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什么意思古诗的翻译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什么意思古诗的翻译,第1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在东边种菊花的地方采摘菊花,无意之间看见远处南边的山峰。

作品出处

出自《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

这二十首诗借酒为题,以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组诗以酒寄意,诗酒结合,使作者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层的本然状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作品原文

饮酒(其五)

[ 魏晋 ]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品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作品注释

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指作者自己。

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尔:如此、这样。

5、东篱(dōng lí):种菊花的地方,后人多用以代指菊圃。

6、悠然:自得的样子。

7、见:看见(读jiàn),动词。

8、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9、日夕:傍晚。

10、相与:相交,结伴。

11、相与还:结伴而归。

创作背景

陶渊明的组诗《饮酒二十首》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第二十首诗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陶渊明的时代,是门阀士族的时代,政治黑暗,官场腐败,且易招来杀身之祸,他痛感世道的险恶,生活的艰辛,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终于在义熙元年(405年),他四十一岁时,当了八十余日的彭泽令后弃官归隐,长归园田,不再出仕,亲执耒耜,躬自劳作。由于社会的长期分裂和动荡不安,再加上统治者的荒*奢侈,许多敢于批评朝政的士大夫文人,动辄被无辜杀戮。因此,当时文人们惧谈政治,尽是躲开政治,有的以游山玩水,隐逸不仕,酗酒放浪,玄学清谈等方式来表示自己没有政治野心,免得被统治者猜忌,以招来人身伤害。横祸难料的黑暗现实造成的这种畸形的社会风气,不能不影响破落贵族出身的陶渊明。他从二十九岁第一次出仕江州祭酒到四十一岁解去彭泽令,前后几仕几隐,实际做官时间不到三年,他的理想火花就这样在黑暗现实里稍纵即逝。因此,他借“醉人”的语言,指责黑暗社会,揭露政治危机,鄙弃虚伪世俗。

组诗《饮酒二十首》前有小序,这是研究陶渊明的思想和创作的重要资料。“闲居寡欢”、“顾影独尽”,可见诗人是在极度孤寂、痛苦的心境下写《饮酒》诗的。“纸墨遂多,辞无让次”,可见这中间有个由少到多,逐渐积累的过程,并非一时所作,而是诗人把他平时积聚在胸中的所想所感,借“既醉之后”这个最恰当的时机抒发出来的。

关于《饮酒二十首》的写作年代,至今尚无定论。历来大致有六种说法:元兴二年癸卯(403年)说、元兴三年甲辰(404年)说、义熙十年甲寅(414年)说、义熙二年丙午(406年)说、义熙十二三年(416、417年)说、义熙十四年戊午(418年)说。

作品赏析

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虽冠以“饮酒”之名,却纳入了丰富、复杂的思想内容。

一、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这类诗篇在《饮酒》诗中约占半数。这个事实雄辩地说明,陶渊明并非像人们通常所说的那样脱略世故、超然物外,忘情于现实。《饮酒》诗的第一首,就抒发了他对动荡不安、变幻莫测的政局的无限感慨。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共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筋酒,日夕欢相持从表面工看,诗人是在感叹时序的变迁推移、人事的荣枯浮沉,骨子里却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关切和隐忧,梁昭明太子萧统在《陶渊明集·序》里说“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这是很有见地的。陶渊明生活在乱世。他是乱也看惯了,篡也看惯了。在他生活的那段时间里,东京司马氏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此起彼伏,从来没有停息过。这时,以镇压农民起义、平定内乱起家的新军阀刘裕,独揽东晋的军政大权,正虎耽耽地欲代晋自立。在晋宋易代前夕,陶渊明思绪万千,感慨极多,但又无力改变这充满刀光剑影的局势,于是,只好以酒消愁了,“忽与一筋酒,日夕欢相持”。在《饮酒》诗中,陶渊明不仅对时局表示了自己的忧虑和关切,社会现实的昏暗、道德风气的败坏,也使诗人感到愤慨不安这些也就成了他在诗中一再遣责的对象。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如第二首“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报,何事空立言。”他埋怨社会的善恶不报、赏罚不明。第六首的“雷共同誉毁”、第七首的“众草没其姿”,他指责社会的是非不分、贤愚倒置此外,像第三首的“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第十二首的“世俗之相欺”、第十七首的“鸟尽废良弓”等等,也都是针贬时弊的。他的这种愤世疾俗、猖介不阿的品格是超乎流俗之上的,与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疾恶如仇、修身洁行,其思想感情、斗争精神是有共同之处的。这两位诗人虽然所处的时代、阶级地位不同,各自的情况也不完全一样,一个坚持革新政治而为守旧势力所不容,一个不愿与世俗为伍而弃官闲居。但他们不屈服、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和高洁的人格却是一致的,也是一脉相承的。在陶集中,陶渊明虽然很少提到屈原的名字,但他受到屈原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十分深刻的。这不仅表现在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上,还表现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与其说陶诗“其源出于应豫”,倒不如说在某些方面较多地得力于《楚辞》,似乎更符合实际情况。在《饮酒》诗第十二首中,陶渊明更集中地批判了那些趋炎附势、名利熏心的封建士大夫文人。“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史,弥缝使其淳。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侏泅辍微响,漂流逮狂秦。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区区诸老翁,为事减殷勤。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驱车走,不见所问津。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诗人感叹羲农时代那种淳朴自然的社会风气已一去不复返,赞美为使社会归朴返淳而席不暇暖的孔子,以及为六经而勤奋讲学的汉儒伏生、田生等人,同时也痛斥了现实社会中的无行文人,他们置儒学于不顾,都在贪婪音进、依附新贵,再也没有一个像孔子那样问津的人了。结尾四句突然说起饮酒,以掩饰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愤满情绪。对于那些无耻文人,诗人是深深厌恶的,但他又不得不表面上与之应酬。在第十三首诗里,就表现了这样一种矛盾情况,诗人尽管与那些人同席饮酒,但由于思想志趣不同,常常是貌合神离、话不投机。他们自称为“醒”者,陶渊明也就以“醉”者的姿态出现,作醉人醉语,给对方来一个“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醉”者和“醒”者是这样的不协调,显得十分幽默风趣、滑稽可笑。“世人言醉时是醒时语”,真正的醒者,不是那些自称为“醒”者的人,而是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何偿有丝毫醉意他头脑清醒,关注社会现实,只不过是用“醉”眼看世界罢了。

二、表现诗人高洁坚贞的人格和操守。这类诗多般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托物言志。如第八首:“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珍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在中国古代诗文里,自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这句至理名言问世后,青松多被用来象征高尚的品格和气节,相沿成习,至今未复。陶渊明继承了这一传统表现手法,也常常在其诗文中以青松自比。如《和郭主簿二首》中的“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归去来辞》中的“抚孤松而盘桓”等。上面引的这首诗也是这样。诗的前四句正是诗人自我形象的真实写照。它那不畏严寒,卓然屹立的形象正是诗人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的写照。钟嵘在评论陶渊明诗歌创作时说“每观其文,想其人德。”此外,陶渊明还以幽兰自喻,第十七首中有这样的句子“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他要像幽兰一样自始至终保持芳洁的品质,决不像萧艾那样见风使舵、随波逐梳。在这里幽兰和萧艾对举,与前首诗青松和众草同提一样,是含有批判在森严的门阀制度统治下埋没人才、颠倒是非的黑暗现实这个意思在内的。虽然这种批判的意义不像鲍照《拟行路难》中的一些诗歌那样慷慨陈词、悲愤激切,’但它毕竟还是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里不少正直文人怀才不遇、饮恨终生的艰难处境。

三、表现诗人归隐到底,决不半途而废的决心。怎样才能保持高尚坚贞的品格,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呢?在陶渊明看来,只有远离官场、归隐田园,才是唯一行之有效的途径。在《饮酒》诗中,有不少诗篇是反映他这种思想状况的。

1、诗人认真而又痛苦地回忆了他所走过来的人生道路。他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仁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第十六首)“畴昔苦长饥,投来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立年,志竟多所耻。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里。冉冉星气流,亭亭复纪。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第十九首)诗人在青少年时代,是一个朝气蓬勃,尊奉六经、胸怀济世大志的人。在宦海里几经周旋以后,他的理想破灭了。这使他很痛苦,但又不愿逐流世俗,于是“终使归田里”,走上了辞官归隐的道路。所谓“志竟多所耻”、“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是针对当时黑暗、混浊的社会现实而发的,也透露了他“逃禄归耕”的部分真实原因。

2、在归田后,陶渊明不仅要排除社会舆论的袭击,而且还要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陶渊明的弃官归田,为囿于世俗之见的人所不理解,曾招来不少非议和讥笑。他在《祭从弟敬远文》里就谈到了这点:“余尝学仕,缠绵人事,流浪无成,惧负素志,敛策归来,尔知我意。常愿携手,置彼众议。”面对着来自世俗的非议和讥笑,诗人的态度是“置彼众议”,走自己认定的路。在《饮酒》诗里,他不仅愤怒地指出“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而且表示要“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陶渊明这种置非议和讥笑于度外,毅然“息驾归闲居”,并且要一直隐居下去的思想和行为,是需要有点勇气和胆识的。关于这个时期的生活,诗人是这样描写的:“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踪。”(第十五首)由于家境清贫,人手缺乏,自己的住宅也呈现出一片荒芜冷落的景象。这种贫困的生活在第十六首中写得更具体,更形象:“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弊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没有饱经饥寒煎熬的人,是无法写出这样的语言来的。陶渊明不愧为生活中的强者,贫穷窘困不但没有把他压垮,反而把他磨炼得更加坚强。“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一些好心人出于对诗人的关心,也曾劝他出仕,他拒绝了。“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软,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玄监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泊其泥。深感父老言,察气寡所谐。纤髻诚可学,违己诅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诗中的“田父”,可能实有其人,也可能是诗人假托以寄意。对“田父”的好心,陶渊明是感激的。但要他出仕,诗人是不能接受的。

