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梅的典故

有关梅的典故,第1张

梅开二度 唐代肃宗年间,中原某地有一佳丽女子,名唤陈杏元他家有株梅花树,时当花期,正喷香吐艳。忽一日,无缘无故,那梅花树的枝儿蔫了,花儿落了。何故无风天雨花自残,陈杏元大惑不解。也在这一日,陈杏元在朝做官的父亲差人送来一位书童。这书童,聪明伶俐,才貌超人。后来得知,他原是被奸臣残害的忠良之后,名叫梅良玉。原来,梅花自败是应在了他的身上。这不禁使陈杏元内心里萌生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情……不久,他俩相爱了。谁知好景不长,他俩尚未成婚,北国南侵,唐王难以抵挡,就派美人去应付,选陈杏元到北国去和番……那时的邯郸是边陲重镇。凡到番邦去的人,一般都要登临邯郸的丛台,与社稷亲人垂泪相别。这样,陈杏元与梅良玉便也来在丛台之上…… 这样,如今的丛台上便也仍然有着这样的八个大字:“夫妻南北兄妹沾襟”…… 或许是命运不济之人暗中相助吧?后来,当陈杏元泪别梅良玉,一步一回头,悲悲切切地就要到达番邦,路经一处悬崖断壁,痛不欲生跳崖寻死之时,她突然得救了。救她的,是一缕阴魂,是前朝也因前来和番到头来忧郁而死的王昭君的阴魂。那阴魂,背起陈杏元直送中原陈家,最终让她与梅良玉又成好事,喜结良缘…… 这件事,感动了陈家院中的梅花树。就在梅陈完婚之日,那梅花树又二度重开,且花朵满枝,艳丽无比,馨香四溢…… 2 梅花妆 古妇女之妆饰。是指女子在额上贴一梅花形的花子妆饰。相传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公主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自后有“梅花妆”。参阅唐韩鄂《岁·华纪丽·人日梅花妆》。其式,在额上画一圆点,或多瓣梅花状,唐时很流行。 3梅妻鹤子 林逋脾气很怪,既不娶妻,更不要子,但却酷爱梅花、仙鹤。他常常四处寻访,但遇佳奇品种,便用重金购来,置于住所四周。闲暇之际,一人赏梅玩鹤。相传林逋在孤山隐居时,绕屋种梅三百株。“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他的咏梅名句。他有只仙鹤,取名“鸣皋”。每逢客人来访,林逋不在,童子便开笼放“鸣皋”翔云报信。诗人见鹤,即回家会客。因此,人们说他“梅妻鹤子”(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看来这并非夸大。后来,他的这个名声传播出去,成为传世趣闻。他死后,真宗皇帝还赐号“和靖先生”。 4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1两袖清风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他曾作过《入京诗》一首: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绢帕、蘑菇、线香都是他任职之地的特产。于谦在诗中说,这类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调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祸殃了。他在诗中表明自己的态度:我晋京什么也不带,只有两袖清风朝见天了。诗中的闾阎是里弄、胡同的意思,引申为民间、老百姓。

2同舟共济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经常互相打仗。两国的人民也都将对方视为仇人。有一次,两国的人恰巧共同坐一艘船渡河。船刚开的时候,他们在船上互相瞪着对方,一副要打架的样子。但是船开到河中央的时候,突然遇到了大风雨,眼见船就要翻了,为了保住性命,他们顾不得彼此的仇恨,纷纷互相救助,并且合力稳定船身,才逃过这场天灾,而安全到达河的对岸。

3余音绕梁

传说战国时期,一位叫韩娥的女子来到齐国,因为一路饥饿,断粮已好几日了,于是在齐国临淄城西南门卖唱求食。她美妙而婉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天以后,人们还听到她的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人们都说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韩娥投宿一家旅店,因为贫困,韩娥遭到了旅店主人的侮辱,韩娥伤心透了,“曼声哀哭”而去。声音是那么悲凉,凡是听到她歌声的人都觉得好像沉浸在哀怨里。一时间,“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旅店主人只好又把她请回来唱一首欢乐愉快的歌曲。韩娥“复为曼声长歌”,众人闻之“喜跃抃舞,弗能自禁”,气氛顿时欢悦起来,把此前的悲愁全忘了。其歌声之动人,乃至于此。

因此后世就有了“余音绕梁”、 “绕梁三日”的成语典故,以形容美妙的歌声和音乐的魅力。

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韩娥善唱余音竟能绕梁三日,音乐的力量实在是令人无法想象的。

4围魏救赵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示例:倘用~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四回

