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在古代被称为昏因,除了这个古人们还有何讲究?

婚姻在古代被称为昏因,除了这个古人们还有何讲究?,第1张

从古至今恋爱与婚姻就是人类两大永恒不变的主题,华夏文明之所以能够源远流传五千多年,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两姓结合”。从最原始的部落“群婚”到三妻四妾,再到现代社会约定俗成的“一夫一妻制”,既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中华文明与礼仪完善过程。

从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伊始,就为“礼仪”形成提供了天然沃土。当“礼仪”开始萌芽并经历发展与成熟期之后,最终在成为了古代社会发展的必然基础。一般认为华夏礼仪以“周”为最,“周礼”诞生之后华夏民族从蒙昧开始走向光明。

“周礼”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了古代中国最为尊崇的礼仪典范,并且通过历朝历代不断发展与完善,最终形成了独具华夏文明特色的“五礼”。所谓“五礼”即“吉礼、喜礼、宾礼、军礼、凶礼”,至此古代社会礼仪典范开始步入正轨。

“五礼”中的“喜礼”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婚礼”,这种礼仪作为婚姻关系合法化的标志,从西周开始建制并一直延续至今。“婚礼”作为四大人生礼仪之一,在古代社会不仅是年轻男女的个人私事,同时也是两姓家族携手联姻的大事。

四大人生礼仪之一“婚礼”习俗形成

1人生礼仪之“婚”

“生、冠、婚、丧”是古代民间比较重视的四大人生礼仪,即出生、弱冠、婚姻、丧葬,几乎涵盖了整个人生旅程的各个阶段,这种习俗礼仪从西周时期就已经成型,并被当做社会发展规范一直延续至今。

《春秋左传》作者左丘明曾言:“服章之美为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也曾写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两段文字记载都在反复强调一件事,服章、礼仪出现之后华夏文明也就此诞生。

2“五礼”之一“喜礼”

“婚礼”作为古代社会“五礼”之一,从形成开始一直延续至现代社会,已经有3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了。从人类诞生并进入初级发展阶段之后,以“两性结合”为特点的原始“婚姻”,历经母系社会、父系社会的发展与积淀,终于在西周时期形成“喜礼”制度。

从这一点来看人类从进入原始社会之后,历经上古部落联盟社会发展,再到夏启建立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基本上都没有出现过“礼仪”二字。也就是说这一系列历史阶段,都一直处于“礼仪”真空状态。

直到西周建立以及“周礼”形成之后,人们才开始有意识觉醒于“礼仪”二字。尤其是当“五礼”诞生之后让“礼仪”更加规范化,至此祭祀、冠婚、宾客、军旅、丧葬等习俗,才开始正式跨入礼俗范畴并渊源流传于后世。

3“婚姻”又诶“昏姻”或“昏因”

“婚姻”二字自周代“五礼”开始,写入中国古代习俗礼仪制度之中。但最开始的“婚姻”却并非此二字,古代“婚姻”或为“昏姻”、“昏因”。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实与当时的婚俗,以及“造字法”都有很大关系。

据史料记载古代社会中的婚礼一般都在黄昏十分举行,这其实就是“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的习俗来源,同时也是“昏因”一词的真正起源。娶亲一方会在大约黄昏时段去女方家迎亲,而新娘子则会在此时与男方一起回到婆家。

但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婚姻”一词的起源,除了与黄昏娶亲古老习俗有很大关系之外,其实还与其他礼俗手法息息相关。汉朝郑玄曾言婚姻就是“嫁娶之礼”,或者说婚姻是指男娶女嫁的过程。

而“昏姻”二字则是“昏因”的变体与发展,并最终被更具实际意义的“婚姻”二字所替代。“婚”与“姻”在历史沿袭中,之所以会替代“昏因”或者“昏姻”,除了在“喜礼”习俗中有所变更之外,同时,还将“女”字旁融入“昏因”二字之中。

