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魏忠贤在明朝只手遮天,却斗不过一个刚刚继位年仅17岁的崇祯?

为什么魏忠贤在明朝只手遮天,却斗不过一个刚刚继位年仅17岁的崇祯?,第1张

在明朝亡国之君崇祯帝凄风苦雨的执政生涯里,“扳倒魏忠贤”却是一桩十足的高光大事。天启年间多年只手遮天,号称“九千岁”的权阉魏忠贤,面对初登基的十七岁少年崇祯帝,竟是分分钟就被废了武功。先是夹起尾巴战战兢兢两个月,然后就被崇祯一撸到底,最后在发配凤阳的路上被迫上吊。其“五虎”“十彪”等爪牙们也是纷纷团灭。几乎是被崇祯花样吊打,窝窝囊囊结束一生。

这景象,套上世纪港片里常有的一句台词,那真是“道上称霸几十年,却在这里被人五花大绑,活活打死。”

如此“吊打魏忠贤”的给力一幕,在晚明以后的历史里,也常被人大唱赞歌。比如明末清初学者计六奇就大赞崇祯帝“神明独运,无一人之助,而诛元凶,再安社稷,天下翕然而诵圣智焉”。就连崇祯帝本人,也对这事儿相当得意,还拿“扳倒魏忠贤”的业绩,跟上古“大舜诛四凶”相比,仿佛还是青春期的自己,就可比肩大名鼎鼎的舜帝。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一个“比肩大舜”的圣君,怎么就守不住大明朝的江山,最后落得煤山上吊呢?到底是大明朝的“摊儿”太烂,还是崇祯帝的“圣智”退化太快?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在明王朝的皇权专制体制下,对于任何一位智力正常的明朝皇帝来说,扳倒一个魏忠贤这样的“九千岁”,都不该是什么难事。

虽然都有“宦官专权”的现象,但明朝和之前的唐朝大不同。唐朝宦官们盘根错节执掌兵权,拿着皇帝当玩偶的“好日子”,放明朝就是痴人说梦:明朝的宦官集团内部,就有“十二监”“八局”“四司”等二十四衙门。再牛的明朝太监,别说在外有多呼风唤雨,想“一统太监业界”都难。至于兵权人事权财政权等核心大权,宦官集团更是与文官武将勋贵等各集团互相牵制,彼此权力都有限。

所以,明朝的太监,哪怕能一路爬到皇帝的身边,凭着皇权狐假虎威,也不过是皇权上的寄生虫。别管在外多么杀伐果决,皇帝瞅着不顺眼了,几乎就是挥挥手解决。以明朝学者王世贞的话说,皇帝想解决个“权阉”,那简直就是“片纸中夜下而晨就缚,左右无不鸟散兽窜,是以能为乱而不能为变也。”

魏忠贤的情况,也正是如此。虽然他都加到了“九千岁”,大明各地“生祠”遍布,还差点被“明代精英”们捧进孔庙“入圣”。但他的真实角色,一直都只是天启帝身边的忠实跟班。所以杨涟弹劾他的大罪时,他会吓得在天启帝面前痛哭流涕表忠心。苏州“五人墓”事件爆发后,被严重打了脸的魏忠贤,第一反应也不是勃然大怒,而是吓得浑身打哆嗦。他的“干儿子们”更跪在地上连声请罪,大呼“有儿在”……

因为魏忠贤知道,他所有的威风,不是因为他多强,而是“平台好”——天启皇帝的宠信。他那些破事,哪怕有一桩热天启皇帝生了气,所有的权势财富,转眼就将如冰山般消融。

所以当天启皇帝英年早逝后,所谓的“大阴谋家”魏忠贤,非但没有任何“搞阴谋”的样子,反而是当场痴痴傻傻,眼睛哭到红肿后,就对着灵牌发愣。因为他明白,自己再牛,哪怕练成葵花宝典,再折腾也只是“寄生虫”,永远变不成龙。下一位皇帝别管阿猫阿狗,只要坐上龙椅,捏死他就像捏只虫一样容易——比如崇祯帝朱由检。

