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他收留女乞丐治病,半年后,女乞丐送来妹妹和嫁妆

故事:他收留女乞丐治病,半年后,女乞丐送来妹妹和嫁妆,第1张

很久以前,书生乐助人带着书童,骑着毛驴,到集市上购买文房四宝。回来的路上,遇见一个女乞丐,躺在路边,捂着肚子呻吟不止。乐助人跳下毛驴,和书童一起扶起女乞丐,询问起来。

女乞丐虚弱地讲,肚子疼得厉害。乐助人心生怜悯,把女乞丐扶上小毛驴,牵着去了集市上的医馆。郎中把了脉,说是寒气侵袭引起的脾胃不和,需要慢慢调养。

郎中开了药方,书童去药铺抓来药,乐助人想了想,把女乞丐驮回家中。女乞丐病得很重,又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把她丢在集市上,只有死路一条。

乐助人虽然家道没落了,但是白养一个人,还是能够承担的。回到家里,他让丫环小翠收拾一间屋子,把女乞丐安置好,唤来老仆熬药。药熬好后,小翠端着药碗,喂给女乞丐喝下。

喝下药后,女乞丐精神好了许多,乐母端来鸡汤,让小翠喂给女乞丐喝了。女乞丐喝了鸡汤,昏昏沉沉地睡下了。

乐助人本是世家子弟,但是他的父亲因为受到考场舞弊案的牵连,罚没了许多银子,家道从此日渐衰落。父亲后来冤死在狱中,乐助人变卖了部分家业,得以把父亲体面地安葬。

安葬完父亲,乐助人调整了家业,遣散了家仆和丫环,只留下一个老仆负责家事,留下一个丫环小翠服侍母亲,留下一个书童服侍自己读书。剩下的二十多亩良田,勉强能够维持一家生计。

等到女乞丐的病稍微好了一些,乐母拿来衣衫,让她洗刷一番后换上。女乞丐虽然年过三十,却颇有姿色。

乐助人见她言谈举止颇有大家风范,相询之下,才知女乞丐姓晏,本是江南大户人家的女儿,嫁给了雷书生为妻。后来,雷书生高中进士,当了县令。但是,在官场混迹久了,雷县令变得贪婪起来,大肆收取贿赂,弄得怨声载道。

晏氏多次规劝,无奈雷县令听不进。他拿着强取豪夺的钱财,到吏部打点,被吏部升为知府。可是,在上任的路途上,雷县令一家,却被匪徒杀死了。这些匪徒,就是被他逼得走投无路的穷人。因为晏氏颇有贤名,匪徒们留了她一条命。于是,晏氏一路乞讨,打算回江南老家。

得知晏氏的遭遇,乐助人不免唏嘘一番。晏氏收泪,询问起乐助人的家世,乐助人简单讲了。晏氏问起他为何还没有成家?乐助人长叹一声,讲了起来。

乐助人本来和官宦之家柳氏定了亲,自从乐父出事后,柳家就毁了婚约,另嫁他人。乐助人家道衰落,加上门当户对的约束,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女子,一晃之下,就二十多岁了,越来越不好说亲了。

过了一段时间,晏氏的身体调理得差不多了,她向乐助人辞行,继续她的返家之旅。乐母拉着她的手说:“你一个女流之辈,路上颇有不便,不如暂住我家,从长计议。”

晏氏说:“住在你家,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纵使乞讨,我也要回到娘家。”乐助人说:“这样吧,我也不留你,暂且多住一天,我给你准备一些路费,免得路上乞讨。”

乐助人家里没有多余的银子,他跑到朋友家里,借了一头毛驴和二十两银子,送给晏氏,让她女扮男装,骑着毛驴回家。晏氏感动得眼角泛起泪光,想了想,说道:“我家有个小幺妹,不满十六岁,去年来了家书,说是还没有许配人家。我回家后,要是没有许配人家,我就说动父母,把她许配给你。”

乐助人嘴上答应着,其实心里没有当回事,因为路途遥远,而且很有可能女子早已经人家了,他根本不抱幻想。

半年后,忽然来了几辆马车,拖着很多东西,停在乐家门口。晏氏从马车上下来,后面跟着一个俏丽女子,是她的小幺妹。不但送来了丰厚的嫁妆和两个小丫环,还带来了三千两白银。

