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清末最美格格,2003年去世,爱了溥仪整整45年一生未嫁

她是清末最美格格,2003年去世,爱了溥仪整整45年一生未嫁,第1张

王敏彤,满洲镶黄旗人,父亲是立贤是军机大臣崇厚之孙,母亲是乾隆皇帝五世直系孙女、贝勒毓朗二格格恒慧之女,因为在家长是长女,因而也被称为「 ”大格格”除此之外,她还是婉容的表妹,王敏彤可谓是清末最美的格格了,她身材纤瘦颀长,眉眼精致,皮肤娇嫩白皙,自小深受着家族的教育,因此,王敏彤也是一个有颜值有内涵的人。 也许溥仪在我们现在很多人的眼中,是一个极其无能的皇帝,但是,在王敏彤眼中,他就是自己的白马王子,自从见到溥仪时,她就深深爱上了他,不过,因为1922年,溥仪最终与自己的表姐婉容结婚,王敏彤就将这份感情一直放在了心底,17岁时,王敏彤本来要嫁给一个爱新觉罗氏的子孙,最后此人实在不检点婚前就有了不轨行为,由此,两人的订婚也就失约了。 之后的王敏彤将自己的心一直放到了溥仪身上,1959年,溥仪特赦的消息传到王敏彤处,这时婉容已经去世,而且溥仪身边也需要一个照顾的人,王敏彤不愿意在珍藏着自己对溥仪的爱,主动邀请溥仪来家里吃饭,并且开始追求他,谁知溥仪面对王敏彤的热烈追求只是淡淡的说「 ”我不想再找一个旧式的满族女子”后来不久,溥仪就和李淑贤结婚了。 溥仪的坚决反对,让王敏彤一时之间很是悲痛,她以为溥仪是嫌弃自己,于是她还专门去医院做了一个处女证明放到了溥仪面前,这件事在我们看来确实可笑,但是足以看出来,王敏彤对溥仪痴心的爱了。 1967年,溥仪病重期间,王敏彤多次到医院看望,可是与日俱增的是溥仪对她的讨厌,到最后,溥仪甚至说出了「 ”我不想再见到你,你给我滚”这次,王敏彤才彻底的死心,一路痛哭着离开了医院。 此后,虽然有人再向王敏彤提亲,但是都被她一一拒绝了,后来,王敏彤的母亲去世后,她就一直一个人生活着,住在一个简陋的小房,里面很脏,很冷,有人劝她搬出去,可她实在不愿意,当时有人愿意出80万买一个乾隆的瓷瓶,可她实在不愿意卖,后来送给了台湾的一个亲戚。 那个亲戚也算是很靠谱,对老太太很好,将她送进了北京的一家养老院,从此,王敏彤就在这里度过了人生的后半辈子,2003年,王敏彤去世,终年90岁。 从1922年溥仪大婚到1967溥仪去世,王敏彤足足爱了他45年,可是这份爱注定是个悲剧,无论她如何的倔强,终究,还是输给了所谓的命运,也许在很多人眼里,这就是真正的爱情吧!

溥仪是中国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总是悲情的色彩。不论是为日本人当傀儡还是时有时无的虐待自己的女人,他却总是显得那么神秘莫测。虽然退位的溥仪远离龙椅,但是依然有许多女人为他前仆后继,其中就包括晚清的第一美女王敏彤,王敏彤甚至为了溥仪而终生未嫁。王敏彤原名完颜立童记,是爱新觉罗・毓朗外孙女,其父为完颜立贤,其母为乾隆皇帝五世直系孙女爱新觉罗・恒慧。是家中的长女,人称大格格或王大姑娘,是婉容的表姐妹。

王敏彤身材纤瘦颀长,眉眼精致,皮肤娇嫩白皙,自小受母亲及长辈的规训,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大家闺秀,也养成了她温婉的性格。世人都成她为“晚清第一美人”。但是这位美人的命运却十分多舛,因为溥仪却耽误了一生。那时的王敏彤已经是一位老姑娘,人称“王大姑娘”。她家住在东四三条一个独门独院,母亲是个老派人物,官称王老太太,旧时在京城也算得上是有身份的人物。解放后。家庭没有别的生活来源,靠卖点旧东西,再做一些缝缝补补的活儿维持生计,一家人生活得倒也平静。

