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昂基要求什么?赛昂基求婚吗?

赛昂基要求什么?赛昂基求婚吗?,第1张

位于苏州,西园寺,是一座充满人文历史情怀的古建筑。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江南不同的文化风情。可以体验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很多人来拜佛,祈求平安。那么对赛昂基最有效的是什么呢?

:西园寺求什么灵

1西园寺是寻求婚姻最有效的地方。很适合青年男女祈福结婚,但是大家一定要心甘情愿,诚心诚意,才会有好的结果。

2西园寺里供奉的佛像很多,选的时候不会错。拜佛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这个。

西园寺简介

西园寺最美。在西园寺的一座寺庙前有一个花园。花园指的是寺庙西侧的一个大花园,也是苏州唯一一个有花园的寺庙。西园的湖亭,假山长廊,绿树亭台,保留了苏州园林的基业,堪称苏州最美的寺庙。

西园寺的放生池中有两只斑__,是世界上已知最长寿的动物。世界上只有三只,而在西园寺的一个小放生池里有两只。(但两人现在都已去世,现存的铜像可作为纪念品观赏)

没有斑__的西园也可以喂鸽子和鱼。顺便说一下,逗逗的猫,赛昂基,又大又肥。他们可能在大雄宝殿但在桌子上,睡在树枝上,在假山里打架,或者在水池边喝水。这里的鸽子有点怕人。

据说苏州的西园寺征婚很有效果。刘嘉玲和梁朝伟在西贡捐赠了两棵结婚树。你来的时候不妨找找看。西园寺是苏州第一个主动退出4A级景区的寺庙,门票价格从20元降至5元。

地址苏州长流园路西苑巷18号,近苏州金茂大厦。

中国古代佛教昌盛,全国各地遍布了大量的寺庙,这些千年古刹依旧保存至今,经得住岁月和时间的考验,成为民众的精神寄托和美好祝福的场所,那么国内有哪些寺庙比较灵验呢

我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寺庙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库,它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寺庙文化它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各个朝代的历史文物,既是人们宗教信仰的皈依之地,又是历史文化的汇聚之所。

1、白马寺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原建筑规模极为雄伟,历代又曾多次重修,现在已是国家4A级景区。地方很好玩,还有不错的风景,佛教的气息很浓,给人一种宁静肃穆的感觉。但是去人太多,很多虔诚游客观光烧香。

2、灵隐寺

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灵隐寺处于西湖西部的飞来峰旁,离西湖不远,自然景色优美,环境清幽。千年古刹灵隐寺是很灵验的寺庙,信徒纷至,特别是大年初一凌晨抢头香,甚为壮观。

3、少林寺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嵩山五乳峰下,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享有盛名,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少林寺是国家5A级景区,寺院香火旺盛,人特别多,商业化很严重,骗子比较多。

4、寒山寺

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寒山寺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该寺便闻名了。寒山寺素以钟声闻名天下,每年除夕晚上,寒山寺都会举行敲钟仪式,钟敲108下,表示一年的终结,有除旧迎新之意。游人可以敲钟,但是节假日人太多了。5、隆兴寺

别名大佛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历代帝王曾多次到此上香礼佛,题诗书匾,刻碑立石,是国内保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隆兴寺的北侧有荣国府,是按照《红楼梦》中所描绘的荣国府和宁荣街所建的仿古建筑群,有兴趣的人不妨一游。

中国人自古都有烧香拜佛的习惯,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去寺庙烧香祈愿,祈求平安、好运。烧香拜佛是信仰,也是民俗,尤其是在新春佳节。当人们在佛教寺庙燃起新春的的第一缕香,祈福新年,更是祈愿太平盛世里的节庆祥和。

  关于出家的事,需要本人有大的毅力。你可以首先多去寺庙参访以下,多看一些经书,要知道什么是出家,为什么出家,以及出家以后该怎么做。

  首先,拿学习来做个比方:

