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婚俗中新娘嫁到夫家三天不吃男家饭,这是为什么?

保安族婚俗中新娘嫁到夫家三天不吃男家饭,这是为什么?,第1张

保安族,是我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甘肃、青海交界处。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保安族人口数为20000余人。

一、保安族名称来历据文献记载,在明朝洪武四年,也就是1371年,明朝在青海省同仁县保安城的西山曾设立了保安堡。后来逐渐形成的保安族就以这个地名命名。

保安族起源也在元、明时期,是来自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后来与藏区,回族,土族生活在一起演变而来。保安族喜欢的抱腰比赛,和蒙古族摔跤比赛有点相似。

保安族人还喜欢佩戴腰刀,保安族腰刀与维吾尔族英吉沙刀、阿昌族户撒刀并称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名刀。不过,如今管制刀具是不允许佩戴出门的。

二、保安族饮食习惯保安族饮食习惯禁忌比较多,禁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骡肉、蛇肉、火鸡肉等以及一切凶禽猛兽的肉;忌食动物的血,忌食自死的牲畜,忌饮酒、抽烟。

保安族人们不仅饮食禁忌多,生活禁忌也比较多,不能用鼻子嗅食物。舀水、舀饭的时候,不能用反手。不能在水源头洗澡、洗衣服。保安族严禁与非伊斯兰教民族通婚,如若通婚,对方婚后必须立即改信伊斯兰教。

三、保安族穿着服饰保安人的服饰与回族、东乡族的穿着服饰有点相似。保安族人们有自己的语言,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分支,比较接近于东乡语、土族语,它们的很多常用词汇都是一样的。尽管如此,保安族民众大多数还是以汉语交流。

四、保安族居住环境住房多为土木结构的低矮平房,房院相互连结,坐落有序,颇具特色。

五、保安族婚礼习俗保安族婚礼习俗比较特殊,保安族不与非伊斯兰民族通婚,而且不同教派之间通婚情况也非常少。保安族的人本身就不多,加上以上限制,保安族婚姻圈子极小。保安族有个规矩,新娘过门后,三天内是不吃夫家的饭菜,而是由娘家人送来的饭菜。

《木府风云》中纳西族女孩的名字阿月拉,阿勒邱,阿室于,阿照都很好听,是什么意思呢? 转载:

西族有两大姓,木和和,木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纳西族土司头人贵族的姓,而当时的平民百姓则没有姓。百姓姓什么?土司确也化了一番脑筋:平民是土司的子民,他们的姓自然要以木为本,但他们又不能姓木。纳西族的平民都是劳动者,上披头巾,身背竹筐,于是采用象形的手法,在“木”字上面加一撇(象征头巾),旁边加一口(象征竹筐),从此产生了平民的姓氏“和”。这个“和”姓和汉族的和姓并无历史渊源,这个“和”字和汉字的和也非同根所生。无论是字的涵义和应用,它都有东巴文字强烈的独特个性,蕴藏着纳西族文化特有的民族气息。纳西族文字之所以称为东巴文字,是因为纳西族的文化传播者是东巴。东巴是纳西族的智者,也是纳西族的巫师和祭司。东巴一般是子承父职的,东巴文化正是在这些东巴一代一代的传递 中得以保存和发展起来的。

纳西族的小伙子通常叫什么名字 胖金哥!(因为当地以胖以黑为美,女的叫胖金妹,男的就叫胖金哥)

怎么样,好不好听?

我去丽江旅游的时候就被叫“胖金哥”啦!而且是“标准胖金哥”,这也就罢了,她(当地导游,摩梭人)竟然当着全车人的面给我加上了三个字的修饰词,“色迷迷”。她说:“坐在某某排,戴着墨镜的色迷迷看着我恭那个,就是位标准胖金哥。”

当时全车一片笑海啊!