但是,正是溥仪的特赦回京打破了王敏彤生活的平静。据悉,王敏彤一家人一直对于爱新觉罗家族崇拜不已,早在伪满洲国时,关东军为了长久地掌控“满洲国”的政权,想让溥杰娶日本女人为妻,将来生一个有日本血统的男孩儿,就可以成为“满洲国”第二代“皇帝”。溥仪大吃一惊,坚决反对,但吉冈不客气地回绝了溥仪的要求。溥仪急切地找来二妹商量,因为关东军早已经把其信任的大臣们隔离开了。两人最后商量决定抢先在北京给溥杰找一个满族妻子。溥杰同意了。

这位女子就是婉容的表妹、人称“大格格”恒慧的女儿王敏彤。一切都在秘密地顺利进行,王敏彤母女甚至在1936年已经来到了当时的新京。但这件事还是很快被日本人知道了,在日本人的干涉和破坏下,原拟的订婚只好告吹。经此一事,完颜立童记的婚姻之路遭受了重大打击,一路蹉跎到了1960年。那一年,溥仪被特赦回京,王敏彤一家人的生活也被彻底打乱,那一年王敏彤年逾五旬,比溥仪小5岁,五官端正、眉目清秀,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而且知书达理,条件十分不错。

王敏彤一家刚一听说溥仪特赦回到了北京,王老太太素知溥仪与三妹金蕊秀关系不错,马上就找到溥仪的三妹金蕊秀,让她出面邀请溥仪到王家来吃饭。果然,三妹有面子,溥仪高兴地应约赴宴。王老太太有心宴客,早准备好了一桌丰盛佳肴。母女俩都能炒一手好菜,这次当然拿出了看家本领。菜是可口的,再加上有王敏彤在一旁热情劝酒,溥仪喝了个不亦乐乎。

本来,溥仪这个人不像他本人相貌那么死板,尤其喝了酒,就更喜欢嘻嘻哈哈地开玩笑。吃饭当中,王大姑娘在旁边把盏,俩人说说笑笑,溥仪微醉之中,又说了不少笑话。结果,溥仪大醉而归。过后,他只记得宴席上的佳肴,却忘了把盏的“美人”。偏偏王敏彤以为溥仪喜欢上了她,竟害上了单相思。她以为溥仪对她印象不错,于是又托溥仪的三妹夫润麒从中撮合,要他代做说客,邀请溥仪再次赴宴。但溥仪一听就摇了头。

原来,溥仪根本就不想跟旧满族女子搞对象,而且他也不想找一个没有正式工作的旧式家庭妇女。于是,无论是王老太太还是王敏彤请吃饭,溥仪一律婉拒,再也不赴这种相亲“鸿门宴”了。但王大姑娘死缠不放,屡屡托人向溥仪说合,溥仪烦了,产生了逆反心理,一提王敏彤就头痛不已。

后来,溥仪与李淑贤结了婚,王敏彤十分伤心,但是仍旧没有死心。

1965年,溥仪患病住进了医院。当时看望病人需要在门口拿牌子,一次只准进一个亲属。但是奇怪的是,每次李淑贤到医院看望溥仪时,门口的牌子就已经被人拿走了,李淑贤只好在门口等待。李淑贤后来才知道,那人是王敏彤。据悉,王敏彤去探视溥仪,在医院一坐就是一下午。终于王敏彤的这种频繁探视,引起了溥仪的反感。后来,王敏彤越去越频繁,溥仪烦透了。一次,她进了病房长时间不走,溥仪轰她,她才走。溥仪躺在病床上说:“她真是太讨厌啦!”溥仪气恼之余,索性找来润麒,让他转告王敏彤再也甭来啦。

但是,也许王敏彤是真心喜欢溥仪。1965年春节前后,王敏彤又来医院看溥仪。这次,很少发火的溥仪不光发火,甚至对她毫不客气地下了逐客令,骂道:“我不想见到你,你给我滚出去!”就是这样一位痴情的女子,为了让溥仪可以接纳她,王敏彤不惜去医院专门做了妇科检查,居然开出一张诊断证明书,证明她依然是处女,拿给溥仪看。这事虽然可笑,但足以看出王敏彤对于溥仪的一片痴心。也许,王敏彤就是这样先后错过了两次婚姻之后,而放弃了。也许,在她心中,觉得自己的美貌只有皇室才配拥有她。但是她不知道,从此的皇室一去不返,她自己的婚姻爱情也一去不返了!

