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曹孟德败师淯水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曹孟德败师淯水,第1张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曹孟德败师淯水

第十六回思维导图

第十六回提问

1  请讲述吕布辕门射戟的全过程。

2  袁术为什么让韩胤前往吕布处求婚?这是什么计策?

3  刘备为什么要投奔曹操?

4  宛城战张绣是曹操一生中最惨痛的失败之一,请讲述曹操战张绣的全过程。

5  请评价《三国演义》中吕布的性格及其形象。

《三国演义》填空题

1  ________听从杨大将之计,妄图先图刘备,后取________ ,于是想结交吕布,他派大将________进攻刘备驻地,并送粮请吕布不要去救刘备,刘备修书请_______解围,吕布便在辕门设宴和解。________将画戟插在辕门外150步处,若一箭射中两家罢兵,不中各自安排厮杀。吕布果然射中,双方罢兵。

2 这一回中曹操讨伐张绣,张绣投降。后曹操与张绣婶母私通,张绣深感受辱,密谋杀曹。张绣用________计谋夜袭曹营,灌醉________,派胡车儿盗走双戟,射死________,追杀曹操。在逃亡中,________被杀,曹操人马中箭,长子________把自己的马给曹操骑,被________乱箭射死,曹操才走脱。

3 辕门射箭后,袁术又采用_______ 之计,为儿子求_______之女,因为 _______的建议,吕布赶紧夺回已经送出去的女儿。

4  《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是蜀国“五虎上将”之一,刘备为其加封号为“虎威将军”,他的英名是在单骑救主一战中奠定的,在截江夺主后更是声名远播。这位德才、胆识、谋略都高过同辈的真英雄是_______。

5    《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在四大古典中,还有一位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的形象,这个人是_______,这部作品是_______。

6  《水浒传》“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英雄_______。

填人名,挑战歇后语

(1)________战宛城--大败而逃 

(2)________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3)________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4)_______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5)_______ 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第十六回故事梗概

        袁术派纪灵率大军欲剿灭刘备,刘备求援吕布。出于唇亡齿寒的考虑,决定救刘。但因与袁术有不干涉之约,吕布采取宴会和谈方式,用射戟辕门的精彩表演成功调解。袁术大怒要伐吕布,纪灵献计与吕布联姻。陈圭识破“疏不间亲”之计并成功阻止袁吕联姻。张飞夺去吕布从山东买的好马一百五十匹,吕布出兵讨备,备欲送马讲和,吕布听陈宫之计,不允,备冲出重围往许都投曹操 因夺马争端吕布与张飞再起冲突。刘备不敌吕布,连夜投奔曹操。曹操曹操不杀刘备,送给兵,粮,使领豫州牧,屯小沛 对刘备牵制吕布的重任。张绣起兵反曹,曹操亲自率军镇压。贾诩劝说张绣投降,张绣从贾怀计降操,又因操霸占婶母邹氏而与遭致张绣愤恨。张绣派人灌醉典韦,盗走其铁戟后率军突袭曹操营帐。曹操猝不及防,被打得落花流水,典韦和曹操长子、侄儿阵亡,曹操悲恸,操痛哭为保他而死的典韦,不痛子侄,感动上下 回师许昌。吕布派陈登赴许昌求实授徐州牧,陈登反而成为曹操的卧底。吕布得知陈登受益而自己一无所获,欲杀陈登,陈登巧言令色,反而使吕布决心与曹操联盟。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原著

却说杨大将献计欲攻刘备。袁术曰:“计将安出?”大将曰:“刘备屯军小沛,虽然易取,奈吕布虎踞徐州,前次许他金帛粮马,至今未与,恐其助备;今当令人送与粮食,以结其心,使其按兵不动,则刘备可擒。先擒刘备,后图吕布,徐州可得也。”术喜,便具粟二十万斛,令韩胤赍密书往见吕布。吕布甚喜,重待韩胤。胤回告袁术,术遂遣纪灵为大将,雷薄、陈兰为副将,统兵数万,进攻小沛。玄德闻知此信,聚众商议。张飞要出战。孙韩曰:“今小沛粮寡兵微,如何抵敌?可修书告急于吕布。”张飞曰:“那厮如何肯来!”玄德曰:“乾之言善。”遂修书与吕布。书略曰:

“伏自将军垂念,令备于小沛容身,实拜云天之德。今袁术欲报私仇,遣纪灵领兵到县,亡在旦夕,非将军莫能救。望驱一旅之师,以救倒悬之急,不胜幸甚!”

  吕布看了书,与陈宫计议曰:“前者袁术送粮致书,盖欲使我不救玄德也。今玄德又来求救。吾想玄德屯军小沛,未必遂能为我害;若袁术并了玄德,则北连泰山诸将以图我,我不能安枕矣:不若救玄德。”遂点兵起程。 

  却说纪灵起兵长驱大进,已到沛县东南,扎下营寨。昼列旌旗,遮映山川;夜设火鼓,震明天地。玄德县中,止有五千余人,也只得勉强出县,布阵安营。忽报吕布引兵离县一里、西南上扎下营寨。纪灵知吕布领兵来救刘备,急令人致书于吕布,责其无信。布笑曰:“我有一计,使袁、刘两家都不怨我。”乃发使往纪灵、刘备寨中,请二人饮宴。  玄德闻布相请,即便欲往。关、张曰:“兄长不可去。吕布必有异心。”玄德曰:“我待彼不薄,彼必不害我。”遂上马而行。关、张随往,到吕布寨中,入见。布曰:“吾今特解公之危。异日得志,不可相忘!”玄德称谢。布请玄德坐。关、张按剑立于背后。人报纪灵到,玄德大惊,欲避之。布曰:“吾特请你二人来会议,勿得生疑。”玄德未知其意,心下不安。纪灵下马入寨,却见玄德在帐上坐,大惊,抽身便回。左右留之不住。吕布向前一把扯回,如提童稚。灵曰:“将军欲杀纪灵耶?”布曰:“非也。”灵曰:“莫非杀大耳儿乎?”布曰:“亦非也。”灵曰:“然则为何?”布曰:“玄德与布乃兄弟也,今为将军所困,故来救之。”灵曰:“若此则杀灵也?”布曰:“无有此理。布平生不好斗,惟好解斗。吾今为两家解之。”灵曰:“请问解之之法?”布曰:“我有一法,从天所决。”乃拉灵入帐与玄德相见。二人各怀疑忌。

  布乃居中坐,使灵居左,备居右,且教设宴行酒。酒行数巡,布曰:“你两家看我面上,俱各罢兵。”玄德无语。灵曰:“吾奉主公之命,提十万之兵,专捉刘备,如何罢得?”张飞大怒,拔剑在手。叱曰:“吾虽兵少,觑汝辈如儿戏耳!你比百万黄巾何如?你敢伤我哥哥!”关公急止之曰:“且看吕将军如何主意,那时各回营寨厮杀未迟。”吕布曰:“我请你两家解斗,须不教你厮杀!”这边纪灵不忿,那边张飞只要厮杀。布大怒,教左右:“取我戟来,布提画戟在手,纪灵、玄德尽皆失色。布曰:“我劝你两家不要厮杀,尽在天命。”令左右接过画戟,去辕门外远远插定。乃回顾纪灵、玄德曰:“辕门离中军一百五十步,吾若一箭射中戟小枝,你两家罢兵,如射不中,你各自回营,安排厮杀。有不从吾言者,并力拒之。”纪灵私忖:“戟在一百五十步之外,安能便中?且落得应允。待其不中,那时凭我厮杀。”便一口许诺。玄德自无不允。布都教坐,再各饮一杯酒。酒毕,布教取弓箭来。玄德暗祝曰:“只愿他射得中便好!”只见吕布挽起袍袖,搭上箭,扯满弓,叫一声:“着!”正是: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一箭正中画戟小枝。帐上帐下将校,齐声喝采。后人有诗赞之曰:

  “温侯神射世间稀,曾向辕门独解危。落日果然欺后羿,号猿直欲胜由基。虎筋弦响弓开处,雕羽翅飞箭到时。豹子尾摇穿画戟,雄兵十万脱征衣。” 

  当下吕布射中画戟小枝,呵呵大笑,掷弓于地,执纪灵、玄德之手曰:“此天令你两家罢兵也!”喝教军士:“斟酒来!”各饮一大觥。”玄德暗称惭愧。纪灵默然半响,告布曰:“将军之言,不敢不听;奈纪灵回去,主人如何肯信?”布曰:“吾自作书复之便了。”酒又数巡,纪灵求书先回。布谓玄德曰:“非我则公危矣。玄德拜谢,与关、张回。次日,三处军马都散。

  不说玄德入小沛,吕布归徐州。却说纪灵回淮南见袁术,说吕布辕门射就解和之事,呈上书信。袁术大怒曰:“吕布受吾许多粮米,反以此儿戏之事,偏护刘备。吾当自提重兵,亲征刘备,兼讨吕布!”纪灵曰:“主公不可造次。吕布勇力过人,兼有徐州之地;若布与备首尾相连,不易图也。吴闻布妻严氏有一女,年已及笄。主公有一子,可令人求亲于布,布若嫁女于主公,必杀刘备:此乃疏不间亲之计也。”袁术从之,即日遣韩胤为媒,赍礼物往徐州求亲。 

  胤到徐州见布,称说:“主公仰慕将军,欲求令爱为儿妇,永结秦晋之好。”布入谋于妻严氏。原来吕布有二妻一妾:先娶严氏为正妻,后娶貂蝉为妾;及居小沛时,又娶曹豹之女为次妻。曹氏先亡无出,貂蝉亦无所出,惟严氏生一女,布最钟爱。当下严氏对布曰:“吾闻袁公路久镇淮南,兵多粮广,早晚将为天子。若成大事,则吾女有后妃之望。只不知他有几子?”布曰:“止有一子。”妻曰:“既如此,即当许之。纵不为皇后,吾徐州亦无忧矣。”布意遂决,厚款韩胤,许了亲事。

