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漫记

芷江漫记,第1张

芷江真是个好名字。

芷江即沅州。屈子流放沅湘时采撷岸芷汀兰,说“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湘夫人》)” 芷是兰科植物,生根在悬崖罅隙间,或蔓延到松树枝桠上,长叶飘拂,花朵下垂成一长串,风致楚楚,香味淡远。沈从文说:“估想他当年或许就坐了小船,溯流而上,到过出产香草香花的沅州。……若没有这种地方,屈原便再疯一点,据我想来,他文章未必就能写得那么美丽。”既是名句动人,后人干脆将沅州改为芷江了。

芷江有傲人的前身。芷江历来被称为“滇黔孔道,全楚咽喉”,在汉代名潕阳;五代时,芷江称沅州府治,当时为九省总督府所在地;清朝时为偏沅巡府所在地(相当于省会。后来偏沅巡府迁至长沙,到后来改为湖南巡府,乃湖南建省之始。)。二战时,这里是盟军在远东地区最大的军事基地,中国陆军总部所在地,远东第二大军-用机场所在地……国民政府在此地与日本军方洽降,史称“芷江受降”。

而到今天,芷江只是座人们不甚熟悉的小城。

到了张家界转火车至怀化市,再乘汽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芷江县城。

沿路山势平缓,一直邻江而行。江不甚宽,水极静,偶见渔船,都凝在江心,水纹不兴。这就是穿过芷江的潕水。“好文章不必好句子连着好句子一路下去,要有傻句子笨句子似乎不通的句子,之后而来的好句子才似乎不费力气就好得不得了”。风光也是如此,这平静的潕水忽然就有一座世上最大的侗乡风雨桥露出面目来。

龙津风雨桥是芷江的象征。最早建于万历十九年(1591),由僧人宽云四乡募捐修成,宽云曰:“桥形如龙,渡口为津,取名龙津桥可也。”所谓风雨桥即是廊桥,桥上廊屋鳞次栉比,百物杂陈,往来云集,就是一个集市。风雨桥是侗族村寨标志性建筑,深入侗寨随处可见。龙津桥是目前侗族风雨桥中的老大,桥长250余米,宽12余米,不过廊屋桥亭重建于1999年,没经多少风雨。虽是新修,依旧不用一钉一铁,全系木质结构,卯榫嵌合,四角翘檐,五顶层叠,宝尖冲天。这桥曾是湘黔连接的枢纽,沈从文在杂记《湘西》中提到这桥:

“河流到了这里忽然展宽许多,约三分之二里。一个十七墩的长桥,由城外河边接连西岸,西岸名王家街,住户店铺也不少。 三十年前通云贵的大驿道由此通过(传说中的赶尸必由之路)……”

沈从文在这里专注了一句“赶尸必由之路”,让我对这湘西怪俗好奇起来。沈从文在另一篇文章里写道: “经过辰州(今沅陵),那地方出辰砂,且有人会赶尸。若眼福好,必有机会看到一群死尸在公路上行走,汽车近身时,还知道避让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样。”我问过当地老人,都只说小时听大人说过。至于年轻人,已经闻所未闻了。

从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的记载里能看到一点端倪。

湘西民间,自古就有赶尸这一行业,学这行的,必须具备有两个条件:一胆子大,二是身体好,同时还有一个特殊的条件,相貌要丑一点。这个行业是有师承的,必须拜师。学成后,通过辰砂画符可以晚上带死尸走路。不挑灯笼,手中摇着一个摄魂铃,让夜行人避开。

