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兵是什么样的兵种

装甲兵是什么样的兵种,第1张

陆军中以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为基本装备的战斗兵种。又称坦克兵。一般包括编入统帅部和军区的独立装甲兵部队,编入军以下部队的队属装甲兵部队、分队 。

独立装甲兵部队编为坦克(装甲)集团军、师、旅 、团等;队属装甲兵部队、分队编有军属坦克旅 、师属坦克团、旅(团)属坦克营等。在编成上,以坦克部队、装甲步兵部队为主体,还有炮兵、反坦克导弹、防空、防化学、工程及其他保障部队、分队。

扩展资料

装甲兵其基本任务:

(1)以猛烈的突击消灭敌人,夺占重要地区或目标。

(2)向敌纵深发展进攻,扩张战果。

(3)追歼退却之敌。

(4)歼灭敌空降兵或配合我空降兵战斗。

(5)以反冲击、伏击消灭进攻之敌。

(6)巩固扩大登陆场,发展登陆成果。

(7)担任仓促防御,阻止敌人发展进攻,封闭敌突破口等。

-装甲兵

世界上第一次坦克大战?

在以往,只要人们一说到世界战争史上的坦克大战,首先想到的就是二战库尔斯克会战,不可否认,库尔斯克会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对决,德国和苏联共派出8000辆坦克,每隔5米就有一辆坦克的密度也是史上之最。

不过库尔斯克坦克大战虽然很出名,但这场战役并不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坦克对决。其实早在库尔斯克多年前,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经有坦克大战了。这场坦克大战发生在1918年,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这一年美国宣布参战,协约国和同盟国军事实力对比发生逆转。

作为同盟国的战力担当,德军想赶在美军全面进入欧洲之前发动一场大战。也就是历史上的布伦诺克斯战役。

这场战役从1918年3月30日持续到4月5日,持续时间不长但非常激烈,英国、澳大利亚和法国组成的联军和德军展开拉锯战。为了扭转战局,德国派出自己的秘密武器—14辆A7V坦克,而这14辆坦克是德国刚生产出来的,从生产线开下来直接上火线。A7V坦克的出现彻底扭转了战局,德军顺利攻占布伦诺克斯镇。

为了对付德国坦克,英国方面也派出了三辆坦克参战一雄两雌。三辆英国坦克在阿眠斯东南8英里处和德军三辆A7V坦克相遇。于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6辆坦克近距离互相进攻,英国雌性坦克因为只有机枪火力不足,所以一开战就落入下风。面对德军A7V坦克的57mm火炮,英国雌性坦克只有逃跑的份。好在英军还有一台雄性坦克,这台雄性坦克面对德军三辆坦克的围攻并不慌乱。原因很简单,双方采用了类似“决斗”的作战模式。

只见英军雄性坦克和德军A7V坦克对面而立,双方都保持静止状态(动了就打不准了),互相对射,取胜的套路很简单,看谁的装甲比较薄弱先撑不住。而英军坦克炮手显然更加训练有素,他连发三炮都命中德国坦克,三发炮弹将德军坦克打的失去作战能力。为此比尔茨中尉在内的18名德军只得放弃坦克匆匆撤离战场。

此时击毁德国坦克的英军坦克越战越勇,他们开始朝另外两台坦克冲去,靠着出众的驾驶技术,这辆英军坦克迅速逼近剩下的德军坦克。可能是德军坦克兵心理素质不行,此时它们调转车头开始逃命。

在痛打落水狗的过程中,又有7辆英国Whippet中型坦克加入战斗。至此这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战落下大幕,德军两辆A7V坦克被追逐下翻车一辆另一辆遭到重创。虽然战后德军又将遭受重创的A7V坦克拖回,但一次出击3辆坦克损失2辆还是让德国人非常郁闷。

而这次失利之后,德国开始卧薪尝胆,终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找回了失去的面子,将英国打的落花流水,一举奠定了坦克强国的地位。

莫斯科保卫战(1941~1942年)作为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被永久载入史册。重温其中的一些真实故事,可以让我们再次领略苏联军民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的机智与勇敢。