  在任何地方,有人的地方就有分别,就有是非人我等等矛盾,就好像大学里的学生,虽然都进了这个门,但并不是每个学子都是一心学习的,甚至还有学坏的。在你的周围,有不同类型的大学生,虽然都叫大学生,但是有的人实在还不如没上过大学的人,这是不是很正常呢?但是,作为一个好的学生来说,他不去跟那些不好好学的人去计较,他只会用心管好自己的学习,直到自己成功一天,然后可以用自己的智慧来利益其他人。那么,他会不会因为看到有不好好学的人,而放弃自己的学习呢?这未免太傻了,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为别人学,别人学的也不会变成你的知识,各人吃饭自己饱吧。

  如果把大学比作寺院,把学习比作修行,总有类似之处。

  也许跟你说这些小学生都懂得的事情会显得太夸张,可是事实上,很多人学佛以后都在犯这样的毛病,尽管他们有很高的学历或者很大的名气。却总是习惯于两眼盯着别人的缺点,不知自己该怎么做。比如到寺庙里,看到一点不如法的事情,就大呼不清净,总是要求别人都要做得好,却不知修行本是自家事。寺庙里自然什么样的人都有,因为大家出家的发心不同,有人为了修行成佛,有人为了吃上饭,有人为了名利,就好像上大学的人们想法也不尽相同,但是能否因为别人不想成功而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努力呢?同样,是否因为看到别人不好好修行或不守戒律而放弃自己的修行呢?聪明有智慧的人,会把不好的一切当作自己最好的老师,要感谢他们给自己做了榜样,免得自己也同样的堕落。

  所以,这个出家的发心非常重要。否则,会自己障碍自己修行。要知道,修行就像学习如果只注意别人学不学,最终自己也学不好。要发大心,无论千千万万人不好好修行,都与我无关,我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修行,发愿成佛度尽一切众生。如果有这个心,就可以出家了。

  还有,出家要不能怕吃苦,诸佛如来都是从无量苦行中来的,要知道,以世间小苦,来换取生死的大苦,是最划算得的了,这里的苦只不过几十年而已,而生死大苦从无量劫来,种种恶道苦都尝受过无数遍了,往后看还是遥遥无期,生死不了,苦海无尽,如影随形,从未远离半步。

  出家修行的苦,多是舍离贪欲、嗔恚、愚痴,常人以为是苦,而真的舍离之后,却是无尽的快乐。比如你腹中的大小便,虽然都是你自己的东西,但是如果不舍弃,徒增痛苦,毫无利益。当你舍弃的刹那,就会觉得身心舒畅,负担全消。我们对世间的贪欲、嗔恚、愚痴,比大小便还要污秽,带来的痛苦更是深切长久,当我们舍离的刹那,就脱离了无量的苦。你可以自己举几个例子来验证一下。

  转在家过患与出家功德之差别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初者,所谓的“家”,智者认为是束缚身心的牢狱,而愚人则执为安乐幸福的所在。佛法虽有大小显密的暂时差别,但从究竟而言佛陀施教传法的本怀无非是欲令众生解脱迷乱轮回之家的束缚,从而趋入三乘涅盘解脱的圣城。因此佛在《妙法莲华经》等诸多经中以形象的比喻描述了三界火宅的种种过患,其目的是为了唤醒幼稚愚昧的芸芸众生,使他们能醒悟过来,认真、深入地思维轮回的过患,从内心里深深厌弃轮回诸法,从而急求出离、走向解脱。如果我们对三界火宅的种种险况不惊不怖、无动于衷,不希求从中出离,那门外的三种宝车(比喻声闻、独觉、无上佛乘三种教法)就无缘得到,也就是说无法得到声闻、独觉、佛陀的果位。  