这种巫术现象很多科学家在进行研究,各说不一。然而,另一种说法是,“赶尸”其实是黑帮的走-私活动,借这种令人毛骨悚然、争相走避的队伍,掩饰其非法行为。

龙津风雨桥的西北端,有天后宫。“天后”即闽人信仰的“妈祖”,所以这里又称内陆最大的妈祖庙。从河边踏上17级台阶,青石雕花栏杆围成的门楼斗拱飞檐,颇有气势。门坊由4根石柱和95幅青石浮雕画屏镶嵌而成。青石浮雕中有名著《武汉三镇》,常被画册征引。《武汉三镇》的面积仅0216平方米,悉将三镇尽收浮雕之中,长江、汉水二水交汇,舟来楫往百余只,舟子或闲谈、或对弈、或摇橹、或饮酒,形态各异,岸边店肆繁忙,黄鹤楼、归元寺则用镂空手法反复经营……所以天后宫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单这石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入得门坊,天井中有女道士闲坐看花,一回首,忽见门坊背面门楼二层为一戏台,格局与寺庙大相径庭。后知天后宫又是当年的福建会馆,就不奇怪了。《芷江县志》载:“乾隆十三年(1748)福建客民所建。” 戏台有对联:“凡事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这“顾后”说得贴切,回首看戏,身后可坐着天后娘娘呢。横批高悬“大千世界”四字,点破身世之感。

侧殿才是供着道教的主神的三清殿,四周排着些碑刻。

据报道,芷江县文物管理所集到一块石碑,碑文落款处刻:“潭阳(今芷江)邓其鉴撰文;渭阳(今凤凰)沈从文书丹;渭阳沈岳焕(沈从文原名)篆额。”立碑的时间为“民-国十年(1921)岁次,辛酉二月谷旦。”经考证为沈从文青年时代的书法手迹碑刻。这块石碑一直被当地农民当作搓衣板,直到文物部门发现后才得以保护,移进天后宫。

我没有找到这块石碑。

沈从文和芷江的渊源不浅。沈从文虽是凤凰人,但有五舅在芷江任警-察所长,由他安排,沈从文在警-察所里作了一名办事员。碑文的书法就是那时写下的。

除了五舅,沈从文还有一家在芷江名望最高的亲戚。这就是担任过民-国政府总理的熊希龄的家族。那时,熊希龄已迁居北京,坐落在芷江-青云街的熊公馆,由熊希龄的七弟熊捷三照管。熊捷三的妻子,便是沈从文的七姨。熊捷三本人也曾做过国会议员,在芷江是头号人物。沈从文就是在熊公馆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小说的。

听说沈从文在芷江做事做得好,有出息,母亲便带了沈从文的九妹,来到芷江,在熊府附近赁屋与儿子住在一起,卖屋所得近三千块银元,全数交由沈从文经管。

这时沈从文已到了18岁,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使他糊里糊涂地恋上了朋友的姐姐。那朋友开始向沈从文借钱,似乎很讲信用,今天借钱,明天还钱,经过无数次借还之后,沈从文终于发现,由自己经管的那笔钱,有一千块左右不见了。

沈从文终于明白自己吃了大亏,那一千块钱连同自己的“爱情”一起子虚乌有。这事总有一天要被人知道,他感到在芷江再也无脸见人,便给母亲写了一封信。信上说:“我做了错事,对不起家里,再也无脸见人。我走了,这一去永远也不会回来了……”当夜瞒着母亲和熟人,悄悄地离开了芷江,果真再也没有回来过。

沈从文说熊公馆“离沅州府文庙只一条小通道”,我找到了文庙,而三进大宅的熊公馆则不见片瓦,原址上是芷江第一幼儿园。

进得文庙,见一地荒草,左偏殿拆得只剩下梁架,右偏殿的格窗竟砌了砖,住着一户人家,往里看,一地的锅碗瓢盆。正殿里没有素王像,倒有三个老木匠用绳墨锯刨做着新的格窗,一屋新鲜木屑的味道。正殿后即占为了芷江民族中学,既是兴学,想必孔子不会怪罪。

问那三个老木匠,算是重修文庙吗?说是,要抢在9月前修好,不是为了收门票,而是那时芷江要举行纪念抗战胜利的国际和平节,好些国际友人要来芷江呢。

这些国际友人不知道屈原,也不知道沈从文,来这里只是纪念那场史上空前的战争。

第二日,云压得很低,云里的湿气浸漫到芷江中心的十字街上。十字街头有个大大的招牌,画着陈纳德将军的画像,上有一行字:飞虎队陈列馆(原芷江机场指挥塔)——沿陈纳德路700米。

