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词的写作要突出活动的主旨并贯穿始终。在如今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活动集会都要用到主持人,主持词怎么写才更有新意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高雅婚礼主持词-主持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雅婚礼主持词-主持技巧1开场:
爱一个人是一种幸福,同样被人爱更是一种幸福,当爱与幸福天各一边时,随之而来的是在心中萌生的一份希望与牵挂。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牵挂,因为那这份牵挂代表着永恒的诚挚与祝福。如果上天允许的话,我愿意站在我们初遇时的那个街角许下诺言-----你仍是我的唯一。
今天我们将用美的语言、美的智慧、美的思想为每一位追求美、渴慕美、向往美的每一位朋友传递美好的祝福、留下美好的回忆
在婚礼正式开始之前,应新人的委托,我想给大家提一个小小的要求,今天的婚礼全程,大家能不能暂时配合一下摒弃我们当地的旧风俗(抹花脸啊,扣面袋啊),与我们的两位新人和四位体面的家长共同度过一场难忘而又文明热烈的婚礼。大家说,好不好?大家的回答好象还不够热烈,你们的情绪,直接影响到我的情绪,大家说,好--不--好?
朋友们,接下来我们将隆重的为大家介绍光临本次新婚庆典的嘉宾
首先是先生,待会先生将为我们的新人做新婚公证,欢迎您
其次是我们的东道主,爸爸,妈妈,还有我们爸爸,妈妈,今天他们将尽地主之仪,在此设宴庆贺这盛大的新婚庆典
亲爱的朋友们,爱情这个古老的话题尤今仍然被我们传诵着,因为它不仅会给孤寂的人带来心灵停歇的港湾,而且为每一位相爱的人点燃永不泯灭的圣火。下面有请上今天最幸福的男人先生
朋友们,试问爱情是什么滋味?有人回答说:甜蜜。没错,那您知道这种甜蜜感觉是源于哪里吗?心!当两颗相爱的心交织在一起时,这种感觉将会延绵不绝,弥漫天际。只有真心相爱,才会相伴永远。新郎,为证明你的真心,我们特意为您准备了一个会亮的星星,请将它握在手中,当您在次撑开双手时,如果星星亮了,证明您是真心,新娘就会出现在你眼前。你敢证明吗?
工作人员将发光冰块递上,新郎将其握在手中
新郎,看到了你心中的宝贝,那就迈开你男人坚实的步伐,一路去追吧!
(dj新郎迎新娘音乐起,当新郎行进至淑女亭中时切音乐)新娘父亲将祝福的话语传递,新郎做回应,向新娘父亲简单鞠躬
听啊朋友们,新婚的钟声已经为他们奏响,幸福的大门已经为他们敞开
请婚宴酒店所有的朋友们全体起立,伸出你们的双掌,为他们庆贺。
今天,这神圣的婚礼进行曲奏响的是你们辉煌人生的主旋律,这流光异彩的金光大道架设的是你们一往无前的康庄大道。这是心与心的完美交融,这是微笑与甜蜜的延续诠释,我想此时此刻萦绕在他们身边的只有幸福的感觉,那就让这感觉弥漫天际,珍藏永远。
当新郎新娘行进至台上,dj切音乐(问誓男生版前奏)
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们将在这里共同用情去感受,用心去聆听,聆听新郎发自内心的声音,新郎先生,今天,天作证,地作证,所有的来宾为你们作证,我郑重的问你,你愿意娶女士为你的妻子吗?
新娘女士,今天,天作证,地作证,所有的来宾为你们作证,我郑重的问你,你愿意嫁给先生为你的丈夫吗?
那么就请将见证你们一生的爱的信物相互交换吧,新郎将为你美丽新娘准备的什么?我们俗话讲: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当这四处溢光的钻石佩带在新娘无名指上时,这也将圈住了他们一生的幸福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新娘为新郎准备的是什么信物
交换完毕向来宾展示
今天我们看到二位新人从身上散发出的幸福的香味,我想正在感染着在场每一位朋友的心,但又有谁知道这十于载的风雨同舟,是由彼此相互鼓励,照顾才换来今天这幸福的时刻。回想每一个夜晚,都在期盼,期盼你能到来我身旁,回想每一次挫折,我都想将你的手握的更紧,因为是你默默的`站在背后推我前进。曾经的辛酸苦辣而今以变做每好的回忆,但在今天再次将记忆中的点滴拾起,我想对你说:(新郎、新娘面对面站好开始诉说新郎新娘自商而定)
(点烛台)今天我们二位新人将在这里共同点燃爱的圣火,让火种将他们的爱继续延续。一切都从最开始起被娓娓道来。回忆我们第一次相识,那些美丽和慌张是否还在血液里流淌。当繁花开遍以后,我们站在原地,看天边云卷云舒,看微风掠过湖面的波纹,往事如晨雾般在心中弥漫。在将来的日子里我愿意对你讲述我一切的欢喜忧伤,而在属于你我的今天我只想,和你在一起。
在二位走到我们的许愿球前,许下你们心中的愿望
亲爱的朋友们,今天二位新人完美的结合,当然少不了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庄严公证,所以在今天民政部就派来了一位特使,他就是,掌声有请(dj音乐起)
咱俩一握手,主要祝福小两口,您是上代表天下代表地,中间代表这喜庆的空气,我们共同祝福他们甜蜜蜜好吗?有请证婚人先生致证婚词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两位新人分别是来自解放军总参谋部和武警总部的现役军官,今天感受着环绕二位新人喜气中的幸福味道,对于不曾接触部队的我们大家,其实很难去真正体味属于军人的情感。在和两位新人相处的这些日子里,我曾很多次打探二位新人的爱情经历,想给这场婚礼备些感人的素材,但每次和新郎新娘谈话,从他们不善言谈的话语中我都深深地被感动,而且这种感动不只是爱情、亲情,更多的是无私无畏为祖国奉献的军人品质。
今天我看到每一位朋友都是喜气洋洋,脸上不时都泛滥着开心的笑花,但在场上有四位老人我想是今天最开心的了,那就是我们的四位喜爸爸和喜妈妈,请新郎新娘走下台,相爸爸妈妈致礼。
今天我们杜家多了个女儿是喜上加喜,而且是这么温柔善良的警营之花,今天我们崔家多了个儿子更是乐上加乐,因为是这样气宇轩昂的军中英才,所以按照我们中国最传统的仪式,我们先要改口叫爸妈--------
轮到我们帅气的新郎了,叫的响叫的亮,叫的深情又厚意才会给你人民币。
今天有这么多的好朋友参加我们盛大的新婚庆典,我想我们四位高堂一定有许多的话语要对大家讲,下面有请他们发言
当我们一次次的告别短暂的假期不舍地离开慈爱的父母,当紧握钢枪的双手轻轻抚过父母日渐佝偻的肩膀,当每次回家都不忍心看见父母的发稍又增添了许多银丝
(倒香槟)(散喜)
结束:
朋友们,今天盛大的婚礼庆典仪式到这就要告一段落了,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50年60年以后的今天我们还能坐在这里开怀畅饮,再次为他们祝福。
朋友们再见。
开宴,主持人以及新人在台上为婚宴来宾敬酒。(司仪主持词到此结束)
高雅婚礼主持词-主持技巧2[音乐:步步高]
女士们、先生们:在这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春光明媚、姹紫嫣红)(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美好季节,在这莺歌燕舞、花好月圆的良辰吉日,在这高朋满座、欢声笑语的千金一刻,我们相聚于大酒店,前来参加先生与**的结婚典礼。在此,我谨代表二位新人对诸位领导、诸位同事、各位亲朋好友表示最诚挚的欢迎,感谢大家的光临。
[音乐:月亮代表我的心]
若干年前的一天,在(地方),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先生与温文尔雅、聪明艳丽的**终于相遇了,他们是一见钟情,很快就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正所谓久旱逢甘雨,干柴遇烈火。他们发誓:一旦相约,就不见不散;一旦爱上,就没完没了。经过春的播种,夏的浪漫,秋的酝酿,冬的考验,两颗爱心再也抑制不住相思风雨中的苦痛,他们决定说好不分手,定于今天举行结婚典礼。下面我宣布,结婚典礼现在开始,鸣炮奏乐!
