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开始有人拜关公的?

什么时候开始有人拜关公的?,第1张

 道教俗神。又称关公,关圣帝君。原为三国蜀汉刘备的武将。传说关羽死后,头葬河南洛阳,身葬湖北当阳,人感其德义,岁时奉祀。宋代流传关羽应龙虎山张天师之召降魔伏怪故事。宋崇宁元年(1102)追封忠惠公,后封义勇武安王。明初祀为关壮缪公,与岳飞同祀武庙,各地称关岳庙。万历三十三年(1605)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清康熙五年(1666)敕封为忠义神武灵祐仁勇威显关圣大帝。相传农历五月十三日为神诞。

 据「三国演义」所述,关羽被吴国大将吕蒙於麦城所杀,其子关平及部下周仓皆亡。他的魂魄飘荡至荆洲当阳玉泉山,得普静法师点悟,常於玉泉山显灵护民,因此当地人为其立庙。关圣帝君生平义气贯乾坤,以「仁、义、礼、智、信」着称,千里寻兄为「仁」、华阳放曹为「义」、秉烛达旦为「礼」、水淹七军为「智」、单刀赴会为「信」。《关圣帝君明圣真经》云:「孝悌忠信人之本,礼义廉耻人之根。」八德乃人道根本,《南天文衡圣帝传略》於是根据八德,恭述关恩主的一生。当三峡坝建成,此庙将被江水淹没。

  「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河北省当阳,河南省洛阳,山西省运城,三地均建有大型关帝庙

  话说关公又曾上吕蒙身,结果吕蒙七孔流血而死,吴国将关公首级移祸魏国,曹操打开盛匣,关公竟瞪目开口,吓得满座失惊。因此曹操为他大设祭礼。

  关公不但被佛、儒、道三家称为神,更被历代皇帝加封二十三次之多,由「候」加封至「圣」。

  汉后主(260年)追谥关公为「壮缪侯」;

  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追封关公为「忠惠公」;

  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进封关公为「崇宁真君」;

  大观二年(1108年)复封关公为「武安王」;

  宣和五年(1123年)再封关公为「义勇武安王」;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封关公为「壮缪义勇武安王」;

  南宗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封关公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封关公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明太祖朱元璋明令拜关公,并於洪武廿七年敕建南京关公庙;

  明宪宗敕令重建关公庙;

  明神宗万历十年(1528年)封关公为「协天护国忠义帝」;

  後敕赐解州关帝庙为「英烈庙」;

  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1614)加封关公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又敕令京都正阳关帝庙为关公金身加衣饰,任陆秀夫、张世杰为关公左右丞相,岳飞为元帅,尉迟恭为伽蓝,封关公夫人为九灵懿德武肃英皇后,关公长子关平为竭忠王,次子关兴为显忠王,周仓为威灵惠勇公;

  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封关公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清雍正元年,加封「灵佑」;

  清康熙时封「伏魔大帝」;

  1703年康熙亲临关公故乡解州拜灵题匾;

  清乾隆五十三年,加封「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

  清世宗雍正三年(1725年)追封关公曾祖父为「光昭公」, 祖父为「裕昌公」,父亲为「成忠公」。

  清仁宗嘉庆十八年(1813年)前后、清高宗、清宣宗、清文宗多有加封题字匾,道光八年,加封「威显」二字,咸丰年间,再加封「精诚」二字,旋又加上「绥靖」二字,亚御书「万世人极」匾额,同治加封「翊赞」二字,光绪加封「宣德」二字。直至清德宗光绪五年(1879年),关公全部长达26字封号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并勒全国府县建庙,春秋虔诚致祭。

  中国民间宗教自汉以来,渐渐融合儒、释、道三教而为一的民间信仰。然而民间所信仰的神明,大多数可分出其所属的系统,但是,关圣帝君却是儒释道三教共同的神灵,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成就的神明,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并不太多。