乐助人和小幺妹成亲后,晏氏跟着马车回去了。乐助人用晏家送来的银子,购置了大量良田,交给老仆打理。

乐助人恍如在梦中,他对妻子说:“我运气真好,娶了你这么一个好老婆!”小幺妹笑着说:“不是运气,是你的善心改变了你的现状!我姐姐说了,心地善良的男人,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康熙微服私访记》第一部的第二集(犁头记2)

剧情简介:康熙命三德子将朝上扮演流民的大臣一一记下,降官职一级,罚俸半年,以惩戒报喜不报忧,欺君罔上之过。康熙自己也罚俸半年,扮成流民,所罚之款皆捐赠,索额图担心事发,让刑部尽快了结罗世长一案。山东青州大财主韩保德嫁女,知府洪原道前往祝贺,原来洪原道收了韩保德的银两,是来给韩家助威的。

为显排场,韩家抬出钱箱,不想钱箱却被两人抢去将钱分给了在场众人,这两人中有一人乃是罗世长女儿罗锦红,为的是让五莲县的百姓向知府洪原道呈递万民帖,但洪原道却下令将呈递万民帖的百姓驱赶。康熙终于看到了罗世长的奏本,为查明实情,一面让八府巡按于世龙前往山东调查,一面微服出巡。康熙一行人来到山东德州,康熙初见淳朴民风,大为感动。在饭馆中,为应酬乡民喝醉了。

扩展资料:

《康熙微服私访记》第一部剧情介绍——

1、《犁头记》:五莲县县令罗世长私分库中税粮一事引起了康熙的重视,而这起事件背后则是灾民不断,忠臣隐瞒不报的事实,于是康熙帝决定自己亲自出马;

2、《铜鼎记》:一次意外,康熙帝撞上了偷铜鼎瓶的小太监,小太监居然咬舌自杀,这背后的蹊跷牵扯出一个庞大的关系链,让康熙帝大感吃惊;

3、《八宝粥记》:康熙帝微服出巡来到了苏州,发现一家粥店的老板把牌匾换了,“粥”字中间少了“米”这个字。康熙帝知道了苏州并不太平,为了调查此事,康熙帝买下了粥店,亲自当起了老板;

4、《紫砂记》:外国大臣南怀仁不小心把一个紫砂壶打破了,意外看到了紫砂壶碎片上刻有几行文字,而这几行文字内含有冤情…

洪武十九年(1386年),这一年是朱元璋称帝的第二十个年头。

有一天,老朱坐在金銮殿上寻思开了:“自南京称帝以来,老朱我励精图治,努力减免百姓税赋,严惩贪官污吏。”

朱元璋心眼很多,一般人骗不了他,这也是苦难童年造就的性格,想想看,老朱7岁就沿街乞讨,心眼少早就死在异地他乡了。说实话老朱过去很自信,过去南征北战和基层打交道多,各种情况摸得很清。最近十几年出宫少了,对地方不甚了解,所以对百官的话将信将疑。

“不行,我要微服私访深入民间,看看惩治贪官污吏的效果如何?听听老百姓是什么说的”。

朱元璋打定了主意,第二天一大早,带上一名锦衣卫,二人扮作乞丐就出宫了。老朱对乞讨门清,他从小当过乞丐,加上扮相逼真,所到之处并没有被人发现破绽。老朱走走停停,边乞讨边暗访,晚上没人的时候就偷偷把听到和看到的记下来。也许是天子脚下的缘故吧?总得来说南京百里范围的官场还不错。

这一天,老朱来到了淮安府门前,发现这里热闹异常,原来知府大人组织手下欢迎御史大人巡视办案。

但见两位御史风尘仆仆的来了,点头微笑。老朱一看认识,这二人分别是他在半月前从国子监选拔的监生——刘志仁和周世良。老朱授意二人去地方核查一下税收情况,刚巧君臣在此碰面了,不过没人能认出乞丐就是当今天子。话说御史进了淮安府,随即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老朱不能现身,他要暗中观察,只好混进了当地丐帮组织里了。