  韩胤回报袁术。术即备聘礼,仍令韩胤送至徐州。吕布受了、设席相待,留于馆驿安歇。次日,陈宫竟往馆驿内拜望韩胤。讲礼毕,坐定。宫乃叱退左右,对胤曰:“谁献此计,教袁公与奉先联姻?意在取刘玄德之头乎?”胤失惊,起谢曰:“乞公台勿泄!” 宫曰:“吾自不泄,只恐其事若迟,必被他人识破,事将中变。”胤曰:“然则奈何?”愿公教之。”宫曰:“吾见奉先,使其即日送女就亲,何如?”胤大喜,称谢曰:“若如此,袁公感佩明德不浅矣!”宫遂辞别韩胤。入见吕布曰:“闻公女许嫁袁公路,甚善。但不知于何日结亲?”布曰:“尚容徐议。”宫曰:“古者自受聘成婚之期,各有定例:天子一年,诸侯半年,大夫一季,庶民一月。”布曰:“袁公路天赐国室,早晚当为帝,今从天子例,可乎?”宫曰:“不可。”布曰:“然则仍从诸侯例?”宫曰:“亦不可。”布曰:“然则将从卿大夫例矣?”宫曰:“亦不可。”布笑曰:“公岂欲吾依庶民例耶?”宫曰:“非也”。布曰:“然则公意欲如何?”宫曰:“方今天下诸侯,互相争雄;今公与袁公路结亲,诸侯保无有嫉妒者乎?”若复远择吉期,或竟乘我良辰,伏兵半路以夺之,如之奈何?为今之计:不许便休;既已许之。当趁诸侯未知之时,即便送女到寿春,另居别馆,然后择吉成亲,万无一失也。”布喜曰:“公台之言甚当。”遂入告严氏。连夜具办妆奁,收拾宝马香车,令宋宪、魏续一同韩胤送女前去。鼓乐喧天,送出城外。   

    时陈元龙之父陈珪,养老在家,闻鼓乐之声,遂问左右。左右告以故。珪曰:“此乃疏不间亲之计也。玄德危矣。”遂扶病来见吕布。布曰:“大夫何来?”珪曰:“闻将军死至,特来吊丧。”布惊曰:“何出此言?”珪曰:“前者袁公路以金帛送公,欲杀刘玄德,而公以射戟解之;今忽来求亲,其意盖欲以公女为质,随后就来攻玄德而取小沛。小沛亡,徐州危矣。且彼或来借粮,或来借兵:公若应之,是疲于奔命,而又结怨于人;若其不允,是弃亲而启兵端也。况闻袁术有称帝之意,是造反也。彼若造反,则公乃反贼亲属矣,得无为天下所不容乎?”布大惊曰:“陈宫误我!”急命张辽引兵,追赶至三十里之外,将女抢归;连韩胤都拿回监禁,不放归去。却令人回复袁术,只说女儿妆奁未备,俟备毕便自送来。陈珪又说吕布,使解韩胤赴许都。布犹豫未决。   

    忽人报:“玄德在小沛招军买马,不知何意。”布曰:“此为将者本分事,何足为怪。”正话间,宋宪、魏续至,告布曰:“我二人奉明公之命,往山东买马,买得好马三百余匹;回至沛县界首,被强寇劫去一半。打听得是刘备之弟张飞,诈妆出贼,抢劫马匹去了。”吕布听了大怒,随即点兵往小沛来斗张飞。玄德闻知大惊,慌忙领兵出迎。两阵圆处,玄德出马曰:“兄长何故领兵到此?”布指骂曰:“我辕门射戟,救你大难,你何故夺我马匹?”玄德曰:“备因缺马,令人四下收买,安敢夺兄马匹。”布曰:你便使张飞夺了我好马一百五十匹,尚自抵赖!”张飞挺枪出马曰:“是我夺了你好马!你今待怎么?”布骂曰:“环眼贼!你累次渺视我!”飞曰:“我夺你马你便恼,你夺我哥哥的徐州便不说了!”布挺戟出马来战张飞,飞亦挺枪来迎。两个酣战一百余合,未见胜负。玄德恐有疏失,急鸣金收军入城。吕布分军四面围定。玄德唤张飞责之曰:“都是你夺他马匹,惹起事端!如今马匹在何处?”飞曰:“都寄在各寺院内。”玄德随令人出城,至吕布营中,说情愿送还马匹,两相罢兵。布欲从之。陈宫曰:“今不杀刘备,久后必为所害。”布听之,不从所请,攻城愈急。玄德与糜竺、孙乾商议。孙乾曰:“曹操所恨者,吕布也。不若弃城走许都,投奔曹操,借军破布,此为上策。”玄德曰:“谁可当先破围而出?”飞曰:“小弟情愿死战!”玄德令飞在前,云长在后;自居于中,保护老小。当夜三更,乘着月明,出北门而走。正遇宋宪、魏续,被翼德一阵杀退,得出重围。后而张辽赶来,关公敌住。吕布见玄德去了,也不来赶,随即入城安民,令高顺守小沛,自己仍回徐州去了。 

  却说玄德前奔许都,到城外下寨,先使孙乾来见曹操,言被吕布追逼。特来相投。操曰:“玄德与吾,兄弟也。”便请入城相见。次日,玄德留关、张在城外,自带孙乾、糜竺入见操。操待以上宾之礼。玄德备诉吕布之事,操曰:“布乃无义之辈,吾与贤弟并力诛之。”玄德称谢。操设宴相待,至晚送出。荀彧入见曰:“刘备,英雄也。今不早图,后必为患。”操不答。彧出,郭嘉入。操曰:“荀彧劝我杀玄德,当如何?”嘉曰:“不可。主公兴义兵,为百姓除暴,惟仗信义以招俊杰,犹惧其不来也;今玄德素有英雄之名,以困穷而来投,若杀之,是害贤也。天下智谋之士,闻而自疑,将裹足不前,主公谁与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阻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操大喜曰:“君言正合吾心。”次日,即表荐刘备领豫州牧。程昱谏曰:“刘备终不为人之下,不如早图之。”操曰:“方今正用英雄之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此郭奉孝与吾有同见也。”遂不听昱言,以兵三千、粮万斛送与玄德,使往豫州到任。进兵屯小沛,招集原散之兵,攻吕布。

  玄德至豫州,令人约会曹操。操正欲起兵,自往征吕布,忽流星马报说张济自关中引兵攻南阳,为流矢所中而死;济侄张绣统其众,用贾诩为谋士,结连刘表,屯兵宛城,欲兴兵犯阙夺驾。操大怒,欲兴兵讨之,又恐吕布来侵许都,乃问计于荀彧。彧曰:“此易事耳。吕布无谋之辈,见利必喜;明公可遣使往徐州,加官赐赏,令与玄德解和。布喜,则不思远图矣。”操曰:“善。”遂差奉军都尉王则,赍官诰并和解书,往徐州去讫。一面起兵十五万,亲讨张绣。分军三路而行,以夏侯惇为先锋。军马至淯水下寨。贾诩劝张绣曰:“操兵势大,不可与敌,不如举众投降。”张绣从之,使贾诩至操寨通款。操见诩应对如流,甚爱之,效用为谋士。诩曰:“某昔从李傕,得罪天下;今从张绣,言听计从,不忍弃之。”乃辞去。次日引绣来见操,操待之甚厚。引兵入宛城屯扎,余军分屯城外,寨栅联络十余里。一住数日,绣每日设宴请操。 

  一日操醉,退入寝所,私问左右曰:“此城中有妓女否?”操之兄子曹安民,知操意,乃密对曰:“昨晚小侄窥见馆舍之侧,有一妇人,生得十分美丽,问之,即绣叔张济之妻也。”操闻言,便令安民领五十甲兵往取之。须臾,取到军中。操见之,果然美丽。问其姓,妇答曰:“妾乃张济之妻邹氏也。”操曰:“夫人识吾否?”邹氏曰:“久闻丞相威名,今夕幸得瞻拜。”操曰:“吾为夫人故,特纳张绣之降;不然灭族矣。”邹氏拜曰:“实感再生之恩。”操曰:“今日得见夫人,乃天幸也。今宵愿同枕席,随吾还都,安享富贵,何如?”邹氏拜谢。是夜,共宿于帐中。邹氏曰:“久住城中,绣必生疑,亦恐外人议论。”操曰:“明日同夫人去寨中住。”次日,移于城外安歇,唤典韦就中军帐房外宿卫。他人非奉呼唤,不许辄入。因此,内外不通。操每日与邹氏取乐,不想归期。 张绣家人密报绣。绣怒曰:“操贼辱我太甚!”便请贾诩商议。诩曰:“此事不可泄漏。来日等操出帐议事,如此如此。”

    次日,操坐帐中,张绣入告曰:“新降兵多有逃亡者,乞移屯中军。”操许之。绣乃移屯其军。分为四寨,刻期举事。因畏典韦勇猛,急切难近,乃与偏将胡车儿商议。那故车儿力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亦异人也。当下献计于绣曰:“典韦之可畏者,双铁戟耳。主公明日可请他来吃酒,使尽醉而归。那时某便混入他跟来军士数内,偷入帐房,先盗其戟,此人不足畏矣。”绣甚喜,预先准备弓箭、甲兵,告示各寨。至期,令贾诩致意请典韦到寨,殷勤待酒。至晚醉归,胡车儿杂在众人队里,直入大寨。

    是夜曹操于帐中与邹氏饮酒,忽听帐外人言马嘶。操使人观之。回报是张绣军夜巡,操乃不疑。时近二更,忽闻寨内呐喊,报说草车上火起。操曰:“军人失火,勿得惊动。”须臾,四下里火起。操始着忙,急唤典韦。韦方醉卧,睡梦中听得金鼓喊杀之声,便跳起身来,却寻不见了双戟。时敌兵已到辕门,韦急掣步卒腰刀在手。只见门首无数军马,各抵长枪,抢入寨来。韦奋力向前,砍死二十余人。马军方退,步军又到,两边枪如苇列。韦身无片甲,上下被数十枪,兀自死战。刀砍缺不堪用,韦即弃刀,双手提着两个军人迎敌,击死者八九人,群贼不敢近,只远远以箭射之,箭如骤雨。韦犹死拒寨门。争奈寨后贼军已入,韦背上又中一枪,乃大叫数声,血流满地而死。死了半晌,还无一人敢从前门而入者。   

    却说曹操赖典韦当住寨门,乃得从寨后上马逃奔,只有曹安民步随。操右臂中了一箭,马亦中了三箭。亏得那马是大宛良马,熬得痛,走得快。刚刚走到清水河边,贼兵追至,安民被砍为肉泥。操急骤马冲波过河,才上得岸,贼兵一箭射来,正中马眼,那马扑地倒了。操长子曹昂,即以己所乘之马奉操。操上马急奔。曹昂却被乱箭射死。操乃走脱。路逢诸将,收集残兵。

    时夏侯惇所领青州之兵,乘势下乡,劫掠民家,平虏校尉于禁,即将本部军于路剿杀,安抚乡民。青州兵走回,迎操泣拜于地,言于禁造反,赶杀青州军马。操大惊。须臾,夏侯惇、许褚、李典;乐进都到。操言于禁造反,可整兵迎之,却说于禁见操等俱到,乃引军射住阵角,凿堑安营。或告之曰:“青州军言将军造反,今丞相已到,何不分辩,乃先立营寨耶?”于禁曰:“今贼追兵在后,不时即至;若不先准备,何以拒敌?分辩小事,退敌大事。” 安营方毕,张绣军两路杀至。于禁身先出寨迎敌。绣急退兵。左右诸将,见于禁向前,各引兵击之,绣军大败,追杀百余里。绣势穷力孤,引败兵投刘表去了。曹操收军点将,于禁入见,备言青州之兵,肆行劫掠,大失民望,某故杀之。操曰:“不告我,先下寨,何也?”禁以前言对。操曰:“将军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使反败为胜,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乃赐以金器一副,封益寿亭侯;赍夏侯惇治兵不严之过。又设祭祭典韦,操亲自哭而奠之,顾谓诸将曰:“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众皆感叹,次日下令班师。

