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 《师父》:一个阶层的崩坏与追忆

致敬 《师父》:一个阶层的崩坏与追忆,第1张

 “看**的本质,就是一个社会阶层对另一个社会阶层的好奇”,语出《师父》的导演加编剧徐浩峰。

 08年咏春题材大火,从《叶问》烧到了《一代宗师》。烧到徐浩峰这儿,出了《师父》,《师父》不一样,题材有点凉。其实早在执导之前,徐浩峰就曾担纲《道士下山》、《一代宗师》等多部武侠编剧,“写故事,编剧本,都是为了导演”,而《师父》是他的第三部戏。

 导演专注于武林,而武林还要从导演家世说起。

 徐浩峰,民国形意拳嫡传李仲轩外孙。李仲轩出身京津官宦世家,师承形意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武林名号“二先生”。众师往上,原出形意代表李存义,其为义和团成员,江湖人称“单刀李”。与八卦门人素有往来,兼从掌门董海川习拳,又与孙氏太极孙禄堂相熟。因这一层关系,徐浩峰对民国武林素有敬意。正如《师父》主演宋佳评价:“导演有着一个他自己的武林世界”。

《坐看重围》是《师父》的背景资料,有了前期,才能看懂《师父》。按导演的话,他的创作动机有两个:一是茶汤,一是咏春。既是功夫片,便先聊聊功夫。

 一.

 咏春,南方小拳种,为人熟知源自叶问。徐导和咏春的羁绊,来自《一代宗师》。拍叶问,要重回故里。“我给一代宗师当编剧,收集的东西是远远超过了一个剧本的”,当年徐导随王家卫,赴佛山寻叶问故里,又受梁绍鸿解拳之奥义,那段一看纪录片连续一两个小时不能停的日子,加之徐导家学渊源,最终成就了《师父》中的陈识。

 源自家学,徐导对中国武学颇有研究。虽然自称只小时候耍过两下形意,不久就断了,但在纪录片中,偶见徐导向演员示械斗,动作之敏捷,绝非等闲。导演懂了功夫,才能拍出真东西。

真东西有两个,一在戏里,一在戏外。戏里,是八斩刀,戏外,是训练法。

 《师父》由徐导自编小说《刀背剑影》改编,自称与小说最大的不同是,将拳斗改成了械斗。为什么做械斗?因为没人做过。确实没人做过,八斩刀是叶问秘传,得刀法者寥寥。用八斩刀,是为了亮家底,亮什么家底?亮中国功夫的家底。正如导演自己说,他的片子和香港功夫片的不同是,香港片是武打,他的是交手。闻此,不禁感慨导演对中国武学的感悟之深。有什么区别?武打是直面的击打与对抗,强调力量,最典型的,拳击。交手呢?不强调力量,你比我壮,照样破你。怎么做到的?导演总结“以形破力”,又是精湛的描述。中国武学强调交手,既然是交手,就有敌我手臂的搭界。搭界,就形成了杠杆。敌发力,我以杠杆之理,以形改变对方力道走向,攻击自然破了。这一特点在《师父》中大量出现,经典桥段堪称末尾巷斗,陈识以南方八斩刀短兵器,抗击北方长器械。关公刀,岳飞刀,战身刀,一一破阵。这一战,既是导演对武术集粹的表现,也暗藏着自己的致敬。当年李小龙在《 死亡游戏》中破奥义塔,就是层层通关。戏外,廖凡话剧演员出身,演技没的说,可演员并非武者。徐导曾和廖凡商议,报拳名时拍了两套说辞。打得好,便叫咏春,不好,换个拳名。训练演员要速成,导演露了真东西。两个月内,给廖凡的训练,是古代训练镖师的方法。基本技能后,取一四米长绳,捆绑于身,练习松绑抖动。精巧,在于抖动之际的上松下紧,武术的合跨即在于此。除了此法,导演又加燕青门和三皇炮捶技法,两个月内,廖凡每日四点起床,减了荤腥,全靠白米粥。成片之际,导演告之,咏春。

 二.