故事之一:以二当九,以少胜多

1941年12月2日,苏联飞行员梁赞诺夫和帕尔莫斯科保卫战中的10个真实故事什科夫驾驶两架歼击机在莫斯科西区进行巡逻时,在帕夫什诺区与德军的九架梅塞施密特BF-109战斗机遭遇。虽然以少对多,但两名飞行员凭借高超的驾驶技巧同敌机顽强周旋,成功地捍卫了莫斯科空中安全,并击落敌机一架。

故事之二:骑兵PK坦克,创造战争神话

1941年11月29日,在解放卡什拉市郊的皮亚特尼察村时,别洛夫少将率领的红军第一近卫骑兵军摧毁德军16辆坦克,创造了骑兵PK坦克的战争神话。

故事之三:放水破冰,阻敌追击

别洛勃罗夫上校率领的苏军第78师曾在离伊斯特拉市3~4公里处构筑防线,以掩护第16军撤离。当时,德军已经开始踏着伊斯特拉水库上厚厚的冰层,抄近路追赶上来。万分危急时刻,第16军指挥部下令打开水库闸门。3米高的水流沿着伊斯特拉河谷奔涌而下,一泻数百公里。水库水位急剧下降,使上面的冰层迅速塌陷。德军被迫停止前进的步伐,延误了数天的战机,而此时苏军已经占据了新的有利阵地。

故事之四:装甲列车上前线

1941年11月28日夜,德军第7坦克师占领了亚赫罗马以及伏尔加河上的一座桥梁,并将10辆坦克调遣至伏尔加河东岸。时任苏军第1突击军军长的库兹涅佐夫中将命令第73号装甲列车出击迎敌。结果苏军的这些铁道兵也表现出了极强的战斗力,一举歼灭德军10辆坦克和700多名士兵。

故事之五:43名阵亡烈士

1941年11月16日,德军用两个坦克军的兵力攻打苏军第316步兵师的前沿阵地。在杜勃塞科沃铁路会让站附近,政治指导员克洛奇科夫率领28名反坦克手击退了德军50辆坦克的攻击,击毁了其中18辆。28名英勇的红军战士全部战死疆场,后来被追授苏联英雄称号。就在同一天,在离杜勃塞科沃12公里处的别捷利诺区,15名战士在消灭了德军5辆坦克和约1个排的德军后,全部殉难,事后只有政治指导员维赫列夫获得英雄称号。这些顽强的红军战士以血肉之驱铸起牢固的防线,为大部队的撤退赢得了宝贵时间。

故事之六:拯救莫斯科的“鸡毛信”

克拉斯纳亚-波里扬纳沦陷后,莫斯科以完全处于德军重型火炮的打击范围之内。从1941年11月30日起,德军开始向克拉斯纳亚-波里扬纳调遣炮兵部队,其射程可达到20公里。当地学校的女教师叶莲娜戈罗霍娃偷偷给苏军指挥部寄送了一张便条,上面准确地标出德军炮兵阵地的具体位置。便条送到前线部队后,苏联官兵如获至宝,迅速组织炮兵反击,一举端掉了德军的一个炮兵连。

故事之七:“苏联版的王小二”

1941年12月11日,莫斯科谢列布里扬诺—普鲁斯克区的老饲马员伊万彼德罗维奇将一支由40辆汽车组成的德军车队带入了大峡谷中,结果德军被“搁浅”在谷底,进退两难。恼羞成怒的德国鬼子残酷地将伊万杀害。

故事之八:奇妙的气球之旅

莫斯科保卫战期间,为了干扰德国的轰炸机,苏军在莫斯科上空放置了数百个气球。1941年12月6日,一个哨位的气球绳索突然断裂。负责守护的中士德米特里维里古拉反应迅速,一把抓住绳索的断裂处,几分钟后,便随气球一起上升至1500米的高空。当时夜里的气温下降到了-38度C,但是维里古拉凭借顽强的毅力,沿绳索攀至气囊处,拧开专用气阀,放气后气球开始缓缓坠落,最终在离原哨位110公里处的地方顺利着陆。为表彰维里古拉誓死捍卫军队贵重财产的可贵精神,上级授予他红旗勋章。

