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李朝实录》中记载,大明王朝永乐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421年,这一年四月的某一天,在北京的紫禁城中进行着对宫女极为残忍的虐杀——凌迟之刑,而永乐皇帝明成祖每天则兴致勃勃地看观看每一个宫女被虐杀的过程,一个暴虐残忍的君主形象也随之而生。然而,《李朝实录》毕竟是朝鲜国的史料,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这场虐杀近三千名宫女的虐杀惨案究竟是因为什么?明成祖朱棣在这场惨案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一、权贤妃的意外死亡整件鱼吕之乱的起因,源于明成祖朱棣的一个宠妃——权贤妃的意外死亡。权贤妃是明成祖朱棣极为宠爱的一名妃子,是在永乐六年,也就是公元1408年,在朝鲜甄选的朝鲜女子,擅长吹箫,并且美貌非凡,是由当时的朝鲜王朝献给大明的,也就是进贡的诸多女子中的一个,让明成祖极为宠爱。
同年二月就将她封为贤妃,连他的兄长权永均都被明成祖朱棣封为了光禄寺卿,主管宫中的饮食,而明成祖朱棣甚至在御驾亲征北征蒙古的时候都要带着权贤妃,这已经不是普通妃子的待遇了,甚至可以说明成祖朱棣当时已经一刻也离不开这个权贤妃了。权贤妃也正是在随着明成祖御驾亲征凯旋而归的时候客死他乡的,死于明成祖朱棣御驾亲征大获全胜、大军回师的过程中,于河北临城县病逝。
《李朝实录》中载,朱棣极为伤心,封赏了权贤妃的兄长权永均并送权永均回国的时候,朱棣“含泪伤叹,至不能言。”也就是说当时的朱棣因为权贤妃的死悲伤到眼含热泪说不出来话的地步。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这么宠爱这个权贤妃?明成祖朱棣为什么会对这个只是由朝鲜进贡而来的女人如此动情呢?据当时民间猜测,说明成祖朱棣之所以这么宠爱权贤妃,是因为权贤妃长得非常像明成祖朱棣曾经十分爱慕的一个女人。朱棣的儿子朱高煦都曾经说过:“权娘娘七分神似徐妙锦”,也就是说,明成祖朱棣之所以如此喜欢权贤妃,是因为在权贤妃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心仪已久、爱慕已久的一个女人的影子,而权贤妃也只不过是这个女人——徐妙锦的替代品而已。
徐妙锦据说是大明王朝开国功臣魏国公徐达的女儿,魏国公徐达一共有四个女儿,大女儿就是明成祖朱棣的老婆,也就是永乐王朝的皇后徐皇后,而当时徐达的三女儿就是前文提到的徐妙锦,也就是朱棣的小姨子。徐妙锦不仅美貌非凡而且精通诗词歌赋,尤其是弹了一手好琴令人称道,而朱棣也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对,偏偏爱上了自己的这个小姨子,但是碍着老婆徐皇后的面子上,朱棣还不敢将这份爱慕之心表露出来。
永乐五年,也就是公元1407年,徐皇后去世,朱棣可算舒了一口气,当即下旨召徐妙锦进宫,并当面向徐妙锦求婚,结果当然是被徐妙锦婉言拒绝了。永乐帝求婚无果,自然是将自己的爱慕之心灌注在了权贤妃身上,并让权贤妃管理宫中事务。管理宫中事务这件事原本应当是皇后的职责,但是徐皇后死后朱棣一直没有立皇后,就将这份权利交给了权贤妃,可见其宠爱之盛,但也因此为权贤妃招来了宫中其他一些妃子的嫉恨。
二、被烙铁折磨致死的吕美人在嫉恨权贤妃的这些妃子中,有一个同样来自于朝鲜国的姓吕的嫔妃,这里叫他“吕美人”。她曾经对权贤妃说:那个生了儿孙的徐皇后都死了,你能管后宫管几个月啊?吕美人所说的这番话不仅极为蛮横而且暗藏杀机,而权贤妃生性平和,觉得自己初来乍到,根基尚浅,还是应该打理好和后宫嫔妃之间的关系,虽然自己有皇帝宠幸,但是皇帝也不能随时随地护自己周全,所以就并没有回应吕美人嚣张的言辞。
而这之后不久,权贤妃就随着永乐皇帝朱棣御驾亲征蒙古,但是在班师回朝的时候突然死亡。权贤妃的死既突然又蹊跷,死因也不甚清楚,但是当时刚刚北征蒙古归来的朱棣虽然悲伤,但也没办法仔细追究。