  儒教尊关公为五文昌之一,尊他为「文卫圣帝」,或称「山西夫子」,或尊他为亚圣或亚贤,说:「山东一人作春秋,山西一人看春秋」。

  道教则奉关公为玉皇大帝的近侍,尊他为「翊汉天尊」,「协天大帝」或「武安尊王」。

  佛教也以其忠义足可护法,并传说他曾显圣玉泉山,皈依佛门,因此,尊他为「盖天古佛」、「护法伽蓝」

  民间祭祀关公,经过一千七百年的演变,关公早已脱离《三国志》里的关羽,而成为具有多元化的神明:

  商界守护神:

  据说,关公年轻的时候,在家乡从商,以贩卖布匹为业。生前精於理财之道,最擅长算数记账,曾设簿记法,并发明日清簿,这是一种清楚的记账法,即为现今一般商人所使用的流水账。关公所用的青龙偃月刀,十分锋「利」,与生意上求「利」同音,求之获「利」。一般合伙做生意,最重义气和信用,关羽信义俱全,因此被後世商人尊为商业守护神,及视他为保佑人们发财的武财神。

  医药神:

  民间相信,人们所以生病或遭不幸,多起因于鬼怪魔神作祟所致。关公尊嵩伏魔大帝,民间多前往祈求关公驱魔治病。因此,在关帝庙常设有药签,关公又成为医药之神。

  战神:

  关公是旷世大将,其勇武为世所稀有,习武者奉为武圣。因此,历代尊为武圣祭祀,民间亦为尚武之人的保护神。关公亦为战神,为军人的保护神。民间役男前往军中服役时,亦多前往关帝庙求香火或灵符以护身。

  英雄死后成为神,受到人们的敬拜,是中国民间宗教的特色。但是,古今多少英雄,能像关公一样流传民同,世世代代为万民所祭祀,历久不衰且有不断扩展的趋势者,并不多见。这是因为关公在民众的心目中是一位最受崇敬与信赖的英雄神。

  读书人视为文昌,与文昌、朱衣、魁星、吕仙合称为「五文昌帝君」。

  佛教认为关公的正气足以护法,特奉为护法神,列为「伽蓝护法」。

  一般做为商业神供奉的关公神像为坐看春秋,而警界或习武者所供奉的关公像为手拿关刀或骑马。香港的警署几乎都奉祀关公。奉祀关帝的庙宇也称关帝庙、协天宫、武庙或文武庙并称。

  本斋供奉关帝日期:农历五月十三日、农历六月廿四日、农历十二月十六日。

周桃林

近十多年来,国内珠宝首饰行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许多珠宝企业在经过了长时间OEM时期的资金、技术和口碑的积累之后,现如今都走到了品牌转型的起跑线上。“品牌”成为整个珠宝首饰行业趋之若鹜的词语。在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的关键时刻,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推动品牌升级,已成为珠宝企业的当务之急。

百泰首饰于2007年启动连锁加盟业务,到目前为止,百泰首饰在国内已有自营店、加盟店400余家。同时,在加工制造方面,百泰首饰年加工黄金首饰能力达100多吨,并于2011年被中国商业联合会珠宝首饰委员会评为“中国黄金制造第一家”。强大的制造实力无疑成为百泰首饰品牌转型的坚实基础。同时,在对于品牌发展与加工制造的权衡方面,百泰首饰也从未停止过探索和思考。

2012年在国际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百泰首饰提出“重塑产业链制造环节地位”的发展思路。

百泰首饰总裁曹阳在谈到此问题时,解释了百泰首饰执着于工艺创新,坚持提升产业链上游价值的缘由。“在微笑曲线理论中,生产加工行业处在曲线的最底端,无论与研发设计抑或市场销售相比,都显示出附加值低的劣势。因此,大多数珠宝企业在考虑创新升级时,思维往往停留在OEM贴牌生产上,认为做加工制造毫无价值优势,而将精力大多投入到设计创新以及市场拓展上。”在曹阳总裁看来,要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需要找准自身优势。换句话说,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并非没有前途,却需要狠下工夫,埋头苦干,执着坚守,刻苦创新,才会迎来光明前景。他以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全球信誉评级唯有德国保持AAA为例,充分阐述了“德国制造”支撑德国屹立不倒的事实,提出“加工制造并不是不能做,而是要下工夫做,要树立起精湛工艺的品牌”。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1确立加工制造业地位,提升产品品质