  在小乘、大乘乃至金刚乘中都以出家持清净梵行者为上等修行人,认为以出家身修行最为殊胜。然而众生根机因缘千差万别,因此不能一概而论,都用一个标准来要求,佛陀有教无类,不但摄受出家众,而且对今生无缘出家修行的白衣也同样赐予解脱的机会。佛陀对在家人放宽要求,只让他们受持少分戒,以此遮止大的罪恶,同时行持少分善法。这与出家众所持的戒以及所修的善法有极大的差别。为此,在家众应恒时生惭愧心,对出家生活心生仰慕,经常观修轮回过患,激发自己强烈的出离心,如能以此为基础修小乘四圣谛法,最高可得阿那含果,但无法得到阿罗汉果。进而如能在强烈出离心的基础上发起菩提心、修习六度万行,也可渐次入于大乘五道之中。但一般来说因在家、出家所处环境不同,在家发起出离心、菩提心的障碍极多,因此与出家修行相比,二者成就的速度有迟速的差别。当然这是就凡夫而言,如果是大菩萨,则无论在家、出家都没有差别,不但可现在家身而且可现地狱、饿鬼、旁生等身。如莲花生大士、马尔巴大师、巴思巴大师、维摩诘居士、庞公等都是现在家身,菩萨因已了达家本性空,故可身处尘劳而游心物外,当然不受家的束缚。《维摩诘经》云:“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虽处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但应知此非具缚凡夫的境界。如果凡夫以此为借口而甘处如牢之家不思出离,或以此劝阻他人不要出家,则只是自欺欺人,徒然造罪,而且尚有犯大妄语之嫌疑。  

  以下宣说在家过患旨在让在家人深刻认识到自己处境的恶劣性以增强其出离心、向道心;宣说出家的殊胜利益旨在使在家人生起对出家清净生活的向往并追求如此胜功德。《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宗喀巴大师云:“此复居家于修正法,有多留难及有众多罪恶过失。出家违此,断生死身,出家为胜,是故智者应欣出家。”以此也能令出家僧人生起欢喜并稳固出家为僧的信念。  

  经中常说在家人如处火宅中,出家众如处清凉室中。因为大凡在家之人,富贵者为了守护财物、名誉、地位、权势而殚精竭虑,感受诸多痛苦;贫穷者则常为衣食所困,夜以继日地奔波劳作,以求累积财富,但结果仍然入不敷出,同样备感痛苦。《中观四百论》云:“胜者为意苦,劣者从身生,即由此二苦,日日坏世间。”  

  家如牢狱,缚人极深,要从其中寻得安乐无有是处。如《本生经》云:“于同牢狱家,永莫思为乐,或富或贫乏,居家为大病。一因守烦恼,二追求艰辛,或富或贫乏,悉皆无安乐,于此愚欢喜,即恶果成熟。”但凡夫无有智慧,是非善恶不分,常常恋著自己的家,他们认为纵然贫贱、劳苦,但家如幸福的港湾,归家即可安享天伦之乐,感受家庭温馨;而且一旦发达,更是地位尊荣,权势炎炎,名声远播,财宝如山,能够恣意享受五欲生活,人生的幸福即在于此。反观出家人,一贫如洗,无亲无故,整日面对青灯古佛,一生只是持斋诵经,生活是何等的单调乏味。但事实真相又是如何呢?本来每个众生与生俱来就有贪心,而成家之后就更加得以助长。为了满足对饮食、服饰、女人等等的贪欲以及自己的虚荣心,男人就想方设法去攫取财物,甚至不惜干起违法乱纪、伤天害理的勾当。有了儿女后,为了成办儿女的学习、工作、婚姻乃至排场等需要一大笔钱,这又进一步驱使自己拼命地猎取财产、刺激自己的贪心。到了即将老死,还贪图子孙的出人头地。在家人就这样在一生中贪心不断膨胀,对高官厚禄、名声财富、豪华轿车、林园别墅、美色歌舞、锦衣美食趋之若鹜,整日耽著于游乐宴会、嫁娶应酬、趋炎附势、党同伐异、打击陷害、欺上瞒下、营私舞弊等等庸俗、鄙恶之事,乃至杀生害命、饮血食肉、狂喝滥饮、为所欲为,造下无边的罪业。同时,争斗胜负、怨仇逼迫、悲欢离合、吉凶安危、事业成败、仕途升沉时时萦绕心怀,难得安宁。为如粪土的钱财,为如路人般的妻儿,为如浮云般的荣誉富贵,人们一生备受艰辛甚至搭上身家性命,来世还要堕三恶趣中于无量劫受大痛苦。  

