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戏流行于哪些地方?他有哪些有点?在线

歌仔戏流行于哪些地方?他有哪些有点?在线,第1张

  歌仔戏(发音:歌子戏,或歌崽戏,后者在台湾较流行),是20世纪初叶发源於台湾的传统戏曲,大陆福建亦称之为芗剧。「歌仔」有小曲、民歌的意思(歌仔用普通话表达就是「小歌」),歌仔戏以掺杂文言的闽南语为主,让社会大众也能接触文雅辞汇或忠孝节义故事,成为早期台湾社会重要娱乐活动之一。歌仔戏的雏形为宜兰地区的落地扫,吸收车鼓阵等元素,慢慢发展成小戏。而后又学习高甲戏、北管戏、京剧等各类大戏逐渐具备完整的戏曲形式。经历日治时期皇民化运动及国民政府来台后推行国语运动压缩、扭曲了表演形式与空间,在历代艺人的努力传承下,在台湾本土化运动的推波助澜下,歌仔戏重新获得发展的动力。

  歌仔戏是以闽南歌仔为基础,吸收梨园戏、北管戏、高甲戏、潮剧、京剧等戏曲的营养形成的闽南方言戏曲剧种。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东渡收复台湾时,将流行于闽南地民间曲种"锦歌"带到台湾,很快在台湾广泛传唱,群众自发组织了演唱锦歌的"乐社"和"歌仔阵"。20世纪初,歌仔戏兴于台湾岛内,不久传及厦门,并迅速流布闽南地区和东南亚华侨聚居的地方。

  歌仔戏,又称撎“台湾歌仔戏”,是台湾同胞和福建人民共同培育与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台湾省和福建厦门、漳州 、泉州等闽南语系地区,以及东南亚华侨居住的地方。

  〈蓬莱大仙〉剧照歌仔戏的形成与闽南人民开发台湾及曲艺锦歌等民间伎艺的传入,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歌仔戏的音乐曲调十分丰富,既有悠扬高亢的〔七字调〕、〔大调〕和〔背思调〕,又有民谣诉说式的〔台湾杂念调〕,更有忧郁哀伤的各种哭调。此外,它还吸收了台湾当地的民歌小调和部分戏曲音乐作为补充。生旦净丑都用真嗓演唱。主要乐器有壳仔弦、大广弦、台湾笛和月琴等。它的表演、角色、服装、脸谱和打击乐等方面基本上都取法于京剧。

  历史溯源

  歌仔戏是唯一形成于台湾本土的民间戏曲,是最具有台湾文化特色的民俗艺术,也是台湾地方戏中乡土气息最浓、流行最广、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地方戏剧。它的原型是"锦歌"。锦歌是一种由一男一女对唱的民间说唱、清唱曲艺。早在南宋末年,因流传于闽南锦江(今江东桥到海澄一带)两岸而得名。

  锦歌独具闽南歌曲风格,曲调柔和抒情,有着极其浓厚的乡土气息,为民众所喜爱。相传明末清初大批闽南人随郑成功移居台湾,同时把漳州芗江一带的锦歌、车鼓弄、采茶褒歌等曲艺说唱带到台湾,颇受欢迎。到台的闽南籍军民,眷念家乡,常在上山砍柴、下海捕鱼或茶余饭后,唱几句锦歌调子,寄托其相思念祖之情。锦歌渐成在台的闽南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人们称锦歌为"歌仔",用来与在台湾流行的大戏相区别。为了共同欣赏家乡曲调,闽南人在台湾设立歌仔馆,作为清唱的场所,也叫"坐唱"。还有到寺庙和农民家里演唱的,叫"走唱"。就这样,锦歌(即歌仔)在台湾各地逐渐盛行起来。民间逐渐出现了演唱锦歌的"乐社"和"歌仔阵"。