晚年的王敏彤“晚清第一美人”风采全无,精神出现了异常,总是幻想有人要害她。在凄惨的晚年生活之后,王敏彤在养老院死去,终生未嫁。

溥仪最后一个妻子 李淑贤 “皇帝”谈恋爱 对于溥仪与李淑贤的婚姻,流传最多的一种说法是:周恩来总理给他俩当的“大媒”。其实,溥仪与李淑贤的这桩婚姻纯属偶然,介绍人是人民出版社编辑沙曾熙和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周振强。 1962年的一天,周振强来政协上班时,拿来一张女子照片,大家好奇地传着看。一问才知道,这是周振强的朋友沙曾熙拿来让周振强帮忙给介绍对象的一张照片。传来传去,照片传到了溥仪手中,他忙问:“照片上的女子是干什么的?”当他得知照片上的女子是医务工作者时,立即对照片上的李淑贤表示感兴趣。溥仪在抚顺监狱里的时候,就想当个医生,出了监狱,还想当医生,是周总理给他泼了一盆凉水:“你不懂医,治死了人可怎么办?那影响可就大了。”溥仪虽然没当上医生,但总想找一个医务人员做妻子。见了李淑贤的照片,溥仪就跟周振强提出来,想见一见面。1962年正月初七那天下午3点,李淑贤由沙曾熙陪同来到了全国政协文化俱乐部。当时,周振强已经陪着溥仪到了那儿。溥仪很大方地伸过手来跟李淑贤握手,一眼看上去,溥仪很朴实。他向服务员要了两杯咖啡、牛奶,又和气地问李淑贤:“李同志,不知道你能不能喝得惯?你尝尝。”那天,李淑贤的手里头正拿着一本医学书,溥仪拿过去瞧了瞧,然后对她说:“我在改造时也学过中医,我对医学一直感兴趣,看过不少医书,还帮着医务室做过护理工作呢。西医嘛,我也懂一点儿,量血压也会……”李淑贤觉得挺好笑,溥仪坐在那里根本不管你愿听不愿听,一直喋喋不休地说个没完。溥仪又主动问起了李淑贤的年龄,李淑贤说:“我今年37岁了。”“可是我已经55岁啦……”溥仪遗憾地叹道。李淑贤脱口而出说道:“只要感情好,年龄不应该有什么问题。”听了这话,溥仪很认真地对她说:“你要考虑一下,咱俩年龄有一定差距,是否今后对婚姻有影响啊……” 溥仪见过李淑贤没几天,就向全国政协领导同志汇报了这件事。全国政协派人调查了李淑贤的情况:李淑贤,现年37岁,在朝外医院当护士。 事实上,李淑贤不仅结过婚,而且不止一次。李淑贤又名李茹,汉族,原籍浙江杭州。她一直自称高小毕业,其实,她小学只念过几年,连写一封信都很困难。李淑贤10岁时母亲去世,16岁时父亲去世,在后母的逼迫下,曾一度嫁人。据记载,1943年,李淑贤曾与一个北平伪警察局的警察刘连升正式登记结婚。1955年刘连升被政府逮捕,后被查明是反革命分子,遂被政府枪决。1957年,李淑贤又与一个叫陈庆之的人结婚。这位陈先生是人民银行的一个普通会计,婚后,两人始终感情不和,于1960年10月离婚。1962年4月30日晚上7点,在全国政协文化俱乐部——欧美同学会旧址,溥仪与李淑贤举行了结婚典礼。

求采纳

对溥仪痴情的女子是清朝的多罗格格王敏彤,据说她还是清朝末代最美的格格,而且家世也不错,但就是这样一个颜值高、性格好的女子一直遭到溥仪的拒绝。一开始,王敏彤因为她的表姐婉容已经是溥仪的皇后了,她也就放下了对溥仪的执念,但在溥仪特赦回京后,王敏彤又燃起了对溥仪的爱慕之心,甚至在溥仪和李淑贤结婚后也不死心。那么,溥仪为何一直拒绝王敏彤呢?首先,王敏彤是清朝贵族身份,溥仪认为若是再与这种女子结婚,他在新中国的生活会受到影响的,而且他也怕他会再被清朝礼教牵扯住;其次,溥仪也不喜欢王敏彤,认为他们不适合。

