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军细柳全文翻译

周亚夫军细柳全文翻译,第1张

翻译: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胡人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旋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锐利,开弓搭箭,弓拉满月。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

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即将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过不多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也只好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

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拿着武器拱手行礼,并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为之动容,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了。刚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的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过了一个多月,三支军队都撤防了,文帝就任命周亚夫做中尉。 文帝将要去世的时候,告诫太子说:'如果发生危急情况,周亚夫是能真正担当领兵重任的人。'文帝去世后,景帝授予周亚夫车骑将军的官职。 

扩展资料:

文中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是通过多次对比体现的。通过汉文帝慰劳守军的故事,表现了周亚夫的忠于职守和治军严明。 

先写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后面写汉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突现细柳军营军纪严明。

再一处对比是:天子在霸上和棘门军中策马驱车“直驰入”;而在细柳军营,“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由此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即使天子也不得不遵从。第三处对比是: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汉文帝;

而周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参考资料:

周亚夫军细柳——

《聊斋志异之宫梦弼》原文及译文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聊斋志异之宫梦弼》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柳芳华,保定人[1]。财雄一乡[2],慷慨好客,座上常百人。急人之急,千金不靳[3]。宾友假贷常不还[4]。惟一客宫梦弼,陕人,生平无所乞请。每至,辄经岁。词旨清洒[5],柳与寝处时最多。柳子名和,时总角[6],叔之[7]。宫亦喜与和戏。每和自塾归,辄与发贴地砖[8],埋石子,伪作埋金为笑。屋五架,掘藏几遍。众笑其行稚[9],而和独悦爱之,尤较诸客呢[10]。后十余年,家渐虚,不能供多客之求,于是客惭稀;然十数人彻宵谈[11],犹是常也。年既暮[12],日益落,尚割亩得直[13],以备鸡黍[14]。和亦挥霍,学父结小友,柳不之禁。无何,柳病卒,至无以冶凶具[15]。宫乃自出囊金,为柳经纪[16]。和益德之[17]。事无大小,悉委宫叔。宫时自外入,必袖瓦砾,至室则抛掷暗陬[ 18],更不解其何意。和每对宫忧贫。官曰:“子不知作苦之难[19]。无论无金;即授汝千金,可立尽也。男子患不自立,何患贫”一日,辞欲归。和泣嘱速返,宫诺之,遂去。和贫不自给,典质渐空[20]。日望宫至,以为经理[21],而宫灭迹匿影,去如黄鹤矣[22]。

 先是,柳生时,为和论亲于无极黄氏[23],素封也[24]。后闻柳贫,阴有悔心。柳卒,讣告之[ 5],即亦不吊;犹以道远曲原之[26]。和服除[27],母遣自诣岳所,定婚期,冀黄怜顾。比至,黄闻其衣履穿敝[28],斥门者不纳[29]。寄语云[30]:“归谋百金,可复来;不然,请自此绝。”和闻言痛哭。对门刘媪,怜而进之食,赠钱三百[31],慰令归,母亦哀愤无策。因念旧客负欠者十常八九,俾诣富贵者求助焉[32]。和曰:“昔之交我者,为我财耳。使儿驷马高车,假千金,亦即匪难。如此景象,谁犹念曩恩、忆故好耶且父与人金资,曾无契保[33],责负亦难凭也[34]。”母固强之。和从教,凡二十余日,不能致一文;惟优人李四,旧受恩恤,闻其事[35],义赠一金。母子痛哭,自此绝望矣。

 黄女年已及笄,闻父绝和,窃不直之[36]。黄欲 女别适。女泣曰:“柳郎非生而贫者也。使富倍他日,岂仇我者所能夺乎今贫而弃之,不仁!”黄不悦,曲谕百端[37]。女终不摇。翁妪并怒,旦夕唾骂之,女亦安焉。无何,夜遭寇劫,黄夫妇炮烙几死[38],家中席卷一空。荏苒三载[39],家益零替。有西贾闻女美[40],愿以五十金致聘。黄利而许之,将强夺其志。女察知其谋,毁装涂面,乘夜遁去。丐食于途,阅两月,始达保定,访和居址,宜造其家。母以为乞人妇,故咄之。女呜咽自陈。母把手泣曰:“儿何形骸至此耶!”女又惨然而告以故。母子俱哭。便为盥沐,颜色光泽,眉目焕映。母子俱喜。然家三口,日仅一。母泣曰:“吾母子固应尔;所怜者,负吾贤妇!”女笑慰之曰:“新妇在乞人中,稔其况味,今日视之,觉有天堂地狱之别。”母为解颐[41]。

 女一日入闲舍中,见断草丛丛,无隙地;渐入内室,尘埃积中,暗陬有物堆积,蹴之迕足[42],拾视皆朱提[ 3]。惊走告和。和同往验视,则宫往日所抛瓦砾,尽为白金[44]。因念儿时常与瘗石室中,得毋皆金而故第已典于东家[45]。急赎归。断砖残缺,所藏石子俨然露焉,颇觉失望;及发他砖,则灿灿皆白镪也。顷刻间,数巨万矣[46]。由是赎田产,市奴仆,门庭华好过昔日。因自奋曰:“若不自立,负我宫叔!”刻志下帷[47],三年中乡选。乃躬赍白金[48],住酬刘媪。鲜衣射目;仆十余辈,皆骑怒马如龙。媪仅一屋,和便坐榻上。人哗马腾,充溢里巷。黄翁自女失亡,西贾逼退聘财,业已耗去殆半,售居宅,始得偿。以故困窘如和曩日。闻旧婿耀[49],闭户自伤而已。媪沽酒备馔款和,因述女贤,且惜女遁。问和:“娶否”和曰:“娶矣。”食已,强媪往视新妇,载与俱归。至家,女华妆出,群婢簇拥若仙。相见大骇,遂叙往旧,殷问父母起居。居数日,款洽优厚[50],制好衣,上下一新,始送今返。

 媪诣黄许,报女耗[51],兼致存问[52]。夫妇大惊。媪劝往投女,黄有难色。既而冻馁难堪,不得已如保定。既到门,见闳峻丽[53],阍人怒目张,终日不得通[54]。一妇人出,黄温色卑词[55],告以姓氏,求暗达女知。少间,妇出,导入耳舍[56],曰:“娘子极欲一觐[57];然恐郎君知,尚候隙也。翁几时来此得毋饥否”黄因诉所苦。妇人以酒一盛、馔二簋[58],出置黄前。又赠五金,曰:“郎君宴房中,娘子恐不得来。明旦,宜早去,勿为郎闻。”黄诺之。早起趣装[59],则管钥未启,止于门中,坐囊以待[60]。忽哗主人出。黄将敛避[61],和已睹之,怪问谁何,家人悉无以应。和怒曰:“是必奸宄[62],可执赴有司。”众应声,出短绠,绷系树间。黄惭惧不知置词。未几,昨夕妇出,跪曰:“是某舅氏[63]。以前夕来晚,故未告主人。”和命释缚。妇送出门,曰:“忘嘱门者,遂致参差[64]。娘子言:相思时,可使老夫人伪为卖花者,同刘媪来。”黄诺,归述于妪。妪念女若渴,以告刘媪,媪果与俱至和家。凡启十余关,始达女所。女着帔顶髻[65],珠翠绮纨,散香气扑人;嘤咛一声[66],大小婢媪,奔入满侧。移金椅床[67],置双夹膝[68]。慧婢茗[69];各以隐语道寒暄[70],相视泪荧。至晚,除室安二媪;褥温,并昔年富时所未经。居三五日,女义殷渥。媪辄引空处,泣白前非。女曰:“我子母有何过不忘[71]但郎忿不解,妨他闻也。”每和至,便走匿。一日,方促膝[72],和遽入,见之,怒诟曰:“何物村妪[73],敢引身与娘子接 坐!宜撮鬓毛令尽!”刘媪急进曰:“此老身瓜葛[74],王嫂卖花者。幸勿罪责。”和乃上手谢过[75]。即坐曰:“姥来数日,我大忙,未得展叙[76]。黄家老畜产尚在否[77]”笑云:“都佳。但是贫不可过。官人大富贵,何不一念翁婿情也”和击桌曰:“曩年非姥怜,赐一瓯粥,更何得旋乡土!令欲得而寝处之[78],何念焉!”言至忿际,辄顿足起骂。女恚曰:“彼即不仁,是我父母。我迢迢远来,手皴瘃[79],足趾皆穿,亦自谓无负郎君。何乃对子骂父,使人难堪”和始敛怒,起身去。

 黄妪愧丧无色,辞欲归。女以二十金私付之。既归,旷绝音问,女深以为念。和乃遣人招之。夫妻至,惭怍无以自容。和谢曰:“旧岁辱临,又不明告,遂是开罪良多。”黄但唯唯。和为更易衣履。留月余,黄心终不自安,数告归。和遗白金百两[80],曰:“西贾五十金,我令倍之。”黄汗颜受之[81]。和以舆马送还,暮岁称小丰焉[82]。

 异史氏曰:”雍门泣后[83],珠履杳然,令人愤气杜门,不欲复交一客。然良朋葬骨,化石成金,不可谓非慷慨好客之报也。闺中人坐享高奉[84],俨然如嫔嫱[85],非贞异如黄卿[86],孰克当此而无愧者乎[87]造物之不妄降福泽也如是。”

 乡有富者,居积取盈[88],搜算入骨[89]。窖镪数百,惟恐人知,故衣败絮、啖糠秕以示贫[90]。亲友偶来,亦曾无作鸡黍之事。或言其家不贫,便目作怒[91],其仇如不共戴天[92]。暮年,日餐榆屑一升[93],臂上皮摺垂一寸长,而所窖终不肯发。后渐羸[94]。濒死,两子环问之,犹未遽告;迨觉果危急,欲告子,子至,已舌蹇不能声[95],惟爬抓心头,呵呵而已。死后,子孙不能具棺木,遂藁葬焉。呜呼!若窖金而以为富,财大帑数千万[96],何不可指为我有哉愚已!

 注释:

 [1]保定:明清府名,治所在今河北省保定市。

 [2]雄:称雄,数第一。

 [3]靳:吝惜。

 [ 4]假贷:借贷。常: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底本作“尝”。

 [5]词旨:词意,指言谈意趣。清洒:清雅、洒脱,谓不落俗套。[6]总角:指儿童时代。古代男女十五岁前于头顶两旁束发为两结,称总角。角,小髻。

 [7]叔之:称宫为叔父。

 [8]发贴地砖:揭开房内铺地的砖。

 [9]行稚:作事带孩子气。

 [10]昵:亲热。

 [11]谈:设宴聚谈。曹操 《短歌行》:“契阔谈,心念旧恩。”

 [12]年既暮:到了晚年。

 [13]割亩得直:卖田得钱。直,通“值”。

 [14]备鸡黍:筹措好饭菜;谓殷勤待客。《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15]凶具:指棺材。

 [16]经纪:经营料理。《三国志·魏志·朱建平传》:“初,颍川许攸、锺繇相与亲善,攸早亡,子幼,繇经纪其门户。”

 [17]德之:感激他。

 [18]暗陬:室内暗角。陬,隅,角落。

 [19]作苦:作业劳苦。

 [20]典质:典当。

 [21]经理:义同经纪。

 [22]去如黄鹤:谓一去不回。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

 [23]无极:县名。明清属直隶正定府,即今河北省无极县。[24]素封:富户,财主。

 [25]讣 (fù赴):讣文,报丧书。

 [26]曲原之:曲意原谅他。

 [27]服除:服丧期满。旧制:父母死,子女穿孝服三年,称服丧。期

 满脱去丧服,称除服、满服。

 [28]衣履穿敝:衣敝履穿,谓衣服破损,鞋子磨穿。

 [29]斥门者不纳:令守门人不让进门。斥,严词告诫。

 [30]寄语:传话,转告。

 [31]三百:三百文铜钱。

 [32]俾诣富贵者求助焉: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底本无“诣”字。

 [33]曾无契保:从来没有立借契、找保人。曾,从来、一向。[34]责负:讨债。责,谓索求、讨取。负,负欠、债务。

 [35]闻其事:此从青本,底本无“事”字。

 [36]窃不直之:内心认为父亲无理。直,合理。

 [37]曲谕:婉言劝说。

 [38]炮烙:本是殷纣王所用的一种酷刑,详《李伯言》注。这里指寇盗所用的烧灼之刑。

 [39]荏苒:形容时间推移、渐进。晋张华 《励志诗》:“日与月与,荏苒代谢。”

