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之旅,金秋最美的禾木村

新疆之旅,金秋最美的禾木村,第1张

   离开喀纳斯前往,拥有“中国最美古村落”称号的新疆禾木村迎来了金秋最佳观赏时节,此时的禾木村,草原和树木开始变得金黄,层林尽染,色彩斑斓、绚丽多彩,一幅幅优美、恬静的“油画”映入眼帘,美不胜收。

来到禾木村,必须要了解下它的历史,图瓦人的先人们来到阿勒泰也就是200多年前,在定居禾木前,禾木只是冬季的狩猎场,在禾木, 人们刚开始的时候为了熬过冬日的长夜, 用圆木盖了一种半地窝子的临时住房,十月革面后,昔日贵族和军官为了活命流浪到了此地,这些白俄贵族带来了让猎人们眼热的物质文明,为了换取粮食和布匹,猎人们在夏季为俄国人打工,慢慢的,也就把家安顿在了禾木,直到后来,猎人们的生活慢慢的发声了变化,种地养畜成了禾木人的主业。

选择住宿位置也是技巧和运气,靠近山坡清晨会拍到晨雾,雨雾缭绕如仙境一般,晚上的禾木村也是热闹非凡,灯火通明如同过年一般,饭后我们散着步登上了观景台,俯瞰全村格外的安静,山下的灯光仿佛黑暗中点缀的希望之光(哈哈)与众不同,意外的收货是仰望漫天星空,如此璀璨夺目。

金秋的禾木无疑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最美的禾木村属于清晨,登上观景台俯瞰全村,整个村庄如诗如画,美得像置身于童话世界,河边的桦树林与针叶松树林黄、绿、白、黑相间,色彩极为丰富,此时正值夕阳西下,一抹余晖温柔地洒在木屋上,好像镀上一层金箔,屋顶袅袅炊烟升起,仿佛雾一样的迷离,如此和谐安静,让人仿佛就是走入了一幅印象派的油画世界之中。

最后一方净土。

在美丽的喀纳斯湖畔,有一个美丽的村庄名叫禾木村。禾木村的房子全是原木搭成的,充满了原始气息。

禾木村最出名的就是万山红遍的醉人秋色,炊烟在秋色中冉冉升起,形成一条梦幻般的烟雾带,胜似仙境。

在禾木村子周围的小山坡上可以俯视禾木村以及禾木河的全景:空谷幽灵、小桥流水、牧马人在从林间扬尘而过……

在这儿,居住着一群图瓦人,全族只二千余人,分布在禾木乡的三个村子里,禾木村是其中人数最多的一个。

他们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居住原始土屋,传承不变,游猎为生,兼养驯鹿,白蜜也是他们这儿重要的特产。

1918年俄国的十月革命,俄罗斯的逃亡贵族来到这里,带来了些许文明,直到1959年国际形势发生变化,这些“白毛子”全部迁往他国,图瓦人的旧习仍未改变!因此,他们生活的这片土地被称为“净土”。

就在我们前往的2019年7月,禾木村成为被国家命名的六个最美乡镇之一,我们就在这最恰当的时候来到这里打卡,虽然只是巧合。

禾木村的住房都是这种尖顶木屋,全部用料都取之于当地。据说,木头之间的缝隙是用一种草采取特殊处理方法填充的,可以做到密不透风。

民间排序,喀纳斯的秋天是最美的,而禾木村则是喀纳斯秋美之冠。我们有幸在这最美的季节来观赏最美的秋色。

如果司马相如能见到禾木村的秋色,他一定会抑制不住激情,写下一篇煌煌万言的《秋色赋》。

禾木河绕着禾木村边缘缓缓流过,青山须得绿水伴,河水滋润着这一方土地,哺育出两岸的妩媚,养育着一方人。

河滩里布满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虽以卵石居多,而其它形状的石头,也历经河水千百年的洗磨失去了棱角。

游客们爱下到河滩里,脱去鞋袜,游走于乱石之间清彻的河水之中,或掬一捧水擦擦脸,或在水中荡荡足,去感受那水的温柔。

禾木桥是禾木村的地标性建筑,它建成于一百多年前。我想,它也应该是“白毛子”的手笔。因为那时,处于原始状态的图瓦人还没有这个能力。

游客们一般都爱在这桥上流连往返。

图瓦人操刀剁肉。商品经济冲击着这儿的原始文化,图瓦人驯鹿、养蜜、游猎的传统营生也发生着变化,占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小。他们正逐渐融入商品经济的大潮,经历着千年跨越。

一屋独立于山岗,更加映衬出天地间的空旷,这空旷似乎从远古走来,给人心灵以巨大的震撼!

