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和李逵是不是同一个人?

张飞和李逵是不是同一个人?,第1张

不是的。

三国演义和水浒两本名著中,张飞和李逵是一类人物的典型。甚至于张飞和李逵的电视剧两部都采用了相同的演员。然而就算如此,张飞和李逵是由很大区别的,这种区别也造就了两人的不同身份,一个是名将,另一个是不入流的强盗。事实上水浒传并没有把李逵和张飞做过比较(貌似施耐庵是罗贯中的师傅,但那时候张飞脸谱话的形象应该已经形成,参见平话)。水浒传中里的“张飞”是林冲,然而由于两人性格的关系,所以会渐行渐远,现在说起水浒中最像张飞的貌似没有人会说是林冲。先说忠诚,事实上两人对主公的忠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然而尽管如此,忠诚的原因却很值得研究。水浒传的老版电视剧特意加入了砍旗的戏份,美化了李逵。然而就以书中的李逵来说,他对宋江几乎是一种个人崇拜,什么替天行道都是扯淡,他只是认为但凡宋江都是对的,这是十分悲剧的一件事情。然而张飞并非如此,他对刘备完全是为了兴复汉室的理想,一开始便捐赠了一个园林给刘备是因为看出来刘备的志向。而李逵跟随宋江只是因为宋江给钱大方,当然书中说的是义气。古城一会,张飞对关羽的那一刺,是非常戏剧的一场。我想这是对正义的理解,如此高下立分。然后是武艺,虽然这和性格无关,但是很多很喜欢扯淡,于是写下。张飞的武艺不论怎么排,绝对是演义中的超一流,就算是某个很堪入目的所谓的俗语,依然是超一流武将。李逵就比较悲剧,事实上他的武艺真不咋的,不能上马的武将本身就要比其他的矮一头。何况,步军里他也顶多能混上个一流,在鲁智深,武松这些超一流步将手里基本要悲剧。更何况他甚至被某垫底的相扑扑的七荤八素。再说义气,三国演义很强调义气,水浒传也是。然而他们的义气又有所不同。张飞的近君子使他身上更多的书卷味,他对贤人的尊重可以在严颜和庞统身上可以看出。然而李逵尊重的大多是流氓地痞,这也是和他们的身份相符。再说智谋。水浒没有一点表现李逵智力的地方,基本就是肉盾作用。三国演义则不一样,张飞用的计谋,次次中要害,次次成功,单论这点,张飞要比李逵猛很多。再说对待群众。三国演义并没有化太多笔墨在张飞对群众的态度。但李逵就很不一样,他的每次出现基本就是人间地狱,而他砍的人大多又是贫民百姓。甚至对扈三娘一家进行疯狂的屠戮。说真的,小说里的李逵真的不怎么样。除了性格有些相仿外,和张飞几乎没什么可比之处。

在网上有很多讨论《三国》与《水浒》的话题里,总能看到这么一句话:“张飞和李逵有什么区别吗?他们两个人不是一样的吗?”本身有很多不了解三国的朋友见到张飞是一脸大胡子,李逵也是一脸大胡子,两人的外形有些相似,就自然而然地会认为他们两人是同一种人,再加上《新三国》里的康凯把张飞的形象完全演成了李逵,这更加会让那些人认为张飞和李逵是同样的人。

事实上,张飞和李逵真的是同样的人吗?他两人真的没什么区别吗?绝对不是!事实上,张飞和李逵除了两人都是一脸大胡子之外,再也找不出其余第二点相似的地方了。

两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智力,智力方面,可以说张飞要胜李逵十倍。张飞冷静下来就是一位智将,而李逵就一傻傻的杀人魔头而已。性格方面,李逵纯粹是幼稚,张飞却是为人正直,性情暴躁之人。

能力方面,张飞是将才,可以统领三军,而李逵只能冲锋陷阵,砍一下小兵或老百姓而已。这就是区别,两人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李逵做得最人模人样的一件事,可能就要数“李逵坐堂”了,但结局却是因此犯下了杀头大罪,险些被梁山按山寨规矩砍头,这充分说明了李逵就连升堂审案这点能力都没有。

而张飞不但能统领大军,还能使用计谋与敌军斗智,多次靠智力打了胜仗。张飞靠智力取胜的事,在《三国演义》里主要有4件斗智的故事。下面有小编讲讲有那四件事!