芷江很小,主要的街道就是这十字街,分别叫南街、北街、东街、西街,从东街去芷江机场的路已命名为陈纳德路了。

叫了三轮敞蓬“的士”,嘟嘟的摇过去,路上雨丝就漫下来了。天人感应就是这样,你去凭吊战争故地,断魂天就不期而至,拉下布景,定下基调。

早在抗战前的1934年,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就预见:“中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空军基地宜设在昆明,战时大本营宜设在芷江。”1937年战争爆发后,国-民-党中央航空委员会致电湖南省政府,要求在芷江兴建一个1200米见方的大型机场。后又多次扩建,遂成为二战中远东第二大军-用机场。

芷江机场也是陈纳德飞虎队的大本营,除陈纳德的航空队外,当时这里驻扎美军达六千余人。也就是说,在当年,在居民只有八千人的芷江小城的街道上,行走的外国人可能比中国人还多,形成一种特异的风情。

“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似乎旧战场总是荒烟蔓草、空荡荡的景致。一眼望去,当年远东第二大军-用机场并不甚大,夯实的机坪上(那时的机坪并不用水泥,跑道也只是卵石铺就)已长出了野花成片,雨雾里有三两只水牛在水墨中点出重色,像李可染的画。到了机场边上,车便不能进了,我打了伞向指挥塔慢慢走,十数个一人多高的石碾散落在机场边上(有的被炸-弹炸去一半),据说每个石碾重三四十吨,要由100多个劳力拉动。在机场遭到日军空袭后,立即填土石碾压,第二天就能使用。

我见一个石碾上坐着一对少年男女倚在一起,少女的衣色是灰调子中的鲜红。他们不怕这雨。

指挥塔只是一幢三层的砖楼,里面布置为飞虎队陈列馆,主要是陈纳德将军的事迹和他工作和居住的房间。指挥塔边有一栋砖瓦平房,为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陈纳德将军及夫人陈香梅在此开过酒会。1994年,陈香梅女士来此凭吊,见当年遗址旧物依稀,物是人非,感触不已。她是幸运的。同年,美国国防部长佩尔斯访中国,一行人要到飞虎队当年的基地重庆和昆明去致敬,可惜那些地方年久失修或被占用,无可凭吊。

我一个人爬上塔顶,看见旧机场的一边是即将启用的民航机场,大而且光鲜。多少年,这里没听见飞机的轰鸣声了。当年,围绕着这块空地,打响了芷江保卫战,日本战史里称 “芷江攻略战”,中方称“湘西会战”。四个月后,日本军方代表降落到这里,交出战-刀,宣布日本投降。

芷江保卫战,是1944年以来,中国正面战场上打得较好的惟一的一仗。

盟军空军对中国战场的介入,已使日中的空中优势逆转,所以在1944年日军的“1号作战”中,中美空军在衡阳、零陵、宝庆、桂林、柳州、丹竹、南宁等地的7个空军基地和30余个飞机场,相继被日军占领或捣毁。至1945年3月,芷江机场就成了美国战略空军在华的惟一的前方机场。东京大本营认为,必须拔除这颗钉子。

日军投入这场战役的兵力共4个半师团,8万余人。国-民-党军在湘西战役中动用的都是中央军精锐嫡系——9个军26个师多为美式装备,共计兵力20余万人。无论陆、空军综合力量对比,中国-军队已占尽优势。而且湘西地形险峻,山峦起伏,尤以绵延300多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的雪峰山脉,为湘西的第一道天险(湘西会战又叫雪峰山会战)。

会战从1945年4月上旬至6月上旬,最终日军溃败而还。在反击过程中,杨伯涛师长将手边三个团全部打上去,不留预备队。并呼吁4方面军司令王耀威调各师合围,但王只派出一个团支援,致使日军残部逃出大半。鼎革后的1951年,两个人在北京秦城监狱碰面,杨伯涛仍厉声痛斥王耀威:“你是中国人的罪人,日本人的功臣!”王苦笑不语。

第三日,去城郊七里桥的受降纪念坊。天色阴沉依旧。

这里是芷江受降的原址。“抗-日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出芷江”,起于卢沟桥,止于七里桥。

七里桥远不如卢沟桥体面,只是个十几米的水泥桥罢了,但以前桥头立一石碑,上刻“脱帽致敬”(此碑已移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展览馆),因为前方就是受降坊了。