白桦树生长在高纬高寒地区,在我国境内只有西、北边缘地方有,难得一见。

在此之前,我没见过白桦树,后来到了山西五台山,东北的长白山,才又见到了白桦树,不过,都没这儿的挺拔高大。

我在白桦林里久久徘徊,如果你细心就会发现,白桦林就生长在禾木河的岸边,不到一箭之地。

禾木村的秋色之美,是没有人能用文字传神的,包括我前面提到的司马相如。

对于这一方净土,我只是写下我个人的所见所闻。

未完,待续。

禾木因摄影而闻名。

就摄影而言,禾木的靓点在于多彩的树木,星罗棋布的小木屋,晨雾缭绕,炊烟袅袅,拍出的照片如同童话仙境。

故而,禾木游玩的精彩之处就是登观景平台,俯瞰木屋村子。

入住禾木后做到第一件事,就是在领队带领下攀登观景平台,让大家自己熟悉攀登观景平台的路径,便于大家第二天早晨自行攀登观景平台,看日出。

如此安排有如此安排的道理。不是所有人都对摄影感兴趣,都能为了看日出早早起床,团友中喜欢睡到自然醒的也大有人在。什么时候醒来什么时候起,愿意登高望远的就登,嫌苦嫌累不去观景台,在村里溜达闲逛也行,领队也可以歇歇。

禾木村紧靠禾木河,观景平台与禾木村隔河相望。从住处穿过一座吊桥,沿着蜿蜒折返的木栈道,攀登好长时间才能攀登到观景平台在河对岸,气喘吁吁,一身大汗。

观景平台与村子的相对高度大约二百米,从平台俯瞰村子,玉带般的禾木河,河两岸翠绿的林带,独具特色的一栋栋小木屋,确实好看,时节原因,天气原因,没有网上看到的大片那么绚丽神奇。

头天下午登观景平台,主要是熟悉线路,期待第二天早晨天气晴好,拨云见日。第二天六点一早出门,与头天约好的团友一起开始了第二次攀登,出发时天是阴的,期待着奇迹出现,奇迹一直也没出现,河两岸林带倒是云雾缭绕,村子也有缕缕炊烟,但天气依旧不给力,阴得厉害,能见度低,不够通透,拍出的照片没有期待中那么精彩。

站在观景平台,尽情想象,初秋时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旭日东升,蓝天白云,栋栋木屋,炊烟袅袅,羊群、牛群、马群在牧人吆喝声中走出刚刚睡醒的村子……,多美的景象。

可惜只是想象。

有些遗憾,没有遗憾。

来过,到过,看过,见过,这就够了。

很多事情,可遇,不可求。

第 5天:禾木村(全天畅玩、徒步美丽峰牧场)—图瓦人家访

住宿:禾木图瓦小木屋标间;餐饮:全天自理

景点:禾木

今日有大把的时间在禾木游玩拍摄,可以早早起床登上观景台,观赏禾木日出,美丽的禾木河,挺拔的白桦树,图瓦人屋顶升起的袅袅炊烟,栅栏、牛马、牧人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优美画卷,可以去敖包用传统图瓦人的方式祈福,也可前往桥头马队租赁马匹,与骏马亲密接触,也可以在禾木巴斯草原或沿禾木河边白桦林游玩,拍照,还可以跟着领队徒步体验,前往美丽峰牧场,可以自由行走在村子里,去邮局写一张明信片,去小店里品特色美食,发发呆……安排了图瓦人家访,一起做客图瓦人家,品图瓦小吃,听图瓦故事,看图瓦故事……等到傍晚,一起前往观景平台,拍摄落日中禾木村,入夜时分的满天星空也一定不能错过,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对着流星许下愿望。

