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与爱情无关

婚姻与爱情无关,第1张

婚姻是什么?婚姻首先是一种社会制度,它是如此冷冰冰,和任何人无关,尽管所谓的婚姻同每个个体都有关涉。我觉得把握婚姻,首先就要把它当作一个社会制度,必须牢记这一点,因为我们对婚姻产生的一切困惑都与之有关。 婚姻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人类生存的产物。人类之初,也许和动物没有区别,天然仅仅具有男女交 配的本能。再接下来的活动中,人们发现了交 配所具有的生育功能。在这一点上,动物是没有意识的。人类之间的交 配经历乱 伦、杂交、群交阶段以后,人们逐渐摸索出了一种优生的模式。也就是说,当乱 伦、杂交、群交所带来的生育质量低劣,而不同氏族的男女交 配所产生的生育质量优良,人们慢慢地就放弃了乱 伦、杂交、群交,并把之视为禁忌,这就是文明。如果问我什么是文明,我说就是禁忌。人当有了禁忌的时候,才真正意义上进入了文明。所以人并不神秘,人也是在一步步试错中发展起来的,丢掉不好的,视为禁忌;积淀好的,视为文明,并积淀下来。 这也许是人类在面对大自然的时候采取的第一个社会行为,但接下来的问题有三个:  1、在生产力水平非常低的情况下,男人的体力无疑在狩猎等寻求食物的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当生存作为第一要务摆在人类面前的时候,男人理所当然地被推上历史的统治地位。处于统治地位的男人一方面愿意把女性当作财产,以占有更多的女性为自豪。另一方面,众多雄性为了争夺雌性,经常发生厮杀和械斗。  2、女人怀孕在于要和男人性交,而和任何男人性交都有生育的可能。 而男人和后代没有天然的感性情感(孩子不是男人生的,男人不需要怀胎十月,也不会哺乳,不可能产生像母亲那样对孩子天然的感情),男性对后代产生感情,唯一的在于一种信念——孩子是我的。而这一信念,是建立在“我”,而不是别人和这个女人性交的基础上的,并且,并不是一次性交就能让女人怀孕。于是,男人总会有一种顾虑,担心孩子不是自己的。所以只能有一种选择:占有一个女人,并且持续地与之性交。  3、私有制产生以来,对财产的私有要求伴侣的固定化,否则经常性地变化伴侣,根本不利于财产的持有和占用。 从以上三种理由出发,我们至少可以得出几个结论:男人站在历史的统治地位上并非偶然,当女性与生殖的神秘关系被打破以后(自知有母,不知有父),劳动力就起着关键作用的历史背景下,男人登上统治地位是必然的。雄性为了争夺更多雌性所产生的争杀极大地消耗了经济资源,必须要有社会制度的建立来加以遏止;最后估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经济的稳定需要相对固定的男女关系。 也许经过几番试错,人类终于找到了解决男女关系的最经济的途径——婚姻。所以人类创造了婚姻,并不时表明自己比其他物种更文明,更优越,而是应对生存和繁衍的手段。正如朱苏力所说的,任何社会制度都是生存的产物,而不是道德的产物。 所以说,婚姻一开始就与爱情无关,它完全是社会的产物。 婚姻与爱情无关2 老公常年驻外,我很想他,这次他回来,我主动,他却总是借故推辞,后来我偷偷查看了他的手机,知道了原委,他竟然做了那种蠢事…… 这几年,老公几乎常年在外,一出去就是半年,很多时候都是一年在外面待8个多月,每次回来,还要在公司加班加点,陪我和孩子的时间几乎了了,好歹能在一起了,想给他亲热一下,他都会说有电话过来,弄得我很烦躁。 我们结婚11年,儿子5岁,自从有孩子后,我们就争吵不断,不知道是不是我生孩子后得了抑郁症,刚开始他还会哄哄我,后来只要我跟他吵架,他就借故离开。后来他就说公司有个新部门在外地成立,让他去当那面的老总。自从他驻外后,我们的感情缓和了很多,但是相比原来还是有点疏离,说我们像情侣不如说我们是亲人,为了缓解对他的思念,我让自己变得非常忙碌。 刚开始驻外的时候,回来我们就会像刚结婚那样澎湃,可是这次回来,他总是躲着我和孩子,我很难受,凭直觉,我觉得他在外面应该是有情况了。有一天夜里,我趁他睡熟,偷偷打开了他的手机,知道他跟一个23岁的女孩好上了。 还说结婚生子后,夫妻就变成了亲人,这样的婚姻不是他想要的,看着正熟睡的老公,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我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最后我跟他摊牌后,他说他不想离婚,让我给他点时间。 首先、你刚刚也说了,自从生孩子后,你们经常吵闹,刚开始他还能哄哄,时间久了他选择逃避。其实每个人都有对待事情的忍耐力,刚开始他还能承受,后来他承受不了你的吵闹,才会选择逃避。 其次、你也说了,因为你们夫妻争吵不断,他为了逃避这些,才会主动选择驻外,他想通过时空的间隔,减少争端,也因为此,你们的感情好像缓和了很多。你们感情变得更像是亲人,其实你们的问题一直都在,并没有得到解决。你通过让自己变得忙碌来逃避现实,回避冲突,这会在原有问题的婚姻上,再添问题。时间不会冲淡问题,反而会让问题变得更大,也会增加彼此的误会和矛盾。