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弟子 每天必念什么经 佛珠108颗念的是什么?

佛门弟子 每天必念什么经 佛珠108颗念的是什么?,第1张

  还想没有硬性规定要每天念。除非你已经发愿要每天念,比如发愿一年内念某经多少遍。你可以多看几本,觉得喜欢哪个,就多念就行了

  其实佛珠又叫数珠,其实用来计数用的。比如用108颗的,念佛号,念100圈佛珠,其实是念了10800遍佛号,如果用数珠的话,你只用数1至100,而不用的话,就得从1一直数到10800,这样过程中很容易数错,不知道自己念了几遍了,这样只好从头来。

  而佛珠的颗数代表不同含义:其实说得俗点就是图个吉祥的含义

  母株代表佛,线代表法,小珠代表僧

  (二)一千零八十颗 按天台宗理论,十界无不性具善恶,故一千零八十数目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十界”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即:1、地狱界,2、饿鬼界,3、畜生界,4、修罗界,5、人间界,6、天上界,7、声闻界,8、缘觉界,9、菩萨界,10、佛界。

  (三)五十四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位,再加上四善根位。分述如下: 十信: 1、信心,2、念心,3、精进心,4、慧心,5、定心,6、护法心,7、回向心,8、戒心,9、舍心,10、愿心。[8] 十住: 1、初发心住,2、治地住,3、修行住,4、生贵住,5、方便具足住,6、正心住,7、不退住,8、童真住,9、法王子住,10、灌顶住。[9] 十行: 1、欢喜行,2、饶益行,3、无瞋恨行,4、无尽行,5、离痴乱行,6、善现行,7、无著行,8、尊重行,9、善法行,10、真实行。[10] 十回向: 1、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2、不坏回向,3、等一切佛回向,4、至一切处回向,5、无尽功德藏回向,6、随顺平等善根回向,7、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8、如相回向,9、无缚无著解脱回向,10、法界无量回向。[11] 十地: 1、欢喜地,2、离垢地,3、发光地,4、焰慧地,5、难胜地,6、现前地,7、远行地,8、不动地,9、善慧地,10、法云地。[12] 四善根: 指见道以前,观四谛及修行十六行相以达到无漏圣位的四种修行阶位,包括:1、暖位,2、顶位,3、忍位,4、世第一法位。[13]

  (四)四十二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 等觉:又作等正觉,即指在内容上与佛相等,而实际修行上比佛略逊一筹者。如欲详细了解,请参阅鸠摩罗什译《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受持品》。[14] 妙觉:指觉行圆满之究竟佛果,系由等觉位更断一品之无明,而得此位。[15]

  (五)三十六颗 无确切的含义,通常皆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

  (六)二十七颗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贤圣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 十八有学:1、随信行,2、随法行,3、信解,4、见至,5、身证,6、家家,7、一间(一种),8、预流向,9、预流果,10、一来向,11、一来果,12、不还向,13、不还果,14、中般涅盘,15、生般涅盘,16、有行般涅盘,17、无行般涅盘,18、上流色究竟。[16] 九无学:1、退相,2、守相,3、死相,4、住相,5、可进相,6、不坏相,7、不退相,8、慧解脱相,9、俱解脱相。[17] (七)二十一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十地”见“五十四颗”一段,“十波罗蜜”见“弟子珠”一段的介绍,兹不赘述。而“佛果”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八)十八颗 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 六尘:1、色尘,2、声尘,3、香尘,4、味尘,5、触尘,6、法尘; 六识: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18] (九)十四颗 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十四无畏: 1、使众生返照自性,获得解脱; 2、使众生旋转知见,苟遇火难,火不能烧; 3、使众生旋转观听,虽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4、使众生入于罗刹鬼国,鬼自灭恶; 5、使众生六根消复,临当被害,刀段段折坏; 6、菩萨明照十方,使众生不受药叉、诸幽冥所害; 7、使众生不受虚妄声尘系缚; 8、使众生行于险路如行坦途,遇贼不受劫; 9、使性多*者,不生色念; 10、使怀忿记恨之人不生瞋恚; 11、使一切昏钝无善心之人远离痴暗; 12、使无子众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 13、使无子众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 14、使众生持观音名号者,所得福德与恒河沙数无异。[19]

请问由左向内转过来是什么意思?----右手拿佛珠逆时针转个方向。

108颗珠子不包括母珠和隔珠,只在108颗珠子上念佛计数。

那我以前别人和我说,我忘了,都越过了,怎么办?--------------没有关系知道以后不越就行了,没必要后悔放不下。

念珠的梵文原语有四种, 译成中文意思是: 数珠, 珠鬘, 念诵鬘, 珠之贯线, 印度人自古都有以璎珞鬘条缠身之风俗, 亦是後来演变成念珠的使用。

不过佛教最初是没有使用念珠, 最早有记载约是二世纪, 而中国则在隋唐时代(公元六百年左右)开始有记载使用念珠及在雕刻佛像时亦有刻上念珠。念珠不是佛教所创, 在佛陀时代所制的律仪亦无念珠的记戴, 亦不包括在「比丘十八物」中。

而佛经记戴念珠多出於後期的经典, 而律部经典却不见有记戴, 所以依律典的南传佛教徒亦较少有持珠, 但在密教中念珠却是极受重视。

传入中国的经典有提及念珠的包括: 「木[木患]子经」,「校量数珠功德经」,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等, 主要内容是讲述持珠念三宝之功德, 总括来说念珠可以令佛弟子自省, 高僧大德配戴挂珠时亦可增加威仪。但此记录最早不过隋唐时期,与南传佛教的律是有一定的冲突性和不同的。

