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在明朝前期是很有名的,其实现在流传的很多北京民间关于刘伯温的故事,实际上原本都是讲姚广孝的。问题是宣宗以后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以及对程朱理学的批驳,使得其成为士大夫阶层攻击的对象,加上嘉靖帝崇道抑佛,用刘基代替姚广孝配享太庙,于是逐渐改变了民间印象。
至于他到底有多厉害。我们看看他的事迹就能够明白了。
“黑衣宰相”姚广孝14岁剃度出家,法名道衍,兼习道术,后被朱元璋召入京师,在天界寺任僧职。
其后,他被举荐给燕王朱棣,与燕王一见如故,遂随其至北平,“住持广寿寺”,时常出入燕王府,为其出谋划策。朱元璋崩,建文帝立,着手削藩。五个藩王先后获罪并被废除藩国后,“道衍遂密劝成祖(朱棣)起兵”。他为朱棣举荐人才,召募勇士,秘密训练兵马,使朱棣坚定了起兵之心。
王府护卫告发朱棣谋反,朝廷密令逮捕燕王府官属。朱棣得到密报,接受道衍轻骑挺进、径取南京的建议,立即起兵南下,号称“奉天靖难”。道衍则辅助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稳固后方。朱棣在他支持配合下,三年后称帝为明成祖,拜其为太子少师,恢复其姚姓,“赐名广孝”。明成祖对他极为恭敬,“帝与语,呼少师而不明。”
姚广孝拒绝了明成祖令其还俗的要求和各类赏赐,入朝着朝服,回寺穿僧衣,故有“黑衣宰相”之誉。在明成祖南北征战及数次征伐蒙古期间,他留守南守,先后辅助皇太子和皇长孙。84岁时,姚广孝病逝。明成祖废朝二日,以僧礼厚葬。朱高炽即位后,将姚广孝配享明太宗庙庭,使其成为十六名配享功臣中唯一的文臣。
“道衍未尝临战阵,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第一。”朱棣赞其“功存社稷,泽被后世。”可见他有多厉害。
起义失败之后唐赛儿带领手下几位将士隐居山野,眼看着明朝政权越来越稳固,唐赛儿也心灰意冷,最终隐姓埋名的过完了一生。明朝初期,国家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明成祖朱元璋非常急迫的想要将明朝变得欣欣向荣,因此有些用力过猛,他急于征收税赋,整修城池,民间的压力越来越大,逐渐开始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其中以唐赛儿为首的白莲教更是震惊全国。
唐赛儿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家里生活十分贫困,她的父亲是一名武师,但当时连饭都吃不饱,谁还会花钱去学功夫,因此父亲将唐赛儿当做男子一样教养,将毕生所学都传授给她。长大之后的唐赛儿嫁给林三冲为妻,一家人虽然辛苦但也其乐融融。不久君王朱棣大兴土木,在民间征调民工,唐赛儿的父亲被抓走,她和丈夫连夜去官府求情,想要换回父亲,谁知冲突中丈夫被杀死,父亲在服役一个月活活累死,母亲也因病去世,一时间好好的一个家四崩五裂。
唐赛儿对朝廷彻底失望,她占据了石棚寨开始招兵买马,很快身边就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士,队伍迅速扩大到几万人,唐赛儿在仔细考虑之后带领队伍突袭了青州,青州是当时山东省的军事重地,唐赛儿抢回了大量的武器以及粮草,初战告捷让唐赛儿等人都充满了信心,队伍也凭借此次胜利而扬名,越来越多的人过来投靠。
随着唐赛儿在民间的动静越来越大,朝廷开始越发重视,朱棣先后派出两员大将,数万兵马才击败唐赛儿,起义失败后唐赛儿在几位将士的保护下成功突围,为了保全实力,唐赛儿隐居在民间,后来随着明朝政权的逐渐稳固,唐赛儿起义无望,最终老死山野。