  2 在家过患与出家功德之差别

  而出家清净僧,脱离牵缠,身体不为上司老板、妻子儿女所拘,不受驱役,更不会为此而造杀生偷盗等恶业。辞亲割爱发菩提心,平等、慈悲对待一切众生,无有怨亲之别,所以不再为保护亲友、打击怨敌而劳身劳心造作恶业。口离四种语恶业,故离一切纷争辩驳的烦恼,心常淡泊寂静,恬悦自在。如是远离尘劳,任其世间纷争扰扰,皆与我毫无干涉,三衣一钵、锡杖、芒鞋,无羁无绊形如闲云野鹤一般洒脱自在。诚如古人所云:“笼鸡有食锅边近,野鹤无粮天地宽。”顺治皇帝曾感慨地说:“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身为皇帝,尽享荣华富贵,可谓世间的一切都已至极圆满,但终其一生的幸福比不上僧家半日的清闲与自在。 

  世间凡夫不学佛法,不知生从何而来、死往何而去,妄执虚妄身心以为自我,又计我所,贪执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妻子儿女、权财名位,其一生浑浑噩噩,从未认真思索过“我”到底为何物,直至临终才悟觉人生如梦,执著重的人甚至到了临终依然执迷不悟。在此奉劝世间之人早日醒悟过来,应了知人生不过一场梦幻,妻子儿女、名利地位只是梦中的一个幻景而已,不要贪恋梦境,应尽早从如梦境一样的轮回中走出,趋向清净、自在、永恒的涅盘。不要固守陈旧的邪见,我们习惯中的知见其实只是俱生我执所产生的邪见。道宣律师云:“凡夫狂痴性,所见常不正。” 

  即使学佛修行,在家行人身处俗世红尘之中,环境恶劣,处处染缘牵引,诱人造业,加上无缘听闻佛经论典,又无戒律之衔调制身心,在无始恶习的推动下,身心不能自主,常常陷于迷乱之境,于不知不觉中已与佛法多有违背。虽然也希求修行善法,决心断恶行善,终因障缘重重,俗事牵缠,身心如陷淤泥一般无力自拔,如是蹉跎一生无所成就。 

  藕益大师说:世情淡一分,佛法就会亲切一分。如果世间事物样样都看不破、放不下,则解脱的希望十分渺茫。有许多在家人经常以家务缠身、工作繁忙为借口而拖延修行,结果自断修行的缘分。以下《净土晨钟》中开出的这剂药也许对此类患者有特殊的疗效。  

  有位僧人探望他的在家朋友,劝告说生死事大,抓紧念佛修行。他说目前我有三件大事未了,所以无暇念佛修行。一者父母送终;二者儿子娶亲;三者女儿出嫁。僧人听后默然而去。不久那位在家人就死了,僧人前去吊唁,感慨之余作了一首诗:“吾友名为张祖留,劝伊念佛说三头,可怪阎公无分晓,三头未了便来勾。”由此可见居家俗缘牵扰,修行非常艰难。如《本生论》云:“若作居家业,不能不妄语,于他作罪者,不能不治罚。行法失家业,顾家法岂成,法业极寂静,家事猛暴成。故有违法过,自爱谁住家。”又云:“骄慢痴蛇窟,坏寂静喜乐,家多猛苦依,如窟谁能住。”《宣说大种变经》云:“依止世间五妙欲,以及贪著于子女,依于应呵居家者,定然不得正觉果。任何居家之有情,能得无上胜菩提,昔无一佛能如是,当来成佛无是处。”既不舍弃世间八法又能成就佛法,连超世绝伦的大悲世尊也无法成办,何况一般的凡夫俗子呢? 