从那以后,我发誓,我一定要减肥啊!呵呵。

纳西族以前的皇帝叫什么名字 丽江一带的纳西族政权早在隋末唐初便出现在史料当中。

1、越`诏君主

叶古年 约隋末唐初年间

2、i国诏君主

秋阳 约唐高宗上元年间

阳音都谷 约唐玄宗开元年间

都谷剌具 约唐玄宗天宝年间

剌具普蒙 约唐德宗贞元年间

普蒙普王 约唐德宗贞元年间

普王剌完 约唐德宗贞元年间

剌完西内 约唐宪宗元和年间

3、越析诏君主

西内西可 约唐文宗大和年间

西可剌土 约唐懿宗咸通至唐昭宗光化年间

剌土俄均 约唐昭宗天复年间

俄均牟具 约唐末宋初年间

牟具牟西 约宋真宗年间

4、摩娑诏君主

牟西牟磋 约宋仁宗至和年间

牟磋牟乐 约宋徽宗政和年间

牟乐牟保 约北宋末至南宋年间

牟保阿琮 约宋末元初年间

阿琮阿良 约宋末元初年间 后被册封为丽江土司,但无姓。直到第七代阿甲阿得在位时才受赐木姓。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纳西族 现有人口为308839人。 民族概况 我国的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维西、中甸、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和 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 农业是纳西族的主要经济部门,主要种植大米、玉米、土豆、麦类、豆类和棉、麻。金沙江“河套”地带,是著名的林区。玉龙山区植物种类繁多,以享有“植物仓库”之称闻名于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纳西族人民在中国 的领导下,顺利地进行了土地改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于1961年成立了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人民绎讨40多年的开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自己的大学生和科技人员。以往纳西族地区缺医少药,经常流行多种疾病和瘟疫;现在医疗卫生人员遍及乡村,基本上消灭了流行的疾病,人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风俗习惯 丧葬自古通行火葬,清末后部分地区开始盛行土葬。 纳西族男子的服装大体与汉族相同。丽江纳西族妇女身穿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系百褶围腰,穿长裤,披羊皮披肩,缀有刺绣精美的七星、旁缀日、月,表示勤劳之意。宁蒗纳西族妇女着长可及地的多褶裙、短上衣、青布大包头,佩大银耳环。 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 纳西族传统节日有“正月农具会(棒棒会)”、“三月龙王庙”会(现为物资交流会)和“七月骡马会”。此外,还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火把节等。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 的芝康等县。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 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创造了这个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东巴象形文字和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东巴经。东巴象形文字,纳西语叫做“森究鲁究”,被中外学者誉为“纳西族古代的百科全书”。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纳西族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也有发展,“丽江马”闻名全国。现已有机修、采煤、发电、化肥、电机、轻工等中、小企业。金沙江两岸出产多种药材和特产。 纳西族普遍信奉“东巴教”,一部分人信仰喇嘛教。 习俗 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忌讳有: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 婚俗 纳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节日期间进行,男女青年相识后,通过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合完八字,男方就请媒人送给女方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还要加上砣盐两个,以表示山盟海誓,算是订婚,订婚时要摆定婚宴,婚礼要进行3-5天,届时男、女双方都要置办酒席。席上分上八位,下八位,均由新郎跪请客人入座,然后奏乐上菜,上至第三道菜时,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时,新郎、新娘向客人敬双杯酒。宴毕主人及亲属要站在门外关客。 食俗 纳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也 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外出劳动携带>>

纳西族妇女必备的服饰名字是什么 现在一般俗称“披星戴月”。

要说特色的话集中在披肩和百皱裙上,披肩念“涩”,百皱裙念“提额”(连读)

为什么丽江纳西族除了姓和姓木还有其它姓氏 导游给讲的:姓和的多,木的少!

丽江木姓出自明朝时云南纳西族贵族阿甲阿得

由朱元璋赐姓木 木姓渊源。明代以前,纳西人是没有姓的,名字实行父子联名四个音字制。明洪武十六年,纳西首领阿甲阿得归顺朱明王后,在朝觐时,朱元璋问他要个什么性,阿甲阿得直率的说要跟皇上一个姓,旁边的官员连忙的使眼色,他急忙改口说请皇上恩赐。朱元璋没有计较:“你的心意我明白,从朱字中分出一个木,表明你是朱家骨干,木字上加人字就是朱,表明你是朱家人,就赐你木姓木姓吧”。从此纳西族有了第一个汉姓木。阿甲阿得之后代子孙相传姓木,称木氏。木氏认为,木姓为所赐,只能为木氏贵族专用,对百姓木氏仿朱元璋另赐了个“和”姓。“和”表示木上添一撇,为戴上木家草帽,旁边加一口,为背上木家筐篮。“和”即奴仆、劳者。所以纳西人有“官姓木,民姓和”之说。