还别说,二位御史工作效率蛮高的,当天传唤了淮安府的税监,火速封存了当地的卷宗账目,马不停蹄的开始查找线索。

经过一个礼拜的查账,二人终于查到了当地官员涉案的铁证。

有一天晚上,刘世仁和周世良围桌对饮小庆一番,当时周世良感慨的说:“刘兄,账目总算查清了,咱们也算不负圣上皇恩,明天赶回京城奏明皇上,把这些贪官绳之以法……”没等周世良说完,“哈哈……”刘世仁笑了起来。“刘兄何以发笑?”周不解的问道。“老弟,你还嫩点”,刘世仁滋溜一声喝了一口酒,然后问道:“咱们读书为啥?”

“还用说,上报皇恩,下安百姓”。周有点动情的回道。“错了,老弟大错特错了,读书是为了荫妻封子荣华富贵,现在就能实现这一切,我们为什么要着急上报朝廷的?老兄真是木头脑袋。“这是何物?”刘志仁指了指身后的卷宗,周说这不是证据吗?

“错,大错特错,此乃银子也。”“刘兄,你是喝多了吧?这怎么会是银子呢?”周世良一脸的懵逼。

刘志仁滋溜又呷了一小口酒,说,“你我明日稍微露一点口风,何愁没有大把的银子孝敬,这不是银子是啥?”

周世良大惊,“刘兄这可是犯法啊!”

“你不说,我不说,涉案的官员更不说,你怕啥?”

“你说的也对,小弟听你的。”周世良说道。第二天,刘志仁和周世良把查账的情况透露给了知府,知府连夜把消息泄露给了手下,次日半天时间二人就收了5000两银子。

俗话说得好“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我国古代的时候贫富差距大,由于物质资源并不丰富,于是经常会出现有人冻死、饿死在街头。以往遇到这种情况通常是报官,让官府来处理尸体,而这次我们却发现了有些许的不同。

这个在路边冻死的乞丐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乞丐,而是一个充满了文采、满腹诗书的诗丐,他死后怀里揣着的诗句令无数后人惊叹不已。并且被封为“永嘉诗丐”,他死前所写下的这首《绝命诗》也由于文采出众而被大家铭记,一直流传至今。

路边发现的去世乞丐令仵作知府大为震惊

嘉庆年间的某一天,每个人都像平常一样的正常生活,与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就在大家正在做着自己分内的事情,该开店、出摊、上班的人都在忙碌着自己的事情,为接下来的一整天的忙碌做准备的时候,一声惊叫打断了整个街道的宁静

大家被惊醒之后才发现,路边有个乞丐躺在那里冻僵了,身上甚至都盖上了一层寒霜,这个乞丐多半是已经去世了。其实在古代社会,由于社会经济的不发达,经常会有人饿死在路边,大家早就对这一景象习以为常了。因此这一发现也是短暂的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大家脚步稍作停留之后便不再留意。随后便有人向官府报告,等待官府派人来收尸处理。

一般来说官府收到百姓的报官之后,会派仵作,就是我们如今口中所说的法医去验尸,排除了一些非正常死亡事件之后,再由衙役送到城外的义庄处理尸体。然而这次发现的这具尸体似乎有所不同,仵作在验尸的时候发现乞丐的怀中有一张写满了字的纸

仵作打开阅读之后表情凝重,似乎是被纸上的内容所感染了。纸上写着这样一首《绝命诗》,内容是“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这首诗字字经典,不仅引经据典而且十分发人深省。仵作看到之后十分震惊,立刻就把这首诗交给了当地知府。

如果说这首诗仅仅是让一个小小的仵作震惊,可能是仵作没有见过世面。但是古代毕竟是科举制度,当地的知府是经过层层选拔一点点筛选出来的读书人,经历了多年寒窗苦读的知府深知文章的好坏