穿过抗-日凯旋门,迎面耸立着一座四柱三拱门的“血”字型碑坊,象征“一寸山河一寸血”。坊的正面大书:受降纪念坊,其上的领额是蒋中正所提的“震古铄今”,中门两旁的题联“克敌受降威加万-里,名城揽胜地重千秋”也出自其手笔。侧门拱额“布昭神武”、“武德长昭”分别出自于右任、孙科之手。坊背中门两侧是何应钦的题联:“名城首受降,实可知扶桑试剑、富士扬鞭还输一着;胜地倍生色,应推倒铜柱记功、燕然勒石独有千秋”。

原坊建于1946年2月,“文化大-革-命”被拆毁,1985年8月按原样修复。

受降坊左侧,是受降会场旧址,三栋黑色鱼鳞板式双层木结构平房,组成长方形品字。正中为受降堂,右侧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左侧为陆军总司令、中国受降全权代表何应钦办公室。1945年8月23日,日本降使今井武夫向中国受降代表萧毅肃中将递交了降书,投降典礼就在这里举行。

今井武夫是8月21日飞往芷江乞降的,在机上还发现机枪一挺,遂从洞庭湖上空投入湖水之中。望着越扩越大的涟漪,今井武夫吟咏着日本平安时代一位战败武士所作的诗句:

饱经岁月苦

线朽香横斜

且顾残衣甲

褴褛难掩遮

后来两日的洽降,今井武夫的回忆录上记:“我们这几天的一切举动,好像发生在另外一个世界上的事,是由另外的一些人扮演似的,我只是沉痛地陷入伤感之中……”

但芷江,乃至中国,仍沉浸在狂欢之中,这场战争的胜利,毕竟太艰苦了。真的是“一寸山河一寸血”,整整3500万条生命。

可是芷江一度被遗忘了。一位当地人写:“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西晃山那边的芷江有个废弃的“国-民-党机场”。不过,我对芷江全部的印象,也就是那里有个“国-民-党机场”。 历史老师和中学历史教科书,都没有只言片语提到这座历史名城。我这个大山沟里对《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百看不厌的少年,不知道百里之外的芷江曾经有过飞虎队,当然,更不知道有个美国佬将军陈纳德。”

记忆太重,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出得受降坊,我在桥边小坐了一会,回首看,发现这郊区的七里桥倒承载着芷江最大的声名,受降旧址和“亲妈”都在桥头。

凯旋门边有间叫“亲妈”的饭店,门面也不堂皇,却称芷江鸭第一。在芷江,几乎每个饭肆都能做出芷江鸭来,但要向芷江人打听吃鸭,往往被指向此“亲妈”,意为丈母娘,发音似“亲猫”。不时有挑担送鸭的,全进了亲妈饭店。

我在芷江宾馆吃饭,那服务员说他们的芷江鸭才是最好的,因为他们的厨师级别也高,连“外宾也要吃的”。

我说过,外宾不识屈原、沈从文,想必也不识芷江鸭的妙处。

芷江鸭以干锅形式做的,放在一个盛放了炭火的砂罐上煨制而成。选用当地仔鸭用料,体重2斤左右。肉嫩、骨脆、少脂肪,加工焖烧容易入味,加入香葱结、姜片、朝天椒,并在鸭肴中添放了本地一种香料——芷草。当地人乐于暗示,芷江饲养的鸭子之所以久负盛名,与这种与屈原喜欢的芷草关系神秘。如果不用芷江本地鸭和芷草,那就不是正宗芷江鸭。

我进得“亲妈”,当然要点芷江鸭。鸭子一端上来,见泡椒、菜椒、香葱结大量,其中生姜最突出,据说一只四斤鸭需用姜二三两,大块五花肉也是重臣。主角总是让押后,让随从左右分开,才出来亮相。品戏和品菜是一个道理。

只吃得一口,辛辣绝妙,令人振奋,泪就下来了。

忽然就心生感激,这是个和平年代。

1 美丽的的芷江夜景(作文)

我的家乡在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夜景美轮美奂。

每当夜幕降临,每家都拉开了灯,大地一下子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我特意去看家乡的夜景,穿好鞋走出了屋子,来到街道上。