3、陶渊明不肯与世俗共浮沉,而要固守穷节,这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持他呢?通观《陶渊明集》,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其中的一点,就是从历代高隐先贤那里获得了精神力量。这一点很重要,不容忽视。他在《饮酒》诗中之所以反复提到商山四浩、伯夷叔齐、孔子颜回、荣启期以及汉朝的杨一伦、张挚等,其原因也就在这里。在上述人物里,有的是著名的隐士,有的是儒学的始祖,有的是安贫乐道的典范。他们都是陶渊明衷心景仰崇拜的人物。有时,诗人为他们钓高风亮节大唱赞歌:“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第十二首)有时诗人又为他们的坎坷际遇大鸣不平:“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屡宫不获年,长饥至于老。”(第十一首)陶渊明抬出历史上的亡灵,除了赞美膜拜之外,是另有深意的。赞美他们就是对自己所选择的道路的充分肯定,就是“觉今是而昨非”这一思想认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同情他们,是为了抒发他壮志不酬,终身坎坷的不平之气,是他长期郁积在胸的怨愤情绪的自然流露。这种情况倘若证之以陶渊明的其他诗文,也就更清楚了。比如写于比《饮酒》诗稍后两三年的《咏贫士》七首。在这组诗里,第一、二首纯属自咏,他把自己比喻为无所傍依、不见“余晖”的孤云,借以抒发他那闲居田园,孤独苦闷的情怀。此下五首分咏六位贫士,歌颂他们贫贱志不移的高尚气节。对此,邱嘉穗曾作了颇为精辟的论述,他说“余尝玩公此下数诗,皆不过借古人事作一影子说起,便为设身处地,以自己身分准见古人心事,使人读之若咏古人,又若咏自己,不可得分,此盖于叙事后,以议论行之,不必沽沽故实也。”自咏与分咏并列,又总归在《咏贫士》诗题下,并且还“以自己身分推见古人心事”,很明显,陶渊明‘咏古人”,实在也就是“咏自己”总之诗人从这些高隐先贤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得到了安慰、寄托,获得了鼓舞自己归贻到底,决不半途而废的精神力量。“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这就是他的结论。

四、反映诗人闲居的田园生活情趣和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在《饮酒》诗中,陶渊明多处表现了他闲居田园的生活情趣,最典型的当首推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又忘言。”这是一首历来为人称道,看法又有分歧的诗。从艺术上看,它以质朴、平淡的语言,神韵飞动的气势,描绘出一种以情为主、融情于景的深远意境。在诗人的笔下,大自然充满盎然生机,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满足。从思想内容看,它十分鲜明地表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采菊赏景的生活情趣,以及在大自然的启迪下所领悟到的人生真意。在艺术上大家的看法是统一的,分岐点主要表现在对思想内容的理解上。历代陶渊明论者,他们往往根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和陶集中其它几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认为陶渊明“浑身静穆”、“悠然自得”,并进而得出他是一位超然尘世的“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的结论。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这一结论之不符合实际情况,首先就在于它对陶渊明的作品缺乏历史的、全面的考察。无可讳言,在陶渊明的身上,在他的创作中,的确有“静穆”、“悠然”的一面,闲居田园的生活情趣也时有表现。这也是不足为怪的,因为他毕竟既不是“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也不是“农民诗人”,而是封建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归田后,他虽然参加了一些轻微的农事劳动,有较多的机会接近下层劳动人民,对他们的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思想上的距离也较前有了缩短,但陶渊明并没有脱胎换骨,始终还是封建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陶渊明,在其作品里表现出一些心闲意远的思想志趣,也是可以理解的。正如中国文学发展史任何一位著名的作家、诗人一样,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作品,积极的和消极的东西常常是并存的。陶渊明当然也是如此。不能因为他有消极的一面,就全盘否定。其实陶渊明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封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志趣,终究是非本质、非主流的,本质的、主流的东西则是他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批判,对理想的追求和人生的艰苦探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纯洁友情的歌颂,是对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坚持归隐的决心和高尚人格的赞美。而他的农事诗则更曲折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艰难处境,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内容,是陶渊明作品中本质的、主流的东西。

其次,这一结论也不完全符合这首《饮酒》诗的实际情况。苏轼说:“渊明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故悠然忘情,趣闲而累远。此未可于文字、语句间求之。”这段话给这首诗作了很好的注脚。陶渊明在采菊之际,心本闲。偶见南山薄暮之景,景与意会,情与景融,便悠然忘情,神游物外。不过,这种悠然的心境也仅仅是他瞬间的思想活动,是不可能持续很久的。它在陶集中并不多见,在《饮酒》诗中,严格地说也只有这么一首。就是在这一瞬间的悠然之中,诗人还提到了“车马喧”。这说明尘世的喧扰、纷乱尚未从诗人的思想中排除净尽,还在不断地敲击着他的心扉,使他不得宁静,以致常常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中。而且这悠然心境的获得,正是他摆脱尘世的羁绊、弃官闲居的结果。总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这首诗,表现了他归隐田园的生活情趣,有“静穆”“悠然”的一面,但于尘世亦未能忘情和冷漠。看到前者而否定后者,固然是错误的;而看到后者而忽视前者,同样是不正确的。“对于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哨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陶渊明也毫不例外地受到了这种时代流行“病”的传染,而在其创作中表现出一些不健康的,甚至消极颓废的思想情绪。在《饮酒》诗中,他感叹人生短暂:“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第三首)“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第十五首)人有生死,这是自然界的规律。陶渊明是重生不惧死的,他倒比较达观,这从他的《拟挽歌辞三首》可以看出。对于生,他是重视的,他认为人生的短促,如白驹之过隙,内心充满了无限的哀怨忧伤。既然人生是这样的短促,一纵即逝,那么怎样才能使这有限的人生得以延续或者变得充实而有价值呢?他是不相信炼丹修仙那一套的,“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在陶渊明看来,只有及时行乐,才能弥补人生短促的不足。他讥笑那些名利场中的人,“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名是身后物,陶渊明是不介意的,要紧的是“称心”,只要能“称心”,即使生前枯槁,死后裸葬也没关系。当然,他所说的“称心”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及时行乐是其主要的一面。·陶渊明的这种消极颓废的思想,对后世影响颇大,是《饮酒》诗中与民主性的精华并存的封建性糟粕,并且这种精华与糟粕有时又处于交织状态,积极的成分里蕴藏着消极的因素,消极的思想也流露出可取的东西。

前面把这组诗的思想内容分成四个方面,那是为了行文的方便,事实上要复杂得多。因此在探讨《饮酒》诗的思想内容时,应该持审慎的态度,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这样一个现象:诗和酒有着密切的关系。自有诗以来,酒便踏进了诗歌领域,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关系更见密切。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已经有了群饮失仪的生动描写。在《楚辞》里,也有以酒娱神的精彩场面。到了两汉魏晋南北朝,酒在诗中的比重加大了,饮酒成了人们抒发感慨、排忧遣闷的方式或手段,出现了像阮籍、陶渊明这样一些饮酒诗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素以豪饮名世,被人们称之为“酒仙”,给后人留下了斗酒诗百篇的佳话,其名篇之多令人叹为观止。唐代其他诗人也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饮酒诗篇。宋以后,以酒入诗者虽然不乏其人,但盛况终不如以前,而在作为诗的重要形式的词里,却大有起色。这大约跟“诗言志,词抒情”的传统观念有关,像饮酒之类的生活小事,是不能入诗的。否则就要受到批评,被认为是“以词为诗”,这样以来,也只好让位于词了。