对于任何一个品牌来说,产品品质无疑是品牌的生命。百泰首饰一直将产品质量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同时,百泰首饰从自身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果断确立加工制造业在品牌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地提升产品质量并鼓励工艺创新。自从2007年实施品牌战略以来,百泰更是不遗余力地提升产品质量,创新产品工艺,挖掘产品文化内涵,进而为品牌的健康发展打下产品基础和品质基础。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首先,全面提高设计水平,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第一,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艺术设计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知名设计院校合作,引进高端人才。第二,在设计师团队的打造与培养方面,追求百泰首饰血统。百泰首饰于2008年开始,出资送设计师团队前往清华大学住校学习,使团队在理念与理论上得到全面提升。第三,百泰首饰大力与国内高校、教授、工艺美术大师建立合作关系,提升设计水平。2007年,百泰首饰与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黄维建立合作关系,并在品牌建设与产品设计方面展开合作。2012年,百泰首饰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树文建立合作关系。

其次,对传统黄金制造工艺的继承与创新。2012年8月,百泰首饰推出“花丝畅想”系列产品,使其成为工艺继承与创新典型代表。百泰首饰“花丝畅想”系列作品以纯金为材质,将金抽成细丝,经过搓、编、扎等工序制出带有花纹的或圆或扁的金属丝,再以编、织、绕、穿插等多道繁杂的技法制作而成。该系列主打款“织梦”,以缕缕金丝巧心编织,细腻的编制技艺打造出温润贴合皮肤的触感。作品以繁复精细的手工绕、编、织等技法将纯金材质的花丝的强韧的延展性发挥到极致,呈现出花丝工艺的纯美与精细,闪耀着黄金的迷人光泽。

再次,对“和合”文化进行解读,在文化上提升产品的内涵和文化底蕴。在文化黄金理念的引导下,2009年百泰首饰实施以“和合”文化为核心的品牌战略,加大对传统文化及“和合”的解读力度,进而实现文化与工艺之间的相得益彰。

2009年,以“和合”文化为核心理念的“百泰和合盘”的推出,无疑是百泰首饰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度解读的一次大胆尝试。2010年,百泰首饰推出“五洲和美”系列产品。不仅极好地展现了古老而又时尚的黄金艺术魅力,而且深刻地诠释了百泰和合文化的内涵。2011年,百泰首饰推出了富含“和合”文化内涵的“天人和合”系列产品、黄金浮雕板“富春山居图”等经典产品。

2技术传承、创新与人才战略

“打造民族品牌,励志产业报国”百泰首饰以此为宗旨,在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对传统工艺的研究、传承与创新。与此同时,百泰首饰实施了高端人才引进与内部技术人员培养的人才战略。

首先,百泰首饰积极引进国家一流人才,使许多宝贵的传统黄金及珠宝首饰制作工艺得到保护和传承,让创意产业变成有源之水,有本之木。2011年12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树文与百泰首饰建立合作关系,并以艺术指导兼监制的身份对“富春山居图”主题系列产品的研发、创作和完善工作进行指导。王树文大师的指导,使百泰首饰在黄金加工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同时,珠宝首饰生产环节多,且工艺复杂,任何一个制造环节技术处理的失误都会导致珠宝首饰美观度及产品质量下降。因此,其制造过程对工人的技术素质要求较高,生产工人对工艺技术的熟练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所生产珠宝首饰的品质。只有拥有一定规模且掌握熟练工艺技术水平的工人,才能生产出有一定规模且品质较高的珠宝首饰产品。