[音乐:婚礼进行曲]
在这庄严圣洁的婚礼进行曲中,先生与**手挽手心连心,这犹如鸾凤合鸣,又似鸳鸯戏水,犹如并蒂莲花,又似天生连理,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向二位新人表示最美好的祝福,愿他们和谐美满,天长地久!共同点然喜庆红烛婚姻不仅仅需要感情的升华,生理的冲动,更多的是责任,更多的是义务,更多的是那份牵挂。下面就有请新郎新娘面对面站好,在各位来宾面前庄严的宣誓。
[音乐:幽默曲]
新郎:我自愿娶为妻,坚决服从的领导,行使丈夫义务,保守夫妻秘密,按时缴纳工资(奖金、外快),对老婆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一般情况下,不会沾花拈草,亲爱的,你就放心的爱我吧!新娘:我自愿嫁给为妇,坚决执行对的领导,行使妻子权利,履行老婆义务,洗好盘子,叠好被子,带好孩子,管好票子(毛哥),特殊情况下,不会红杏出墙,亲爱的,你就大胆的亲个够吧!
[音乐:婚礼进行曲]
(有请今天婚礼的证婚人)钻戒恒久远,红豆赠佳人,有请新郎为新娘佩戴定情钻戒。礼物虽有价,情义却无涯,时刻带身边,永远伴韶华!
[音乐:人生第一次、常回家看看]
深深大地情,浓浓父母恩,在今天的结婚典礼上,最高兴的新郎新娘的双亲父母。天下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老人们为儿女皱纹爬上了额头,青丝染成了白发,他们等的盼的不就是今天吗?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向老人们表示贺喜,用掌声有请老人们同来宾们见面!
[音乐:朋友]
大酒店的全体员工为今天的婚礼提供了周到的服务,精美的佳肴,帮忙的同事、同学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摄影、摄像的师傅忙前忙后,尤其是各位来宾放弃节假日的休息,在百忙中前来参加婚礼,带来了友谊,带来了祝福。为此,我提议,向以上提到的所有朋友表示感谢三鞠躬,一鞠躬感谢;二鞠躬再感谢,三鞠躬再感谢感谢!
[音乐:婚礼进行曲]
新郎英俊潇洒,气宇不凡,新娘美艳绝伦,婷婷玉立,这真是天生一对才貌侣,地长一对好夫妻,今日三拜成婚配,忠贞一片永不移!夫妻对拜!一鞠躬,百年好合,永结同心;二鞠躬,相濡以沫,相敬如宾;三鞠躬,海枯石烂,共叙天伦!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夫妻共饮交杯酒。交杯酒阿,甜美的酒,情无限啊爱悠悠,青山不老水长流,举案齐眉到白头!
[音乐:祝酒歌]
酒缘情缘今世缘,喜结良缘;掌声笑声祝福声,响成一片。结百年好,拜千禧堂,为了答谢各位亲朋,主家略备喜筵,下面有请致祝酒词!
[音乐:婚礼进行曲2]
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掌声向二位新人表示祝福,愿他们白头偕老,永浴爱河。结婚典礼到此结束,奏乐!
高雅婚礼主持词-主持技巧31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各位朋友们:欢迎您与公元20xxxxxx共同参加新郎xx新娘xx的婚礼盛典。婚礼仪式即将拉开帷幕,请您驻足您尊贵的脚步回到您的座位,让我们拭目以待将热情化作一次又一次的掌声送给今天这对靓丽的爱人,仪式进入倒计时。现在我想告诉所有朋友们,新郎准备好了,新娘也已准备好踏入这神圣的婚礼殿堂,如果现场的您已经已准备好配合主持人为他们完成这一生一次,一次一生的完美婚礼,当我从一数到三。所有到场的来宾掌声响起。现在我很荣幸向大家宣布婚礼仪式正式开始!
在我们还很小的时候。我们并不懂得婚姻家庭和爱情的定义,你是否和隔壁的小朋友做过过家家,他扮老公你做老婆。爸爸妈妈总是告诉孩子你一定要找一个合适的人和他一起组建一个家庭,什么叫做合适,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有共同的谈论话题,能够在一起吃,能够在一起笑,在一起入梦,能够在一起相守一生。今天新郎。新娘。他们终于找到了最合适自己的人,于是邀约您走进结婚的礼堂,为他们做上一次爱的见证。无论与你来自于男方还是来自于女方,请您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两个年轻人会携手组建起一个美好的家庭。如果相信,掌声响起。
2新郎登场:
朋友们首先让我们把目光注视我手指的幸福之处,有请今天帅气的新郎闪亮登场!
主持人:新郎和各位来宾亲朋好友打个招呼吧、新郎接下来我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也是分享下你的心情,新郎可以吗?
1新郎此刻紧张吗?
2还记得你们第一次见面的地方吗?想不起来你老婆可是会打你的哦。
3能给我们分享下你们有什么特别难忘的回忆吗?
4此时此刻你最期待见到那个人是谁?
新郎的期待也说出来了我们所有的期待!
3新娘出场:
让我们把目光注视到幸福之门,有请美丽的新娘幸福登场!如果觉得新娘今天是最美丽,最幸福的,给新娘掌声鼓励!
新郎,新娘已经站在了花房,然而接下来我想告诉你的是眼前这条爱情之路是通向你今后幸福的大门,这条路可能崎岖,坎坷,有可能平坦,顺畅,从今天你身上多了一份男人的责任和义务,你做好准备了吗?(新郎;准备好了)
那就带上这束爱的手捧花,向爱出发,去迎接属于你的幸福把!
4求婚仪式:
新娘,眼前的这个男人终于来到了你的面前,你可能会想为什么他来的这么迟,为什么他不及早出现,在这里我想告诉的是,新郎一直在努力改变这自己,把自己变得更优秀,从而拥有更优秀的你,新郎做到了。
新郎接下来用你这一生只能用一次的姿势,,看着眼前这个幸福的女人,对他说出你的承诺!(xx嫁给我把,我一定会让你成为这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美丽的新娘如果你同意他的求婚。接过他手中的捧花,并将眼前的这个男人扶起!祝福掌声送给今天这对幸福的一对新人!