一、当阳桥退敌

张飞当阳桥退敌这事,估计是知道的人最多的一件,但这件事却是张飞这4件智斗故事里做得最差的一件,因为当时张飞考虑不周,存在美中不足的地方。

这事发生在赵云大战长坂坡之时,当时张飞听糜芳说,赵云投奔曹操去了。张飞认为赵云嫌弃刘备这个老板无家无底,被打得如丧家之犬一般,所以去投靠曹操卖主求荣去了。

张飞气得暴跳如雷,即刻提矛上马要去杀了赵云。到了当阳桥上时,见到赵云从曹军中救了阿斗回来了,知是误会,便对赵云消了气。

张飞命士卒砍来树枝,绑在马尾,骑着马在桥头来回跑,让树枝在地上拖起尘土来,作疑兵之计,然后自己站在桥头堵住去路。等到曹操大军来追杀刘备时,见到张飞横刀立马堵于当阳桥上,身后满是尘土,好像有伏兵。见到此情此景,曹操军中无一人敢近前,只得停住脚步。

张飞在桥上大喊:“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来与我决一死战?”声若巨雷,曹军闻之,尽皆颤栗,无人敢出战。曹操见到张飞如此气势,颇有退心。张飞不依不饶,继续喝诉:“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为何故?”喊声未落,曹操身边夏侯杰吓得肝胆俱裂,倒于马下。曹操见状,拔马便回,众军士一齐往西而逃。

此时的刘备大军和带领的百姓已经被逼到了河边,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幸得张飞解了围。

张飞做得美中不足的就是,曹军退后,张飞命二十多名随从从马尾解去树枝,并砍断了当阳桥。后来曹操命张辽、许褚再去桥头查看时,发现张飞砍断了木桥,报知曹操。曹操知道张飞身后并无伏兵,是胆怯才砍断了当阳桥,随即下令,派出一万军士,火速搭建三座浮桥,再去追杀刘备。刘备幸得江夏刘琦率船队来迎接才得以脱险。

二、义释严颜

张飞义释严颜此事,是张飞在所有智斗故事中,做得最妙的一件。

当时刘备打算吞并西川的刘璋,派出凤雏庞统为军师率军攻打刘璋,庞统不幸中箭死于落凤坡。无奈军中没了有能力的军师,刘备只好又从荆州调来诸葛亮和张飞助阵,诸葛亮与张飞各领一军前往巴蜀。

张飞凭借自己的威名,一路上让关关隘隘的守将一个个都望风而降,不动一刀一枪就闯到了严颜驻守的巴郡城下。老将严颜正要出城与张飞决战,却听属下人说,张飞勇猛无比,坚守为宜。严颜从其言,只守不出。

至此,无论张飞如何在城外叫骂,严颜都不搭理,坚守不出,只等张飞粮草耗尽后自己退兵。

张飞无奈,叫了十几个士兵假装去砍柴,上山寻探小路,打算绕过巴郡城。砍柴的士兵探得小路回来报知张飞,张飞故意在军中大声说:“事不宜迟,只今二更造饭,趁三更明月,拔寨都起,悄悄而行。我自前面开路,汝等依次而行。”传了令便满寨通告,故意让混进军中的严颜奸细听到。

严颜奸细回去告知了严颜,严颜说:“今夜我也二更造饭,三更起程,伏于树木丛杂去处……。”三更时,严颜率军埋伏在小路边等待张飞经过,严颜下令,张飞军队来时,先放他过去,粮草辎重必在后面,截住张飞后路,看他怎么过。还骂到:“张飞无谋匹夫,中我计也。”

三更过后,张飞军队来了,遥遥地望见张飞亲自在前带队,严颜下令截杀张飞后队,结果张飞却又正好在后队,交战不到十个回合,便被张飞生擒了。

原来在前面带队的是张飞命人扮作自己模样的,是个假张飞,真正的张飞在后队正等着严颜来截粮。为与严颜的击鼓为号区分开来,张飞事先与手下将士约定,鸣金为号,此时金响诸军齐到,严颜军大半弃甲倒戈而降。

生擒了严老将军,夺了巴郡城后,张飞押严颜到厅前问话,严颜不肯下跪,张飞怒斥,严颜全无惧色,回叱张飞:“汝等无义,侵我州郡!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张飞大怒,下令斩了严颜。