 说完了功夫吗,便要说茶汤了。

 想展示真东西,光懂武术是不行的,还得知道武术背后的东西。背后的东西是什么?是民国。怎么展现?通过场景和人物,比如茶汤。现代人普遍以为茶汤是北方小食,却不知其最早由回民传来。《师父》中耿良辰喜欢的姑娘,就是入了回民的撒拉族。穿得红火,是天津当地老规矩,“穿得好,不招事”。姑娘的店铺,常置一口雕龙茶壶,可装水二十斤,这,也是民国民俗。其实除了茶汤,还有很多。比如特意做了罩衫的民国褂子,比如恢复了大片草坪的天津小洋楼。

 场景的用心,终不过为了时代的还原,而时代的透析在武行。徐导说,“这是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陈识为报师恩,北上弘拳。天津武行的规矩是,踢破八家武馆便可立足。但八家踢破,武行颜面不保,便会联名请头牌出手,将此人逐出天津。此人虽走,但师父却可开馆收徒,也算是扬了名。依此,陈识收了脚夫耿良辰当学徒,判断,“还好是个小人,毁了,不亏”。遂与当时武行头牌的郑老商议,保他一个名声,而陈识也可留下开馆。依规矩,此计可成。不料,郑老被任职军中的自家徒弟算计,负了武行头牌的名。耿良辰破了八家武馆,武行自然留他不下。以往,逐出便可,不伤性命。哪知军队渗透,武行已非昔日。规矩,早就坏了。

 冲突的巅峰,在武行的顶端。坐拥整个武林的,是个女人。精巧之处,这个矛盾既是刻意为之却又理所当然。怎么讲?传统上,京津承明清遗风,历来是“周外内商”。商朝女性地位高,可以介入祭祀、典礼等重大活动。周灭了商,内里却存着女性高地的韵味。男人掌名不掌权,喝喝酒聊聊天,正事儿夫人说了算。若男人过世,女人将继承先夫全部财产,要分家,也由夫人兄弟做遗产分配主事人。这是“理所当然”。可武行,毕竟是个男人的地方,按周易,阴居阳位,不当有悔。这是徐导的“刻意为之”。蒋雯丽饰演的武行老大,为原天津武行头牌遗孀。阴阳相冲,似乎也在昭示着这一阶层的没落。如何没落?

 “武馆不出人才,因为我们不教真的”

 “拳术自古秘传,广招学员的武馆是生造出来的。政客做政绩,商家做名声,等他们做够了,不再捐款,武馆的繁荣也就断了。好日子不长,何必认真”。

 好日子不长,规矩也就不必守了。所以,末尾巷斗,陈识以南方短兵器,应北方长器械。虽是连破数重,却也抵不过流亡奔逃的命运。由此,不是“北方”取代了“南方”,而是“不必认真”取代了“规矩”。

 三.

 导演说,创作动机有两个,但我看,其实是一个。茶汤是剧场,咏春是演员,为的都是民国一出戏。

 戏讲了什么?讲了一个规矩的崩溃。规矩,戏里是武行,戏外叫社会阶层。所以,陈识被放在了一个矛盾之下。他企图遵守规矩,踢破八家武馆,后开馆授拳,扬名咏春。却不知规矩本身已经崩坏,武行没落,军方接管是时代所趋。在时代的洪流中,个人价值与大势相悖,他被迫取舍。为什么会崩溃?导演说,“他一定不是一种武器取代了一种武器,他是一种道德取代了一种道德”。所以,《师父》与《老炮儿》是同位的。

 这样看,《师父》是没有结局的,他只是陈述。**里,是武行的没落,**外,是一个阶层的消逝。消逝了,便会有追忆。《师父》的出现,是一种企图,把传了几代的红木箱子搬出来晒晒。

 任何故事的呈现,都会有现实对应。个人的痛点,就是创作的契机。廖一梅写悲观三部曲,改了《琥珀》的结局,因为她怀孕了。徐浩峰写《坐看重围》,设计了卖茶汤的撒拉族姑娘,因为对老北京的怀念。深一步,**里,是一个师父对抗着崩塌的阶级;**外,是一个导演捡起了过气儿的武打题材。

 难以抵抗的,从来不是人与人间的博弈。平等对抗,是徒弟的事,因为单纯。师父面对的,是社会阶层,一个时代的沉浮。而今,**有它的吃尽穿绝,好莱坞式的审美与导演意图的对抗。拍**,本就是一场冒险,这是徐导的痛点。《师父》叫好,却不叫座。正像他在序言中提及的,柏拉图高雅,认为上帝是极少数人才能走通得路,逻辑推演的尽头方可达到。基督教通俗,为众人提供了坦途。这是好莱坞主流**的基因,恪守道德必定胜利。艺术片是希腊文化,商业片是基督教文化。

 所以,是希腊还是基督?徐导说,“拍**是一件尴尬的事,希腊和基督都与我们无关”。我觉得还好,毕竟,希腊和基督,都能走到上帝那里。

影片从陈师傅想入天津武行开馆说起,上来就讲规矩,武行的规矩,天津的规矩。

陈师傅是凡人,他认这规矩,他一生的志向仅用一句话来诠释——“你是一个门派的全部未来”。

这话是他师父对陈识说的,陈识彼时也对自己的徒弟耿良辰说道同样的话,似乎是种传承,但却并非真心。

“牺牲一天才,换我门派光大”这是陈识对赵国卉说的,说时并无半点隐忍,甚至目光凶狠,一切只是陈识对徒弟的利用。

人虚伪,其他东西又何尝不是。

虚伪的何止是人,更是这个社会。

武行虚伪,因不全在武行。武行是社会的一部分,本就不可能出世,社会污浊,武行怎可能独善其身?