近义词:声东击西

反义词:围城打援

歇后语:孙膑救邯郸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

5江郎才尽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 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 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哦好久,依 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 平淡得一无可取。 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 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拘出几尺绸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彩了。 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 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现在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 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据说从此以 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6破釜沉舟吧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的时候,在吴中(今江苏省苏州市)的项梁、项羽起而响应。项梁的父亲,也就是项羽的祖父,是楚国名将项燕。项羽从小死了父亲,是在叔叔项梁的照顾下长大的。他小小年纪便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叔父教他书法,他不用功;让他去学习剑术,他也不肯努力。项梁很生气就骂他没有出息。但项羽却说:“念书写字,顶多记记姓名罢了;剑术学好了也只能和几个人对打,我要学那种一人敌万人的本领。”项梁听项羽这么一说,认为侄子胸有大志,就教项羽学习兵法。项梁本人因善于结交朋友,碰到人家有什么大事,他都赶去帮忙,当地的百姓都很喜欢他,他也就成了吴中豪杰的领袖,连地方官也要敬他几分。

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时,经过吴中,许多人前来观看。站在两旁的百姓,一见这威风凛凛(lǐn)、豪华壮丽的皇帝车驾奔驰而来,都呆呆地站着,大气也不敢喘(chuǎn)。只有站在人群里比别人高出一头的项羽,瞪着浓眉下一双有神的大眼,脱口说道:“这有什么了不起,谁都可以取代他!”项梁吓得赶快捂住项羽的嘴悄悄地警告道:“你在这儿胡说八道,让别人告发了可是要灭九族的呀。”回到家里,项羽埋怨叔父说:“平日您总是让我练习武艺,学习兵法,让我念念不忘家国之恨,今天您怎么这样胆小怕事呢?”项梁说:“我们是要干一番大事业,不能心急气躁。要想报仇,就必须学会等待时机。”

就在这一年,秦始皇在回咸阳的路上病死。第二年,二世继位,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消息传来以后,项梁和项羽万分高兴和激奋,他们感到为楚国报仇的时机已经到来了,就杀掉了当地的郡守,召集起8000子弟兵,起兵反秦。

过了不久,有消息传来,陈胜被秦将章邯打败,项梁赶快率领江东8000子弟兵,渡过长江,向西面前线挺进。一些零散的反秦队伍,如陈婴、英布、吕臣等率领的武装,都纷纷投奔到项梁的队伍中来,使这支部队一下子增长到六七万人。但是这时陈王已经被叛徒庄贾杀死,张楚政权已经四分五裂。在这个紧要关头,项梁在薛县(今山东省滕县南)召开各路起义军首领会议,商量要公推一个起义军的首领。这时候,有个叫范增的70多岁的老头子赶来献计,他对项梁说:“秦灭六国,楚最不幸。楚怀王被骗到秦国,死在秦国,楚国人至今怀念着他。您从江东起兵,有很多人前来投奔您,这是因为您家世世代代是楚国的大将,人们希望您恢复楚国。您如果拥立楚怀王的后代为王,就一定能够号召更多的老百姓。”

项梁觉得范增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人四处寻访楚怀王的后代。没过多久,大家找到一个楚怀王的孙子熊心,这时他才13岁,正替人家当放羊娃。于是项梁带领大家把熊心立为楚王,为了顺应楚人怀念故国的心情,仍称他做“楚怀王”。这个消息传开以后,果然又有很多人赶来参加项梁的队伍。

项梁把楚怀王安置在盱眙(今山东省盱眙县东北),自己带兵继续西进。他在东阿(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打败章邯,又在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东北)东面大破秦军,接着又攻下了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南)。这时候,原先齐、赵、燕、魏等国的旧贵族,也都在自己的土地上立了王,恢复了自己国家的名称,秦朝的天下眼看就要完蛋了。项梁命令项羽和不久前来投奔他的刘邦带兵急速西进。项羽和刘邦杀死了秦朝的大将李由。章邯见形势危急,赶快请秦朝政府派援军,乘着项梁得胜后骄傲自满,没有防备的机会,偷袭定陶,杀死了项梁。项梁一死,起义军的队伍受到很大损失,项羽、刘邦、吕臣等只好撤退到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一带,采取守势。

再说秦将章邯击破了项梁率领的楚军主力之后,认为楚军元气大伤,用不着担心了,于是把项羽他们撇开不管,带领大军北渡黄河,攻打当时自称赵王的赵歇。赵王和他的谋臣张耳、陈余没有防备秦军的进攻,一战就败,只好退到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固守。章邯派大将王离和涉间把巨鹿城围困得如铁桶一般,秦军在城外布成了铁墙般的防线,章邯自己则率领主力运输粮草,供应王离的围城大军。