起初知府大人不认为一个路边冻死的乞丐能有多么好的文采,只觉得仵作是没有见过世面的少见多怪,但是当他空闲下来读了这首诗之后,便深深地被这首诗吸引住了

无名乞丐写下的《绝命诗》

阅读过这首诗的人都觉得这首诗字字经典,十分有意境,并且还引经据典,没有几年的苦功夫是写不出这么优秀的诗篇的

诗中的第一句“身世浑如水上鸥”,就是引经据典所得,引用了前人有句诗篇说到的“天地一沙鸥”。这句话原意说的是自己甚是渺小,仅仅是广阔天地当中一只不起眼的小鸟,比喻生命的短暂和渺小。乞丐引用这句话证明他有一定的诗词功底。

第二句话“又携竹杖过南州”同样是引经据典,前面那句引用的唐诗,这句话则引用的宋词“竹杖芒鞋轻胜马”。这首诗的前两句不仅引经据典,更是唐诗宋词都有所涉及,说明他对我国的文学有一定的了解,远超许多读书人。作者作为一个乞丐能够拥有这一写作水平令人感到震惊。

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自坐稳皇位后,为了巩固皇权,将权杖顺利地传给儿孙,他开始滥杀被他视为功高震主的功臣。但,贵为天子的朱元璋却与乞丐王七结为莫逆并善始善终。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位当年红极一时的大明逍遥王竟几乎淡出了历史。为了复活王七这个不应被历史遗忘的另类人物,笔者根据手头所掌握的史料,撰写此文。

一、禁赌禁出逍遥楼

明初,洪武帝朱元璋为了淳化民风,曾昭告天下,严令禁赌,违者严惩。这样一来,不足半年,全国赌风果然大敛。

但,凡事皆有例外。

当禁赌之风刮遍全国时,南京府尹竟在淮清桥附近圈地数十亩,建了座规模宏大的楼馆。该楼馆大小房间不下百间,雕梁画栋,好不气派!待楼馆建成后,南京府尹堂而皇之地命属下在楼馆主厅大门的门额处悬挂了一个红木金边大匾,匾上书有三个遒劲鎏金大字逍遥楼。府尹还在主厅对面的大照壁上张贴告示。告示大意是,所有嗜赌者均可到此赌个痛快。这张告示很快就传遍京华,震惊朝野。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都大出意外,迷惑不解:莫非府尹脑袋进水了?

逍遥楼建成后,赌徒们一个个奔走相告,欢天喜地。很快,京师内外的赌徒都被吸引到这里,连一些曾在禁赌令打击下金盆洗手、远在千百里之外的豪客、大佬也纷纷备足赌资,骑马乘轿向南京集结。

南京府尹见鱼已进网,即令官兵将逍遥楼的进出口全部卡死,赌徒们在楼内可极尽赌兴,但不得外出觅食、取水,违令者斩。不几日,有几个赌徒难耐饥渴,欲强行外出,被当场处死,赌徒们一个个噤若寒蝉。又几日,逍遥楼内的赌徒一个个饿得头昏眼花、坐卧无力。府尹见时机已到,遂将南京城里的乞丐头目王七请来,准许他在市面上廉价购进食品,再高价卖给楼里的赌徒。当时市面上三文钱一块的烧饼和一文钱一根的油条,在逍遥楼内竟卖到五两纹银,甚至一桶井水亦可卖到十两纹银,而且供不应求。如此高价宰客,不足一月就把赌徒们的腰包全部掏空。是时,府尹又网开一面,准许赌徒们修书回家,请家人大量供资,以解饥渴。最后,府尹见赌徒们的油水已被榨尽,便一纸公文将他们悉数发配塞外,永世不得还乡。这笔转手生意使王七陡成暴富。京师及外地的赌风也因此而几近灭绝。

再说王七一夜暴富后,他并没有追求个人享受,而是用这笔巨款在南京聚宝门(今中华门)外广建经济适用房,给年老体弱和未成年的乞丐居住,此举为时人所称道。据《应天杂记》载,南京府尹违旨建‘逍’楼,纵丐‘斩’赌徒的幕后推手就是朱元璋。那么,朱元璋为何要如此恩宠王七呢?《白下杂谭》记载了下面这段尘封往事。