从这一点来看“婚姻”二字其实,更加具备表词达意的实际内涵。在男方在“昏”时娶“女”过门,这其实才是“婚姻”二字的真正内涵。但是当“婚姻”与“喜礼”相结合之后,一种独具古代中国韵味的婚礼习俗应运而生。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之“三书六礼”

男女婚姻自古以来就有两情相悦之说,但是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之下适婚男女,却只能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礼制规定下完婚。虽然不排除婚后二人因为朝夕相处而产生感情,但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婚姻都会深陷苦海。

1.“三书”之礼

西周时期实行“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的婚龄制。按照“五礼”之一“喜礼”习俗规定,“三书六礼”被定为古代传统婚俗礼仪。诗经《卫风·氓》中曾有:“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这段诗文的主旨就是“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这其实就是古代风俗礼仪的真实写照。所谓“三书”是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书,这三种极具古代婚俗象征意义的文书,在整个婚姻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绝对不容忽视。

“聘书”专指订亲文书主要的作用就是用于“纳吉”;“礼书”顾名思义就是在男方过礼时所用的文书,“礼书”上会明确列出礼物类目与数量;“迎书”简单说就是迎娶新娘的文书,男方在迎接新娘时需要递上“迎书”这样才算不失礼节。

2“六礼”完备方能成婚

(1)“六礼”婚俗

而“六礼”则是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礼”作为古代“喜礼”中的基本礼俗,在整个结婚过程中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从最开始的求婚一直到完婚都离不开“三书六礼”。

实际上“六礼”中“纳彩”是指请媒人去提亲,但是在提醒之前需要先准备象征吉祥意义的礼物,然后托媒人送给女方家属并静候佳音。实际上按照现代社会中的说法,“纳彩”习俗其实就是“求婚”。只不过要比现代社会中的求婚仪式更为隆重而已。

“六礼”中的“问名、纳吉、纳征”三礼,简单说就是男女双方互递名帖,然后找一些专门从事“卜卦”之人,请他们帮忙看一些二人生辰八字是否吻合,然后再通过迷信手法“占卜吉凶”,如果二人一切吉祥就会步入“纳征”阶段。

而所谓的“纳征”就是指“过大礼”,此时二人婚事已定男方家需要向女方家“过礼”。据《礼记·士昏礼》孔颖达疏:“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这说明“纳征”之后就会进入“请期”和“亲迎”阶段。

(2)“六礼”中“纳征”习俗重要性

从这个礼俗规定可以看出“纳征”,在古代婚俗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作为整个古代婚姻中的关键环节,一旦进入“纳征”阶段二人婚事即可尘埃落定。作为古代汉族婚姻风俗中的重要环节,“纳征”之后的八个月作用男方就可以“亲迎”了。

据《晋书·志十一》记载:“太康八年,有司奏:婚礼纳征,大婚用玄纁束帛,加珪,马二驷。王侯玄纁束帛,加璧,乘马。大夫用玄纁束帛,加羊”。这个记载其实明确的写出了“太康”时期,古代婚礼“纳征”时的“大礼”。

可以说从西周定“五礼”开始,“喜礼”以及古代婚姻习俗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铺张浪费。从《晋书·志十一》的记载中可以得知,当时婚礼纳征所备之礼不仅特别名贵而且也十分豪华,这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证实古代人对婚姻习俗的重视。

3古代婚礼仪式之“贺辞”

婚姻从西周“喜礼”开始进入礼制时期,从西周一直到现代社会人们对“婚礼”依然倍加推崇。至宋代开始古代婚姻制度中又加入了“仪式”,时人结婚之时会有主婚人高声唱和:“某官以伉俪之重,加惠某官,率循典礼。有不腆之币,敢请纳征”。

同时也会有人附和:“某官贶某以重礼,某敢不拜受”。这两段婚礼仪式上的“贺辞”,不仅体现出了古代婚俗礼仪,同时也体现出了“纳征”在古代婚婚俗的重要作用。虽然现代社会早已无“纳征”之名,但却别出心裁以“彩礼”替之。