如前所说,武行,都靠军政商养着,而他们这么做,是为了博取名声。

对此,所有人都看得很清楚。

他亦正亦邪。

是絮絮叨叨苦恋一人的邻家大叔,也是手握生杀大权,垂死挣扎的弄臣,更是精明狡猾的武学大师。

徒弟林副官暗算他致使他经营多年的名声毁于一旦。

但他面对徒弟给他的两处房契,他也是毫不犹疑地收下。

喜欢《师父》的色调,宋佳的绿色旗袍红色高跟鞋,廖凡的红色马褂白色长袍,蒋雯丽的西装,浓墨重彩,但底子确是沉重素净。

说几幕印象最深的戏吧。

廖凡扮演的师父终于得偿所愿在天津最繁华的地段开了武馆。

开幕式上,提到死去的徒弟耿良辰时,他的眼泪落在刀上,一滴两滴,然后擦去。一切尽在不言中。

宋佳在距离武馆200米的面包店里把自己不离身的烟夹给服务员,说要50份面包。

她要在这里等廖凡安全的出来。她对着一张洋人的照片祈祷,因为照片上的洋人负了她,所以她觉得他有愧疚,会如她的愿。

耿良辰受了重伤,仍然跟着车子跑。

他不愿离开天津。

他说天津的长子到了15岁就要自力更生,他的父母带着两个妹妹去了东北,了无音讯。

他是天津人,是要留在天津的。

宋佳的钱包被偷,廖凡群挑众人后背着宋佳走了一段路,他说:已经没有人追了。宋佳却说再背一会儿吧。乱世里的一点点温情。

廖凡力战各大高手,伤人并不伤命。

不知道为什么,觉得心里头很感动。

最后火车轰隆隆的开走,苍茫大地上只有腾腾的蒸汽,有些荒凉又有些许希望。里面每个人都活得有样子,有尊严。

找得到自己在世上的安身处,不论外部命运如何起伏,心里有一块归处。

郑山傲说:“好武之风,是政客们的游戏,习武人反而是陪着玩的。”

郑山傲弘扬武学,不过是身后留名这个终极目标的手段罢了,是为了面子。

面子没了,干嘛不要点实在的?

郑山傲亦正亦邪。是絮絮叨叨苦恋一人的邻家大叔,也是手握生杀大权,垂死挣扎的弄臣;更是精明狡猾的武学大师。徒弟林副官暗算他致使他经营多年的名声毁于一旦。面对徒弟给他的两处房契,他也是毫不犹疑地收下。

林希文、邹馆长,毫无底线,视规矩为无物。但到底是邹馆长更胜一筹,林希文在参会时听信邹馆长的话,遵守“规矩”,以私人身份参加,不带卫队,结果被割了脖子。

《师父》的色调,宋佳的绿色旗袍红色高跟鞋,廖凡的红色马褂白色长袍,蒋雯丽的西装,浓墨重彩,但底子确是沉重素净。

说几幕印象最深的戏吧。

廖凡扮演的师父终于得偿所愿在天津最繁华的地段开了武馆。开幕式上,提到死去的徒弟耿良辰时,他的眼泪落在刀上,一滴两滴,然后擦去。一切尽在不言中。

宋佳在距离武馆200米的面包店里把自己不离身的烟夹给服务员,说要50份面包。她要在这里等廖凡安全的出来。她对着一张洋人的照片祈祷,因为照片上的洋人负了她,所以她觉得他有愧疚,会如她的愿。