二、王七曾救朱元璋

王七与朱元璋都是濠州钟离(安徽凤阳)人,两人又同在当地皇觉寺当过小和尚。不过,起初他俩并不相识,因为,朱元璋进皇觉寺时,王七早就云游四方,吃百家饭去了。

有一次,王七在一次讨饭途中偶遇因战败而藏在荒山破庙中的朱元璋。其时,朱元璋因疲劳过度,腹中乏食,已无力举步,王七便将讨来的饭食送给他吃,并尽心侍奉朱元璋数日。在此期间,王七和朱元璋互诉身世,更觉亲近。朱元璋其时已是濠州起义军首领郭子兴麾下的一员骁将,他力劝王七和自己一道打江山,但听了一肚子古书的王七信奉生死由命,荣枯在天之说,不愿追求命里没有的东西。朱元璋见王七如此消沉,不便勉强,便与他拱手相别。临别时,王七将好不容易才积下的几钱碎银子为朱元璋置了身行头,并将所余碎银悉数相赠,助朱平安找到旧部。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每每思及王七义举,感慨万千。知恩图报的朱元璋为了找到王七,在一次主持朝政时,发给满朝文武人手一纸绘有王七图像并附有说明文字的求贤图,命众臣务必尽力寻觅。这时,蔡国公张德胜挺身出班,说王七正在他府中养病。王七为何会在张德胜家呢?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五月,以长江中游为根据地的陈友谅亲率大军直逼应天府(今南京),朱元璋命大将张允ち毂拒敌。张见陈军势大,为避其锐气,在上新河一带安营扎寨,坚守不出。陈友谅与其相持日久,屡攻不下,以至军中严重缺粮。陈友谅情急,命全体将士捕捉螺蛳充饥。不几日,陈军丢弃在河边的螺蛳壳竟如小山一般。由于螺蛳性凉,陈军以此为主食,士兵患肠疾者甚众,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陈友谅审时度势,便命士卒将桥梁拆毁,准备次日拔寨撤兵回老巢休整军队,以图卷土重来。张德胜见陈军毁桥,知彼欲退,欲举兵反攻,但苦于无桥可用,而一时又征集不到许多船只。正当张德胜一筹莫展之际,忽有亲兵来报,说帐外有一乞丐来献破敌之策。张德胜深知山野之中亦有异人,不敢怠慢,忙亲出帐外迎接。这乞丐正是王七。是时他云游路过南京,听说朱元璋麾下战将张德胜正破敌乏术,便毛遂自荐,来献锦囊。

张德胜在王七的建议下,传令三军连夜用陈军丢弃的螺蛳壳在河上搭了一座螺蛳桥,亲率守军反攻,大败陈军于此。此次战役和同年进行的狮子山战役,为后来大明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朱元璋称帝后,为了使天下人信服明王朝的建立是顺应天意,对外谎称,说当年吴王(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时,连河里的螺蛳都自动来搭桥助战,南京螺蛳桥遂有此名并传至今。因南京方言惯称螺蛳为螺丝,所以今上新河上的螺蛳桥又名螺丝桥。