  歌仔盛行区域,先在台湾北部,后与其他歌曲、民谣汇成一种民间乐曲,在渔民和农民中流行开来,叫做"宜兰歌仔",主要在街头表演。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到清朝末年,歌仔的曲调吸收了闽南民间歌舞,如"采茶调"、"平鼓"等曲调的唱曲,糅合了台湾民间的"七字四言"小曲,借鉴中国传统戏剧的演出形式,逐渐形成一种以闽南语演唱的古装歌唱剧即"歌仔戏"。至20世纪20年代开始融合为小戏演出。后受正字戏、高甲戏、潮剧、京剧的影响,逐渐丰富定型,搬上舞台。

  歌仔戏在台湾发展起来后,一直不忘祖家。1928年,台湾"三乐轩"、"双珠风"两个戏班,以回乡祭祖为名,回闽南、厦门等地演出,歌仔戏又传回福建闽南地区,并风行一时。其乡音和曲调深深地感染着家乡的观众,他们专门从台湾请来歌仔戏的师傅,教练歌仔戏,歌仔戏名角不断涌现,演技大大提高,并很快在闽南地区流行开来。由于它流行于福建芗江流域,所以在闽南一带又称为"芗剧"。

  台湾歌仔戏的发展历程也较为曲折,曾受到日本殖民统治者的破坏。台湾光复后,歌仔戏得以重新发展,其中上个世纪50年代成为歌仔戏最辉煌的时期,歌仔戏剧团一度达到230多个,占了当时台湾各种剧团的近一半。此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受现代文化艺术形式发展的影响,歌仔戏等传统戏在青年人中不再受欢迎,仅在中老年与社区中流行。1990年10月,台湾成立了"台湾歌仔戏学会",旨在推动与挽救歌仔戏这一艺术。

  艺术特色

  歌仔戏初以一男一女的对唱为主,后发展为有生、旦、丑三行并兼备科、曲、白的成熟戏剧。其生行有小生、老生、文生、武生,旦行有苦旦、正旦,丑行有三花、老婆等角色。众脚色皆用真嗓演唱,其中以苦旦最具特色。

  歌仔戏的内容以演唱民间故事为主,剧目有《陈三五娘》、《刘秀复国》、《八仙过海》、《济公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多强调忠孝节义,一般没有固定剧本,至今仍沿袭以"戏先生"讲戏并分配角色的方式演出。

  歌仔戏曲多白少,格律自由。歌仔戏的音乐曲调包括《七字调》、《哭词》、《杂念调》唱腔道白则是以厦门、漳州方言合成的台湾腔。唱词视情节而定,可长可短。在一百多种传统曲调中,既有悠扬高亢的七字调、大调和背思调,又有民谣诉说式的台湾杂念调,更有忧郁哀伤的各种哭调。此外,它还吸收了台湾当地的民歌小调和部分戏曲音乐作为补充。

  歌仔戏乐器和其他戏曲一样,分文场戏和武场戏,武场戏的乐器同京剧相似,有通鼓、竖权、板鼓、木鱼、小钹、大钹、大锣、小锣、铜铃,还加上小叫、柳盏等。文场戏乐器,早期以壳仔弦、大广弦月琴、台湾笛为主,后来又采用二胡、洞萧、鸭母笛、唢呐;近年又有以琵琶、大唢呐及西洋乐器参与伴奏的。按照表演形式和剧场形态的不同,可分为落地扫歌仔阵、野台歌仔戏、内台歌仔戏等,随着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兴起,广播歌仔戏、歌仔戏**及电视歌仔戏等也相继涌现出来。

  歌仔戏剧种

  1、落地扫歌仔阵

  由闽南传入台湾的歌仔(锦歌),在宜兰发展成"本地歌仔",尔后又模仿车鼓戏的表演型式,演出滑稽诙谐的民间故事,随神轿游行,称之为"歌仔阵"。落地扫歌仔阵为歌仔戏最原始之演出型式,属于歌舞小戏的表演,演出地点多在庙埕空地即席表演,或随游行阵头行进至庙口广场,以四支竹竿围出表演区,就地演出。