所以,如果拿“扳倒魏忠贤”这事儿,来形容崇祯帝“治国水平高”,那只能说不太懂明朝。

不过,这事儿虽不能证明崇祯帝的“水平高”,不过细看前因后续,却也能看到不少明朝灭亡的伏笔。

比如其中一桩“小事”:魏忠贤上吊后,其党羽“阉党”被定为了“逆党”。可崇祯帝派去办理此案的吏部尚书王永光,本身就是阉党里的“老铁杆”。这一“眼歪”,差点就让好些“阉党”漏网。再细看崇祯帝执政的十七年,就更可发现这样的“眼歪”,绝不止一桩:崇祯猜忌的卢象升孙传庭刘宗周黄道周等人,各个为大明壮烈殉国。他当宝贝儿宠着的杨嗣昌洪承畴魏藻德陈演们,除了坑还是坑,不是坑国就是反水……

只此细节,就可看到崇祯帝那歪到家的识人水平。

更重要的信息,却也发人深思:法办了魏忠贤的崇祯帝,真的是个厌恶太监的皇帝吗?这事儿,后世好些人都大书特书,说崇祯帝一辈子信任文官,却被文官各种坑。一辈子厌恶太监,结果陪他走到最后的,却是太监王承恩……有些票友说到深情,还常抹一把同情泪。但事实上,这类论调,真“冤枉”了崇祯——扳倒了魏忠贤的崇祯帝,却比明朝任何一位皇帝都重视太监。

扳倒魏忠贤后,在崇祯帝在位的十七年里,他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扩招”太监。明明国库穷得叮当响,但大明朝的太监数量却空前膨胀,明朝亡国前夜,宦官数量已突破十万人,堪称中国古代史之最。

招这么多太监,当然不是为了当摆设。明朝最后几年,太监的权力也扶摇直上。传统的特务组织东厂,都被崇祯帝升级为“总督”,权力比起之前大得多,更可提督京营。大批不懂兵的太监们,也被派到各地当“监军”,执掌地方军政大权。就连魏忠贤时代都无力染指的财政大权,崇祯也甩手交给太监,直接成立“户工总理”,由太监张彝宪掌管。别看崇祯临死前还碎碎念“诸臣误我”。其实他从没信过“诸臣”,就信太监。

那面对崇祯的这份儿信任,太监们又是怎么回报的呢?比如升级为“总督”的东厂,就多了各种敲诈勒索的致富门路。贪官们给够了钱就不抓,就抓些穷官凑数。东厂横行北京的最后几年,北京城卖官的价格,都被东厂“炒”到奇高。买个知府都要3000两。又比如“户工总理”的太监们,说是掌管财权,却只知吃拿卡要。比如那位张彝宪太监,连前线的物资都常随手克扣。太监执掌的京营,平日更是弄地痞流氓凑数,就坑崇祯的军饷……

至于那些外派到地方的监军太监,那更是花样打崇祯的脸。除了勒索地方就是排斥异己。比如战功卓著的名将卢象升,等于就是被太监高起潜活活坑死。仗着崇祯宠信做尽坏事的高起潜,后来也是撒腿降了清,心安理得做起了叛徒。监军大同的太监杜勋,人家不但投降了李自成,还作为李自成的使者,大摇大摆跑来劝崇祯投降。这脸,打的啪啪。

可笑的是,到了李自成兵临北京的最后时刻,崇祯寄托厚望的,依然还是身边那些太监们。他挤出最后二十万两银子分发给太监们,让他们组织兵马决死一击,谁知这些分光了钱的太监,接着就跑了个精光。还有太监在墙壁上写诗“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励精图治一辈子的崇祯,最信得,就是这么些坑货。

临上吊前的崇祯,还被这些坑货刺激了一把:皇宫沦陷前夕,一位叫张殷的太监笑嘻嘻给崇祯说:“您别怕,李自成来了您投降就行,包您没事儿!”气得崇祯手起剑落,把这太监砍得血肉模糊——可这么作死的角色,还不是崇祯自己挑的?