民国时期虽然已经逐渐摆脱古代婚俗制度的束缚,但是对于婚礼仪式却尤为重视。每当有新人结婚之时就会有主婚人念诵“贺辞”:“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

这段婚礼“贺辞”不仅表达出了对新人美满婚姻祝福,同时也从侧面证实了古代婚俗礼仪的源于流传。其中,“两姓联姻,一堂缔约” 其实就是古代婚俗礼仪的核心。而“桃花灼灼”、“ 瓜瓞绵绵”则是对美好姻缘的最美祝福。

笔者认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婚姻自古以来,其实就是人类不断繁衍与延续的标志性礼俗。在古代社会婚姻并不是适婚男女的私事,它会牵涉到家族、社会关系甚至政治等多个层面。所以为了让“昏因”更具利用价值,古人才会在其内涵中不断增加附加值。

这其实也是古代婚俗礼仪出现的一个根本因素,适婚男女虽然从表面上来看是古代婚姻主角,但事实上在古代婚俗的束缚之下,很多人甚至从未体验过婚姻的幸福感。因为古人认为家族和血统的延续,才是古代年轻男女结婚的重要意义。

民国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但是在中国的历史发展长河里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他s是中国历史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间,出现了很多文学大师。随着思想文化的不断解放,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进入课堂学习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一件事情。

在这样的年代,女子进入学堂学习的还是非常少的。毕竟在那样的年代,大部分的人一直处于水深火热的生活当中,很多穷苦大众都吃不饱,穿不暖,哪还有多余的钱供孩子读书,只有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才有机会去念书;那时候大部分人还保留着封社会时期腐朽的思想,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即便家里有条件让他她们读书,也都不会花钱让她们去念书,认为她们抛头露面是一件非常伤风败俗的事情,只有那些比较开明的家庭才会将自己的女儿送去念书,陈衡哲就是一位比较幸运的女子。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庭环境比较开朗,从小就有机会诵读诗书,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虽然小时候没有上过学,但从小在家读书的她,自然熏陶出不一样的气质。她的舅舅在广东工作时,接触到不少的欧美人,在和他们的交谈过程中了解了很多的欧美文化,特别佩服那些来中国的欧美女子。他回乡的时候,把自己在广东的所见所闻都讲给了陈衡哲听。

那时候的陈衡哲在舅舅的熏陶下,那颗幼小的心灵里装满了对外界的好奇和感知欲,也为他后来的求学打下鉴定的基础。或许是听多了舅舅讲的那些奇闻趣事,使得她有了离开父母出外求学的冲动,她决定去广东去看看舅舅所讲的这个世界。那时候的她还不满18岁,舅母带她去报名时这里不收18岁以下的学生,她只好回到舅舅家里,先跟着舅舅去学习。

21岁考入蔡元培举办的爱国女校,独自在上海奋斗10多年。在此期间抵制了父亲包办的婚姻;考取了清华赴美留学的资格,去了美国瓦莎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攻读西洋史,西洋文学,对西方文化有很深的研究,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是当时有名的才女。最终在任鸿隽的不断追求之下,答应了他的求婚,嫁给了这个深爱她的男人。

据说任鸿隽当四川大学校长的时候,陈衡哲跟随丈夫一起去了四川。当她去了四川之后,才发现那里的文化非常落后,就在胡适主编的《独立评论》上发表了三封“公信”,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三封公信在整个四川都引起“轰动”。她在信中评判川人的保守和落后,当地的很多女学生不以做妾为耻;到处都是吸食大烟的烟鬼;民众嗜赌成风等等问题。深刻刺激到四川人的自尊心,很多人将怒火发泄到陈衡哲的身上。当地的新闻界专栏记者、作家以及一些不知道情的民众都对他群起而攻之,认为她只是一个学了点羊皮毛的女人,是一个崇洋媚外的文化汉奸。