街道旁摆上了夜市。夜市里很喧闹,有的人在吃着烧烤,有的人在这里尽情地放松。

霓虹灯照着豪华的高楼大厦,显得格外引人注目。那灯光一会儿红,一会儿蓝,一会儿紫……有的颜色叫得出名,而有的却不知是什么名字。

有些人把椅子和桌子搬到天楼上,他们可能喜欢安静。在这时,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叔叔阿姨被一阵微风把一天的疲劳吹走了。

深夜了,街上又变幽静了。我的家乡真美呀。

2 美丽的的芷江夜景(作文)

我的家乡在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夜景美轮美奂。

每当夜幕降临,每家都拉开了灯,大地一下子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我特意去看家乡的夜景,穿好鞋走出了屋子,来到街道上。

街道旁摆上了夜市。夜市里很喧闹,有的人在吃着烧烤,有的人在这里尽情地放松。

霓虹灯照着豪华的高楼大厦,显得格外引人注目。那灯光一会儿红,一会儿蓝,一会儿紫……有的颜色叫得出名,而有的却不知是什么名字。

有些人把椅子和桌子搬到天楼上,他们可能喜欢安静。在这时,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叔叔阿姨被一阵微风把一天的疲劳吹走了。

深夜了,街上又变幽静了。我的家乡真美呀。

3 芷江作文大全五百字

国庆长假,大姑父带我们出去玩,我们开心地乘上了车子,前

往目的地——芷江。

日本投降地

到了芷江,我一下车,抬头一看,哇!这里的风景真美啊!大

姑父告诉我这里是日本投降的地方。走进景区,我发现碑文上写着

许多关于战争的故事,便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突然,我看见战争

时期的武器,非常好奇,马上跑过去看,展览厅里摆满了步抢冲

锋枪追击炮……接着我们参观了坦克和那时日本的司令部。看着

这些枪炮我的大脑里突然闪现出解放军叔叔冲锋的场景……

千层楼

快要去千层楼的时候,我就想——千层楼不是有很多层楼吗?

原来千层楼是下面大上面小的休息楼阁,它像一座塔,很壮观。楼

边有一条美丽的湖,湖水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照着天地之间

所有东西。突然我看见了楼梯,就兴高采烈地往上跑,“扑通”一

声,哎哟!我的头非常痛。等我抬头看时才发现楼梯被堵住了,我

差点就晕倒了。

风雨桥

我们刚到风雨桥,天公好像在作美,正好在下雨,让我们体验

了一下真正的风雨桥。风雨桥上有许多的商店,我那爱美的姐姐们

已经迫不及待地去看衣服了。突然我闻到爆米花的香味,转头看去

有人卖爆米花,马上跑过去买。爆米花真好吃,不过是谁在我后面

老想吃我的爆米花呀?原来是二姑父当我的“跟屁虫”,没办法只

好与他同享爆米花的美味!

这次游玩,让我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要感

谢解放军叔叔,是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今天的幸福。

4 去芷江的作文

聆听,窗外那淅淅沥沥的雨声,撑一把小伞,去聆听那座宁静的古城,芷江。

赤着脚,走在那古老的石道上,每一道石缝都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可爱的嫩草忍不住寂寞,从石缝间探出头来,好奇的打量着这美丽的世界。

小草们的顽皮,使古道的沉默支离破碎。聆听,那古道的充满生机的笑声。

笑着向古道说声“bye”,轻车熟路的来到了一片桃花源,一棵棵桃树上挂着些天真的笑脸,粉红粉红的,在雨的滋润下越发的动人。一阵微风扑面,一股清香笼罩着我,吸上一口,顿时令我精神一振,平日的疲惫一扫而空。

扔下伞,在这片桃花源中跳着,跑着,躺着。聆听,那桃花娇艳的笑声。

笑着向桃花源打个招呼,慢慢走向那道宁静的风景。雨的洗刷令她更加纯朴,却又散发出迷人的气息。

古老的吊脚楼,在那儿默默地静坐着,却更加显得他的沧桑。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抚摸着它那历经磨难而斑驳的皮肤‘感受着它那份难以隐藏的期盼。