温馨提示:

1今日无早,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活动;

2拍禾木日出、日落要早起和掌握好时间,多加衣服,日出、日落前后温度较低;

3禾木出行方式以步行和骑马为主,从住所到河边的白桦林很近。景区游玩项目较多,员选择时请注意安全,尤其骑马、漂流等请充分认识和防范风险,约伴同行。

上一篇: 新疆是个好地方(07)——美丽峰顶风冒雨

       

       

        昨晚入住贾登峪,一个青山、草原画境里的风情小镇,一个为喀纳斯景区旅游服务而建的小镇。

        新疆的夜幕,比内地要延迟两个半小时左右。晚饭后,天气清晰明朗依然,沿着环绕贾登峪小镇外围的步道,看着远处成群的牛羊伫立在空旷的草原上,夹着小镇两边倾斜而上的山势,山上,密密层层的云杉、松柏,苍翠浓郁。不时可见无数的乌鸦,栖息在高大的树间,偶尔滑翔、盘旋。这里,没有古老的建筑,没有泛着历史年轮的橱窗,它应该是国内旅游热兴起时,专为接待前来喀纳斯旅游的人而建的一个服务型的小镇。说它是小镇,其实,不过是房屋密集了些而已,或者繁华了些而已,因为,这小镇上好像镇政府我都没看见。

        今天一早再入喀纳斯,登观鱼台俯瞰喀纳斯湖,俯瞰喀纳斯景区全貌之后,就回程贾登峪,前往禾木村。

        禾木村,一个被称为摄影家的天堂的地方,一个被画家眼中称为世外桃源的秘境之地。位于新疆北部,布尔津县境内的禾木村,是图瓦人的村落,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接壤。

        从贾登峪出发大约一小时左右,遇见一奥迪Q5车队,车身带有明显的宣传痕迹。张哥介绍说,这是奥迪的试驾车队,国内很多汽车公司,新车出炉后,喜欢选择新疆进行长途试驾,以考验其性能。有些汽车公司还会将车开至吐鲁番,夏天吐鲁番的高温,烈日下地表温度中沙砾温度可达七八十度,将鸡蛋放入沙中,不久便可烤熟,很有特色。这么高的温度,将车停上几月甚至一年、两年,以考验在高温下汽车漆面的技术水平。听张哥这介绍,还真长了知识。

       

        去往禾木村的公路,沿着大山势,曲曲折折而下,不知过了多久,来到山凹处,见到禾木村景区大门。梯田式的停车场,密密层层停满了车,至梯田式停车场的最下方空地,临时沙石铺成的地面,看来是刚建不久,以应付旅游高峰期的到来。

      环顾一下景区大门四周,蓝天白云下,叠翠的山峦,有恍然一梦的感觉:这,还是在新疆吗?一排排低低的、用木板做成房顶的房屋,成了游客暂时休息的场所,成了游客接待中心。

        我以为,这是到了禾木村景区大门口,买票就可以进入景区了,目光还在搜寻图瓦人的村寨,他们的房屋,大概也如这停车广场旁的房屋一般样式吧。看到票后,还要坐120元的区间车。120元的区间车?这还要坐多久呢?还有多远呢?

        坐区间车驶往禾木村,夹岸的两山,林木葱郁,公路从中迂回、蜿蜒。想起刚才进山时的景区大门位置,坐落在山凹处,似有“万夫当关”之势,我忽然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描写“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从景区大门开始的公路,夹岸的两山,溪流从中穿行而过,这不是《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所描绘的景致吗?

        路上很少见到行人,更没见到农家宅院,这禾木村,该是怎样的一个村子呢?