王敏彤也被成为王大姑娘,因为一直没有婚嫁,而在1959年溥仪特赦后,王敏彤母女邀请了溥仪到她们吃饭,而就因为吃饭的时候王敏彤误以为溥仪对她有意思,于是王敏彤对溥仪的喜爱一发不可收拾了。但是溥仪并不想娶王敏彤这种没有一份正式工作的满族女子,认为这样不利于他今后的生活,毕竟溥仪也是想开始新生活的。而1962年,溥仪经人介绍认识了李淑贤,并与李淑贤结婚,这也证明了溥仪对王敏彤完全没有意思,只是王敏彤的一厢情愿罢了。

不过王敏彤真的是痴情,一直都不肯放弃溥仪。直到溥仪因为尿毒症住院了,王敏彤也经常来医院探望他,经常一探望就是一下午,这让溥仪感到十分厌烦,甚至说出了让她滚的话。一个女子被喜欢的人讨厌成这样,也是让人感慨,但是王敏彤这些行为对溥仪来说哪里算得上喜欢,只是负担罢了。

直到生命结束,王敏彤也没有嫁人,就这样度过了一生。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中国两千多年,虽然已经彻底结束,但是对后人思想上的影响依然在。其中比较明显的,便是人们对封建皇族有着很大的兴趣。

 平头老百姓,不像专家学者那般深入探索,大家好奇的多半是皇帝吃些什么,妃子公主们漂亮不。

 因为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当时已经能留下相片,而这成为满足大家好奇心的重点。看很多老照片,会发现清朝的格格妃子,并不是人人都很漂亮。但也确实有相貌不错,符合当今审美的姑娘在。

 个人认为晚清最美的格格,非完颜立童记(中文名王敏彤)莫属。其父为完颜立贤之女,母亲是乾隆五世直系孙女,外公毓朗贝勒,曾祖父军机大臣完颜崇厚。

 完颜立童记五官精致,身材高挑,皮肤白皙娇嫩,黑白照片也难掩其动人之处。因为自幼受母亲严格教养,性格温婉大方,是大家闺秀的代表。

 这样一位姑娘,最后却爱上了一位已婚男——溥仪。完颜立童记深爱溥仪,但是因为表姐婉容的关系,不得不放弃。随着年岁渐长,本该成亲生子的她,却因为种种原因一直耽搁了下来。

 溥仪从北京特赦归家之后,王大太太立马就请来溥仪的妹妹金蕊秀撮合。溥仪与金蕊秀关系不错,在金蕊秀的邀请下,溥仪来到王家赴宴。

 完颜立童记打扮漂亮,与溥仪同桌吃饭,把酒言欢,一顿饭吃的不错。本来以为溥仪对自己第一印象也不错,等着人去说亲,却发现溥仪根本没那个想法。

 也许是以前经历坎坷,溥仪不想与旧事牵扯太深。所以在婚姻方面,他并不想再娶一个旧满族女子,不想找一个没有正式工作的家庭妇女。

 与溥仪已成为不可能,但是痴恋溥仪的完颜立童记却终身未嫁。不是没有人来提过亲,但是都被她拒绝了。晚年完颜立童记生活拮据,精神崩溃,在养老院惨淡离世。

 拒绝与满族贵女成亲的溥仪,最后找了个普通小护士李淑贤成亲。而这段婚姻,还是偶然促成的。

 人民出版社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周振强有一天来上班,带着一个姑娘的相片。这姑娘原是准备说给人民出版社编辑沙文曾的,照片传到溥仪手中的时候,溥仪竟然看上了姑娘。