5共同入场
接下来,请二位新人把你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更把你们的心紧紧地靠在一起,让我们来共同感受你们心中的憧憬和幸福的喜悦。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下面就让我们响起最热烈的掌声,有请新人幸福入场!
6宣誓
让我们感到特别高兴的是今天这么多的亲朋好有也来到了你们的婚礼现场,送上了真挚的祝福,所以你们今天要当着所有亲朋好友的面,郑重的许下你们爱的誓言。请你们相对而立,双手相牵。
新郎:你是否愿意迎娶你对面的这位女子作为你的妻子,并承诺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论风雨阳光,不论疾病健康,亦或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姣好的容颜也已凋零,你是都会永远爱她、疼她、呵护她,直至生命的终结,你愿意吗?
新娘:与你牵手的这位男士将与你共度余生,我想问的是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论是他的事业一帆风顺,亦或是生活陷入逆境,你都会永远坚强的站在他的身后支持他、鼓励他,并承诺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不离不弃、相濡以沫,直至生命的结束你愿意吗?
7天使送戒指
现在有请两位可爱的小花童送上爱的信物!
8佩戴戒指
新郎将这枚戒指戴在新娘的无名指上,赋予她妻子的名义,当新娘转过手来,将这枚戒指戴在新郎的无名指上,也就赋予了新郎丈夫的名义。两枚小小的同心圆锁住的是你们的爱!锁住的是你们这辈子的幸福!
9拥抱
新郎,新娘从今以后你们就是彼此最重要的人,新郎展开你男人的臂膀去拥抱你心中的太阳吧!
10证婚人证婚
在今天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这么多亲朋好友齐聚一堂,为爱而见证,为爱而祝福,所以在这样的一个重要而神圣时刻,我要请出一位重量级嘉宾来担任他们的证婚人,有请__________为新人证婚。
好,谢谢证婚人,有请证婚人观礼就坐!
11父母登场
在这一刻体会到了幸福,感受到了温馨,分享到了甜蜜,见证了真爱,你们无疑是全场最甜蜜、最浪漫、最让人羡慕的一对,但是在你们婚礼的现场,还有4个人是最高兴的,那就是你们的爸爸妈妈,接下来掌声有请新人家长走上舞台,一同来分享这一刻的甜蜜和幸福。
12改口
在婚礼仪式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那就是改口,新媳妇进家门不能叫公公和婆婆,要改口叫爸爸,妈妈,
新娘请站在新郎的爸爸妈妈面前,想先叫爸爸还是先叫妈妈。(爸)新娘有这样一个说法。先叫爸来年能生两,先叫妈,一直有钱花。你还有次机会这次想叫什么(还是爸,然后妈)阿姨这声妈甜不甜?甜给钱!)。新郎那么接下来你是先叫爸爸还是妈妈。(先叫爸。叔叔这声叫的你满不满意?满意给人民币)
13共同举杯
改口仪式就在这里完了。我提议大家举起杯中的美酒。我喊新婚。大家喊快乐!来新婚(快乐)!
14父母退场
好请新郎新娘的爸爸妈妈观礼就坐!
15游戏(待定)
16新人退场
我宣布20xxxxxx新郎XX新娘xx情定终身。圆满礼成!新郎带着刚才许下的誓言和承诺,目标幸福的方向,出发吧!
17结尾
本次婚礼由XX婚礼公司全权策划,我是本次的婚礼主持人惠xx!祝在座的各位用餐愉快,有一个愉悦的心情,大家再见了!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
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
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
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阝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又才。
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奉化县)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
遗命葬贸阝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扩展资料
琵琶协奏曲《梁祝》以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并吸取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由“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
乐曲采用琵琶协奏曲的形式,即发挥琵琶丰富的表现力,又统合民族管弦之交响性,尤其在结构上根据内容需要,运用了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恰当的表现出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将这个相传于中国江南地区的凄美爱情故事在流泻的音符中娓娓道出。
在艺术处理上,着重吸取地方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如在呈示部尾吸取了戏曲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以表现两情相悦的主题;展开部中的“哭灵投坟”则用了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嚣板。
本协奏曲充分发挥民族音乐的交响效果,在中国被誉为“民族的交响乐”,国外乐评家则称之为《蝴蝶恋协奏曲》。无疑,这是一部迷人、新奇而又具有独创性的作品。
前言
在世界文学的巍巍群山中,堪与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这几座高峰比肩而立的俄国作家当首推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是一位有思想的艺术家,也是一位博学的艺术大师。他的作品展现的社会画面之广阔,蕴含的思想之丰饶,融会的艺术、语言、哲学、历史、民俗乃至自然科学等各种知识之广博,常常令人望洋兴叹。《安娜·卡列尼娜》是他的一部既美不胜收而又博大精深的巨制。
《安娜·卡列尼娜》简介
《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女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而失败的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安娜·卡列尼娜的哥哥奥布朗斯基公爵已经有五个孩子,仍和英国家庭女教师恋爱,因此和妻子多丽闹翻,安娜从彼得堡乘车到莫斯科去在莫斯科为哥嫂调解,在车站认识了青年军官渥伦斯基。渥伦斯基毕业于贵族军官学校,后涉足于莫斯科社交界,以其翩翩风度得到了多丽的妹妹吉提的垂青,但他只与她调情,并无意与她结婚。