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婚姻中的误会和矛盾。 最后、在外面这么多年,最后才跟一个小女生走到了一起,说明他是有做过思想斗争的,但没抵过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寻求温暖的欲望,同时,他也说是不想离婚的,说明他对婚姻是非常看重的。 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打破彼此对对方的固有认知,让他发现你的好,你是懂他的。此时,我们也需要容忍一段时间的三人行,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做,让丈夫真正走进你的内心去认同你,去重视自己在婚姻中的错误,反思自己的过错,用行动证明自己改过自新的决心,我来帮助你“收拾”他,带你走出感情困局! 婚姻与爱情无关3 今天晚饭茶席间,一个好朋友说了一句话: “婚姻与爱情无关。” 是呀,问世间有多少人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没有人规定过,婚姻一定要有爱情,也没有多少爱情一定会走向婚姻,婚姻和爱情间,本就是彼此不必要和不充分条件。 高中同学小何结婚了,新郎就是班里当初最不起眼的明明,原本根本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在那个时代看,根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婚礼办得很隆重,小何的爸爸是镇上有名的名营企业家,而明明的父亲只是一个卖蔬菜的。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婚姻都是门当户对的,可能不是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不是双方的财力,而是双方父母的价值观。 小何高中毕业后,在南京读了2年书,去新加坡留学了4年,读了研究生回来。 小何谈过2个男朋友,一个在南京谈的,一个在新加坡谈的,小何分手都会给我打电话,每次都是哭得稀里哗啦,每次都感觉不会再爱了,被伤得好深。 回国后,遇到了明明,明明名牌大学毕业后,已经在一家外资企业做到了中层,也算是所有同学里混得比较出色的了。 当所有人都好奇为什么小何和明明会走到一起时,小何告诉了我们答案。 那是在小何回国的第一年,即将要到圣诞节的时候,明明突然约了小何,说一起过平安夜,小何回国也一直单身就答应了。 在我们那个小城里,找了一家逼 格最高的法餐餐厅,人不是很多,但是节日气氛十分地好。 小何是个性格活泼开朗的姑娘,有点像个男孩子,虽然以前上学那会儿基本上和明明没怎么说话,但是见面的气氛也并不尴尬,算算也都毕业7、8年了。 吃得差不多的时候,本来是浓厚的圣诞音乐,餐厅里突然响起了王力宏的《星座》。小何很惊讶,感觉很多年没有听到这首歌了。 小何跟明明说着,音乐渐渐淡去,出现了明明的声音: “小何同学,从刚上高一我就开始喜欢你,我就认定了你是我今生要找的那个人,而我一直无法融入你的圈子,你买的一件衣服,够我买半年的衣服。你小时候爸妈带你去的地方,我长这么大都没有去过。” “那时候,我能想到的就是发奋学习,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感谢你3年给我的鼓励,让我可以考上名校,毕业后有了很好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 “毕业后的这7年,是我最痛苦的7年,因为我见不到你了,同学聚会你也从来没有参加过,这7年我拼命地奋斗,只为了今天晚上可以和你吃顿晚餐。” “如果你还没有男朋友,让我做你男朋友好嘛?如果你还没有想好,我可以一直等。” 全场很多顾客都在找那个女主角是谁,这时候,服务员捧着一束花缓缓地走到小何和明明的身边,将花接到明明的手里。 明明起身,单腿下跪,双手捧花,期待地眼神直勾勾地看着眼中噙着泪的小何。 小何接过花:“快坐下,这么多人看着。” 后来通过1年多的相处,小何发现明明其实不是那个只知道学习的人,原来他还喜欢打篮球,喜欢种点花花草草,还养了一条萨摩耶,她的名字叫思晓,晓是小何的小名。 小何一直在想,到底什么样的婚姻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曾经经历的2场爱情为什么那么痛苦,还没有走到最后,而明明的爱,是浓烈又恰到好处的,是持久地又不会减退的。 也许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爱情,在夏威夷的一次度假,明明跟小何求婚了。小何难以抑制心中的感动,让明明戴上了定情戒指。 小何和明明的婚礼,我们同学到了30几个,一起唱了张宇的《给你们》,虽然他们没有从校服到婚纱的爱情,但有明明这样从学生时代坚贞的爱情,才有了盛大的婚礼。 所有同学都哭了,看着小何和明明一脸的幸福,可能想到了自己,也想到了那些过去和过不去的以后和曾经。