综上可知,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诗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以酒入诗者中,陶渊明是位突出的人物。他一生写了许多饮酒诗。可以这样说,他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据统计,在他现存的一百四十二篇诗文中,说到饮酒的共有五十六篇,约占其全部作品的百分之四十。他的《饮酒》诗,包括诗前小序、说到饮酒的也有十首。饮酒诗在陶集中的确不算少了,即使不能说是绝后的也应该是空前的。前人说“渊明之诗,篇篇有酒”。白居易也说陶渊明的诗“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这些话虽然不免有夸大失实,甚至曲解的地方,但他们毕竟看到了陶集中有大量饮酒诗这个基本事实。陶渊明的好友颜延之写的《陶徵士诔》也说他“性乐酒得”。《宋书》本传对陶渊明好饮的传闻趣事,有尤为详尽的记载。萧统的《陶渊明传》也有类似的记载,文字略有出入,意思却是一致的。陶渊明对自己的嗜酒,也是直认不讳的。他在自传性质的《五柳先生传》里,就曾经这样说过:“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在《归去来辞·序》里也说:“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在谋求差使时,酒也成了他首先想到的一个方面。《饮酒》诗前的小序又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可见酒在他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伴随着诗人度过了不同寻常的岁月。陶渊明似乎也意识到了酗酒的危害性,曾决定戒酒。大约终因决心不大而毫无成效,只得作罢。陶渊明何以嗜酒成癖呢?这固然跟他的个人爱好以及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人生短促、及时行乐的消极颓废思想有直接的关系,但如果仅仅是这样,只要经济条件许可,他尽可以大饮特饮,就不必在《饮酒》诗中闪灼其辞、欲言又止。这里面一定有难言之隐。要揭开这个秘密,首先必须从他所处的时代去考察。鲁迅说:“陶潜之在晋末,是和孔融于汉末与摇康于魏末略同,又是将近易代的时候。”在这晋宋易代之际,政治形势是更加险恶了,刘裕为篡夺帝位在加紧实行高压政策,以清除异己,壮大自己的力量。据《通鉴》记载,晋安帝义熙八年,刘裕矫诏杀死充州刺史刘藩、尚书左仆射谢混,又引兵袭荆州,刘毅兵败自缢而死。次年,又杀诸葛长民及弟黎民、幼民以及从弟秀之。义熙十一年,率兵攻伐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司马休之兵败而降后秦。面对着这腥风血雨的现实,陶渊明感到惶惑恐惧,这正如他后来在《感士不遇赋》里所说的那样“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山疑疑而怀影,川汪汪而藏声”。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就成了改朝换代的牺牲品。历史的教训陶渊明是记忆犹新的。怎样才能全身远祸,这不能不成为他考虑的一个主要间题。弃官归田,是他早已迈出的第一步,但是光凭这一点,陶渊明也知道,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得谨小慎微,守口如瓶,不减否朝政人事。当然,也应该看到,陶渊明的隐居田园并非仅仅是为了全身远祸,还是有他的积极意义的,但也不能完全排除诗人的这种动机。然而,作为一个正直的诗人,在社会的种种不平和邪恶现象的面前,是不能视而不见、置若周闻的。这样一来,事情就变得复杂了,一方面他要全身远祸,另一方面他又不能于世事无动于衷,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陶渊明从阮籍醉酒避祸的这些事实得到启迪,于是便借饮酒和饮酒诗的形式来抒发感慨,表示自己对现实的态度,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即便说错了,那也只是酒后失言,可以求得别人的谅解。这就是陶渊明嗜酒、大量写饮酒诗的主要原因。

名家点评

宋代苏轼《东坡题跋·题渊明饮酒诗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多索然矣。古人用意深微,而俗士率然妄以意改,此最可疾。”

宋代叶梦得《石林诗话》:“晋人多言饮酒,有至沉醉者,此未必意真在酒。盖时方艰难,人各罹祸,惟托于醉,可以粗远世故。”

元代刘履《选诗补注》卷五:“靖节退归之后,世变日甚,姑每得酒,饮必尽醉,赋诗以自娱。此昌黎韩氏所谓‘有托而逃焉’者也。”

明代钟惺、谭元春《古诗归》:“妙在题是饮酒,只当感遇诗、杂诗,所以为远。”

清代王夫之《古诗评选》:“《饮酒二十首》,犹为泛滥。如此情至、理至、气至之作,定为杰作!世人不知其好也。”

清代沈德潜《古诗源》:“‘弥缝’二字,该尽孔子一生。‘为事诚殷勤’五字,道尽汉儒训诂。末段忽然接入饮酒,此正是古人神化处。晋人诗,旷达者征引老庄,繁缛者征引班扬,而陶公专用《论语》。汉人以下,宋儒以前,可推圣门弟子者,渊明也。康乐亦善用经语,而逊其无痕。”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晋书》《宋书》均谓其为系陶侃曾孙。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每写及对人生短暂的焦虑和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人生观念,有较多哲理成分。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有《陶渊明集》。

镰仓大佛镰仓建立了镰仓第一个军事政权镰仓幕府(1192 -1333)。所以在这140年里,镰仓作为当时日本的中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室町幕府中心地位的确立,镰仓由于受到排挤而开始衰落。

镰仓,尤其是康正元年(1455年)古河之战后,甚至退守成为只有农业和渔业的村落。直到江户时代中期,随着神社和寺庙的复兴,镰仓逐渐演变为日本重要的旅游区。镰仓大佛有意思的是,日本三大佛像之一的镰仓大佛,命运和镰仓一样,多灾多难。最初的镰仓大佛建于1238年。

镰仓大佛的主体是木制的,历时六年才完成。但三年后,镰仓大佛被台风摧毁。因此,在1253年,青铜坐佛雕像被重铸并供奉在大佛殿。镰仓佛殿也曾多次遭受台风和火灾的破坏,镰仓大佛一次又一次地被重建。但在1498年,镰仓大佛终于因海水倒灌而毁了整个大殿。此后,镰仓大佛的雕像被露天供奉,镰仓大佛被供奉至今。镰仓大佛,高115米,内部中空结构。镰仓大佛可以从佛像后面的底部参观。进去后可以发现佛像内部有明显的反复维护的痕迹。佛像左侧有一双引人注目的凉鞋,长约一米。

据说这是茨城县的孩子为佛祖编织的礼物。难怪日本著名作家诗鬼(masa oka Japan)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的火122,希望镰仓和镰仓大佛作为日本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此担负起安全传承日本文化的使命。圆觉寺圆觉寺是镰仓五大名寺之一,也是镰仓最重要的旅游景点。这座寺庙建于1282年,是典型的中国佛教寺庙,也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中国建筑。

觉远成为著名的寺庙是因为在1271年,成忽必烈试图渡海入侵日本,这引起了整个日本的恐慌。当时日本镰仓幕府衰落,这座寺庙的创始人,宋代高僧,为阵亡将士祈福超度。结果忽必烈的蒙古军队两次被海上风暴阻挡,解决了日本王国的危机,使圆觉寺闻名全国。

吴祖远后来回到中国,他的第一个儿子是一个感恩的老师,所以他扩大了寺庙,传播佛教,成为一个著名的日本寺庙。圆觉寺依山而建,有一长排四合院,山脚下有一水池,分为两池,即白露池。池畔有一座中国园林景土宗禅寺。白鹿潭之名,相传源于鹤岗哈雀宫神灵显灵,白鹤被派去指导无学无术的祖源大师在此建庙。园内庄严祥和,石阶上山,两旁是参天的古杉木林,沿着小径穿过石板街,便可到达山门。周围景色幽雅,山门右侧有一条通往洪钟的小路。

这是镰仓时代最著名、最大的寺庙铜钟,历史悠久,建于1301年。过了山门就可以去我们的佛寺了,是昭和38年因火灾重建的。它是由水泥建成的,你可以在右边看到觉远盛兴神庙。这是日本临济宗圆觉寺派的主山。继续往上走,就到了妙香池,这是一个方形的池塘,虎头岩的另一边堆着巨大的石头,看起来就像一只老虎。池畔到处都种着花,风景颇具禅意。穿过妙香池,向左走就到了舍利堂,这是日本最古老的中国唐代风格建筑。已被政府列为国宝,是当年没学过的祖源开山的四合院。博多宫博多宫博多宫是镰仓时代的重要古迹。它是13世纪幕府时代的重要神社

现在的建筑是1828年重建的。它占地很广,有波浪形的屋檐和漆成绿色的外墙。在这座宫殿的舞厅旁边的石阶上,有一棵高达20米的大银杏树,是八幡宫的象征。据说这棵银杏树下是1219年镰仓幕府第三代将军被其侄子杀害的地方。宫门入口处有一座被日本人称为鸟居的大牌坊。

宫殿的入口是一条步行道,大道中间铺着石头,宽四米。再走200米左右,就可以到达一座半圆形的拱桥,在鹤岗巴干宫的范围内。拱桥的两边有两座平桥。桥下有两个荷花放生池。左边叫平家池,右边叫源氏池。鹤岗哈雀宫每年元旦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银杏在4月开花,杜鹃花在4月底到5月初开花,荷花在7月中旬到8月底开花。八月和九月会有热闹的元宵节。元宵节期间,宫殿里的300多盏纸灯笼将被一起点燃。晚上在舞厅会有一场日本舞蹈表演。9月15日至16日,庙里有骑射表演。

所有参与者都穿着狩猎服装,骑着飞奔的马,沿途射杀三个目标。从10月到11月,寺庙被枫红覆盖。10月1日至15日,日本各地的优秀菊花将被运到这里展出。江岛江岛位于神奈川县藤泽市。以前只是退潮时出现的沙嘴,与陆地相连,从湘南沿海步行即可到达。自关东大地震以来,岛屿膨胀,它与陆地完全失去了联系。

至于岛屿的最初形成,据说是在秦明帝十三年(552年)四月,沙子开始从海底涌出。21天后,一个沙岛形成了。然而,在李嫣的毕梭山神庙里有一个关于该岛最初形成的感人传说。据说在津村(现在的镰仓)方圆周围40英里的地方有一个大湖,湖里住着一条五头龙。它导致了山体滑坡、流行病、洪水和台风在该地区肆虐。

人们无法阻止它的恶行,村庄因此荒芜。于是就形成了叠月(现在河岛对岸的外岳)。秦明十三年的一天,突然,天空乌云密布,大地在颤抖。一个美丽的仙女出现在云中,然后突然一个岛屿漂浮在海面上。龙对仙女一见钟情,当即答应不再作恶。他忏悔并向仙女求婚。因为不懈的努力,它继续做好事,最后嫁给了仙女。

从那以后,五龙和众神一起改造这个岛屿,保护住在这里的人们。据说龙是天才的化身。甚至德川家康也参拜了神社。江户时代成为江户(今东京)人的观光地之一。又因为他天资聪颖的音乐才华,一直是歌舞伎演员的胜地。因为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岛上有许多自然和龙有关的景点,如龙宫和龙洞。甚至在平成8年,还在岛上铸造了刻有3481个爱情和对恋人的誓言的爱情钟,成为岛上的新景点。面对茫茫大海,你是否也想尝试和心爱的人一起敲响爱的钟声除此之外,它还是帆船运动的天堂。