娶了,大明永乐五年,也就是公元1407年,这一年的七月,大明永乐皇帝朱棣的皇后徐皇后于南京去世,而永乐皇帝朱棣却对徐皇后的妹妹徐妙锦动起了歪心思,就命令宫中的内使和女官前去传召,但是徐妙锦先是装病推脱,又说自己面相丑陋,最后直接削发为尼。永乐帝朱棣得知后只好罢休,但是从此设虚中宫,不在册立皇后。
那么,这个叫做徐妙锦的女子究竟是谁?又为什么让自己的皇帝姐夫魂牵梦萦呢?徐妙锦又为何宁愿出家为尼也不愿嫁给朱棣当皇后呢?永乐皇帝娶“异族”为妻妾,并且册立封号,在历代皇帝中并不多见,他改变其父朱元璋“祖训禁绝之旨
首先,朱棣是她的姐夫,其次朱棣比她大了有三十岁,足以做她的父亲了。
徐妙锦的父亲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徐达,到了朱棣这一辈自然更应该厚待徐达这一元老级功臣,因此娶了徐达的大女儿为皇后,不过徐皇后在朱棣称帝五年之后就去世了,这个时候的朱棣年纪相对还处在壮年,因此也是为自己在另娶一位皇后打算过的。就这样他看上了徐达的小女儿,徐妙锦。这么一个漂亮的小姨子在身边自然是不能白白放着了。
除了漂亮之外,徐妙锦也是非常知书达理,气质非凡,因为在她出生的时候那时候她的家族已经是贵族身份了,所以自小的教育定时非常好的。就这样才貌双全的徐妙锦被朱棣看中了。不过徐妙锦写了一封信婉拒了朱棣,之后就此出家,再也没有步入红尘。朱棣自然也是虚心接受了拒绝,能说服这么一个残暴的君王,可见徐妙锦的本事也是不小的。
古时候的女人只要有些心气的就想攀附于帝王之家,以此来追求贵重的身份。其实徐妙锦本身也是出自贵族,生活优渥,在加上皇帝年纪比自己大了三十岁,自然也是看不上此时的朱棣的,只好用另一种方式婉言谢绝。主要是自己的姐姐曾经做了朱棣这么久的妻子,她若是在与朱棣结婚那岂不是乱了纲常伦理。因此徐妙锦拒绝了朱棣, 即使惹怒皇上被杀了头也认了,这样也坚持了自己的思想和信念。
据《李朝实录》中记载,大明王朝永乐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421年,这一年四月的某一天,在北京的紫禁城中进行着对宫女极为残忍的虐杀——凌迟之刑,而永乐皇帝明成祖每天则兴致勃勃地看观看每一个宫女被虐杀的过程,一个暴虐残忍的君主形象也随之而生。然而,《李朝实录》毕竟是朝鲜国的史料,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这场虐杀近三千名宫女的虐杀惨案究竟是因为什么?明成祖朱棣在这场惨案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一、权贤妃的意外死亡整件鱼吕之乱的起因,源于明成祖朱棣的一个宠妃——权贤妃的意外死亡。权贤妃是明成祖朱棣极为宠爱的一名妃子,是在永乐六年,也就是公元1408年,在朝鲜甄选的朝鲜女子,擅长吹箫,并且美貌非凡,是由当时的朝鲜王朝献给大明的,也就是进贡的诸多女子中的一个,让明成祖极为宠爱。
同年二月就将她封为贤妃,连他的兄长权永均都被明成祖朱棣封为了光禄寺卿,主管宫中的饮食,而明成祖朱棣甚至在御驾亲征北征蒙古的时候都要带着权贤妃,这已经不是普通妃子的待遇了,甚至可以说明成祖朱棣当时已经一刻也离不开这个权贤妃了。权贤妃也正是在随着明成祖御驾亲征凯旋而归的时候客死他乡的,死于明成祖朱棣御驾亲征大获全胜、大军回师的过程中,于河北临城县病逝。
《李朝实录》中载,朱棣极为伤心,封赏了权贤妃的兄长权永均并送权永均回国的时候,朱棣“含泪伤叹,至不能言。”也就是说当时的朱棣因为权贤妃的死悲伤到眼含热泪说不出来话的地步。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这么宠爱这个权贤妃?明成祖朱棣为什么会对这个只是由朝鲜进贡而来的女人如此动情呢?据当时民间猜测,说明成祖朱棣之所以这么宠爱权贤妃,是因为权贤妃长得非常像明成祖朱棣曾经十分爱慕的一个女人。朱棣的儿子朱高煦都曾经说过:“权娘娘七分神似徐妙锦”,也就是说,明成祖朱棣之所以如此喜欢权贤妃,是因为在权贤妃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心仪已久、爱慕已久的一个女人的影子,而权贤妃也只不过是这个女人——徐妙锦的替代品而已。