 姑娘便是李淑贤,后来周振强做中间人,两人见了几面,渐渐的有了感情,随后成婚。

 溥仪找了个小护士,其实还是有一点其他因素的。溥仪早前被特赦的时候,周恩来总理问他将来想干什么,溥仪曾说过想当医生。

 当医生需要专业知识,溥仪明显不具备,于是就被周恩来总理泼了冷水。因为这个原因在,溥仪虽然没有当上医生,但是总想找个医疗人员做自己的妻子,李淑贤就这样入了他的眼。

 婚后两人十分恩爱,溥仪早已忘了当初当初当皇帝的日子,和李淑贤过着平凡的生活。据说溥仪经常去接李淑贤下班,十分贴心。

 有一次下雨,溥仪带着伞到公交车站等李淑贤回家。当时无意间发现了一个没有上盖的下水道口,因为害怕李淑贤不注意会踩进去,就在雨中一直站在那儿守了好久。

 从帝王到平民,一生经历坎坷的溥仪,适应的很不错。

文绣乳名大秀,出生于1909年12月20日(宣统元年农历十一月初八),文绣的家世,是满州八旗中的鄂尔德特色蒙古族,在八旗中属于上三旗的镶黄旗。祖父名锡珍。父亲名端恭,曾任内务府主事。文绣为端恭的继配汉族蒋氏的长女,其妹名文珊。

1916年9月初,蒋氏将8岁的文绣送入花市的私立敦本小学读书。上学后的文绣改名叫傅玉芳。傅玉芳天资聪明,在学校里无论是国文、算术、自然,乃至图画和音乐等功课,都学得极好,深得老师的喜爱。 1921年春,居住在北京皇宫、保留清室帝号的大清国末代皇帝溥仪,已是16岁了。宫中的敬懿、荣惠、端康三位太妃与旧有的王公大臣,以及溥仪的亲生父亲载沣,决议要给逊清小皇帝溥仪选个皇后,举办大婚。傅玉芳的五叔华堪见此良机,竟幻想借机光耀已经很没落的额尔德特家族,便自做主张,将傅玉芳的相片,再袭用额尔德特·文绣的名字,伴同众多待选皇妃的姑娘照片,一起送到清室内务府,等候皇命中选。历经太妃和宗室权贵多次争议之后,方于1922年3月敲定由逊帝溥仪亲自阅看相片“钦定”。不曾想17岁的郭布罗·婉容得选为皇后,14岁的额尔德特·文绣得选为皇妃。

文绣被选定为皇妃之后,未曾与文绣见过面的溥仪,当即颁下谕旨,要内务府给文绣母亲蒋氏在北京地安门后海的南沿,买下一处大院落做为新居处,另外赏赐紫檀木家具一套,立刻使蒋氏一家的生活大为改观。只读了5年书的文绣也不再上学了,傅玉芳的学名更不许再用,整天在家里由五叔华堪负责讲授君臣大礼,或繁琐的宫中清规戒律,并要文绣熟读《女儿经》。

1922年11月30日,文绣先于正宫皇后婉容一天,被溥仪以隆重的婚礼娶进皇宫,皇宫里称她为淑妃。文绣在皇宫养心殿首次晋见溥仪,恭行三拜九叩之后,溥仪竟冷冷地开口说:“下去歇息吧!”新婚之夜,溥仪也未住进淑妃的新房。次日,溥仪再娶进皇后婉容,也是不与皇后同房,都是单身一个人独寝养心殿。

文绣自入宫之后,并未获得溥仪的宠幸。她每天早上梳洗完毕,就先到溥仪的寝殿问安,再到婉容皇后和四位太妃的寝宫中依序请安,之后回到她所居住的长春宫并关上宫门,过着简单朴素的日子,她或刺绣或教导长春宫的宫女认字,四位太妃和宫中仆役都对文绣的娴静有礼赞誉有加,但这并未能改善溥仪对她的冷落。

后来溥仪特给文绣聘请一位女教师凌若雯,专门教授英语。文绣学习很用心,进步极快,思想也随之开放,进而开始酷爱文学,竟把静心读书当成乐趣。 1924年11月5日,进宫做妃子还不到两年的文绣,赶上了冯玉祥的“逼宫事件”。北京警备总司令鹿钟麟带领警察总监张壁,奉冯玉祥之命进入皇宫,强令溥仪与后妃及宫内人等立刻全部迁出皇宫外,去到醇王府居住。后来,经过多次交涉,得鹿钟麟的宽容下,在溥仪离宫后特许他从宫中带走大内藏银——历代元宝6333斤,运至盐业银行兑换成袁大头银圆,做为溥仪一家人的生活开销。婉容和文绣及皇太妃们日常用品和平日所穿衣服,也允许全部带出宫外。在运送这些物件时,宫中人特将众多的金银珠宝、乾隆瓷器、名贵书画与手卷以及举世无双的古玩佳品等,乘机夹藏衣柜中带出宫外,暂存于醇王府里。