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帆船比赛场地就位于江之岛。岛上还有一个_望灯台,在这里可以将江岛的美景尽收眼底。长谷寺是日本真理教富山派的主峰。位于奈良县娄婧市(中部町)。又称博色寺、楚色寺、凤山寺、长谷山寺。号山峰申珊乐园。相传是根据天武帝的遗愿,由大师明道所创。

它有三重塔,Hokkekyo说放的是金铜板(千身释迦牟尼佛)的图。它被称为波塞寺。在奈良时代,这座寺庙成为了圣武天皇的皇愿寺。神龟第四年(727年),伽蓝建在博尔北峰上

长谷寺原是光福寺下的法香宗。在观音信仰盛行时期,它受到所有人的尊敬,包括石山寺和清水寺。曾是西方33国第八座观音寺,平安时期逐渐荒废。天正十三年(1585年),丰臣秀吉烧了根来大传的朝廷,能化投靠高叶,没多久就迁到寺里传法,于是寺里又恢复了生机。德川家族当政时,有人帮助他恢复旧观。

该寺位于楚色河沿岸,因此它利用山势建造了各种大厅,包括观音殿,大悲亭和舞台建筑。这个本尊是室町尽头东大寺的佛教徒做的。除了上述的摹本,还有各种佛像、佛画、古经、金鼓等等。各地也有不少新的长谷寺。位于神奈川县的镰仓贤治是日本仅次于京都和奈良的古都。日本幕府政权的开始和权力中心在镰仓。这里是12世纪后期幕府政治的缔造者元来王朝开始其武士政权的地方,在中世纪早期一度成为日本的政治中心。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中央贵族统治时代的结束,同时日本天皇成为傀儡。

当时地位相当低下的武士登上了历史舞台。幕府成为国家实际的权力中心,镰仓成为权力中心的中心。镰仓也是日本禅宗的发源地。它曾在历史上盛极一时,至今仍有深远的影响。其中最著名的寺庙是镰仓建昌寺。日本林佶派和贤治派的主要寺庙贤治寺,正式名称为建昌兴国寺,居镰仓五大寺庙之首,是日本禅宗最早的源头。我是西藏菩萨。

它建于日本五年(1253年)。153年,幕府统治者白井北夫请中国宋代高僧兰溪道隆设立日本最早的禅宗专业道场。全盛时期有一千多名僧人修行。该建筑在多次火灾后被烧毁,由江户时代的禅师泽安重建。现在的寺庙是在近代重建或迁移的。

1、《春秋诗经 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2、《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3、《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译文:

秋风刮起,白云飞。草木枯黄雁南归。秀美的是兰花呀,芳香的是菊花。思念美人难忘怀。乘坐着楼船行驶在汾河上,划动船桨扬起白色的波浪。吹起箫来打起鼓,欢乐过头哀伤多。年轻的日子早过去,渐渐衰老没奈何。

4、《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5、《唐 刘禹锡 竹枝词(三)》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

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6、《唐 元稹 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

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7、《唐 杜牧 赠别(二首)》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译文: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8、《唐 李商隐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9、《唐 李商隐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

锦瑟呀,你为何竟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我心如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如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10、《北宋 秦观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

彩云显露着自己的乖巧,流星传递着牛女的愁恨。纵然那迢迢银河宽又阔,鹊桥上牛郎织女喜相逢。团圆在金风习习霜降日,胜过了人间多少凡俗情。莫说这含情脉脉似流水,莫遗憾美好时光恍如梦。莫感慨牛郎织女七夕会,莫悲伤人生长恨水长东。只要是真情久长心相印,又何必朝朝暮暮度此生。

文/阿斌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也是川端唯美主义代表之一。

川端康成的《雪国》,196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部小说仅有八万多字,作者却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川端康成用最精美的语言,讲述了岛村与驹子、叶子三个人的故事,同时折射出《雪国》深邃的内涵。

《雪国》故事本身并没有太多复杂的情节,主要描写了岛村和驹子、叶子之间的感情纠葛。但是川端康成着墨于复杂的情感变化,在朦胧的诗意美和淡淡的忧伤里将故事徐徐展开,在川端康成的笔下如国画般,渲染出雪的意蕴。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

小说的第一句话便勾勒出了这个雪国世界,远离凡尘,像桃花源一样,是美的代名词,是理想之地,一个纯洁、静谧、清冷的雪国世界。

故事的发生地位于日本北部的新泻县的汤泽,距东京二三百公里,是一个滑雪胜地。这是一个漫天飘着雪花的国度。

冬天,每一座房子的屋顶,每一座山上,每一片田地里,都覆盖着厚厚的白雪,这是属于日本的冬天,白雪是冬天的意象,是冬天纯粹的语言,是冬天的灵魂。

白雪,是纯洁的,晶莹的,美好的,雪国更是天堂一般的存在,也是幸福的象征。同时,白雪又是冷冽的,毫无生机的,死亡的象征。《雪国》正是这样一个带着一份期盼、一丝悲凉和一种震撼的故事。

在《雪国》中对景色的描写十分细腻。看一看其中的优美段落。

川端以细腻的文笔,在不动声色之间,将景物像绘画一样地描绘出来。在严寒的夜里,没有月亮,却有满天星斗,或许是上弦月或下弦月,月亮还没有升起的那一刻。如果作者没有亲眼看到过这样的景色,很难写出这样的句子。

满天的星斗,多到令人难以置信,星辰闪闪竞耀,发出清冷的光。这样的描写,把人带入雪国的“清冷”之中,读这样的文字,仿佛也有了“清冷”的体感。

小说正是这样,在对景物和人的描写中,在故事的发展中,将美与感伤结合在一起,并贯穿于小说的始终,也奠定了整个故事悲凉的基调。

在《雪国》中,人物比较简单,主要人物只有三个,岛村、驹子和叶子。

1 岛村

岛村是东京一名舞蹈艺术研究者,一个有着妻室儿女的中年男子,坐食遗产,不用上班,偶尔通过照片和文字资料研究、评论西洋舞蹈,并放弃了对日本本民族舞蹈的研究。

岛村三次前往雪国的温泉旅馆,与当地一位名叫驹子的艺妓相会,并与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也产生了爱幕之情。

岛村在雪国的温泉旅馆,被艺妓驹子的清丽和单纯所吸引,甚至觉得她的“每个脚趾弯都是很干净的”,他前后三次到雪国和驹子幽会。

驹子对应于岛村而言,是现实的、官能的、肉体的,同时又是传统的、诗意的、精神的。驹子爱岛村,岛村也喜欢驹子,两人相互吸引、依恋。

小说正是从岛村第二次来雪国看驹子开始,可见岛村对驹子情感上的需要,不仅是精神的,也有肉体的。与驹子的相爱,使岛村销魂酥骨。因此,岛村背着妻儿三度来到雪国。

2 驹子

驹子是《雪国》中一个重要的人物,她的人生是一个悲剧。驹子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乡村女子,她16岁就到东京酒馆里做女侍,被人赎出,她本打算做日本舞老师,但师傅一年半后就去世了。她为了报答师傅的恩情与师傅的儿子、自己并不爱的行男订婚。为了给没有感情的未婚夫治病,被迫沦为了一名艺妓。

驹子是个文艺青年,是个有追求的女子。她读小说、写日记,弹三弦琴,唱歌跳舞。她喜欢和有知识的岛村交流,渴望过“正正经经”的生活,渴望真正美好的爱情,希望找一个爱自己、自己也爱的丈夫。在她的身上交织着世俗与纯真的矛盾。

她对岛村有着一种虚无缥缈的期待,她知道岛村有家室,希望岛村每年能来她这里看她一次,这是多么卑微的期待。然而,她的内心却充满了这样期待。这种期待在驹子身上表现得越强烈,这种愿望破灭时,对驹子的毁灭就越严酷。驹子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无法改变她的生活。

3 叶子

在小说的开始,就描述了岛村看到叶子的情景,叶子以一种慈母般的方式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行男。她的举动不由得引来了岛村的注目,震惊了岛村。“玻璃上只映出姑娘的一只眼睛,她反而显得更加美了。”“她的话声优美而又近乎悲戚,那响亮的声音久久地在雪夜里回荡。”

行男患了肺结核,叶子陪同他去看病,从东京乘火车返回雪国,正好坐在第二次去会面驹子的岛村斜对面。岛村透过车窗欣赏黄昏的雪景,却看到映在车窗上的美丽的叶子,他不禁喜欢上了这个年轻的美女。

在岛村眼里,叶子身上的一切都表现出一种“纯粹的美”,一种空灵的美,也是一种悲哀的美。叶子这位美丽善良的女性,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在小说的结尾,作者精心安排了一场意外的大火,叶子在大火中丧生。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大火的场景,叶子从楼上摔下来时,“当他挺身站住脚跟时,抬眼一望,银河仿佛哗的一声,向岛村的心头倾泻下来。”“僵直的身体从空中落下来,显得很柔软,但那姿势,像木偶一样没有挣扎,没有生命,无拘无束的,似乎超乎生死之外。”

作者在写叶子死时,岛村从叶子升天般的死亡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升华和心灵上的彻悟。他感到叶子的死,如银河一般壮丽,这不过是她“内在生命在变形”,叶子也会因“失去生命而显得自由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待叶子的态度,他是把叶子当作“灵”来描写。她不是真实的,而是理想的。叶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虚幻的向往。她是“灵”的化身,是“美”的幻影。