  不说曹操还兵许都。且说王则赍诏至徐州,布迎接入府,开读诏书:封布为平东将军,特赐印绶。又出操私书,王则在吕布面前极道曹公相敬之意。布大喜。忽报袁术遣人至,布唤入问之。使言:“袁公早晚即皇帝位,立东宫,催取皇妃早到淮南。”布大怒曰:“反贼焉敢如此!”遂杀来使,将韩胤用枷钉了,遣陈登赍谢表,解韩胤一同王则上许都来谢恩。且答书于操,欲求实授徐州牧。操知布绝婚袁术,大喜,遂斩韩胤于市曹。陈登密谏操曰:“吕布,豺狼也,勇而无谋,轻于去就,宜早图之。”操曰:“吾素知吕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非公父子莫能究其情,公当与吾谋之。”登曰:“丞相若有举动,某当为内应。”操喜,表赠陈珪秩中二千石,登为广陵太守。登辞回,操执登手曰:“东方之事,便以相付。”登点头允诺。

  回徐州,见吕布,布问之,登言:“父赠禄,某为太守。”布大怒曰:“汝不为吾求徐州牧,而乃自求爵禄!汝父教我协同曹公,绝婚公路,今吾所求,终无一获;而汝父子俱各显贵,吾为汝父子所卖耳!”遂拔剑欲斩之。登大笑曰:“将军何其不明之甚也!”布曰:“吾何不明?”登曰:“吾见曹公,言养将军譬如养虎,当饱其肉,不饱则将噬人。曹公笑曰:“不如卿言。吾待温侯,如养鹰耳:狐兔未息,不敢先饱,饥则为用,饱则飏去。某问谁为狐兔,曹公曰:“淮南袁术;江东孙策、冀州袁绍、荆襄刘表、益州刘璋、汉中张鲁,皆狐兔也。布掷剑笑曰:“曹公知我也!”正说话间,忽报袁术军取徐州。吕布闻言失惊。正是:秦晋未谐吴越斗,婚姻惹出甲兵来。毕竟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1、许穆夫人:我国第一位爱国女诗人

《载驰》

载驰载驱,归唁卫候;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视尔不臧,我思不閟。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许穆夫人,姬姓(名不详),卫公子硕和宣姜的女儿。于公元前690年出生在卫国都城朝歌定昌。长大后嫁给许国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她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

春秋之际,诸侯林立,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卫国,在当时是一个中等诸侯国,首邑是商朝的朝歌。许穆夫人在少女时代就深为祖国的安危而担忧,思索着如何为保家卫国作出自己应作的贡献。当时,诸侯各国之间政治性通婚联姻盛行,许穆夫人长得貌美多姿,许、齐两诸侯国都派使者前来求婚。许国施以重礼,打动了她下,父母决定把她嫁给许国国君为妻。

公元前660年,北狄侵卫,许穆夫人闻知祖国被亡的消息,异常悲痛,决然驰驱至漕,归唁卫侯,并要控于大邦,拯救卫危。半路上,被许国的大夫追上迫回后,夫人对此十分愤怒,赋《载驰》一诗,痛斥了许国那些鼠目寸光的庸官俗吏,表达了一个女子热爱祖国、拯救祖国的坚定信念。当齐桓公得到这一消息后,立即派公子无亏率兵救援卫国,使卫国避免了一场灾祸。此后,卫国又得到复兴。这首诗后来录进了《诗经·鄘风》里。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篇,单从时间上来讲,比屈原的《离骚 》还要早三百多年。

许穆夫人的诗饱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现在我们能读到的是收集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竹竿》《泉水》《载驰》等三篇十二章。《载驰》抒发了夫人急切归国,以及终于冲破阻力回到祖国以后的心情。诗中突出地写出了她同阻挠她返回祖国抗击狄兵侵略的君臣们的斗争,表达了她为拯救祖国不顾个人安危、勇往直前、矢志不移的决心。在这些诗的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吟咏起来仍震撼心扉,爱不释手。

2、蔡文姬:博学的流亡女诗人

《悲愤诗》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弊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蔡文姬(约177年—)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诗人、文学家。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

蔡文姬是汉代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有深厚的家学渊源。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说蔡文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惜时局的变化,打断了这种幸福。

蔡文姬的生活经历正好与东汉末年朝代更迭、混乱不堪的时局惊人的相似。她父亲死后,关中地区又发生李傕、郭汜的混战,长安一带百姓到处逃难。蔡文姬也跟着难民到处流亡。那时候,匈奴兵趁火打劫,掳掠百姓。有一天,蔡文姬碰上匈奴兵,被他们抢走。匈奴兵见她年轻美貌,就把她献给了匈奴的左贤王。打这以后,她就成了左贤王的夫人,左贤王很爱她。她在南匈奴一住就是十二年,虽然过惯了匈奴的生活,还是十分想念故国。

她的《悲愤诗》用血泪书写自己坎坷的经历,同时也成了汉末那段历史的真实写照。“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在战乱的年代生灵涂炭,最遭殃的当然是百姓。被乱兵所虏,辗转流落南匈奴十二年的蔡文姬更是不幸中的不幸。幸好后来曹操思贤慕才,用金璧将她从匈奴赎回。她的遭遇折射出时代的悲哀,她更是时代女性的代言人。

3、左芬:宫廷的“花瓶”女诗人

《离思赋》

生蓬户之侧陋兮,不闲习于文符。不见图画之妙像兮,不闻先哲之典谟。既愚陋而寡识兮,谬忝厕于紫庐。非草苗之所处兮,恒怵惕以忧惧。怀思慕之忉怛兮,兼始终之万虑。嗟隐忧之沈积兮,独郁结而靡诉。意惨愦而无聊兮,思缠绵以增慕。夜耿耿而不寐兮,魂憧憧而至曙。 风骚骚而四起兮,霜皑皑而依庭。日晻暧而无光兮,气懰栗以冽清。怀愁戚之多感兮,患涕泪之自零。昔伯瑜之婉娈兮,每彩衣以娱亲。悼今日之乖隔兮,奄与家为参辰。岂相去之云远兮,曾不盈乎数寻。何宫禁之清切兮,欲瞻睹而莫因。仰行云以欷兮,涕流射而沾巾。 惟屈原之哀感兮,嗟悲伤于离别。彼城阙之作诗兮,亦以日而喻月。况骨肉之相于兮,永缅邈而两绝。长含哀而抱戚兮,仰苍天而泣血。

乱曰:骨肉至亲,化为他人,永长辞兮。惨怆愁悲,梦想魂归,见所思兮。惊寤号啕,心不自聊,泣涟洏兮。援笔舒情,涕泪增零,诉斯诗兮。

左芬,字兰芝,芬一作“棻”。少好学,善作文。为晋武帝司马炎 的妃嫔。作品有《啄木诗》《离思赋》《感离诗》等。她的诗构思新颖,感情充沛,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作品。

左芬的哥哥左思,西晋文学家,尤其擅长辞赋和诗歌。妹妹左芬和哥哥一样,也是才华横溢,尤其擅长诗文。兄妹俩还有个共同缺点,就是长相丑陋。晋武帝司马炎本是好色荒*之徒,听说左芬的才华后,居然把她纳入后宫。当然,晋武帝则选择娶个文人做妃子,意在彰显他自身的品位。

可见晋武帝并不是娶了个女人,而只是娶了个“女诗人”。才女左芬不过就是被皇帝选中的一个文学道具而已。这和宫里的一个古董花瓶,一幅名家字画也无多少差别。左芬虽不受宠,但还得完成作为才女“作诗作赋”的义务,扮好一个文学摆设的角色。她“受诏作愁思之文”,完成了皇帝的命题作文《离思赋》,这首赋可算是左芬的代表作。司马炎对她吟诗作赋的本事非常满意,“帝重芬词藻,每有方物异宝,必诏为赋颂”,“言及文义,辞对清华,左右侍听,莫不称美”(《晋书》)。于是,宫廷中有什么红白喜事,左芬总是要受命写些或者感人或者华丽的诗赋。事实上,左芬更像是一位宫廷御用诗人,而不是嫔妃。

左芬存有诗、赋、颂、赞、诔等20余篇,大多为应诏而作。在她受命而写的那些诗赋中,虽也不乏情真意切之作,但岂能摆脱得了应景的形式之作所以,对于左芬来说,承受的是双重痛苦。首先,从女人的角度来说,她既没有得到真挚的爱情,也没有得到普通夫妻间的日常恩爱。其次,从诗人的角度来说,她没有创作的自由,总得写些命题应景之作,岂不痛苦

左芬的名声亚于她的哥哥左思,兄妹俩素来友爱。左芬被选入后宫,左思曾作《悼离赠妹诗》两首。所谓“悼离”,更与寻常离别不同,因为被征入后宫,咫尺便是天涯,生离亦同死别。左芬的诗仅存两首,其中一首《感离诗》,就是答左思《悼离赠妹诗》的作品,载于《艺文类聚》。其间,左芬写下著名的《啄木诗》,千古流传,因为啄木鸟是一种很丑陋的益鸟,所以这首诗被认为是左芬寄情所作。

4、谢道韫:最具人文情怀的女诗人

《泰山吟》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谢道韫,魏晋时期才女,出生名门望族,为赢得“淝水之战 ”的一代名将 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大书法家王羲之 的二儿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谢道韫才学过人,甚是聪慧,且勇敢果断,品味高雅,为东晋女诗人。《晋书》本传记她“风韵高迈”“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

诗人谢道韫在谢家众多子嗣中,是最具有人文情怀和诗人气质的一个,她的才情深得其叔父谢安的欣赏。有一次,谢安问谢道韫:“道韫,你觉得《毛诗》中哪首诗写得最好”谢道韫答:“周朝 贤臣文能安邦、武能治国的尹吉甫写的《民》一诗最好,其诗‘词清句丽,穆如春风’。”谢安一听,竟然和自己不谋而合。谢安称道韫颇有“雅人的深度”。

谢道韫在王家平淡地过了数十年,此时东晋王朝气数已尽,著名的孙恩、卢循起义爆发了。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已迷恋上道教,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后贼兵便长驱直入,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

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她对孙恩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还派人将他们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过着平静的隐士生活。