  落地扫演出的剧目仅有《山伯英台》、《什细记》、《吕蒙正》及《陈三五娘》等四出。落地扫演员以丑、旦为主,演员大多不着戏服,且无繁杂身段。落地扫歌舞小戏的表演者多非职业演员,因此表演内容多为简易动作,而曲调音乐也不繁复,通常以一首或少数曲调不断重复进行。此种演出型态多属非营利性业余表演,表演团队均为民众自发性组织,因此演出时之趣味性高于艺术水准的要求。

  2、野台歌仔戏

  扮仙

  野台戏即为外台戏,多于庙口演出。野台歌仔戏为歌仔戏最普遍之演出型式。本地歌仔吸收其它剧种精华,并穿着戏服,粉墨登场演出,歌仔戏即成为大戏型式。野台歌仔戏演出名目大多与宗教活动有关,举凡庙会、酬神、建醮及神诞等活动,多有野台戏的演出。

  野台戏的特色为热闹而淳朴,由于演戏酬神为民间表演活动之主因,是以仪式性胜于艺术性;且野台歌仔戏于正戏演出之前,必先表演一段"吉庆戏",俗称"扮仙",目的在为民众祈福,神人之间的关系于扮仙过程中,得到融合交会。

  3、内台歌仔戏

  内台歌仔戏是指戏院室内剧场演出的歌仔戏,采售票方式,属于营利演出。《台湾省通志.艺术篇》:至民国四、五年间,辜显荣向日人收买台北淡水戏馆,改名新舞台,作为本省人之娱乐机构,其经理人见歌仔戏甚受人欢迎,遂出资设立新舞社歌剧团,在该戏院经常排演歌仔戏,而收取门票。是为本省第一团营业性质之歌仔戏班。而歌仔戏之分别为内外台戏,亦始自此时。由于内台歌仔戏为营利性质,舞台布景、灯光及服装均较为讲究,演出亦较野台戏严谨。此外,于公演之前,通常由演员穿着戏服沿街"踩街",藉以吸引观众广作宣传,增加票房收入。民国四十四年间,为内台歌仔戏鼎盛时期,当时全台约有300个此类歌仔戏班,可见其繁荣。

  4、广播歌仔戏

  最先使歌仔戏转型者为广播界。民国四十三、四年间,开始出现广播歌仔戏,很多广播电台均有广播歌仔戏节目;此外亦有部分电台自组歌仔戏班,以录音或现场演唱,通过电台广播方式传送至各地。

  由于广播歌仔戏"只闻其声,不见其影",演员无须表演身段动作,因此特重唱腔与念白。此外,由于广播歌仔戏播出时间较长,故须大量曲调,除演唱传统的歌仔调外,又从流行歌曲中吸收具启承转合的四句七言曲式,丰富歌仔戏新生命。

  5、歌仔戏**

  歌仔戏**创始于1955年的台语**《六才子西厢记》。歌仔戏**受到观众喜爱,是因其歌仔戏的声势,然而尽管歌仔戏**曾轰动一时,但由于歌仔戏毕竟适合于舞台型态,因此1962年后,歌仔戏**亦随之没落。

  6、电视歌仔戏

  1962年台湾电视公司成立,推出第一部电视歌仔戏《雷峰塔》。但当时台湾的电视机并未普及且为黑白片,因此电视歌仔戏欣赏人口不多,广播歌仔戏才是当时最流行之表演型态。

  电视歌仔戏最大的改变是使歌仔戏从象征剧场走向写实剧场,以实物取代写意的身段,例如骑马时需拍摄骑马外景,而高山、天庭与桥梁等则需搭设布景;由于增加道具及布景,并加入许多轻功、飞天及钻地等镜头,因此电视歌仔戏的身段表演大量删减。此外,由于电视歌仔戏采事先录制方式,因此凡是演员忘词、唱错或笑场,均可NG重来,亦导致演员演技与唱工之退化。不过,电视歌仔戏布景华丽生动,却也吸引部分观众。