三年之后,权贤妃曾经的婢女和吕美人的婢女发生了争吵,权贤妃的婢女对吕美人的婢女说道:别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家的主子就是被你们家的主子毒死的。这话一出口便不小心落入了永乐帝的耳朵,永乐皇帝根据婢女的口供当即决定提审吕美人,一番严刑拷打之后,吕美人终于招供,说自己的宫中有两个朝鲜太监和两个中国太监,关系特别好,自己则是指使他们出宫去一个银匠家里借了点砒霜回来,吕美人当初也是随着朱棣亲征蒙古,在经过房山良乡镇的时候将磨成粉末的砒霜混进了胡桃茶中给权贤妃服下,导致权贤妃中毒身亡。
永乐帝朱棣得知审讯结果后勃然大怒,下令将吕美人宫中参与此事的宫女、太监和那个银匠也全部抓来处死,而吕美人被烙铁折磨了一个月才折磨死,此案原本应该就此了结,可是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三、鱼吕之乱导致的大规模虐杀几年之后,永乐帝朱棣无意之中发现另一个嫔妃贾吕氏与一个姓鱼的宫女和一个年轻的小太监关系过分亲密,但是当时的永乐帝并没有多想,只是当时点明了而已,但是这两人却上吊自杀了。朱棣就觉得这其中肯定有什么隐情,于是就把贾吕氏宫中的宫女抓来拷问,拷问后得知,当初毒害权贤妃的人并不是吕美人,而是这个贾吕氏,贾吕氏下毒害死了权贤妃后又嫁祸给了吕美人。
不仅如此,这个姓鱼的宫女和贾吕氏还曾经合谋想下毒毒死朱棣,这次与太监交往过密被朱棣点明,二人以为自己的预谋被朱棣识破,于是双双畏罪自杀。朱棣得知后大发雷霆,将贾吕氏宫中的宫女和太监统统处以凌迟之刑,期间朱棣还去凌迟现场观看,“皆亲临剐之”,其中还有一个受刑的宫女当面怒骂朱棣说:“家衰阳,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意思就是说皇帝自己没有男人的本事,才导致嫔妃和太监私通,我们有什么罪?这话无异于火上浇油,坚定了朱棣残忍的杀心。据《李朝实录》记载,一共有两千八百多名宫女被虐杀,史称“吕鱼之变”,也就是“鱼吕之乱”。
四、《李朝实录》所载纯属子虚乌有
故事说到这里,应该有不少读者可以看出来,所谓“鱼吕之乱”绝对是朝鲜史料《李朝实录》毫无根据的杜撰。
首先,贾吕氏宫中哪里来的那足足有两千八百多人的宫女?两千八百余人伺候一个嫔妃无异于天方夜谭,而且如果都进行凌迟之刑那毫无疑问是个大工程,当年明朝大太监刘瑾受到的就是凌迟之刑,又叫“寸鳞之死”,整个用刑过程长达三天,一共割了四千刀左右,如果是凌迟两千八百多个宫女,那又要耗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凌迟可是个技术活,朝廷一般会有专门执行这种刑罚的老师傅,一下子凌迟这么多宫女,毫无疑问是不可能的。
其二,永乐十九年的四月初八,有一场极为重要的事件,就是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被天雷集中焚毁,也就是说,在宫女被虐杀的过程中是有这起“天怒”事件的,当时中国的史料和波斯商人的记载此时确有其事但是却没有任何对于这场虐杀案的记载,并且在那个极度迷信的时代,天雷焚烧宫殿无疑会被视作天帝震怒的征兆,朱棣又怎么会进行这种虐杀的事情,况且雷击三大殿之后,朱棣还发出了罪己诏,基本可以否定当时他曾经虐杀宫女。
其三,《李朝实录》中说,这段历史是一个在“鱼吕之乱”中幸免于难的、名叫金黑的奶妈回到朝鲜后描述的,然而据我国史料记载,这个叫金黑的人并不是奶妈,而且回国的时候是在明英宗时期,也绝对不可能是“鱼吕之乱”的目击者。
其四,《李朝实录》中说贾吕氏是商贾家的女儿,然而按照大明的律法,商贾家的女儿是不可能进后宫的,也根本不可能被封为嫔妃。所以《李朝实录》所载的贾吕氏纯属虚构。
其五,按照《李朝实录》的说法,此时发生在永乐十九年,也就是说还有三年朱棣就驾崩了,而在这三年里朱棣连续征讨了三次蒙古,平均一年一次,算上来回路程,哪里来的功夫去看这么多宫女被虐杀?