故事之九:孤身奋战震敌胆

莫斯科保卫战期间,在离杰多夫斯克城两公里的涅费多沃村,发生了一场最不可思议的坦克战。12月7日,帕维尔古德济中尉驾驶一辆KB-1坦克同德军18辆坦克交火。KB坦克摧毁了敌军10辆坦克。敌其余坦克仓皇逃窜。帕维尔因战绩辉煌而被授予列宁勋章。

故事之十:“两个卓娅”

卓娅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苏联女英雄。她是苏军9903特种部队的侦察员,1941年11月29日被捕后遭德国鬼子杀害。1942年2月16日,卓娅被追授苏联英雄称号。

其实,在11月29日那一天,还有一位苏军女侦察员、卓娅的战友沃洛申娜也英勇就义。但是一直到1994年,沃洛申娜才被追授英雄称号。(来源:《环球军事》杂志)

给仇人一块面包——发生在二战的感人故事

2006-09-22 17:02:59 Fri | 阅读(125)次

二战时期,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带领下,团结一致,浴血奋战,在付出巨大的代价之后,终于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战争胜利的当天,上万名疲惫不堪,无精打采的德国战俘排成长长的纵队,在荷枪实弹,威风凛凛的苏联士兵的押解下走进莫斯科城。

得知法西斯战俘进城的消息后,人们几乎倾城而出,纷纷涌上街头。在宽阔的莫斯科大街两旁,围观群众人山人海,挤的风雨不透。在围观的人群中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

苏军在战胜入侵的德国法西斯的同时,自己也付出了重大的伤亡。这些老人,妇女和儿童就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当中许多人的亲人,在这场异常残酷的战争中被入侵的德国法西斯杀害了。

失去亲人的痛苦把原本温和,善良的人们激怒了,他们怀着满腔的仇恨将牙齿咬得咯咯响,一双双充满血丝与复仇火焰的眼睛齐刷刷的向俘虏走来的方向注视着。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大批的军队和警察出动组成一堵墙,排在愤怒的人群前面。

战俘出现了,近了,更近了。围观的人群开始骚动,有人喊出打倒法西斯的口号,有人叫骂着让杀人的凶手偿命,接着人群潮水般地向前涌。负责维持秩序的警察企图阻止,马上被汹涌人潮冲得七零八落,最后警察和士兵手拉手组成人墙,好不容易才将人潮挡住。

此时,战俘已经来到人群前面,他们个个衣衫褴褛,步伐蹒跚,每向前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他们有的头上裹着绷带,有的身带重伤,有的失去手脚躺在担架上不断发出痛苦的呻吟。

面对激怒的人群,德国战俘呆滞,木讷的目光中充满了恐惧与惊慌。出于求生的本能,他们不住的后退。许多战俘本来就身负重伤,疲惫不堪,在遭到如此惊吓后瘫软在地。担架上的重伤号被扔在地上,无力逃脱,拼命的哭号呼救。

这时,一位中年妇女在混乱中拼命挤过人墙,冲到一个受伤的战俘跟前举拳要打。

这是一个失去双腿的重伤号,他头上打着绷带,破烂的军装上沾满了血迹,脸上的稚气表明他绝不会超过20岁。面对扑面打来的拳头,他无力躲闪,瞪着惊恐的眼睛,发出绝望的哭泣。

蓦地,中年妇女停住了,木雕泥塑般站在那里。她怔怔的看着年轻的战俘,心头一阵剧烈的刺痛,在这个年轻伤号稚气的脸上,她分明看到了自己刚刚战死的儿子的影子!

妇女犹豫了一下,叹了口气,那只高举的拳头无力的垂了下来,妇女从怀里掏出一块用纸包着的面包,轻轻的递到伤号的面前。年轻的伤号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用惊恐的,带着泪光的眼睛盯着面包,不敢去接。直到妇女硬把面包塞在他手中,他才如梦方醒,抓起面包连裹在外面的纸都顾不上撕,就狼吞虎咽大吃起来,看得出他一定几天没吃饭了,饿坏了。

看到伤号饿成这个样子,妇女缓缓蹲下身子,用颤抖的手轻轻抚摸着伤号头上的弹伤,失声痛哭起来!