纳西族有没有姓阿的人 纳西族在古代无姓氏,只有家名,最早的家名是以氏族名或氏族图腾命名的。如拉木(母老虎)、然(豹子)、泡司(狐狸)、依米(母牛)、茨若(山羊崽)、尤米(母绵羊)、牙米(母鸡)、沙(麻)、尼南(乌木树)等家名,就是沿袭了古代母系氏族的名称或氏族图腾的名称。后来,由于氏族作用衰微,家族的作用增强,一些家族便以某个女始祖或男祖先的名字作为家族名。随着纳西族阶级社会的形成,氏族组织消亡,家族组织松散,家庭的作用就逐渐增强。于是,有些家庭渐渐抛弃氏族或家族的名称,随意为自己取一个家名。如有的以居住地为名,有的以职务为名,有的以家庭成员的性格特征为名等等。各种各样的家名称号便相继出现了。

纳西族的家名,类似汉族的姓氏,但又不等于汉姓。汉姓世代沿袭不变,而纳西族的家名是可以改变的。由家名改为姓氏,看来首先是从封建土司开始的。据史籍记载,在明代,丽江纳西族土司,接受了中央皇朝封赐的官衔和姓氏,遂改为木姓。但在人民群众中,丽江的纳西族一律姓和;而永宁、蒗蕖和盐源左所等地的纳西族,则仍然只有家名,并无姓氏。后来,汉族文化在丽江广为传播,大批汉族军民屯户和商人又融合于纳西族中,致使丽江纳西族除和、木两个大姓外,又有一些别的姓氏。

泸沽湖地区的纳西族,随着母系家庭向父系家庭的过渡,家名也开始向姓氏演变。后在汉族的影响下,逐渐改成姓氏。1949年后,泸沽湖中心区的部分纳西族都相继更改家名,出现了郭、杨、曹、朱、张、秦、王、石、付等姓。

纳西族人是从无姓氏发展为由巫师东巴或达巴命名的。后来,喇嘛教传入纳西族地区,喇嘛也获得了替婴儿命名的权力。孩子出世后,达巴或喇嘛依据母亲的年龄、属相、以及孩子出生的年、月、日、时,推算婴儿出于八卦上的哪个方向,就把与孩子方向一致的神佛的名字,挂上一、二个字,给孩子取名,希望得到神佛的保佑。从东巴经的记载上看,丽江地区的纳西族,在古代曾实行过母女联名制和父子联名制,后来受汉族的影响,改变为按照家谱排字辈,由老人为子孙取名字。由父母给孩子取乳名,上学时取个学名,成为正式的名字。但男子在娶妻的早晨或前一天,需请男伴友或长辈另取字号名,作为男子成家立业的标志。此后,同辈间即用字号相称。从他们取的字号名看来,受汉族的影响较大。

纳西族民歌的代表作品 进入农耕后产生了《天女洗麻歌》、《搓线歌》、《放牛山歌》、《耙田歌》。《栽秧歌》等。风物歌有《玉湖水》、《三思水》等;习俗歌有《祭畜神歌》《喊丰收神歌》;仪式歌有《量米歌》《敬酒歌》、《穿裤子歌》、《穿裙子歌》;巫歌有《招魂歌》、《送鬼歌》;婚仪歌有《结亲歌》、《求婚歌》、《祝婚歌》、《送亲歌》、《劝女歌》、《喜歌》;丧仪歌有《含殓歌》、《谢恩歌》、《送葬歌》;纳西族民歌,多用《谷气》、《喂默达》、《阿丽哩》、《哦热热》等曲子演唱,情歌则多用《时本》调吟唱。

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名字 中国有56和民族他们分别是:1、 彝 族 2、 白 族 3、 藏 族 4、 傣 族 5、 佤 族 6、 侗 族

7、 哈尼族 8、 苗 族 9、 拉祜族 10、纳西族 11、景颇族 12、水 族

13、怒 族 14、僳僳族 15、独龙族 16、布朗族 17、基诺族 18、羌 族

19、门巴族 20、德昂族 21、阿昌族 22、普米族 23、布依族 24、珞巴族

25、仡佬族 26、回 族 27、东乡族 28、撒拉族 29、保安族 30、 尔族

31、土 族 32、裕固族 33、锡伯族 34、俄罗斯族 35、塔塔尔族 36、哈萨克族

37、柯尔克孜族 38、塔吉克族 39、乌孜别克族 40、高山族 41、畲 族 42、黎 族

43、壮 族 44、瑶 族 45、京 族 46、仫佬族 47、毛南族 48、土家族

49、满 族 50、朝鲜族 51、赫哲族 52、蒙古族 53、达斡尔族 54、鄂温克族

55、鄂伦春族 56、汉 族

纳西族分布在哪个地方 主要分布在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即今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和古城区,占全国纳西族总人口的95%。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触是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延续(2002年区县分设时,撤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改名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