待到崇祯帝上了吊,打进北京的李自成,把北京城翻了个底朝天。历史又给崇祯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后人常津津乐道说,那些文臣精英们家中抄出了多少钱。《后鉴录》却告诉我们:“进拷索银七千万两,侯家什三,阉人什四,宫眷什二,估商什一”。搂明朝钱搂得最多的,还是那群“阉人”——崇祯最信的太监们。崇祯在位十七年,堪称从头坑到尾。

以这个意义说,崇祯还不如哥哥天启幸福,至少天启溺水而死后,魏忠贤与客氏这对儿“夫妇”,那还是真心给天启哭了两嗓子。崇祯,除了身边一个王承恩,其他啥都没了。以这个意义说,崇祯的失败,甚至还扯不上“格局”“眼光”之类的高难度要求,就连基本的管理能力,都是严重不及格,连太监都管不好的崇祯,就算交给他一个盛世江山,那也是妥妥守不住啊。

由于崇祯是明朝末代皇帝,因此,在一般人印象中,他一定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然而,为什么他却在即位的时候,当机立断,把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全部消灭呢?

理解这个问题,我们才能了解明朝末期政治的复杂性。

魏忠贤的进宫之路:因好色赌博输光家财,最终阉割进宫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必须稍微来了解一下魏忠贤的进宫和晋升之路。

魏忠贤是北直隶河间府肃宁县人,他原名魏进忠,是在天启二年才改名为魏忠贤。

魏忠贤没有上过学,不认识字,然而却伶牙俐齿,能说会道。在进宫当太监之前,他就在当地与地痞流氓关系非常友好。

年轻的魏忠贤还是一个色鬼,经常进出青楼,还喜欢赌博。自己没钱吧,还一掷千金。就这样,魏忠贤把家底都挥霍干净了。

怎么生活呢?魏忠贤一狠心,就把自己阉割了,入宫去当太监了。当时,魏忠贤才21岁。

魏忠贤如何爬上权力巅峰?联络客氏,忽悠天启皇帝

进宫之后的魏忠贤,因为聪明伶俐,官职一路直升,最终成为天启皇帝(当时该是太子)朱由校生母王才人的典膳太监。王才人死后,又来到李选侍的身边。

可是,这还不够。魏忠贤还需要找更硬的靠山。这时候,他就开始巴结客氏。客氏,原名巴巴,原本是保定府侯巴儿的妻子,十八岁时,生下了自己的儿子之后,被选入宫中充当朱由校的乳母。

客氏为人妖艳*荡,在宫中经常有*秽的传闻。

朱由校估计有恋母情节,等他长大之后,对这位乳母百般依恋,从乳母变成了自己的恋人。最变态的是,朱由校大婚之前,还与她发生了关系。

等到朱由校即皇帝位之后,客氏被封为圣夫人,与天启(也就是朱由校)形影不离。客氏生性嫉妒,由于此时自己无法生育(已经四十多了),后来还偷偷把天启与其他人生的孩子毒死。

魏忠贤为了巴结客氏,花费了五百两银子办了一桌酒席,与她同饮。两人一拍即合,一个想要继续往上爬,一个想要拉外援,形成了狼狈为奸的同盟。后来还有人说,客氏与魏忠贤还“私为夫妇“。

二人联手,为魏忠贤扫清了障碍,魏忠贤一直做到了司礼监秉笔太监(最高职位)。此外,二人还进一步笼络朝廷内外的党羽,把持朝政,形成了“阉党”,魏忠贤被称为“九千岁”。

这个天启皇帝也不争气,他不喜欢理朝政,只喜欢做木匠活。魏忠贤抓住了这一机会,每次都是在天启皇帝做得更高兴的时候,魏忠贤前去禀报大事。天启很不耐烦,说你看着办吧。就这样,朝廷内外所有大事都取决于魏忠贤。

由于崇祯是明朝末代皇帝,因此,在一般人印象中,他一定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然而,为什么他却在即位的时候,当机立断,把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全部消灭呢?