  因此我们应当追随不动如来、普贤菩萨、寂天菩萨等,发愿生生世世出家修道。《大般若经》云:“菩萨志性好游诸佛国土,随所生处,常乐出家,剃除须发,执持应器,披三法衣,现作沙门。”  

  其次,宣说出家功德。那么出家具有哪些深广的功德呢?《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说:孔雀虽有绚丽的色彩庄严身体,但却不能象鸿鹄自由自在地高飞。同样在家人虽有五欲妙乐,却不如出家具有深广的功德。《律本事》云:“智者见五功德,而欣乐出家。何为五者:成就自利;免为役使,受恭敬赞叹;得涅盘果及无上安乐;若不得涅盘亦生人天善趣;佛陀上首大声闻于出家数数赞善。”

  不用说已经真实出家,即使发出家心向往静处,其功德亦难以计量,《难陀出家经》云:“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于一大劫中,布施儿女,所获功德,不如发出家心向寂静地迈一步所获功德。”不用说自身出家,即使劝人出家、支持别人出家所获功德亦是无量。《出家功德经》云:“若放男女奴婢人民出家,功德无量。”不用说终生出家,即使一日一夜出家其功德也难以思议。《本缘经》云:“以一日一夜出家故,二十劫不堕三恶道。”《僧祗律》云:“以一日一夜出家修梵行者,离三百六十三万六千岁三涂苦。”《万善同归集》中永明延寿大师云:“乃至醉中剃发,戏里披衣,一曏时间,当期道果,何况割慈舍爱,具足正因,成菩萨僧,福何边际。” 

  3 在家过患与出家功德之差别

  作为凡夫人,出家修行与在家修行相比,前者如水中行船,后者如陆地行船,有很大的差异。居家菩萨修行难,成就也就更加困难了。相反,出家菩萨轻松自在即可修行成就。《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出家菩萨胜在家算分喻分莫能比,在家迫窄如牢狱,欲求解脱甚为难,出家闲旷如虚空,自在无为离系著。”《宝积经》中云:“菩萨最胜利益,所谓出家。若乐出家者,则能摄取十种功德:一者不著诸欲;二者乐阿兰若;三者行佛所行;四者离凡夫行;五者不著妻子,及以财产;六者离恶道因;七者修善趣法;八者宿世善根皆不损减;九者恒为诸天之所赞羡;十者一切鬼神恭敬守护。”  

  在家菩萨兴广大供养不如出家菩萨献微少供养,虽供养物及供养对境相同,但因身份不同而所获功德有极大差殊,出家身之殊胜由此可见一斑。《宝蕴经》云:“三千所有一切有情,皆入大乘,具轮王位,各以灯烛器等大海、炷如须弥,供养佛塔,其福不及出家菩萨,于小灯烛涂以油脂,供养塔前,所得福德百分之一。”  

  于一切供养之中,法供养最,所以以充满恒沙世界的珍宝供养佛,不如在一日中出家修习寂静出世法,因为修出世法,可断烦恼、摧伏魔军,趋近菩提。出家如能善护自心不放逸,则善法将日日增上,往昔善根也不会毁坏。而居家之人处在五浊炽盛的当今社会,大多业际颠倒、造作恶业摧毁前世善根。今生富贵尊荣者,即生中不但享尽往昔所积福报,同时依靠今生的权势财富造大恶业,将后世的安乐也一并葬送殆尽,这类人大多是从光明走向黑暗。出家后远离诸多烦恼是非,摆脱了家的牵累,随顺正道,蒙受一切诸佛菩萨的护念,不久得证无上佛果。《大宝积经》云:“设满恒沙界,珍宝供养佛,不如一日中,出家修寂静。彼则近菩提,摧破魔军众,出家不放逸,白法恒增长,不坏众善根,远离诸烦恼,舍于家业累,顺道圣所赞。舍家离恼缚,除恼离魔缚,心解行无染,不久证菩提。”《宣说大种变经》云:“大千界众生,皆发趣菩提,假令尽一劫,男女以奉施。若人发道意,以信而出家,随佛而修学,其福胜于彼。过去未来世,一切诸如来,无有不舍家,得成无上道。三世一切佛,称赞出家法,若乐供养佛,当依佛出家。” 