  传承价值

  歌仔戏自诞生后,两岸戏班及艺人演出交流不断,作为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宝贵艺术形式,歌仔戏已经成为维系两岸人民精神文化的一条重要纽带。保护和发展歌仔戏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戏曲文化,推动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受现代文化艺术形式和流行风尚的影响,歌仔戏现在主要只在中老年人中流行,青年人已不再对其感兴趣,这样的现状极大地影响了歌仔戏的生存和传续,需要制定措施加以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歌仔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福建省厦门市歌仔戏剧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1950年

《安安赶鸡》饰 小安安

1954年

《封神榜》饰 李哪吒

1958年

《孙膑下山》饰 少年孙膑

1960年

《陆文龙》饰 陆文龙 黑白

1966年

《精忠报国》饰 岳飞(五月)

《雷峰塔》

(七月)《王宝钏》饰 薛平贵

1967年

《锁麟囊》

《八贤王游湖》

《天官赐福》

《三笑姻缘》

《商辂斩文禧》

《一文钱》

《牙痕记》

《丁姑告状》

《千里送京娘》

《韩信》

《三娘教子》

《陈三五娘》饰 陈三

《孙庞演义》

《路遥知马力》

1968年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天作良缘 》

《傻公子》

《巫山风云》

《二度梅》

《宋宫秘史》

《安邦定国志》

《王文英认亲》

《白纸告状》

《妙女婿》

《子母钱》

1969年

《薛仁贵》

《刘备招亲》

《三对佳偶》

《莲花庵》

《江山美人》

《蜜蜂计》

《薛仁贵续集》

《孟丽君》

《西厢记》

《王宝钏》

《打金枝》

《义薄云天》

《白蛇传》

1970年

《同命鸳鸯》

《贩马记》

《情锁断肠红》

《错中缘》

《鸳鸯泪》

《蟠龙镜》

《七剑会金龙》

《梦断剑岭》

《浮云遮月》

《四美图》

《万花彩船》

《红楼梦》

彩色

1971年

《相思曲》

《情恨青天》

《春花朵朵香》

《琵琶环》

《紫玉狮》《血书留痕记》

《驯夫记》

《送凤冠》

《错中缘》

《母子会》

《李旦与凤娇》 饰 李旦

《郎非无义》

1972年

《再生缘》

《状元堂》

《巧相逢》

《七世夫妻》

《万杞梁与孟姜女》 饰 万杞梁

《梁山伯与祝英台》 饰 梁山伯

《郭华郎与王月英》 饰 郭华郎

《王十朋与钱玉莲》 饰 王十朋

《商琳与秦雪梅》 饰 商琳

《李奎元与刘瑞莲》 饰 李奎元

《韦燕春与贾玉珍》 饰 韦燕春

《月夜琴声》

《七侠五义》

1973年

《碧血情天》

《万花楼》饰 狄青

《隋唐演义》

《杨家将》 饰 杨延昭

1974年

《三千金》

《孟丽君》

1975年

《忠孝节义图之秦雪梅与商琳》 饰 商琳

《忠孝节义图之洛神》 饰 曹植(子建)

《大汉英烈传》

《桃花过渡》 饰 提渡伯

《春江万里情》

1979年

《侠影秋霜》

《莲花铁三郎》 饰 铁三郎

《青山绿水情》

1980年

《侠骨英雄传》

《薛平贵出世》 饰 唐宣宗李忱、李温/薛平贵

《陆文龙》 饰 陆文龙

《龙凤再生缘》

1981年

《铁扇留香》 饰 夏侯昭 (等二十出)