赵军被围困得顶不住了,赶紧派人四处求救,燕齐两国授赵大军早就赶到了,但一见秦军势力强大,谁也不肯充当那碰石头的鸡蛋,都缩头缩脑地远离秦军驻扎。

再说楚怀王接到赵王求援的书信,赶紧准备援军,派宋义为上将军,叫他带着次将项羽、末将范增北上救赵。

宋义率领大军由彭城出发,将士们休整了几个月,现在听说要去和秦军的主力拼杀,一个个摩拳擦掌,斗志很旺。但是宋义却是一个胆小怕事、自私自利的小人,他用甜言蜜语取得怀王的信任,骗取了兵权,但他根本就不想到城下和秦军拼命。当他走到安阳(今山东省曹县东)的时候,便号令全军原地休息,这一住就是40多天,他自己每天在大帐中饮酒作乐,从不提出兵援赵的事。

项羽实在忍耐不住,便来见宋义:“救兵如救火,现在赵王危险,我们应该立即率兵渡过黄河,与赵王来个里应外合,就一定能够大败秦军!”宋义斜着眼看了项羽一下,慢吞吞地说:“你哪里懂得兵法的妙用!我们的目标是消灭秦军,我的主意是先让秦赵拼个你死我活,我们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在战场上冲锋打仗,我比不上你,要说出谋划策,你可就比我差远了。”项羽遭到一场抢白,强压着火儿没发作,怒哼哼地走出了军帐。

宋义冲着他的背影冷笑着,随即起草了一道命令,公布于全军说:“将士们打起仗来应该像虎狼那样凶猛,可谁要是不服从命令,一概都得砍头。”这显然是冲着项羽来的,叫他乖乖地服从命令。

项羽本是个火暴脾气,怎么会咽下这口气?一天早晨,他全副武装,大步跨进宋义军帐,再次要求立即出兵救赵。宋义大发脾气,喊:“我的军令已下,难道你要以头试令吗?”项羽大吼一声:“我要借头发令!”宋义本是个草包,顿时吓得软成一团,项羽一剑斩下他的脑袋。将士们听说杀了宋义,都立刻表示愿意服从项羽的指挥,并拥立项羽代理上将军一职。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项羽担任了援赵大军的主帅,下令士兵每人带足三天的口粮,然后又下令砸碎全部行军做饭的锅。将士们都愣了,项羽说:“没有锅,我们可以轻装前去,立即挽救危在旦夕的赵国!至于吃饭嘛,让我们到章邯军营中取锅做饭吧!”大军渡过了漳(zhāng)河,项羽又命令士兵把渡船全都砸沉,同时烧掉所有的行军帐篷。战士们一看退路没了,这场仗如果打不赢,就谁也活不成了。

项羽指挥楚军很快包围了王离的军队,同秦军展开了9次激烈的战斗,渡河的楚军无不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个个如下山猛虎,个个都奋勇拼杀。沙场之上,烟尘蔽日,杀声震天。楚军将士越斗越猛,直杀得山摇地动,血流成河。经过多次交锋,楚军终于以少胜多,把秦军打得大败,杀死了秦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被打得走投无路,放火自焚(fén)而死,章邯带着残兵败将急忙后退。那些旧贵族派来的援军,看到项羽大获全胜,又是佩服,又是害怕。从此项羽就做了上将军,诸侯的军队都归他统率。

章邯带领残兵败将后退了几十里,派人到咸阳去求援兵。但赵高正忙着夺位,一个援兵也没派,章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就率领剩下的秦军投降了项羽。

巨鹿这一场恶战,项羽的楚军击败了秦军的主力,强大的秦王朝已经无力抵挡农民起义军的进攻了。不久,刘邦的队打进咸阳,推翻了秦朝的统治。项羽立即带兵西进,却跟刘邦争夺天下

7破镜重圆

破镜重圆这个成语故事是由华阴人、隋越国公杨素的一段成人之美的佳话而来的。

杨素,字处道,在辅佐隋文帝杨坚结束割据,统一天下,建立隋朝江山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不仅足智多谋,才华横溢,而且文武双全,风流倜傥。在朝野上下都声势显赫,颇著声名。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杨素与文帝杨坚的两个儿子陈后主叔宝的嫔妃、亲戚,其中有陈叔宝的妹妹枣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也就是陈国的乐昌公主。

由于杨素破陈有功,加之乐昌公主才色绝代,隋文帝就乱点鸳鸯,将乐昌公主送进杨素中,赐为杨素小妾。杨素既仰慕乐昌公主的才华,又贪图乐昌公主的美色,因此就更加宠爱,还为乐昌公主专门营造了宅院。然而乐昌公主却终日郁郁寡欢,默无一语。

原来,乐昌公主与丈夫徐备言两心相知,情义深厚。陈国将亡之际,徐德言曾流着泪对妻子说:“国已危如累卵,家安岂能保全,你我分离已成必然。以你这般容貌与才华,国亡后必然会被掠入豪宅之家,我们夫妻长久离散,名居一方,唯有日夜相思,梦中神会。倘若老天有眼,不割断我们今世的这段情缘,你我今后定会有相见之日。所以我们应当有个信物,以求日后相认重逢。”说完,徐德言把一枚铜镜一劈两半,夫妻二人各藏半边。徐德言又说:“如果你真的被掠进富豪人家,就在明年正月十五那天,将你的半片铜镜拿到街市去卖,假若我也幸存人世,那一天就一定会赶到都市,通过铜镜去打问你的消息。”