在对内部技术人员的培养方面,百泰首饰积极开展员工技能竞赛,提升自身对黄金制造工艺的理解能力,进而提升在加工制造方面的表达与创新能力。百泰首饰于2011年央视1套《状元360》百泰金牌金匠播出始,每年都在企业内举行“状元360杯黄金技能竞赛”,并将本项赛事作为公司一年一度的大型技术比赛,以培养技术人才,为员工提供一个切磋技术、展现精湛工艺的舞台。同时,百泰首饰各分公司还按照不同的工艺特点开展名目繁多的技能比赛。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此外,百泰首饰在工艺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许多瞩目的成就,先后自主研发了滚砂机、首饰吊色工艺、氧气乙炔焊接技术、硬金手环技术、推砂工艺和对车花机的设备改造等多项技术,其中多项工艺技术具有业内领先水平。

3经典产品诠释品牌魅力

百泰首饰黄金浮雕版“富春山居图”台屏,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树文对创作过程进行全程指导与监督;由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杨晓强先生以黄金为材料,按比例缩微浮雕“富春山居图”,运用浮雕与黄金艺术的多种技法,以精雕的凹凸点线,深浅明暗的块面造型,阴阳向背的视觉效果,再现水墨山水的枯湿浓淡变化,再现黄公望笔下的灵秀山水,立体呈现“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画意。该作品于2011年深圳国际珠宝展期间正式推出,经两位工艺美术大师的联手打造和不断完善,日臻完美,并于2012年5月在深圳文博会上荣获“中国工艺文化创意奖”特别金奖。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天人和合”系列作品以四季的各种特征、形态和寓意为创意基础,深刻表现了自然四季轮回与人类生命轮回之间天人同道的原理,揭示顺天时、合人意的生存哲理,体现出深厚博大的人文关怀。同时也指出人只有遵行天地的运行规律,才能与天地自然共存于一个统一的和谐体中,才能真正化解当今时代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与危机。

在2012年百泰首饰产品主题酒会上,百泰首饰推出年度力作——“百泰和合柱”。“百泰和合柱”集清华大学教授、专家、艺术家和百泰首饰工艺师智慧与技艺为一体,由柱身、柱座和八角木底座三部分构成。柱身由八十一只造型各异的手型合抱升腾而成一根手柱,最高处是一双合掌祈福之手。这些手的原型均来自于当下社会涌现出来的最美人物系列的手势造型,如最美妈妈、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路人等。

美丽之手是善良之心的象征,这些手势充满了禅意,意喻只要人人都伸出一双善良美丽之手,合力相拥,共同努力,人间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作品既大力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核心价值观——和合思想,也形象地彰显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精神,揭示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颂扬了人文和合的思想。

同时,以“手”为该作品的主要元素,也体现了百泰首饰对黄金首饰加工制造业地位的肯定和推崇。在品牌建设过程中,百泰首饰从企业自身特点及现状出发,积极创新产业机制,深度挖掘黄金首饰加工制造业的潜力和魅力,以突破国内黄金首饰加工制造业在品牌化浪潮下的尴尬局面。

关羽,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操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陀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五十八岁。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关羽亡命于奔涿郡,结识刘备、张飞,情如兄弟。赤壁之战后,刘备尽收荆州诸郡,封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刘备平定益州后,命关羽掌管荆州军政。刘备即位汉中王,又加封为前将军,假节钺。随后关羽率军北攻樊城,降于禁、斩庞德,一时间威震华夏。不久,关羽后方荆州为东吴攻取,关羽败走麦城后为东吴所俘获,在临沮关羽父子皆被杀,被追谥羽曰壮缪侯

关公崇拜与关公文化

在中国,供奉文圣孔子的文宣王庙有很多,过去在各个城邑都有这类建筑。而武圣关公庙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了文圣孔庙。清代一朝,仅北京一地,关庙就有 116座。而且,有些关庙的建筑规模也远远超过了孔子的文庙。有人说,关公是一种文化;也有人说,关公是一种精神。不然,在中国以至海外为何有这样多的关公庙。

在国内所有的关庙建筑中,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有五六处:河南洛阳关林,湖北当阳关陵,荆州关帝庙,河南许昌霸陵桥关帝庙,山西关羽故里常平关帝庙等等。而规模最大、气势最为宏伟的,就是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解州的关帝庙了,它堪称天下第一关庙。

当海外华人来到解州关帝庙,面对蔚为壮观的大殿牌坊,许多人竟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我们终于找到了祖庙,这才是真正的关帝庙啊!”