其他,在昆明、迪庆州、四川、 、以及全国各地都有少量分布。

初一起得最早的是白族小孩,起床开自己的“财门”;然后找还没有开门的人家帮忙开“财门”。在小孩开“财门”的时候,各家主人争打第一桶井水;回家后烧泡米花茶喝。

达斡尔族:年年高。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 “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

藏族:藏族喜欢在春节邀约亲朋好友郊游野餐,弹唱祝福歌。

瑶族:瑶族在春节总要表演《耕作戏》舞蹈。

僳僳族:僳僳族最喜欢在这时举行赛诗会,唱名调名诗。

阿昌族:男女老少则在这期间打甩秋(千)转秋(千)。

苗族:苗族的主要活动是斗牛、赛马、跳芦笙、打年鼓。

蒙古族:酒肉不尽。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

壮族:贺吉祥。居住在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

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居住在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被大家认为是最勤劳的姑娘。

景颇族:射荷包。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哈尼族:荡秋千。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小伙子们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傣族:掷糠包。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高山族:“围炉”。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满族:挂旗过年。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

佤族:大年初一是戒忌日,外人不能入户,各家只能在家安闲。初二清早才热闹起来,亲朋好友互相拜年,然后到舞场跳春舞,一跳就是五至七天。

侗族:芦笙会。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彝族:跳虎。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

撒尼族:食汤圆。撒尼语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汤圆”和“过新年”是同一个词,叫“阔期玛”,过春节必食汤圆。

黎族:黎族青年男子要在初一或初二,举行一次“春节围猎”活动,猎物全村共享。

土家族:土家族初三举行有万人参加的“摆手舞”会。

纳西族:纳西族的中青年最喜欢在此期间组织灯会,并与别村进行竞赛。

东乡族:正月初一要举行传统娱乐活动——打土仗。打土仗时漫山遍野、喊声震天,不知道的还以为到了战场呢!人们以土块做“武器”,互掷对方,打得浑身是泥、灰头土脸。无疑,小伙伴们是这场“战争” 的主力,可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们也老当益壮,兴冲冲跑到山野的“战场”上参战,大显身手,场面壮观有趣。

独龙族:独龙族把过年叫做“卡雀哇”节,而最隆重的庆祝仪式是上演中国版的西班牙斗牛——牛祭天。族长把牛拴在广场中央的木桩上,由年轻的女孩子把链珠挂在牛角上,接着,一位勇猛强壮的小伙子,手持锋利的竹矛,向牛腋部刺去,直到将牛刺倒死去。然后,人们就跳起“牛锅庄”舞,分吃牛肉。

侗族: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布依族:布依族在初一,各家要扎彩灯,晚上一起点燃。

朝鲜族:朝鲜族要举行庆祝集会,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畲族:畲族姑娘在节日里,要把亲手绣制的象征纯洁爱情的彩带系在情郎身上。

赫哲族:春节是一年中最快乐的节目。除夕夜家家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大年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都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到亲朋好友家拜年。鱼宴是赫哲族人款待客人的美味佳肴,有酸辣风味的“踏拉长”(生鱼)、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透明鲜红的大马哈鱼籽。滑雪、射草靶、草球是赫哲族青少年迷恋的娱乐活动。

拉祜族:正月初一至初四过大年,在正月初九至十一过小年。腊月三十晚上要杀猪、舂糯米粑,每家要做一对大的粑粑,象征星星,表示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拉祜族亦有大家聚集一起守岁的习俗。

仡佬族:农历腊月三十过年。年节要祭祖,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三都用糯米做成一个大糯米粑,放在簸箕或木盘中作为供品。

水族:在水历每年4月(农历12月) 的第1个丑日过年,水语称苏念喜。节日这天男女老少打扮一新,欢歌笑语,还给孩子煮红鸡蛋,蒸红糯米饭吃,祝孩子健康成长,人们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节日气氛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6071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