 [40]西贾 (gǔ古):西路商人。

 [41]解颐:露出笑容。

 [42]迕足:碰脚,碍脚。

 [43]朱提(shí时):据《汉书·食货志》及《地理志》,朱提本山名,在今云南昭通县境,山出佳银,名朱提银,其值较他银为重。后遂以朱提为佳银的代称。

 [44]白金:白银。下文“白镪”,义同。

 [45]故第: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底本作“故地”。东家:东邻。

 [46]巨万:万万。形容极大数目。《史记·司马相如传》:“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索隐:“巨万犹万万也。”[47]刻志:刻苦励志。下帷:放下书室帘幕;指专心苦读。

 [48]躬赍(jī基):亲自携带。

 [49]耀:光彩显赫。

 [50]款洽:犹款接;指款待和赠予。款,款待。洽,濡;指赙赠。

 [51]耗:音耗,消息。

 [52]存问:问候,慰问。

 [53]闳(hàn óngb汗宏)峻丽,宅门高大华美。闳,里门,即临街之院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高其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据青柯亭刻本,底本作“门”。

 [54]通:通禀主人。

 [55]温色卑词:面色温和,措辞谦卑。

 [56]耳舍:正屋 (堂屋)两旁的小屋,加人面之两耳,通称耳房。[57]觐:拜会。相见的敬辞。

 [58]酒一盛 (chéng成),馔二簋(guǐ轨):犹言酒一壶,饭菜两盘。形容接待俭薄。盛和簋是古代容器的名称,这里指盛饭菜的器皿。[59]趣(cù促)装:促装。趣,通“促”。

 [60](fù付)囊:盛衣物的包裹。

 [61]敛避:抽身躲避。敛,敛迹。

 [62]奸(guǐ轨):歹徒。《国语·晋语》:“乱在内为宄,在外为奸。”

 [63]舅氏:舅父。某:仆妇自称。

 [64]参差 (cěn ī):差池,闪失。

 [65]着帔(pèi佩)顶髻:身着彩帔,头挽高髻。帔,豪门富室的便服,绣有团花,女帔长仅及膝。着帔挽髻,表示已婚富贵之家,就黄母眼中看来,与在家时妆扮迥然不同。

 [66]嘤咛:娇语声;指细声吩咐。

 [67]金椅床:饰金的躺椅。椅床,又名椅榻,现在叫躺椅。《新五代史·景延广传》:“延广所进器物:鞍马,茶床、椅榻,皆裹金银,饰以龙凤。”

 [68]置双夹膝,躺椅两侧各放一小型竹具。夹膝,旧时置于床席间用以放置手足的竹制取凉用具。其形制不一,有竹夹膝、竹夫人、竹姬、竹奴等称呼。

 [69](yuè月)茗:泡茶,沏茶。

 [70]“各以隐语”句:此时母女未公开相认,所以在奴婢面前各以隐语问候。

 [71]子母:犹言母女。子,可兼指男女。

 [72]促膝:膝盖靠近;指接坐交谈。

 [73]何物村妪:什么村老婆子。何物,什么东西。轻鄙人的话。

 [74]瓜葛:疏亲。蔡邕《独断》下:“四姓小侯,诸侯冢妇,凡与先帝先后有瓜葛者……皆会。”瓜和葛都是蔓生植物,彼此牵连,故有此喻。

 [75]上手谢过:拱手道歉。上手,卒于“上其手”、“下其手”(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本是拱手郑重介绍尊贵客人的手势,这里即作抱拳致歉的手势。

 [76]展叙:会见叙谈。展,省 (xǐng)视。

 [77]畜产:犹言畜生。

 [78]寝处之:剥其皮而坐卧之。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干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

 [79]手皴瘃 (cūn úzh村逐):两手皴裂,生了冻疮。皮肤受冻而皱裂皴,冻疮叫瘃。

 [80]遗 (Wèi位):赠予。

 [81]汗颜:脸上出汗!形容羞惭。

 [82]小丰:犹“小康”。

 [83]“雍门泣后”四句:意谓富贵之家,衰败以后,昔日受优待的门客往往背恩远去,这种情况令人气愤伤心,宁可闭门索居,不再交友接客。雍门,雍门周,战国齐人,善鼓琴。刘向《说苑·善说》谓雍门周尝以琴见孟尝君。孟尝君曰:“先生鼓琴也,能令文(孟尝君名田文)悲乎”雍门周引琴而鼓,于是孟尝君“涕泣增哀”,对他说:“先生之鼓琴,令文立若破国亡邑之人也。”珠履,代指受优待的门客;底本作“朱履”,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史记·春申君列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

 [84]高奉:优裕的供养。

 [85]嫔嫱(pín ángqi贫墙):嫔和嫱,古代宫廷中的女宫。

 [86]贞异:坚贞卓绝。黄卿,指黄女。卿,昵称。

 [87]孰克:谁能。

 [88]居积取盈:囤积财货,乘时取利。盈,利息。

 [89]搜算:搜刮、算计。入骨:极言其刻薄。

 [90]故:故意。

 [91](chēn琛)目:瞪眼。

 [92]不共戴天: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底本无“共”字。不与仇人并存于世间。 《礼记·曲礼》:“父之优,弗与共戴天。”

 [93]榆屑:榆皮轧成的碎末。

 [94]羸 (wāng ěi汪垒):瘦弱。l

 [95]舌蹇:舌头僵滞,难以动转。蹇,蹇涩,僵木。

 [96]大帑 (tǎng淌):储藏金帛的国库。

 译文:

 从前有个叫柳芳华的人,他的家产相当富有,是远近闻名的大户人家。柳芳华为人慷慨大方,好结交宾朋。因此,他的家里常常聚集着上百号客人。他不仅爱交朋友,而且总是乐于帮助别人。每当朋友有难向他借钱时,他从不拒绝,有些人借了钱不还他也不去索要。柳芳华的许多宾朋都向他借过钱,只有一个叫宫梦弼的陕西客人从未向他乞求过什么。柳宫两人交情很深,宫每次到柳家一住就是一年。柳芳华的儿子柳和,那时还梳着两个小牛角辫,他管宫梦弼叫叔叔。每天放学回来,宫梦弼便同他一起玩耍、做游戏。他们把地砖揭起来,然后往地下埋石子。这些石子在他们眼里就是金子,因此,埋石子也就成了埋金子。这种埋金子的游戏他们老玩不够,到后来,他们把五栋房子几乎都埋遍了。不少客人都笑宫梦弼行为幼稚,宫却不以为然,柳和对他则比对其他客人亲热得多。后来,柳家渐渐衰落,再也不能满足众多客人的要求。于是,柳家的宾客也就渐渐稀少,最后只剩下十几个人。柳芳华一辈子重情义,他晚年时,家境更加衰败,他硬是卖田卖地来招待客人。这时,柳和也长大了,他受父亲的影响,花钱大方,把朋友看作亲兄弟。

 不久,柳芳华病逝了,柳和没钱办丧事,宫梦弼便拿出自己的钱为柳家料理后事。柳和对他很感激,便将家里的事托付给他管理。宫梦弼每次从外面回来都要带回一些瓦片,把它们放在房子的黑旮旯里。这些瓦片有什么用柳和不明白,别人也都不明白。有一天,柳和对宫梦弼诉苦,说家里太穷,什么事也做不了。宫劝导说:"你不知道过苦日子的艰难,不要说现在没钱,就是给你一千两白银,你也能马上花光。男子汉怕什么穷不能自立才是最可怕的。"过了不久,宫要回自己的家。柳和希望他早点回来,宫答应了。宫走了以后,柳和不会持家,家里穷得饭都吃不饱,原来的家当差不多卖光了。柳和天天盼着宫梦弼回来,但宫却销声匿迹,不知去向。

 当初,柳和出生时,柳家家业兴旺,称富一方。柳家和邻县一个大户人家黄家订下亲事。后来,黄家听说柳家变穷了,便有二心。柳芳华去世时,黄家不来吊丧。柳和服丧期满后,母亲叫他去黄家商量婚期,希望黄家能给予同情和照顾。但柳和赶到黄家时,黄家竟将他拒之门外,并让守门人转告他:"回去筹备百两银子再来,不然,从此断绝来往。"柳和一听这话伤心得痛哭起来。黄家对门的一个刘老太婆可怜他,留他吃了饭,还送给他几个钱,叫他赶紧回家。柳和的母亲听说黄家翻脸不认人,又悲又气。想来想去,她只好叫儿子到一些富贵人家求助,因为柳家过去都接济过他们,他们欠柳家的钱柳家根本没去要过。但柳和说:"过去他们和我们柳家交往是因为柳家有钱,如果我现在坐着高车大马去,借一千两银子也不难,但现在我们衣衫褴褛,人家根本瞧不起。谁还想起过去柳家对他们的恩惠,想起过去的那份情谊呢况且父亲给人钱财,从来没有立过契约或找个保人,现在连讨债的凭证也没有啊。"在母亲的强求下,柳和只好出门求助,但二十多天都没借到一文钱,后来只有一个演戏的门客送来一两银子。想到世态这般炎凉,柳和母子都深深地绝望了。

 话说黄家姑娘这时已长大成人。她听说父亲因为柳家变贫穷而拒绝柳和求婚,心中十分不满。黄家要把她嫁给别人,她哭着对家人说:"柳郎不是生下来就穷的,假如现在他家里比过去还要富,那我们家会把我许给别人吗只是由于贫穷而抛弃柳郎,这不仁义!"父亲再三规劝,她始终不变心。她的父母见女儿这般执拗,都很生气,早也骂晚也骂。但姑娘不予理睬,她深信自己的态度是对的。不料,过了不久,黄家遭盗贼抢劫,黄氏夫妇差一点被盗贼杀害,家中的财物被洗劫一空。黄氏夫妇只得过起清贫生活,但他们是多么怀念从前的富裕生活啊。

 一晃三年过去了,黄家的贫困状况一点儿也没改变。有个西方商人听说黄家姑娘长得很漂亮,愿意拿出五十两银子作聘礼,要娶黄姑娘为妻。她的父母为贪这些钱就一口答应了。黄姑娘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气愤。她悄悄换了一身衣服,把脸涂成黑灰色,当夜逃出了家门。

 一个姑娘家逃出家门,无依无靠,只好沿途乞讨。就这样,黄姑娘整整走了两个多月,才找到柳和家。柳母从未见过她,所以当她满身尘土、穿着脏兮兮的衣衫走进柳家时,柳和的母亲把她当成乞丐,姑娘哭哭啼啼说出了事情的经过,柳母听了以后很感动,与姑娘抱头痛哭一场。柳母亲自为姑娘准备热水,姑娘经过梳洗之后,变得肌肤白嫩,光彩照人。柳和母子非常高兴。过了些日子,柳母为柳和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婚礼,从此,一家三口相依为命,日子过得虽清贫却充满着幸福。由于家里穷,他们一天只能吃一顿饭,柳母流着眼泪说:"我和柳和本该如此,可怜的是,苦了我的好儿媳。"黄姑娘笑着安慰婆婆:"儿媳出门乞讨时,什么苦都吃过了。