《情海断肠花》 饰 乐亲王/如意

《铁汉金鹰》饰 鹰王玉剑秋

传奇故事

《嫦娥与后羿》 饰 后羿

《精忠报国》 饰 岳飞

《杨宗保与穆桂英》 饰 杨宗保

《蔡松坡与小凤仙》 饰 蔡松坡

《甘国宝过台湾》 饰 甘国宝

《杨乃武与小白菜》 饰 杨乃武

1982年

《薛丁山》 饰 薛丁山

《西江月》 饰 夏江龙/世鳞(等四出)

《杨家将》 饰 杨延昭

《恩怨情天》 饰 凌鸿斌彬

1983年

《万花楼》又名《万花楼与狄青》 饰 狄青(等五处)

《虎胆义魄》 饰 柳和三

《洛神》 饰 曹植(子建)

《薛仁贵征东》 饰 薛仁贵

《白衣童子》 饰 白衣童子/李剑鸣/小王爷

1984年

《梁山伯与祝英台》 饰 梁山伯(等六出)

《狸猫换太子》 饰 范仲华

《风流才子唐伯虎》 饰唐寅/唐伯虎

《年羹尧新传》又名《年羹尧与鱼翠娘》 饰 年羹尧

《花月正春风》又名《正德下江南》 饰 正德/朱厚照、崔燕云

1985年10月09日

《韩信》 饰 韩信(等两出)

1985年12月30日

《擎天神剑》又名《擎剑双骄》 又名《挚剑双骄》饰 任君飞/甘家豪、大桶/甘家杰

1986年03月21日

《薛刚》又名《薛刚反唐》 饰 薛刚、 薛蛟(等四出)

1986年06月11日

《皇上难为》又名《乾隆下江南》 饰 四阿哥/宝亲王

1986年07月14日

《铁汉柔情》退幕后

1986年09月11日

《孙膑下山》 饰 孙膑

1987年01月26日

《狂花飘云梦》 饰 李青烟/飘香公子(等四出)

1987年04月23日

《王文英与竹芦马》 饰 王文英

1987年08月06日

《王伯东告御状》 饰 周胡、王伯东

1987年10月19日

《朱洪武》 饰 朱元璋

1988年01月18日

《新西江月》 饰 夏明(等四出)

1988年04月06日

《英雄残梦》又名《新碧玉簪》 饰 杜克伟

1988年07月04日

《李靖斩龙》又名 《李靖与红拂女》饰 李靖

1988年10月03日

《薛丁山与樊梨花》 饰 薛丁山

1989年02月25日

《金陵十二钗》又名《红楼梦》 饰 贾宝玉(等两出)

1989年07月13日

《红粉佳人》又名《泥马渡康王》 饰 赵构/康王

1990年05月21日

《伴鬼闯江湖》又名《福星闯江湖》 饰 李仁思

1991年07月22日

《新狄青》又名《狄青取旗》 饰 江天助/肉粽成/狄青五虎将之一, 玉面虎狄青

1992年05月11日

《巡按与大盗》 饰 孟继嗣/花孟(等两出)

1992年10月12日

《乞丐与千金》退幕后

1993年04月21日

《顺治与康熙》又名《康熙帝国》 饰 顺治、康熙

1994年01月10日

《新洛神》饰 曹植(子建)(1993年开拍)

1996年 《四季红》四部

《四季红之乱世情深》 饰 范俊生/李竹山

《四季红之落花盈泪》退幕后

1996年12月19日

《四季红之苦海思亲》退幕后

1997年01月13日

《四季红之七品巧县官》 饰 洪小余红烧鱼

1997年08月20日

《红尘奇英》又名《小孟尝李广》又名《红颜俏佳人》退幕后

2003年04月16日 《君臣情深》

《君臣情深之王文英与竹芦马》 饰 宋仁宗(2002年开拍、杨丽花自已导演)

《君臣情深之王伯东告御状》 饰 宋仁宗 1968年

《蝴蝶杯》(今日育乐中心)

1970年

《情锁断肠红》(今日育乐中心)

1976年

《孟丽君》等十多出(新加坡)