溥仪一家人离开皇宫,即标志着皇帝、皇后、皇妃的尊号,都自然废止了,如平民百姓。溥仪要为今后自身前途多加考虑,文绣也想以“平等”的身份,凭藉自己的学识,为丈夫溥仪出谋献策,改变寄人篱下的窘境。可是20多天之后,溥仪一家又赶上奉系军阀张作霖率兵进京,赶走了冯玉祥,溥仪既解了对冯氏之恨,又得以自由行动了。

就在张作霖统治北京之初,前清福建籍的翰林学士,曾官至湖南布政使的政客郑孝胥暗地里向溥仪献策:“欲复辟清帝王业,必定要借助日本为外援。”文绣知之,力劝溥仪说:“日本人残暴无比,日俄战争时,即屠杀中国人无数,绝对不能听信郑氏的鬼话,引狼入室,否则后果将极其悲惨。”可溥仪根本听不进文绣的诤言劝告,反倒于1924年11月29日,在郑孝胥的一手策划下,偷偷地进入了北京的日本驻华公使馆。溥仪的家人慌张恐惧至极,认为溥仪被劫持“失踪”了。几天之后,溥仪来信要婉容和文绣一起去到日本公使馆,与他团聚。为了知道溥仪是否一切安好,文绣匆忙来到了使馆。日本公使芳泽谦吉将他所居住的一座二层楼房收拾干净,让溥仪同家人及随行人员居住。文绣和婉容则由公使夫人芳泽幸子亲自殷勤款待。

日本政府向溥仪许诺,承担保护溥仪一行的安全责任,于是溥仪便在日本驻华公使馆里组成了以郑孝胥、罗振玉、商衍瀛等亲日分子的工作班子,积极谋划借助日本的外力,实现复辟,重登帝位的梦想。

1925年2月24日,溥仪一家人及亲信们,在罗振玉和芳泽谦吉的合谋下,离开北京的日本公使馆,迁移到天津日租界的宫岛街,在张彪从前的别墅——张园住下,后来又搬迁到日租界协昌里的静园居住。在天津,溥仪下榻在张彪的私人花园中的一幢三层楼的白色小洋房里,他跟婉容住在二楼,而把文绣抛在楼下。 文绣面对溥仪的错误行为,屡屡向溥仪建言日本不可信,郑孝胥之流的话不可听,应该悬崖勒马。溥仪非但不听文绣良言相劝,反倒厌恶起文绣了,以冷眼回之。他天天与婉容在一起,上街时也只带着婉容一个人,就连日常进餐,也不同文绣一桌同吃。接待宾客,溥仪只要婉容陪伴,逢年过节所施的赏赐,也没有文绣的份,可见溥仪是铁了心要将文绣晾在一边了。与此同时,文绣还不时因婉容寻机起事,遭受无理的谩骂和羞辱。太监或某些婢女见到文绣在溥仪面前失宠,也时不时给予歧视或施以虐待之行。文绣经常在以泪洗面中过日子,天津的静园皇室家庭已经是容不下文绣了,她开始设法奋起挺身离开。

在一个农历除夕的晚上,溥仪与婉容在寝宫嬉戏,这时,有宦官奏报淑妃用剪刀捅自己的小腹,溥仪生气地说:“她惯用这伎俩吓唬人。谁也不要理她!”而这件事也造成日后“刀妃革命”的导火线。 正当文绣在天津静园无法生活下去时,文绣的远房表姐夫毓璋的女儿玉芬来到文绣身边。当玉芬得知文绣婚姻不幸、处境悲惨时,立刻坦诚地对文绣说:“现今是中华民国时代,法律上写着男女平等,而溥仪早已被撵出皇宫,是平民一个,不是什么‘皇上’了,他也得守法,平等待人。你应该请个律师,写状子,控告他虐待妻子,同他离婚,另外索要抚养费。”就是玉芬这一席话,使文绣决意要同溥仪离婚,争取人身自由权利。

1931年8月25日,文珊来到静园。午后3时左右,文珊对溥仪说,她姐姐心情郁闷,她想陪姐姐一起出去散散心。溥仪勉强答应,令一名太监跟随她们出去。

文绣乘车离开静园大门后,即指令司机将汽车开往天津民国饭店,下车后住进了37号房间,随即正告太监赵长庆:“你先自个儿回去吧。”赵太监不解其意,文绣拿出一封早已写好的信件,要赵长庆交给溥仪,并转告说:“文绣要向法院控告皇上,决定同他离婚。”