严颜回答说:“贼匹夫!砍头便砍,何怒也?”张飞见严颜面不改色,非常佩服严颜的为人,也知道严颜是一员猛将,刘备帐下正缺人才,便亲自为严颜解去绳索,并向严颜道歉,严颜感恩,便降于张飞。

三、连败张郃

刘备派张飞屯兵巴西,准备争夺汉中要地,曹操为了稳定汉中不被刘备夺走,派来了大将张郃与张飞征战。首轮较量,张郃便败回了城中,再也不敢出城与张飞决战。无论张飞在城下如何叫骂,张郃就是不出战。

张飞索性故意在城下假装与士卒饮酒作乐,作松懈状,迷惑张郃。而且张飞还故意放出话来,说张郃不敢再战,不用再堤防他,张郃奸细报知张郃,张郃便安排夜间劫张飞营寨,不想又中了张飞的埋伏,张郃败走。

张飞又寻找了一条小路绕到了张郃驻守的瓦口关,张飞命前来帮忙的魏延在关前挑战张郃,自己引兵从瓦口关背面“从天而降”,吓得张郃落荒而逃,逃回去后还险些被主将曹洪斩首。

四、智擒刘岱

袁绍率大军去攻打曹操,曹操担心迎战之时,自己后方空虚,怕刘备趁机偷袭自己后方,所以,曹操打算用声东击西的办法拖住刘备,让刘岱和王忠二将打着自己的旗号,领着小股部队去攻打刘备,自己却亲率大军去与袁绍交战。

王忠很快便被关羽生擒,张飞见了眼红了,也想去生擒剩下的刘岱立功,刘备同意了张飞出战去擒刘岱。可惜这刘岱又是坚守不出的缩头乌龟,怎么挑战都不敢轻易出来与张飞决战。

张飞心生一计,白天假装喝得烂醉,然后随便找了个自己手下的士兵,把那士兵绑起来打得半死,并放出话来,夜里要去劫刘岱军营,还表示去劫营之前要把这个被打得半死的士兵斩了祭旗。

然后又偷偷让人把这个士兵放了,这个士兵吃了一顿皮肉之苦,又害怕张飞真的杀自己,就跑去刘岱营中报信,说张飞要来劫寨。刘岱见到这个士兵满身是伤,所以就信了,随即埋下伏兵,等着张飞来劫寨。

张飞却兵分三路,一路切断刘岱后路,一路潜入刘岱营中放火,以火起为号,三路夹击刘岱,生擒了刘岱。

张飞不但是能统领大军的将才,还如此擅用智谋,岂是李逵那等只能冲锋陷阵,砍杀士兵与百姓的杀人魔头能比的?不了解张飞与李逵区别的朋友,现在知道了这么多之后,今后你还会认为张飞和李逵是同样的人吗?

四大古典名著中塑造的诸多人物,给世人留下不灭印象的不在少数。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和《水浒传》中的李逵,就都是老少皆知的“历史名人”。

张飞和李逵一个远在三国时期,一个身处北宋末年,二人虽然不是一个朝代的人,但他俩相同、相似的地方不少,就连电视剧中的扮演者形象也都差不许多。

人们常用“猛张飞”、“莽李逵”来形容这二人。本篇借助古典名著中分别对其的描写介绍,盘点一下张飞、李逵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看看他们的迷人之处都在哪些方面。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老先生对张飞的描写是:“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若奔马”。特别是他“当阳桥头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使张飞勇猛盖世的威武形象传神于世。

历史上张飞确有其人,生平岁月为公元165年至221年。他是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其勇武过人,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郡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打击黄巾军,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其中,随刘备辗转各地。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则是作者罗贯中在保持历史人物张飞忠于刘蜀、勇猛善战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按照市井百姓阶层的伦理观和审美观加以改造而塑造出来的形象。

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情同手足,成为千百年来异性兄弟结交的楷模。刘备在巴蜀称帝后,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同年,张飞因为暴而无恩,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谥曰桓侯。

有史料分析认为,张飞为涿州的屠户出身,但身家并不低贱。他和刘备关羽三人结义的桃园,就是张飞家的后花园,因而可以证明张飞家属于富户。

结合汉代末期的屠户身份来看,汉末最著名的屠户乃是大将军何进,何进因妹妹美貌被选为皇后,何进以外戚身份晋位大将军,从这一点或许可看出,汉末屠户身份并没有如后世一样被贬低为贱役,何进能堂而皇之登上朝堂是个佐证。