我引着他,去感受河那边的吊脚楼,去感受这充满生机的古城。聆听,那吊脚楼欣慰的笑声。

告别欣慰的吊脚楼,我激动的看向河上那伟岸的身影,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多少年的严寒酷暑,它却依旧那么雄伟,那么壮观,那么伟岸!这些年的磨难,只是在它身上留下了淡淡地痕迹,它,依旧以当初的姿态向大家证明,芷江风雨桥不会倒下!聆听,那风雨桥的爽朗笑声!我漫步在芷江的街道上,聆听,芷江古城。

5 芷江风景线作文四百字

我的学校是实验小学,那是一座绿草如茵、花团锦簇、无与伦比的校园。我爱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角角落落,可你知道我最喜欢的景物是什么吗?告诉你吧,我最喜欢的是花坛。

万紫千红的春姑娘迈着轻轻的步子悄悄来临,沉睡了一个冬天的花坛就醒了过来。小草从地下钻出头来,轻轻地摇摆着自己的身体。三月份,迎春花开了,**的小号角长在墨绿色的枝干上,多可爱!柳树姑娘也发芽了。

活泼的夏姑娘也到来了。她用碧绿色颜料给花坛涂上了一层碧绿。小草也是碧绿碧绿的,更加强壮,柳树姑娘的头发也长长了,叶子碧绿碧绿的,一阵风吹过,柳树姑娘还梳理起了自己的头发。

秋天来了,菊花开了,菊花有的红,有的白,有的黄,十分美丽。有的像喝醉酒的汉子,红着脸;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低着头,真美!

冬天也来了。柳树的叶子掉光了,可一场雪后,柳树成了银条,碰在一起叮叮当当!

我爱这美丽的校园!

6 芷江参观作文400字

对于芷江,比较陌生。初次听到,那是小学5年级时登上西晃山最高峰-金顶时,老师介绍说,那边就是芷江。不过那时对芷江的认识还是非常模糊,毕竟站在山顶上也看不清楚芷江。这次,在怀化游玩,就打算专门去游玩一次。看看仰慕已久的受降坊,目睹一下芷江机场的空旷,感受一下风雨桥的魅力。带着这些想法,上路了。

从怀化驱车到芷江大概是40几分钟的路程,首先第一站就是闻名天下的受降坊。这里的游客非常的多,免费的政策让我感觉很舒服。在受降坊那里留影纪念,在战机旁驻足,在受降纪念馆里看到了缴获到的日本兵钢盔、匕首、机枪、大炮。还有很多珍贵的文字、资料,特别是音像资料把我们带入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和平真不容易,那是多少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啊。在受降纪念堂里,我看到了那受降桌,这些一直在课本上才看到的画面今天就实实在在展现我眼前,让人恍如隔世。

游玩受降坊,又赶往芷江机场,那知道那里今天休息,连个飞机模具都没有看到,所有的门全是铁将军把守着。转悠了一下又赶往芷江城,在一个广场停了下来,几座有侗族特色的楼阁吸引了我。来到楼上使劲敲打那个大鼓,厚重的声音让人感觉耳朵都快震聋了。最后来到风雨桥,桥上全是商户,让人有些失望,很少有卖民族特色的商店,在木栏处,三三两两的老人在那里下棋打牌。桥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就犹如一个步行街。

玩了半天时间就撤了,感觉还不错,只是景点太少了。下次来芷江,一定要亲口品尝一下芷江酸萝卜和芷江鸭,这可是芷江的特色。也希望芷江这座国际和平城能更快的发展起来,成为我们怀化一座核心的旅游城市。

7 芷江的秋作文怎么写

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

秋天作文400字。飕飕不觉声,落叶悠悠舞。”每当我噙诵起这首诗,就会情不自禁地走进诗句中,去领略秋天的美丽。

秋天是一个五颜六色的调色盒,她把高梁变红了,把棉花变白了,把葡萄变紫了,把桔子变黄了……秋天还是一个魔术师,一阵阵秋风把我的心吹蓝了,把不开心的事都吹到九霄云外去了。

秋天是一个大厨师,她能做好酸、甜、苦、辣各种不同的美味佳肴。瞧,桔子说:“我的味道酸酸的。”甘蔗说:“我的味道可甜了。”苦瓜说:“我的味道很苦。”辣椒说:“我是朝天椒,辣得不得了。”秋天听罢,对它们说:“我拥有大自然的四种独特味道,正因为这样,人类的生活才会这么有滋有味啊!”

