按摩、整容。出嫁前的姑娘还要邀同寅姐妹食厚合
甜菜,睡于下垫稻草的灶前,寄意出嫁后合人,人缘好,生活甜甜美美。
揭阳县旧时姑娘出嫁前一夜睡草铺,其形式如同行刑前的囚犯。
黄光启先生称,此俗源于昔年一个狠毒的后母娘。这个后母娘为羞辱前人遗下的女儿,在其出嫁时,将喜
事办成送死囚般。不料此女出嫁后,发家致富,子孙昌盛。自此以后,人们便相仿效而相沿成俗。
六、迎娶。女子出嫁时,男方备结彩花轿一辆,鼓乐以导,亲友备盛服陪新郎至女家迎娶。
潮俗女子出嫁、男方迎娶的程序是这样
男方结彩花轿到达后,新娘父亲或族老以碗水泼于轿顶说吉祥语:“碗水泼过轿,女儿变做夫人样。”新
娘登上花轿前,要先和父母叩揖辞别,并呜呜啜泣,表示对养育自己长大成人的父母依依惜别之情,也留点眼
泪给母家做“家伙”(家财),古时谓之“韵兴”。
伴娘及同寅姐妹伴新娘进轿并随同前往。
阿舅(新娘的弟弟)“掼油瓶”,陪姐姐出嫁。
客属还由伴嫁娘挑红布袋在后“压轿”。花轿抬到男方家门口,由另一男孩拜轿门,然后新郎用纸扇在轿
前扣三下,新娘头盖红布,由一“好命婆”牵出轿门入屋。
新娘到家后,新郎、新娘先拜祖先,后拜父母及叔伯上辈,然后夫妻互拜,鞭炮鼓乐声喧,礼成后,新娘
入洞房。
中午,新郎家宴亲朋,新郎、新娘共进午餐,夫妻交杯换盏,谓之“合卺酒”。
午宴结束后,由新娘向家族中的上辈、亲属及姻亲、来宾,由外到内,从长辈到晚辈,依次敬茶。敬茶时,
对长辈要跪敬,被敬者要双手扶起新娘并饮茶双杯,赠新娘红包或金银首饰,谓之“赏面钱”。
七、闹新房。婚礼当晚,亲戚、朋友看新娘,闹新房,做“四句”。最后,由“青娘母”(媒婆)牵被角,
说一番吉利的话,如有的“青娘母”唱道:
头角被角绣牡丹,
夫妻相敬心相和。
有告有量(潮语音:娘)人钦敬,孝敬大家(潮语意为:家婆)共大官(家翁)。
再牵被角绣芝兰,
夫妻相敬心相同。
有钱有银耕作得,
女来纺纱男种田。
说罢,夫妻双双上床,婚礼就算结束了。
惠来县旧时姑娘出嫁到夫家后,要将两株从娘家带来的“草头香”(莎草)和两株良蕉(美人蕉)种在夫家的
菜园里。据王永宜先生考证,此俗源于一个民间故事。
南宋少帝赵呙兵败到潮州时,在惠来县北约十里的一个叫“千秋镇”的地方,与元兵展开激烈争斗。少帝
赵昺已走得精疲力竭,倒在草地上睡着了。等他醒来时,元兵已跑光了,而他睡的地方却是一片绿茵茵的草地,
这种草当地叫“莎草”。少帝对着莎草地说:“朕赐你们千子万孙。”微风轻抚,小草起伏,点头谢恩。少帝
欣喜,便命手下挖几株作个纪念,当他接过莎草时,一股幽香从草根溢出,少帝脱口而出:“真是草头香啊尸
自此,人们用“草头香”来称莎草,并把它当成吉祥物。“结发夫妻”也称“草头夫妻”。
潮汕旧时婚姻还有一个“头返厝”的风俗。姑娘出嫁后,第一次回娘家叫“头返厝”。头返厝一般不过夜,
二返厝住一两天,三返厝住十二日至一个月,但住的天数一般要双数。现在,民间也还保留“返厝”的风俗,
但一般都在女子出嫁若干天后返厝。头返厝到达娘家后,又出来转两转,就算二返厝、三返厝了,行一个程式
罢了,一切从简。有的也不从此俗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