而深爱着吉提的康斯坦丁·列文也从乡下来到莫斯科,他打算向吉提求婚。但早倾心于渥伦斯基的吉提却拒绝了他的求婚,她正想象着与渥伦斯基将来的幸福生活。渥伦斯基是一个身体强壮的、黝黑的男子,有着一副和蔼、漂亮而又异常沉静和果断的面孔。他的整个容貌和风采,令许多贵族**倾心。
在他看到安娜的一刹那,那刻被安娜所俘虏,他在薛杰巴斯大林基公爵家的舞会上,向安娜大献殷勤。而吉提精心打扮想象着渥伦斯基要正式向她求婚,在吉提眼里,安娜·卡列尼娜是那样的出众:“她那穿着简朴的黑衣裳的姿态是迷人的,她那带着手镯的圆圆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生气勃勃的,美丽的脸蛋是迷人的,在舞会上……”
吉提发现渥伦斯基和安娜异常地亲热,这使她感到很苦闷。安娜不愿看到吉提痛苦,劝慰了兄嫂一番,便回彼得堡去了。随后渥伦斯基也来到彼得堡,开始对安娜的热烈的追求,他参加一切能见到安娜的舞会和宴会,从而引起上流社会的流言蜚语。起初,安娜还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感,不久渥伦斯大林基的热情唤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爱情。
安娜的丈夫亚历山大·卡列宁其貌不扬,在官场中却是个地位显赫的人物,是一个“完全醉心于功名”的人物。他根本不懂什么是倾心相爱的情感,他认为:他和安娜的结合是神的意志。他责备妻子行为有失检点,要她注意社会性的舆论,明白结婚的宗教意义,以及对儿女的责任。他并不在乎妻子和别人相好,“而是别人注意到才使他不安”。
有一天,安娜与丈夫卡列宁一起去看一场盛大的赛马会,比赛中渥伦斯基从马上摔了下来,安娜情不自禁地大声惊叫,卡列宁认为安娜有失检点,迫使她提前退场。安娜无法忍受丈夫的虚伪与自私“我爱他……我憎恶你……”。卡列宁考虑了决斗但又怕死;离婚又损名誉,考虑再三最后决定“不能因为一个下贱的女人犯了罪的缘故使自己不幸”,于是他要安娜维持表面的夫妻关系。
安娜已怀了渥伦斯基的孩子,在她分娩时,由于产褥热而感染重病,拍电报给到边远省份去调查的卡列宁,卡列宁匆匆赶回,但心里希望妻子早点死掉,安娜在昏迷中呼唤卡列宁的名字,请求他与渥伦斯基和好,卡列宁深受感动,原谅了她和渥伦斯基。
由于卡列宁的令人吃惊的宽厚,渥伦斯基感到自己是那么的卑劣、渺小。安娜的爱情和自己的前途又是那么的渺茫,绝望、羞耻、负罪感使他举起了手枪自杀,但没有死。死而复生的安娜和渥伦斯基的爱情更加炽热,渥伦斯基带着安娜离开了彼得堡,他们到国外旅行去了。
在奥勃朗斯基家的宴会上,列文与吉提彼此消除了隔阂,互相爱慕。不久他们结婚了,婚后他们回到列文的农庄,吉提亲自掌管家务,列文撰写农业改革的论文,他们生活很幸福美满。
旅行了三个月,安娜感到无比的幸福,便她却以名誉和儿子为代价。归国后,她没有回家,而是住在旅馆里,由于思念儿子,在儿子谢辽沙生日那天,偷偷去看他,天真无邪的谢辽沙不放妈妈走,他含着泪说:“再没有比你更好的人了。”
他们返回彼得堡,遭到冷遇,旧日的亲戚朋友拒绝与安娜往来,使她感到屈辱和痛苦。渥伦斯基被重新踏入社交界的欲望和舆论的压力所压倒,与安娜分居,尽量避免与她单独见面,这使安娜感到很难过,她责问道:“我们还相爱不相爱?别人我们用不着顾虑。”
在一次晚会上,安娜受到卡尔塔索夫夫人的公开羞辱,回来后渥伦斯基却抱怨她,不该不听劝告去参加晚会。于是他们搬到渥伦斯基的田地庄上居住。渥伦斯基要安娜和卡列宁正式离婚,但她又担心儿子将来会看不起她。3个月过去了,离婚仍无消息。
渥伦斯基对安娜越来越冷淡了,他常常上俱乐部去,把安娜一个人扔在家里,安娜要求渥伦斯基说明:假如他不再爱她,也请他老实说出来,渥伦斯基大为恼火。一次,渥伦斯基到他母亲那儿处理事务,安娜问他的母亲是否要为他说亲,他要安娜不要诽谤他尊敬的母亲,安娜认识到渥伦斯基的虚伪,因为他并不爱他的母亲。
大吵之后,渥伦斯基愤然离去,她觉得一切都完了,安娜准备自己坐火车去找他,她想象着渥伦斯基现在正和他母亲及他喜欢的**谈心,她回想起这段生活,明白了自己是一个被侮辱、被抛弃的人,她跑到车站,在候车室里接到了渥伦斯基的来信,说他10点钟才能回来,她决心“不让你折磨我了”,她倒在疾驰而过的车轮下。
卡列宁参加了安娜的葬礼,并把安娜生的女儿带走了。渥伦斯基受到良心的谴责,他志愿参军去塞尔维亚和土耳其作战,但愿求得一死。
书评
《安娜·卡列尼娜》巨大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使得这部巨著一发表便引起巨大社会反响。托尔斯泰并没有简单地写一个男女私通的故事,而是通过这个故事揭示了俄国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并由此来鞭挞它的不合理性。作品描写了个人感情需要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冲突。1877年,小说首版发行。据同代人称,它不啻是引起了"一场真正的社会大爆炸",它的各个章节都引起了整个社会的"跷足"注视,及无休无止的"议论、推崇、非难和争吵,仿佛事情关涉到每个人最切身的问题"。
但不久,社会就公认它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它所达到的高度是俄国文学从未达到过的。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兴奋地评论道:"这是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杰作,现代欧洲文学中没有一部同类的东西可以和它相比!"他甚至称托尔斯泰为"艺术之神"。而书中的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则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美丰满的女性形象之一。这个资产阶级妇女解放的先锋,以自己的方式追求个性的解放和真诚的爱情,虽然由于制度的桎梏,她的悲剧只能以失败而告终。但她以内心体验的深刻与感情的强烈真挚,以蓬勃的生命力和悲剧性命运而扣人心弦。
《安娜·卡列尼娜》的构思始于1870年,而到1873年托尔斯泰才开始动笔。这是他一生中精神困顿的时期。最初,托尔斯泰是想写一个上流社会已婚妇女失足的故事,但随着写作的深入,原来的构思不断被修改。小说的初步创作不过仅用了短短的50天时间便得以完成,然而托尔斯泰很不满意,他又花费了数十倍的时间来不断修正,前后经过12次大的改动,迟至4年之后才正式出版。这时,小说废弃的手稿高达1米多!"全部都应当改写,再改写",这是托尔斯泰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显然,一部《安娜·卡列尼娜》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
正是在作者近乎苛刻的追求中,小说的重心有了巨大的转移,安娜由最初构思中的"失了足的女人"(她趣味恶劣、卖弄风情,品行不端),变成了一个品格高雅、敢于追求真正的爱情与幸福的"叛女"形象,从而成为世界文学中最具反抗精神的女性之一。