赵太监回到静园如实禀报后,溥仪当即慌神了,急忙命下人赶去民国饭店,一定要把文绣追回来。可是文绣与文珊早已有准备,快速离开了民国饭店,转移到非常同情文绣遭遇、家境富有的张姓寡妇所提供的花园洋房里。通过玉芬和文珊出面跑动,文绣聘请了张绍曾、张士骏、李洪岳三位律师,向法院提出诉状:“控告溥仪虐待文绣,使其不堪忍受。溥仪生理有病,同居九年,未得一幸。决意离婚,索要个人日常所用衣物和赡养费50万元。”

对于文绣的控告,溥仪极端恐惧,认为这太有伤皇室的脸面,也大失“皇上”的身份了。当时又是溥仪与日本人密切勾结,幻想得其助力,完成复辟王业的关键时刻,这时距离1931年“九一八”事变尚不足一个月的时间。京津两地的各类报纸,纷纷登载文绣要同溥仪打官司、闹离婚的报道,说什么这是“皇妃革命”,而且支持文绣者极多,大家奔走宣扬,终使溥仪处于极端尴尬的境地。

溥仪无奈之下,也聘请了林棨、林廷琛两位律师,全权代理他同文绣的调解工作。1931年10月22日,在林棨、林廷琛的天津律师事务所里,有文绣出席及其三位律师在场,溥仪与文绣双双同意,并签订了离婚协议书,共三条: 一、离婚后,溥仪付给文绣生活费55万元。 二、允许文绣带走穿用的衣服和日用品。 三、文绣回北平母亲家生活后,不得做出有损溥仪声誉的事情。 协议共四份,溥仪与他的律师各执有一份协议,文绣与她的律师也各执有一份。

文绣的族兄文绮为此写了一封信,并将之登在报上指责她:“顷闻汝将与逊帝请求离异,不胜骇诧。此等事件,岂我守旧人家所可行者?我家受清室厚恩二百余载,我祖我宗四代官至一品。且漫云逊帝对汝并无虐待之事,即果然虐待,在汝亦应耐死忍受,以报清室之恩。今竟出此,吾妹吾妹,汝实糊涂万分,荒谬万分矣!”

而文绣也不甘示弱地回了一封信给文绮:“妹与兄不同父,不同祖,素无来往,妹入宫九载未曾与兄相见一次,今我兄竟肯以族兄关系,不顾中华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条及三百二十五条之规定,而在各报纸上公然教妹耐死。又公然诽谤三妹,如此忠勇殊堪钦佩。惟妹所受祖宗遗训,以守法为立身之本:如为清朝民,即守清朝法;如为民国民,即守民国法。逊帝前被逐出宫,曾声明不愿为民国国民,故妹袖藏利剪,预备随逊帝殉清。嗣因逊帝来津,做民国国民一分子,妹又岂敢不随?既为民国国民,自应遵守民国法律。查民国宪法第六条,民国国民无男女、种族、宗教、阶级之区别,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妹因九年独居,未受过平等待遇,故委托律师商榷别居办法,此不过要求逊帝根据民国法律施以人道之待遇,不使父母遗体受法外凌辱致死而已。不料我族兄竟一再诬妹逃亡也、离异也、诈财也、违背祖宗遗训也、被一般小人所骗也、为他人作拍卖品也 种种自残之语不一而足,岂知妹不堪在和解未破裂以前不能说出之苦,委托律师要求受人道待遇,终必受法律之保护。若吾兄教人耐死,系犯公诉罪。检察官见报,恐有检举之危险。理合函请我兄嗣后多读法律书,向谨言慎行上作工夫,以免触犯民国法律,是为至盼。”

这封义正辞严的回信,和“皇妃与皇帝离婚”一事传开后,被当时的人们称之为“刀妃革命”。淑妃文绣的妹妹文珊,是她家族中唯一一位支持她与溥仪离婚的人。

在经过两个月的双方律师签字和谈的结果是;淑妃文绣和溥仪皇帝完全断绝关系,溥仪必须支付五万五千银元作为赡养费,而文绣终身不得再嫁,双方互不损害名誉。 离婚后的文绣回到了北平,原本想再回到母亲身边,以自由人身份同家人团聚在一起,得享天伦之乐。遗憾的是母亲蒋老太太早已去世,“黑大姐”也已经出嫁远走,从前的老房子竟被一个本家人擅自卖掉了。文绣只好同已经离婚的妹妹文珊另在北平租房安家了。文绣从溥仪那里所得的生活费,先是支出一大笔钱还清了聘请律师的薪金,给清了打官司所用的开销,最后又被玉芬骗走了一笔,手里所剩的也就不多了。