 现在我们的日子虽然也很清苦,但比起乞讨要强百倍、千倍,我觉得很幸福。"柳母听了以后,为有这样一个好儿媳高兴,一家人虽苦犹甜,连周围的人都很羡慕。有一天,黄姑娘到一间空房子里去,见院里长满了荒草,走进室内,见里面落满了尘埃。在一个暗角里,她发现有一大堆东西,用脚一踢,感觉那些东西很硬,拣起来擦去灰尘一看,竟是银子。她大吃一惊,赶忙跑去告诉柳和。柳和也觉得诧异,他们把黑旮旯里的东西全搬出来,它们都是货真价实的银锭。柳和这才想起,这些银子原来不过是宫梦弼叔叔当年在这里作客时从外面拣回来的瓦片。没料到,当年的瓦片而今变成了银子!柳和还记起,小时候,宫叔叔常跟他一起玩耍埋金子的游戏,难道当年埋的那些石头瓦片如今都成了银子想到这里,柳和不由得心急起来。原来,因为家贫,他家的房子已典给别人了。他和妻子商量怎么办,妻子说赶紧把房子赎回来。于是,柳和夫妇连夜找到那人家,用一些银子把房子赎了回来。进房屋一看,柳和很失望,他家过去的地砖而今大多都已残破,当年埋的石子有不少就露在外面,看来奇迹是不会发生了。可是,当柳和揭开地砖,掏出地下的石子时,柳和还是惊呆了:银子,闪闪发光的银子!就这样,一夜之间,柳和成了百万富翁。他们赎回田产,装饰住房,买奴仆。柳和立志发愤,刻苦读书,他说:"我要是不能自立,对不起宫叔叔!"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柳和终于考中了举人。柳和没有忘记当年帮助过他的刘老太婆。于是,他带上银两,亲自去答谢。柳举人穿戴整齐,光彩夺目,他的十几个奴仆也都骑着高头大马。一行人来到刘老太婆家,让刘老太婆吃了一惊。她只有一间房子,柳和就坐在床沿上同她说话。外面人喊马叫,满巷子都听得到,对面的黄家也听得清清楚楚。

 黄氏夫妇自从女儿出走以后,家境一天不如一天。西方商人的彩礼他们早已花掉,只好卖房子还债。这时,他们穷得和当年的柳和一样。听说原来的`女婿富了,他们不好意思见面,只得闭门叹息。刘老太婆叫人买了酒菜款待柳和,她一个劲地称赞黄家姑娘的贤德,只是不知道她逃到什么地方去了。刘老太婆问柳和成家了没有,柳和说成家了。吃完饭,柳和邀请刘老太婆去他家作客。刘老太婆同柳和一道乘车回家,黄姑娘被一群丫鬟簇拥着出来见客,刘老太婆开始都没认出来,当她得悉柳和的妻子正是黄姑娘时,又惊又喜。刘老太婆住了几天后才返回家。她回去后赶紧到黄家报信,告诉他们黄姑娘的消息,并说黄姑娘很关心父母的情况。黄氏夫妇又惊喜又惭愧,想去看女儿,又担心遭柳和冷遇。他们没想到自己会落到这等地步,悔不该当初以物取人,以致今天不得不咽下悔恨的苦水。

 扩展:

 《聊斋志异》简介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济南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中国清初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已引起周边人们的兴趣。《聊斋志异》刊行后,遂风行天下。在其后一个时期里,仿效之作丛出,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电视剧,影响是深远的。《聊斋志异》还很早便走向了世界,蒲松龄为中国、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

细柳姑娘,是中原一个读书人的女儿。因为她的细腰柔软可爱,有人便半开玩笑地称呼她“细柳”。

细柳从小很聪明,善解文字,喜欢读相观的书籍。但她平素沉默寡言,从不评论别人好坏;只是有来求婚的,她必定要亲自暗中相看。看了很多求婚的人,都没相中,而她的年龄已经十九岁了。父母生气地对她说:“若天下始终找不到中意的男人,你还想梳着丫髻当一辈子老闺女吗?”细柳说:“我本想以人力胜天;可看了这么久没见有合适的男人,这也是我命该如此。从今往后,完全听凭父母作主。”

当时有个姓高的书生,是个出身于官宦世家的知名人士,听说了细柳的好名声,就和她订了亲。结婚以后,夫妇二人感情很好。高生的前妻死时留下一个儿子,小名叫长福,如今已经五岁,细柳抚养他很周到。有时她回娘家,长福总是又哭又叫地要跟着她,就是喝叱也不能阻止。过了一年多,细柳生了个儿子,给孩子取名叫长怙。高生问她取这个名字的含义,她回答说:“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希望他能长在身边罢了。”

细柳对于针线活很粗疏,常不在意;但是对于家里田地的位置,应纳赋税的数量,却都按着帐册查对,惟恐知道得不详细。过了很久,她对丈夫说:“家中的事务请你放下不要管了,留给我自已来办,看我能否当好这个家?”高生就按她说的做了。半年多时间家里的事情没有一件办不好的,高生也很佩服她的才能。

一天,高生到邻村喝酒去了,正巧来了个催交赋税的差役,在外敲门嚷叫。细柳叫奴仆出去说好话劝慰,可差役就是不走。细柳于是赶紧派童仆去把丈夫叫了回来。催税的差役走了以后,高生笑着说:“细柳,如今你才知道再聪明的女人也不如个痴愚的男子吧?”细柳听说这活,难过地低下头哭了起来。高生很惊异地挽起她的手劝解她,细柳始终也不高兴。高生不忍心让家务累坏了她,仍然想自己管家,细柳不同意。她早起晚睡,更加辛勤地料理家务。每次都是提前一年,就先储备下来年要交的赋税,因此整年也见不到催税的差役再登家门。她又用这种方法来计划吃穿,从此家里的开支更加宽裕了。于是高生这才大为高兴,一次曾和她开了个玩笑,说道:“细柳何细哉:眉细、腰细、凌波细,且喜心思更细。”细柳听完也给他对上了个下联,说:“高郎庄高矣:品高、志高、文字高,但愿寿数尤高。”

村里有个来卖好棺材的,细柳不惜重价买下来,钱数凑不起来,又多方向亲戚邻居求借。高生认为这东西不是急用之物,便一再劝她别买,细柳不听。棺材在家里存放了一年多,有家富户家里死了人,想用加倍的价钱登门来买。高生因为有利可图而和细柳商议卖掉棺材,细柳不让:问她为什么不愿卖,却又不说;再问她,眼里晶莹的泪花就要掉下来。高生心里很奇怪,但是又不忍心再违背她的意愿,也就算了。又过了一年,高生已经二十五岁,细柳坚决不让他再出远门。有时他回家稍晚了点儿,僮仆们便一个接一个地跑去又叫又请。于是同仁们都以此拿他开心。有一天,高生到朋友家里去喝酒,忽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就赶快往回走,到了半路掉下马来,竟然死了。当时正是炎热的暑天,幸好死者用的衣服被子都是细柳以前早预备好了的。村里的人这才都佩服细柳娘子能料事如神。

长福到了十岁那年,才开始学习作文。父亲死了以后,他娇惯懒惰得不肯读书,经常逃学出去跟着放牧的孩子玩耍。细柳先是责骂,见他不改,又用板条子打,但长福仍然愚顽如故。细柳对他无可奈何,就喊他过来告诉他说:“既然你不愿意读书,何必再勉强你呢?只是穷人家没有闲饭养活闲人,可换下你的衣裳来,去和僮仆们一块干活。不然的话,就用鞭子抽你,不要后悔!”于是给他穿上破衣服,叫他去放猪。回家就让他自已拿个碗,和那些仆人们一起去吃饭。过了几天,长福吃不了这个苦,哭着跪到堂下,表示愿意再去读书。细柳回过脸去朝着墙,置之不理。长福不得已,只好拿着鞭子哭着出了门。

残秋将要过去,长福还光着个膀子没有衣服,打着赤脚没有鞋穿。冷雨淋湿了,他缩着头顶活像个要饭的花子。村里人见了都可怜他,那些续娶后妻的人,都以细柳娘子为戒,很多人都对她的做法不满,议论纷纷。细柳对此也渐渐听说了,但却漠然置之,不往心里去。长福实在受不了这个罪,便丢下猪逃走了。细柳也不去追问。过了几个月,长福没处讨饭了,才面容憔悴地回了家;但又不敢急着进门,只好哀求邻居老太婆去和母亲说。细柳说:“他若能受得了一百棍子打,可以来见我;不然的话,他还是早一点离去。”长福听了这话,骤然进门,痛哭流涕地愿受棍打。细柳问道:“你今天知道悔改了?”长福说:“我悔改了。”细柳说:“既然知道悔改,就不必打了,可以老老实实地去放猪,要再犯了决不饶你!”长福大哭着说:“我愿意挨一百棍子打,请母亲再叫我去读书吧。”细柳不听,邻居老太婆在一边劝解,最后才答应了长福读书的请求。给他洗了头换上衣服,让他和弟弟长怙同师学习。长福自此发奋勤学,与以前大不相同,三年就考中了秀才。巡抚大人杨公,见了长福的文章很器重他,让官府每月都供给他粮食,资助他读书。

长怙非常迟钝,读了好几年书竟然写不了自己的姓名。母亲只好叫他弃学务农。长怙游手好闲惯了,怕干活劳累。母亲愤怒地说:“士、农、工、商四行各有自己的本业,你既不能读书,又不能种地,岂不要饿死填了沟壑吗?”说着立时用棍子打了他一顿。从此长怙带领奴仆们种地,若是一早晨晚起,母亲就责骂他。衣服饭食,母亲总是把好的给哥哥长福。长怙对此虽然不敢说,但是心中却暗自不平。农活干完了,母亲出钱让他去学习经商。长怙好*嗜赌,到手的钱全弄光了,却谎称遇上了盗贼运气不好,以此欺骗母亲。母亲发觉后用棍子几乎把他打死。长福久久地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愿代替弟弟挨打,母亲的怒气才消了。从此只要长怙一出门,母亲就暗中探察他。因此长怙的劣行略微收敛了一下,但他并不是真心愿意这样的。

有一天,长怙去请求母亲,打算跟着几个商人去趟洛阳,实际上他是想借出远门的机会,痛痛快快地为所欲为。然而他却提心吊胆,惟恐母亲不答应。母亲听他说完了,毫无疑虑,立即拿出三十两碎银并为他准备好行装,最后又拿出枚银锭交给他,说:“这是你祖父做官时钱袋里的遗物,不能花掉,只可用它压装,以备急用。况且你是初次出远门学着经商,也不指望你赚大钱,只要这三十两银子亏不了本钱就心满意足了。”临走时母亲又一再叮嘱他。长怙满口答应着出了门,很庆幸自己的的计谋实现了。

到了洛阳,长怙便不再和商人们在一起,而是独自住在了有名的娼妓李姬的家里。才住十几宿的功夫,三十两碎银子就眼看花光了。他自以为有那锭大银子在钱袋里压底,一开始并没有想到自己身上会缺了钱;但等到拿出那银锭一砍,才知道竟是假的。他简直吓坏了,脸都变了色。李老太婆看见他这番模样,便冷言冷语地对他不客气了。长怙心里很不安宁,然而钱袋空了又无处投奔,仍寄希望于李姬能看在这些天的情意上,不会立即就赶他走。不一会儿,有两个人手拿绳索进来,突然套住了他的脖子。长怙惊恐地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悲哀地询问是怎么回事,原来李姬早已偷了那锭假银去告到了公堂上。长怙被带去见官,自己又不能辩解,受到了严刑拷打,几乎丧了命。他被押在监狱里,身无分文,又受狱吏的虐待,没办法只得向同牢的囚犯们讨点吃的,暂且苟延残喘。

起初,长怙刚一上路,母亲就对长福说:“你记住等二十天以后,要让你去一趟洛阳。我的事情多,恐怕忘了这事。”长福便问去干什么,母亲难过得要掉下泪来。他也不敢再问,就退了出来。过了二十天,长福又去问母亲。她叹了口气说道:“你弟弟现在轻浮放荡,就跟你以前逃学一样。当初我若不冒着个后娘虐待你的坏名声的话,你哪里会有今天?人们都说我心狠,可是我泪水淌满枕席的时候,人们就不知道了!”她一边说着一边流泪。长福恭恭敬敬地站在旁边听着,不敢再问。母亲掉完了泪,这才说:“因为你弟弟放荡之心不死,为此我故意给了他那锭假银子使他受点挫折,我估计他现在已经被逮进狱中了。巡抚杨大人待你很厚,你前去求他,这样既可以解脱长怙的死罪,也能使长怙感到惭愧而真正悔改。”