4 三者的人物关系

《雪国》让读者通过岛村的视角,了解了驹子悲凉的一生。驹子在冷冽的雪国中,唯一的温暖就是见到岛村。岛村是驹子惨淡无光的生活中的一线光亮与暖意,令她情不自禁地去追求他,一次次地在深夜黎明中,与岛村相拥慰藉,贪恋那一抹少有的温情和暖意。

岛村百无聊赖,是个有家产可继承、又有些才情的富二代。他有艺术思想和精神追求,精通舞蹈音律,这也是他能和驹子心意相通,互相吸引原因。为两个人的交往给出了理由。

小说中唯一带有热烈色彩的便是叶子。小说以叶子开始,也以她结束。她是个独立的形象,也是驹子的另一面化身。

叶子与驹子应当是同门师妹,她朴实,能干,重感情,真正爱行男的叶子,师傅却让驹子与行男订婚。但她依旧是一心一意地爱着行男,像慈母一样照顾有病的行男,她忍受着生活中的艰辛,坚守底线,笑对现实的世界。

作者在小说中把叶子和驹子进行了对比,驹子是写实的,叶子是虚幻的,面对恶劣的生活环境,叶子独善其身,洁身自好,这是作者对驹子产生的美丽幻象在现实中的折射。对叶子的描写,实际上是为驹子树立起了一面镜子,叶子是作者理想中的驹子。

《雪国》看似是一部爱情小说,但是在文字背后表达的是作者深刻的思想。

关于对《雪国》思想性的解理可以为三个层次:一是 人与人的交往,对于人的精神与肉体的追求,以及 背后的 文化差异 ;二是深刻的思想内涵,即对 虚无、物哀和死亡的理解;三是作者对日本本民族文化的融合与消亡的担忧。 如果能够读懂这几个层次,才算是真正读懂了《雪国》。

1 文化差异

我们要理解《雪国》,首先要了解日本的文化。在日本,不像中国的道德约束力那么强,日本对于性爱相对是开放的。日本是一个强调回报和自我约束的社会,又受到中国佛教文化的影响,按理说应当对感观享乐特别排斥才对。但实际上,日本人对感观享乐相当宽容。例如,在日本,色情行业就比较发达。

分析日本人道德观念的由来,可以从日本经典小说中窥见一斑,爱情的主人公多是些已婚之人,例如《第八日的蝉》。在日本,婚外恋、已婚男子与女子的性交往,可以被写成为爱情的颂歌。不像我们,虽然出轨现象也不少,但至少在明面上,还是被认为在道德层面上出了问题,是要被谴责的。

在日本,人们将家庭和性享乐这两件事情会分开来看,而且似乎没有什么道德压力和愧疚感。加之日本社会的生活压力,对现代生活中爱情与个性的追求,使得在两性交往中,也更多地变成为感观层面的享受。

如果我们从道德层面来看,也许是应当抨击的,但从人性层面上看,又有合理的一面,是可以理解的。

在日本人看来,肉体不是罪恶,追求肉体的快感没有什么不光彩和羞耻。相反,他们为了肉体的享乐,愿意会花费更多的精力。他们认为感观享乐和艺术一样。即使是寺庙里的僧人也可以结婚生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部日本经典的动画片《聪明的一休》,这个一休和尚据说就是当时天皇的私生子。

当我们对日本文化有了些许的了解后,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日本作家可以大言不惭地描写一个本有家室的男人与两个女人的情爱,还如此受到推崇,甚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了。

在小说中,作者讲述了岛村与驹子和叶子的交往,其实这也是作者内心的挣扎,是作者关于男人和女人的思考与挣扎,是精神与肉体的思考与挣扎,是关于精神满足与肉体快感的思考与挣扎,是关于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与挣扎,是有关生与死的思考与挣扎。这恰恰是这部作品的价值所在。

2 虚无思想

在《雪国》中,虚无就是空,就是一切归零,就是绝望,就是有而若无,实而若虚。

川端康成精心塑造的人物,无论是岛村,还是驹子、叶子,那种与现实的对抗,那种在美丽之下隐藏着的令人心痛的挣扎与绝望,正是其虚无思想的深刻体现。

川端康成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上,所做的演说词《日本的美与我》中强调说:“灭我为无。这种‘无’不是西方的虚无,相反,是万有自在的空,是无边无涯无尽藏的心灵宇宙。”在这篇演说词的最后,他又特别强调指出:“有的评论家说我的作品是虚无的,不过这不等于西方所说的虚无主义。我觉得这在‘心灵’上,根本是不相同的。”

驹子对岛村的爱是徒劳的,驹子读小说、写日记,弹三弦琴,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

岛村对驹子的爱也是徒劳的,他有家室,只能一年来一次雪国看望他喜爱的驹子,但结果也是徒劳的;

岛村喜欢叶子,叶子爱的是行男,最后叶子葬身于火海之中,一切也是徒劳;

叶子想当护士,她悉心照顾行男,随着她的第一个病人、也是她爱的人行男的离去,她当护士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仍是徒劳的。

小说中三个主要人物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这种“徒劳”演变为“灭我无为”的东方式的虚无思想。

在川端康成的内心中,有着对世界、对生命、特别是人类生存环境的怀疑,这正是他所要表达的虚无。

3 物 哀思想

川端康成深受《源氏物语》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充分体现了日本民族特有的物哀之美。

所谓“物哀”,是一种审美意识,简单地说就是真情流露,触景生情,心有所动。情感的自然流露,或喜悦、或悲伤、或愤怒、或恐惧、或低回婉转、或思念憧憬,这样的情感便是“物哀”,类似于汉语中的“性情中人”。

川端康成曾经说:“所有后来的日本文学家都在模仿一本书,但都不可能达到它的高度,这就是《源氏物语》。”他的代表作《雪国》、《古都》也都带有浓重的《源氏物语》色彩。

在《雪国》中,当我们面对白茫茫的大雪而产生心动时,又由此产生了悲凉的情绪,这便是真情流露,这种真情流露就是“物哀”;当我们看到满天的星斗和星斗“清冷”的光芒时,恰恰是物哀的表现,是作者内心深处“哀”的流露,也是读者内心“哀”的流露,是孤独,也是虚无。

当面对这种纯净得纤尘不染的美,美到心动的时候,变成了淡淡的哀伤,这就是物哀。

4 虽死犹生

记得20年前看《雪国》时,只是觉得作者将叶子的死写得很美,当时好像故事根本就没有看明白,也没有去深究。时隔20年,在我的脑海里,关于《雪国》的记忆已经被遗忘,但唯一的记住的就是叶子的死和对“银河”的描写。

在日本小说中,对于死亡,特别是对于自杀的描写屡见不鲜。川端康成对于死亡的描写,是 将死亡看成了 幸福的终点。 人死后如同自然界的万物一样,回归到虚无。这正是作者本人对死亡的认识,而叶子的死,又恰恰预示着作者内心一种美好理想的幻灭。作者要永远保留着叶子最美好的印象,让她的生命永远是美丽的。

在《雪国》(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高慧勤译本)的前言中,译者高慧勤说:叶子是驹子的过去,驹子是叶子的未来。在川端康成看来,让叶子葬身于火海之中,以免将来,她也会像驹子一样,因生活所迫沦为艺妓。

驹子曾经也像叶子一样纯洁,如果让叶子活下去,她的命运会如何呢?这就是作者为什么要安排一位心目中极其美丽善良的女子去死的原因。

虽然叶子已经死去,但是“她的话声优美而又近乎悲戚。那嘹亮的声音久久地在雪夜里回荡。”这是作者内心的写照。虽死犹生,成为经典。

5 《雪国》的隐喻

在《雪国》中有一些隐喻是隐藏于字里行间的。需要静下心来,才能读出来。

“雪”的洁白,是日本美学观念的体现,也是日本传统美的象征。《雪国》是川端康成营造出来的最后一块栖身的净土,《雪国》的美,雪的晶莹剔透象征着日本文化曾经的成就。

叶子象征着作者的终极理念,在这里也表现为日本的传统文化。和叶子一样,行男也隐喻了传统的日本文化,行男和叶子是一体的。所以作者在小说中写叶子始终如一地爱着行男,行男还暗示着作者对渐行渐远的日本传统文化的哀悼,叶子生命的终结也寓意作者对日本传统文化可能消亡的担忧。

岛村,在小说中,作者把他写成是研究舞蹈的学者。特别提到,岛村放弃了对日本民族舞的研究,而转向研究西洋舞蹈。这隐喻了外来文化对日本文化的侵蚀、或融合。

在驹子火一般的爱情和叶子“内在生命在变形”的死亡中,岛村仿佛置身于银河中的灵魂最终受到了深深的浸润,这象征着日本文化被外来文化的同化,以及日本文化的世界范围内的挣扎。

驹子有着双重的身份,一方面象征着面对外来文化压力,竭力维护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因此产生矛盾和复杂的心理。

以上是我对《雪国》的个人理解。这篇文章断断续续地写了许多天,中间穿插了许多事情,不得不一小块一小块地写些局部的理解。今天终于完稿。

总而言之,《雪国》是一部非常耐读、值得一读的小说。它的内容有着丰富的深刻性。

《一代匠师》少帅和廖宜慧在一起了。

剧中,廖宜慧主动约少帅张子男见面,张子男向她表明心意,单膝跪地向她求婚,廖宜慧欣然答应,两个人约定周末在教堂举行婚礼,廖宜慧把此事告诉梅骆丹,拜托梅骆丹先瞒着廖晞。转眼到了周末,梅骆丹偷偷去教堂,廖晞早就得知此事,把秀菊生前留下的玉镯交给梅骆丹,让她转交廖宜慧。