谢道韫长于诗文,所著诗、赋、诔、讼,传于世。她的作品据《隋书·经籍志》载有诗集两卷,已经亡佚。《艺文类聚》保存其《登山》(又名《泰山吟》)和《拟嵇中散咏松》两首诗,《全晋文》收其《论语赞》。我国古代名媛诗作,多以阴柔见长,以宛转细腻见胜,而谢道韫的《泰山吟》,却充满阳刚之气。女才子大笔挥洒,气度非凡,不让须眉。《晋书》本传记她“风韵高迈”“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这首诗正可见其一斑。

5、薛涛:沦落为营妓的女诗人

《春望词》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薛涛(约768~808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德宗贞元(785~804)中,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遂入乐籍,后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后世称歌伎为“校书”就是从她开始的。

薛涛和当时著名诗人白居易 、张籍、王建、刘禹锡 、杜牧 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建吟诗楼于碧鸡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过晚年。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称道:“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薛涛字无女子气,笔力峻激。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学,亦卫夫人之流也。每喜写己所作诗,语亦工,思致俊逸,法书警句,因而得名。

薛涛的诗,不仅如世所传诵的《送友人》《题竹郎庙》等篇,以清词丽句见长,还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关怀现实的作品。在封建时代妇女,特别是象她这一类型妇女中,是不可多得的。她曾到过接近吐蕃的松州,有《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诗,其第一首说:“闻说边城苦,而今到始知。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对防守边疆士兵的艰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有《锦江集》5卷,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近人张蓬舟有《薛涛诗笺》。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距杜甫浣花草堂不远的成都近郊,至今还耸立一座薛涛“吟诗楼”,点缀着锦江玉垒的秀丽风光,那是薛涛晚年栖息吟咏之地。

6、鱼玄机:大胆开放的女诗人

《赠邻女》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鱼玄机:字幼薇,又字蕙兰,唐代诗人,长安人。《全唐诗》存其诗1卷。性聪慧,好读书,有才思,尤工诗歌,与李郢、温庭筠 等有诗篇往来。初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出家于长安咸宜观为女道士。自伤身世,有“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的慨叹,后来大开艳帜,咸宜观车水马龙,她本人从弃妇变成了荡妇,过上了半娼式的生活。后因杀人被处死。

鱼玄机诗作大胆,多情,她几乎不掩饰强烈的感情和独特的思想,欢喜、悲哀、忧郁、柔情都会坦荡荡地跃然纸上。在她这里,打动人心的是扑面而来的真挚情感,而诗的章法和技巧却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如《赠邻女》中“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自能窥宋玉 ,何必恨王昌”——我们尽可以去大胆追求宋玉这样才高八斗、风流潇洒的男子,又何必再为那薄情郎伤心呢其思想之大胆开放在今天也觉得叹为观止。

曾和鱼玄机交游的文士有:李郢、温庭筠、李近仁、李骘等。鱼玄机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自由自在:她可以以盛宴和狂欢来招待客人,看谁不顺眼也可以一脚将其踢出门去。鱼玄机的生动、鲜活、泼辣、才华,迷倒了整个长安城,男人都俯在她的石榴裙下,听候她的差遣。那一刻,她是情欲世界的女皇。谁都知道鱼玄机是出了名的荡妇。可是,她的道观门前,还不是排成了长队无怪乎她纵声大笑,要把天下无行的男人都视为脚底泥。然而,放浪和狂傲之外,她从自己的诗和文字里,照见了自己的卑微:一旦失去了追求者和爱慕者,她将无处可逃。外表依然美艳绝伦的鱼玄机,内心却开始生出霉斑,开始蔓延,她不是不知道这点。就像武林第一美人林仙儿的下场一样,鱼玄机24岁的时候,人人都看出来,她人老珠黄了。因为和丫环绿翘争宠,鱼玄机把绿翘打死了。而审问她的,竟是旧日追求她而被扫出门去的裴澄。鱼玄机被斩首了,终年24岁。

7、上官婉儿:掌管宫中诏命的女诗人

《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上官婉儿(664~710年),唐女诗人。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上官婉儿是唐高宗 时宰相上官仪 的孙女。麟德元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 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家族籍没。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庭。她十四岁的时候,出落得妖冶艳丽,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成风度,加上天生聪秀,过目成诵,文采过人,下笔千言。仪凤二年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著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珠圆玉润,调叶声和,尤其她的书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此后,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上官婉儿的手笔。

上官婉儿怂恿中宗设立修文馆,大召天下诗文才子,邀请朝中善诗文的大臣入修文馆,摛藻扬华。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连流竟夕,醉不思归。上官婉儿每次都同时代替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数首并做,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大臣所做之诗,中宗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

自此,朝廷内外,吟诗做赋,靡然成风。韦后本不工诗,即由婉儿代为捉刀,各文臣也明知非帝后亲笔,但当面只好认她自制,格外称扬,韦后遂把婉儿宠上加宠。

上官婉儿是历史上最有才气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武则天甚至一度要把她立为女皇。到了开元年间,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儿的才华,下令收集其诗文,辑成二十卷。贞元时,吕温曾做《上官昭容书楼歌》,尚可见其文学生活的片段。上官婉儿在唐代历史中是个极有魅力的后宫女性,在《旧唐书》《新唐书》的“后妃传”中都有专篇记载。

尽管上官婉儿也曾一度享尽荣华与权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后、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这个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后来,她仍未逃脱厄运,做了皇权争斗的牺牲品。

8、李冶:才情横溢的女诗人

《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李冶生于唐玄宗开元初年,浙江吴兴人。她容貌俊美,天赋极高,从小就显露诗才,颇有文才。六岁那年,她写下一首咏蔷薇的诗,其中有这么两句“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父亲见诗大惊曰:“此女后必为失行妇人!”在李冶十一岁时,被送入剡中玉真观中做女道士,后栖身开元寺为女冠。

出家为女道士后,她又与许多诗人鸿儒交游,酬咏甚多。她神情潇洒,专心翰墨,生性浪漫,爱作雅谑,又善弹琴,尤工格律。当时超然物外的知名作家陆羽(鸿渐)和释皎然均同她意甚相得,著名诗人刘长卿也与她有密切联系,她还与朱放、韩揆、阎伯钧、萧叔子等人情意非常投合。其中诗歌《寄朱放》《送阎二十六赴剡县》等诗一扫从来女性作家的羞涩之态,坦然男女社交,在千后千年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天宝年间,玄宗始闻知李冶诗才,特地召见她入京面圣。此时的李冶,已然是美人迟暮,没有了青春时的绝代风华。玄宗见了风韵犹存的李冶道:“上方班姬(婕妤)则不足,下比韩英(兰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妪。”可见她曾经有过怎样的倾城美貌。

在京城,李冶又结交朋友,赠送诗文。可她没有想到,京城的政治斗争太复杂,她认为的一次很平常的赠诗,竟然惹下了杀身之祸。

兴元年间(784),朱渍起兵叛乱,以失败而告终,遂被满门抄斩,株连九族。在朱渍的府上,查出了李冶曾经写给朱渍的诗,于是也被德宗以通匪罪处死。

可叹李冶一生风华绝代、才情横溢,最后香消玉殒不得善终。

9、李清照:独具政治洞察力的女诗人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 女词人,汉族,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等。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的词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后期的诗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悲痛。因为她的丈夫去世,再加上亡国之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

人们谈到李清照,更多的是忆起了她婉约的词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李清照的诗比起她的词来,有着完全不同的风貌。大家都知道她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可她的诗却雄浑豪迈,内容涵盖面很宽泛。李清照虽为封建礼教笼罩下的女性,却有着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敏锐的政治眼光。李清照透过大量的社会现象清楚地看出,北宋末年的政治形式,酷似安史之乱 前夕李隆基 统治下的唐王朝。李清照对此甚为忧虑,也极其愤懑。在她的诗里,她用安史之乱给唐王朝带来的巨大灾祸,警告当朝皇帝要注意汲取历史教训:“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李清照的诗词创作可谓有胆有识,说她有胆,因为北宋王朝对言论控制极严;说她有识,是因为她的政治洞察力是非凡的。

当年,李清照背井离乡,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如今她的纪念馆座落在泉城——山东济南大明湖畔。

10、朱淑真:情致缠绵的红艳诗人

《鹧鸪天·独倚阑干昼日长》

独倚阑干昼日长。纷纷蜂蝶斗轻狂。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

当此际,意偏长。萋萋芳草傍池塘。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与海棠。

朱淑真,(约1131年前后在世),宋代女词人,一作淑贞,号幽栖居士。朱淑真籍贯身世历来说法不一,《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安徽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相传为朱熹侄女。朱淑真生于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素有才女之称。

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作品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与李清照相提并论。流传颇广的《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一阕,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 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朱淑真书画造诣也相当高,尤善描绘红梅翠竹,其能力非寻常深闺女子可比。她的别号是“幽栖居士”,为南宋多情才女和美女 ,与李清照齐名,有《断肠集》存世。从“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愁怀》)来看,她的婚姻是不幸的,因此,有些作品泄露了婚外恋情,被一些学者剥夺著作权。她的作品存有大胆露骨的香艳镜头:“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缠绵于情爱连时间也不管了,“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犹如今人当街亲吻一般大胆。

相传因父母作主,嫁给一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婚后生活很不如意,抑郁而终,其墓在杭州青芝坞。

据《贵州古代史》记载:今贵州是鬼方的主要部分。时间“大范围可追溯到殷至周初,具体指公元前十四世纪初(殷代第二十三世武丁时)至公元前十二世纪初(周代第二世成王时)”。据《彝族源流》记载:彝族是居住在贵州省最古老居民,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近500代,约一万年。据《夜郎史传》记载:彝族先民武支在可乐建立夜郎古国,当时的区域辖及云南曲靖、昭通以西及四川宜宾以南,贵州省的黔西北、六枝、镇宁以北及贵阳市地域。又据《贵州古代史》记载:春秋时期在今贵州乌江以南为国,至战国初,国灭,大夜郎国形成。由此看出:古代的贵州(东汉以前)经历了三个大的政权演变,即鬼方时期,夜郎国和国并存时期、大夜郎国时期。本文研究夜郎古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时间从夜郎国与国并存,时开始,至夜郎灭。

  一、夜郎古国的政治

  据《夜郎史传》记载:夜郎的名称来自于“阿蒙的三世孙夜郎朵”,人们对其称呼过程中,渐渐地将人名变为国名,一直延续到阿蒙第二十七世孙(即夜郎古国终极)。阿蒙十四世孙鄂鲁默一代,组成完整的统治机构。先与弭靡、武濮所二部联姻。后与彝族“六祖”的武、乍二支结合,从此更加强大,建都可乐。夜郎国兴起以后,先攻占了周围的一些小部族,接着起兵攻占东濮的古诺(贵阳),继而又挥师向西,夺下西濮的可乐,随即又进攻滇东北与黔西南交接处的漏卧不胜,撤兵回来建设可乐。今贵州省赫章县妈姑镇,距可乐不远,是夜郎的兵营,当时的状况是“军营广如云层,士兵多如羊群”,一天打七十二仗。