再来看《水浒传》中的李逵,他应当是作者施耐庵老先生笔下虚构的一个角色,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也是元杂剧“水浒戏”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梁山泊好汉排座次时,李逵位列第二十二位,是梁山第五位步军头领。

北宋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头领有三十六人,但多数姓名并无记载。而史载两宋之交时期,的确有一名叫李逵的将领,有学者将其列入李逵可能的历史原型中,但除了年代接近和姓名相同,此李逵与《水浒传》之李逵毫无任何相符合之处。

水浒小说中交代李逵的出身,说他是沂州沂水县(今属山东临沂)百丈村人氏,生得粗壮黝黑,膂力过人,绰号“黑旋风”,善使一双板斧。因为争斗打架打死了人,他逃出家乡,后得到赦免,被仗义的江州两院押牢节级院长戴宗留在江州监狱当牢子。为了解救宋江和戴宗大劫法场,李逵与众人大闹江州,最终随宋江上梁山落草。

梁山受朝廷招安后,李逵曾随军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战事结束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因宋江饮高俅等奸臣打着皇上旗号送来的御酒中毒后,担心李逵再次造反复仇,便骗李逵也饮下毒酒,李逵随后与宋江一同身死。

《三国》小说交代,。张飞有万夫不当之勇,虎牢关曾与吕布大战几百回合不分胜负,长坂坡当阳桥,张飞横刀立马,大喝三声,吓退曹操百万大军。他因战功被封为蜀中五虎上将,位列次席。关羽曾在曹营夸赞张飞,说他“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水浒》书中的李逵的武功,应与张飞不是一个层次。两人尽管都勇猛异常,但一个是元帅级大将军,一个是山寨小部将。书中曾在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苑,李逵元夜闹东京”一节,借宋江之口介绍了李逵的功夫“这厮却有武艺,挑得三二百斤担子,打得三五十人···。”

在对朋友忠诚仗义、嫉恶如仇上,张飞李逵的表现比较一致。

张飞对待刘备、关羽胜过一奶同胞。关羽被杀,张飞悲痛得茶饭不思,每天以泪洗面,借酒消愁。为替兄报仇而酒醉痛打部将,结果在睡梦中被部下杀害。

李逵在知道宋江让他也饮了毒酒后,“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回到润州,果然药发身死。李逵临死之时,嘱咐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葬。’嘱罢而死···。”

重情仗义,眼里容不得沙子这点,张飞、李逵更是很相同。张飞得知二哥关羽降曹背叛了刘备,便恨的咬牙切齿,决心与其势不两立。《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写道,关羽离开曹营来到古城地界。已在芒砀山落草的张飞坚决不信任他,并生出要杀掉他的念头。张飞说:“你背叛兄长,降了曹操,封侯赐爵!今又来赚我!”关羽也想辩白,可是事实俱在不容辩驳。于是关羽只能无奈的说:“你原来不知!···我也难说。”一句“你原来不知”道尽关羽心中多少委屈,可是自己的辩驳实在无力。还好身边有两位嫂嫂在,于是关羽请刘备的甘夫人出面解释。

甘夫人于是告诉张飞,当初在许都,关羽的确是出于无奈。可就算是嫂嫂说话,张飞还是不信。张飞说:“嫂嫂休要被他瞒过了!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张飞仍要冲上去杀掉关羽这个负义之人。

这时,刘备的亲信幕僚孙乾也上前说情,述说关公确实是专门来寻找三弟张飞的,结果被张飞劈面一顿臭骂:“如何你也胡说!”

张飞认定关羽是曹操派来捉拿他的。恰好此时有支曹军赶到,关羽于是表示斩杀曹将表明心迹。张飞提出以三通鼓声为限,杀死曹将,结果关羽心急,一个照面就挥刀斩了赶来的曹将蔡阳。关羽又抓了曹军的一个小卒,让他去告诉张飞蔡阳为什么追至古城。张飞盘问很仔细,基本上了解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经过,这才基本相信了关羽。随后,刘备也终于逃出河北,和赵云等人一同来到古城见张飞,三兄弟终于重逢。有一出京剧《古城会》,就表演的这段传奇故事。