  要想佛法常住世间,只有僧宝才能荷此重任,佛法的宏传与延续全靠僧宝的力量。《赞僧功德经》如是强调出家众能住持三宝命脉,延续佛陀智慧灯明的不共功德。经云:“出家弟子能堪任,继嗣如来末代法。万德无量在俗人,不能须臾弘圣教。”纵是今日危若悬丝的末世佛法也全赖出家人住持。纵观印、藏、汉三地佛法传播的历史与现状,可了知佛陀正法端赖僧宏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从古至今,凡是皈佛之士,从高僧大德到国王大臣长者,都以身作则,恭敬出家僧众,护法者更是着眼于护僧。  

  出家人是佛陀的亲近追随者,是如来伟大家业的继承者,是一切世间的无上福田,因此决定了他们具有广大的功德,地位至尊至贵,世间一切众生皆应恭敬。出家人无论男女老幼、智愚贤劣、持犯净秽,因为是佛陀的种姓,显现三世诸佛的清净解脱幢相,身披无上解脱福田衣,手持应量器,因此佛在人天大众之中再再告诫,必须恭敬出家人。出家人纵然破戒毁禁,邪命恶行,违法背律,放逸懈怠,佛也从未开许一切世间之人包括转轮圣王可以打骂毁谤他们。若打骂毁谤则违背三世诸佛的教言,与三世诸佛如同敌对,无疑造下无量罪业,后世三恶趣之报在所难逃。若具菩萨戒者打骂毁谤逼令破戒、具戒出家人还俗,则破菩萨根本重戒。经中记载,纵然是恶心猛厉的罗刹夜叉、狂醉大象,见到披戴赤色少分袈裟者不仅不损恼而且恭敬尊重。然而到了末法时代,一些恶劣、愚痴、傲慢的国王、宰官、居士、长者等连罗刹畜牲也不如,损恼摧残出家人。如此造下弥天大罪,一切信受三宝、护卫国土的天龙药叉等,对此罪人心生嗔忿,不久罪人便会肢体残废断缺,长时间中结舌不语,感受诸多难以忍受的痛苦,命终之后决定堕于无间大地狱之中。如《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云:“当观如是过去罗刹,虽受无暇饿鬼趣身,吸人精气,饮血啖肉,恶心炽盛,无有慈悲,而见无戒剃除须发、以片袈裟挂于其颈者,即便右绕尊重顶礼,恭敬赞颂,无损害心。然未来世,有刹帝利旃荼罗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心怀毒恶无有慈愍,造罪过于药叉罗刹,愚疑傲慢断灭善根。于皈我法而出家者,若是法器若非法器,剃除须发被服袈裟诸弟子所,不生恭敬,恼乱呵骂或以鞭杖楚挞其身,或闭牢狱乃至断命。此于一切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犯诸大罪,断灭善根焚烧相续,一切智者之所远离,决定当生无间地狱。”  

  4 在家过患与出家功德之差别

  以大乘佛法而言,连对草木瓦砾等无情都不能起嗔心,何况轻毁修离欲善法的出家人?破戒比丘以其初发心出家的功德仍然超胜百千万亿的在家人。犹如金制的容器虽然破漏,但却远胜完好的木制容器一样。  

  佛金口亲宣,他的出家弟子纵然毁禁破戒也仍然超胜一切世间外道。出家人纵然破戒,由于身着如来袈裟,又与清净梵行者同住,且经常闻思三学圣教,所以很容易发起惭愧而忏悔罪业改往修来。如同一健足之人偶有不慎跌倒于地,但会马上起来,在家人却并非如此。《赞僧功德经》云:“纵使欲火炽烧心,玷污尸罗清净戒,不久速能自忏除,还入如来圣众位。如人暂迷失其道,有目还能寻本路,比丘虽犯世尊禁,虽然暂犯还能灭。如人平地蹶脚时,有足还能而速起,比丘虽暂缺尸罗,虽犯不久还能补。”经中还说出家纵然堕地狱也如拍球入水,刚下即起,而在家人却如石沉水,极难升起。因此奉劝有缘者,千万不可毁谤如来教下的僧宝众,如对自己的恶心恶行不加以遏制,当来业报成熟时可能连如来都会毁谤。由此谤僧、毁僧、恼害僧人的身口意恶业,当于万万劫中沉沦于三恶道而难有出期。如果由于往昔无知而曾恼害、毁谤过僧人,现在应当生大恐怖,克诚披露,求哀忏悔,发愿尽未来际永不复造。《赞僧功德经》云:“是故殷勤劝诸人,勿毁如来僧宝众,今生习恶因缘故,当来业成亦毁佛,缘兹身口意业支,永断世间人天种,当堕三涂恶道中,亿劫沉沦无休息。”又云:“常能防护己业过,不谈如来僧宝众。” 