  《益那悲歌》(彝语“益那”汉译为“夜郎”》叙述了夜郎为争夺土地的战争经过。彝族先民的另一支名曰鄂靡,进攻夜郎,在禹甸、谷姆、比毕、洛略等地发动战争,双方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展开水战、火战、石战,结果鄂靡被夜郎打得大败。鄂靡君长鄂阿那收买了夜郎的谋臣苦苦诺,苦苦诺出卖了夜郎。再度交战时,夜郎领土被占领,夜郎君长局阿邪遇害。阿邪妻玛依鲁带领子女邪苴隆与迷喜露兄妹到罗甸避难。为了复仇,苴隆只身练就本领,经历了千难万险,在斯铺与斯嫫的帮助下,得到了兵书《恒投骂孜数》和集中兵士之用的号角,组织动员了强大的兵员,报了父仇,恢复了夜郎。但好景不长,苴隆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正在庆祝复仇胜利时,迷喜露将号角换给奸细鄂靡,待到被进攻时,假号角吹不响,兵士无法集中,结果被战败。

  《夜郎史传》记载了住在都城可乐的国王武夜郎怀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认为要攻占漏卧的土地,得先把他胞弟夜堵土的古诺之地兼并。于是假装有病,派两个差使到古诺通知夜堵土,叫他来可乐看望。想把他骗到可乐后将其杀害,兼并他的领地。差使到夜堵土家后,在夜堵土询问其兄病状中识破其阴谋,便杀了二使者,起兵攻下可乐,擒住武夜郎,把他囚禁起来。夜堵土掌握夜郎的国家大权,治理得很好。随后漏卧家阿苦君长又兴兵攻打可乐,夜堵土领兵抵抗,采取诱敌深入而后围攻的战术,把漏卧兵引进可乐城后,立即反攻围城,俘获其兵将,捉住漏卧君长阿苦。堵土礼待阿苦,释放其兵将,治愈其创伤,归还其武器,倡导两家和好,不结冤仇。阿苦深受感动,表示以后不再争战了。然而回到漏卧本国,阿苦就大受其妹阿古的责备,说他打败仗回来,丢了祖宗的脸面,要求把兵权交给她,再次出兵攻堵土。经多番争执,兄妹比武,阿苦比不过,让阿古统兵,再次出兵攻堵土。此次交战,却因堵土一看对方将领是个女子,轻敌麻痹,被阿古攻下可乐,堵土被俘。堵土不服气,声言要杀便杀,决不认输,只要求不要杀害他的士兵和民众。阿古便说:“你释放我哥一次,我要释放你一回,两家互不欠账,我们各自振军再战,比个输赢。”阿古放了堵土和他的兵将,班师回国,庆祝胜利,而后秣马厉兵,第三次进攻可乐。堵土今番更加警惕,认真备战,严阵以待,最后战败阿古,把她擒住。阿古仍不服输,提出与堵土比武,若再比输了终身沦为奴隶。阿古与堵土比武三番,仍然比输才服气,愿听从堵土处置。堵土却以礼相待,向阿古求婚,并倡导两家和好,不再争战。阿古心悦诚服,表示拥护堵土的主张。并向堵土提出释放其兄武夜郎,还君位给他。二人成婚,离开可乐,经鲁勾(毕节)、博乍戈(大方)、古宗(黔西),到古诺(贵阳),转大革洛姆(安顺)定居,在那里生儿育女,终其天年。武夜郎复其君位之后,痛改前非,在可乐选贤任能,认真治理其国。

  夜郎国的法律较为完善。古都还在可乐的时期,夜郎王就发布了二十条成文法律:第一条,凡偷盗者砍指;第二条,凡行骗、抢劫者挖眼;第三条,凡不孝者罚,重者剥皮;第四条,凡聚众谋反者,一律处死;第五,必须缴纳税租,凡违者没收土地、财物,重者坐牢,直至处死;第六条,凡臣民每年必献美女三十,不从者,处主管人坐牢;第七条,凡哭泣者,先挖左眼,再哭者挖右眼;第八条,凡违君令、议论君长者,发兵讨伐之;第九条,婚配自由,凡违者轻则教育,重则砍头;第十条,凡每年十月初一,臣民为夜郎君长祝寿,违者轻则坐牢,重则斩首;第十一条,必须认真耕牧,确保丰收;凡交瘦猪、瘦羊者,以人作抵,终身为奴;第十二条,凡男子必娶三妻、多子多孙、多生男儿者,奖大牛一头,田三块;第十三条,凡战俘均安家分田,同为平民,若不从乃至潜逃者处死;第十四条,各种典籍均为毕摩掌管,凡私藏者严办;第十五条,兵将不准偷盗、抢劫、逃跑、卖主,凡违者处死;第十六条,兵将必须忠于君长,切勿乱言,违者用刑;第十七条,兵将作战必须勇猛、不怕死,溃者逃者斩首;第十八条,厚葬、厚祭英雄,箭自胸前穿者为英雄,自后背入者为逃兵,临阵脱逃者射死;第十九条,将帅之责为领兵、打仗、严军纪,打胜仗者论功行赏,打败仗者处死;第二十条,内奸砍手脚及挖眼。

  夜郎国不但法律严厉,而且执行也非常严酷。《夜郎史传》中讲述了两件故事。第一件事是有一天深夜,一妇女的哭声被夜郎王听到以后,即命令侍从把这位妇女抓来,将其左眼挖去。这位妇女尚未停止啼哭,又被挖去右眼。可怜的妇女手捧血淋淋的眼球,怒骂夜郎王。夜郎王暴跳如雷,又令侍从将妇女拖出去砍了一只手,该妇女“惨叫着,昏倒在地上”。第二件事是在可乐王宫不远处,有一妇女将一岁多的小孩睡在家里,出门挑水,孩子哭起来,被夜郎王听见,认为是违反君令,即令侍从将孩儿抱来。侍从们抱来孩儿后,夜郎王命令将其斩首。侍从们一个个跪下,央告夜郎王说:“孩儿太小,不会听话,请君留他一命。”经再三央告,夜郎王发怒说:“既然孩儿太小,不会听话,只有免他刀下死,抱他下河去喂鱼。”话别,命令侍从们将孩儿抱下河。去到半路,正遇孩儿母亲挑水回来,问“为什么把他孩儿抱出来”,侍从向她讲了情况,这位妇女扑通一下跪在地上,请求将其孩儿还她。侍从们说:“君王也命令斩首,经再三央告才免其刀下死,但要送到河里喂鱼。”任凭妇女哭个发疯,但孩儿还是被扔下大河。

  夜郎国处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时期,政治上带有明显的两个时期烙印。《益那悲歌》中叙述了鄂靡进攻夜郎,被夜郎蓄积力量后,将其打得一败涂地,鄂靡的残兵败将被夜郎赶到市场上出售的情景:“鄂靡的残兵,残兵九万九,牵了一串串,好像牵绵羊,到集市上出卖。”在《夜郎史传》中叙述了武堵土和漏阿古交战后的一些对话,从中都是谈“我败了不但兵士为你的奴隶,而且连我也当你的奴隶”。这些故事虽然反映出将战俘变为奴隶,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为奴隶社会晚期。《夜郎史传》中介绍了夜郎王颁布的二十条法律,“第五条,必须缴纳税租,凡违者没收土地、财物,重者坐牢,直至处死;第十三条,凡战俘均安家分田,同为平民,若不从乃至潜逃者处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明显特征,说明法律颁布的时间在封建社会初期。

  夜郎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家庭制,流转方式为继承制。管理方式是通过旁邑对所辖区域的人民进行管理。《夜郎史传》、《益那悲歌》、《彝族源流》都介绍了夜郎的二十七代君王。这些君王都是以直系血亲一代一代地往下传。这些君王的姓名采用父子连名形式表述。第一代君王姓名为阿蒙,第二代就是蒙阿夜,第三代为夜郎朵……一直表述到二十七代。旁邑是夜郎国的第二级统治机构。这些旁邑大多是夜郎王的亲族,代表夜郎王发布命令,收缴税租等。

  秦统一中国以后,为了削弱夜郎势力,将夜郎地区纳入统一管理,朝廷在该地区设置郡县。汉武帝设置犍为郡领十二县,即道县、江阳县、武阳县、南安县、资中县、符县、牛县、南广县、汉阳县(今赫章县),存阝邬县、朱提县、堂琅县。《汉书·地理志》曰:“犍为郡(武帝元鼎年六月开。……应劭曰:故夜郎国。……)。”这说明夜郎此时在犍为郡。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元封元年),设立郡,领十七县,贵州大部分属该郡。因是夜郎国晚期,夜郎王已经携家带卒迁移东方(安顺),继而又西迁。此时,夜郎国在郡。

  设立郡县制以后,朝廷还在夜郎地区采取“羁縻”政策。这种政策一方面从内地派遣汉族官吏前往作为太守、县令,在一部分原来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郡县设据点,对辖区内的各族人民进行统治。另一方面由于在这一地区是不同的民族居住,朝廷派遣来的汉族官吏不可能用对内地汉族人民的统治方法进行统治,对各族内部原有的一些奴隶主、部落贵族封王封侯,使他们保持住原来在本民族中的统治地位,按照旧存的统治方式去统治本民族人民。而派遣来的汉族官吏们的统治,则是通过这些土著的王侯进行。公元前111年(元鼎六年),伏波将军路博德等已破南越,驰义候遣与八校尉之兵未及前往,汉武帝便令征西南夷。于是南夷平定,决定设置郡。夜郎侯入朝,汉武帝封他为夜郎王,赐印绶,给他保留一定领地。在犍为郡内,加设南部都尉,治汉阳县。侯郡成立以后,以且兰为郡治,夜郎县(今安顺一带)为都尉治,吴霸为太守,唐蒙为都尉。郡县制的设立,将夜郎国的地域变相地割离;“羁縻”政策的推行,夜郎的统治权逐步受控于朝廷。这两种方式的统治结果,致使夜郎国的地位逐渐削弱,朝廷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地位逐步上升。因此夜郎国的瓦解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二、夜郎古国的经济