1首先你要是男性

2对方要是女性

3开始游戏时要选择你要结婚的那个女的登场。有的剧本选不了是因为她没成年或者死了,你自创的时候有出生年和寿命的设置的。

4自创的时候如果“妻性格”是“普通”的话,当你有了剑豪(或者枪达人一类的)称号后,亲密度高即可求婚成功。

如果是“小家碧玉”,亲密度高玩礼法游戏后求婚成功。

如果是“盛气凌人”,亲密度高而且你是家老以上身份后求婚成功。

如果是“活剥好动”,亲密度高后打赢她求婚成功。

婚礼是每对新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中国有56个民族,所以每个民族都有它独特的精神面貌和风俗文化,婚礼习俗也大有不同。玛丽纪带你了解一下这9种少数民族的婚礼习俗吧!

羌族婚俗

羌族民间有的地方有“逗新郎”的习俗。即在回门酒的宴席上娘家人要给新郎用四尺长的筷子,而且还要在筷子的后面加几个用马铃薯做的筷子坠,要新郎使用这种筷子,隔着几盏油灯去夹用肉丁和豆粒做成的菜,如果因为筷子长,夹不起菜,或油灯烧着下巴,就要被罚酒,这种活动既是节日聚餐,也是一种娱乐。

傣族婚俗

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根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

苗族婚俗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做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彝族婚俗

男女青年订婚之后,便要进行婚宴的准备。婚宴多用猪、鸡肉,一般不用羊肉(丧事则用羊肉)。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伙伴聚餐痛饮之习;滇西的彝族,凡娶亲嫁女,都要在庭院巾或坝子,用树枝搭棚,供客人饮酒、吸烟、吃饭、闲坐,民间把这种用枝搭的临时棚子称“青棚”。

满族婚 俗

满族婚礼既带有本民族浓厚的特点,又融合了不少汉民族的风俗礼节,一般地讲要经过以下程序:订婚:满族青年男女订婚有两种形式。一是男女青年的家长是熟人或朋友,相互了解,有意做亲,便托媒人给子女许订终身,有的是男方向女方求婚,有的是女方向男方求婚。另一种是男女双方互不认识,托媒人为子女订婚,并由媒人转交双方的“门户贴“,开具双方的旗佐、履历、姓氏、三代。此外,还要互相检验生辰八字。

朝鲜族婚俗

朝鲜族十分重视人生仪礼中的冠、婚、丧、葬四大仪礼。青年男女只有举行过冠笄之礼后,才可以选择配偶。托媒说亲也严格按纳彩、问名、纳吉、纳币(纳征)、请期、亲迎六礼程序进行。亲迎时的仪礼先在女家举行。

朝鲜族举行婚礼时,新郎要身穿礼服,接受嘱咐,辞别父母,亲自骑马到女方家去迎亲。一路上,有一位手捧双雁的“雁使”,走在迎亲队伍的最前边。迎亲者到了新娘家,要举行一系列仪式。其中有一项仪式是在“新郎房”前举行的。

通往“新郎房”的路上铺着毯子,伴郎交给新郎一把系有白绸子的扇子,雁夫将木雁放在毯子上,要求新郎用扇子把木雁推向台阶。如果不小心推翻了木雁,就会受到人们的讥笑。朝鲜族的推雁仪式和六礼习俗一样,是一种古俗。它用象征仪式,祝新郎新娘像大雁一样白头偕老。

白族婚俗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瑶族婚俗

许多瑶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机会进行择选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双方的家长就可通过媒人去说亲,并以猪肉和酒为礼品。举行婚礼时,都要大摆筵席,按传统习惯,婚宴上必须要请寨老参加,新郎新娘饮交杯酒。

仡佬族婚俗

男女青年结婚时,男方须请媒人携带鸡、酒等物送给女家,如礼物被女方接收,就表示婚姻已经缔结。居住在道真等地的仡佬族,在娶亲嫁女或宴请宾客时还要办“三么台”酒宴进行款待,即按特点顺序共分三台,第一台称茶席,喝清茶辅以各种糖果点心和香香(即核桃、板栗、花生、白果、葵花籽等);第二台称酒席,渴白酒,拌以各种凉菜及酸、咸、辣腌菜和香肠、盐蛋等;第三台称正席,上饭菜,菜中有扣肉吃“大菜”,招待客人时,客人不放筷,主人必须陪到底。

羌族婚俗文化是羌族文化中引人入胜的一部分。传统的结婚仪式复杂而隆重。大致分为订婚和结婚两个阶段。订婚过程分为三步:“开口酒”(说亲)、“小定酒”(备酒宴招待女方近亲)、“大定酒”(商定结婚日期)。婚礼前后要操办5天,包括“女花夜”、“正宴”(也作“正酒”)、“谢客”三个仪程。

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少数民族,又称“云朵上的民族”。主要以游牧为主。传说5000年前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大战,战败后炎帝率其大部与黄帝部落融合,形成华夏族(汉族);少部分西迁南迁,与当地土著融合,形成藏族、羌族等。

 

羌族主要聚居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其余散居在阿坝州松潘、黑水、九寨沟等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成都市都江堰地区、雅安地区、四川西南,贵州省江口县、石阡县,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略阳县,宝鸡市凤县部分地区,甘肃南部、云南、现有人口约309,576人左右。今天的羌族正是古代羌支中保留羌族族称以及部分传统文化的一支,与汉族、藏族、彝族、纳西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普米族、景颇族、拉祜族、基诺族等为兄弟民族,皆具有部分炎帝部落的血统。

 

羌族婚俗文化是羌族文化中引人入胜的一部分。传统的结婚仪式复杂而隆重。大致分为订婚和结婚两个阶段。订婚过程分为三步:“开口酒”(说亲)、“小定酒”(备酒宴招待女方近亲)、“大定酒”(商定结婚日期)。婚礼前后要操办5天,包括“女花夜”、“正宴”(也作“正酒”)、“谢客”三个仪程。

 

羌族婚姻形式:

羌族的婚姻形式,基本是一夫一妻制。解放前,男女青年无恋爱自由,视自由恋爱为有损家风,婚姻不能自由,封建买卖婚姻盛行,儿女婚事均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羌族婚俗简介:

过去,羌族的青年男女没有选择配偶和自由恋爱的权利,因幼小时即由父母代订婚约,甚至指腹为婚。择婚时,讲究门当户对和亲上加亲。在结婚年龄上往往女大於男,因此,羌族地区流行着这样一首民谣:“六月麦子正扬花,丈夫还是奶娃娃,哪天等得夫长大,落了叶子谢了花。”

 

订婚时经三道程序,首先“开口酒”,即许口酒。当男女还未成年时,男方请媒人到心目中的女方说亲,如同意则由家长提出一定时间,男方到女方家办酒席宴请,名“开口酒”。酒席上女方提出聘金数目,双方议定,表示订婚初步成功。数月后,男家去女家备酒席招待近亲,称“小定酒”,此时要送上些彩礼,置于神台之上,以示庄重。“大订酒”上,两家具体商定结婚日期,男方要大宴宾客,款待女方亲朋,此时男方根据议定交清聘礼,特别要备一分银子奉送岳母,在整个订婚过程中,姑娘不得露面,藏于房内或亲友家中。

 

结婚又有“女花夜”、“正宴”及“谢客”三道仪式。“女花夜”,由女方备咂酒两坛招待前来庆贺、送礼的客人,男女各一坛,大家跳舞、唱歌庆贺。“正宴”即娶媳妇,男方备三匹马前来迎亲,一匹新娘乘骑,另二匹伴娘骑,伴娘系内亲闺女。新娘穿着特制的红嫁衣,脚穿由家嫂做的红绣花鞋,由其亲兄弟背出大门上马,新娘手蒙脸而大哭,有的哭得悲悲切切,有的仅是走走过场。父母将平日为新郎做的鞋、袜等塞进背兜,让女儿带到男家。拾掇停当,乐队吹起唢呐相送,送亲者背起箱子,抬起柜子,热热闹闹送新娘出嫁。

 

送亲途中,如经过亲戚家门口,便由亲戚摆设茶席、备糕点水果等招待送亲队伍,炮手放三声明火枪以示到达,男方亲戚手捧面条上前敬献,伴娘同送亲的即入茶席。到男家村寨,全寨人齐集寨头,迎接新娘。到了男家,要给伴娘和牵马人少量下马钱,否则不下马。下马后新郎在门口撒把米于地下,厨师提只雄鸡,宰杀后洒鸡血于大门上,以避邪煞之意,新娘新郎即刻进门抢坐上席。

 

新郎新娘入洞房后,设在露天坝子的盛大宴会便开始了。贵客们边吃边喝、边歌边舞,先唱“赞新娘”的酒歌,歌词内容是赞颂新娘的美貌,从头唱到脚下,后唱“赞新郎”,称颂新郎人品端庄、精明能干。人们一直歌舞到深夜,甚至天明。第二天,主人再备两席“谢客”,整个仪式才结束。婚后第三天,新郎同弟兄背酒肉送新娘回娘家,娘家要备好“回门酒”,亲友要向新婚夫妇馈赠礼物,并致词祝福。羌族民间有的地方还有“逗新郎”的习俗。即在回门酒的宴席上娘家人要给新郎用四尺长的筷子,而且还要在筷子的后面加几个用马铃薯做的筷子坠,要新郎使用这种筷子,隔着几盏油灯去夹用肉丁和豆粒做成的菜,如果因为筷子长,夹不起菜,或油灯烧着下巴,就要被罚酒,这种活动既是节日聚餐,也是一种娱乐。

 

结婚的头一天,由女方办“花月酒”,新郎和他的同辈的亲友、介绍人一齐到女方家去赴宴,并抬着花轿到女方家接亲。这天晚上,新娘邀请全寨的姑娘“话夜”,通宵唱歌跳锅庄舞。黎明时分,男方接亲的人催新娘上轿,新娘与家人润泪,并由兄长背上轿去。新娘到了新郎家,新郎的兄弟或表弟把新郎背进新房,随后即拜堂。结婚三天后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并带去酒肉等礼物。往后新娘便留在娘家,到当年的腊月二十七八日,新娘才回归夫家。

 

羌族婚嫁过程:

订婚

羌族婚俗订婚时经三道程序,首先“开口酒”,即许口酒。当男女还未成年时,男方请媒人到心目中的女方说亲,如同意则由家长提出一定时间,男方到女方家办酒席宴请,名“开口酒”。酒席上女方提出聘金数目,双方议定,表示订婚初步成功。数月后,男家去女家备酒席招待近亲,称“小定酒”,此时要送上些彩礼,置于神台之上,以示庄重。“大订酒”上,两家具体商定结婚日期,男方要大宴宾客,款待女方亲朋,此时男方根据议定交清聘礼,特别要备一分银子奉送岳母,在整个订婚过程中,姑娘不得露面,藏于房内或亲友家中。

 

结婚

羌族婚俗结婚又有“女花夜”、“正宴”及“谢客”三道仪式。

 

“女花夜”,由女方备咂酒两坛招待前来庆贺、送礼的客人,男女各一坛,大家跳舞、唱歌庆贺。

 