长福立刻就上了路。等到他进了洛阳,弟弟已经被逮起来三天了。他接着赶到监狱中去探望弟弟,见长怙面孔变得像鬼一样。长怙一见到哥哥就哭得抬不起头来。长福也和他一同大哭起来。当时长福在巡抚杨大人面前很受宠,因此远近的人都知道他的大名。县令知道了他是长怙的哥哥后,就急忙把长怙释放了。

长怙回到家,还怕母亲在生自己的气,便用膝盖跪行到她的面前。母亲看着他说:“这回可遂了你的心愿了?”长怙流着眼泪不敢再作声,长福也一同跪下了,母亲这才呵叱长怙起来。

从此长怙下决心痛改前非,家里的各种事务,他都很勤快地去办理;即使偶然懒散点,母亲也不责问他。过了几个月,母亲也不再提让他去经商的事,他想自己去请求又不敢,只好把意思告诉了哥哥。母亲听说后很高兴,尽力借贷了一大笔钱给了长怙。仅半年时间他就赚回了一倍的利息。这一年秋天,长福考中了举人,又过了三年考中了进士;弟弟长怙经商也聚积了上万两银子。

淄川县有个客居洛阳的人,说他曾偷着见过这位太夫人细柳。虽然已年过四十,却仍像三十多岁的人,而且她的穿戴也很朴素,和平常人家没有两样。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

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刘孝廉[1],能记前身事[2]。与先文贲兄为同年[3],尝历历言之[4]。一世为搢绅[5],行多玷。六十二岁而殁。初见冥王,待以乡先生礼[6],赐坐,饮以茶。觑冥王琖中,茶色清彻;己琖中浊如醪[7]。暗疑迷魂汤得勿此耶[8]?乘冥王他顾,以琖就案角泻之,伪为尽者。俄顷,稽前生恶录[9];怒,命群鬼捽下,罚作马。即有厉鬼絷去[10]。行至一家,门限甚高,不可逾。方趦趄间,鬼力楚之[11],痛甚而蹶。自顾,则身已在枥下矣。但闻人曰:“骊马生驹矣,牡也。”心甚明了,但不能言。觉大馁,不得已,就牝马求乳。逾四五年,体修伟。甚畏挞楚,见鞭则惧而逸。主人骑,必覆障泥[12],缓辔徐徐[13],犹不甚苦;惟奴仆圉人[14],不加鞯装以行[15],两踝夹击,痛彻心腑。于是愤甚,三日不食,遂死。

至冥司,冥王查其罚限未满,责其规避[16],剥其皮革,罚为犬。意懊丧,不欲行。群鬼乱挞之,痛极而窜于野。自念不如死,愤投绝壁,颠莫能起。自顾,则身伏窦中,牝犬舐而腓字之[17],乃知身已复生于人世矣。稍长,见便液,亦知秽;然嗅之而香,但立念不食耳。为犬经年,常忿欲死,又恐罪其规避。而主人又豢养,不肯戮。乃故啮主人脱股肉。主人怒,杖杀之。

冥王鞫状[18],怒其狂猘[19],笞数百,俾作蛇。囚于幽室,暗不见天。闷甚,缘壁而上,穴屋而出。自视,则伏身茂草,居然蛇矣。遂矢志不残生类,饥吞木实。积年余,每思自尽不可,害人而死又不可;欲求一善死之策而未得也。一日,卧草中,闻车过,遽出当路;车驰压之,断为两。

冥王讶其速至,因蒲伏自剖[20]。冥王以无罪见杀,原之,准其满限复为人[21],是为刘公。公生而能言,文章书史,过辄成诵。辛酉举孝廉[22]。每劝人:乘马必厚其障泥;股夹之刑,胜于鞭楚也。

异史氏曰:“毛角之俦[23],乃有王公大人在其中;所以然者,王公大人之内,原未必无毛角者在其中也。故贱者为善,如求花而种其树;贵者为善,如已花而培其本:种者可大,培者可久[24]。不然,且将负盐车[25],受羁馽[26],与之为马[27];不然,且将啖便液,受烹割,与之为犬;又不然,且将披鳞介,葬鹤鹳[28],与之为蛇。” [1]刘孝廉:名字未详。孝廉,指举人。详《画壁》注。

[2]前身事:前生的经历。

[3]先文贲兄:指作者族兄蒲兆昌。蒲兆昌,字文贵,“文贲”当因贵”“贲”形近致讹。《淄川县志》谓兆昌字“文璧”,未知何据。蒲松龄在《蒲 氏世谱》(现存蒲松龄纪念馆)中,曾作如下记载:“蒲兆昌:公字文贵, 明天启辛酉举人。形貌丰伟,多髭髯;腰合抱不可交。所坐座阔容二人;每 诣戚友,辄令健仆荷而从之。为人质直任性,不曲随,不苟合。明鼎革,伪 令孔伟其貌,将荐诸当路,公弗许;强之再三,不可,乃罢。自此日游林壑, 无志进取。因诸父、昆弟朝夕劝驾,勉就公车,至闱中,不任其苦,一场遂 止;后经书业中式矣,衡文者求二、三场不可得,深以为恨。居家闭门自守,不预世事,遂精岐黄之术,问医者按踵于门,虽贫贱不拘也。松龄谨识。”

[4]历历:分明的样子。

[5]缙绅:语出《庄子·天下》,也作“荐绅”、“缙绅”,插笏于带间。 古时仕宦垂绅(大带)搢笏,因以指称士大夫。

[6]乡先生:《仪礼·士冠礼》 郑玄注:“乡先生,乡中老人为卿大夫致仕者。”又《礼仪·乡谢礼》贾公 彦疏:“(乡)先生,谓老人教学者。”后世多指辞官乡居有德望的士大夫。

[7]醪(láo 劳):未过滤的酒,浊酒。

[8]迷魂汤:迷信传说,人死后服过迷魂汤,即尽忘生前之事。

[9]恶录:迷信传说中阴司记载世人生平恶行的簿籍。

[10]厉鬼:恶鬼。见《左传·昭公七年》。

[11]力楚:用力抽打。楚,牡荆制作的刑杖;这里作动词用。

[12]障泥:马鞯两旁下垂至马腹的障幅,用以遮避泥土。

[13]缓辔:放松马缰;指骑马缓行。

[14]圉(yǔ语)人:本周代养马官,这里指马夫。

[15]鞯装:鞍、鞯之类骑具。鞯,鞍下软垫。

[16]规避:蓄意逃避。规,计谋。

[17]腓(féi 肥)字:爱抚喂养。《诗·大雅·生民》:“牛羊腓字之。” 腓,遮庇。字,哺乳。

[18]鞫(jū居)状:审问其罪状。

[19](zhì制):狂犬。

[20]蒲伏:通匍匐。剖,表白、辩解。

[21]满限:服罪期满。限,指轮回的限期。

[22]辛酉:指明熹宗天启元年,公元一六三一年。

[23]毛角之俦:披毛戴角之类,指兽类。俦,群、类。

[24]“贱者”六句:这里以“花”比喻“福报”。意思是,世人要获得 或保持其富贵福泽,需要行善积德,从根本处努力。可大可久,语出《周易·系 辞上》:“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这里借指行善的功业。

[25]负盐车:驾盐车,指马驾重载。负,应作“服”;主驾(驾辕)为 服。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谓老骥“服盐车而上大(太)行。”

[26]受 羁馽(zhī执):受束缚控制。《庄子·马蹄》:“连之以羁馽。”羁,马笼 头。馽,同絷;为了步调习整,连结马前足的绳索。

[27]与之为马:让他变作马。与,以。下文两“与”字同。

[28]葬鹤鹳:葬身鹤、鹳之腹。鹤、鹳常捕蛇为食。 湖南某,能记前生三世。一世为令尹[1],闱场入帘[2]。有名士兴干唐 被黜落[3],愤懑而卒,至阴司执卷讼之。此状一投,共同病死者以千万计[4], 推兴为首,聚散成群。某被摄去,相与对质。阎王便问:“某既衡文[5],何 得黜佳士而进凡庸?”某辨言:“上有总裁[6],某不过奉行之耳。”阎罗即 发一签,往拘主司。久之,勾至。阎罗即述某言。主司曰:“某不过总其大 成;虽有佳章,而房官不荐[7],吾何由而见之也?”阎罗曰:“此不得相诿[8],其失职均也,例合笞[9]。”方将施刑,兴不满志,戛然大号[10];两 墀诸鬼,万声鸣和。阎罗问故,兴抗言曰[11]:“笞罪太轻,是必掘其双晴, 以为不识文之报。”阎罗不肯,众呼益厉。阎罗曰:“彼非不欲得佳文,特 其所见鄙耳。”众又请剖其心。阎罗不得已,使人褫去袍服,以白刃蠡胸[12], 两人沥血鸣嘶。众始大快,皆曰:“吾辈抑郁泉下,未有能一伸此气者;今 得兴先生,怨气都消矣。”哄然遂散。

某受剖已,押投陕西为庶人子。年二十余,值土寇大作,陷入贼中。有 兵巡道往平贼[13],俘掳甚众,某亦在中。心犹自揣非贼,冀可辨释。及见 堂上官,亦年二十余,细视,乃兴生也。惊曰:“吾合尽矣!”既而俘者尽 释,惟某后至,不容置辨,竟斩之。某至阴司投状讼兴。阎罗不即拘,侍其 禄尽[14]。迟之三十年,兴始至,面质之。兴以草菅人命[15],罚作畜。稽 某所为,曾挞其父母,其罪维均,某恐来生再报,请为大畜。阎罗判为大犬, 兴为小犬。

某生于北顺天府市肆中[16]。一日,卧街头,有客自南中来,携金毛犬[17],大如狸。某视之,兴也。心易其小,龁之。小犬咬其喉下,系缀如铃; 大犬摆扑嗥窜。市人解之不得,俄顷俱毙。并至冥司,互有争论。阎罗曰:“冤冤相报,何时可已?令为若解之。”乃判兴来世为某婿。某生庆云[18], 二十八举于乡[19]。生一女,娴静娟好,世族争委禽焉[20]。某皆弗许。偶 过临郡[21],值学使发落诸生[22],其第一卷李姓——实兴也。遂挽至旅舍, 优厚之。问其家,适无偶,遂订姻好。人皆谓某怜才,而不知有夙因也[23]。 既而娶女去,相得甚欢。然婿恃才辄侮翁,恒隔岁不一至其门。翁亦耐之。 后婿中岁淹蹇[24],苦不得售[25],翁为百计营谋,始得志于名场[26]。由 此和好如父子焉。异史氏曰:“一被黜而三世不解,怨毒之甚至此哉[27]! 阎罗之调停固善;然墀下千万众,如此纷纷,勿亦天下之爱婿,皆冥中之悲 鸣号动者耶[28]?”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1]令尹:明清指知县。秦汉后一县长官称县令,元代改称县尹,后因以 令尹作为知县的别称。

[2]闱场入帘:做乡试同考官。宋以后科举制度,凡乡会试同考官名帘官。 见《明史·选举志》。闱场,指乡试,详《陆判》“秋闱”注。入帘,指任 负责阅卷的内帘官。

[3]黜落:除其名使其落榜。黜,免去。

[4]其同病死者:谓同因黜落冤愤而死者。

[5]衡文:审阅评定文章优劣。

[6]总裁:官名。明代直省主考、清代会试主司(主试官),均称“总裁”。 见梁章钜《称谓录·总裁主考》。

[7]房官不荐:清科举制度,乡试分三场考试。头场考毕,其试卷由外帘 封送内帘后,监试请主考官升堂分卷。正主考掣房签,副主考掣第几束卷签, 分送各房官案前。然后分头校阅试卷。房官可取其当意者向主考推荐,正副 主考就各房荐卷批阅,再合观二三场,互阅商校,确定取中名额。因此,房 官不荐,则不能取中。房官,为乡会试的同考官。因分房批阅考卷,故称房 考官,简称房官。