秋天是一位舞蹈家,等到树叶变黄,秋风便来到树旁,顿时,音乐响起,秋风带着树儿跳起了华尔兹,树叶随着音乐慢慢飘落,蝴蝶为她们伴舞,鸟儿为她们喝彩,真是美妙极了。

秋天是一位香水师,她赋予桂花树树独特的香味,一到秋天,桂花树就会散发出浓浓的芳香,让人们陶醉……

秋天的美丽使我惊叹,秋天自有秋天的韵味,秋天不再是万木凋零、满目萧条的代名词,而是充满了色彩,充满了希望,她绽放出自己的魅力,让人们对她刮目相看。秋天,你还有多少神秘之处需要我们用心来体会?

8 家乡的舞水河(芷江)作文

我的家乡是怀化,我最喜欢的是一天宽宽的河——舞水河。

春天,小河边一片绿色,河边长满了草。碧绿的树叶从枝头上长出来了。树上布满了鸟巢。

炎热的夏天到来了,河边绿树成荫,给小花小草遮挡了阳光。河里的小虾蹦蹦跳跳,似乎要跳出水面。

秋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了。小河边树上的叶子变黄了,一片片落了下来。草丛中有很多菊花,有红色的、白色的、紫色的……什么颜色都有。妈妈说,菊花不仅可以泡茶喝,还能当药材呢!

冬天来了,北风呼啸着,小河边一片寂静。那些本来碧绿的小草被雪盖上了,像一个个披着银装的少女。

我爱小河边的景色,我更爱家乡的小河!

9 今年关于芷江和平节的作文

一篇关于芷江的,行不?

舞水自西向东缓缓流淌,千年如一日载着历史逝去我站在桥上蒙胧中看到一个 轻晃银饰,唱着动情的山歌,踏着优美的舞步愈走愈远;又似看到一着白袍的飘逸男子,乘船逆流而上,歌咏岸芷汀兰;画面一转,满眼都是逃亡的人群,满耳都是炮响枪鸣,还有那哭天抢地的呼喊,连舞水都泛着血液的红,苍天都为之悲恸;画面不断的变动,最后整个世界都平静了,一张纸飘落到我的眼前,上面的“投降”二字是那么的突显“你怎么呢?”旁边的朋友一下拍在我的肩上,我猛的睁开眼睛,迷蒙的双眼渐渐清明,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身边不断奔走的人群、车辆,原来刚才只是一场梦,拉着朋友融入过往的人流,似乎刚才桥边没有人停留过

芷江很美,听着名字仿佛闻到了芷草的清香,看到了芷草随风轻荡的舞姿到了这个地方,定会被这里的山水人物所吸引,为之着迷这里的山典雅而青翠,是闺中待嫁的东方佳人,有着女子特有的天真纯洁,又不失内心的高贵,我看惯这家乡的东方佳人,到了外地,看到那 的石山时,就如看到伟岸而挺拔的男子, 有力的胸膛,一番完全不同的风味,但我似乎更迷恋家乡那美丽的东方佳人,她们模样高挑,以云雾为纱,杉木为衣,青松作裙,拖着流水裙摆,头上还别着娇艳的花朵,过去的岁月,我时时伴在她们身边,与之嬉戏、劳作,当远离家乡时梦中常有她们的倩影这里的水是轻甩云袖的舞者,灵动而清雅,少了尘世的繁华,多了隐者的高洁,自西向东穿过芷江,年年如一日永不停息的流走,她像母亲,养育了这座美丽的南方小镇,与这里的人们血肉相连;又像是一个旁观者,历史如梭,洗净万千凡尘,自留高洁山与水遥相呼应,山饶水,水饶山,亲密无间