  时至末法的当今,出家众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仍是人天福田,佛法的住持者,如果其刹那功德有体相的话,尽大地也无法容纳。没有今日的出家人,即便是当今的影像佛法也难以维持下去,当然也不可能有具三皈五戒、菩萨戒等的在家修行人。因此作为白衣还是要平等地恭敬护持一切出家人,不能动辄讥毁污谤。当然在依止时可择其善者而随学。如果见到出家人犯戒行恶破威仪,即刻应当观清净心,切勿讥谤、传布恶行。对于在家人,出家人犹如长辈,所以他们纵然有过错也应观为清净,委屈将护,婉转善巧地规劝护持,纵然无力帮助他,也绝对不能揭露宣扬其过错。《赞僧功德经》云:“纵见沙门犯戒时,当宽其意勿嫌毁,如入芳丛采妙花,不应摘选枯枝叶,广大清净佛法海,多有持戒精修者。其中纵有犯威仪,白衣不应生毁谤,譬如田中新苗稼,于中亦有稗莠草,应可一种敬良田,不应选择生分别。是以世尊制诸人,不听毁谤沙门众,唯当尊重生敬心,同此受胜诸天报。”  

  最后,再引诸经教证,以对比的方式说明自己出家、助人出家的功德以及毁人出家的果报。  

  佛在《贤愚经》中深入细致地宣说了出家的功德,智者闻此定会心生欢喜引生欣慕之念。经中说以布施的功德可以在十世中享受福报,在六欲天及人间十次往返,但比起开许自己的眷属出家及自己出家的功德,那就差远了。因为布施的果报尚有限量,而出家功德则无量无边。持戒的果报可以转生梵天,但在佛法中出家的果报不可思议,乃至菩提果间其福报都不会消尽。譬如有位良医让一百个盲人重见光明。又如一百个人,依其所犯罪应被挑去双眼,而一个有能力的人,救护他们不被挑眼。这两个人虽然福德无量,但还是不如开许他人或自己出家的福德宏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布施百人眼睛,受施者只能得到一世的利益,而且肉眼本性决定会毁坏败灭。若开许他人出家或自己出家,则使众生得到无上慧眼,这慧眼的特性是历劫不会败坏。由出家的福报,可辗转于人天之中尽情享受欲乐,无穷无尽,直至成佛。这又是为什么呢?由于出家所行之法,可以摧灭魔的眷属,绍隆佛陀种姓,摧灭邪恶之法,长养善妙之法,灭除罪垢,兴造无上福业。因此佛说出家功德比须弥山更高,比大海更深,比虚空更广。  

  佛在《出家功德经》中极力赞叹出家,同时详尽地宣讲了毁坏他人出家、对他人出家作违缘障碍而给自他造成的严重后果。望智者对照经文善加取舍。 

  经中阿难尊者请问世尊,若人出家得何功德,毁人出家得何罪报。佛告阿难:“汝若具满于百岁中,问我此事,我以无尽智慧,除饮食时,满百岁中,广为汝说此人功德,犹不能尽:是人恒生天上人中,常为国王,常受天人乐;若有于此沙门法中,使人出家,若复营佐出家因缘,于生死中,常受快乐。我满百岁,说其福德,不可穷尽。”又云:“若复有人破坏他人出家因缘,即为劫夺无尽善财福藏,坏三十七菩提分法、涅盘之因;设有欲坏出家因缘者,应善观察如是之事。何以故?缘此罪业堕地狱中,常盲无目,受极处苦;若作畜生,亦常生盲;若生饿鬼,亦常生盲;在三恶趣,久乃得脱;若生为人,在母腹中,受胎便盲。汝于百岁,常问是义,我于百岁以无尽智说是罪报,亦不可尽。于四道中,生而常盲,我终不记是人当有解脱时。所以者何?皆由毁出家故。”因为出家能见一切善法,能观诸佛清净法身,能观身心痛苦、无常、无我、不净,见三十七菩提分,趋涅盘城。而毁人出家则使人于善法中断一切希望,不能观诸法苦空、无常、无我,不见三十七菩提分,终不能见涅盘城。综上所述可得结论,这样毁人智慧眼目,影响延及生生世世,自然果报惨厉,受苦无期。  