[8]相诿:互相推诿。

[9]例合笞:依例应受笞刑。

[10]戛然大号:指声屈鸣冤。戛然,象声词。大号,大叫。

[11]抗言:高声而言。

[12]蠡(lí离)胸:剖胸剜心。蠡,浅割。

[13]兵巡道:官名。明代各省下均分为数道,由按察司副使、按察佥事 等官员分别巡察,称作按察分司,有分巡道、兵巡道、兵备道等。清废副使、 金事等官,仍设分巡诸道,简称巡道。详《续通志·职官·按察分司诸道》。

[14]禄:禄命。古指人一生应享禄食(俸禄)的运数。古时迷信认为人 一生兴衰贵贱,都是命中注定的。

[15]草菅(jiān 尖)人命:谓轻易杀人。草菅,草茅,喻轻贱。《汉书·贾 谊传》:“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16]顺天府:府名,治所在今北京市。

[17]南中:泛指我国南部,即今川黔滇一带,也指岭南地区。见《三国 志·蜀志·刘璋传》。

[18]庆云:县名,今属山东省。

[19]举于乡:即乡试中举。详《陆判》“乡科”注。

[20]委禽:致送订婚采礼,谓求婚。详《阿宝》注。

[21]临郡:即邻郡。临,借作“邻”。

[22]学使发落诸生:此指学使到任第一年,对生员进行的岁考。发落诸 生,即指岁考毕,学使为试卷定等拆发,分别赏罚。诸生,明清指生员。下 文“第一卷”,即一等卷中的第一名。

[23]夙因:即“宿因”,前世因缘。

[24]年岁淹蹇:中年困顿。

[25]不得售:不得售共才,意即考试不得中。售,卖,引申为考试得中。

[26]名场:争逐功名之场,即科举时代的考场。

[27]怨毒:怨恨。毒,痛恨。

[28]“然墀下”四句:谓天下士人因试官失职而被黜落者甚多,只有申 冤冥间,阎罗使士子成为试官之爱婿而为之营谋,才能得志于名场。这是对 当世岳丈为子婿营谋科举功名的讥讪。墀下,丹墀之下。墀,丹墀,古时宫 殿台阶。 湖南有个人,姑且称之为湖某,能记得前生三世的事。第一世是县令,乡试中作同考官,负责阅卷。有个叫兴于唐的名士,在考试中落第,冤愤而死,拿着自己的考卷到阴司里状告湖某。兴于唐的诉状一投,和他患同一种病死去的冤鬼,成千上万,共同推兴于唐为首领,结成同伙以作响应。湖某便被摄到阴司中,和众鬼对质。阎王问他道:“你既然负责评阅文章,为什么革除名士而录取平庸的人?”湖某叫屈说:“我上面还有主试官,我不过是奉命行事罢了。”阎王便发签,命小鬼去拘拿主考官。过了很久,将主考官拘来,阎王告诉他湖某的辩解,主考官说:“我不过最后汇总,即使有好文章,帘官不推荐,我又怎么知道呢?”阎王道:“这件事你们不能互相推卸责任,都算失职,按律应受笞刑。”刚要施刑,兴于唐不满意,大声鸣起冤来,两阶下的众鬼,万声响应。阎王问兴于唐缘故,兴于唐大声说:“笞刑太轻,应该挖出他们的双眼,以作为不识文章优劣的报应!”阎王不同意,群鬼号叫越发猛烈。阎王说:“他们不是不想得到好文章,只是见识太鄙陋罢了。”众鬼又请求剖出他们的心,阎王迫不得已,只得命小鬼剥去考官的衣服,用刀剖胸剜心。两人滴着鲜血,嘶呀痛叫,众鬼方才高兴。纷纷说:“我们终日在阴间里气愤烦闷,没有一个能出这口气的人。现在多亏兴先生,才消了这口怨气!”于是哄然散去。

湖某受刑毕,被押投到陕西,托生为普通百姓的儿子。长到二十多岁,正赶上家乡闹土匪,他被掳入贼寇中。官兵前去剿捕,俘虏了很多人,湖某也夹在里边。心里还想自己不是贼,希望官府能辨认出来释放。等看到大堂上坐着的审判官,年龄也是二十多岁,仔细一看,却是兴于唐。湖某大惊道:“我合该死了!”不长时间,被俘虏的人全部释放了;最后是湖某,审判官不容他申辩,立命杀了。

湖某冤魂到阴司中,状告兴于唐。阎王没有立即拘拿兴于唐,等到他官禄享尽,迟至三十年后才勾来阴司,两人当面对质。兴于唐因乱杀人命,被法托生为畜牲;考察湖某生前的行为,曾打过父母,罪行和兴于唐均等,也罚作畜牲。湖某恐怕来世再遭报应,清求托生个大畜牲。阎王便判他托生为大狗,兴于唐为小狗。大狗生在顺天府的一个市场中。一天,大狗卧在街头,有个南方来客牵着一条金毛狗,只有狐狸那样大。大狗仔细一看,正是兴于唐。心里轻视它小,一口咬住了它。没想到小狗反咬庄了大狗的喉咙,吊在大狗的脖子底下,像个铃铛一样。大狗嗥叫着翻滚扑腾,市场上的人怎么也分解不开,不一会,两条狗都死了。

又一块到阴司打官司,各说各理。阎王说:“像这样冤冤相报,何时算了!现在我为你们和解。”于是判兴于唐来世做湖某的女婿。此后,湖某又托生到庆云。二十八岁时,考中举人,生了一个女儿,长得十分文静漂亮。世族大家争着提亲,湖某一概不答应。一次他偶然经过邻郡,正赶上学使定等公布岁试考卷,一个姓李的列一等卷第一名,就是兴于唐。湖某将李生请到旅舍,殷勤招待。打听他的家庭情况,知道还没成亲,便将女儿许给了他。人们都说湖某爱才,却不知这是前世的姻缘。不久,李生将湖某的女儿娶了去,两个人感情很好。但李生常常依仗着自己的才气,慢待老丈人,经常一年都不到丈人门上。湖某也忍了下来。后来,李生中年失意,屡考不中,湖某千方百计替他夤缘,才使他科考得志,如愿以偿。从此以后,翁婿和好亲如父子一般。

异史氏说:“因为一次被黜,仇恨三世不能化解,怨毒之深到了如此的程度!阎罗的调解虽然很恰当;然而阶下有这种冤情的人千千万万,如此众多,莫非天下考官的爱婿,都是阴曹地府里那些因被黜而悲呜呼号的冤鬼吗?

齐王刘肥

刘肥,西汉帝国开国皇帝刘邦的长子。

汉高祖刘邦共生育了8个儿子:刘肥、刘盈、刘如意、刘恒、刘友、刘恢、刘建、刘长。除嫡子刘盈和四子刘恒先后继位做皇帝外,其余6子均被封为亲王。但其中汉惠帝无后绝传;赵隐王刘如意和赵共王刘恢均被吕后杀害,无子嗣封,族亡国废;燕灵王刘建在位15年去世,本来有个庶子,也被吕后杀害,以致绝后国亡;赵幽王刘友一支人丁凋落,仅传3代便绝后。这样,而在众多的汉家刘氏封藩中,齐王刘肥家族是极为重要的一支,不仅因为它是汉高祖的长房子孙,还因为这个家族是汉初地盘最大、势力最强、子孙极为繁盛的一支王族。。

刘肥,西汉帝国开国皇帝刘邦的长子。虽然说年龄居长,地位在刘邦诸子中却是最为低贱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母亲的身份“其母高祖微时外妇也”(西汉建立后也没有册封刘肥的母亲为妃)。也就是说他母亲是刘邦身份低微时在外面找的一个女人。不仅刘肥的母亲地位低贱,刘肥本人在西汉建国前的经历在历史记载上也是一片空白。《史记》、《汉书》关于他的记载一开始就是“高祖六年立”,那么在高祖六年被封为齐王之前呢?我们在史书上是看不到刘邦有这么个儿子的记载的。

对于刘肥存在着两种可能,一如史书所记载。二是曹氏是刘邦的原配妻子,只不过为了娶吕雉为妻,而不得不抛弃了糟糠之妻和儿子刘肥。

关于汉高祖刘邦的出生年月,史家注说不一,为史界认可的有两种说法:

一说:据《集解》引晋人皇甫谧之说:“高祖刘邦以秦昭王五十一年生,卒至汉十二年,年六十三。”清代学者杭世骏根据皇甫谧定的生卒年月,校正为62岁。若依皇甫谧之说,刘邦当生于秦始皇即位前10年。即公元前 256 年。(周郝王五十九年)

一说:据《汉书》唐代史家颜师古《注》引晋人臣瓒曰:“(高)帝年四十二即位,即位十二年,寿五十三。”若依此说,则刘邦应当生于秦庄襄王三年,秦始皇即位前一年,即公元前 247 年。

一般史学界采用的是第一种说法。不管那种说法,说明刘邦和吕后结婚的时候,刘邦的年岁都已经不小了。

按照刘邦的家事和他当亭长的身份,都不可能娶不上妻子,即使他是刘邦也好,自古所谓男人不坏,女人不爱,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概不例外。

吕后的家乡是单父县(今山东单县)。她父亲的名字由于史书没有记载今天已经不知道了,史书只称他为吕公。吕公有四个孩子:长子吕泽,次子吕释之,长女吕雉,次女吕媭。秦末吕公因为躲避仇人到沛县躲避,因为沛县县令是他的至交好友。

吕公刚刚客居沛县的时候,县里的官员、豪绅听说县令家来了贵客,便都来凑钱喝酒。要是放到现在,各县都在招商引资,要是县里来一个胡润排行榜上的大富豪,那更是不得了的事情。这次酒宴,萧何主管收礼。按照规定,份子钱不满一千的人只能在堂下喝酒;超过一千的人才能到堂上喝酒。刘邦来到以后,高喊一声“泗水亭长刘季”“贺钱万”,就直接来到堂上,实际上,刘邦一个子没拿。吕公一听“泗水亭长刘季”“贺钱万”,大为惊讶,赶快起身相迎。一个亭长一次酒宴敢于“贺钱万”是不可能的事。吕公当然知道刘邦不可能“贺钱万”。

吕公这个人擅长相面。因此,他对口出大言的刘邦的面相非常吃惊。客人都走了之后,吕公对刘邦说:我平生为人相面多极了,但从来没有见到你这样的面相。我有一个女儿,想许给你为妻,希望你不要嫌弃。但是,吕公嫁女一事吕公的老婆不答应:你平时总说咱女儿是个富贵相,要许个富贵之人家,沛县县令对你这么好,他来求婚你都不答应,为什么非要嫁给这个刘季?吕公回答:此非儿女子所知也。

刘邦是泗水亭长,也就是现在的镇长之类的官员。怎么就没娶上老婆呢?

吕雉嫁给当时的刘邦,绝对是下嫁,而当时妻与妾的区别可谓天壤之别,因此刘邦不可能让吕雉做妾,如果这样,吕家也绝对不会同意。当时吕家的财势太诱人了。到底是忠实于糟糠之妻,但是一生甘于平淡,还是抛弃原配,娶吕家**,从此飞黄腾达呢?