解州关帝庙始建于隋代,宋明两朝盛极一时,清康熙四十一年毁于一场大火,以后历经10多年才得以修复。

这座关帝庙分为南北二部,南部为结义园,四周桃林繁茂,春季花绽如锦,使人们俨然置身于当年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情景之中;北部是正庙,庙内一切均按帝王体制兴建。过雉门,穿午门,越御书楼,便至崇宁殿。

崇宁殿是奉祀关帝的主殿,四周是高大宽敞的回廊,廊下撑有26很精雕蟠龙石柱。在中国,除山东曲阜孔庙外,只有这座关庙可以配有龙饰。

殿外门槛的石板上有一个硕大的脚印深深嵌入石中,传说是关公送客时踩下的,而另一只脚印却留在了中条山上。

由崇宁殿出来再往后走,过了后宫,便是春秋楼。春秋楼又名麟经阁,四周共有 108个窗扇,据说是代表山西所辖的108县。

这位头戴王冠,身穿龙袍,被历代帝王奉为“义炳乾坤”、“万世人极”的关圣帝君,最早也是一个普通凡人。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生活于东汉三国时代,祖籍河东解县宝池里下冯村,也就是今天山西省运城市常平乡。据民间传说,关羽最早并不姓关,因他杀了人才更名改姓。那年关羽刚19岁,他从下冯村来到解州城,想求见郡守,陈述自己的报国之志。可是,郡守因他是无名之辈,拒不接见。

当晚,他住在县城旅馆里,听到隔壁有人哭,一问才知这个哭的人叫韩守义,他的女儿被城里恶霸吕熊强占蹂躏。吕熊是个员外,勾结官宦,欺男霸女。当时,解州城由于靠近盐池,地下水是咸的,不能食用,只有几口甜水井散落在城里各处。吕熊叫手下人将城里的甜水井都填了,只剩下他家院里的一口甜水井。还规定了一条,凡是来挑水的人,只准年轻貌美的女人来,否则不许进。进来的年轻女人,不是被他调戏,就是被他奸污。大家气恨,但因吕熊财大气粗,谁也奈何不得。韩守义的女儿让吕熊霸占后,气得老人叫天不应,呼地不灵,只好独自悲泣。关羽听罢,怒火中烧,提着宝剑闯进吕家,杀了吕熊和他一家,解救了姓韩的姑娘和其他良家妇女。之后,他连夜逃往他乡。途中路过潼关时遭到守关军官盘问,情急之中他手指关口说自己姓“关”,以后就再未改变。

这位年轻时就急公好义、扶危济困、替民行道的千古名将,从此以他不同凡响的经历留给后人一本多彩的画卷。

史书《三国志》粗略地记录了他的生命轨迹。

关羽逃出乡关后,奔走琢郡(今河北琢县)时,正值刘备在乡里聚集人马,他和张飞便投奔到刘备手下,三人“不避艰险”,“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生死同心,力图匡扶衰朽的汉室;刘备投靠军阀公孙瓒,做了平原相,任关羽为别部司马,与张飞分统部曲,追随刘备左右;刘备袭杀徐州刺史车胄,派关羽领徐州,守下邳;建安五年(公元 200年),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所俘,曹操礼遇甚厚,拜为偏将军,封为汉寿亭侯,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降汉不降曹”;为报曹操知遇之恩,他策马千万众之中,杀颜良,诛文丑,解曹军白马之围;曹操更加喜爱关公,派关羽同乡张辽劝说,关羽说;“我知道曹公对我很好,但我受刘备厚恩,立誓生死与共,绝不能背叛于他。”曹操听罢也无可奈何。以后关羽打听到刘备下落,拜书告辞曹操,“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找到刘备;刘备收江南诸郡后,拜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领兵驻扎江北;等到西走益州后,于建安十九年(公元 214年),令关羽镇守要塞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 219年),关羽围攻曹操大将曹仁于樊城,又活捉大将于禁,斩大将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当时刘备已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假以“节铖”;曹将司马懿、蒋济计谋:关羽得志,必非孙权所愿,遣人劝孙权断其后路,并许割江南,以图解樊城之围。孙权曾经想为儿子娶关羽的女儿,关羽鄙夷道:“虎女焉配犬子!”部下糜芳、傅士仁叛变孙吴,关羽兵败失荆州,又遭吴将吕蒙、陆逊伏击,关羽与儿子关平败走麦城,被孙权捉住,大骂不降,被害于漳乡(今湖北当阳东北),壮别人间。