《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安娜追求爱情而失败的悲剧,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小说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首次成功地采用了两条平行线索互相对照、相辅相成的"拱门式"结构,并在心理描写上细致入微、精妙绝伦。小说中那大段的人物内心独白,无疑都是现实主义描写的典范。
100多年来,《安娜·卡列尼娜》的巨大成功不断地得到人们的肯定与高度推崇,它的成就和影响无疑是空前的。它把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推向了最高峰,树起了一面高耸入云的丰碑。另一方面,人们又把《安娜·卡列尼娜》当做俄国19世纪现实的教科书。正是通过它,许多人了解到了俄国19世纪70年代的社会现实。俄国后来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对社会的攻击便是从这里开始的。俄国革命的***列宁曾反复阅读过《安娜·卡列尼娜》,以至把封皮都弄得起皱了。他说:"托尔斯泰在自己的作品里能提出这么多重大的问题,能达到这样大的艺术力量,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了一个第一流的位子。"
100多年来各国作家按自己的理解把安娜搬上舞台、银幕、荧光屏。安娜形象一直激动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读者,这正说明安娜形象的艺术生命力是不朽的。
列夫·托尔斯泰与《安娜·卡列尼娜》
关于列夫·托尔斯泰,马原有一个说法,他认为托尔斯泰是小说史上争议最少的作家。我理解他的意思,这里所说的争议最少,指的是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就是说,你可以喜欢或不喜欢托尔斯泰的作品,但似乎无人能够否认他作为一位杰出思想家和第一流小说家的地位。
在我的学生中间,对托尔斯泰不屑一顾的大有人在。有一次碰到一位学生,依我看他的导师是一名颇有学问的俄国文学专家,不知何故,该生却对恩师颇为不满,提出是否可以转到我的名下,让我给他指导。我问他为何要更换导师,他便列举了原导师的几个罪状,其中一条是:他竟然让我去读什么《安娜·卡列尼娜》。可见,在这些言必称美国的学生们的头脑中,老托尔斯泰显然已经是一个不中用的古董了。我对他说,导师就不必换了。因为如果我当你的导师,第一本推荐的书恐怕还是《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不仅是我最喜欢的长篇小说,而且我也认为,在列夫·托尔斯泰的所有作品中,它也是写得最好的。《战争与和平》也许更波澜壮阔、更雄伟、更有气势,但它不如《安娜·卡列尼娜》那么纯粹、那么完美。顺便说一句,列夫·托尔斯泰并不是一个出色的文体家,但他的文体的精美与和谐无与伦比,这并非来自作者对小说修辞、技巧、叙述方式的刻意追求,而仅仅源于艺术上的直觉。
在《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中,列夫·托尔斯泰塑造了许多在文学史上光芒四射的人物:安娜、渥伦斯基、吉提、列文、卡列宁、奥布浪斯基公爵……在这些人物中,惟一一个在生活中左右逢源,带有点喜剧色彩的就是奥布浪斯基公爵,其他的人物无不与死亡主题有关。如果我们简单地归纳一下,这部作品主要写了两个故事:其一,是安娜与渥伦斯基从相识、热恋到毁灭的过程,以及围绕这一进程的所有社会关系的纠葛,其二是列文的故事以及他在宗教意义上的展开个人思考。
正如那句著名的开场白所显示的一样,作者对现实的思考是以家庭婚姻为基本单位而展开的,至少涉及到了四种婚姻或爱情答案:卡列宁夫妇,安娜和渥伦斯基,奥布浪斯基夫妇,列文与吉提。每一个答案都意味着罪恶和灾难。安娜是惟一经历了两种不同婚姻(爱情)形式的人物。在作者所赋予的安娜的性格中,我以为激情和活力是其基本的内涵,正是这种压抑不住的活力使美貌纯洁的吉提相形见绌;正是这种被唤醒的激情使她与卡列宁的婚姻、甚至彼得堡习以为常的社交生活、甚至包括孩子谢辽沙都黯然失色。
与这种激情与活力相伴而来的是不顾一切的勇气。当小说中写到渥伦斯基在赛马会上摔下马来,安娜因失声大叫而暴露了"奸情"之时,对丈夫说出下面这段话是需要一点勇气的,"我爱他,我是他的情妇……随你高兴怎么样把我处置吧。"托尔斯泰对这种激情真是太熟悉了,我们不妨想一想《战争与和平》中的娜塔莎,《复活》中的卡秋莎,还有蛰伏于作者心中的那头强壮的熊--它的咆哮声一直困扰着列夫·托尔斯泰。
马丁·杜伽尔曾认为,托尔斯泰是最具洞察力的作家,他的目光十分锐利,能够穿透生活的壁垒而发现隐含其中的"真实"。但我却倾向于认为,从根本上来说,托尔斯泰是一个图解自我观念的作家,不管是早期还是晚期作品,主题上的联系十分清晰,尤其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两部巨著,其中的人物、情节、主题多有雷同之处,他的观念的疆域并不宽广,他的素材也不丰富,但这并不妨碍托尔斯泰的伟大,正如塞万提斯的狭隘主题并不妨碍《堂吉诃德》的伟大一样。小说的真实来自他的智慧,敏感而浩瀚的心灵,而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诚实。维特根斯坦在读完《哈泽·穆拉特》以后曾感慨地说:"他(托尔斯泰)是一个真正的人,他有权写作。"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 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
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1997年4月4日出品
制片人:布鲁斯·达维(Bruce Davey)。
导演:柏纳德罗斯(Bernard Rose)
主演:苏菲玛索(Sophie Marceau)
西恩·宾(Sean Bean)
艾尔菲·摩里纳(Alfred Molina)
莎丝琪·亚威克曼(Saskia Wickham)
剧情:
十九世纪俄罗斯的上流社会里,高层首长卡列宁之妻安娜(苏菲玛索饰)艳冠群芳,在火车上她邂逅了风流倜傥的伯爵渥伦斯基(西恩·宾饰)。渥伦斯基的热情唤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爱情,二人产生了真爱,在当时社会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不顾一切地私奔,他们的爱情悲剧就此展开。
虽然安娜勇敢地告诉自己的丈夫一切实情,希望能离婚,但看重社会地位的卡列宁(詹姆斯福克斯饰),难以忍受夺妻的耻辱,以安娜最心爱的儿子做威胁,拒绝和安娜离婚并逼她放弃儿子。
此刻,安娜已离家与渥伦斯基同居,怀了他的孩子,却不幸流产,得了后遗症,又对酒与药物有了依赖性,经过重重困难波折后,安娜的精神压力变得非常大。后来,渥伦斯基承受不了社会压力开始对她表示冷淡,安娜付出了失去家庭、儿子和社会地位的高昂代价,而现在所谓真挚自由的爱情也开始要被遗弃,她内心无法获得满足和平衡。
最后安娜身着一袭黑天鹅绒长裙,在火车站的铁轨前,让呼啸而过的火车结束了自己无望的爱情和生命,这段为道德和世间所不容的婚外情最后的结果由安娜独立承担,留下了无限感伤。
剧中的苏菲·玛索:
《安娜·卡列尼娜》作为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传世名作,曾五度被改编成**。葛丽泰·嘉宝和费雯丽都曾经出演过莎翁笔下这位悲剧女主角的形象,尤其是葛丽泰·嘉宝的安娜形象更深刻留在人们记忆中,这位好莱坞银幕“女神”创造的安娜形象成为不可逾越的世纪神话。
而这一次,苏菲·玛索的表演诚然出色,然后和嘉宝相比仍相形见绌。可能外形上就比较吃亏,具有东方特质的苏菲看起来实在不像一个俄国人。其次,剧本本身的一些局限,减轻了苏菲塑造的安娜的悲剧性,着力在安娜的情欲上着墨,这样一来,也限制了苏菲挖掘角色的深度。
当然,人都有失手的时候,更何况,众多客观原因之下,苏菲的表演仍具可观性,苏菲在片中的表演,可谓不得不失。
看点:
《安娜·卡列尼娜》五度被改编成**,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女主角安娜的美丽芳姿和惊世爱情。本片是最新版本,而且请来法国首席美人苏菲·玛索扮演安娜。
相对于传统文学中的《安娜·卡列尼娜》,影片淡化了安娜所处的周围世界对她的有形无形的束缚,而是把所有的笔墨都集中在描述安娜与渥伦斯基一段惊世婚外孽情。
本片导演贝纳·罗斯是拍宫廷感情片高手,他的《不朽情真》(又译做《永远的爱人》)讲述贝多芬一生情史,以优美的风格获得一致好评。
影片全部在俄罗斯实地拍摄,场景宏大,19世纪俄罗斯上流社会奢华的生活场面以及美人靓衫,都给人以视觉上的直观美感,让令人心动的安娜被所有精美细节烘托着,讲述一个凄美无限的动人爱情故事。
《理智与情感》虽是简·奥斯汀的第一部小说,但写作技巧已经相当熟练。故事中的每一个情节,经作者的巧妙构思,表面的因果关系与隐藏在幕后的本质缘故均自然合理。女主人公根据表面现象产生合情合理的推测和判断,细心的读者虽然不时产生种种疑惑,但思绪会自然而然随着好的观察而发展,等着最后结果出现时,与表面现象截然不同,造成了出乎意料的喜剧效果。如果反过来重读一遍,会发现导致必然结果的因素早见于字里行间。
小说的情节围绕着两位女主人公的择偶活动展开,着力揭示出当时英国社会潮流中,以婚配作为女子寻求经济保障、提高经济地位的恶习,重门第而不顾女子感情和做人权利的丑陋时尚。小说中的女主角均追求与男子思想感情的平等交流与沟通,要求社会地位上的平等权利,坚持独立观察、分析和选择男子的自由。在当时的英国,这几乎无异于反抗的呐喊。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曼斯菲尔德花园》塑造了一对可爱的青年男女。范妮出身于贫困人家,十岁时被伯特伦爵士夫妇收养。来到姨父姨妈家后,虽然受到二表哥埃德蒙以外的众人的冷落,但她始终“有一颗温柔亲切的心,想要表现得体的强烈愿望”。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始终能明辨是非,知人知心。大表哥汤姆等人要在家里排演有伤风化的情节剧,家里只有她一人加以反对和抵制。她早就看清了克劳福德兄妹的自私和轻浮,因而当克劳福德死死纠缠她时,她丝毫不为其所动,始终不渝地暗恋着埃德蒙;当克劳福德**对埃德蒙“旧情复发”的时候,她告诫表哥不要上她的当。最后,她的高尚人品赢得了托马斯爵士的器重,也赢得了埃德蒙的爱,两位年轻人终于结成伉俪。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较有影响的长篇小说《爱玛》创作于1815年,是奥斯汀作品中艺术上思想上最成熟的一部。小说主人公爱玛是个美丽聪明的地主**,喜欢与人作媒。她在无聊之中把邻近的一个孤女哈丽埃特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主观臆想地安排她的恋爱。哈丽埃特很随和地一次又一次“爱”上了爱玛给她选择的“求婚者”。最后在爱玛的不负责的怂恿下,竟自以为“爱”上了本地最大的地主兼地方官奈特利先生,这时爱玛才猛然发现原来自己是爱奈特利先生的,最后两人都找到了与自己相匹配的伴侣。作者在小说中,已把爱情、婚姻与财产、社会地位联系起来。书中还穿插了美丽优雅的简费尔法克斯和爱玛家庭女教师泰勒**的继子,富家子弟弗兰克丘吉尔的婚恋故事。小说现实主义成分增多,戏剧成分减少,结构精微巧妙,喜剧气氛弥漫全书,趣味横生。
或许没有那部小说在喜剧效果方面,能使奥斯汀的《爱玛》相形见绌。这是一部匠心西独具的天才之作。作品风格毫不矫揉造作,然而却在叙述事件的同时,不是恰到好处地搔及读者心头的痒处。作者以她女性细致而敏感的睿智、毫不妥协的态度、自信的道德意识、无所顾忌的胆略,在作品中以浪漫的手法歌颂真、善、美,鞭勒假、恶,这无疑触动了同时代那些与作品人物不无类似之处的人们。
奥斯丁写作《诺桑觉寺》是在十八世纪末叶,在当时的英国,社会阶层的高低决定了人们各自的命运,而社会的阶层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对土地的拥有。居首位的当然是贵族,他们拥有大片的土地;其次则是地主乡绅,然后便是律师、医生、牧师等(《诺桑觉寺》中的几家人多属后两类),甚至商人也只位居次要地位,尽管只要有钱仍可做地产的投机买卖。《诺桑觉寺》中的蒂尔尼上将尽管自己是富有人家,拥有祖宗留下的产业,但在话语间对于拥有地产仍常常是洋洋自得的样子(见第二十二章):
简·奥斯汀(Jane Austen)于1818年(作者去世后第二年)出版的小说,并署上了真名。
《劝导》是作者最后一部完整的小说,比以前的作品写得更有思想和感情深度,被许多评论家视为奥斯丁最好的作品。书中作者以幽默和讽刺的笔调对中产阶级的虚伪和势利进行了鞭挞。如果说奥斯汀在《理智与情感》中强调理智应该战胜情感,认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才能获得幸福,那么,在她这最后一部小说中,奥斯丁却用较长的篇幅描述了“谨慎”给女主人公带来的多年的痛苦。《劝导》肯定人物性格从谨慎到浪漫的演变,无疑反映了作者本人创作思想的变化。这也是对当时传统观念的一种挑战。 本书结构严谨、笔法细腻,小说中有许多细节描写,乍看平淡无奇,可是细细体会,却感到余味无穷。人们常把奥斯丁的小说比作“二寸牙雕”,经过此般精雕细琢的《劝导》,完全当得起这一美称。
《劝导》描写了一个曲折多磨的爱情故事。贵族**安妮·埃利奥特同青年军官温特沃思倾心相爱,订下了婚约。可是,她的父亲沃尔特爵士和教母拉塞尔夫人嫌温特沃思出身卑贱,没有财产,极力反对这门婚事。安妮出于“谨慎”,接受了教母的劝导,忍痛同心上人解除了婚约。八年后,在战争中升了官、发了财的温特沃思上校休役回乡,随姐姐、姐夫当上了沃尔特爵士的房客。他虽说对安妮怨忿未消,但两人不忘旧情,终于历尽曲折,排除干扰,结成良缘。