“正宴”即娶媳妇,男方备三匹马前来迎亲,一匹新娘乘骑,另二匹伴娘骑,伴娘系内亲闺女。新娘穿着特制的红嫁衣,脚穿由家嫂做的红绣花鞋,由其亲兄弟背出大门上马,新娘手蒙脸而大哭,有的哭得悲悲切切,有的仅是走走过场。父母将平日为新郎做的鞋、袜等塞进背兜,让女儿带到男家。拾掇停当,乐队吹起唢呐相送,送亲者背起箱子,抬起柜子,热热闹闹送新娘出嫁。送亲途中,如经过亲戚家门口,便由亲戚摆设茶席、备糕点水果等招待送亲队伍,炮手放三声明火枪以示到达,男方亲戚手捧面条上前敬献,伴娘同送亲的即入茶席。到男家村寨,全寨人齐集寨头,迎接新娘。到了男家,要给伴娘和牵马人少量下马钱,否则不下马。下马后新郎在门口撒把米于地下,厨师提只雄鸡,宰杀后洒鸡血于大门上,以避邪煞之意,新娘新郎即刻进门抢坐上席。 新郎新娘入洞房后,设在露天坝子的盛大宴会便开始了。贵客们边吃边喝、边歌边舞,先唱“赞新娘”的酒歌,歌词内容是赞颂新娘的美貌,从头唱到脚下,后唱“赞新郎”,称颂新郎人品端庄、精明能干。人们一直歌舞到深夜,甚至天明。

 

第二天,主人再备两席“谢客”,整个仪式才结束。婚后第三天,新郎同弟兄背酒肉送新娘回娘家,新郎住一两日,新娘得住数日甚至数月,也有的住l~3年后,才由丈夫接回。

 

羌族婚嫁特色:

抢婚

羌族还有抢婚的习俗。当男方求婚遭拒绝对,乘女子在外劳动或外出时将她抢回家,第二天由男子背猪膘及酒到女家再次求婚,由于生米已煮成熟饭,女方也就答应。女子不愿者,可于次日偷跑回家,男方一般不追究。抢婚时可抢姑娘,也可抢寡妇。

 

女儿麻

“女儿麻”是羌族的独特婚俗方式。在羌族无论多么美丽的姑娘,如果她不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爱情的土地上播种女儿麻,是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的。羌族男女青年相识相爱,而且双方已经正式吃过订婚酒后,待嫁的姑娘就开始准备种植女儿麻了。姑娘在山坡上选定一块荒地,进行开垦。开春后就在这块土地上种下麻,待到秋季收获后将麻织成布,缝成新衣或织成腰带准备结婚使用。从开荒播种、施肥管理、收获到把麻织成衣,整个过程不许任何人插手帮忙,全由姑娘亲手完成。如有他人帮忙耕种就会被认为姑娘对爱情不忠诚。

 

因此羌族姑娘为了追求美好的爱情,为了能和心爱的小伙子结成美满的婚缘,从种到收都是一人悄悄地进行。她们早出晚归,避免与他人交谈答话,不向任何人及亲朋好友提及种植女儿麻的事,保持姑娘出嫁前的羞涩之情,免得让人背地笑话或议论。凡种有女儿麻的地方,任何人不得随意到那里去,以示对姑娘的尊重。新婚之前羌族姑娘亲手将女儿麻织成七根腰带,结婚时系于自己身上,洞房花烛夜由新郎亲手解开。女儿麻织成衣服,作为姑娘结婚时的嫁妆。然后夫妻双方都把这件衣服留为永久的纪念,一般不再继续穿,而是传给儿孙,以教育后代要保持羌族的勤劳朴实节俭的传统美德。

 

羌族现代婚嫁习俗: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羌族人民受教育程度逐渐提高,他们抛弃了婚俗中陈腐、落后的方面,保留了优秀的方面。特别是经济大潮的冲击,使年轻一代的思想有了很大改变,自由恋爱流行,当地人称为“耍朋友”,父母一般不加干涉,一旦男女青年相好后,就请家长拜托“红爷”出面作形式上的说合,但古老的仪式还是要照样举行的,因此,古老的婚俗还是较为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一)说亲(开口酒)

当子女成人时,家长就开始为他们物色对象了,也有男女自由恋爱后告诉父母的。若是某男方看上某女方时,男方父母就找时机通过闲聊从侧面向女方试探有无结亲之意,若女方没有表示异议就有结亲的可能,男方就请“红爷”带上酒、挂面等作为“手情”去女方说亲,若女方没有退回礼物就表示有商量的余地。

 

(二)“吃小酒”,定婚

送完第一道“手情”后过一段时间,男方就叫“红爷”带第二道“手情”(较丰盛,有猪肉、挂面、酒、饼子、点心等)去女方说亲并索要女方的生辰八字。男方的父母请端公占卜,一旦男女双方的八字相合,就可定亲。此时女方不请外人,只有本家和“红爷”商量“吃小酒”(订婚)的日子。到了“吃小酒”这一天,男方要按女方房族的多少备礼,送给女方的老辈子,男方一般派“红爷”、母亲带儿子去。“红爷”要在吃酒前亲自烧香、敬神、祭祖,向女方、祖先禀告两家结为亲家之事,并致古规“说亲词”,以后逢年过节男方要去女方探望并送礼。

 

(三)“吃大酒”,定婚期

若男方认为男女双方的年龄足够大,男方已经做好了一切物质上的准备,该办喜事了,就请“红爷”带上礼物去转告女方,商定婚期,叫“吃大酒”。届时男方拿一定数额的酒、肉、米和女方穿戴之物,如头饰、耳坠、手镯、金箍子、银坠子、衣服、裤子、鞋袜等,全要双份。财礼视各地规矩而定,反正要让女方满意才行。以前从“吃大酒”到接亲要间隔几个月到几年才能完成。