  《经观庄严论》中弥勒菩萨云:“当知出家品,具无量功德,由是胜勤戒,在家之菩萨。”《菩提道次第广论》宗喀巴大师云:“如是非但修行解脱,脱离生死叹出家身,即由波罗蜜多及密咒乘修学种智,亦叹出家身最为第一。”

  附:末学忏行,过去由于无知与狂慢,曾阻挠过他人出家,在此深深忏悔,上传此宝贵开示,祈愿佛菩萨加持,让过去今生,我为他们出家做过违缘的人,能读到此文,愿他们能圆满出离火宅之愿,速证菩提,救度众生。

北京有很多寺庙,又是年底了。为了平安,事业,健康,婚姻,该去哪个寺庙?潭柘寺、雍和宫、红螺寺、法源寺、云居寺等。来看看吧~ ~

1、红螺寺

在红螺寺景区,可以看到人山人海。每天香火旺盛,每年都有人来这里求婚生子。红螺寺求婚生子特别有效。

红螺寺,什邡永久寺,是中国北方佛教的发源地,是一大片佛教丛林。一千多年来,它在佛教界享有很高的地位。中国最近两代净土宗的祖先都与该寺有关,有“南有普陀,北有罗红”之说。红螺寺景区现已形成红螺寺古寺文化区、观音寺文化区、大佛文化区和罗红、青龙山“一日游”的观光格局,构成了“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享三友”的观光特色。

2、雍和宫

雍和宫对求职和学习很有效。

雍和宫一直是北京香火最高的寺庙之一,素有“男和女赤螺”之称。每到农历初一、十五,就会出现人头攒动的场面。

雍和宫有两个皇帝,这里成了“龙前福地”,所以寺庙是黄瓦红墙,规格和故宫一样。雍和宫改为雍和宫,任命宰相事务王管理其事务,成为清政府掌管全国藏传佛教的中心。雍和宫主要由三个精致的牌楼和一个有五个入口的大厅组成。从飞檐斗拱的东西牌楼,到古色古香的东西山楼,占地66400平方米,有千余间厅堂。

3、潭柘寺

寻求最有效的职业和学习。

历朝历代,从王公贵族到小卒,都热衷于在此祈福,可谓香火鼎盛。明朝以后,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求仕。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它最早被命名为“卡夫卡寺”,清代被康熙命名为“缙云寺”。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素有“潭柘寺先于北京城”的民间谚语。

这座庙坐北朝南,建在山上。现存房屋943间,其中古堂638间,保持明清风格。

4、法源寺

在这里求孩子求智慧更灵验。

法源寺是中国佛学院和中国佛教典籍文物博物馆所在地,也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寺内环境清静,来这里拜佛祈福非常安静舒适。法源寺是一座结构严谨的大型建筑,采用中轴线对称的格局。从南到北依次为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闽中台殿、叶静殿、无量殿、大悲寺、藏经阁、大坂觉殿、东西廊等。它有七个入口和六个庭院,布局庄严,宽阔而巨大。这是北京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刹。

5、云居寺

求结婚生子更有效。

云居寺起于云居寺、石景山藏经洞、唐辽塔,构成了中国佛教文化特色的宝库。云寺六楼大悲殿供奉着一尊千手千眼的观音菩萨,而观音像周围则是许多男孩,他们是香客许愿要孩子,愿望实现后归还的假娃娃。因为娃娃太多,所以在庙外设置了专门的“娃娃仓库”。“童子伴观音”也成为云居寺一道独特的风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7676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8
下一篇2023-07-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