一对恩爱夫妻,在国家山河破碎之时,虽然劫后余生,却受尽了离散之苦。好容易盼到第二年正月十五,徐德言经过千辛万苦,颠沛流离,终于赶到都市大街,果然看见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而且价钱昂贵,令人不敢问津。徐德言一看半片铜镜,知妻子已有下落,禁不住涕泪俱下。他不敢怠慢,忙按老者要的价给了钱,又立即把老者领到自己的住处。吃喝已罢,徐德言向老者讲述一年前破镜的故事,并拿出自己珍藏的另一半铜镜。颤索索两半铜镜还未吻合,徐德言早已泣不成声……卖镜老人被他们的夫妻深情感动得热泪盈眶。他答应徐德言,一定要在他们之间传递消息,让他们夫妻早日团圆。徐德言就着月光题诗一首,托老人带给乐昌公主。诗这样写道:

镜与人俱去, 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 空留明月辉。

乐昌公主看到丈夫题诗,想到与丈夫咫尺天涯,难以相见,更是大放悲声,终日容颜凄苦,水米不进。杨素再三盘问,才知道了其中情由,也不由得被他二人的真情深深打动。他立即派人将徐德言召入府中,让他夫妻二人团聚。府中上下都为徐陈二人破镜重圆和越国公杨素的宽宏大度、成人之美而感叹不已。在欢庆的感激之情。宴罢,夫妻二人携手同归江南故里。这段佳话被四处传扬,所以就有了破镜重圆的典故,一直流传至今。

8月下老人

在神仙的家族中,有位专管人间婚姻的月下老人,传说,谁与谁能成夫妻,都是月下老人事先用红绳系足选定的,所以民间多有给他塑像、立庙,以求佑护的。

旧时杭州的西湖边上,便有一座月下老人祠,怀春的少女,慕偶的寡男,进去烧香、抽签、许愿的,络绎不绝。祠中的神签,七七四七九支,第—支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末—支是:“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极为巧妙地点出了人们对月下老人祈求的主题。

且说这位月下老人第一次被人发现,是在唐代。

唐太宗贞观初年,有位名叫韦固的人,少年便丧父母,总想着早点完婚成个家,然而多处求婚,没有一次成功的。这—回他来到宋城,住在店中。同宿的客人,介绍他与前任清河司马潘防的**议婚,讲好次日早晨在店西边的龙兴寺门前与对方碰头。韦固求婚心切,天刚蒙蒙亮就跑去了。这时,月儿将落,但月光还明亮,只见一位老人靠着背袋坐在台阶上,借着月光儿检视文书。一瞧那文书,却是一个字也不识。韦固便好奇地问:“老伯您看的是什么书呀我小时候也曾下过苦学功夫,字书没有不认识的,就连天竺的梵文也能够读懂,唯有这书是从来没见到过的,怎么回事呢”老人笑着说:“这不是世间的书,你哪有机会看到”韦固又问:“那么它是什么书呢,”老人说:“幽冥界的书。”韦固问:“幽冥界的人,怎么会跑这儿苎呢”老人说:“并不是我不应当来,却是你出门太早,所以遇上了我。幽冥界的官吏,都各主管着人间的事,当然要常来人间了。又问:“那么您主管的是什么呢”老人答:“天下人的婚姻簿子。”韦固听大喜,忙问:“我韦固孤身一人,愿早完婚娶,生下子嗣,十来年中多处求婚,都没有成功的。今天有人约我来商议向潘司马的**求婚,可以成功吗”老人答:“机缘还没到。你的妻子,现刚刚三岁,要十七岁才进你家门。”韦固大失所望,顺便着问一句:“老伯背袋中装的是啥”老人说:“红绳子,用它来系该做夫妇的男女之足。当地们坐下时,我便悄悄地给他们系上,那么,即使他们原生于仇敌之家,或者一贵一贱像天地悬隔,或者一方跑到天涯海角当差,或者吴地楚国不同乡,只要这绳—系,谁也逃不脱。你的脚,已系上那位的脚了,追求别的人有什么用处”韦固又问:“那么我那妻子在哪里呢她家是干何营生的”答道:“这店北边卖菜陈婆子的女儿。”韦固说:“可以见一见吗”老人说:“陈婆子曾经抱她到这儿卖菜。你跟我走,可以指给你看。”