1932年的暑假刚过去,文绣恢复了傅玉芳的名字,在北平的府佑街私立四存中小学当上了一名教授国文和图画的教师,这是文绣离开溥仪,回到北平后第一个风光的职业,心情特别愉快。因文绣粉笔字写得好,嗓音清亮,讲解国文课透彻明白,学生都非常喜欢这位老师。没想到不多日后,有人查知新来的女教师傅玉芳本名叫额尔德特·文绣,出身满洲贵族世家,原本是清末皇帝溥仪的皇妃,在宫中称做淑妃。宣扬出去之后,顿时成为学校里和北平市面上的一大新闻轶事。北平各类报社记者纷纷前来采访,尔后即以绯闻艳事登载于报端,几乎使北平家喻户晓了。于是有众多好事之人,前来四存中小学门前等候,观瞻昔日皇妃的风采。来人越聚越多,使文绣处于活人遭展览的难堪处境中,不得不于1933年底辞掉她心爱的教师职业。因皇妃身份暴露,她租下的房子也不能再居住下去了,便拿出最后的一笔钱,在北平刘海胡同买下一处平房,与妹妹文珊一起隐居下来。

后来文珊改嫁,另安新家,独自居住的文绣开始向皇室后人——画家傅儒专心学习国画技艺,生活有了寄托也有了乐趣,绘画技艺也很有长进。不久,又有一些军官、小吏与富商、或个别官僚,以为皇妃乃是奇货难得,暗想家中必定有众多天价的文物古宝,便相继以求婚为名,登门讨便宜。文绣都以巧妙的言语或强硬态度拒之门外。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北平沦于日本铁蹄之下,文绣更加不得安宁了。倚仗日本人势力的警察、保长或狗腿子们,接二连三地登门向文绣敲诈勒索,甚至逼迫文绣为“大东亚圣战”贡纳重金。如此几年下来,文绣真正成为穷困的平民百姓了,不得不卖掉她在刘海胡同的宅院,另找地方租房住下来,以出卖体力劳动讨生活。先是在家里以糊纸盒挣钱度日,一度还去到瓦工队里当苦力工,因经不起重体力的劳累,最后在街头巷尾里,以叫卖香烟为生,饱尝了人世间的饥寒困苦。 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国民党统治北平。文绣经过友人的介绍,在华北日报社当上了报纸校对员。因工作认真尽职,外加才学出众,深得社长张明炜的器重。张社长非常同情文绣苦难的一生,出于关怀之情,亲自出面将文绣介绍给刘振东做妻子。

刘振东是河南人,生于穷苦人家,读过几年书,17岁时入国民党军队,因作战勇敢,由小兵一直升到了少校。他为人爽直,不惹事生非,40多岁仍未成家,当时在国民党军北平行营里负责管理中南海库房。文绣与刘振东经过半年的了解与相恋,于1947年夏季在北平结婚,并在北平西城白米斜街租房安了新家庭。婚后夫妻感情融洽,使文绣享受了完满的家庭生活。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中国***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接管了北平市。出于革命的需要,时过不久即发布通令原国民党遗留下来的军警宪特人员,都要进行登记。刘振东在文绣的劝导下,如实地登记并坦白交代了历史问题,人民政府决定不对刘振东追究刑事责任,不逮捕、不关押,只戴上历史反革命的帽子,交给群众监督管制。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因刘振东表现较好,解除其监督管制,分配到北京西城区清洁队当工人。有了工作挣到工资,一家子生活有了保障,文绣和刘振东也搬迁到清洁队附近的西城辟柴胡同,住进约有10平方米的小房里。

1953年9月18日,文绣因突发心肌梗塞逝世于家中,终年44岁,一生未育有子女。当时只有刘振东守在身旁。事后,由刘振东所在清洁队帮助钉了一具木板薄棺,埋葬在北京安定门外的公义墓地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6042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