念珠是念佛、持咒、诵经时用以收摄心意,消除妄念,专注精进的法器,同时又是记数的下具。唐朝飞锡以随息念佛为珠:“吾则以出入息为念珠焉,称佛名号,随之于息。”并自称“行住坐卧常用此珠。”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念珠,当然是选择自己喜欢和使用方使的念珠。可选挂珠,持珠或戴珠。不同质料的念珠,在持诵修行时所获功德不同。据《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所载,不同材料的念珠差异如下:

功德倍数

铁 五倍

赤铜十倍

珍珠、珊瑚 百倍

木槵子千倍

莲子 万倍

因陀罗怯义(青色宝石) 百万倍

金刚子 千万倍

水精(晶) 万万倍

菩提子 无量数

其次,修不同的法使用不同的念珠,在密宗修持中,据《金刚顶瑜珈念珠经》载:“佛部念诵菩提子,金刚部法金刚子,宝部念诵以诸宝,莲花部珠用莲子,羯磨部中为念珠,众珠间杂应贯串。”这是指唐密(也就是汉地密教,由唐朝开元年间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大十传来中土)中修法中分为五大部即佛部、金刚部、莲花部、宝部、羯磨部,每一部有五大类真言,三密(身、口、意)修行方法有其仪轨,因此使有不同质量的念珠,所获功德也有差异:

砗磲一倍

木槵子二倍

铁 三倍

熟铜四倍

水晶、珍珠、诸宝 百倍

帝释子 千倍

金刚子 俱胝(千万)

莲子 千俱胝(百亿)

菩提子 无量数

在密法修练中,念珠在使用方法和贯串的方法也有不同。在密法四小悉地(即下品的四小成就法)修行中,有息灾、增益、怀爱、降伏四法中,所用念珠也不同,如修息灾法用白色念珠,修增益法用**念珠,修怀爱法用红色念珠,修降伏法用绿色念珠。但这些法门须在上师灌顶后才可修行。菩提子念珠则修任何法都可通用。

再者,在唐密和藏密的修法中,均有加持念珠的真言,念诵经咒之前,诵加持念珠真言可获无量倍功德。如唐密加持念珠真言为“唵,毗庐遮那摩诃,莎诃”。密的修法中,藏密加持念珠真言为“嗡,惹渣若嘛呢,扎瓦达哑哄”。每使用念珠前诵加持念珠真言七遍。

拿念珠方法

将念珠展开,右手四指下托,念佛或持咒时,从母珠(最大的那一粒,也称佛头)旁的第一珠起,母指下掐,一句一珠,或一咒一珠,掐起到母珠时,应即刻由左向内转过头来,再从母珠旁的第一珠掐起,千万不要跨越或直掐而过母珠。经云:“不应越母珠,蓦过越法罪。”“因绳线表观音,母珠表弥陀也。”

另外,有些经典中对于掐珠的方法,也有不同的记载。《摄真实经》中对执持念珠的方法是这样 :

佛部

应用右手母指与头指(食指)掐之;

金刚部

应用右手母指与无名指掐之;

莲花部

应用右手母指与四指掐之;

羯磨部

应用右手母指与四指掐之。

《苏悉地经》中的记载是只有胎藏界三部:

佛部

右手大指与无名指之头相合,中指与小指直立,头(食)指少屈,附于中指中节以掐之。

莲花部

合大指与中指之头,余指皆舒而掐之。

金刚部

合大指与食指之头,余指皆舒而掐之。

以右大指捻头指当心拨珠,余三指散直(这是佛部的说法印,亦名“持明印”,这里则为“念诵印”。左手引珠,右手持珠,如转状。

二手当心,各聚五指,如末敷莲花,左手持念珠,以右手大指无名指移珠,诵至最后一字移一珠。

以上均为佛典所载,实际大都为唐密使用方法。唐密佛珠有两个佛头,表白度度他。唐密之所以以母指与四指掐珠居多,因唐密五指以小指起表地、水、火、风、空,四指(即无名指)表水,唐密修行之真言种子,须借水浇灌之方得以发芽、生长。不过以遵照经典记载的掐珠方法修持为好,因为功德究竟不同。

使用规定

任何人均可颈挂念珠,所谓“出家人才能颈挂”的说法并无依据,有高僧大德专门提出,人人都可以挂在颈上,皆可获无量福,灭无量罪。念珠挂在颈上挂一圈;如果手上拿着一定要是两圈;如放在台案上,一定要放三圈,才合规矩。念珠是修行的工具,念佛、持咒存乎一心。“静虑离妄念,持珠当心上”。佛珠的数量、构造和质料都只是助道的助缘,不可过于着相和执着:“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诸佛,珠可助道”。

佛珠是从外向身体方向念。

念多少遍是没有规定的是随意的。

材质是菩提子的最好了。念佛功德最胜。当然材质很多那要看你自己喜欢了。

学佛是心性、是行动。你好好学佛、依教奉行,祛病、学业、旺财是自然得的不是你能求来的。

佛珠我觉得没有什么忌讳,就是如厕所、同房时不要戴,不带时放到干净的地方。有人说不要随意让别人碰,我是相反的我是喜欢别人碰的,我是用它来念佛的,别人碰了也会种下善根的,岂不是好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834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