这是个问题。也不是个问题。因为成大事者,不择手段。更何况一个糟妻呢?古人早就说过,妻子如衣服不是?这一点猜测从后来刘邦对刘肥的分封来看,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不过,按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刘肥已经失去了成为太子和继承皇位的资格。刘邦称帝后,大封同姓,便于公元前201年正月壬子封长子刘肥为齐王,建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城),统辖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等6郡73县,刘邦还把"诸民能齐言者皆与齐王"。这样,齐国成为汉初最大的同姓诸侯王国。所以史书上说齐王“东有琅琊、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渤海之利,地方二千里”。

当初齐国不仅大,而且非常富饶。史称"齐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盛,钜于长安"。

刘肥一下子从一个“刘家门外的孩子“变身为地位尊崇、威仪赫赫的亲王。

西汉立国,高祖刘邦实行了封国制与郡县制并行的制度。

刘邦一方面感到天下初定,本家族有功的人少,所以必须广泛地分封自己家族中的人为王,使他们也负有镇守四海之责,以保卫天子。在垓下之战的第二年,刘邦就封其儿子刘肥为齐王、其弟弟刘交为楚王,其从弟刘贾为荆王(后改称吴),这三王的地盘几乎半天下。在将异姓王一一歼灭的过程中,刘邦又把异姓王所占的地盘分封给了他的一个兄长和五个儿子,终刘邦一生,他一共分封了九个刘氏同姓诸侯王。刘邦的愿望是希望这九个同姓王既能镇抚一方,又与朝廷共命运,但是良好的愿望却不一定带来好的结果。

诸侯王特权很大,在政治上形同国王。汉高祖规定各个诸侯国各自纪年,而且诸侯国按照汉中央的机构设置机构,在官员任命上,除了诸侯王的师傅——太傅和诸侯国的丞相是由中央委任外,其余官职一律由诸侯王任命。在经济上诸侯王在国内征收赋税归己支配,也有自由征发徭役的权力。诸侯王的特权是皇帝给的,所以诸侯王要定期朝觐皇帝,但是不得稽留京师,诸侯王要按照国内人口总数每人每年上缴63个钱。西汉的这个封国制几乎是西周分封制的翻版,在分封原则上,虽不是大范围的,但也是因亲而封的,在权力上,除了治民权不完整、土地所有权没有明确给诸侯王以外,其余几项几乎与西周的封国所差无异,这就在政治体制上给西汉留下了一个肌瘤。

刘邦在封国之初,也想控制好诸侯国,也做了一些限制的规定。如在政治上不能用天子的仪制,盗用者,弃市。诸侯王没有发兵权,没有对罪人的赦免权,没有颁爵权等等。但是这些规定根本限制不住诸侯王的不法活动。汉刘邦寄希望委派太傅来教导诸侯国王,委派丞相来管理诸侯国中的治民大事,并且也明确丞相是诸侯国内的最高长官,太傅与丞相都对中央负责,都有谏诤之责和向中央举奏之责,但是,除了太傅和丞相之外的王国内的官员都由诸侯王任用,所以,治民权的丞相没有用人权,是一个光杆司令,尤其是王国内掌握兵权的中尉是诸侯王任命的,这就容易形成以诸侯王为首的私党。

诸侯王国的综合势力超过了汉中央,刘邦首先分封的齐、楚、荆(后改为吴)三国最大,刘邦死后就有齐楚吴“分天下半”的说法,这些大国构成了对中央的威胁。

齐国拥有胶东等七郡,占全国郡数的八分之一还要强;广袤的版图与强盛的历史,决定了齐国地位的重要;齐国又有渔盐冶铁之利,商业发达,非常富庶,备受中央重视。刘邦派曹参为齐国丞相。曹参接受了盖公的“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的建议,在齐国率先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约法省禁,与民休息,使汉初齐国混乱的社会秩序迅速恢复正常,安定下来,使被秦暴政和战乱破坏的齐国经济迅速好转,从而使齐国大治。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丞相萧何病逝,曹参继任为汉丞相。就在曹参离开齐国不久,齐王与中央的实力派人物吕后的矛盾逐渐尖锐起来。

拿刘肥本人来说,其文治武功虽不能说是出类拔萃,但其资质绝不低下。但是吕氏在清洗刘氏诸王时,连才是一个黄毛小儿的赵王刘如意都不放过,怎会容忍这么大一个潜在的威胁存在呢?当然,这绝对不是因为吕后一时发了善心,可怜刘肥这个私生子,才放他一马的,而是因为刘肥懂得“装孙子”。说得直接一些,就是刘肥这个当哥哥的认了自己的亲妹妹为干妈。

公元前195年刘邦在平定英布的战争中受伤后不幸驾崩,随后年仅17岁的刘盈登基,就是汉惠帝。从年龄上看,刘盈管刘肥叫大哥,刘盈的确也是个懂礼善良的好孩子,他对待兄长十分尊重,并没有因为其出身稍有瑕疵,就对其心存鄙夷。更没有因为自己当了皇上,就对哥哥呼来唤去。

这一点可以从兄弟俩那次碰面得到证明。惠帝即位的第二年,刘肥依照惯例入朝,,因是同父异母的长兄,所以惠帝非常尊重刘肥,在皇宫里设宴席招待大哥,吕氏作为太后也到场来。一来表示慰问,二来可以叙叙兄弟情谊。所以说,这件事本来是刘盈的一番好意,没想却因此给哥哥招来杀身之祸。

皇帝一高兴,让哥哥坐在自己的上方,并依家人礼,不称”齐王“而称呼大哥,太后见这种情形非常恼怒,就让人斟了两卮鸩酒给刘肥。但是,吕后没有想到,惠帝拿起了一卮,也要敬酒,吕后慌忙把惠帝的卮打翻。刘肥感到奇怪,就不再饮酒,并假装酒醉而告辞。

回到寓所后,听说酒中有毒,才知道太后已经对自己动了杀心,惶恐之下刘肥觉得自己完了,这次肯定是不能活着离开长安了,于是找跟自己一起来京城的齐国内史商量该怎么办。内史想了想给他出了个主意。

内史士曰:“太后独有帝与鲁元公主,今王有七十余城,而公主乃食数城。王诚以一郡上太后为公主汤沐邑,太后必喜,王无患矣。”内史叫刘肥大拍自己妹妹的马匹,以哄嫡母高兴。刘肥接受了他的这个主意,并且进一步发挥,不仅献出一郡-城阳郡,还“尊公主为王太后”,也就是说他将妹妹认作了母亲,也不知道他当时是怎么想出来的。吕后为此十分高兴,非常赞许刘肥的做法。吕后在齐王刘肥的府邸摆设酒宴,与刘肥欢宴,之后,让刘肥回到封地。

大概是这次京城之行受了惊吓,回到封国后刘肥又在惊惧中活了四年,惠帝六年在封地去世。

刘肥在位13年,于公元前189年去世,谥为齐悼惠王。刘肥王后驷钧,另有众多王妃,生育了很多子女。刘肥的儿子,见于记载的有13个:刘襄、刘章、刘兴居、刘罢军、刘宁国、刘信都、刘安、刘将闾、刘辟光、刘志、刘昂、刘贤、刘雄渠(。

刘肥嫡长子刘襄,于公元前188年继承王位,是为第二代齐王,史称齐哀王。

刘哀王即位后不久,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惠帝去世,吕后将宫中美人的儿子说成是惠帝的儿子,立为皇帝,因年幼,她临朝称制。吕太后对东方的齐国非常不放心,于是在她称制的第一年就开始了行动。封她的侄子郦侯吕台为吕王,将济北郡的济水以南的部分单独划出来,称济南国,都东平陵(辖境约今章丘、历城、济阳、邹平等地),作为吕王的封邑,其目的是为了在幅员辽阔的齐国加一个楔子,以便监视和控制齐国。第二年又以封王子侯的名义将刘肥的两个儿子刘章和刘兴居分别封为朱虚侯和东牟侯,但将刘章的封邑建在琅琊,刘兴居的封邑建在东莱;到了高后七年(公元前181年),吕太后又将其弟弟的女婿、刘邦的从祖昆弟刘泽封为琅琊王。逐步分割齐国的地盘引起了刘襄和刘肥儿子的不满。

吕后死后,齐哀王与琅邪王都起兵攻打长安,朱虚侯刘章则在长安做内应,一举消灭了吕氏势力。齐王家族分支众多,势力强大,在汉初各藩王中,地位最重要。当年吕氏专权,刘氏家族受到打击时,正是齐藩家族带头起来诛灭吕氏势力,夺回刘家天下。因此,齐国对维护刘氏汉家天下,确实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刘章为首的部分宗室及大臣们,计划拥立齐哀王刘襄做皇帝。但此事遭到刘氏宗室中的长者琅邪王刘泽和部分大臣反对。原因是齐哀王的生母驷钧也颇似吕后,也是个心狠毒辣而有野心的女人,而那时齐哀王又还年轻。广大刘氏宗室吃够了吕后的苦,害怕重蹈外戚篡权的覆辙,便果真没有拥立刘襄,而改迎母家背景忠良的代王刘恒为帝,此即汉文帝。

刘恒继位前一直受到冷落,刘恒很清楚他的即位是朝廷大臣与宗室诸侯王联合对付外戚势力的结果,所以对于宗室的势力非常重视。他看到齐王刘襄还重兵在握,为了稳定山东及全国的局势,他即位之初采取了优待宗室的政策。他把吕后从齐国割去的城阳、琅琊、济南三郡归还给了齐王,将琅琊王刘泽改封燕王,增封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各二千。但是齐王刘襄折腾了一番并没有如愿,非常懊恼,于文帝即位的当年(公元前179年)就去世了,齐太子刘则即位。

齐哀王刘襄在位12年,于公元前179年去世,太子刘则嗣立为第三代齐王。史称齐文王。

齐文王即位明年(公元前178年),汉文帝划出齐国的城阳、济北2郡,封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封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两年后,汉文帝又将齐悼惠王刘肥的其余10个儿子均封为列侯:四子刘罢军封管侯,五子刘宁封丘侯,六子刘信都封营平侯,七子刘安封杨丘侯,八子刘将闾封杨虚侯,九子刘辟光封朸侯,十子刘志封安都侯,十一子刘昂封平昌侯,十二子刘贤封武成侯,十三子刘熊渠封白石侯。

至此,齐藩家族有3人封王,10人封侯,兴旺一时。

齐文王刘则在位14年,于公元前164年去世。刘则没有生育儿子,因此他死后无人嗣位。齐王刘肥长子刘襄一支至此灭亡。

齐文王死后,汉王朝便决定将齐国削弱。

公元前164年四月丙寅,汉文帝下诏将齐国分割成许多小王国,分别封给齐悼惠王刘肥的6个儿子:老八杨虚侯刘将闾,嗣封为新的齐王,继承刘肥的爵位,此即齐孝王;九子刘辟光晋封为济南王;十子安都侯刘志晋封为济北王,取代因谋反被杀的原济北王刘兴居;十一子刘昂晋封为胶西王;十二子刘贤晋封为湽川王;十三子刘熊渠晋升为胶东王。

至此,齐王刘肥一支已有7人同时封王,宗族真是兴旺繁荣。然而,细心的人也应该会发现,昔日势力强大的齐王国,此时实际上已被汉朝中央政府大大削弱了。

齐孝王时,汉王朝开始实行削藩政策,以削弱地方藩王势力。公元前154年正月,刘邦侄子吴王刘濞联合其他6个同姓诸侯王国公开起兵叛乱,史称"七国之乱"。齐藩家族大都卷入了这场叛乱,7个叛乱国中,齐藩刘肥一族便占有4个:即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熊渠、淄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另外,齐藩系的管侯刘戎奴、氏丘侯刘偃、营平侯刘广也都参加了叛乱。

叛乱发生后,叛军要求齐国响应,齐孝王狐疑不决,叛军便将齐都临淄包围。齐孝王见大军压境、情况危急,只好暗中与叛军联系,准备响应。但正在联系之时,汉朝廷也派使前来劝齐国坚守不屈,齐孝王才没有投降。不久,汉朝大军平定七国叛乱,解了齐国之围。后来朝廷获悉齐王曾与叛军有联系,准备兴兵讨伐齐国。齐孝王刘将闾吓得喝毒酒自杀身亡。汉景帝认为齐国坚守不屈、没参加叛乱,便是有功,当初与叛军有来往也是被迫的,因此没有废除齐国,而是让齐孝王的太子刘寿继任为齐王。这便是第五任齐王,史称齐懿王。

叛乱平定之后,汉朝廷将参加叛乱的齐藩刘肥一族的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熊渠、淄川王刘贤和济南王刘辟光等处死,并废除了这4个诸侯王国,将其封地收归中央所有。同时被诛的还有参加叛乱的管侯刘戎始、氏丘侯刘偃和营平侯刘广等。

至此,齐藩王家族因卷入"七国之"而惨遭空前大劫难,王族势力被大大削弱。齐藩王族经此打击之后,便一落千丈,并从此一蹶不振,日益衰落。汉武帝的推恩令,又使诸侯王的个数大大减少了。由汉高祖所建立的权势大、地盘广的齐国到汉中期就几乎被分割殆尽了。