陈衡哲自己也没有想到,她发表的三封公信会在四川引起这么大的反应。她虽然具有很强烈的民族意识,但在四川的时间不长,只是通过自己对一些事物的看法进行批判。她眼中的川人和现实中的川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加上她发表的时机不对,正处于民族矛盾急剧上升,她的丈夫在改革川大教育的时候,难免被有心人利用,引起大范围的舆论风波,陈衡哲自已后来也承认当时以偏概全,却没想到事情会闹得这么大。

1927年一个冬天的夜里,此时的广州城已经是天寒地冻,但在奢华的亚洲酒店内依然温暖如春。

一位衣着华丽,又美艳动人的女子,一手夹着香烟,一手拿着钞票,一边吞云吐雾,一边将大半身子探出窗外,奋力将钱扔出去。她奋力扔,楼下的人奋力的抢

尽兴后,她转过身,朝床上目瞪口呆的男人说,“天寒地冻,你为富不仁,不施舍饥寒交迫的穷人。与我约定3000元,只带1500来。这1500元,我也不要,就发给穷人,为君造福吧!”

说完扬长而去,留下一脸懵逼的男人。

这不是某本小说,也不是某部影视剧里的情节,这是实实在在发生于1927年广州那个冬夜里的事,这位撒钱的女人叫做余美颜,当时有名的浪 ,广州“四大金刚”之首。

余美颜

出身富贵,追求新奇

余美颜1900年出生于广东台山的一个富商家庭,从小生活优渥,接受到了很好的教育。高小毕业后,自修了国学和英文。

那个年代有条件受到教育的女子可谓是凤毛麟角,精通英文的更是少之又少。而余美颜在很小的时候便看了大量的国外书籍,对西洋事物充满向往,尤其是爱情方面。

余美颜对中国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嗤之以鼻。她在日记里写着“吾今生致力于追求爱情之自由”,还有“情欲的迸发,犹如银壶炸裂,加之于相互的好感,即是爱情”。这翻话在如今看来不算什么,但在那时可是惊世骇俗。父母到看女儿如此,震惊万分,不让她再看国外的东西,转而将《四书五经》送给她看,但思想已经形成,又岂是能轻易能改变的。

穿着时髦的余美颜

嫁入谭家,初试婚姻

有一次余美颜去外婆家玩,恰好一个邻居的儿子也在,两人竟然一见钟情,于是特立独行、追求个性的余美颜竟然和这个男孩私定终身。余美颜的父亲知道后,勃然大怒,马上托人给女人介绍了门亲事。

即便余美颜内心充满不甘,但也不得不遵从传统嫁人了。1918年,18岁的余美颜成亲了,夫君是广东开平的谭氏望门子弟。谭公子外形出众又有见识,去过美国等地,思想也很超前,余美颜渐渐接受了谭公子。

幸福的日子很短暂,余美颜嫁入谭家不久,谭家就陷入了经济危机。谭公子不得不作别新婚妻子,远赴美国经商。

余美颜

婚姻失败,走上离经叛道之路

谭公子走了之后,独守空闺的余美颜和谭家的公婆小姑矛盾不断,一气之下,余美颜”逃“出谭家,跑到了广州。

人倒霉喝口凉水都塞牙,就在余美颜到达广州的前一天,海军总长程璧光被刺身亡。这个级别的高官被刺杀,军警肯定要加紧排查可疑人员。打扮新潮的余美颜就被当成可疑分子拘捕起来。

余美颜跑到广州是来追求自由的,没想到刚到就被警察抓起来了。虽然不久她就被保释出来,但谭家却因为这个事和余美颜解除了婚约。

在当时女人被夫家休弃是一件很丢脸面的事,余美颜之父脸上挂不住,一气之下把女儿送去“习艺所”学习。“习艺所”相当于现在的“少管所”,是当时 为流放的犯人开办的一种收容所,这是把余美颜当犯人来改造呀!