  1977年秋季,由贵州省博物馆考古组指导、贵州师范大学历史系师生参加,在赫章县可乐乡马家湾子山坡的山腰试掘了新石器时代遗存。从出土的六颗石弹丸看,人们正从事狩猎,并从猎取野兽向驯养过渡。从獠平形的石凿看,人们已会修建简陋的房屋。再结合陶器的制作看,人们已经定居下来,进入母系氏族社会。从出土的两个陶纺轮来看,人们已经学会了原始的纺织技术。从出土的两件铜器来看,人们已经掌掘了炼铜技术,并能制造简单的武器。由此可见,在新石器时代,可乐就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夜郎史传》介绍:夜郎及夜郎诸君长国的都邑,是夜郎及其诸君长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战争掳掠的人口和牛、马、羊群及粮食,都集中在各都邑。有的都邑是专门冶炼金、银、铜、铁,铸造弓箭刀枪等武器的工业城池。城池内有的建筑、宫殿,还用金、银、铜作装饰。夜郎的鸡、鸭和牛、马、羊群漫山遍野,还有专门饲养牛、马和羊的羊头人、黑猪人。肥沃的土地,种出的荞麦,食用不完。“黄人”、“青人”和“奴隶”,他们主要的劳动就是专种粮食。夜郎的经济已是农、牧、手工业结合,并具有相当的发展水平。

  益那悲歌》的《武陀尼织绸》一章曰:种桑养蚕纺纱织绸首先从成都平原开始,继而引进了夜郎国。夜郎国武陀一支主要负责种桑养蚕织布,其劳动场面热闹非凡:

  武陀尼女子,

  种桑树喂蚕,

  蚕吐丝结茧。

  收的收蚕丝,

  纺的纺丝线,

  浣了纱之后,

  送到纺织场;

  武陀尼男士,

  牵线如蚁行,

  布线像鸽子。

  冶炼青铜的技术已被推行,《益那悲歌》的《武古笃打铜》一章说:

  在铜矿山上,

  铜矿和铜砂,

  大岩一样广;

  臣人办法多,

  设炉房炼铜。

  ……

  武夜郎一家,

  用铜来塑像;

  在祭祀场所,

  用铜制铜鼓;

  打铜制作戟,

  打铜制作盾。

  这一段文字说明,在夜郎国,铜已被人们用以塑像,制作用具和武器。现赫章铺处有一处古炼铜遗址可能也就是夜郎古国的炼铜基地。

  从出土的器物来看,有铜鼓、铜镜、铜器,铜器中有壶、钫、盔、鼎等。2000年在可乐掘出的夜郎将军墓,头套鼓形铜釜,面罩铜洗。铜釜两侧各用一“龙”作耳,正顶是一只“虎”作鼎。其制作精细,形状栩栩如生。出土文物与彝文记载吻合,反映了夜郎时期的冶炼业水平和人们制作器物的技艺之高。

  我们已经看出,夜郎国经济的发展是从农牧业开始,相继就是炼铜和制作用具。这表明夜郎国已经进入了奴隶社会。奴隶占有制社会,是奴隶的占有关系,奴隶主不仅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而且还直接占有生产者———奴隶。在夜郎国,奴隶的遭遇如同整个社会一样,不仅被剥削,而且还被当作牲畜买卖。当时夜郎市场上,奴隶被称作“僮”,被奴隶主赶到市场上出卖。与此同时,“笮马”、“牛”已成为市场上的重要商品。这是因为,奴隶制生产不仅需要会说话的工具———奴隶,而且需要不会说话的工具。《史记·货殖列传》载:“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秦被赵,迁卓氏,……致之临邛,大喜,郡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程郑,山东迁虏也。亦冶铸,贾椎之民,富埒卓氏,俱居临邛。”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蜀卓氏与程郑氏使用大批奴隶,从事铁矿开采,铸造铁器,由临邛(今四川邛崃),运到夜郎等地市场上出售,使夜郎地区落后之民放弃石制农具,采用铁农具,促进夜郎地区农业发展。可乐掘出的陶器,其硬度大,花样多,除了一部分生活用具外,其余均为艺术品,说明制陶业相当发达,工艺水平虽不及中原地带的产品高,但图案花纹并不单调,形态也很逼真。同时,出土的汉砖烧制的硬度大,说明火候高,接近中原地区技术水平。

  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也较发达。唐蒙在南越吃到枸酱,知道是夜郎商人从巴国买去南越贩卖。回长安后,问蜀贾人,蜀贾人曰:“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据《通志》云:“叙州府出枸酱,《史记》枸酱即此。俱出戎州各属,今无。”《兴仁县志》云:“山产蒌,花如流藤,叶如荜拨,子如桑椹。苗家沥其油,醢为酱,味亦辛香。取其叶,裹槟榔食之,谓可辟瘴,苗女持赠所欢,以为异品。”据《史记正义》云:戎州,国地,古夜郎境,今兴仁,也是夜郎境。这里可以看出枸酱出产在夜郎国,或蜀国的西南地带。商人为了逃避政府的倍赋,乃“窃市”夜郎,牟取高利,贩运到南越。

  《华阳国志》云:“平夷县(今毕节),山出茶蜜。”说明枸酱与茶蜜,都是农副产品,作为商品出现在夜郎市场上。

  《汉书·地理志》云:“谈指出丹。”《后汉书·郡国志》云:“夜郎出雌黄。”说明夜郎的矿产品相当驰名。

  在夜郎市场上,除奴隶(僮)、笮马、牛之外,还有枸酱、茶蜜、雌黄、丹砂等商品,商业较发达,市场相当繁荣。西汉时期,发巴、蜀卒开辟五尺道,自道指江,交通较前便利,商业较前有一定的发展。这从汉墓出土大量当时市场流通的货币,如五铢、大泉五十、货泉、货布等,可以说明普遍使用金属货币,早已不是以物易物了。兴义出土的汉代陶器,有水稻模型,说明夜郎地区的农业已相当发达。清镇出土的元始初年广汉郡制造的漆耳杯,是一种饮酒兼能计量酒的用具。平坝出土的“中可都酒”的永元罐和从其他汉墓中出土的陶罐,大都是储藏酒类的用具,说明夜郎地区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已经有了酿酒。这种发展状况,不仅说明奴隶制社会已经高度发展,而且已酝酿着封建经济因素了。

  秦为了巩固全国统一,便于控制全国各地,非常重视发展交通。对于西南夷,开辟五尺道,就是秦发展交通计划的一部分。关于五尺道的兴修,秦始皇即位前后,李冰任蜀郡太守,在道地区,开山修路可以说是五尺道修筑的开始。到西汉时,汉武帝为制服南越,派唐蒙调巴蜀兵卒,修筑从道(今四川叙永)直指江(北盘江)的通道。经过两年,这条夜郎道虽没有全部修通,但南夷的山川深阻的情况多少有了一些改变。汉朝廷还在已修通夜郎道上设置了邮亭。《史记》曾把公元前129年(元光六年)“南夷始置邮亭”,列为大事记在年表上。《华阳国志》对此也有记载,说“自道,南广有八亭,道通平夷”。邮亭,是古时设在沿途,供送文书的人和旅客歇宿的馆舍。

  1958年,赫章可乐出土一件珍贵文物,即“武阳传舍比二”铁炉。炉身内壁近口沿处,有隶书、阳文、反书的“武阳传舍比二”六字。“武阳”,在今四川彭山县附近,西汉属犍为郡。“传舍”与“驿站”、“邮亭”一样,都是当时可以供旅客歇宿的处所。“比二”,即同时铸造一样铁炉两个。据文献记载,在驿传管理机构中,设有驿丞、驿卒,专门负责为来往官吏及传递公文、奏章的人置备车、马,提供食宿等事项。这标志秦汉时中原的交通机构已推广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了这些地区的交通和商业的发展。

  汉王朝为了配合郡县制的设置和军队的驻防,还推行移民屯田政策。《史记·平淮书》载:“(武帝时)通西南夷道,……乃募豪民田南夷,入粟县官,而内受钱于都内。”这些应募而来的豪民,大都是地主商人。这些豪民是离不开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的,所以跟随前来垦殖的人中,绝大多数是汉族劳动人民。他们当中有的是在中原被统治阶级掠夺了土地,无以为生,应募而来;有的是犯罪,被迫流放而来;有的是在战争中失散的士兵,流落下来,安家落户。这里说的“南夷”,就是夜郎地区。这种移民屯田政策,目的在于加强封建统治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具有军事移民性质。在移民中,除豪民外,一般农户从事农业生产,受郡守、县令和豪民等统治阶级的剥削,还要服兵役,被统治阶级驱使,作为镇压人民的工具。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必然引起社会生产关系的相应变革。西汉的屯田制度,经过百余年的变动,到东汉初,已逐渐被破坏。进入夜郎地区的官僚、地主和商人中,不少人被封建王朝赐予土地,封以官爵,子孙世袭。因他们世代在经济、政治上都拥有种种特权,占有大量土地,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压迫剥削,便不断发展成为强大的统治势力。原来从事垦殖的汉族劳动人民的子孙,被迫为统治阶级当兵服役,成了封建贵族领土严密控制下的依附农民。同时,在生产力提高和封建经济的影响下,原来的一些奴隶主贵族,也逐渐并入统治集团,原来的奴隶和平民,有不少变成了依附农民。因此,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相对立的封建生产关系,又进一步发展了。

  三、夜郎古国的文化

  与一定的经济发展相联系,必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夜郎古国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劳动人民不但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文化的创造者。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共同生活过程中,缔造了夜郎古国的文化。由于历代统治者对夜郎地区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不够重视,文献记录相当少,要对其作全面、深入的研究相当困难。

  彝族的先民是古夜郎地区活动最早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夜郎文化。彝族先民的文化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古老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据《彝族源流》记载,彝文以父子连名谱系推算迄今已近500代。如果按每代20年间隔计算,彝族的文字发明时间至今已在一万年左右的时间,那么至少在原始社会晚期,彝文就也产生。彝族文化丰富多彩,历史悠久。据初步统计,散存在今毕节地区的彝文古籍约有四千余部。这些文献,生动地反映了彝族先民对宇宙万物和人类起源的认识,以及彝族的古老社会面貌,反映了各部族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彝族先民早已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他们认为“太古之初,杳杳冥冥,后来出现清浊二气,产生了变化,形成哎哺。哎哺形成天地万物和人类”。在对待客观物质世界方面,他们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变化和运动的。彝族先民的对事物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观点就是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辨证法思想的反映。

  彝族先民的天文学知识也相当丰富,曾创造和使用了天文历法。与汉族相比,无论将星斗拟人化,人名物名命星名,还是星名命人名物名,都自成体系。

  彝族先民的艺术创造思维也相当丰富。从可乐出土的文物看,文物的图案有篆形文字,动物图形;雕刻技艺达到了相当先进的水平。二000年可乐出土的套头葬釜上的“龙”和“虎”,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在使用的武器上也刻有动物和图案。《益那悲歌》说:惹氏造矛,名矛有九种,矛头有鹰像,矛杆有虎纹。清镇、平坝、威宁、黔西、赫章等地掘出很多陶器,除了一般生活用的陶器外,还有陶俑、陶兽等制品。黔西汉墓中就有舞蹈俑、托案俑、扶耳俑、托筝俑,以及镇墓兽、陶羊、陶猪、陶鸡等品种,工艺水平虽不及中原地带的产品高,但图案花纹并不单调,形态也很逼真。这些都反映夜郎古国文化及艺术水平。

道不知诸葛亮

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①河南南阳卧龙岗;①湖北襄阳(现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后为了消除诸葛亮隐居地一事留下的历史纷争,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写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上,何须辨襄阳南阳。”

这是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所写,因诸葛亮名高天下,两省便争诸葛亮故居之处所,顾嘉蘅想不能开罪南阳,又怕承当出卖桑梓之名,便撰此妙联,既赞诸葛亮,又抹平两省争执,可谓公允。但这场争论并没有因此而平息,1990年发行《三国》邮票第二组“隆中对”小型张时,因湖北、河南两省争夺“隆中对”的首发式地点,并组成代表团进京申诉,以至设计受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和北京师范大学魏晋南北朝研究所曾专门组织“诸葛亮躬耕地”学术讨论会,诸葛亮躬耕地在X阳的说法得到大多数的的赞同,同时史学家们也认为,就像文武赤壁一样,襄阳南阳的诸葛胜迹也是完全可以并存的。顾嘉蘅的题联,真不愧为名联绝作。

注意:此处删去一切关于诸葛亮隐居地和古籍书名争论的词条解释,避免引发民族矛盾,历史仅供了解,不须争论!