这里生活的是以歌舞而闻名、热情好客的侗族儿女,后来又有许多其他民族的人来此定居杂居,以汉族为主,使这个美丽的小镇有着侗族的建筑人文风情,又不失现代的繁华我爱这个有着侗乡风情的迷人小镇,风雨桥是横跨在舞水之上的巨龙,但似乎这巨龙身上住着人家,亭台楼阁,遮风避雨,里面有过往的人群、车辆,琳琅满目的商品,休憩的廊阁,似乎这不再是一条简单的龙,一座简单的桥泰和楼远看是高耸的三个巨人,比肩而立,楼分两层,上下两层皆回廊亭阁,古典风味十足,二楼还有大鼓,“咚咚咚。”为这侗味十足的芷江而喝彩还有凤凰山庄,还有和平村,还有孔庙,还有。这里的侗族儿女能歌善舞,美丽的服饰,动情的歌曲,演绎侗乡风情

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烽火中的芷江是重要的抗战后方战略基地之一,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芷江人民更是奋起反抗,为保卫祖国而前仆后继,鲜血染红了舞水1945年8月21日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经过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战,加上国际友军的帮助,日本宣布投降,并在芷江双方代表草签降书,芷江由此成为中国抗战胜利受降历史名城,芷江抗日受降纪念坊的建立就是让我们记住这一时刻今天的芷江为了纪念中国来之不易的胜利,为了向中国及世界人民传达和平的心愿,于2003年开始举办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还修建了和平广场,和平村。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5年之即今年9月举行第四届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让我们把和平不断沿续下去,我为自己生在芷江而自豪­

10 芷江的冬天的作文600字

一阵北风吹过,冬天悄悄地跟来了。

似乎秋天还没完,冬天就迫不及待地跑来了。起先只是气温下降,没留神,已经穿上了厚厚的毛衣和夹克。我这才意识到:冬天到了。

冬天的家乡,一切都已沉睡,偶见有梅花,也只是星星点点。家乡的冬天,没有那粤闽之地如春般的温暖,也没有齐鲁大地如济南那般温晴的天气。但是,家乡的冬天,冬天的家乡,是粉装玉砌的,是喜气洋洋的。

家乡的冬天,虽无绿色的生机,却有白雪的陪衬。看吧,那洁白的雪,是云朵的儿子,是天空的使者,来到人间,纷纷扬扬,随着风儿追逐打闹,落在人家的房顶上,成了玉砌的瓦;落到枯枝的树上,成了白色的花;落到黄土地上,成了厚厚的毯。家乡的雪,如调皮的娃娃,时早时晚。有时立冬没多久便迎来了第一场雪;有时候,迟迟未见踪影,等到春姑娘来时他才抢着来到这世界。不过,他是十分喜爱这世间的,因为不论早晚,几乎是年年都有一场雪。家乡的雪是十分可爱的,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嘛!他为麦苗们盖上厚厚的棉被,既保证土地的水分不流失,又杀灭了害虫,不仅是孩子,家乡的人们都非常喜欢这个雪娃娃!

冬天的家乡,是喜气洋洋的。为啥?噢,原来入冬以后,便迎来了人们最盼望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家家户户都挂出经灯笼,人们忙里忙外,准备各种美味,孩子们也拿出准备好的烟火,对天燃放。看到这里,大家该明白这个节日是什么了吧?那就是一年一度的春节。在这个团圆的节日 里,人们围坐一桌,高兴地吃着年夜饭,观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在这个晚上,光明驱走了黑暗,温暖散尽了严寒。

家乡的冬天,虽没有生机,却有白雪来装点,虽有严寒,但有人间的温暖与热情驱散。家乡的冬天,来也悄悄去也悄悄。冬天的家乡充满了冬天的气息,温暖而美好!

  芷江的地方春节习俗:

  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是个很重要的节日,民间百姓一般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一直要热闹到正月十五,这个“年”才算过完了。

  1、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天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2、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天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3、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4、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节日中才能吃到肉。

  5、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6、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7、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8、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9、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崇。

  10、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11、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份。

  12、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13、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14、大年初六,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15、大年初七,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16、大年初八,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17、大年初九,玉皇天诞。因为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18、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19、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20、正月十二,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节赏灯的准备工作。

  21、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22、 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23、 正月十五,夜照田蚕(神)。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春节的由来:

  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如放鞭炮,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483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