其六,《李朝实录》记载的那个宫女说的那句“家衰阳,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明显是在刻意中伤朱棣,朱棣没有男人的本事,难道太监就有吗?
最后,《李朝实录》完全是这起事件的孤证,除了这部史料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时代的史料对此有半点记载,此事完全是一面之词。
由此可见,《李朝实录》所记载的“鱼吕之乱”明显是对中国历史和大明永乐帝朱棣的恶意中伤,完全是子虚乌有的恶意杜撰,我们要在读史的过程中擦亮眼睛,仔细思考,不能被这些不可靠的史料蒙蔽思维和双眼。
在古代普通的女子社会地位非常的卑微,只有入宫做了皇帝妃子才会绝对的提高自身地位,成为人人艳羡身份尊贵之人。而且被选进宫中做了妃子,得到了皇帝宠爱,那么就可以光耀门楣,为母家谋得无限的荣耀。
所以世间的女子,无不梦想着终有一天华丽转运,进入皇宫内院享受无尽的荣耀和富贵。在梦想未曾实现之前,没有人会去考虑皇家无情天子寡义的弊端,也不会有人想到若是得不到皇帝的青睐又会是什么样的一番境遇。
最可怕的就是常伴君侧如虎狼同卧,稍有差池即便是万千宠爱于一身,最后也少不了因罪受罚最后老死于冷宫之中。但是人们往往都是抱有侥幸心理和自我评价过高,觉得一旦入宫就是人生的逆转,所以对于皇帝的选秀还是趋之若鹜的。
但是历史的长河流动了千年,其中肯定会有一些反规律创特例的人物,虽然自古女子对皇帝的圣宠都根本无法拒绝,却真的就有一位奇女子,不但断然的拒绝了皇上的求婚圣旨,最后居然因为皇帝的执着,而断然削发为尼,简直就是千古奇女第一人。
她就是明朝开国功臣的女儿,名为徐妙锦,她父亲是太祖的至交徐达。此女真是人如其名,清秀脱俗貌美如花,肌肤似锦。真的是天生的一个妙人。不仅天赐娇颜,而且还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琴诗书画无不精通,只不过对艺术太过于执着而疏于男欢女爱的感情,对婚恋一点也不感兴趣。
在古代十四五岁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徐府的门槛都要被达官贵人的保媒人踏平了。可是她根本不为所动,一心投入到琴旗的学习之中。徐达还有一个大女儿,早在朱元璋在位时就嫁给了风度翩翩,才华出众的朱棣。因为和妹妹一样,生就花容月貌,朱棣对她恩宠备至,两人感情极好,在朱棣登基为帝后,马上就将其立为了皇后。
然而天不遂人愿,皇后一直身体羸弱,没几年就病逝了。朱棣非常的伤心,发誓再不立后,但是偶然一次在画中见了妙锦的芳容,就被深深的吸引了。原来妙锦一直冷酷的拒绝世家求亲,就有人认为她是心高,想代替姐姐入宫侍奉皇帝,就将她的画像送到了宫中献给了皇帝。
朱棣因为见画中之人婀娜多姿,便对真人也产生了好奇,说也真是奇怪,本就是自己的小姨子,这么多年却素未谋面,可见妙锦其人是有多么的孤僻。为此皇帝亲自莅临徐府,求得见美人一面,但是却被断然拒绝,只是在不经间在回廊瞥见侧颜,这一眼就已经迷恋的欲罢不能。
回宫后立刻命人拟旨意,宣她入宫成为皇后。但是到了徐府却被佳人无情拒绝,这抗旨岂是儿戏,为了不给家人带来灾难,她当众断发,发誓从此出家为尼相伴佛祖一生。这可把皇帝的心伤透了,朱棣为此也备受打击,从此顿失情爱之心,一生未曾再立皇后。