婚礼准时举行,虽然只有梅骆丹一人来参加,可是廖宜慧和张子男都很开心,梅骆丹把玉镯亲手给廖宜慧戴在手腕上,廖宜慧感动地热泪盈眶,知道廖晞还是爱她的,廖宜慧和张子男发誓会相爱相伴一生。

廖晞没去参加廖宜慧和张子男的婚礼,可他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梅骆丹从教堂一回来,他就迫不及待询问婚礼的情况,当他得知廖宜慧和张子男很相爱,心里才稍稍释怀。

《一代匠师》结局剧情

廖回和廖宜慧护送物资出城,半路被马飞飞带警察包围,多亏张子男带兵及时赶来解救,当场把马飞飞击毙。廖宜慧劝张子男跟她一起走,张子男还有事要办,答应尽快去找她。南京政府派人把张熹年秘密杀害,张子男下落不明。刘天秋畏罪自杀,廖晞得知此事很痛心。廖晞把万里江山图展出,孙怀堂,吴老板和商户们才明白廖晞良苦用心,对他赞不绝口。

转眼一年时间过去了,柔儿把襁褓中的儿子放在六和堂门口,然后给廖晞留下一封信含泪离开。廖晞和梅骆丹不顾苏哲和大发等人的劝阻,收留了刘天秋的儿子。廖晞广招人才,向他们传授仙派雕刻技艺以及六和珍谱中的绝技。

廖晞的儿子廖望和廖秋慢慢长大,他们酷爱雕刻,廖晞把廖家手艺传给他们,他们学得有模有样,廖晞深感欣慰。六和堂生意兴隆,廖晞看着大家一丝不苟雕刻,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山峰

山峰,作家、编剧,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人。14岁公开发表诗歌,写过剧本、童话,歌词。小说创作题材多围绕当代人的困惑,探索人和内心,人和人,人和自然,人和世界的关系。文风敏锐细腻,构建朴素的生命哲学与精神取向,呈现秘境贵州的古朴之美。长篇旅爱小说《黔上听香》(《黔上听香:在最美的地方遇见你》)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受到广泛关注,被文学评论界誉为“寓言之书”、“女性的伴手礼”,读者众多,先后进入上海书城等多个畅销书榜单,小说改编的同名**已在筹拍中。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励志旅行小说《骑士少年的歌声》,改编成**《山那边有匹马》入围韩国大钟奖,白海滨导演,文艺片影星黄璐领衔主演,2016年5月27日,中国大陆公映。2015年10月,山峰宣布跨界做导演,将自己的小说《秀》改编成公路喜剧商业片《婚礼大师》。**《婚礼大师》由中澳联合投资摄制,将在中国贵州和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州取景。

中文名:山峰

国籍:中国

出生地:贵州黔南长顺木化

出生日期:12月22日

职业:作家、编剧

代表作品:《黔上听香:在最美的地方遇见你》

人物经历

山峰出生在贵州黔南“垂钓之乡”——木化,这是一个地处偏僻,山塘秀美,历史悠久的古村落。父母均是憨厚老实的农民,天性敏感寡言的他,从小酷爱文学。

小学时,父母担心影响学习,不让山峰阅读课外书,把家里的仅有的近10本藏书《三国演义》等锁在房梁上。他想办法打开书箱,晚上在被子里打开手电筒偷看名著。

因为父亲长期酗酒,影响了家人的正常生活,为了让父亲“改邪归正”,山峰持续多年,泪流满面给父亲写信。

阅读的积累和不自觉写信的情感积累,让山峰的写作有了提高。14岁那年,他的诗歌《菊》在发行量颇大的《初中生辅导》杂志发表,领到14元的稿费。彼时,山峰一家的家用,主要依靠父母赶集天在街上摆摊卖粉,一天的收入一般也就十多块钱。“几十个字,能换来14元,在父母的眼里是不得了的事情。写字能挣钱,我改变了家人对书呆子的看法,从那以后,父亲不再阻止我阅读课外读物。”从此,他有了更多的阅读:泰戈尔的《吉檀迦利》,普希金的爱情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等。

从此后,山峰立志成为作家,并把自己的理想刻在自家玉米地的大石头上。但他除了语文成绩优异,数学等科目一塌糊涂,两次中考名落孙山,直到第三次,才被黔南工业学校(现在的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学的是机电专业。

学习机电,对于山峰无疑是一种折磨,但为了将来能有一个“铁饭碗”,他选择坚持,并利用课余时间自修阅读和写作。中专毕业后,山峰参加长顺县教育局组织的岗前培训,被计划分配到乡村做一名小学教师。为了作家理想,他放弃了,离开县里到州府都匀市去做打工记者。近10年的打工记者生涯,让他了解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但每天疲于采访,他的长篇小说创作一度被迫中断。

当内心想写的欲望无法控制时,为赢得创作时间,2007年,他毅然从黔南电视台辞职,重新选择了一份相对清闲的黔南日报副刊编辑工作。长篇旅爱小说《黔上听香:在最美的地方遇见你》的创作就这样拉开序幕。

山峰的写作尊重内心,力求表达内心的真实,这个真实不是故事本身的真实,而是让人在阅读中能感同身受。他写完西亚母亲难产那个段落,读给医院妇产科医生听,直到她们被感动流泪,他才罢休。“小说里人物经商的环节写好后,我去找经商的朋友‘检验’,让人遗憾的是,一次次的反复修改,还是被朋友们所否定。”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写作,并又重读经典,卡夫卡、陀斯妥耶夫斯基、川端康成、马尔克斯、曹雪芹、纳博科夫、鲁尔福、沈从文,余华,之前喜欢的作家的作品,他希望通过再阅读,获得需要的答案。可是,之后的创作,他还是失败了。为了改变现状,他决定下海经商体验生活。

随后,在福建朋友的帮助下,山峰成立了一家科技文化咨询公司。他不懂经营,公司经营不到半年就面临倒闭。10余名员工相继离去,他从一个众人拥护的老板变成了一个穷光蛋。这一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了一个人在成功和失败中的心境,体会到了人间深处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为他后来的写作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主要作品

《黔上听香》(《黔上听香:在最美的地方遇见你》),国内首部书信体旅游爱情小说。上海白领丽人的旷世绝恋。作品通过上海杂志主笔听香和北京音乐人白雾邂逅贵州的爱情故事,把黔东南的西江千户苗寨、小黄、肇兴、黔南的荔波小七孔、三都和安顺的屯堡等贵州极具世界唯一性的特色景点进行完美串联,以诗情画意的方式,深度诠释了贵州人文景点的代表——黔东南苗侗族、黔南水族、安顺屯堡文化的无限魅力,描绘了一幅让人叫绝的旅游爱情地图。小说行云流水的叙述背后,蕴含着对人类被物化的哀伤,尊重自然,简单生活的思想直抵灵魂深处。

《黔上听香》构建了一种朴素的生命哲学与精神取向,叙事风格独特,感伤而不颓废、严峻而不冷酷,文风凄美细腻,意境深远,诗意浓郁,让人身临其境。2013年3月纸质书上市后,先后进入上海书城、北京新华书店等多个畅销书榜单。被誉为:“栖息疲惫心灵的枕边书”、“女性的伴手礼“、”寓言之书”、“贵州版庐山恋”。影视改编,一度受到高度关注,纸质书上市前夕,就爆出,著名**导演张元赞其“故事靠谱”有意将其拍成**,著名电视剧导演梁山想将其拍成电视剧。2013年7月,国家广电总局的电子政务平台显示,**通过立项,投资方为北京十月天传媒,进入筹拍阶段。

作品风格

山峰以散文化的笔调,诗意的语言,血泪和甜蜜两级平行推进故事,给人带来“小清新”与“重口味”完美结合的阅读体验。其自成一家的叙事风格,引起文学评论界的争议。

文学评论家、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陵说,将《黔上听香》定位于“旅游小说”。但是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文学评论家何向阳觉得,很难说这是爱情小说还是旅游小说,《黔上听香》更深层次的含义,是表达都市化进程中人们心灵所受到的伤害和扭曲,作者以优美的文笔,传达了成长中所遇到的焦灼不安甚至叛逆放荡,而自然风光的融入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心灵的洗礼,无论是通过爱情的方式还是文化的方式,他们在寻找心灵之乡,寻找精神家园。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干认同这一判断,他认为《黔上听香》以复调的形式传达了一部“心经”,是关注心灵的书,写出了对心灵慰藉的渴望。

著名文学评论家、《小说选刊》副主编王干认为《黔上听香》更像是“外来的小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欧洲的流浪派小说代表人物堂吉诃德。《黔上听香》从形态上可以看为流浪汉小说,随着主人公的游走传达作者的思想,可能作为“游走小说”定位更贴切一些。

著名文学评论家、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贺绍俊说《黔上听香》从类型上来说,是漂泊小说,但提供了一种新的小说样式,轻松、自然、优美,文学做到这一点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因为“优美”在后现代思潮中受到太多的伤害。