理解这个问题,我们才能了解明朝末期政治的复杂性。

魏忠贤的进宫之路:因好色赌博输光家财,最终阉割进宫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必须稍微来了解一下魏忠贤的进宫和晋升之路。

魏忠贤是北直隶河间府肃宁县人,他原名魏进忠,是在天启二年才改名为魏忠贤。

魏忠贤没有上过学,不认识字,然而却伶牙俐齿,能说会道。在进宫当太监之前,他就在当地与地痞流氓关系非常友好。

年轻的魏忠贤还是一个色鬼,经常进出青楼,还喜欢赌博。自己没钱吧,还一掷千金。就这样,魏忠贤把家底都挥霍干净了。

怎么生活呢?魏忠贤一狠心,就把自己阉割了,入宫去当太监了。当时,魏忠贤才21岁。

魏忠贤如何爬上权力巅峰?联络客氏,忽悠天启皇帝

进宫之后的魏忠贤,因为聪明伶俐,官职一路直升,最终成为天启皇帝(当时该是太子)朱由校生母王才人的典膳太监。王才人死后,又来到李选侍的身边。

可是,这还不够。魏忠贤还需要找更硬的靠山。这时候,他就开始巴结客氏。客氏,原名巴巴,原本是保定府侯巴儿的妻子,十八岁时,生下了自己的儿子之后,被选入宫中充当朱由校的乳母。

客氏为人妖艳*荡,在宫中经常有*秽的传闻。

朱由校估计有恋母情节,等他长大之后,对这位乳母百般依恋,从乳母变成了自己的恋人。最变态的是,朱由校大婚之前,还与她发生了关系。

等到朱由校即皇帝位之后,客氏被封为圣夫人,与天启(也就是朱由校)形影不离。客氏生性嫉妒,由于此时自己无法生育(已经四十多了),后来还偷偷把天启与其他人生的孩子毒死。

魏忠贤为了巴结客氏,花费了五百两银子办了一桌酒席,与她同饮。两人一拍即合,一个想要继续往上爬,一个想要拉外援,形成了狼狈为奸的同盟。后来还有人说,客氏与魏忠贤还“私为夫妇“。

二人联手,为魏忠贤扫清了障碍,魏忠贤一直做到了司礼监秉笔太监(最高职位)。此外,二人还进一步笼络朝廷内外的党羽,把持朝政,形成了“阉党”,魏忠贤被称为“九千岁”。

这个天启皇帝也不争气,他不喜欢理朝政,只喜欢做木匠活。魏忠贤抓住了这一机会,每次都是在天启皇帝做得更高兴的时候,魏忠贤前去禀报大事。天启很不耐烦,说你看着办吧。就这样,朝廷内外所有大事都取决于魏忠贤。

后来,魏忠贤甚至还搞起了个人崇拜,全国各地都的官员为了巴结魏忠贤,纷纷给他建立生祠。魏忠贤心里非常受用。

天启临死前想让信王即位,吓坏了魏忠贤

但是好景不长。等到天启五年(1625年),有一天,天启皇帝和乳母客氏和魏忠贤跑到西苑湖上游玩。三个人在船上把酒言欢,忽然一阵狂风吹来,小船翻倒,一起掉落水中。

多亏太监们抢救及时,天启等人才没有被淹死,但天启因为受到过度惊吓,再加上身体不好,开始重病不起。

两年后,天启重病加剧。天启说:“凡是重大朝廷事务全由阁臣与厂臣计议商榷,用心赞襄”。不知道是不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天启突然开始关心起朝政。

也许是天启预料到命不久于,随后开始安排后事。由于天启没有子嗣,有的三个,一个早夭,另外两个也被魏忠贤和客氏弄死。因此,天启想让自己的五弟朱由检入承大统。

这一下,魏忠贤和客氏开始慌乱起来。为什么?因为朱由检和他们二人结下了梁子。

话说朱由检的母亲死的早,朱由检很小就由西李选侍抚养,后来由交给了东李选侍。东李对朱由检很好,可是这个人在宫中不苟言笑,刚直不阿,魏忠贤和客氏非常忌惮她,因此就多次栽赃陷害,最终默默死去。

天启皇帝召见朱由检,交待了后事。这个时候,朝廷中人人自危,朱由检也担心随时有可能被魏忠贤害死,于是表现得非常淡然,韬光养晦。天启让他当皇帝,朱由检装作吓得要死的样子,说“臣死罪”,以此麻痹魏忠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4651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