余美颜从“习艺所”出来后,不仅没有如父亲所愿学习改好,反而变得放荡不羁。她不回家,频频出入各类高档娱乐场所,参加各类酒会。进“习艺所”之前她只是穿着新奇,从“习艺所”出来之后 ,她可不只是打扮新奇那么简单了。她穿着各式艳丽的衣服,周旋在各类公子哥中间,她陪他们跳舞,各种疯,然后理所当然的用他们的钱。

余美颜

再次出嫁,依旧被休弃

常常出入高档场所,周旋于富家公子之间的余美颜迅速成为当地的风云人物,小报纷纷挖掘她的风流韵事。她毫不在意别人的议论,她没有家庭,她就是一个人,想干嘛就干嘛。

这一年她认识了一位香港的何姓富商,可能是酒喝多了,在何姓商人的询问下,她谈起了自己的遭遇。她说到了父亲的薄情,家庭的遗弃,还有原夫的不归越说越悲伤。何姓商人很同意她的遭遇,于是向余美颜求婚。当时这位富商40多岁,有家庭有事业,和他在一起也有个依靠。余美颜答应了他的求婚,做了他的二房。

可没多久这位何姓商人就后悔,他发现他简直娶了个花钱的祖宗回来。前面刚给了钱,后面就用完了。受不了她的大手大脚,这位何姓商人直接登报高调宣布与余美颜解除婚约,理由是她“放荡不羁,挥霍无度”。

余美颜一身前卫打扮

放荡形骸,桀骜不驯

又一次被休弃后,余美颜更加纵情声乐。她和广州另外三个和她一样离经叛道的女子,四人经常一起出入舞厅,参加酒局。因为太招摇了,当时的广州人给她们这个组合起了个外号——“四大金刚”,而余美颜则是四大金刚之首。

后来余美颜学会了骑马,她剪着短发,穿着红衣,露着大腿,骑在马上飞奔。当有警察阻拦,她便拿出一大笔钱当罚款,然后大笑的继续骑马奔驰。当时曾有小报以“奇女子东郊骑马”来报道她。

在广州疯已经满足不了她了,于是她远渡重洋去东南亚,甚至跑到了地球另一端的美国玩闹。她不愁钱,反正有钱的公子哥多。但她很显然是外貌协会的,再放荡,她也只挑看得顺眼的过夜。

民国时期打扮时尚的女性

惊世骇俗,用身体写作

在美国旧金山,余美颜偶遇在这里做生意的前夫。做了堆荒唐事的余美颜竟然希望前夫能和她重归于好,可余美颜这些年的风流事她前夫早就听到了不少,怎么会答应她呢?

从美国回来后,余美颜在放纵的同时突发奇想,这些年遇到了这么多男人想要记录些什么吧!于是她开始写日记,很快她就写好一本书了,书名叫做《摩登情书》,又名《浪漫情书》。书中详细记录了她和很多富家公子哥、商人的交往细节。

余美颜写的书

最后的结局

可能是玩累了,在27岁这年余美颜竟然遁入空门。然而她之前太风流了,竟然有公子哥找来要和她再续前缘。寺庙的老尼姑觉得余美颜玷污了佛门之地,于是将她赶出去了。

1928年4月,余美颜从香港坐船去上海。途中,她一会哭一会笑。突然她爬出栏杆,纵身跳向了汹涌的大海,生命永远定格在28岁这年。

值得一提的是,余美颜去世后不久,当时另一位离经叛道的女子,上海滩的**皇后杨耐梅将她的生平改编成**,杨耐梅自导自演,**的名字叫做《奇女子》。

杨耐梅主演**《奇女子》,讲述余美颜的故事

大**黄慧如出生在一个富有家庭,父亲曾常年在北京担任电话局局长。父亲去世后,黄慧如跟随母亲黄朱氏、大哥黄澄沧、二哥黄澄济还有老祖母举家搬到了上海滩。图为:老上海

这一年黄慧如21岁,该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了。一日,媒人找上门来,介绍的对象是上海颜料巨商贝润生的亲侄子。黄慧如对这一门亲事表示满意,约定在11月16日进行定亲仪式。可是,在定亲仪式举行的前一天,贝家却突然要走了贝少爷的求婚号帖和相片,将这一门亲事退回。图为:黄慧如与陆根荣