       

        坐了1个半小时的汽车,眼前豁然开朗,草地如茵,不时可见草地上悠然的牛羊,马匹。木头建成的低低的房屋,如星点般装饰着这片宽阔的草原。周围高大的山脉如屏障,保护着眼前这片隔绝尘世的图瓦人的家园。这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下车后,张哥找同行的朋友帮我们联系好的一家客栈主人,前来村头热情相接。我们拎着包,跟着主人走在这草地间的水泥道上。此时,我们来到了祖国的最西北边了,这片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交接的地方。

        100多年前,这里,居住着图瓦人,他们主要以打猎为生。后来一夜之间,猎人们突然发现禾木河平原处来了许多白皮肤的人,这些人在禾木河边盖房、种地、养畜。后来得知,十月革命后昔日贵族和军官无藏身之地,就流浪到了此地。这些到中国避难的白俄贵族们带来了让猎人们眼热的物质文明。他们带来了养蜂技术,带来了先进的工农业技术,促进了禾木村现代文明的发展。建国后,到了1959年中苏交恶,在禾木一带避难的白皮肤的俄罗斯人又一夜之间全走光了,走得一个不剩,但留下来的技术,继续为当地人所用,比如养蜂。这禾木的蜂蜜,采蜜期只有每年7月一个月,产量很少,具有天然的药用价值和养生价值,其价格要比市场上的蜂蜜高出许多倍,市面上是看不见的,都进了高墙大院,是真正的一蜜难求!

       

       

        几分钟路程,便到了主人客栈。参观了一下住宿的屋子,全用木头建成,干净、卫生、整洁,理想的休息之地。主人的物业,分成几部份:住宿区,用来招待客人入住;生活区,供主人起居生活和招待客人用餐之用;外围不远处的栅栏区域,供牛羊栖息之用。北京时间20:00左右,我们在主人家用餐,主人备有辣椒,菜中加了一些辣椒,饭菜可口,六七样菜,被我们一扫而光,主人还免费赠送了西瓜。就在我们吃饭的时候,又来了两拨客人住宿、就餐。

        晚饭后,新疆的天气,天空依然还明朗,主人介绍我们可以去屋后,看高大的白桦林,看禾木河,走吊桥。

       

        来到主人家屋后,眼前空旷的草地上,两边林立高大的白桦树。穿行在白桦林间的步道上,洁白的树干,高耸、直插云天,无数的树干,在眼前构成了一幅童话般的迷人场面,这就是七个小矮人和公主所居住的王国?不禁感叹于眼前的世界,居然会有如此让人浮想联翩的树,想到了李健的一首歌《贝尔加湖畔》:“我的怀里,在你的眼里,那里春风沉醉,那里绿草如茵。月光把爱恋,洒满了湖面,两个人的篝火,照亮整个夜晚。多少年以后,如云般游走;那变换的脚步,让我们难牵手。这一生一世,有多少你我,被吞没在月光如水的夜里……”一首淡淡的、忧郁的、带有俄罗斯民风的歌,似乎回荡在这片茫茫的白桦林间。

       

        穿过白桦林,来到一座吊桥前。眼前一亮,心中所受震撼不小,毫无疑问,这水的颜色,是我所见过的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水。

        苍松间掩映的禾木河,从林间穿行而来。这一河蓝色的水,泛着层层波痕,如从天际而来。它不像大理洱海水域那般烟波浩渺,不像天山天池水域那般静谧如镜,不像泸沽湖水那般幽远深沉,眼前的水,却如一幅洋溢着欢乐、饱含深意的画面,颜色如深蓝的天空那般湛蓝,甚至更为迷人。

        如果陶渊明穿过时空隧道来到眼前这地方,会在溪流旁的林间空地上,建一座小屋,远离喧嚣、远离尘世,独自享受这唯有水声潺潺、唯有碧波荡漾的宁静之处吗?

        站在吊索桥上,不时有游人拍照留恋,河中不时有顺流而下的漂流者,对着站在桥上的我们,虽然不认识,但一到桥下,都会满脸欢愉,大声向桥上的人打招呼,然后一船桨重重打在水面,激起的水花,引得桥上的游人惊呼一片。

      穿过吊桥,又进入一片白桦林,尽头处,眼前一片恍如长城般式样的天然城墙横亘在眼前。居然有这么规则的天然长城?抬望眼处,六、七十度的斜面构成城天然城墙,布满了灌木丛,其间有一条木梯栈道折曲而上。

        高大的天然城墙边上,还不时可见人影。不知上面是一番怎样的景致?于是决定冲上去看看,既然是冲,就得赶时间,一为看究竟,二为锻炼身体。行路太快,步履沉重,腿脚发软,但终登城墙顶,眼前一片开阔的视野,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天然的草原,不时有专业的摄影爱好者,记录着这暮色苍茫中的禾木印象。