关羽生命的结局是悲剧性的。麦城败亡,使他“志扶汉祚”的一腔宏愿付诸东流,“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而且,他死后还身首异处。

传说关羽死后,孙权将他的首级放入一只木匣内献于曹操。曹操开匣观看,只见关羽口开目动,须发皆张,吓得曹操魂不附体,赶忙命人设牺礼祭祀,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惊吓了曹操这只是后人的夸张渲染,不过关羽死后的确是头颅葬在河南洛阳,身子葬在湖北当阳,现今两地各有一处关陵,民间盛传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在山西”。

关羽,这位出身微践的一代名将又是幸运的。在他去世百年之后,被活人一代一代推到了空前崇高的地位,成为千百年来世人尊崇的偶像。

关羽生前的职位仅是个将军;“汉寿亭侯”,也仅仅是一个“乡镇级”待遇的赐封。但他死后却名声鹊起,封号不断升级,奇迹般地跨越了时代,跨越了历史,最终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宋代,默默无闻了 800年的关羽,被宋徽宗连升三级:先封“忠惠公”,再封“崇宁真君”,又封“昭烈武安王”和“义勇武安王”。

元代文宗,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明代神宗,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这位死了1000多年的三国名将的封谥,终于由侯、公、真君、王,至此登基为“帝”了。

历代王朝对关羽的加封在清代达到极盛,清德宗光绪皇帝对关羽的封号最长:“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共26个字,采用了众多美好的文词,超过了前代任何王朝。

关羽生前绝然不会想到,他身后会得到这样多的荣耀,历代皇帝会给他这样美好、这样崇高的封谥;他也更不会想到,他不仅走上了神坛,而且集神教、道教和佛教的尊位于一身。

除封建统治者的封送外,后世有关关羽的传说附会也很多,而且大多是褒奖有加。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不朽名著《三国演义》问世后,关羽更成为妇孺皆知的英雄和神奇的人物。史传上没有的记载,在这些文艺性的描述中,是那样生动感人,栩栩如生。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劈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三江口保驾、义释黄忠、千里走单骑、败走麦城等等故事,更被编成戏曲、活本,直到现代的**、电视剧、连环画等,关公的形象、故事和精神以各种不同的文艺形式广为传播而深入人心。

在中国戏剧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三国戏”热,许多著名的剧种都有相当数量的“三国戏”和“关公戏”。以京剧为例, 148出“三国戏”,单独写关公的戏就有20出。再以关羽家乡蒲州梆子为例,“三国戏”有记载的88出,其中“关公戏”就有18出。

在舞台上,关公的形象都是完美的英雄,面如重枣,长髯飘拂,威武气概。即使是在《走麦城》里,他也照样英雄本色有增无减,诚可谓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元代著名戏剧家在《关大王单刀会》杂剧中,通过乔阁老这个人物对关公的堂堂英武气概进行了神韵毕现的描绘:

上阵处三绺美须飘,

将九尺虎躯摇。

五百个保关西,

簇捧定个活神道。

敌军见了,唬得七魄散五魂消。

你每多披取几副甲,

每多穿取几层袍,

恁的呵敢荡翻那千里马,

迎住那三停刀!