齐懿王刘寿在位23年,于公元前131年去世,由他的独生子刘次景(一作"次昌")继位为第六任齐王,史称刘厉王。

这位齐厉王刘次景,乃是齐藩家族不肖子孙,刘肥开创的齐藩王国,就是经他之手而断送的。

史载,齐厉王刘次景生活腐败,意与自己的亲姐姐纪翁主通奸,又因事得罪汉武帝宠幸的主父偃。主父偃向汉武帝揭发齐王**的丑事,又竭力诋毁齐国,说齐国富比长安,又几次欲反未成,建议朝廷进一步打击齐国势力。汉武帝便派主父偃任齐相,让他全权处理此事。齐厉王刘次景年少胆小,在主父偃来齐国任相后不久就畏罪饮毒酒自杀了。刘次景死后无子,齐国绝传。汉武帝因此趁机将齐国废除,收归中央,却将使得齐国绝后亡国的罪魁祸首主父偃处死,以谢刘氏宗室。

这样,齐国自刘肥于公元前201年受封建国,共经历4代6任齐王,至公元前127年无后亡国。

齐国灭亡后,齐藩家族的众多王侯大都被削除,仅剩下城阳和淄川两个王国。

1 关于桓的诗句

关于桓的诗句 1 李白有桓字的诗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年代: 唐 作者: 李白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

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

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

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

儿戏不足道,五噫出西京。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

叹君倜傥才,标举冠群英。开筵引祖帐,慰此远徂征。

鞍马若浮云,送余骠骑亭。歌钟不尽意,白日落昆明。

十月到幽州,戈鋋若罗星。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

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

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

无人贵骏骨,騄耳空腾骧。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

蹉跎不得意,驱马还贵乡。逢君听弦歌,肃穆坐华堂。

百里独太古,陶然卧羲皇。征乐昌乐馆,开筵列壶觞。

贤豪间青娥,对烛俨成行。醉舞纷绮席,清歌绕飞梁。

欢娱未终朝,秩满归咸阳。祖道拥万人,供帐遥相望。

一别隔千里,荣枯异炎凉。炎凉几度改,九土中横溃。

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草木摇杀气,星辰无光彩。

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函关壮帝居,国命悬哥舒。

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凶渠。公卿如犬羊,忠谠醢与菹。

二圣出游豫,两京遂丘墟。帝子许专征,秉旄控强楚。

节制非桓文,军师拥熊虎。人心失去就,贼势腾风雨。

惟君固房陵,诚节冠终古。仆卧香炉顶,餐霞漱瑶泉。

门开九江转,枕下五湖连。半夜水军来,浔阳满旌旃。

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

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天。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

扫荡六合清,仍为负霜草。日月无偏照,何由诉苍昊。

良牧称神明,深仁恤交道。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

顾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樊山霸气尽,寥落天地秋。

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万舸此中来,连帆过扬州。

送此万里目,旷然散我愁。纱窗倚天开,水树绿如发。

窥日畏衔山,促酒喜得月。吴娃与越艳,窈窕夸铅红。

呼来上云梯,含笑出帘栊。对客小垂手,罗衣舞春风。

宾跪请休息,主人情未极。览君荆山作,江鲍堪动色。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

朱门拥虎士,列戟何森森。剪凿竹石开,萦流涨清深。

登台坐水阁,吐论多英音。片辞贵白璧,一诺轻黄金。

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五色云间鹊,飞鸣天上来。

传闻赦书至,却放夜郎回。暖气变寒谷,炎烟生死灰。

君登凤池去,忽弃贾生才。桀犬尚吠尧,匈奴笑千秋。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旌旆夹两山,黄河当中流。

连鸡不得进,饮马空夷犹。安得羿善射,一箭落旄头。

《上留田行》年代: 唐 作者: 李白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积此万古恨,春草不复生。

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

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马鬣今已平。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旌。

一鸟死,百鸟鸣。一兽走,百兽惊。

桓山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

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

孤竹延陵,让国扬名。高风缅邈,颓波激清。

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赠张相镐其一 时逃难在宿松山作》年代: 唐 作者: 李白神器难窃弄,天狼窥紫宸。

六龙迁白日,四海暗胡尘。昊穹降元宰,君子方经纶。

澹然养浩气,欻起持大钧。秀骨象山岳,英谋合鬼神。

佐汉解鸿门,生唐为后身。拥旄秉金钺,伐鼓乘朱轮。

虎将如雷霆,总戎向东巡。诸侯拜马首,猛士骑鲸鳞。

泽被鱼鸟悦,令行草木春。圣智不失时,建功及良辰。

丑虏安足纪,可贻帼与巾。倒泻溟海珠,尽为入幕珍。

冯异献赤伏,邓生倏来臻。庶同昆阳举,再睹汉仪新。

昔为管将鲍,中奔吴隔秦。一生欲报主,百代思荣亲。

其事竟不就,哀哉难重陈。卧病宿松山,苍茫空四邻。

风云激壮志,枯槁惊常伦。闻君自天来,目张气益振。

亚夫得剧孟,敌国空无人。扪虱对桓公,愿得论悲辛。

大块方噫气,何辞鼓青苹。斯言倘不合,归老汉江滨。

《桓公井》年代: 唐 作者: 李白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

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彻。

2 关于潘安的诗句

南北朝徐陵 洛阳道 一

绿柳三春暗红尘百戏多

东门向金马南陌接铜驼

华轩翼葆吹飞盖响鸣珂

潘郎车欲满无奈掷花何

唐白居易《不准拟二首》

篮舆腾腾一老夫,褐裘乌帽白髭须

早衰饶病多蔬食,筋力消磨合有无

不准拟身年六十,上山仍未要人扶

忆昔谪居炎瘴地,巴猿引哭虎随行

多于贾谊长沙苦,小校潘安白发生

不准拟身年六十,游春犹自有心情

唐岑参《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

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

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

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

唐杜甫《花底》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唐李白《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与尔情不浅,忘筌已得鱼

玉台挂宝镜,持此意何如

坦腹东床下,由来志气疏

遥知向前路,掷果定盈车

唐李峤《李》

万里盘根植,千秋布叶繁

既荣潘子赋,方重陆生言

玉花含霜动,金衣逐吹翻

愿辞湘水曲,长茂上林园

唐李贺《贾公闾贵婿曲》

朝衣不须长,分花对袍缝

嘤嘤白马来,满脑黄金重

今朝香气苦,珊瑚涩难枕

且要弄风人,暖蒲沙上饮

燕语踏帘钩,日虹屏中碧

潘令在河阳,无人死芳色

唐李商隐《拟沈下贤》

千二百轻鸾,春衫瘦著宽

倚风行稍急,含雪语应寒

带火遗金斗,兼珠碎玉盘

河阳看花过,曾不问潘安

唐骆宾王《和李明府》

传闻叶悬履,飞向洛阳城

驰道临层掖,津门对小平

霞残疑制锦,云度似飘缨

藻掞潘江澈,尘虚范甑清

讵怜冲斗气,犹向匣中鸣

唐卢纶《中书舍人李座上送颍阳徐少府》

颍阳春色似河阳,一望繁花一县香

今日送官君最恨,可怜才子白须长

唐孟浩然《送桓子之郢成礼》

闻君驰彩骑,躞蹀指南荆

为结潘杨好,言过鄢郢城

摽梅诗有赠,羔雁礼将行

今夜神仙女,应来感梦情

唐沈彬《阳朔碧莲峰》

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

两处争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

唐鱼玄机《迎李近仁员外》

今日喜时闻喜鹊,昨宵灯下拜灯花焚香出户迎潘岳,不羡牵牛织女家

唐温庭筠《哭王元裕》

闻说萧郎逐逝川,伯牙因此绝清弦

柳边犹忆青骢影,坟上俄生碧草烟

箧里诗书疑谢后,梦中风貌似潘前

他时若到相寻处,碧树红楼自宛然

3 关于拂晓的诗词

李德裕 雪霁晨起 雪覆寒溪竹,风卷野田蓬。

四望无行迹,谁怜孤老翁。 许浑 晨起西楼 留情深处驻横波,敛翠凝红一曲歌。

明月下楼人未散,共愁三径是天河。 赵嘏 杂曲歌辞·昔昔盐·倦寝听晨鸡 去去边城骑,愁眠掩夜闺。

披衣窥落月,拭泪待鸣鸡。不愤连年别,那堪长夜啼。

功成应自恨,早晚发辽西。 虞世南 凌晨早朝 万瓦宵光曙,重檐夕雾收。

玉花停夜烛,金壶送晓筹。日晖青琐殿,霞生结绮楼。

重门应启路,通籍引王侯。 张九龄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张九龄 晨出郡舍林下 晨兴步北林,萧散一开襟。

复见林上月,娟娟犹未沉。片云自孤远,丛筱亦清深。

无事由来贵,方知物外心。 王勃 散关晨度 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

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重门临巨壑,连栋起崇隈。

即今扬策度,非是弃繻回。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风 紫陌炎氛歇,青苹晚吹浮。

乱竹摇疏影,萦池织细流。飘香曳舞袖,带粉泛妆楼。

不分君恩绝,纨扇曲中秋。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云 南陆铜浑改,西郊玉叶轻。

泛斗瑶光动,临阳瑞色明。盖阴连凤阙,阵影翼龙城。

讵知时不遇,空伤流滞情。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蝉 九秋行已暮,一枝聊暂安。

隐榆非谏楚,噪柳异悲潘。分形妆薄鬓,镂影饰危冠。

自怜疏影断,寒林夕吹寒。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露 玉关寒气早,金塘秋色归。

泛掌光逾净,添荷滴尚微。变霜凝晓液,承月委圆辉。

别有吴台上,应湿楚臣衣。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月 云披玉绳净,月满镜轮圆。

裛露珠晖冷,凌霜桂影寒。漏彩含疏薄,浮光漾急澜。

西园徒自赏,南飞终未安。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水 贝阙寒流彻,玉轮秋浪清。

图云锦色净,写月练花明。泛曲鹍弦动,随轩凤辖惊。

唯当御沟上,凄断送归情。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萤 玉虬分静夜,金萤照晚凉。

含辉疑泛月,带火怯凌霜。散彩萦虚牖,飘花绕洞房。

下帷如不倦,当解惜馀光。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菊 擢秀三秋晚,开芳十步中。

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摇风。碎影涵流动,浮香隔岸通。

金翘徒可泛,玉斝竟谁同。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雁 联翩辞海曲,遥曳指江干。

阵去金河冷,书归玉塞寒。带月凌空易,迷烟逗浦难。

何当同顾影,刷羽泛清澜。 杜甫 晨雨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羊士谔 南池晨望 起来林上月,潇洒故人情。

铃阁人何事,莲塘晓独行。衣沾竹露爽,茶对石泉清。

鼓吹前贤薄,群蛙试一鸣。 杨巨源 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 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