 

(四)成亲

一旦婚期定好,就要准备成亲,在举行婚礼的前几天,男女双方各自请寨中的家门、房族、邻居喝“开笼酒”,即正式邀请各家帮忙。商定每个人负责的事项,并给自家神龛换新衣,彻底清扫房屋。接亲这天,男方由红爷、新郎的老辈子(叔辈)、同辈的小伙子及兄弟姐妹和唢呐手等近20人组成接亲队伍,背上喜蜡、喜酒、鞭炮、娶亲帖子、喜钱等,到女方家后,女方家人会竭力阻止接亲队伍进女方家门,男方要给女方的姑娘们发红包,一次一次地给,等女方满意了才打开门请男方的接亲队伍进去。进门后女方唱欢喜歌,男方给钱,再唱再给,满意为止。

 

另外,男方要给女方送1个太阳馍,馍上挂有1条白布、1条红布、1根羊毛线、镶有1颗珊瑚珠。男方把礼品放在堂屋的神龛前的桌子上,红爷致“接亲词”,用羌语说:“世间万事有来由,羌人婚配从头说。理不讲来人不知,须将此事晓众人。自古男女皆婚配,此制本是木姐(羌族女始祖神木姐珠)兴,所有规矩她制定,后人不敢有增减。一代一代传下来,羌人古规须遵守……”。女方答词:“贵客辛苦到我家,迎亲之日上门来。开天辟地到如今,男女婚配木姐定……此次婚事按古规,女家东西很齐备。主家接待如不周,敬请贵客多原谅。”答谢完毕后,女方家人用规模最大的宴席宴请众人。称之为“正席”。当天晚上,新娘要邀集全寨的姑娘们到家里来“花夜”。

 

(五)举办男女“花夜”

羌族结婚,“花夜”最为隆重,一般在娶嫁的前一天晚上举行,就是为新人开个娱乐晚会,男方办的叫“男花夜”,女方办的叫“女花夜”,男的庆祝娶妻,女的欢送出嫁。“女花夜”时,新娘堂屋里灯火通明,中间摆着2张并拢的八仙桌,周围摆设条凳,桌上放有咂酒和12盘“干盘子”,即花生、核桃、红枣、柿子、苹果、桔子、糖果等,饱含圆满、吉祥、喜庆之气。另外还有一些菜肴,十分丰盛。晚上七、八点钟,花夜开始,新娘要坐上席,姐妹们依次入席,男方接亲的人也在座,新娘入席时要哭,倾诉父母养育之恩。

 

姐妹们开始唱歌,主要有以下3种:1、“花儿纳吉”,如:今晚姐妹坐得全(哟,花儿纳吉),齐家一首唱起来(哟,吉吉儿来),唱歌不要银钱买(哟,花儿纳吉),只要心中有肚才(哟,吉吉儿来)。2、“盘歌”,如:女方伴娘问:这首盘歌你来解(哟,花儿纳吉),什么弯弯(儿吉来,哟唉)天边转(哟,吉吉儿来)接亲姑娘答:这首盘歌我来解(哟,花儿纳吉),月亮弯弯(儿吉来,哟唉)天边转(哟,吉吉儿来)……3、“格妹哟呀”,如:女方伴娘问:(格妹哟呀)新人包的呀什么帕呀(格妹哟呀)接亲姑娘答:(格妹哟呀)新人包的呀钢青帕呀(格妹哟呀)。问:(格妹哟呀)新人穿的呀什么衣呀(格妹哟呀)答:(格妹哟呀)新人穿的是葱白衫呀(格妹哟呀)……接亲的人也要演唱“花儿纳吉”助兴,一直要唱到午夜待凑热闹的人逐渐散去后,花夜才告终。男方也办花夜,内容与新娘相似,所不同的是新郎要由母舅来升冠,挂红。4、冠是形似清朝官帽的红穗圆形双层帽,上面插一对红色喜牌。舅舅给新郎升冠,赋予新郎以新的社会角色,预示他已步入了成年人的行列,就要成家立业、另立门户了。接着给新郎挂第一道红,并致辞:“一对金花亮堂堂,今天拿来贺新郎,左插一支生贵子,右插一支状元郎,儿子儿孙入朝堂。”接着母舅家人依长幼排序依次给新郎挂红,然后由新郎家门房族中的人依长幼排序给新郎挂红,最后由新郎的父母挂红,即“收拜”。每人都要说一段祝福的话,祝新郎娶回一个如意娘子,日子和美。

 

(六)出嫁和迎娶

女家正席、“花夜”的第二天是出嫁的日子,女方做一对太阳、月亮馍,装在一个新竹篓里,选派一个父母双全的男童随新娘背到男方家去,馍上刻有松柏图案,象征一对新人与日月同寿,似松柏常青。发亲时间一到,唢呐响起“留念调”,新娘在闺房里哭,母亲、姑嫂也陪着哭,男方接亲队里的女人劝其停止哭泣,一对父母双全的姑娘扶新娘到神龛前,边哭边拜祖先、父母、长辈、哥嫂,拜毕转向大门,这时年老的妇女就反复叮咛新娘:“千万不要回头看,规规矩矩走出去”。

 