再说王七因破敌有功,张德胜曾多次想保举他为官,但王七不愿入仕途,他本想继续浪迹天涯,因突患足疾,难以远行,只好暂留张府中,这一留就是数年。

朱元璋听到这里,立马散朝,命张德胜速将王七请来……

三、王七被封逍遥王

王七与朱元璋昔日泪别于破庙,今日重逢于朝堂,若梦若幻,恍若隔世……

王七擦干眼泪对朱元璋说:承蒙吾皇不忘故旧,王七今生死而无憾矣!讲到这里,王七又回过头来,感激地对张德胜说:吾足疾已愈,本想近日别公远行,不想惊动了皇上……朱元璋见王七又欲云游,哪里肯依,极力挽留。见朱元璋诚邀加盟,王七不忍拂了圣意,叹息道:纵然吾皇不弃,皇恩浩荡,但王七乃一介草民,焉能入仕?朱元璋说:今日朕就封汝为逍遥王……当天,朱元璋还大摆接风宴,款待王七,又召六部尚书作陪。宴毕,朱元璋又宣崇山侯李新上殿,命他派人在南京三山门(今水西门)外茶亭东街为王七建了一座逍遥王府,王府的大门两侧书有一副对联,联曰:逍遥自在神仙府;天下贫民第一家。王府的中门也书有一副对联,联曰:虽非高官寮指,却是藏龙卧虎堂。 王府建成后,朱元璋本想封王七当个知府,但怕百官心中不服,更怕坏了朝纲,便请王七暂时委屈一下,出任离京不远的丹阳县县令。朱元璋又命张德胜做媒,为王七选一名门淑媛,择吉日完婚。但王七生性散漫,不愿入仕,更无娶妻生子之念。他虽然住在逍遥王府中,却经常外出吃百家饭。这样一来,古城南京就发生了亘古未有的怪事:全城富贵人家都以能被逍遥王光顾为荣,纷纷派人去盛邀王七前去讨饭。这事传到朱元璋耳中,他认为,王七已被封逍遥王,再吃百家饭有失体统。但朱元璋又知王七非常超俗,难以劝转,便赐给他一个金碗,凭此金碗可自由出入宫廷,面见君王;还可随时到皇帝的御膳房,尽享口福。我国民间有句俗语捧着金饭碗讨饭,即典出于此。与此同时,朱元璋还赐给王七一方玉印,凭此印可周游天下,在各地府库支取银两,并可自由出入各级官衙。如有轻视玉印者,当以违旨论处。

自从王七被朱元璋封为逍遥王并深受宠信后,大明京师的名门望族、王公贵戚都以能结识王七为荣。一时,逍遥王府前,车水马龙,官盖如云。但是,王七却认为与这些官僚应酬,俗不可耐,便经常离开府邸,外出闲逛。

四、王七预言妃嫔龛

明洪武五年(1372年)秋,王七去南京东郊紫霞湖畔八卦洞拜访挚友刘基。

刘基,字伯温,乃大明朝开国元勋。此公太过聪明,近似半人半妖,因往往一眼就能看穿同僚和皇上的心事,故常常遭到朱元璋和王公贵族的嫉恨。想当年,刘伯温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立下赫赫功绩,是何等荣光?但因功高震主,朱元璋在位登九五后,就想闲置或除掉这个神鬼莫测的庙堂异人。刘伯温为避祸,便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向朱元璋告假,携仨道童,去八卦洞潜心修道去了。说来也怪,刘伯温虽然目空一切,但他却与王七相处甚笃。刘基在朝为官时,经常与王七闲谈,日子长了,潜移默化中,王七不知不觉地也把刘基的鬼八卦学了个十之八九。刘基自去八卦洞面壁潜修以来,众臣因天子对刘基不满,无人敢前去造访。只有仁厚的太子朱标和王七常去八卦洞探视刘基。朱元璋出于对太子和王七的偏爱,对此事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明洪武七年(1374年)九月,成穆贵妃驾鹤西去。成穆贵妃的父亲与王七相交甚厚,将成穆贵妃归天之事泣告王七。谁知,王七闻此噩耗竟面无悲色,反抚掌大笑,曰:迟归天不如早归天……这番没头没脑且有悖人之常情的话惊得泣告人目瞪口呆,直到后来太祖皇帝朱元璋驾崩后,成穆贵妃的老父亲才悟出当年王七的惊人之语确有先见之明。

在南京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下,有一座掩映于苍松翠柏的宏大皇陵,这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万年吉地——明孝陵,在孝陵内还陪葬着马皇后。孝陵外侧还附葬有40多名嫔妃和宫娥,这便是明孝陵两庑旁列的46个妃嫔龛。

这妃嫔龛背后有个悲惨的故事。据《明史·后妃传》载:初,太祖崩,宫人都从死者……朱元璋在大限来临之前,怕在地宫寂寞,降旨恢复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盛行于殷、周,衰落于战国,绝迹于汉代的活殉制。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日太祖驾崩之际,传诏宫女殉葬,除了已去世的妃嫔,在世的都得跟他去西天。