《水浒》中的李逵,也曾误会一次他笃定信任的及时雨宋江大哥。小说第七十三回“黑旋风乔捉鬼,梁山泊双献头”一节,专门写的这一段。说是梁山众兄弟在东京闹花灯后,李逵燕青结伴回梁山,途中在刘太公庄上借宿,听闻刘太公的女儿被梁山的宋江柴进劫走做了压寨夫人。李逵大怒,认为宋江破坏了替天行道的誓言。

书中写道,刘太公告诉李逵:“我家有个女儿,年方一十八岁,被人强夺了去,以此烦恼。”李逵道:“又来作怪!夺你女儿的是谁?”太公道:“我与你说他姓名,惊得你屁滚尿流!他是梁山泊头领宋江,有一百单八个好汉,不算小军。”李逵道:“我且问你:他是几个来?’太公道:“两日前,他和一个小后生各骑着一匹马来。”李逵便叫燕青:“小乙哥,你来听这老儿说的话,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燕青道:“大哥莫要造次,定没这事!”李逵道:“他在东京兀自去李师师家去,到这里怕不做出来!”李逵便对太公说道:“你庄里有饭,讨些我们吃。我实对你说,则我便是梁山泊黑旋风李逵,这个便是浪子燕青。既是宋江夺了你的女儿,我去讨来还你。”太公拜谢了。

李逵、燕青径望梁山泊来,直到忠义堂上。宋江见了李逵、燕青回来,便问道:“兄弟,你两个那里来错了许多路,如今方到。”李逵那里答应,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众人都吃一惊。宋江喝道:“黑厮又做甚么?”李逵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当有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五虎将,慌忙拦住,夺了李逵大斧,揪下堂来。···

后来宋江问清原委,便与李逵等人去庄上让刘太公辨认,这才弄清是另有强贼冒名宋江所为。李逵为了赎罪捉住贼人,送还刘太公女儿,并有感误会大哥宋江,于是仿效廉颇负荆请罪···。元杂剧《李逵负荆》,就是根据这段故事编的。

英雄豪杰离不开美酒,张飞、李逵二人都嗜酒如命。李逵还有一个恶习是好赌,而张飞则没有赌博的嗜好记载。张、李二人因为好酒豪饮而都误过军国大事。

作战勇猛过人的张飞,常因喝酒误事,还喜好酒后打骂士卒。公元196年,刘备率军攻打袁术,张飞奉命留守徐州。临行前,刘备百般叮咛,还给张飞立下三条规矩:其一不准饮酒;其二不准打骂士卒;其三要遵守军规。张飞也答应的斩钉截铁。可刘备走后,张飞即刻命令部下前来饮酒议事,不料喝得大醉。一同留守得曹豹本是陶谦的部下,很看不惯张飞朝令夕改的所为,于是不愿陪张飞喝酒。张飞心中恼怒,下令重打曹豹五十军棍,曹豹一怒之下私通吕布,让吕布偷袭了徐州。结果,刘备的家人被吕布抓获,张飞因喝酒误事,致使徐州失陷。

事实上,张飞一生也没有改掉喝酒误事得陋习,最终还枉死在这喝酒误事上。

《水浒书中,有多处描写李逵醉酒惹事的情节。其中第四十三回,李逵接取母亲未果而在沂岭杀死四只老虎后,就是在庄上大户曹太公家酒醉被捉住送官,险些丢了脑袋。

书中叙述:曹太公得知杀死老虎并假称叫“张大胆”的壮汉实是梁山强人黑旋风李逵,就以为其庆功为名摆酒相待,命庄客“取大盘肉、大壶酒来。众多大户并里正、猎户人等,轮番把盏,大碗大盅,只顾劝李逵。只见门前鼓响笛鸣,都将酒来,与李逵把盏作庆,一杯冷,一杯热。李逵不知是计,只顾开怀畅饮,全不记宋江分付的言语。不两个时辰,把李逵灌得酩酊大醉,立脚不住。众人扶到后堂空屋下,放翻在一条板凳上,就取两条绳子,连板凳绑住了。便叫里正带人,飞也似去县里报知。···”

李逵结局的最终殒命,也是因为饮酒,但那是饮了毒酒。

作为武将、粗人,张飞李逵还都有粗中有细的一面。张飞在长坂坡当阳桥头让军兵在马后栓树枝往来飞奔荡起烟尘,成功迷惑了曹兵;他曾设计大败曹军名将张郃;还有智擒刘岱、义释严颜等,都尽显智慧不凡一面。