黄慧如一下傻眼了,事后得知是有人从中捣鬼。然而,捣鬼的人竟然是她的祖母和大哥黄澄沧。祖母和黄澄沧认为,黄慧如比贝公子大三岁,去了贝家少不得要受到奚落。二来,贝家是巨富如果结亲了,以后少不得各种礼尚往来,黄家怕吃不消。图为:民国时期的家庭**

于是,二人自作主张谎骗贝家说黄慧如不会生育。贝家一听,立马将婚约解除。黄慧如实在想不通,怎么会有这样的祖母和大哥。她伤心欲绝,在房间内准备上吊自杀,不曾想被送饭的仆人陆根荣撞见。图为:民国富人之家

陆根荣是黄家唯一的男仆,个子有些矮小,但是人勤快,有上进心。陆根荣立马将**放下来,黄家人安慰了**一通之后才作罢。但为了防止**再自寻短见,每天都派陆根荣给她送饭。图为:民国富家千金

不久之后,黄慧如有了身孕。发现有孕时,已经来不及打胎。黄慧如找到陆根荣要他带自己离开,陆根荣在乡下原本已经娶妻,但黄慧如却毫不在意。黄慧如将自己值钱的首饰打包之后和陆根荣一起逃离了黄家,但是不久之后二人便被警察抓获。图为:民国富家千金

陆根荣被抓捕下狱,黄澄沧为让妹妹死心。于是雇佣船只带着黄慧如去了陆根荣的家,陆家果然和意料中一样贫穷。但黄慧如却咬牙坚定地说,一辈子跟定了陆根荣。黄澄沧气得对妹妹破口大骂,并与黄慧如断绝关系。法院最终以诱拐罪、盗窃罪判决陆根荣有期徒刑2年。图为:陆根荣被捕

黄慧如是个痴情的女子,她原以为可以等到陆根荣出狱的那一天。可是没想到,在她生下孩子后,由于多次受到外人对她冷嘲热讽 的创伤和产后出血的折磨,很快便香消玉殒,命归黄泉了。黄慧如死后第二天,陆根荣被无罪释放。图为:黄慧如香烟上的题注

一场富家千金与男仆人的生死恋情就此落下了帷幕,黄慧如的命运是悲惨的,她敢于冲破家庭束缚与喜欢的人在一起,却没有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允许,因此注定了悲惨结局。为纪念黄慧如,上海卷烟厂制作了黄慧如香烟,成为了畅销品牌。图为:黄慧如与陆根荣事迹书籍

1、《民国奇探》结局:路垚的姐姐曾派人带路垚离开上海,但对于路垚而言,这里就是他的家。最终在他收拾行李时,拿出戒指向白幼宁求婚,希望她可以给自己一个照顾她下半辈子的机会。在答应求婚之前,白幼宁问路垚三个问题,“你是真的喜欢我吗?”,路垚告诉她,不是喜欢,而是爱。以前他不懂爱是什么,也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爱她,可直到那次他中枪,以为生命就要结束时,他第一次感到害怕,而他在那一刻心里想着的是眼前的这个女孩。

2、白幼宁虽然是白老大的掌上明珠,但她的童年过得并不开心,于是她的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与其说是想要路垚一个答案,不如说是想要一个承诺,承诺一生一世一双人,结婚了以后不会离婚,而且结婚后不会在家里带孩子,她要成为事业的女强人。路垚单膝向她求婚,那一刻的“我愿意”,是这一生听过最美的表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4842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