新版人教版教科书同样删除了《隆中对》《出师表》注释中所有的“襄樊”“襄阳”“南阳”字样,只提及诸葛亮出生地及原籍。

想了解更多请查找词条:《资治通鉴》、《草庐对》(《隆中对》)、南阳、襄樊(襄阳)。

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即《草庐对》)。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诸葛亮于危难之际出而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诸葛亮的纪念古迹很多,全国有数十处。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

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汉中的勉县。勉县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建于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现勉县武侯祠巍峨壮观,规模宏伟,有七院六十余间殿宇,既是凭吊先贤之所,又是文物游览之地。更有意义的是,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

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外,还有南阳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此外,还有建于唐代前的五丈原诸葛庙,建于明代的武侯宫(湖北蒲圻),建于建安时期的黄陵庙(湖北宜昌)等。浙江兰溪的诸葛镇,因诸葛亮子孙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万历年间始建丞相祠堂,距今已历三百七十余年。丞相祠堂有古建筑五十二间,内设诸葛亮灵位。近些年,兰溪丞相祠堂渐负盛名,影响日盛,是兰溪一大史迹和揽胜之地。

诸葛亮年谱

年号 公元 年龄 生平及事迹

光和4年 181 0岁 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中平6年 189 8岁 诸葛亮生母章氏去逝。

初平3年 192 11岁 诸葛亮父亲诸葛硅去世。

兴平元年 194 13岁 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诸葛玄收养, 其兄诸葛谨同继母赴江东。

初平2年 195 14岁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豫章太守, 他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现南昌)。

建安2年 197 16岁 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和弟妹移居南阳。

建安4年 199 18岁 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

建安12年 207 26岁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 即著名的“草庐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

建安13年 208 27岁 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之战获胜。

建安14年 209 28岁 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

建安16年 211 30岁 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

建安19年 214 33岁 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率兵与刘备会师。刘备进成都,掌管巴蜀。诸葛亮任蜀军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兼任大司马府事。

建安20年 215 34岁 诸葛亮整顿巴蜀内政。

建安23年 218 37岁 诸葛亮留守巴蜀,筹集军粮,供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

蜀章武元年 221 40岁 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蜀建兴元年 223 42岁 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

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蜀建兴2年 224 43岁 诸葛亮调整巴蜀内政,稳定因刘备战败而混乱的人心。

蜀建兴3年 225 44岁 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蜀建兴4年 226 45岁 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

蜀建兴5年 227 46岁 诸葛亮向后主

蜀建兴7年 229 48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蜀建兴8年 230 49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兴9年 231 50岁 诸葛亮北伐攻祁山,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郃。

蜀建兴11年233 52岁 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病故于五丈原。

三国志 诸葛亮传

晋陈寿撰,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刘表长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于琦。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不?”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字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会黄祖死,得出,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于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先主,使击张鲁。亮与关羽镇荆州。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二十六年,群下劝先主称尊号,先主未许,亮说曰:“昔吴汉、耿掩等初劝世祖即帝位,世祖辞让,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随大功如纯言耳。”先主于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曰:“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统,兢兢业业,不取康宁,思靖百姓,惧未能绥。於戏!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亮以丞相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后,领司隶校尉。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禅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败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败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遂行,屯于沔阳。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军王双率骑追亮,亮与阴平。魏雍州剌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诏策亮曰:“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前年耀师,馘斩王双;今岁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镇凶暴,功勋显然。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绝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邰交战,射杀邰。十二年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服,不须器物。诏策曰:“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联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联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令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陈。

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秋,魏征西将军钟会征蜀,至汉川,祭亮之庙,令军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刍牧樵采。亮弟均,官至长水校尉。亮子瞻,嗣爵。

诸葛氏集目录:开府作牧第一 权制第二 南征第三 北出第四 计算第五 训厉第六综核上第七 综核下第八 杂言上第九杂言第十 贵和第十一 兵要第十二 传运第十三 与孙权书第十四与诸葛谨书第十五 与孟达书第十六 废李平第十七 法检上第十八法检下第十九 科令上第二十 科令下第二十一 军令上第二十二军令中第二十三 军令下第二十四右二十四篇,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臣寿等言:臣前在著作郎,侍中领中书监及北侯臣荀勖、中书令关内侯臣和峤奏:使臣定故蜀丞相诸葛亮故事。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然犹存录其言,耻善有遗,诚是大晋光明至德,泽被无疆,自古以来,未有之伦也。辄删除复重,随类相从,凡为二十四篇。篇名如右。亮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造汉末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即遣兵三万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疆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青龙二年春,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

伏惟陛下迈踪古圣,荡然无忌,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所以明大通之道也。谨录写上诣著作。臣寿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相臣陈寿上。

乔字伯松,亮兄瑾之第二子也,本字仲慎。与兄元逊俱有名于时乔为嗣,瑾启孙权遣乔来西,亮以乔为己适子,故易其字焉。拜为驸马都尉,随亮至汉中。〔一〕年二十五,建兴(元)[六]年卒。子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亦早卒。诸葛恪见诛于吴,子孙皆尽,而亮自有胄裔,故攀远复为瑾后。

瞻字思远。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年十七,尚公主,拜骑都尉。其明年为羽林中郎将,屡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阵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瞻长子尚,与瞻俱没。次子京及攀子显等,咸熙元年内移河东。

董厥者,丞相亮时为府令史,亮称之曰:“董令史,良士也。吾每与之言,思慎宜适。”徙为主薄。亮卒后,稍迁至尚书仆射,代陈祗为尚书令,迁大将军,平台事,而义阳樊建代焉。延熙(二)十四年,以校尉使吴,值孙权病笃,不自见建。权问诸葛恪曰:“樊建何如宗预也?”恪对曰:“才识不及预,而雅性过之。”后为侍中,守中书令。自瞻、厥、建统事,姜维常征伐在外,宦人黄皓窃弄机柄,咸共将护,无能匡矫,然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诸葛亮的一些政绩

一,都江堰,

《水经注江, 以此堰为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诸葛亮开了堰官之先河。

这份政令内细到每年清淤工作的日期,掏挖深度,当年诸葛亮用于清淤维护的石标尺,直到80年代才被原样仿制的不锈钢标尺替换。而武侯立下的维护法规,直到今天仍被原样执行。

二,佤族抗英;

远在公元225年,居住在葫芦王地的佤族人卡那曼卷部落与蜀汉丞相诸葛亮签盟归顺蜀汉朝廷,发誓镇守边关,永不反叛;整整1700年,佤族人始终遵循了这个盟约,1934年的英军进攻班洪,斑老王奋起抵抗,组织佤族武装,剽牛盟誓,效忠他们最尊崇的“阿祖阿公”---诸葛亮。这就是有名的“班洪事件”;

三,六个少数民族供奉的“茶祖”。

《普洱府志古迹》记载:旧传武侯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撤,固以名其山。"六大茶山中有一座就叫孔明山,当地人民还把茶树称作“孔明树”,把诸葛亮尊为“茶祖”。时至今日,基诺族、布朗族、佤族、傣族、哈尼族、壮族各村寨,每年都要在诸葛亮诞辰这天举行集会,称为“茶祖会”,赏月歌舞,放孔明灯,祭拜诸葛亮。

诸葛亮在历代武庙中的地位

唐代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庙

1,《新唐书-礼乐五》记栽:“开元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尊太公为武成王文宣王比,以历代良将为十哲象坐侍。这武庙十哲是:

春秋时代吴国的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时代魏国的吴起、燕国的乐毅、秦国的白起,西汉的张良、韩信,蜀汉的诸葛亮,唐的李靖、李世绩,而以太公望为武庙主祀。”

2,唐德宗建中三年,朝廷下诏叫史馆考定,列古今名将64人配享,并都画有图像,分列武成王左右。左边32人是:越范蠡,齐孙膑,赵廉颇,秦王翦,卫青,隋韩

孝献皇帝丁建安元年(丙子,公元一九六年)

春,正月,癸酉,大赦,改元。

董承、张杨欲以天子还雒阳,杨奉、李乐不欲,由是诸将更相疑贰。二月,韩暹攻董承,承奔野王。韩暹屯闻喜,胡才、杨奉之坞乡。胡才欲攻韩暹,上使人谕止之。

汝南、颍川黄巾何仪等拥众附袁术,曹操击破之。

张杨使董承先缮修雒阳宫。太仆赵岐为承说刘表,使遣兵诣雒阳,助修宫室;军资委输,前后不绝。夏,五月,丙寅,帝遣使至杨奉、李乐、韩暹营,求送至雒阳,奉等从诏。六月乙未,车驾幸闻喜。

袁术攻刘备以争徐州,备使司马张飞守下邳,自将拒术于盱眙、淮阴,相持经月,更有胜负。下邳相曹豹,陶谦故将也,与张飞相失,飞杀之,城中乖乱。袁术与吕布书,劝令袭下邳,许助以军粮。布大喜,引军水陆东下。备中郎将丹杨许耽开门迎之。张飞败走,布虏备妻子及将吏家口。备闻之,引还,比至下邳,兵溃。备收馀兵东取广陵,与袁术战,又败,屯于海西。饥饿困踧,吏士相食,从事东海麋竺以家财助军。备请降于布,布亦忿袁术运粮不继,乃召备,复以为豫州刺史,与并势击术,使屯小沛。布自称徐州牧。布将河内郝萌夜攻布,布科头袒衣,走诣都督高顺营。顺即严兵入府讨之,萌败走;比明,萌将曹性击斩萌。