莫里哀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他的喜剧接近悲剧,戏写得那样聪明,没有人有胆量敢模仿他。 ——歌德 他的荣誉什么也不缺少,我们的光荣却缺少了他。 ——法兰西戏剧院 莫里哀(Moliere),(1622~1673),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本名为让-巴蒂斯特·波克兰(Jean Baptiste Poquelin),莫里哀是他的艺名。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他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曾享受贵族教育,但不久就宣布放弃世袭权力,从事戏剧事业。他创立“光耀剧团”,惨淡经营,曾因负债而被指控入狱。后来,他不顾当时蔑视演戏的社会风气和家庭的反对,毅然离家出走,在外飘流了十多年。由于他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编写演出了一系列很有影响的喜剧。最后,莫里哀作为剧团的***重返巴黎,此后,他一直在巴黎进行创作演出。 莫里哀生活在资产阶级勃兴、封建统治日趋衰亡的文艺复兴时期。他同情劳动人民,笔锋所向,揭露的是昏庸腐朽的贵族,坑蒙拐骗的僧侣,无病呻吟的地主,冒充博学的“才子”,还有靠剥削起家而力图“风雅”的资产者,利欲熏心、一毛不拔的高利贷者……他从各个侧面勾画出了剥削阶级的丑恶形象。但他还没有注意到正在形成的工人队伍,因此他笔下的正面人物,常常是那些被嘲讽者的仆人、佃户、工匠,这些人总是以高妙的手段使对方当场现形,让剥削者在观众的哭声中受到批判。 《丈夫学堂》剧照《太太学堂》剧照1659年,莫里哀创作《可哭的女才子》,辛辣地讽刺了资产者的附庸风雅,抨击了贵族社会所谓“典雅”生活的腐朽无聊,因而触怒了贵族势力,遭到禁演。但莫里哀并未被吓倒,连续编演了《丈夫学堂》和《太太学堂》。《太太学堂》因宣扬新思想,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而被指责为“*秽”、“诋毁宗教”,又遭到禁演。莫里哀奋起还击,写了《〈太太学堂〉的批评》和《凡尔赛宫即兴》两出论战性短剧。1664年,莫里哀写成杰作《伪君子》,1668年,他又创作了另一部力作《吝啬鬼》。 《伪君子》莫里哀是位喜剧大师,但是他的死却是一场悲剧。为了维持剧团开支,他不得不带病参加演出。1673年,在演完《没病找病》最后一幕以后,莫里哀咯血倒下,当晚就逝世了,终年51岁。由于教会的阻挠,他的葬礼冷冷清清。 莫里哀给后人留下了近三十部喜剧,我国曾翻译出版的作品有二十多种。莫里哀不仅是位杰出的剧作家、出色的导演,还是一位造诣极高的演员,他以整个生命推动了戏剧的前进,以滑稽的形式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是法国古典主义(Le Classicisme)文学,以及欧洲文艺复兴(La Renaissance)运动的杰出代表。
[编辑本段]生平
1622年1月15日 生于巴黎一个具有“王室侍从”身份的宫廷室内陈设商家庭。 1643年 放弃世袭权利,与贝雅尔兄妹等朋友组成“盛名剧团”在巴黎演出。 1644年 取艺名为莫里哀。 1645-1658年 带领剧团在法国外省各地巡回演出 1659年起,由于剧目受到国王路易十四的赏识,剧团开始长期在巴黎演出,此后的时期也是他创作的高潮期。 但由于长期劳累,莫里哀换上了严重的肺病 1662年 与比他小20岁的妻子结婚。 1673年2月17日 他在身体非常不适的情况下,带病坚持表演自编剧目《无病呻吟》。他在舞台上的种种虚弱表现被观众认为是切合剧目内容非常真实的表演,因而赢得了热烈的喝彩。演出完毕后几个小时后,莫里哀与世长辞。 莫里哀死的时候,葬礼很简单,只有两个教士参加,没有任何观众,而且是在日落黄昏之后,悄悄的进行。但是,不管怎样,一个伶人终于获得葬于圣地!次日,全巴黎都知道了这件事——一个伶人,没有宣布放弃他的职业,没有经过赦免他演戏、写戏的罪过居然在宗教认可的圣地上安葬了——这是他为艺术争得的荣誉
[编辑本段]创作
莫里哀的喜剧在种类和样式上都比较多样化。他的喜剧含有闹剧成分,在风趣、粗犷之中表现出严肃的态度。他主张作品要自然、合理,强调以社会效果进行评价。他的作品开古典主义喜剧之先河,极大影响了喜剧乃至整个戏剧界的发展。在法国,他代表着“法兰西精神”。其作品已译成几乎所有的重要语言,是世界各国舞台上经常演出的剧目。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可笑的女才子》,Les Precieuses ridicules(1659年) 《伪君子》,Le Tartuffe,(1664年) 《唐璜》,Don Juan,(1665年) 《太太学堂》l'Ecole des femmes,(1662年) 《愤世嫉俗》,Le Misanthrope(1666年) 《吝啬鬼》,L'Avare,(1668年) 《浦尔叟雅克先生》,Monsieur de Pourceaugnac,(1669年) 《贵人迷》,Le Bourgeois gentilhomme(1670年) 《无病呻吟》,Le Malade imaginaire,(1673年)
[编辑本段]离世之前
1673年2月17日的晚上,法国巴黎剧院上演一部喜剧《无病呻吟》,担任主角的是作者本人—莫里哀。开演前,他妻子恳切地劝他说:“你病得这样重,就不要登场了吧!”他回答说:“这有什么办法呢?假如一天不演出,那五十个可怜的兄弟又如何生活呢?”他忍著病痛参加了演出。剧场里座无虚席。莫里哀登场了,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剧中人“心病者”是一个挂着医生招牌的江湖骗子,没病装病,而扮演的人却真正有病,经常痛苦地皱眉咳嗽,观众还以为是莫里哀表演得逼真,就热烈地鼓掌喝彩。由于咳嗽挣破了喉管,当掌声尚未平息时,他的生命已结束在舞台上了。 传说莫里哀每写成一个剧本,喜欢先念给他的女仆听。女仆听后总是说好。莫里哀最初认为女仆文化水平低,不过是讨主人喜欢而已。有一次,莫里哀故意把一个写失败了的剧本念给她听,女仆立刻瞪大眼睛说:“这不是先生写的!”莫里哀恍然大悟,原来女仆已经熟知了他作品的风格。 莫里哀,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1622年出生,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家。父亲是挂毯商和宫廷室陈设商。 他父亲曾花钱购买了“国王侍从”的身份,希望莫里哀能继承父业,或者做律师。1635年,父亲把他送进贵族子弟学校克莱蒙中学读书,1638年,又把“国王侍从”的身份过到他名下。1639年,莫里哀中学毕业后,父亲还为他买到一张奥尔良大学法学硕士的文凭。但是,莫里哀自幼就喜爱戏剧,而不喜欢经商。 1643年他21岁时,走出家庭同贝雅尔兄妹等十来个青年组织了“光耀剧团”在巴黎演戏。演出失败,剧团负了债,莫里哀为此而被拘押起来,后来由他父亲作保获释。1645年剧团解散,但莫里哀并不因此而灰心,他又与贝雅尔兄妹一起参加另一剧团,离开巴黎,在法国西南一带一直流浪了12年。 在这期间,他生活在民间,得以熟悉法国社会,了解人民生活,也学习人民所喜闻乐见的闹剧和以演技著称的意大利“即兴喜剧”,锻炼成一个出色的戏剧活动家。 1652年以后,莫里哀成为剧团的负责人,并开始创作剧本。1655年,在里昂上演了他的诗体喜剧《冒失鬼》。1656年,在贝济耶上演他的诗体喜剧《爱情的埋怨》。 他的剧作受到观众的欢迎,剧团的声誉也因此而蒸蒸日上,以至名闻巴黎。1658年10月24日,莫里哀剧团应召来巴黎,在卢浮宫为路易十四演出,得到赏识。路易十四下令把卢浮宫剧场拨给他的剧团。从此以后他就一直定居巴黎。 1659年11月18日,他的《可笑的女才子》上演,这是他在巴黎创作的第一个剧本,矛头指向贵族。剧本通过两个贵族青年向一对资产者出身而喜欢模仿巴黎贵族习气的外省女子求婚时的笑话,嘲笑贵族沙龙文体,也讽刺资产阶级矫揉造作,附庸风雅的丑态。戏只演了一场就被迫停演。经过疏通,该戏才得重演。