天大亮,想等的人不见来。老人便卷起书背上袋子走路,韦固赶紧跟上去,一路跟进菜市场,有个瞎了只眼的婆子,抱着个大约三岁的小女孩—一那女孩穿得破烂,模样儿也十分难看。老人指点他看说:“这就是你的夫人。”韦固一见不由大怒,说道:“我杀了她,行不行!”老人说:“这人命中注定将享受爵禄,而且是靠了你才能封为县君的,怎么可以杀得了呢”说完老人便消失了。

韦固回店后,磨快—把小刀,交给他的仆人说:“你向采干练能办事,如替我将那女孩杀了,赏你一万钱。”仆人应允。第二天,仆人身藏,小刀来到菜市,在人群中向女孩刺上一刀,整个集市轰动起来。仆人乘乱狂奔逃了回来。问:“刺中厂没有”仆人说:“本来想刺地心的。不想只刺中—了眉心。”此后,韦固又多方求婚,仍然没一次成功的。

十四年后,因为朝廷念其父生前有大功,任命韦固为相州参军。刺史王泰让韦固兼职治理刑狱,认为韦固有才干,便把女儿嫁给他。**年龄约十六七岁,容貌美丽,韦固极是满意。只是她眉间常贴着块花钿,就是洗脸时也不取下来。完婚年余,韦固再三问戴花钿的缘由,夫人才伤心流泪说:“我只是刺史的侄女,不是亲女儿。以往父亲曾做宋城县令,死在任上,当时我尚在襁褓中,母亲、哥哥又相继亡故。只在宋城南剩有一处庄田,和奶妈陈氏住在那儿。庄田离旅店近,每天卖蔬菜度日。陈氏怜悯我幼小,一刻也不愿分别,所以常抱着我上菜市。一天,被一丧心病狂的贼子刺了一刀,刀痕至今仍在,所以用花钿盖上。前七八年,叔叔到附近做官,我才跟他来这里,如今又把我当亲生女儿嫁给您。”韦固问:“陈氏—只眼是瞎的么”夫人说:“是呀。你又怎么知道”韦固坦白承认道:“刺你,是我指使的。”于是将前面发生的事,叙述一遍。夫妻二人经这番波折,更加相敬相爱。后来生下儿子韦鲲,做到镇守边关的雁门太守,王氏夫人被封为“太原郡太夫人”。

韦固的故事传开后,人们都知道有位神仙管人间婚姻的,只不知他姓甚名谁,只好称为“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他的神祠、塑像便在各地兴建起来。

9价值连城

春秋时候,有个叫卞和的楚国人,在楚山得到一块玉璞(里面蕴藏有美玉的石头),把它献给楚厉王,厉王让加工玉石的匠人鉴别,匠人不识货,将其误认为是石头,于是卞和以欺君之罪被砍去了左脚。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献玉璞,但鉴别的结果仍说是石头,卞和又被砍去了右脚。后来楚文王继位,卞和抱着玉璞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泪都流干了,眼睛里哭出了血。文王派人问他为何哭得这样悲痛,卞和说:“我所伤心的并不是被砍去了双脚,而是这个世道是非不分、黑白颠倒。这明明是块宝玉,却被认为是石头;我本来是一心为国的忠贞之士,却被认为是欺君罔上的无知狂徒——这是最使我伤心的啊!”文王让匠人剖开玉璞,果然得到一块上等的美玉,为了表彰卞和献玉的功绩,就将这块美玉命名为“和氏之璧”。从此,和氏璧成为稀世之宝。后来到了战国时期,和氏璧被赵惠文王得到了,秦昭王听说后非常羡慕和嫉妒,派人给赵惠文王送去一封信,信上说:愿意以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

10精卫填海

传说

炎帝有一个女儿,叫女娃。女娃十分乖巧,黄帝见了她,也都忍不住夸奖她,炎帝视女娃为掌上名珠。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因为父亲忙于公事:太阳升起时来到东海,直到太阳落下;日日如此,总是不能带她去。这一天,女娃没告诉父亲,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狂风大浪,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女娃的小船打翻了,女娃不幸落入海中,终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小女儿,但却不能用太阳光来照射她,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叹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便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我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的!”

“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

“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一只海燕飞过东海时无意间看见了精卫,他为她的行为感到困惑不解,但了解了事情的起因之后,海燕为精卫大无畏的精神所打动,就与其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她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受到人们的尊敬。晋代诗人陶渊明在诗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之填沧海”,热烈赞扬精卫小鸟敢于向大海抗争的悲壮战斗精神。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

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精卫誓水处”。

其实自己都是可以查到的

这些都是帮你查的

  许多人都知道曲周县城又叫凤凰城,关于凤凰城的来历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据传说,古时候,曲周城郊有个后生叫冯祥,他性情憨厚,父母早亡,家境贫寒,20多岁尚未成家。这年夏天,他正在地里干活,霎时间,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他急忙到一棵老柳树下躲雨,忽然,树上落下一只三尺

  多长,身带箭伤的大鸟。那鸟水灵灵的大眼乞求地望着冯祥。冯祥便抱鸟回家,并请来了郎中。郎中一见大惊,此鸟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羽毛五彩缤纷,光彩耀人,此乃是一只鸟中之王———金凤凰啊!