悲怆的哭声撕心裂肺,骚动的人群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人们惊呆了,一个个用惊异的目光注视着眼前的一切。空气仿佛一下子凝固住了,整条大街一片死寂。

良久,人们才醒悟过来。这时,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现了:那些老人,妇女,孩子,纷纷拿出面包,火腿,香肠等各种食品,一起向受伤的战俘拥去

很多年前,当我看到这张照片时,就心酸不已。如今,又在不经意间看到这战照片,还是心酸不已。

这是淞沪会战时,日本的随军记者拍摄的一张战地照片。

照片上,在满是断垣残壁,空无一人的街道上,一辆中国军队的坦克,正孤零零的驶向严阵以待的日军阵地。

远处的阵地日军人数众多,掩藏在沙袋后面,用重机枪向它瞄准。

因为,装备齐全的日军绝对不缺乏平射炮、穿甲枪等,这样的反坦克武器。这些重武器肯定是隐藏在步兵活动区域外,如街道两侧的废墟里。

这辆没有步兵掩护的坦克,是一辆轻型的英制维克斯轻型坦克,不过6吨重,装甲也不过9毫米。

它就那样孤孤单单的驶向重枪重炮,严阵以待的日军阵地。

它义无反顾。

它注定一去不复返。

事实上,它就是一去不复返。

这是一张几十年前的老照片了。

但,我分明听见照片里传来几千年前的声音:“虽千万人,吾往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欧洲战场,伤亡惨重的英国人,于1916年,把重型拖拉机披上重装甲,改装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霸道的陆战武器——坦克

这货一诞生,便以高速的机动性,凶猛的火力网,无坚不摧,攻无不克,横行欧洲战场。

就像凶狠鲁莽而又武艺高强的“黑旋风”!

于是,一战后,欧洲列强开始争先恐后地研制坦克。

当时的日本,也跟风学习欧洲国家发展坦克武器,在全面侵华战争前,日本已经拥有了2个坦克师团。不过,日本坦克无论是吨位、速度、火力和通讯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欧美列强。日本工业的底子,就像日本人的身高,比起欧美人差了一大截。

而在1939年爆发的日苏诺门坎冲突中,日本有将近一个坦克师团被苏军报废回炉。

当时指挥诺门坎苏军作战的是朱可夫中将,坦克兵出身,一个苏联“大纵深作战”理论的狂热粉丝。和工业化大生产的苏联,和一个坦克兵出身苏联将军的进行坦克大决战,唯一的解释就是,当时的日本军阀头子的脑袋让蒙古驴给踢了。

但,日军选择这样一个工业化强国作战,唯一的好处是,面对日军的报废“土豆坦克”(苏军对日军94式95式坦克虐称),苏军完全弃之不理,瞧不上眼。要是中国的八路看见了,肯定要抢回去修修自己用了。

但日本的坦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起当时工业近乎为零的中国,他们的“豆”坦克,足可以在亚洲的“窝里横”了。

虽然,中国当时的工业极其的薄弱,但,中国还真有自己的坦克装甲部队,虽然数量稀少,但,在整个抗战中的表现可以说是“钢钢”地。

其实,中国军队装备坦克甚至比日本还早一些。只是,最早装备坦克的是军阀混战时的军阀部队——东北军。

东北原本就物华天宝,物产丰富,张作霖苦心经营东北数十年,东北的工业水平甚至高于国民政府盘踞的江南地区。在1922年,精明过人的张作霖,一次就从法国购买了14辆“雷诺”轻型坦克,到1930年时,已累计达30辆坦克和24辆装甲运兵车。在这期间,东北的军工企业已经可以仿制装甲运兵车了。

后来这些坦克,连东三省一起都丢给了日本人。

再后来,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面对日军小坦克薄装甲的疯狂进攻,中国军队损失严重。那时,中国军人很少有和坦克作战的经验,更是缺乏反坦克武器。

当时的17军军长徐庭瑶有痛感于此,上书国府,疾呼组建中国自己的坦克部队,高层震动。

东北丢了后,中国重工业那么点底子彻底没有了。坦克,只能从外国买了,用贫困交加的国民血汗钱去买了。

1935年,国府从英国购进坦克及两栖坦克32辆,成立战车教导营。徐庭瑶军长又创建“陆军交辎学校”,成为中国装甲兵之父。

后来,在蒋介石和希特勒的“法西斯”蜜月期间,国府购买“克虏伯”坦克16辆,意大利轻型坦克20辆,由徐庭瑶创建“陆军装甲车兵团”,兵团长为同样参加过长城会战的杜聿明少将。