再看李逵,他曾假扮哑道童陪伴军师吴用智赚卢俊义,还曾巧妙识破冒充他大名劫道剪径的李鬼。在高唐州解救柴进时,宋江命他下井寻人,他一再说“我下去不怕,你们莫要割断了绳索!吴学究道:你也庀奸猾!···”凡此,也都展示了李逵粗中有细的一面。

张飞、李逵行事简单粗鲁的个性也基本差不多。刘备三顾茅庐时,张飞觉得以诸葛亮那微不足道的名望,不值得他大哥去拜见他。当刘备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求见诸葛亮。而诸葛亮却闭门不见时,刘备确耐住性子立在门前等待。而张飞已火冒三丈,声言要拿根绳子把这村夫绑来。李逵也有随同公孙胜去向他师傅罗真人请假不准时,趁黑夜去斧劈罗真人的鲁莽举动。

总的对比而言,张飞的个人品位应远在李逵之上,他所处的层次也大大高于李逵。张飞除了粗鲁、嗜酒外,很难再挑出他有什么缺点。尽管世间留下了诸如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张飞卖针——人强货扎手;张飞战关公——不念旧情;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等调侃他的歇后语,仍掩饰不住后人对他的喜爱。

反看李逵,他“粗犷鲁莽”,身上确有一些可贵的品质,比如他嫉恶如仇、侠肝义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敢做敢为,具有最坚决的革命性和最强烈的反抗性,天不怕,地不怕,坚决反对招安等。

但李逵未曾得到过文化启蒙教育,出身村野底层,言谈举止中自然暴露出明显的性格缺陷。水浒作者也写了他身上的一些人性的阴暗面,如他在战场上虽敢于冲锋陷阵,舍生忘死,但他做事过分鲁莽,还贪吃贪喝,耍泼耍赖,乱砍滥杀。

(剧照)

他的很多举动缺乏理性思考,只是图其个人草率的“快活”,属于一种冲动和宣泄,因而时常成为一种破坏力量。水浒书中,多处写了李逵的作战方式与他人不同,他经常是敌我不分,不分青红皂白地用板斧一路砍将过去。此举固然对敌人的杀伤力不小,但在毫无目标的板斧之下,也增加了许多无辜的冤魂。江州劫法场救宋江,他杀人最多,“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以至于见惯了杀人放火的天王晁盖都要出手,“便挺朴刀叫道: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

打祝家庄时,在扈成率扈家庄投降后,李逵仍然杀得扈家几乎灭门;

纵观整部水浒,在梁山泊山寨里,李逵太过于嗜杀成性,这也表现了他人性中缺陷的一面。

三国的张飞与水浒的李逵,之所以常常会将两人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那是因为两人在人物形象上是非常相似的,甚至是不仅仅在人物形象上 在性格上也是相当的相似,两人都有着粗犷的脸盘,膀大身圆的身体,并且都具有着高强的武艺。

但是若论他们两个谁更加厉害,那么我想自然是张飞更加厉害一些。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那是因为李逵与张飞在实际之上是没有可比性的,甚至可以用一个是有勇无谋,一个却是粗中有细。

而毫无例外的张飞就是那个粗中有细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在张飞的行军打仗之中就可以看出来,比如当阳桥一声喝断,张飞会用智谋,烟雾腾飞,使得曹操大疑,以至于不敢向前推进,这就是张飞粗中有细会用智谋的体现。

又比如张飞在进军西蜀的时候,又能够义释严颜,更加说明了张飞是一个以大局为重的人,是一名合格并且优秀的将领。不仅有着高强的武艺,还有着大将的智谋,尤其是在与曹魏五子良将之中张颌的斗争之中,张飞完胜,以此也是奠定了张飞蜀汉五虎上将的美誉。

而再看看李逵他会干些什么呢?他只不过是痴痴傻傻,十分讲义气,并且命好,不怕死,并且勇猛异常,挥舞着两板斧无人可挡,无人敢惹。

若说粗中有细,十分有智谋,那可以说是分毫没有的,见到谁也是大杀一气,无人能挡,无人敢惹,令人畏惧万分。

比如扈家庄那一场战役,明明宋江已经与扈家庄议和,但是李逵却不顾大局,只管自己开心,杀红了眼。

这样一个有勇无谋之人,这样一个粗重之人,他又怎么能够打败武艺高强,粗中有细,并且十分有智谋的大将张飞呢!

所以两人的对决,自然是张飞更加厉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883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2023-06-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