徐妙锦据说是大明王朝开国功臣魏国公徐达的女儿,魏国公徐达一共有四个女儿,大女儿就是明成祖朱棣的老婆,也就是永乐王朝的皇后徐皇后,而当时徐达的三女儿就是前文提到的徐妙锦,也就是朱棣的小姨子。徐妙锦不仅美貌非凡而且精通诗词歌赋,尤其是弹了一手好琴令人称道,而朱棣也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对,偏偏爱上了自己的这个小姨子,但是碍着老婆徐皇后的面子上,朱棣还不敢将这份爱慕之心表露出来。
永乐五年,也就是公元1407年,徐皇后去世,朱棣可算舒了一口气,当即下旨召徐妙锦进宫,并当面向徐妙锦求婚,结果当然是被徐妙锦婉言拒绝了。永乐帝求婚无果,自然是将自己的爱慕之心灌注在了权贤妃身上,并让权贤妃管理宫中事务。管理宫中事务这件事原本应当是皇后的职责,但是徐皇后死后朱棣一直没有立皇后,就将这份权利交给了权贤妃,可见其宠爱之盛,但也因此为权贤妃招来了宫中其他一些妃子的嫉恨。
二、被烙铁折磨致死的吕美人在嫉恨权贤妃的这些妃子中,有一个同样来自于朝鲜国的姓吕的嫔妃,这里叫他“吕美人”。她曾经对权贤妃说:那个生了儿孙的徐皇后都死了,你能管后宫管几个月啊?吕美人所说的这番话不仅极为蛮横而且暗藏杀机,而权贤妃生性平和,觉得自己初来乍到,根基尚浅,还是应该打理好和后宫嫔妃之间的关系,虽然自己有皇帝宠幸,但是皇帝也不能随时随地护自己周全,所以就并没有回应吕美人嚣张的言辞。
而这之后不久,权贤妃就随着永乐皇帝朱棣御驾亲征蒙古,但是在班师回朝的时候突然死亡。权贤妃的死既突然又蹊跷,死因也不甚清楚,但是当时刚刚北征蒙古归来的朱棣虽然悲伤,但也没办法仔细追究。
三年之后,权贤妃曾经的婢女和吕美人的婢女发生了争吵,权贤妃的婢女对吕美人的婢女说道:别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家的主子就是被你们家的主子毒死的。这话一出口便不小心落入了永乐帝的耳朵,永乐皇帝根据婢女的口供当即决定提审吕美人,一番严刑拷打之后,吕美人终于招供,说自己的宫中有两个朝鲜太监和两个中国太监,关系特别好,自己则是指使他们出宫去一个银匠家里借了点砒霜回来,吕美人当初也是随着朱棣亲征蒙古,在经过房山良乡镇的时候将磨成粉末的砒霜混进了胡桃茶中给权贤妃服下,导致权贤妃中毒身亡。
永乐帝朱棣得知审讯结果后勃然大怒,下令将吕美人宫中参与此事的宫女、太监和那个银匠也全部抓来处死,而吕美人被烙铁折磨了一个月才折磨死,此案原本应该就此了结,可是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三、鱼吕之乱导致的大规模虐杀几年之后,永乐帝朱棣无意之中发现另一个嫔妃贾吕氏与一个姓鱼的宫女和一个年轻的小太监关系过分亲密,但是当时的永乐帝并没有多想,只是当时点明了而已,但是这两人却上吊自杀了。朱棣就觉得这其中肯定有什么隐情,于是就把贾吕氏宫中的宫女抓来拷问,拷问后得知,当初毒害权贤妃的人并不是吕美人,而是这个贾吕氏,贾吕氏下毒害死了权贤妃后又嫁祸给了吕美人。
不仅如此,这个姓鱼的宫女和贾吕氏还曾经合谋想下毒毒死朱棣,这次与太监交往过密被朱棣点明,二人以为自己的预谋被朱棣识破,于是双双畏罪自杀。朱棣得知后大发雷霆,将贾吕氏宫中的宫女和太监统统处以凌迟之刑,期间朱棣还去凌迟现场观看,“皆亲临剐之”,其中还有一个受刑的宫女当面怒骂朱棣说:“家衰阳,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意思就是说皇帝自己没有男人的本事,才导致嫔妃和太监私通,我们有什么罪?这话无异于火上浇油,坚定了朱棣残忍的杀心。据《李朝实录》记载,一共有两千八百多名宫女被虐杀,史称“吕鱼之变”,也就是“鱼吕之乱”。