中国的坦克辆辆都是金子堆出来的。可,中国的坦克兵可不是什么穿金带银的纨绔子弟,打起仗来钢钢地!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中国的坦克部队首次上战场。但,出师不利,几乎全军覆没。

原因只有一个:中国军队不会步坦协同作战。或者说根本就不懂。

奉军在1926年,曾经进行过空、步、坦协同作战训练和实战,那时的日军不过刚刚组建了一支战车实验大队。而那时其他的军阀部队,包括国府的北伐军,完全没有成建制的坦克部队,更不会什么步坦协同作战了。

当时奉命开往上海的是两个配备英制轻型坦克的战车连,两个年轻的连长都是黄埔6期毕业生。

他们曾告诉当时淞沪军队的总指挥张治中将军,状况好的战车“还在北方”,他们这两个连的战车,需要维修车辆到达后维修后,再由步兵,必须由步兵掩护才能作战。

这,被张治中认为是怯战行为,严令他们立即投入突破杨树浦的作战。

中国步兵没有步坦协同的作战经验,只知道躲在坦克后面躲子弹,不知道火力掩护坦克。后来和坦克脱节,致使自己的坦克陷入日军的四面合围,在平射炮的轰击下,那些原本机械性能都不好的坦克,相继被摧毁。两位连长相继阵亡。

但,所有参战的中国坦克部队和坦克兵,没有一个退缩,没有一个临阵脱逃的。

“壮士一去不复返”!悲哉,壮哉!

很多年后,一代抗日名将,足智多谋,骁勇善战,连续两次上海抗日战争的总指挥,张志中将军,在提到由于自己的盲目指挥,而导致坦克连队几乎全军覆没的事,仍然懊悔不已,心痛不已,难以释怀。

淞沪会战失败后,上海沦陷,南京门户洞开。中国的装甲兵团本来是奉命撤向湖南的,但后来被朝令夕改的蒋介石,严令留下一个德国战车连。

本来,国府是早打算弃守南京的,政府民众都疏散。如果这样,就不会有后来的南京大屠杀了。可,蒋为了所谓的国际观瞻,又下令死守南京,一人不准过江。再,后来,南京保卫战战事正酣时,他又下令全线撤退

能说什么呢?说什么都晚了。

德国坦克为中型坦克,不适合在水网密布的南京区域作战,但,照样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和血性——

12月8日,在战车连支援淳化镇的战斗中,三辆中国德式1号战车,在步兵被迫撤退而失去掩护后,不但没有撤退,反而径直冲向敌军阵地,撕开日军防线,迂回向日军大后方,直接捣毁日军18旅团司令部,击毙日军多名,致旅团长井出少将和众多日本武士弃司令部而不顾,仓皇出逃。

后,这三辆战车被日军合围,全部被摧毁,王承德、于振江等四人壮烈殉国!

“壮士一去不复返”!悲哉,壮哉!

还有一辆国军坦克,在南京城外的战斗中,被日军摧毁。车内两名战士从昏迷中醒过来,看着周围潮水般绕过的攻城日军,毅然爬起来,架起机枪向毫无防备的日军猛烈扫射,当场打死几十名日军。

大快人心后,他们中一个居然乘夜成功脱身。但,后来,在昆仑关战役中牺牲。兵团司令杜聿明对其盛赞不已,惋惜不已。

南京保卫战后,残缺不全的中国坦克部队再也得不到德国的援助了。德国为了遏制红色苏联,开始和日本交好。英法等国,也在向如日中天的日本法西斯绥靖妥协,以图苟安一时。

中国孤军奋战。宁死不屈。

到后来,是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T-26轻型坦克,组建了装甲机械化的陆军200师。并作为生力军在台儿庄战役的反击中,大放光彩,驰骋千里,痛歼日军。

而在1939年12月的昆仑关战役时,由200师延升的第5军,也是中国唯一一支的机械化部队,运用娴熟的步坦协同战术,在空军的配合下,强攻硬突,攻城拔寨,如狼似虎,痛击日军。歼敌5000余人,击毙敌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