贺绍俊说,很多山水之所以成为名胜,是因为有了文学。山水与文学是相亲相爱的关系。山水在过去更多拥有的是诗歌、散文,山水名胜与文学是婚姻的关系。那么,逐渐在培育一种故事,在山水之间发生着故事,享受着故事;小说才具有现代意义的山水与文学的关系,更具有魅力;今天的人到山水名胜中去寻找故事,作者在山水名胜中制造故事,山水名胜与文学就有了新的关系:情人的关系。从山水出发来构建小说:一需要风流,制造爱情,二需要家园,寻找家园。《黔上听香》提供了一种小说样式,轻松、自然,我倒不希望作者写得很沉痛、宏大、深刻,从小说的类型来说,也可以说是漂泊小说,但山峰的小说追求的是优美、轻松,他有优美的文笔,而山峰的小说提供了优美,又不是空洞、轻飘飘的。男主人公白雾的爱情很丰富。听香和白雾的爱情,并不是很特别,但是作者处理得干干净净,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非常欣赏这本小说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文学评论家陈福民说,《黔上听香》是一本反常规的书,从文体上来说不太像小说。在整个精神世界几乎破产的时代,山峰在小说中给出了一种爱情与精神取向,有一定的文化判断,把自己的精神问题表述出来,有一定的启示性。小说把两个非常具有现代元素的人物的故事放在贵州来写,有文化深意。

以辛辣尖锐风格评论著称的著名文学评论家李建军表示,《黔上听香》感伤而不颓废、严峻而不冷酷,对于今天的文学是一种忠告。他说,《黔上听香》的爱情故事对于今天的文学是一种忠告,所写的一些风景非常美。在对城市与乡村两种生活和生存途径的强烈对照中,突显人内心呈现的撕裂、紧张、疼痛,寻求心灵的归宿,探求人生的真谛。在这种对照之中,美与丑、善与恶、爱与恨、仁慈与暴力被强力突显出来。同时,山峰的分寸感很好,感伤而不颓废、严峻而不冷酷。山峰在努力地建构一种朴实的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人生的理念,建构一种朴素的生命哲学与精神取向,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小说意境非常美,风格干净、诗意浓郁,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认为,《黔上听香》既是小说又像游记或散文,写出了当下社会对爱情的坚守,作品中很多民族风情的内容可以作为旅游文化的看点。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是歌颂古典主义的爱情。

文艺报评论部主任、中国作家网主编、青年文学评论家刘_说,《黔上听香》的文字表层的诗性和精神层面的诗意是非常浓郁的。文辞讲究精致,文字中流露出的不妥协、不安分,作品中人物与红尘世界的紧张关系其实是这个时代的寓言,所以我说这是一本寓言之书。两个主人公其实是一群人的表征,它表达了现代社会中不甘妥协的人的精神。为我们提供一个精神安放的处所,是山峰送给在路上的或者准备上路的人的一本伴侣之书。他在小说中写到的民风、民俗都是真实的,读起来很贴心、很温暖,是让现代人重新审视自己的一本书。

人物评价

山峰的写作,有身份自觉,低调,回避作家的姿态,表露的是真心事、真性情,很赞赏这样的身份与心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文学评论家陈福民

在山峰身上,他对贵州的文化、民族、山水的热爱达到了很深挚的程度,对脚下的土地充满自豪感的背后,是一种文化自觉。他意识到这个地方是生他养他的地方,是他值得骄傲的地方,是他今后再立足再出发的地方。这是他今后取得更大进步的源泉。我很看好他的创作,我对他的写作充满新的期待。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

山峰很聪明,很会讲故事,随着情节的推进,故事舒展开来,故事中有故事,解读人生、人性、人心。

——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

在阅读山峰的文字时,很难不让人想起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山峰的语言和情节,令人着迷的程序如村上春树。

——著名作家李洱

《黔上听香》具有文学的深度和广度,是对农业文明的回视,体现了山峰,在当今这个阅读危机的时代,所独有的文学精神。

——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

山峰的写作具有现代意识。他把两极都非常强烈地做了阐述,所以有爱情,有甜蜜,有很多令人难忘的故事,甚至有血泪。

——上海**集团副总裁、著名影视编剧汪天云

山峰用心去观察,其写作具有汉语性,用中国人的语调、语句等去写作,读起来没有滞涩、压抑与沉重,而是轻松、愉悦的。

——著名文学评论家李建军

一本书写了七年,并且深入实地生活,为了写作,投入了很多,有爱、有情怀、有行动,山峰骨子里是一个非常纯粹的诗人。

——《文艺报》评论部主任、中国作家网主编刘_

山峰继承了海子的激情澎湃、敏锐细腻,当然,也带着海子的孤高傲世与独立自由;继承了海子对自然一草一木的体察,也在追求海子对物欲与世俗的超越。在山峰的背后,我看到了大海,在黔东南的美景背后,我看到了他对自然,对心灵,对人与人关系的探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书香两岸》主持人张翕

《黔上听香》于我和我身边的年轻人不只是一部文学作品,这本书已经被我们翻脱页了,但还在传播,还在感染,我们一同分享着“在路上”发生的奇迹,把自己的体会和反思酿成新的故事,山峰先生告诉我们,哪怕身处逆境,我们也不能放弃爱,被爱!

——读者二两花酒

山峰先生的写作,有别于其他的言情,白雾和听香的爱,有着好似泼墨山水画般的自然人文景观做背景依托,读着读着,我也感觉,在贵州那些天然去雕饰的民风中,即便是清冷潮湿的空气,却因着听香心里那种从未有过的温暖的爱,暧昧而温暖!一路走一路爱,那些插曲,那些心痛,演绎至最后,好似黔味酸汤鱼般,是泪流满面的酣畅淋漓!

——读者半壁红玉

从山峰作品中的“此生容我对你,以诗情画意的方式”,到“女人心软若水,再没有感觉的男子,如果被死缠不放,有一天也会心回意转的”,处处彰显了山峰这个摩羯男人的浪漫和细腻。

——中国台湾网

山峰诗意唯美文的文字下面是人类被物化的哀伤,浓烈多愁的情感盛满诗情画意。启程“栖息疲惫心灵的诗意旅行”,收获最美的遇见。

——新浪微访谈

山峰细腻的笔触深度解读都市女性的内心世界,也打开都市男人压抑浮躁的心门。

——天涯社区文学坊

山峰希望能通过《黔上听香》传递给读者一种全新的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

——大佳网

世人皆知江南之美,而今,山峰让全国的读者收获了这样一个句子:江南可采莲,“黔上”可“听香”。

——贵阳晚报

《黔上听香》以女主人公第一人称自述,笔法细腻。书中有不少关于情感、人生的感悟,让不少读者感叹作者的浪漫和感性。

——中国新闻网

山峰教我们如何走出物欲的世界,重获自我,找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快乐和幸福!

——酷听网

经典语录

1、我开始审视我自己,我发现困惑的所在,就是被世俗的生活方式“绑架”着前行。长此以往,将来我即使“功成名就”,也一定不会开心。我该与那千篇一律的城市生活作别,在此伴你度过余生,不为爱得惊天动地,只为平静若水互相依偎。

2、人若繁花,晨开午谢,勿为名利所累,尊重自己的内心,做真实的自己,活在当下,无悔一生。

3、走吧,人间的那么多规则,那么多的枷锁,让这些东西都像这水从脚下流走吧,我们回归本真,回归自我,在这里获得永生。即使这永生短暂若夕阳,我们也愿意。我们都压抑太久。受到的打击,经历的爱恨,遭到的诽谤,还有那些让人心绪不安的恶梦,都走吧,像这流水走吧,走得越远越好,走得越彻底越好,让我们回归自我,回到本真,在这里获得永恒。

4、此生,容我把握现在。此生容我对你,以诗情画意的方式。

5、人生匆忙,事情繁杂,闲情逸致是那盛开在悬崖上的花,经不起时间的折磨和风雨的吹打。

6、人们已经忘却自己的内心,忘却内心所需,一切为名利奔劳。不顾生死。不顾一切。

7、在这个环境,谁想纯粹,谁只能受到伤害。你本来已经带着千疮百孔的伤,哪里还有精力去承受这世界的万古荒凉。

8、一个人如果被物欲了,内心不会澄净,内心太浑,出来的东西就不会干净,就不可能有你说的空灵。艺术家需要生活,更要远离生活,我说的远离,不是脱离,也不是逃避,而是超越浮躁,发自内心,找到内心与生活的交接点。

9、你不想再去牵挂谁,也不想再被谁牵挂,抛开世俗的一切希望,一切失望,一切绝望,一切功名利禄,一切荣华富贵,回到自我本身。

10、人与人之间看似亲密的关系,实质上却陌生如路人,没有真心相对,除了敷衍的节日问候,虚情假意的微博牵挂,每个人的心灵都关上门,上了锁,谁也不知道谁的里面装有多少秘密,装有多少寂寞忧伤,装有多少欢乐痛苦。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行者,显得强大而忙碌,像带队打仗的将军,夜以继日,前仆后继。

11、你说我是那水,你是那灌木,我洗尽你的忧伤,洗尽你万古悲凉,让你日变日新,获得生命的力量。

12、木船靠在岸边,湖水静若一面夜空,阳光铺在水面上,远望去,恰是一幅立体的画卷。我边走边想,若真的有一天,和你在山头安了家,过这样亲近山水的生活,应该没有什么不好。要在北京,一定会被堵在街头,心烦气躁,此时的自己呢,头顶蓝天白云,鼻嗅草木花香,耳听百鸟争鸣,脚踩青草野花,面对一池湖水,心情无比舒畅。

13、看到成双成对的人从自己身边走过,拿起电话,逐个翻阅,想找一个人来陪伴自己。人到了一定年纪,身边可以交心的人越来越少,几百个电话,从头翻到尾,却没有一个合适。不是已结婚生子,就是已出国客居他乡,就连原本经常来往的红颜知己,也随着时光的变换,渐行渐远,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再嗅不到一丝熟悉的气息。