娶了,大明永乐五年,也就是公元1407年,这一年的七月,大明永乐皇帝朱棣的皇后徐皇后于南京去世,而永乐皇帝朱棣却对徐皇后的妹妹徐妙锦动起了歪心思,就命令宫中的内使和女官前去传召,但是徐妙锦先是装病推脱,又说自己面相丑陋,最后直接削发为尼。永乐帝朱棣得知后只好罢休,但是从此设虚中宫,不在册立皇后。
那么,这个叫做徐妙锦的女子究竟是谁?又为什么让自己的皇帝姐夫魂牵梦萦呢?徐妙锦又为何宁愿出家为尼也不愿嫁给朱棣当皇后呢?永乐皇帝娶“异族”为妻妾,并且册立封号,在历代皇帝中并不多见,他改变其父朱元璋“祖训禁绝之旨
徐皇后的妹妹徐妙锦,在最后是出家为尼了。
朱棣登上皇位后的第五年,他的皇后徐氏并离开了人世。徐皇后在世时并没有享受荣华富贵,而是学习如何做一个好的皇后,如何持家。
朱棣后来可能是因为太过于思念徐皇后,打算立徐皇后的妹妹徐妙锦为后,朱棣并向自己的岳母提亲要迎娶徐妙锦,后来被谢夫人委婉拒绝。朱棣不好得像自己的岳母发难,只得说徐妙锦连他都不嫁那就不知道能嫁个什么样的人,这其中并有了威胁之意。一个帝王亲自向自己岳母提出求娶之意都被拒绝,虽然最后朱棣没有怪罪,但是心里定有不快。
从古自今,皇帝是一个都以掌握别人生死的存在,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人,不管看上谁,没有谁敢说不字。可以让一个人荣华富贵,也可以让一个家族消失。这样的事情也就决定了徐妙锦因为朱棣的所为,并没有嫁人且落了个出家为尼的结果。连皇帝都没能娶到的女子,又有多少人敢去。
也有民间说朱棣是看上了自己皇后的妹妹,才有意将其立后。因不能如愿,在后来朱棣选嫔妃都是按徐妙锦的样貌标准来选,还真选到了一个长得像的,就被朱棣封为妃子,极其宠爱。
朱棣虽然是性格残忍的帝王,也有人觉得他无情。但是在感情上,朱棣和徐皇后的爱情是很少有帝王能这样,能做到对徐皇后情深义重的。
因为这个女子,她对金钱地位权力都不感兴趣,她不喜欢宫中的生活,最适合的她的,应该是嫁给一个博学多才、性格温和的人,然后两人双双归隐山林,日落而息,这样的生活,才是徐妙锦想要的。
永乐帝在靖康之役取得了胜利后,正式成为了明朝的皇帝。而在这场战役中,他能够取得胜利,与他的妻子徐氏是有莫大的关联的,在他的妻子许世在世的时候,他非常爱惜自己的妻子,他成为帝王之后,封了自己的妻子为皇后,徐氏本人,也是贤良淑德的。
而徐皇后的妹妹徐妙锦在所有记载中,都是一个消极抵抗朱棣、怀念建文帝的形象,因为忠于朱允炆,所以拒绝朱棣,哪怕对方已经是九五之尊,在她身上完美地体现出了气节二字,美丽且坚贞不屈,这可能也是许多文人大臣所喜欢的形象吧。
于是,皇帝在先皇后去世第六年之后看中了先皇后的妹妹想要封她为妃,但是因为明朝第一美女徐妙棉,早已经心有所属,也确实没有真心的喜欢这位永乐帝朱棣,所以他非常义正言辞了拒绝了永乐帝的喜爱,并且以死相逼,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永乐帝,是非常生气的。
毕竟徐妙锦这个人,是徐皇后的亲妹妹,也就是朱棣的小姨子了。而在明朝的时候,礼教森严,这样一件被认定为**的事情,人们或许不敢指责朱棣,但是一定会说徐妙锦罔顾伦理纲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