一旦中日火力对等,甚至我军火力领先一点,日本的武士就不是中国军人的对手了。

而在1942年的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中,全部苏式坦克的第5军200师,能攻能守,多次以少胜多,大败日军,但由于英国盟军没有节操的溃败逃亡,致使全线动摇,200师及整个远征军伤亡惨重,被迫败退凶险无比的野人山,一代名将戴安澜师长战死。

但,正因为中国远征军坦克部队在缅甸的英勇表现,促使美国大力援助中国再次组建坦克部队,反击缅甸日军。

1943年,国府通过罗斯福精明的《租借法案》,累计接收了35辆世界一流的美制谢尔曼中型坦克,和44辆M5轻型坦克,用来装备中国远征军组建的驻印军。这是中国军队第一次装备中型坦克。以前只有机枪没有火炮的德国坦克,只能勉强称之为准中型坦克。

谢尔曼坦克全重3365吨,装甲厚89毫米,配有重枪重炮。同一战场的日军94式95式等土豆坦克,不过三五吨重,什么火力装甲,比起雄狮一样的美式坦克,那都是小肚鸡肠,薄皮核桃,好吃!

一旦火力占优,身怀国仇家恨的中国军队,便开始吊打自命不凡的日本武士。在美国空军的配合下,中国驻印军新1军和新6军的坦克部队,完全地实现了步坦空立体作战,像洪水猛兽一样的在缅甸逐杀日军,并将他们也赶进了吃人的野人山。

这就像,武松赤手空拳打一只老虎,你死我活,险象迭出。而手持朴刀的李逵,手起刀落,轻松的就能杀死四只老虎。

此后,中国的坦克部队不断地发展壮大,在滇西南战场,一直老鹰捉小鸡一样的逐杀日军的坦克部队,直到抗战的完全胜利。

今天中国的坦克部队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

牛!

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出动7个坦克团,共823辆坦克和装甲车,以当时属于世界先进水平的59式坦克为主,组成坦克突击集群,大胆迂回,凶猛穿插,气势汹汹,势不可挡,屡屡突破越军防线,重创越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战绩。

如今的中国坦克部队,轻重坦克齐全,山地坦克犹如外星科幻。而且数量庞大,铁流滚滚,捍卫江山。99A主战坦克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一流坦克,虎视全球。96B型坦克屡屡在俄罗斯的世界坦克大赛上,摘金夺银

从当年完全进口,被动挨打,到如今自主研发,扬威天下,中国坦克部队的成长史,值得世界上所有的炎黄子孙骄傲!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实际上,早在二战时期,就有大量的女坦克兵和女子坦克车组,并取得过不错的战绩。而现代的一些自动化控制技术,让女兵驾驶坦克越来越容易,比如采用液压方向盘,不用再像以前一样要用很大的力气去掰驾驶杆,坦克的转向,加速、刹车操控更加省力,同时刹车和油门也绝对不会分错。

而在国际上,招募女兵驾驶坦克的国家越来越多。在以色列,女兵早已进入国防军的各种兵种,包括梅卡瓦主战坦克的驾驶员、车长、炮长、装填手。而美国海军陆战队除了有女坦克兵之外,还有女坦克排长,她的手下有4辆M1主战坦克和16名陆战队员。

而在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女坦克兵是一项传统,据说在很快就要开始的“坦克两项”竞赛中,将专门增设女子坦克车组的比赛,到时候她们将一展英姿,非常值得期待。

比如为了提高体能,姑娘们努力增加食量和训练量,不仅剪掉了心爱的长发,还增加了20斤的体重。皮肤越来越黑的她们,变成了修得了战车、抬得动电瓶的坦克女兵。

“我经常躺在被子里面就想自己原来是什么样的。我觉得那个时候的我真的挺好看的”说到这里,刘姝杉害羞地笑了。

不过对此,刘姝杉并不后悔,“现在我觉得自己什么时候最美?就是我站在坦克上,让风吹在我脸上,沙子打在我脸上,那个时候我最美”。

草原女兵们都会坚持和男兵一样的训练时间,一样的训练科目,一样的训练难度,一起克服重重困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4395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