1661年,罗浮宫改建门廊,莫里哀失去了剧场,国王又把王宫剧场拨给莫里哀剧团。后来,他的喜剧全都在这里演出。 1661年上演的《丈夫学堂》和1662年上演的《夫人学堂》,是莫里哀运用古典主义创作规则所写的两部喜剧。《夫人学堂》的演出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诞生。《丈夫学堂》则提出了女子教育问题。剧中两兄弟分别收养两个孤女,一个严加管教,一举一动都不放松,一个任其自然发展,结果是前者教育失败。剧本反对封建礼教,拥护顺乎天性的教育。女孩子阿妮斯在修道院住了13年,17岁才出院,成了个什么都不懂的白痴。夫权思想的体现者阿诺夫就希望这样的女子做他的妻室。但封建桎梏经不起真正爱情的冲击。阿妮斯与青年贺拉斯相爱,设法逃出了阿诺夫的家庭。 《夫人学堂》演出以后,在社会上顿时引起一阵轩然大波。教会和封建卫道者竭力攻击这个剧本,还散布了许多流言蜚语。莫里哀便写了《的批判》一剧来进行反驳。敌对的剧团又搬出攻击莫里哀的戏来发动攻势。莫里哀也不示弱,又写了《凡尔赛即兴》一剧来奉答。 从1664年开始,莫里哀的喜剧创作进入了全盛时期,也是他反封建反教会斗争最激烈的时期。除了最著名的《伪君子》(又译作《达尔杜弗》)外,《唐·璜》、《恨世者》、《悭吝人》和《乔治·唐丹》等,都是这时期的名剧。 《唐·璜》(也译为《石宴》)借一个西班牙的传说人物,揭露法国贵族的罪恶。主角唐·璜表面上文雅、潇洒,还有“自由思想”,实际上无恶不作,正如他的仆人所说,是“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最大的恶棍”。他代表了当时社会上那些大贵族,利用自己的身份和特权,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唐·璜》一剧的人物性格复杂,情节发生的地点多次转换,而且并不遵守“三一律”,是莫里哀剧作中独具一格的作品。 《恨世者》(又译《愤世嫉俗》)是一部五幕诗体喜剧的杰作,它以整个贵族社会作为讽刺对象,揭露贵族阶层的腐朽、堕落以及贵族社会内部自私虚伪、勾心斗角的情景。 男主人公阿尔赛斯特看不惯这一切,却爱上了专好诽谤别人的风骚寡妇色里曼娜。他以为遇到了知己,可以成双配对。但当他要求色里曼娜抛弃这个自私自利、庸俗无聊的社会时,对方却舍不得她所诽谤的社会,两人只好分手。 五幕散文喜剧《悭吝人》(又译《吝啬鬼》)被看作与《伪君子》齐名的杰作。它的主要情节是从古罗马喜剧家普劳图斯的《一坛黄金》脱胎而来的。主人公阿巴贡是高利贷商人,他贪婪吝啬,爱钱如命,与他的儿女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为了省下嫁妆,他要女儿嫁给年已半百的老头,他又要儿子娶一个寡妇,他自己则要不花钱娶年轻美貌的姑娘,儿子克雷央特的情人玛利娅娜,为此而闹到父子反目。克雷央特的男仆腊麦吕史出了妙计,把阿巴贡埋在花园里的一万金币偷来,再对他进行要挟。阿巴贡发现钱币丢失后,气急败坏地追赃,追到了管家瓦赖尔身上,发现他就是自己女儿爱丽丝的情人。克雷央特对阿巴贡说,只要同意他的亲事,便将一万金币归还。正在这时,昂赛末前来签订婚约,发现瓦赖尔和玛利娅娜原是他早先失散的一对儿女,为了成全他们的婚事,昂赛末表示愿意承担全部结婚费用,这才使守财奴阿巴贡同意两对青年的婚姻。 1669年以后,莫里哀的创作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思想内容上继续发挥前一时期的主题,在艺术上则着力运用民间闹剧的艺术传统。 《布索那克先生》和《醉心贵族的小市民》(是两出舞蹈喜剧,也是两出嘲笑资产阶级虚荣心的喜剧)。它们曾由意大利人吕利谱曲,首先在宫中上演。布索那克先生是从外省来到巴黎的土财主,同一个**结婚,但实际上**早已另有新欢。一群流氓包围了土财主,跟着他,捉弄他,开他的玩笑。他反把捉弄祸害他的人当作大恩人,在落荒逃走时还依依不舍地与之告别。 《醉心贵族的小市民》写巴黎富商茹尔丹一心想当贵人,被别人玩弄却还自以为乐,当不成本国贵人就当一个土耳其的假贵人。剧中一个人物自豪地声称:“一个又有钱又长得体面的正人君子比一个肮脏而穷酸的贵族可强得多”。 莫里哀去世后,路易十四曾问布瓦洛,在他在位期间,是谁在文学上给了他最大的光荣。布瓦罗回答:“陛下,是莫里哀。” 莫里哀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戏剧事业。法兰西学士院成立后,古典主义文艺理论家布阿洛被选为院士,他曾劝莫里哀放弃演丑角的行当,这样便有可能当上院士,获得当时文人的最高荣誉,但被莫里哀谢绝了。莫里哀以自己卓越的成就,赢得了他在法国和欧洲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因此,在莫里哀去世之后,法兰西学士院在大厅里为他立了一尊石像,底座上刻着这样的题词: 他的荣誉什么也不缺少, 我们的光荣却缺少了他。
[编辑本段]同名**
外文名称 Molière 更多外文片名: MolièreSpain Molière 导演: Ariane Mnouchkine 编剧: Ariane Mnouchkine (written by) 主演: 菲利普·科贝尔 Philippe Caubère Jean-Baptiste Poquelin - dit Molière 玛丽-佛朗索瓦·奥多伦 Marie-Françoise Audollent La Forest - La servante Jonathan Sutton La Grange 制作人 Produced by:克劳德·勒鲁什 Claude Lelouch producer: Le Films 13 原创音乐 Original Music:René Clemencic 摄影 Cinematography:Bernard Zitzermann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剪辑 Film Editing: Françoise Javet Georges Klotz 艺术指导 Production Designer:Guy-Claude François 布景师 Set Decoration by:Nikos Meletopoulos 服装设计 Costume Design by:Daniel Ogier 副导演/助理导演 Assistant Director: Elie Chouraqui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Claire Lusseyran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as Claire Lusseyran) Frédéric Schicklin trainee assistant director 影片类型:剧情 / 传记 片长:260 min | France:300 min (TV version) 国家/地区:法国 / 意大利 上映 法国 France 1978年8月30日 美国 USA 1980年1月 意大利 Italy 1980年10月1日对白语言: 法语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混音:单声道 摄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