在演出“关公戏”时,不同剧种还有许多不同的清规和讲究。比如蒲州梆子演“关公戏”,每届开场关羽登台亮相时,戏班的拉场要在出将口燃一张黄裱纸,表示祈愿、吉利,希望演出顺利和成功。而关羽登场演出时,演员总要闭着眼睛,据说关公只要一睁眼就要杀人。这种讲究和规矩,长期沿袭,剧团、演员都自觉地、虔诚地恪守沿袭,不敢破规。在其他一些剧种,也有一些讲究,像扮演关羽的演员要沐浴、焚香、放爆竹等等,不一而同,但总归是恭敬而神圣。

千百年来,经过历代统治者的封谥,和戏曲、文学的演义描述,一个“对国以忠、待人以仁、处事以智、交友以义、作战以勇”,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的关公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他由“万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成为战神,财神,文神,农神,是全方位的万能之神,为历代统治者和百姓万民,华夏神州与东瀛海外,中外同奉,上下共仰。

历代封建统治者尊崇关羽自不必说,就是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等农民起义领袖,也把关羽奉为膜拜的英雄。

不仅如此,除了在华夏大地,在日本、东南亚以及海外华侨中,对关羽的膜拜之风也历历不衰。

在拥有二千余万人口的台湾,关公信徒多达 800万众,几乎各家各户都为关公设香案,立牌位,挂圣像。台湾的关公画像年销售量,远远超过了他们最崇奉的神祗妈祖。

美国的“龙岗总会”是一个以拜关公为祖的民间组织,各地分会有140多个,遍布华人居住的世界各地。

南亚各国竞相立庙拜求关公,最盛者当数泰国。

在日本,早在清代就有关帝庙;前些年还新建了一座关庙,据称是海外建筑规模最大的关庙。

这些不同阶级、社会集团,有的势同水火,有的各有所崇,有的利害对峙,而对关羽的敬奉却矛盾趋同,万殊归一。这种矛盾统一的历史结合点何在?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起着凝聚同化的作用?面对关羽“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圣”,祭祀庙宇遍及海内外,关庙无处不焚香的景观,这种超国籍、超民族、超信仰、超时代、超汉文化圈的价值趋同现象,又是什么使之如此呢?

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芝加哥大学人类学博士 Davidk jordan(汉名焦大卫)先生曾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我尊敬你们的这一位大神,他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的仁、义、智、勇直到现在仍有意义,仁就是爱心,义就是信誉,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难。上帝的子民如果都像你们的关公一样,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这位美国学者的话是颇有见地的。

我们在对关羽生平事迹和身后的荣耀情况进行一番深究之后,便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文有孔子,武有关公。一文一武,两圣相映,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所不同的,孔子的形象只有一个,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关羽形象不只一个,而是三个,准确说是三个的合一,也就是三位一体的文化偶像。

作为历史人物,他是三国时蜀汉的五虎上将之首,南征北战,忠义仁智,威震华夏;作为文学艺术典型,他更是集中国传统美德之大成,成为无瑕疵的完美超人;作为一位被世俗尊奉的神,他被迷信为降妖护国、平寇破贼、除瘟攘灾、助人发财等等的全能华夏之神。把这三者归纳起来,关羽实际上体现了一种中国传统的道德精神。

首先是忠诚精神。如果对这种精神只理解为愚昧的忠君,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今天,是愚昧可笑的。中华民族巍巍5000年,有多少忠臣烈士,对祖国,对人民,对伟大的事业,正是靠了这种精神,使自己和他人的心灵得以净化和升华,凝聚成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其次是信义精神。当然,由于人生观与世界观的不同,这种精神在不同的人身上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是,正确地理解、倡导、恪守这种精神,使它成为做人处世中一种高尚的行为准则,还是人类社会的主流。

第三是仁智精神。这种精神的本质就是博爱与文明。

第四是勇武精神,它的本质就是激励人们奋进、拼搏、创新、开拓。

“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这是关羽伟岸的形象。

“先武穆而神大宋千古大双千古,后宣尼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这是关羽伟大的灵魂。

“庙食盈寰中,姓名走妇孺”,这是关羽博大的文化精神。

凝聚在关羽身上而为万世共抑的忠、义、信、智、仁、勇,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并为释教、道教教义所趋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实质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7115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