同时,释比高举一个插有白色小旗的馍站在门边,新娘从馍下走出门,伴娘代替新娘的父母唱哭嫁歌。迎亲和送亲的队伍快到男家时,早有新郎的姑婆、姑母、姨婆、姨娘在大门外等候,她们一手执香,一手端酒,给送亲的人敬酒,紧接着释比做法事,口云:“天地开张,新人到此,大吉大昌……”,“东方一朵青云起,南方一朵紫云开,两朵腾云接成彩,新人下轿迎进来”。新郎在楼上或大门里用生米打新娘,新娘由两名姑娘扶着踩烂一个倒扣在门槛上的碗后进门,以示退煞。一对新人在男方神龛前一拜祖宗创业恩,二拜父母养育恩,三拜夫妻偕百老,四拜子孙个个强。再拜来客,帮众,最后夫妻对拜,新郎揭去新娘的红盖头,双双进入洞房。

 

接着开始宴请宾客,依次请送亲的女方近亲、男方母舅、家门长辈、远客、邻居、新郎家中近亲,一轮一轮往下吃。饭毕跳“莎朗”,唱“赞新郎新娘歌”如:“我家妹子十八岁,她本天仙女下凡。人品好来又能干,内外料理都周全。头发乌黑巧梳妆,穿戴样样好上好。银牌耳环已备足,圈子簪子也齐全。”赞美新人,然后新人跪下,撩起围腰,众人撒米、麦、青稞、花生、红枣,祝福新人。笔者认为,男女双方的“赞美歌”中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充分显示了羌族的自尊心、自信心,他们向往真、善、美,期盼每个家庭美满幸福,同时也是对本民族青年男女的关心、爱护、颂扬,体现了羌族人民的谦虚、坦诚的民族性格。

 

羌族婚礼的程序十分复杂,婚礼的过程很长,往往要持续半年到几年不等,男女双方家族为了达到婚姻关系的认同感,展开了漫长繁琐的渲染和接触过程。从女方父母的认可,到女方亲族的赞同,可见这种婚姻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在双方亲家的交往中逐步做到的相互了解并建立了一定感情,这对于子女婚姻的成熟、婚后和睦打下了基础,这充分显示出羌族对血缘传承的重视。

另外,在整个订婚过程中,男方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要多次到女方家送礼,显示了女方家族的身价和在婚姻关系中的社会地位。“女花夜”是女方家族主持的最隆重的一次盛会,是给新嫁娘挣面子的最好机会。表现了羌族生活中十分重视母亲家族的血缘和素质。这一方面说明羌族对婚礼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羌族对人生礼仪的投入之大和受民族宗教的影响之深。通过婚礼仪式,使羌族的传统文化得到提炼、升华、发展,从而传承下来。

仡佬族散居在中国西南部。仡佬族的饮食文化以酸辣为特色,仡佬族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兼食面食及杂粮、薯类。喜吃糯米糍粑,一般农家饮用泉水,待客用茶。仡佬族善酿酒,著名的茅台酒就是近代企业家开发古老的"酒"形成的产品。仡佬族以玉米、大米为主食,兼食小麦、红薯、洋芋、土豆、豌豆、蚕豆等,喜食酸、辣味。讲究宴席饮食,习惯要求是"二幺台"式"三幺台"。第一台是"茶席",以糖食果饼、核桃、板栗、花生、白果、葵花籽等配饮清茶;第二台是酒席,用盘盛香肠、盐蛋、咸菜、凉拌菜等下酒。第三台是正席,有大菜(即扣肉烧白)、各种炒茶、苡仁、粉条、滑肉(酥肉)、豆腐丝等。仡佬族大都喜欢把鲜菜做成酸菜和腌菜再吃,如用青菜、辣椒、大蒜、生姜混合腌制的酸辣菜,用香椿芽腌制的腌香椿,不仅可以凉拌,单独作菜,而且还可用来做成大菜(即扣肉底菜)。肉类主要有猪肉、羊肉和牛肉、马肉,其中较有代表性的风味菜肴是用猪骨头、鸡肉加大量的辣椒粉舂碎,加各种佐料做成的辣椒骨,食用时既可单独做汤,又可与其他菜相配,制成各种风味菜肴。仡佬族很喜欢吃辣食,吃法很多,如:将嫩辣椒放在干锅内爆成半熟,然后用油炒煳;或将嫩辣椒煮成半熟,晒干,吃时再用油炸,直接用来下酒。仡佬族善酿酒,以"爬坡酒"最富特色,酒用玉米、高梁、毛稗、稻谷等酿制而成,常用作礼品赠送亲友。酒酿成后,盛于缸内,用紫灰拌黄泥密封缸口。密封时,将两根一弯一直的空心细竹竿插入缸内,外露一关。有的还将此酒窖在地下,两三年后作嫁女酒宴之用,又称"嫁女酒"。饮用时,打开空心竹竿塞,客人们轮流咂饮。 年节喂树