  冯祥决心要把她的伤治好,对它精心照料,日夜给它喂水喂食,擦洗伤口,敷药贴膏,一个月后,凤凰终于康复如初,一身羽毛金灿灿,银闪闪,美丽可爱。更奇的是这只鸟竟通人性,起床时给冯祥叼鞋袜,天热时,扇动两翅为他消夏,还常到野外采些野果之类为他当菜充饥……

  这年除夕之夜,寒风凛冽,雪花飞扬,孑然一身的冯祥感到无限寂寞,端来自己酿制的水酒欲借酒浇愁。他看着依偎身边的凤凰说:“你是鸟,岂能常年与我为伴,明天你就飞回家去吧!今夜一碗水酒权作与你饯行。”谁知他话音刚落,那鸟竟脖颈前伸,饮水一般喝了一碗。冯祥见状甚是惊奇,便又百般劝让,凤凰鸟三碗酒下肚后,凤冠赤红,酒力不支,醉倒桌前。冯祥把它抱到床上。忽然,床上的凤凰鸟化作一位天仙般的女子: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口,牙赛白玉,身着蝉翼般五彩绫罗。冯祥手足无措地坐在这女子身边,一夜未眠,直到四更时分,女子从酒醉中醒来。羞答答口吐人言:“多谢大哥救命之恩!”

  冯祥感觉蹊跷,探问究竟,姑娘顿时泪湿衣襟,说:“我乃洛邑太守之女,名唤凤英,年方十八。七岁那年偶得一梦,梦中学艺,得道成仙,故能人鸟变化。奴自幼许配给龙云为妻,我们情深意笃,实指望有一天洞房花烛,白头偕老,不料出了个魔道刁鹏,看奴貌美,几次求婚,父母未允。他便杀死二老,逼奴就范,龙云为救我,被刁鹏抛下悬崖。当夜我变凤飞走时,被刁发觉,魔剑伤体,幸遇你搭救才免一死,今夜酒醉现出原身,为报你恩,我愿以身相许,不知意下如何 ?”冯祥大喜,俩人便拈草为香,拜过天地之后,遂成夫妻。

  婚后两人你恩我爱,凤英年轻貌美,乐于助人。当时,这里土地碱化,草苗难生,村民缺衣少食,饥寒交迫。她决心尽己之力,对盐碱地进行治理。凤英东来西往,移西山之土覆于地表,改良土壤。三年后,东、西、南三方碱地相继化做良田,但因久旱无雨,禾苗不壮,收粮甚微。她又利用自己道术,卧地七七四十九天,地凹成海,海深三丈,泉水涌出,常年不竭,这样,曲周县城四周,遂成四海,曰:东海、南海、西海、北海。曲周县志上写有“城四隅均有海濠,东南为最,不遇奇旱不涸。”自此,三方良田,旱涝保收。后又因人稀地广,常有豺狼出没,外人骚扰。第四年,她便开始修筑城池,数村百姓日夜助修,仅一个月,一座雄伟城池拔地而起,取名“凤凰城”。城周五里三十步,高二丈四尺,宽九尺,留有四门(东门崇化、西门永安、南门累盛、北门拱振),四海围其当中,城内外河渠通畅,建拱修桥,于东桥迤南开闸挑浚,引河道水注隍,滏水入焉,水旋城而周。城内建有戌楼浚池,假山三座。据说上面还有凤凰栖身和游乐之所,每年八月十五子夜,三座假山在烟雾缠绕中增至云端,宫室、人物、车马历历可见,如海市蜃楼,故又有三山不见之说。后来人们把山、海、桥连在一起来描述凤凰城内的美景,素有“三山不见,四海不干;不出城,两道桥;出城门,过吊桥;走东关,桥摞桥”之说。对凤凰城有史料为证:“曲周地面,无高山大川大限,维持恒墉,矻矻以壮金汤。”

  正当凤英准备着手治理北方盐城时,瘟疫流行。为救民于病难,凤英展翅昼出夜归,采太行灵芝百草,煎汤熬药,挽救众生。而此时那魔道刁鹏,得知凤英在此城已嫁人为妻。一夜,佯装游道乞丐前往凤英家中,凤英采药未归,家中只有冯祥和刚满周岁的女儿。刁鹏手起剑落,连伤两命,又来到城西墙下,念动咒语,城墙便长高三丈,时逢凤英剑般飞来,未加提防,触墙而亡。