1980年

《唐伯虎点秋香》 饰唐寅唐伯虎(全省巡演)

1981年

《渔嬢》(国父纪念馆。十月)

1982年

(三月与十月两度下乡公演)

1983年

(新闻局安排赴美国、日本公演。 赴菲律宾公演)

1984年

(全省巡回公演两个半月)

1985年

(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公演) (为庆祝台湾光复四十周年到中兴新村义演)

1987年

(赴日本公演)

1991年

《吕布与貂蝉》 饰 吕布(首度在国家剧院公演)

《唐伯虎点秋香》饰唐寅唐伯虎(西雅图、休士顿、洛杉矶、旧金山公演)

1992年

《渔嬢》(宜兰义演)

1995年

《双枪陆文龙》饰 陆文龙(国家剧院)

2000年

《台湾梁祝》(国家剧院)

2001年

《台湾梁祝》(全省巡回公演)

(赴日本公演)

2007年

《丹心救主》 饰 范仲华、陈琳、宋仁宗(国家剧院)

2012年11月23日

杨丽花终极大战之《薛丁山与樊梨花》饰 薛丁山(台北小巨蛋--同时也是第一个“登蛋”演出的歌仔戏演员) 个人电视特别节目

1975 国庆特别节目百美图

1976 特别节目国语歌唱剧三对佳偶

1980 特别节目万花筒

1983 特别节目杨丽花的世界

特别节目女儿心--杨丽花的奋斗史

1984 特别节目杨丽花的献礼

1986 特别节目国语剧西游记

1987 新春特别节目杨丽花贺新春

1988 特别节目杨丽花向三军致敬

1997 新春特别节目迎春接福新年好

个人大型活动

1983 杨丽花歌仔戏答谢观众联欢会(中华体育馆)

1986 杨丽花千万个感谢(中华体育馆)

1987 掌声响起劳动节庆祝晚会(中华体育馆)

1988 杨丽花向三军致敬(金门)

1994 ‘疼惜我们的所在’晚会(台中中兴堂)