四、《李朝实录》所载纯属子虚乌有
故事说到这里,应该有不少读者可以看出来,所谓“鱼吕之乱”绝对是朝鲜史料《李朝实录》毫无根据的杜撰。
首先,贾吕氏宫中哪里来的那足足有两千八百多人的宫女?两千八百余人伺候一个嫔妃无异于天方夜谭,而且如果都进行凌迟之刑那毫无疑问是个大工程,当年明朝大太监刘瑾受到的就是凌迟之刑,又叫“寸鳞之死”,整个用刑过程长达三天,一共割了四千刀左右,如果是凌迟两千八百多个宫女,那又要耗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凌迟可是个技术活,朝廷一般会有专门执行这种刑罚的老师傅,一下子凌迟这么多宫女,毫无疑问是不可能的。
其二,永乐十九年的四月初八,有一场极为重要的事件,就是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被天雷集中焚毁,也就是说,在宫女被虐杀的过程中是有这起“天怒”事件的,当时中国的史料和波斯商人的记载此时确有其事但是却没有任何对于这场虐杀案的记载,并且在那个极度迷信的时代,天雷焚烧宫殿无疑会被视作天帝震怒的征兆,朱棣又怎么会进行这种虐杀的事情,况且雷击三大殿之后,朱棣还发出了罪己诏,基本可以否定当时他曾经虐杀宫女。
其三,《李朝实录》中说,这段历史是一个在“鱼吕之乱”中幸免于难的、名叫金黑的奶妈回到朝鲜后描述的,然而据我国史料记载,这个叫金黑的人并不是奶妈,而且回国的时候是在明英宗时期,也绝对不可能是“鱼吕之乱”的目击者。
其四,《李朝实录》中说贾吕氏是商贾家的女儿,然而按照大明的律法,商贾家的女儿是不可能进后宫的,也根本不可能被封为嫔妃。所以《李朝实录》所载的贾吕氏纯属虚构。
其五,按照《李朝实录》的说法,此时发生在永乐十九年,也就是说还有三年朱棣就驾崩了,而在这三年里朱棣连续征讨了三次蒙古,平均一年一次,算上来回路程,哪里来的功夫去看这么多宫女被虐杀?
其六,《李朝实录》记载的那个宫女说的那句“家衰阳,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明显是在刻意中伤朱棣,朱棣没有男人的本事,难道太监就有吗?
最后,《李朝实录》完全是这起事件的孤证,除了这部史料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时代的史料对此有半点记载,此事完全是一面之词。
由此可见,《李朝实录》所记载的“鱼吕之乱”明显是对中国历史和大明永乐帝朱棣的恶意中伤,完全是子虚乌有的恶意杜撰,我们要在读史的过程中擦亮眼睛,仔细思考,不能被这些不可靠的史料蒙蔽思维和双眼。
这正是他 深爱徐皇后 而做出来的表现。
朱棣对于徐皇后感情非常深,在徐皇后去世之后,朱棣曾发誓再也不会立皇后,所以百年之后,能够与朱棣合葬的只有徐皇后。朱棣位于十三陵的长陵,直到永乐十一年地宫才修建完成,朱棣立刻下令,将徐皇后的棺材运往北平安葬入长陵地宫。
从永乐五年去世,到永乐十一年下葬,徐皇后的尸身棺椁一直被置于南京皇宫内未葬,徐皇后也是入葬明十三陵的第一人。
徐皇后下葬长陵地宫十五年之后,壮志未酬的朱棣病逝于第五次征讨蒙古的途中,享年六十五岁。同年十二月,朱棣与徐皇后合葬长陵。
轶事典故
据史书记载徐达有四女,长女为仁孝文皇后、第二女为代王朱桂妃、次女(具体是第三或第四女,无法考证)为安王朱楹妃。另有一女,无相关记载。
明代中后期出现的伪史,称徐皇后在1407年逝世后,其母谢夫人亲自拒绝明成祖将第四女嫁给他为皇后,以至无人敢娶,第四女出家为尼。
实际上,此时谢夫人已逝世多年,无法死而复生,亲拒明成祖。第四女即使是徐达遗腹女,此时年龄至少为二十二周岁,远超明代女性结婚年龄。此条伪史,在晚明已经证伪。但至今仍有众多作家引为信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