仡佬族一年之中要过两个年节,一个是春节,另一个是仡佬年,仡佬年在农历三月初三过。春节的时间和习俗大致与汉族相同,但有“喂树”的特殊内容。“喂树”又被称为“祭树”或“拜树”,起源于仡佬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古树(大树)崇拜。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的仡佬族,在农历正月十四日中午,各家备好米酒、猪肉、鲜鱼、糯米饭等供品,带着红纸鞭炮,以亲友关系相约上山拜树。见树后先鸣鞭炮,然后选择高大粗壮的古树烧纸焚香跪拜。拜毕给树“喂”祭品:一人执刀在树皮上砍3个口子,另一个“喂”些肉饭酒于刀口中,最后用红纸把刀口封住,给树除草培土。“喂”饭时针对不同的树,要对答不同的词。如对果树,要说:“喂你饭,结串串;喂你肉,结坨坨”,表示预祝果实累累。“喂”树之后,人们欢聚宴饮。有些地区在农历八月十五也捧着牛心和新米饭祭拜寨旁的神树“菩萨树”,祈祝丰年。

而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二,是仡佬族的“吃虫节”。这一天,家家饭桌上都摆着几盘别的风味的菜--油炸蝗虫、腌酸蚂蚱、甜炒蝶蛹、烧炒蚜米泥鳅等。

还有一些地区把“祭树”称为“祭山”,因为仡佬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山区,热爱山、尊崇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祭山”的具体对象也是村寨附近高大茂盛的一棵古树,它是顽强的生命力的体现。祭祀以村寨为单位,只许成年男子参加。除贡献祭品外,巫师要唱《祭山歌》求山神保佑村寨平安,五谷丰登,人畜兴旺。[3]

抢春水

遵义县和务川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仡佬人,有“抢春水”的习俗。[4]

春季农历“立春”的头一天,家家户户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水挑足,并准备好鞭炮。“立春”这天,不洗衣服,认为洗衣服会把春水搞脏,也不扫地,不挑水。“抢春水”的人是由家中未婚男子或女子担任。如家中有几个未婚男子或女子,那就由家长指派其中既诚实、能干,又机智、勇敢的人担任;如果家中没有未婚男女,就要向亲戚或邻居借一个并在头一天晚上请到家中居住。

鸡叫头遍,“抢春水”的人悄悄起床,提上装水的工具摸黑走到水边,不出声,也不能响动,否则认为会惊动“春水”。然后用碗轻轻舀水,一般舀十二碗(闰月舀十三碗)。舀完以后就开口大叫一声“抢春水了!”接着点燃鞭炮,震得全寨子噼噼啪啪作响,谁家的鞭炮先响,就说明那家抢着“头水”,那家的娃娃勤快。人们纷纷到水井或泉水边提水,在回家的路上还要高喊着“春水到我家,到我家”回到家立即烧水,把“春水”烧开。然后烧一罐茶待全家起床后,每人喝一盅“春水”香茶,再喝一盅蜂蜜米花茶,吃元宵,祝福全家人平安。

吃新节

仡佬族每年农历七八月新谷成熟即将要收割时,仡佬族便选择一个日子进行吃新(也叫尝新),祭祀祖先,感谢祖先的恩德,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祭祀当日,各家主妇到田间摘新粮,做好祭祀祖先。有的地区还杀鸡杀猪,甚至杀牛祭天、杀马祭地。吃新日这天摘谁家的新粮都不为基诺族的吃新节是在八九月间谷子成熟时举行。节日早晨,各家到田地里摘新粮、蔬菜来做,并杀鸡祭祀。蒸饭时注意观看甑子里冒出的蒸汽的方向:从东方冒出预示子孙兴旺;从南方冒出预示丰收;从西方冒出象征狩猎顺利;从北方冒出则是不祥的征兆。饭菜煮熟后,由家长主持祭祀寨神、铁匠神、火塘神等诸神。传说基诺人原来只吃山芋和野菜,是他们的狗带回一粒谷种,他们将它种下,但是所获不多,后来一位白发老人传给他们种谷子的知识,于是他们收获了满仓新米,从此他们才有了过新米节的传统。

六合宴

所谓“六合”,是指“团结、忍让、宽容、诚和、善处、礼敬”,这是仡佬先民和仡佬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是仡佬文化中最具特征的精神依赖。

那么,为纪念仡佬的先民开荒劈草、倡“和合”、兴“七规”(仁、义、礼、忠、孝、敬、让),每年喜庆或者年末时,人们就会拿出自家最好的饭菜,聚集在村中祠堂斗酒斗菜,共叙一年的辛勤耕耘、共庆一年的丰收喜悦,这就是仡佬族传承至今的“六合宴”。

敬雀节

[5]“雀鸟”为仡佬族民族图腾,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一是仡佬族传统的“敬雀节”节日,进行祭祀仪式、表演传统民间技艺等。为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仡佬族民族文化,尧上在这一天举办2010年“尧上仡佬族敬雀节”。“敬雀节”是仡佬先民世代流传下来敬奉雀神的崇拜综合性民俗活动,为仡佬族百姓祈祷子孙发达、家业兴旺、五谷丰登的一种祭祀活动。据尧上邓氏家谱记载,敬雀节至少有300多年历史,“敬雀节”以“敬雀”为核心,包括了敬雀保存的生态环境居民建筑和动态民俗文化的内容。

敬雀节上,仡佬族同胞向游客展示魅力独具的活动内容:举行敬雀节祭祀、唱拦路歌、敬拦路酒,表演长号唢呐、仡佬毛龙、仡佬婚俗、山歌对唱、印象尧上等。开展斗牛、拉牛、抵杠、掰手腕、抵牙巴劲、捉放活鸡等独具乡村特色的民族民间竞技活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071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