庚子,杨奉、韩暹奉帝东还,张杨以粮迎道路。秋,七月,甲子,车驾至雒阳,幸故中常侍赵忠宅。丁丑,大赦。八月,辛丑,幸南宫杨安殿。张杨以为己功,故名其殿曰杨安。杨谓诸将曰:“天子当与天下共之,朝廷自有公卿大臣,杨当出扞外难。”遂还野王。杨奉亦出屯梁,韩暹、董承并留宿卫。癸卯,以安国将军张杨为大司马,杨奉为车骑将军,韩暹为大将军、领司隶校尉,皆假节钺。是时,宫室烧尽,百官披荆棘,依墙壁间,州郡各拥强兵,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或为兵士所杀。

袁术以谶言“代汉者当涂高”,自云名字应之。又以袁氏出陈,为舜后,以黄代赤,德运之次,遂有偕逆之谋。闻孙坚得传国玺,拘坚妻而夺之。乃闻天子败于曹阳,乃会群下议称尊号;众莫敢对。主簿阎象进曰:“昔周自后稷至于文王,积德累功,参分天下有其二,犹服事殷。明公虽弈世克昌,未若有周之盛;汉室虽微,未若殷纣之暴也!”术默然。术聘处士张范,范不往,使其弟承谢之。术谓承曰:“孤以土地之广,士民之众,欲徼福齐桓,拟迹高祖,何如?”承曰:“在德不在强。夫用德以同天下之欲,虽由匹夫之资而兴霸王之功,不足为难。若苟欲僭拟,干时而动,众之所弃,谁能兴之!”术不悦。孙策闻之,与术书曰:“成汤讨桀称‘有夏多罪’,武王伐纣曰‘殷有重罚’,此二主者,虽有圣德,假使时无失道之过,无由逼而取也。今主上非有恶于天下,徒以幼小,胁于强臣,异于汤、武之时也。且董卓贪*骄陵,志无纪极,至于废主自兴,亦犹未也,而天下同心疾之,况效尤而甚焉者乎!又闻幼主明智聪敏,有夙成之德,天下虽未被其恩,咸归心焉。使君五世相承,为汉宰辅,荣宠之盛,莫与为比,宜效忠守节,以报王室,则旦、奭之美,率土所望也。时人多惑图纬之言,妄牵非类之文,苟以悦主为美,不顾成败之计,古今所慎,可不孰虑!忠言逆耳,驳议致憎,苟有益于尊明,无所敢辞!”术始自以为有淮南之众,料策必与己合,及得其书,愁沮发疾。既不纳其言,策遂与之绝。

曹操在许,谋迎天子。众以为“山东未定,韩暹、杨奉,负功恣睢,未可卒帛。”荀彧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四方虽有逆节,其何能为?韩暹、杨奉,安足恤哉!若不时定,使豪杰生心,后虽为虑,亦无及矣。”操乃遣扬武中郎将曹洪将兵西迎天子,董承等据险拒之,洪不得进。议郎董昭以杨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作操书与奉曰:“吾与次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今将军拔万乘之艰难,反之旧都,翼佐之功,超世无畴,何其休哉!方今群凶猾夏,四海未宁,神器至重,事在维辅;必须众贤以清王轨,诚非一人所能独建,心腹四支,实相恃赖,一物不备,则有阙焉。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奉得书喜悦,语诸将军曰:“兖州诸军近在许耳,有兵有粮,国家所当依仰也。”遂共表操为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侯。

韩暹矜功专恣,董承患之,因潜召操;操乃将兵诣雒阳。既至,奏韩暹、张杨之罪。暹惧诛,单骑奔杨奉。帝以暹、杨有翼车驾之功,诏一切勿问。辛亥,以曹操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操于是诛尚书冯硕等三人,讨有罪也;封卫将军董承等十三人为列侯,赏有功也;赠射声校尉沮俊为弘农太守,矜死节也。操引董昭并坐,问曰:“今孤为此,当施何计?”昭曰:“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三室,此五伯之功也。此下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愿将军算其多者。”操曰:“此孤本志也。杨奉近在梁耳,闻其兵精,得无为孤累乎?”昭曰:“奉少党援,心相凭结,镇东、费亭之事,皆奉所定,宜进遣使厚遗答谢,以安其意,说‘京都无粮,欲车驾暂幸鲁阳,鲁阳近许,转运稍易,可无县乏之忧。’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操曰:“善!”即遣使诣奉。庚申,车驾出轘辕而东,遂迁都许。己巳,幸曹操营,以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始立宗庙社稷于许。

孙策将取会稽,吴人严白虎等众各万馀人,处处屯聚,诸将欲先击白虎等。策曰:“白虎等群盗,非有大志,此成禽耳。”遂引兵渡浙江。会稽功曹虞翻说太守王朗曰:“策善用兵,不如避之。”朗不从。发兵拒策于固陵。策数渡水战,不能克。策叔父静说策曰:“朗负阻城守,难可卒拔。查渎南去此数十里,宜从彼据其内,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者也。”策从之,夜,多然火为疑兵,分军投查渎道,袭高迁屯。朗大惊,遣故丹杨太守周昕等帅兵逆战,策破昕等,斩之。朗遁去,虞翻追随营护朗,浮海至东冶,策追击,大破之,朗乃诣策降。策自领会稽太守,复命虞翻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策好游猎,翻谏曰:“明府喜轻出微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故白龙鱼服,困于豫且,白蛇自放,刘季害之。愿少留意!”策曰:“君言是也。”然不能改。

九月,司徒淳于嘉、太尉杨彪、司空张喜皆罢。

车驾之东迁也,杨奉自梁欲邀之,不及。冬,十月,曹操征奉,奉南奔袁术,遂攻其梁屯,拔之。

诏书下袁绍,责以“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但擅相讨伐。”绍上书深自陈诉,戊辰,以绍为太尉,封邺侯,绍耻班在曹操下,怒曰:“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挟天子以令我乎!”表辞不受。操惧,请以大将军让绍。丙戌,以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操以荀彧为侍中,守尚书令。操问彧以策谋之士,彧荐其从子蜀郡太守攸及颍川郭嘉。操征攸为尚书,与语,大悦,曰:“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以为军师。初,郭嘉往见袁绍,绍甚敬礼之,居数十日,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全而功名可立。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二人曰:“袁氏有恩德于天下,人多归之,且今最强,去将何之!”嘉知其不寤,不复言,遂去之。操召见,与论天下事,豆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操表嘉为司空祭酒。操以山阳满宠为许令,操从弟洪,有宾客在许界数犯法,宠收治之,洪书报宠,宠不听。洪以白操,操寻许主旨,宠知将欲原客,乃速杀之。操喜曰:“当事不当尔邪!”

北海太守孔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讫无成功。高谈清教,盈溢官曹,辞气温雅,可玩而诵,论事考实,难可悉行。但能张磔网罗,而目理甚疏。造次能得人心,久久亦不愿附也。其所任用,好奇取异,多剽轻小才,至于奠事名儒郑玄,执子孙礼,易其乡名曰郑公乡,及清俊之士左承祖、刘义逊等,皆备在座席而已,不与论政事,曰:“此民望,不可失也!”黄巾来寇,融战败,走保都昌。时袁、公孙首尾相连,融兵弱粮寡,孤立一隅,不与相通。左承祖劝融宜自托强国,融不听而杀之,刘义逊弃去。青州刺史袁谭攻融,自春至夏,战士所馀裁数百人,流矢交集,而融犹隐几读书,谈笑自若。城夜陷,及奔东山,妻子为谭所虏。曹操与融有旧,征为将作大匠。袁谭初至青州,其土自河而西,不过平原。谭北排田楷,东破孔融,威惠甚著;其后信任群小,肆志奢*,声望遂衰。

中平以来,天下乱离,民弃农业,诸军并起,率乏粮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馀,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多相食,州里萧条。羽林监枣祗请建置屯田,曹操从之,以祗为屯田都尉,以骑都尉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倒置田官,所在积谷,仓廪皆满。故操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能兼并群雄。军国之饶,起于祗而成于峻。

袁术畏吕布为己害,乃为子求婚,布复许之,术遣将纪灵等步骑三万攻刘备,备求救于布。诸将谓布曰:“将军常欲杀刘备,今可假手于术。”布曰:“不然。术若破备,则北连泰山诸将,吾为在术围中,不得不救也。”便率步骑千馀驰往赴之。灵等闻布至,皆敛兵而止。布屯沛城西南,遣铃下请灵等,灵等亦请布,布往就之,与备共饮食。布谓灵等曰:“玄德,布弟也,为诸君所困,故来救之。布性不喜合斗,喜解斗耳。”乃令军候植戟于营门,布弯弓顾曰:“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中者当各解兵,不中可留决斗。”布即一发,正中戟支。灵等皆惊,言:“将军天威也!”明日复欢会,然后各罢。备合兵得万馀人,布恶之,自出兵攻备。备败走,归曹操,操厚遇之,以为豫州牧。或谓操曰:“备有英雄之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操以问郭嘉,嘉曰:“有是。然公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杖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也。如此,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也,不可不察。”操笑曰:“君得之矣!”遂益其兵,给粮食,使东至沛,收散兵以图吕布。

初,备在豫州,举陈郡袁涣为茂才。涣为吕布所留,布欲使涣作书骂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

张济自关中引兵入荆州界,攻穰城,为流矢所中死。荆州官属皆贺,刘表曰:“济以穷来,主人无礼,至于交锋,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贺也。”使人纳其众;众闻之喜,皆归心焉。济族子建忠将军绣代领其众,屯宛。初,帝既出长安,宣威将军贾诩上还印绶,往依段煨于华阴。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煨礼奉甚备。诩潜谋归张乡,或曰:“煨待君厚矣,君去安之?”诩曰:“煨性多疑,有忌诩意,礼虽厚,不可恃久,将为所图。去必喜,又望吾结大援于外,必厚吾妻子;绣无谋主,亦愿得诩:则家与身必俱全矣。”诩遂往,绣执子孙礼,煨果善视其家。诩说绣附于刘表,绣从之。诩往见表,表以客礼待之。诩曰:“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见事变,多疑无决,无能为也!”刘表爱民养士,从容自保,境内无事,关西、兖、豫学士归之者以千数。表乃起立学校,讲明经术,命故雅乐郎河南杜夔作雅乐。乐备,表欲庭观之。夔曰:“今将军号不为天子,合乐而庭作之,无乃不可乎!”表乃止。

平原祢衡,少有才辨,而尚气刚傲,孔融荐之于曹操。衡骂辱操,操怒,谓融曰:“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乃送与刘表,表延礼以为上宾。衡称表之美盈口,而好议贬其左右,于是左右因形而谮之曰:“衡称将军之仁,西伯不过也,唯以为不能断,终不济者,必由此也。”其言实指表短,而非衡所言也。表由是怒,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送衡与之,祖亦善街焉。后衡众辱祖,祖杀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4239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5
下一篇2023-07-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