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在笥清光发,当轩暑气回。

遥知及时节,刀尺火云催。 欧阳詹 晨装行 村店月西出,山林鹎鵊声。

旅灯彻夜席,束囊事晨征。寂寂人尚眠,悠悠天未明。

岂无偃息心,所务前有程。 刘禹锡 冬日晨兴寄乐天 庭树晓禽动,郡楼残点声。

灯挑红烬落,酒暖白光生。发少嫌梳利,颜衰恨镜明。

独吟谁应和,须寄洛阳城。 白居易 和梦得冬日晨兴 漏传初五点,鸡报第三声。

帐下从容起,窗间曨昒明。照书灯未灭,暖酒火重生。

理曲弦歌动,先闻唱渭城。 李德裕 晨起见雪忆山居 忽忆岩中雪,谁人拂薜萝。

竹梢低未举,松盖偃应多。山溜随冰落,林麇带霰过。

不劳闻鹤语,方奏苦寒歌。 许浑 晨起二首(后首一题作山斋秋晚) 桂树绿层层,风微烟露凝。

檐楹衔落月,帏幌映残灯。蕲簟曙香冷,越瓶秋水澄。

心闲即无事,何异住山僧。 许浑 晨起二首(后首一题作山斋秋晚) 残月皓烟露,掩门深竹斋。

水虫鸣曲槛,山鸟下空阶。清镜晓看发,素琴秋寄怀。

因知北窗客,日与世情乖。 许浑 晨至南亭呈裴明府 南斋梦钓竿,晨起月犹残。

露重萤依草,风高蝶委兰。池光秋镜澈,山色晓屏寒。

更恋陶彭泽,无心议去官。许浑 晨装(洛中次甘水,一作甘泉) 带月饭行侣,西游关塞长。

晨鸡鸣远戍,宿雁起寒塘。云卷四山雪,风凝千树霜。

谁家游侠子,沉醉卧兰堂。 许浑 晨别翛然上人 吴僧诵经罢,败衲倚蒲团。

钟韵花犹敛,楼阴月向残。晴山开殿响,秋水卷帘寒。

独恨孤舟去,千滩复万滩。 许浑 朗上人院晨坐 簟凉襟袖清,月没尚残星。

山果落秋院,水花开晓庭。疏藤风袅袅,圆桂露冥冥。

正忆江南寺,岩斋闻诵经。 赵嘏 昔昔盐二十首·倦寝听晨鸡 去去边城骑,愁眠掩夜闺。

披衣窥落月,拭泪待鸣鸡。不愤连年别,那看长夜啼。

功成应自恨,早晚发辽西。 韩偓 晨兴 晓景山河爽,闲居巷陌清。

已能消滞念,兼得散馀酲。汲水人初起,回灯燕暂惊。

放怀殊未足,圆隙已尘生。 杜荀鹤 秋晨有感 木叶落时节,旅人初梦惊。

钟才枕上尽,事已眼前生。吟发不长黑,世交无久情。

且将公道约,未忍便归耕。 翁承赞 晨兴 晨起竹轩外,逍遥清兴多。

早凉生户牖,孤月照关河。旅食甘藜藿,归心。

4 关于秦始皇的诗词

天方猎中原,狐兔在所憎。

伤哉六孱王,当此鸷鸟膺。

搏取已扫地,翰飞尚凭凌。

游将跨蓬莱,以海为丘陵。

勒石颂功德,群臣助骄矜。

举世不读易,但以刑名称。

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坚冰。

(宋)王安石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1323535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唐)李白

秦王饮酒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六更。

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

黄娥跌舞千年觥。

仙人烛树蜡烟轻,青琴醉眼泪泓泓。

(唐)李贺

何事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也无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明)林翰

还有其他几首:

与秦始皇 唐 元稹

《人道短》

宜哉秦始皇 唐 宋齐丘

《陪游凤凰台献诗》

爰及秦始皇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

不见当年秦始皇 明林翰

《诫子弟》

秦帝始皇太暴虐 宋陈普

《历代传授歌》

狙击秦始皇 宋 郑獬

《留侯庙》

5 关于白起的诗句

历代描写白起的诗文 过白起墓 唐 曹邺 夷陵火焰灭,长平生气低。

将军临老病,赐剑咸阳西。《杜邮馆》 (唐)汪遵 杀尽降兵热血流,一心犹自逞戈矛。

功成若解求身退,岂得将军死杜邮。《咏史诗?杜邮》 (唐)胡曾 自古功成祸亦侵,武安冤向杜邮深。

五湖烟月无穷水,何事迁延到陆沉。 咏史诗·长平 (唐)胡曾 长平瓦震武安初,赵卒俄成戏鼎鱼。

四十万人俱下世,元戎何用读兵书。 《骷髅山》: 明 李濂 骷髅山下合秦军,稚子坑降独不闻。

落日沙原重回首,长平云接杜邮云。 长平吊古 ( 明代) 于达真 此地由来是战场,平沙漠漠野苍苍。

恒多风雨幽魂泣,如在英灵古庙荒。赵将空余千载恨,秦兵何意再传亡?居然祠宇劳瞻拜,不信骷髅亦有王。

《杜邮怀古》 (清)刘企向 黄土一扦渭水滨,道旁碑峙伴渔纶。生前已被秦王恶,死后还遭宋祖嗔。

风吹野草舒旧恨,闲花雨洒泣前因。将军武略孙吴并,智信勇严惟欠仁。

《杜邮春草》 (明)赵琏君 亲膺阃令出秦关, 斩将坑兵楚赵间。 常倍谋猷能致胜, 可怜魂梦已归还。

侵阶芳草自春色, 满地游人空泪斑。 报国未终身早丧, 英名幸得重丘山。

《杜邮》 (清)黄中璜 (一) 将军尚欲立奇功,立得奇功身亦终。既悔长干坑降卒,杜邮何必怨东风。

(二) 功成见忌是强秦,何不埋名去护身。威震四邻主亦震,兵权自古惧人臣。

咏·白起 宋 刘克庄 太息臣无罪,胡为伏剑鋩。悲哉四十万,宁不诉苍苍。

观地狱图(峨峨非剑阁) 朝代:唐 作者:贯休 峨峨非剑阁,有树不堪攀。佛手遮不得,人心似等闲。

周王应未雪,白起作何颜。尽日空弹指,茫茫尘世间。

《咏白起》 宋 徐钧 投降赵卒本求生,坑后谁人不死争。三召三辞宁自刎,邯郸料不再长平。

《白起荒台》 明·乔 宇 赤旗昼拔光狼城②,赵人十万坑长平。 丹水河边有冤谷⑧,古魂夜啸风雨声。

干载空城树无叶,曾为将军驻旌节。 沉枪出土丰未销,古血青青蚀寒铁。

《奉陪侍中春日过武安君庙》 唐 卢纶 长裾间貔虎,遗庙盛攀登。白羽三千骑,红林一万层。

元臣达幽契,祝史告明征。抚坐悲今古,瞻容感废兴。

回风卷丛柏,骤雨湿诸陵。倏忽烟花霁,当营看月生。

《白起赞》 西晋 孙楚 烈烈桓桓,时维武安,神机电断,气济师然,南折劲楚,走魏禽韩,北摧马服,凌川成丹,应侯无良,苏子入关,噭々谗口,火燎于原,遂焚杜邮,与萧俱燔,惟其没矣,古今所叹。系寻阳,上崔相涣三首(其一) 李白 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

能回造化笔,或冀一人生。长平箭头歌 唐 李贺 漆灰骨末丹水沙,凄凄古血生铜花。

白翎金竿雨中尽,直余三脊残狼牙。我寻平原乘两马,驿东石田蒿坞下。

风长日短星萧萧,黑旗云湿悬空夜。左魂右魄啼肌瘦,酪瓶倒尽将羊炙。

虫栖雁病芦笋红,回风送客吹阴火。访古丸澜收断镞,折锋赤璺曾刿肉。

南陌东城马上儿,劝我将金换簝竹。 登泽州城北楼宴 唐 陈子昂 平生倦游者。

观化久无穷。复来登此国。

临望与君同。坐见秦兵垒。

遥闻赵将雄。武安君何在。

长平事已空。且歌玄云曲。

御酒舞薰风。勿使青衿子。

嗟尔白头翁。 题目不详 宋 文天祥 长平一坑四十万,秦人欢欣赵人怨。

大风扬沙水不流,为楚者乐为汉愁。兵家胜负常不一,纷纷干戈何时毕。

必有天吏将明威,不嗜杀人能一之。我生之初尚无疚,我生之后遭阳九。

厥角稽首并二州,正气扫地山河羞。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愧牛耳。

间关归国洗日光,白麻重宣不敢当。出师三年劳且苦,只尺长安不得睹。

非无虓虎士如林,一日不戈为人擒。楼船千艘下天角,两雄相遭争奋搏。

古来何代无战争,未有锋猬交沧溟。游兵日来复日往,相持一月为鹬蚌。

南人志欲扶昆仑,北人气欲黄河吞。一朝天昏风雨恶,炮火雷飞箭星落。

谁雌谁雄顷刻分,流尸漂血洋水浑。昨朝南船满崖海,今朝只有兹有船在。

昨夜两边桴鼓鸣,今朝船船鼾睡声。北兵去家八千里,椎牛酾酒人人喜。

惟有孤臣雨泪垂,冥冥不敢向人啼。六龙杳霭知何处,大海茫茫隔烟雾。

我欲借剑斩佞臣,黄金横带为何人。 长平之战 横贯千古,春秋事,阅尽寥廓江天。

壁垒如城,寨无边,云压十万旗幡。乱石穿空,风雷奔走,遍地是刀关。

人嘶马啸,滚滚数点狼烟。平川火云如昼,擂鼓军向前,倒海排山。

赵括少谋,只谈兵,孝王听信谗言。血流漂卤,鬼神泣遮颜,几人生还。

诸侯争霸,引来多少民怨。

6 描写凌霄花的诗词

如下,望采纳:

《和王仲仪二首·凌霄花》

宋梅尧臣

草木不解行,随生自有理。

观此引蔓柔,必凭高树起。

气类固未合,萦缠岂由己。

仰见苍虬枝,上发彤霞蕊。

层霄不易凌,樵斧谁家子。

一日摧作新,此物当共委。

《咏凌霄花》

宋袁燮

松柏扳援有女萝,红英亦复蔓高柯。

侵寻纵上云霄去,究竟依凭未足多。

《咏凌霄花》

宋贾昌朝

披云似有凌霄志,向日宁无捧日心。

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

《咏凌霄花》

宋舒岳祥

凌空千尽走龙蛇,隐映柴门野老家。

拼把长缨縻落月,乱飘丹粉染晴霞。

猿猴升惯能收药,蝴蝶低飞不到花。

最爱豹林种处士,紫英香里岸乌纱。

《凌霄花》

宋末元初董嗣杲

根苗着土干柔纤,依附青松度岁年。

彤蕊有时承雨露,苍藤无赖拂云烟。

艳欹偷醉斜阳里,体弱愁缠立石颠。

翠飐红英高百尺,藏春坞上忆坡仙。

《次韵杨宰凌霄花》

宋陈造

高花笑属赋花人,花自鲜明笔有神。

可惜人间两清绝,不教媚妩对闲身。

7 形容官僚的诗句

卖炭翁 没学过么?

作者: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8 求一首爱情诗,以‘何桓爱刘英,一生一世’的开头字,谢谢

何必清风动天地

桓生魂梦春风里

爱君乐事佳兴发

英英秀质实具体

一生富贵倾邦国

生平不得春风力

一生心事酒前休

世间事事如人意

何必芳心竞春草

桓君何处英英好

爱民心事蔼春风

英雄巨像千尊少

一生心事住春光

生子笔力能巧妙

一回思念一眉颦

世人强知金丹道

何处人间作好人

桓人子孙曹将军

爱断有情如爱子

英辟龙飞为作新

一袖清风诗思远

生来且喜事精神

一生得闲兼得寿

世事悠悠又遇春

何如相见长相对

桓氏婉婉清如水

爱客情怀有古风

英雄内比黄金贵

一世荣华一梦中

生前富贵何劳美

一天和气盎春晖

世间多少相思泪

何事佳人重感情

桓郎春风草又青

爱护元身如宝玉

英雄壮志必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613131此争

一生日力悠悠度

生计年年乐岁丰

一自美人和泪去

世事悠悠未足称

何事先生得佳句

桓君高深自云雨

爱你一生是真心

英雄尽向何方去

一生风韵为情深

生涯可笑清如许

一心珍重世间人

世上功名不解取

何处相逢话心地

桓侯老臣千古意

爱人传经心事违

英灵吸尽姑山气

一生花里醉春风

生者保聚归田里

一生吉祥倾邦国

世世相传都得力

何日相逢畅好怀

桓翠阁边无点埃

爱子杨花踏春草

英雄千古入泉台

一道清风华辔远

生氏生长安仁宅

一生一世永爱你

世事如花落又开

何年春色长孙枝

桓佩锵锵侍玉墀

爱树细民思美化

英雄握手新相识

一花一叶都丽好

生平受用惟一实

一合天地罗万象

世上功名自古痴

何事经年断书信

桓区叹屈瞻天问

爱惜长条待少年

英雄一去豪华尽

一屏香锦立春风

生怕重阳风雨近

一年春事数朝花

世情儿女无高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121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