       

        当次日清晨再次登顶的时候,我被这清晨的禾木景象迷住了。昨天暮色下的禾木,没有太多的惊叹,可晨光曦曦中的视野所及,却是这样一番景色: 草原丰茂的野草、盛开的野花,挂满了晶莹的露珠;横卧在山间的一缕缕轻纱似的云雾,阳光下显得这样轻盈,婀娜多姿;一层无限延伸的草地,给眼前的起伏的山势披上了温柔的绿装,意境悠远,令人回味无穷。回望山下的时候,原来的禾木村,竟是这般迷人:

        倚靠天然城墙下的禾木河,依然如那般深蓝,点缀在翠绿的林间。几条平行线,分布在眼下的平原上,贯穿在眼前的画卷中,一线树丛、一线河流、一线房屋、一线绿树、一线薄雾……谁在精心雕饰这样的画境?又是谁把我带到了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难忘,禾木河湛蓝的河面,难忘,这片如画境般令人沉醉的世外桃源!

从满是小咬的额尔齐斯河畔的五彩滩驶离,我们就直奔禾木而来。来之前,网上看过很多关于禾木的美丽,以秋天景色的居多,云遮雾绕,绚丽多彩的禾木。这次我们是7月初来到禾木,会是怎样的村庄在等待我们呢?

汽车 行驶在路上,隔着车窗我看到了一个最早出现的木屋,在蓝天白云之下,宛如童话般的存在。

来到禾木村,首先进入我们视野的就是那一栋栋的小木屋和成群结队的牧群,与雪峰、森林、草地、蓝天白云构成了独特的自然与文化景观。 我们到了村子里,第一件事就是在这小木屋里吃午餐。

我们的团友们,排着队前去就餐,在这样的木屋里,一个屋子摆了四张桌子,差不多坐下了我们全部的人。

吃完饭的我们,先行出来仔细看一看这群山环绕的小村子。

禾木村位于北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是个被白桦树、雪山和河流包围的美丽村庄,因其迷人的原始自然生态风光,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乡村之一。禾木村还是由保持着最完整民族传统的图瓦人集中生活居住地、是著名的图瓦人村庄之一,因此有“神后花园里的自留地”美誉。

目前中国大约2000多图瓦人,居住在中蒙俄交界的阿尔泰山脉,他们在远离文明世界的环境下,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盖建了欧洲风格的木屋,这些木屋,尖顶方基,有着很强的实用性。

这些小木屋已成为图瓦人的标志,小木屋基本有大半截埋在土里,以抵挡这里将近半年的大雪封山期的严寒,显得特别原始古朴,并带有 游牧民族 的传统特征。房顶一般用木板钉成人字型雨棚,房体用直径三四十公分的单层原木堆成,既保暖又防潮。

禾木村是图瓦人的集中生活居住地,是仅存的3个图瓦人村落(禾木村、喀纳斯村和白哈巴村)中最远和最大的村庄。 禾木自然原始的山野风光独美,禾木河自东北向西南流淌,原始落村与大草原和谐自然地融为一体。看上图这明晃晃的禾木河一路奔流,生命力旺盛。

禾木河是流入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的第二大支流,其源头与喀纳斯湖一样,都是友谊峰的雪水融化而成。禾木村坐落在重山阻隔的禾木河谷里,禾木河从村边流淌而过,在雪山脚下的树林中优雅地转了一个弯,继续向西奔流,汇入布尔津河。

在网络上见到的禾木照片,往往是炊烟袅袅的木屋,很少有人提及村旁的禾木河。这似乎有点不公平,如果没有了禾木河,禾木村的景色将黯然很多。禾木河应该是禾木村的灵魂,河水是雪山融化流下来的雪水,所以很冰冷刺骨。在禾木河旁边,听着流水的声音,晒着太阳,内心十分惬意松弛。