耿良辰受了重伤,仍然跟着车子跑。他不愿离开天津。他说天津的长子到了15岁就要自力更生,他的父母带着两个妹妹去了东北,了无音讯。他是天津人,是要留在天津的。

宋佳的钱包被偷,廖凡群挑众人后背着宋佳走了一段路,他说:已经没有人追了。宋佳却说再背一会儿吧。乱世里的一点点温情。

廖凡力战各大高手,伤人并不伤命。不知道为什么,觉得心里头很感动。最后火车轰隆隆的开走,苍茫大地上只有腾腾的蒸汽,有些荒凉又有些许希望。

最后,陈识本打算为徒报仇,刀举了起来,到底还是被邹馆长劝服,结果还是落了圈套,最终也不过是狼狈逃走。

陈识是一个缺乏信念的人。他认为自己对赵国卉有了感情,在这样的关键问题上却不信任她。他压根没想到赵国卉会一直在武馆外等自己,没想到赵国卉爱他比他爱她更深。

他孤身一人,北上津门,想振兴师门,可一个缺乏信念的人,又怎能做成这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最终,他也不过是孤独一身地来,孑然一身地去罢了。随他一同逝去的,还有那个让人魂牵梦绕的武林。

1、**《师父》结局是:耿良辰死了,死在军阀手下。陈识听信了邹榕的巧言辞令,那个不应与她年龄相衬的老辣的武林操盘手。他在他自己的武馆开业仪式上杀死了林希文,对于江湖前辈的挑衅,他杀人不杀命,算是报了仇。赵国卉和陈识前后踏上了离开天津的列车。

2、因为陈识,对这最后一次踢馆行为极为看重,而宋佳在这时候知道了他正要干的事情,有一点不地道。两个人第一次发生的争执,并争吵起来。陈识为了达成自己的心愿,已经陷入了魔怔。终于将宋佳如愿威胁以后气走,而他也觉得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展宏图。却不知道前面的路,其实更为难走。

3、片子到了最后,陈识几乎以单挑的形式打趴下了天津所有高手。但他也不得不放弃在天津的一切,仓皇逃回南方。宋佳其实跟他已经有了真感情,也跟随着他南下。虽然这并不是陈识想要看到的局面,但情况就是如此,他也不得不坦然接受。通过两年的布局,利用规矩,妄图插入天津武行界这一潭浑水当中,虽然心是好的,但是做法却有点出格。

师傅最后宋佳找到廖凡了。最后邹榕送了封信,是要给陈识的,还放了耳钉,这封信一定是会送到陈识手上,那个送信的人又跟着宋佳上了火车,宋佳和陈识是会相见的。

主要剧情:民国年间师父陈识(廖凡饰)为完成“咏春北上,弘扬武学”的使命,来到天津。初来乍到的师父在一次因缘际会下,于一家西餐厅邂逅了师娘(宋佳饰)并一见钟情,后经人说亲二人喜结连理。

为了在天津开武馆立足,师父陈识收当地青年耿良辰(宋洋饰)为徒,徒弟需按照江湖规矩代替师父踢馆,二人由此被卷入一场江湖巨变。

最初二者各怀心事,却在经历了一番“生死劫难”后,生出难以割舍的情义。师父本以弘扬武学为终生寄托,徒弟只是他圆江湖之梦所借助的手段,却在不经意间为其命运所牵系。徒弟飞扬勇决,放荡不羁,却总在重要关头坚守使命。他们既初心仍在,却也难负真情。

剧集评价

徐浩峰对人物塑造和故事构造都突出了写实,他写的是现实武人,并非臆想出来的武侠,着力点在他们的真实生存状态和近代武馆的揭秘。所谓的宗师也不过是凡人的角色,和以往武打片中那些快活驰骋的大侠们大相径庭,也使得这个故事别有一番滋味。

**《师父》结局是:耿良辰死了,死在军阀手下。陈识听信了邹榕的巧言辞令,那个不应与她年龄相衬的老辣的武林操盘手。他在他自己的武馆开业仪式上杀死了林希文,对于江湖前辈的挑衅,他杀人不杀命,算是报了仇。赵国卉和陈识前后踏上了离开天津的列车。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民国年间师父陈识(廖凡饰)为完成“咏春北上,弘扬武学”的使命,来到天津。初来乍到的师父在一次因缘际会下,于一家西餐厅邂逅了师娘(宋佳饰)并一见钟情,后经人说亲二人喜结连理。为了在天津开武馆立足,师父陈识收当地青年耿良辰(宋洋饰)为徒。

徒弟需按照江湖规矩代替师父踢馆,二人由此被卷入一场江湖巨变。最初二者各怀心事,却在经历了一番“生死劫难”后,生出难以割舍的情义。

师父本以弘扬武学为终生寄托,徒弟只是他圆江湖之梦所借助的手段,却在不经意间为其命运所牵系。徒弟飞扬勇决,放荡不羁,却总在重要关头坚守使命。他们既初心仍在,却也难负真情。

--师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8532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9
下一篇2023-07-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