这46名妃嫔、宫娥(被朱元璋宠信过的)一听说要殉葬,个个花容失色、抱头痛哭。大多妃嫔、宫娥不愿死,均被太监带到大堂,强令她们站在小竹床上,将绳索套上颈项,待太祖咽气时,立马抽掉竹床,她们即被吊死,葬于孝陵两侧,永久伴君。被活活吊死的有郭宁妃、李淑妃、胡充妃、达定妃、李贤妃、刘惠妃、葛丽妃、郜嫔妃等;陪葬的宫娥因身份卑微,无名姓传世。朱元璋生前为了安慰将被陪葬的活殉者的亲属,传旨建妃嫔龛,以志纪念。

话说回来,当年王七在成穆贵妃死后,对其父连说迟归天不如早归天,想必他已从与朱元璋的交往中,觉察到朱元璋已流露出的活殉之意,故有上述惊人之语。

《女知府》攻略不知如何解决,为此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女知府》攻略解决办法,感兴趣的快来看看吧。

《女知府》攻略

福利前三月:

白天:温习能力+5,体力-2;休息体力+2[不推荐]

晚上:温习同上;安睡体力+5

殿试前夜:

去看看:魏凌获取词条狼狈少年

殿试答案[务必全对,否则短线结局名落孙山]:

诗经;司马光;史记;秋水共长天一色;东风无力百花残[数字记忆11122]

魏相邀约[娶不娶看自己喜欢吧]:

接受娶魏凌

婉拒没娶[好像还得罪了魏相(#`O)]

六年知府养成:每季度先行程安排[3次,每次3件事],后有五次大地图自由行动

行程安排

①批阅文书:事半功倍,政绩+10,体力-2;略有劳累,政绩+5,体力-2

②处置案件:如鱼得水,能力+10,体力-2;繁琐,能力+5,体力-2

③建筑修建:进展飞速,政绩+5,建筑水平+2,体力-2;颇有成效,建筑水平+1,体力-2;遇到阻碍,体力-2

④关怀下属:陈年旧案,政绩+5,能力+5,体力-2;云洲信息,能力+5,体力-2

⑤探访民生:收获颇丰,民心+10,体力-2;百感交集,民心+5,体力-2

⑥小憩半晌:面色红润,体力+5;恢复体力,体力+2

行程安排结束,收到小道消息:

①沈家家族繁荣+10,云洲人口+2

②沈家家族繁荣+5,云洲人口+1

③沈家家族繁荣-5,云洲人口-1

④沈家农业能力+10

⑤谢家商业能力+5

⑥云洲财富+5000

⑦沈家家族和睦-10

※※※合理猜测,不同开局,家族数据不同,上述小道消息仅供参考

大地图自由行动:

郊外

①遇到乞丐:给钱,云洲财富-100,民心+5;不理会,民心-5

②亮晶晶:金元宝,云洲财富+1000;银元宝,云洲财富+100

③空气新鲜:体力+5

酒楼

①家常小菜:

500钱体力+10

②全素养生:1000钱体力+20

③大鱼大肉:2000钱体力+30

④满汉全席:3000钱体力+50

街道

①街边小摊[可SL,每次出现3种物品]:

折扇100,字画500,丝绸1000

折扇100,书籍300,玉佩1000

大米1000,名茶1000,玉佩1000

大米1000,名茶1000,鲛珠1万

②闲逛:

1听云洲历史,民心+2

2遇到乞丐:给钱,云洲财富-100,民心+5;不理会,民心-5

3无事发生

东街

①秦楼[河蟹警告]

1青葵/艺5000,听曲/谈心,体力-2

2花葵/身5000,饮酒/云雨,体力-2

3小官/当日2000,体力-2

②密林

1遇到乞丐:给钱,云洲财富-100,民心+5;不理会,民心-5

2亮晶晶:金元宝,云洲财富+1000;银元宝,云洲财富+100

衙门

①人口措施

1引进人口[第二年开启]需求:下发补贴五万钱;知府能力200以上;知府民心200以上;知府政绩200以上

2下令赐婚:引进人才后开启

3给予补贴:

1000钱家族和睦度+10

10000钱家族和睦度+50

20000钱家族和睦度+100

②财富措施[多家族一起发展]:

1发展农业:体力-2,各家农业+2

2发展工业:体力-2,各家工业+2

3发展商业:体力-2,各家商业+2

※※※合理猜测,各产业发展起来后,能力加的更多

③查看信息[看完后不退出此次行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029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