  凤英遇难,百姓云集城西河边,跪地哀嚎,哭天动地。突然,天气骤变,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风沙过后,凤英尸体不翼而飞。尸体是龙云用阴阳法携走的。当年龙云被抛下崖后,被燕云大师救起,并收其为徒,学得一身阴阳真功,时日,遵师命寻刁鹏报仇,听到哭声来看究竟,恰逢正逃的刁鹏,打了三个回合就要了他的性命,携尸而走,走时抛下一道黄陵,上写道:

  桐植四方田,成荫春满园。

  林中筑巢坚,凤栖梢枝边。

  归兮终有期,来年把城观。

  一老秀才费心思虑后,告诉众人,这是首藏头诗,其意是“桐成林,凤归来”。凤英是仙不会死,还要回来呢!曲周城人又喜又悲,悲喜的泪水汇入城池,水涨浪起,汹涌澎湃,绕城七日方息。

  此后,为纪念凤英,曲周城又称“凤凰城”简称“凤城

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以来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应该从更深层次理解内在美与外在美,内在美与外在美是统一的,美的重要功能应该是感染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外在美促进教学。

关键词:内在美 外在美 统一 感染

1、正确认识内在美与外在美

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以来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外在美往往被理解为人长相穿戴的漂亮华丽,是肤浅感性的,内在美被理解人精神品质的高尚,是不可感知的、抽象的,内在美与外在美往往被人为地割裂、对立起来,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是不要以貌取人,要注重人的内心品质,中国许多谚语强调人的美重在内容。例如“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花美在外边,人美在里边”,“马的好坏不在鞍,人的美丑不在穿”。彝族谚语:“泥土是美的母亲,脸上贴金也没有脚上溅泥巴光荣。”也是说明人的美在于勤劳。外国也有类似的谚语,如“人美不在貌,而在心”(朝鲜),“样儿好,不如心眼好”(老挝),等等。如德谟克里特说:“那些偶像穿戴和装饰的看起来很华丽,但是,可惜!他们是没有心的”,①这种审美观点,在一些文学艺术作品中也得到形象的体现。如在莎士比亚的剧作《威尼斯商人》中有一个情节是向鲍西亚求婚的人,要从金的、银的、铝的三个匣子中找出一个匣子,其中一个藏着鲍西亚的画像,谁选中了,这位姑娘就嫁给谁。第一个求婚的是摩洛哥亲王,选中了外表闪光的金匣子,里面却装了一个骷髅头骨;第二个求婚的是贡亲王,选了耀眼的银匣子,里面装的是一张傻瓜画像,这两个人的求婚都落空了;第三个求婚的叫巴塞尼奥却选中了那质朴的铅匣子,下面是他的一段说白:“外观往往和事物本身完全不符,世人都容易为表面的装饰所欺骗……再看那些世间所谓的美貌吧,那些完全靠脂粉装点出的,愈是轻浮的女人,所涂的脂粉愈重……你炫目的黄金,米达斯王坚硬的食物,我都不要你;你惨白的银子、在人们手中来来去去的的奴才,我也不要你;可是你,寒酸的铅你的形状只能使人退走,一点没有吸引人的力量,然而拟定质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我就选中了你吧,但愿结果美满。”②打开盒子一看里面装的正是鲍西亚的画像,他的求婚如愿以偿了,这段说白体现了莎士比亚的审美观点,他鄙夷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而颂人物性格上的内在美。

其实,我们理解内在美与外在美应该从更深层次理解,内在美是人的理想、道德、情操、知识等主观世界的美,外在美是人的相貌、体态、服饰、行为举止的美。

2、内在美与外在美是统一的

内在美与外在美是统一的,外在美受内在美制约,内在美通过外在美表现。

人的美和人的本质是密切的,创造是人的珍贵特性,在创造过程中显示人的聪明、勇敢、诚实、坚毅等美好品质。这些品质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而且是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人的美不同于长相漂亮,而是人的内在品质相的,平时我们常把“美”与“好”,“美”与“德”相结合使用,这里面体现了“美好”和伦理学的深刻的内在。我们从美学上所使用的“美”,其意义要比“漂亮”要深刻的多,丰富的多,漂亮虽然可以使我们从形式上获得美感,却不能使我们精神高尚。而且人的漂亮时易逝的,而性格上的美却是常在的,持久的。莎士比亚在剧本《一报还一报》中写道:“没有德性的美貌,是转瞬即逝的;可是因为在你的美貌之中,有一颗美好的的灵魂,所以你的美貌是永存的。”③

正是由于人物外在形象美具有这一特点,因此中外许多杰出的艺术家都重视人的精神美,深入观察、研究表情、动作和人的内在品质的关系,达芬奇曾说:“除非一个人物形象显示了表达恶劣内心激动的动作,否则是不值得一赞的。”“绘画里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每一个人物的动作都应当表现它的精神状态。”④中国古代画论中强调“以形写神”,“神形兼备”,把表现人物外在形象的美侧重于内在精神品质的特点。当人的外部特征体现一定美好品质的时候,这形象就是美的。