14、有很多的愿望是奢望,不可能去实现,但可以梦想。正如我们的爱情,我的任何付出都显得苍白,因为你内心的旧伤已经千疮百孔,我的努力不但不能愈合你感情的伤口,反而让你的伤口化脓。虽然很多的哲人说,任何再难的事情,都经不起人类意志的抵抗,但感情的事情有时候犹如水一样容易捧起,有时候也如水一样,让人束手无策,只能去接受它可能带来的灾难。

15、有多少爱恋可以公开?这世间,最痛苦的事情,不是你得不到你所爱,而是面对这个慌乱而世俗的世界,你想爱而没有前往的勇气和力量。

16、那些琐碎的过程总是过眼云烟。瞬间的美感却挥之不去。你给我的爱不仅仅是满足肉体的渴望,更是帮助我修复了过去那千疮百孔的伤。

17、女人心软若水,对再没有感觉的男子,如果被死缠不放,有一天也会心回意转的。

18、人间的一切不过是遗憾的堆叠,所有的美好设想不过是一缕云烟。

19、音乐和文学让他们痴迷,正是音乐和文学本身能触动我们身体最柔软的部分,让我们体会什么是伤,什么是爱,什么是假,什么是真。

20、负面的情感能击败生命,正面的情感能让生命获得永恒,伟大的艺术家在情感的碧波里荡漾,依赖情感的力量,取得艺术上的巨大成就。平庸的艺术家薄情寡义,却只能在技术的层面沽名钓誉。

21、爱情有时候来得奇怪,湖水青山,一缕斜阳,就能让人怀想一生一世。

22、权势会逝去,财富会逝去,只有自己的思想能永恒地存在,你每天迎合权势,附庸金钱,岂不是把长久的人生往短暂的路上丢去。

23、再勇敢的爱情面对残酷的现实,最后只能如雨打落花,一地破碎。

24、一辈子,你只能有一次痛彻心扉的爱,你只能有一次过目不忘的爱,只能有一次激动人心的爱。爱,不是因为得到是因为怀念,爱不仅因为肉体,还因为心灵,你和他在一起,你能感受他的体温,你能感受他的心跳,你能明白他的所需,你也能知道他的所弃,你和他在一起的每一刻你都能忘乎所以,都能感到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25、时间会删除你对一个人的思念,同样也会增加你对一个人的牵挂。

26、容颜已毁,再多的山盟海誓都无法拯救他们已经逝去的爱情。

27、让爱永远停留在原处,不求再次重逢,只愿活在对方的心中。

28、爱情的强悍超乎想象,可以让一个人活得精彩,同样也可以让一个人毁灭,可以让友谊更加亲密,也可以让朋友粉身碎骨。

29、日子即使倒流,我却已遍体鳞伤,不可能再回头。你永远是我内心的爱和牵挂,我却至死都不能再与你重逢。这爱不存在背叛,不存在对错,生死握在命运手中,各自都没有自由,只能顺应命运的指引,奔赴在各自的路途。

30、爱情是人世间最自私的东西,谁来面对都是一样的心境。

31、在这个纷繁无绪的世界,好希望有你相伴,不是贪恋你的肩膀,是想有那么一天,厌倦都市繁华,你能和我一样,对未知的世界激情满怀,互相能打开翅膀,一起展翅高飞。

32、有时候,跟着感觉前行吧,太多的担心顾虑,会让爱走向索然无味,也会让您的对象失去诗意。一生一世,只有一次刻骨铭心,爱不是事业,不需要规划,缘来了就往前走,无论如何,只有全心全意的投入,尽心尽力的付出,才会值得一辈子魂牵梦绕。

33、往年见你稻抽穗,牛角米酒人初醉。桥上飞歌鱼玩水,牧童牛背踩月归。如今寻你雨晨晖,半山人家轻烟炊。暖阳木窗鸟倚偎,石梯不语在等谁。

34、我们总是在浮躁中前行,总希望有一丝光亮照亮我们迷茫的旅途,有时候好的音乐就是那一抹光。

35、我们总是错过,错过美景,错过爱情;错过邂逅,错过重逢。对我们最好的人就在我们身边,最美的风景一直相伴着我们,可我们视而不见,总是遥望远方,对不可趋及的世界,有无穷无尽的幻想。

36、人生不是一条河流,也不是一座大山,而是若干个白天和黑夜的串联,天亮了,按时起床,天黑了,按时睡觉,很多身外之物,想多了,过的不是生活,而是纠结困惑。

37、有的爱需要穷追不舍,有的爱在等待中盛开。

38、逝去的失去的,拥有的怀抱的,你们都在何处,当烟花散尽,一个人面对一池湖水,自己才会明白,人生不过如此,伴随自己的是一空凳。

39、你喜欢灯红酒绿的生活,我崇尚花红柳绿的世界,内心的各自为政,注定我们的结局空如大海。松手吧,强求的爱经不起时间的软磨硬泡,生拉硬扯的同床共枕只会让人生走向惨烈。

40、还记得稻花飘香的夜晚,你站在田中央,那个时候的你,喜欢梦想,梦想有一天,在这片土地上,种植薰衣草,紫色的草浪,抚摸爱人的脸颊。很多年后,稻花芳香还在这里飘荡——梦想原本也是一场诗意的旅行,需要伴侣的依偎相伴,否则只是一阵风,没有抚摸的轻柔,只有刀过的伤痕。

41、那些忧伤离愁,那些优雅孤寂,渐行渐远,剩下的是一辈子的物质生活,盛若繁星,灿似流萤。生命皱纹满面,诗意分崩离析,哪里还有诗情画意?

42、两人若有缘分,无论路途如何遥远,总能走到一起,不是身体的擦肩而过,而是心灵的百感交集。

43、这一生一世的追求,不过是为了迎接你的到来,就像春天经历寒冬,只为繁花盛开,这一分一秒的努力,只为得到你的真心,就像夏日经历暴雨,只为流水欢歌。

相关争议

女读者强吻山峰求婚事件

2013年3月30日,山峰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举行签售会,著名作家李洱等到场捧场。签售会开场不久,一名疯狂读者的出现让现场失控。这位穿着黑色开衩纱裙的女读者不仅像火一样的闯进了会场,一边朝台上疾走,一边表达了对山峰的热爱:“我只想说,山峰先生的书让我见到了初恋情人一样,我心如止水的心泛起了涟漪。山峰先生,我可以爱你吗?因为我想能写出这样小说的人,情感一定很丰富,而且很真挚,如果可以,我们恋爱吧。”女子还转脸对在场的媒体说:“我不介意去贵州娶他,因为我就是从杭州飞过来找他。”随后女子走到台上,献花,并强吻山峰,令山峰大惊失色,现场失控。

1、梦见秀帽子的预兆

基础稳固安泰,且能逃过灾害,免于祸患,而又可排除万难及得享名利双收之隆昌运,并获意外的成功发展,乃幸福长寿之吉名。大吉昌

吉凶指数:87(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梦见秀帽子的宜忌

「宜」宜关闭朋友圈一天,宜提早起床,宜看展览。

「忌」忌洗车,忌订机票,忌运动。

3、梦见秀帽子是什么意思

恋爱中的人梦见秀帽子,说明掌握时机求婚必有结果,婚姻可成。

怀孕的人梦见秀帽子,预示生男,春占生女,或有怪胎,宜小心观察。

本命年的人梦见秀帽子,意味着杂事多纠缠,年初多不顺,后渐入佳运。

梦见买帽子 —— 习惯戴帽子的人梦见买帽子,能获成功。但是不习惯戴帽子的人梦见帽子,意味着生活无计划,爱乱花钱。

梦见秀帽子,得体的打扮很重要哦!今天遇到的事情成功与否,与你给予对方的第一印象有很大大的关系呢!就算企划做得平平,对方也会因为你的形象所营造出来自信、权威感而把机会给予你!所以,千万不要在这方面马虎才是!另外,适当自嘲,能成为谦逊态度的体现。

做生意的人梦见秀帽子,代表可得财利、夏占不利。

梦见秀帽子,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幸运数字是4,桃花位在正南方向,财位在西南方向,开运食物是葡萄

上学的人梦见秀菊,理科成绩一科影响,未能如愿。

梦见秀十字秀,这两天你的心情变得轻松起来!你会在亲戚朋友的聚会上会表现得相当活跃,还极有可能在大伙面前露一手喔!

恋爱中的人梦见孙秀,互相沟通之后,婚姻可成。

做生意的人梦见秀英,起初经营不利,慢慢上轨道之后比较顺利。

梦见秀真人,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财位在西南方向,桃花位在正北方向,幸运数字是3,开运食物是茶叶蛋

本命年的人梦见秀真人,意味着守旧安稳、平顺而过,雨天少外出为妙。

本命年的人梦见秀十字秀,意味着虽然运未平顺有波折,能得贵人扶助,化凶为吉。

做生意的人梦见秀真人,代表不能顺利经营,重新整顿之后再开始。

怀孕的人梦见美图秀秀下载,预示生女,忌动土而动胎神不安。

本命年的人梦见秀菊,有财利可得,但钱财出入小心,慎防偷盗。

做生意的人梦见秀恩爱,代表有财利,营业稍有阻碍,防官司。

梦见玉,通常预示要发财,大富大贵。

恋爱中的人梦见彭玉秀,说明事有阻碍,最怕第三者插入,婚姻有变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6162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