禾木河旁边,植被茂密,风景宜人,身在此处,仿佛置身童话之中。

禾木河上有一座木桥——禾木桥,它是岁月之桥。风吹雨淋,褪了颜色,露出木的本色和沧桑,见证着这里的一草一木, 一风一景。

禾木河沿着村边湍急地奔流着,翻腾的波浪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金光。顺着泛光的河水望去,展现在视线中的是一帧美丽的“世外桃源”图。

在禾木村周围的小山坡上可俯视禾木村以及禾木河的全景,远观日出、雪峰与涓涓溪流,近览图瓦人家,是拍摄日出、晨雾、木屋、禾木河的绝佳取景地。我们现在就准备上山去俯视禾木。

上山可以选择骑马,也可以步行,走的是不同的路。我们选择了,步行穿过白桦林,沿着石阶徒步而上。

不一会先到一片牧草丰茂的山丘草地,接着向上走,沿着石头路缓慢上升。

逐渐升高的过程中,禾木村出现在一排树木的后方。

随着越来越高,出现在视野里的木屋逐渐多了起来。一层层山峦包围之下,平缓地带形成了这个祥和的小村落。

在白桦林旁边逐渐出现了木栈道,儿子兴高采烈地奔跑者,嬉笑着,我们继续上行!

村子周围的山不是很高,山上有成片的原始白桦林和蓊葱的云杉、落叶松。

是不是爬得又高了一些,身后的禾木村逐渐在画面中延展开来。

快走到山顶了,有没有看出,山顶的云层密集起来。

走到山顶,看到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林间沃野。转身望向山下,禾木村静静地安卧其中。

从照片中,你们看出什么来了么?开始下雨了,上渐渐有雨滴洒落。

禾木是美丽的,成片成片的林子包围着它,禾木河就在那里流淌着,记得有人说过禾木河的水是灰蓝色的,在水光的明暗交织中你可以感觉到一种忧郁,带着致命美丽的忧郁……

乌云越积越厚,雨点噼里啪啦砸落下来,回头望望,好在这山顶有一处木质连廊,能够避雨栖身。

心有不甘啊,好不容易爬上来了,就在躲雨中度过吗?我们在上面走了一会儿,拍下这张世外桃源美丽乡村照。

还有一点,我都得夸自己明智,儿子身后背着的包里面,装着薄羽绒,这山里的气温下雨后就骤降,连一向不怕冷的儿子都开始哆嗦,这羽绒服可是排上用场。

但是今天也有失误的地方,一次性雨衣居然忘记塞在包里。庆幸刚刚的木质连廊里面,有卖雨衣的,就买了两件。在这么偏远的山里,居然能用微信付款,看来网络覆盖真不是盖的!

穿上雨衣之后,儿子不愿意在连廊里面等雨停,因为里面聚集了特别多的人,很拥挤。我们就毅然决然,冒雨下山先!在没有游客的山路上,我们拍到的是比较特别的雨中禾木景象!我们没有见到色彩绚烂的秋日禾木,但是我们在冷冷的冰雨中,见证了苍翠欲滴的绿色禾木。

雨下得还是蛮大的,木栈道旁边的草丛中都开始积水。儿子的脚步丝毫没有慢下来的意思,一路在雨中奔跑。

终于在接近坡底的位置,赶上了他的脚步,看看雨中坚定向前的儿子。此时,我们两个鞋子已经湿透,双脚冰冷,真的很凉很凉。我记得下来到禾木桥附近的一处小木屋,碰见两位我们的团友,穿着短裤凉鞋瑟缩着。

下来后,雨就逐渐收住了,远处还露出一片湛蓝色的天空。

走在这被雨水冲刷过的村道上,去找大部队集合。

就要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了,再看看山间云下的村子,把这古朴自然的气息留在记忆里。

雨后,开始有鹰盘旋于头顶,是来向我们这群远方来客说再见的吗?

我们坐着禾木这边的景区接驳车,前往景区门口的停车场找我们的大巴。到了大巴车的第一件事,大家都是把行李拉出来,找衣服换。

我们夜宿上图酒店,此酒店就在喀纳斯附近,明日一早我们要去欣赏充满神秘色彩的喀纳斯。

这酒店的每个房间,都配了一台电暖炉,这可是夏季七月啊,电暖炉还是派上了用场!好好休息,明日再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6099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