前面着重了人的内在品质在人的外在形象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精神美、性格美并不是抽象的、不可感知的。任何美都有它的感性形式。没有了感性表现,美也就不存在了,黑格尔曾说:“美的生命在于显现”,他是从唯心主义出发,把美看作是理念的显现,但是这里包含了一定的合理因素,所以他显现看作是“美的生命”。我们人物外在形象的美,也必须研究在社会实践中人物内在品质是如何体现在形象上的,我们认为人的内在品质总是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得到表现,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表现出来。有一件摄影作品内容是表现周总理年视察河北邯郸第一棉纺厂工人食堂时的动人情景,从照片中人物形象说明人物形象美并不是抽象的,周总理所具有的那种关心、热爱的内在品质都在形象中显露出来。摄影家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瞬间---总理正要从女工手中掰下一块窝窝头尝尝,总理的表情是那么的和蔼、态度是那么平易,从周围人物的笑脸上,我们仿佛听到了周总理的亲切而风趣的语言。这种生活形象的美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美,它能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和提高。有时候人们在生活中只注意到长相的美,而忽略表情、动作、语言的美。长相的美其实是一种形式的美,而表情、动作、语言却和人的内在品质、精神有着密切。所谓“征神见貌,情发于目”(魏刘劭《人物志》),就是指人的思想感情常常自然流露于外形。不同的情感会引起外形的不同变化。首先人物的感情从面部显露出来。高兴时“眉开眼笑”,得意时“眉飞色舞”,愉快时“眉舒目展”。人的眼睛最富于表情,心灵中最细微的变化,都可以从眼睛中流露出来,所以达芬奇把眼睛比作是心灵的窗户。《诗经》中《硕人》里面有这样一段描写美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前面五句描写皮肤、牙齿的颜色、质感和形状,都属于形式美,而后五句则是描写了表情、神态,因此后五句更能引起人们的想象和美感。其次,人物的情感还是从体态动作上、语言声调上表现出来,以上说明对人物外在形象美需要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去掌握。

3、美的重要功能应该是感染人

在我们这个多媒体的时代,眼球经济的时代,如果没有办法广泛和迅速的感染到人,形成文化影响,这种美不能算是成功了。而感染力是很直观的东西,真正的美不是等着大众来发掘,而是它的魅力可以扑面而来,让大家生动具体地感受到。魅力四射,就是要射出去的,美如果只存在于人的心灵世界,内部世界,是称不上魅力的。

美不是静止的存在,它存在于人和人的沟通交往中。

内在美如果不能冲破心灵的藩篱,对外开放,在外在上有鲜活的表现,形成外在美,它就只有孤芳自赏了。

我们要勇敢地展现自己,在开放的状态中展现美,美将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顺利愉快。

4、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外在美促进教学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体现的外在美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到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重视语言等外在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动之以情情感美

“感人之心,莫先乎情”。每一节课教师都要以饱满的精神,亲切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灵,以“师情”动“生情”,以“师情”激“生情”,师生的情感融洽地交织在一起,投入学习。

儿童的心灵最敏感,他们能准确捕捉到教师语言中“情”的信息,进而领悟“情”中之“理”。教师要以美的语言作为美的品德的载体,深入学生幼小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直观形象音韵美

儿童的思维是直观的、形象的,他们的注意常常指向那些能引起兴趣的对象。教师的语言音韵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除了做到语言准确、语法规范外,还应注意语气的轻重缓急,做到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充分展示音韵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到审美的愉悦。

在教学中,不但要有优美的范读,精练的讲解,还要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如《小小的船》一文,要让学生通过读,领略诗的节奏、音韵美,从而真正去领会作品的内涵。

教师语言的音韵美吸引着学生,直接影响学生理解与享受作品美,决定着学生的语言美。

(3)、充满童趣体态美

体态语,也叫态势语,它包括人们使用口头用语所伴随的手势、眼神、身态、面部表情。有人说:“美是自然的适度”。能烘托、渲染口语的效果。

如《司马光》一课教学中,利用体态语表现司马光砸缸救同伴的动作,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充满童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飞夺泸定桥》一文中,充分利用面部表情,既表现时间的紧急,任务的艰巨、夺桥的迅速以及胜利的喜悦,又能充分体现战争的艰苦,战斗的激烈,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感受英雄人物的壮美之情。

爱迪生说过:“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教师应把自己看作特殊的艺术家,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用内在美的心灵和外显的美去拨动学生美的心灵,塑造出儿童美的心灵。

总之,教师的外在美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情感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学生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动力。只有把学生的情感和智力因素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和谐、生动、活泼、融洽的课堂氛围,才能切实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135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