花之交流 1983马尼拉市长赠市錀予杨丽花

1984 美国医生访华,医生太太访问杨丽花

1985关岛**访台视,杨丽花香吻迎宾

1988 日本电视台吃遍全世界,访问杨丽花 邀请来台参赛环球**品尝台湾料理

1989 拍摄红楼梦加州**探班

1991 日本时事通信社专访杨丽花

1995 设宴招待大陆歌仔戏团员

1996 拍摄四季红为美国国会员示范歌仔戏

2002 拍摄君臣情深韩国女星金尤美探班

花之活动 演出/主持活动

1968 :参加台视电视周刊读者晚会演出唱马车夫之恋

1970 :在太空之夜节目唱闽南语流行歌

参加正声天马公司二十周年庆

1973: 在星河节目中演唱为什么要流浪

1975 :光复三十年特别节目台湾好

1976 :在大年夜节目中与白家莉合演访英台一剧

1978: 参加春之歌春节特别节目

1979 :担任金钟奖与礼颁奖人

参加龙舟锦标赛开幕与礼为表演组的队长

1981 :特别节目万象回春与徐露合演西厢记

1982 :在司马玉娇主持大观园节目中唱迟到

参加台视二十周年庆

参加台视夜来香节目演唱落日时分

参加台视端午节特别节目演唱燃烧吧,火鸟

1983 :造访天母圣安娜育幼院

参加世界自由日庆祝大会

参加台视中秋特别节目明泽映月演唱小镇情歌

1984 :参加庆祝台北市警察局迅雷小组成立周年

参加万众一心联欢晚会与团员合演大登殿

1985 :参加高尔夫球赛

担任乡士歌谣擂台评审

1986: 参加台视中秋特别节目彩虹飞月演唱唱首情歌给谁听

1987 :在我爱彩虹节目与凤飞飞合演唐伯虎点秋香

1988 :参加金钟奖颁奖典礼

担任第一届金龙奖传统戏曲颁奖

1989 :参加宜江之夜活动

1991 :造访宜兰宜商、吴沙国中

1992 :参加龙凤巨星迎新岁特别节目

参加台视三十周年庆与方芳合演吕布与貂蝉片段

参加台视高尔夫球赛联谊赛

参加宜兰区运公演

1993 :参加向毒品宣战-台北之夜晚会与冯宝宝合演洛神片段

参加向毒品宣战,宜兰之夜演唱会演唱一段反毒七字仔

1994 :参加民生报十六周年庆晚会扮皇帝与周慧敏合演短剧

参加台视年终晚会与总经理合唱车站

参加龙兄虎弟节目演唱车站

参加庆祝强棒出击九周年生日

参加台视欢唱尾牙联欢会演唱车站

1995 :参加民生报十七周年庆晚会与陈丽丽表演禅诗禅唱

担任金钟奖颁典礼颁奖人

1996 :为台视八点档台湾演义拍预告片

参加李登辉总体就职典礼

参加明星高尔夫球球赛

参加法鼓山奠基大典活动与陈丽丽合演双枪陆文龙片段

参加中视双十庆国庆晚会与郭小庄合演唐明皇与杨贵妃

1997: 担任复兴剧校成果表演展评审

参加宜兰员山乡歌仔戏回娘家活动

参加台北市立动物园庆祝林旺生日并担任新人主婚人

2000 :拜访证严为希望工程筹款义演一场梁山伯与祝英台

参加总统府跨年晚会率徒弟表演唐伯虎点秋香

2001 :响应法鼓山说好话、做好事活动

2002 :参加台视四十周年庆与陈亚兰合唱歌仔戏

担任金钟奖典礼颁奖人

2003 :参加总统府跨年晚会表演七仙女 (11)

举办君臣情深北、中南宣传影友会 剪彩活动

1968 :台南蓝天歌厅开幕剪彩

为绿峰大饭店开幕剪彩

1971 :为永安钟表公司开幕剪彩

1972 :为老店开幕剪彩

1982 :为游轮富利安号首航剪裁

1983: 为新光剪裁

1984 :为中影中华民族团结庆新年展览开幕仪式剪裁

南市为儿童游乐场剪彩

1989 :为金圆环证券公司开幕剪彩

1997 :参加宜兰歌仔戏回娘家活动为员山公园开幕剪彩

1998 :为华声坊剪彩

2003 :为MTB微风广场店开幕剪彩

为海洋娜娜SPA馆开幕剪彩 1985 华视周末派专访

强棒出击访问

1989 强棒出击访问

1993 中广青春网八点档专访

玫瑰之夜专访

1994 龙兄虎弟片段专访

明星会客室专访

民生之音与名人有约专访

1995 CTN非常娱乐专访

中天频道专访

台湾五十专访

中视团圆再出发访问

TVBS超级新闻网访问

1996 华视点灯专访

1997台湾群星会专访

2000 中视娱乐新闻眼片段专访

真情指数专访

结婚真好专访

2001TVBS-G娱乐新闻的‘娱乐大来宾’

小燕windows专访

歌仔戏传奇之电视歌仔戏片段访问

华视光园地专访

2007沈春华LIVESHOW

杨丽花的歌仔戏《狂花飘云梦》《年羹尧新传》《铁汉金鹰》《新洛神》

叶青的歌仔戏《 蛇郎君》《秋江烟云》《皇甫少华与孟丽君》《红尘客》《陈三五娘》《周公与桃花女》《描金扇》

黄香莲的歌仔戏《孟尝君》《绿珠楼》《宝贝王爷贵千金》《逍遥公子》《福气神爷》

陈亚兰的歌仔戏《铁汉柔情》

李如麟的歌仔戏《红尘奇英》《金交椅》《铁胆英豪》 《断情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765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2023-06-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