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格不同。乌盟人性格比较勤劳,性格内敛,不善交际。巴盟人性格普遍比较温和。
2、体型不同。乌盟人人体形粗壮,面宽耳阔,眼睛有神,颧骨突出,头发卷起,声音洪亮。巴盟人体格魁梧,身高中等偏高。
不肯入住养老院,难坏管理者
对于一名75岁的老人来说,夏天露宿街头勉强可以,冬天天寒地冻,他如何受得了?“这些年,他的事儿愁坏了稀土高新区的管理部门,一到冬天,稀土高新区社管局的领导就会派人来动员他住进养老院去,可他说什么也不肯。高新区社管局没办法,只好给他铺的盖的穿的,买一堆新的送过来。”张万军说。
“今年快立冬时,我和稀土高新区社管局、辖区派出所的人又来劝他,可还是没有劝动。听说他以前曾经在某地屋子里住过,结果半夜进来人,把他的钱都抢走了,所以他再也不肯住在屋子里了。”张万军介绍。
一会儿,吃完早点的苏大爷拄着拐棍回来了。一旁,一位中年男子叹息地证实了张万军所说的老人曾经遭人抢劫的事儿。可能正是这个原因,造成了他对封闭空间的排斥和恐惧。“我们曾经想过,既然他不想进养老院,那就给他盖间小房,让他住进去,不过我估计他不会同意住。”张万军分析。
“我们经常给他送钱送物,算是比较熟了,但如果我们给他东西时太靠近他,他就会躲开,让我们把东西放下,他从不会用手去接。”张万军说。
由于老人没有身份信息,老人自己又不肯说,所以户籍部门一直无法查到他的户籍所在地,也就没有办法将他送回原籍,更无法联系到他的家人或者亲戚。
问题是老人一年年岁数大了,一直这样下去肯定不是个事儿。
养老院将与政府签代管协议
23日是感恩节,“巴盟人在包头”公益微社群的10多名成员通过群员张万军得知了老人的事,决定来看望一下老人,为老人带来了两床新棉被、三顶新棉帽、一双新鞋,还有外套、袜子、手套、食物、钱等。
“你摸摸被子厚不厚。”两名年轻女孩希望跟老人聊聊,可苏大爷根本不靠近,即使张万军靠得太近,也会躲闪开。
老人的情况太特殊。“我曾经跟老人说,如果你不喜欢养老院的生活,可以白天出去,晚上回来睡个觉。可是老人还是不答应。今年,稀土高新区社管局希望我将老人管起来,说老人不肯进养老院,哪怕我能天天给他送去一日三餐也行,多关注一下老人的情况,社管局会给养老院一些钱。下一步,我们养老院会和政府就苏大爷的照管问题签一个协议。”张万军说。
这似乎成了没有办法的办法。
“你冷吗?”记者问苏大爷。
“不冷。”老人回答,削瘦的脸上满是皱纹。
“巴盟人在包头”公益微社群成员的人将要离去时,老人表示他想要一个接水的壶。张万军答应回头给他送一个来。
23日晚上,全球巴盟人微社群主席团发布的《帮流浪的巴盟老人找到回家的路》的微信开始被人转发,文中请各地的巴盟乡友全员行动,转发图文,让家人尽快知道老人流浪的地方,帮助老人早日回到儿女身边,回到温馨的家,文末列出了呼市、包头、北京、上海、广东、西安的联系人及电话。
但愿,奇迹能在这个寒冬发生……
巴盟人还是很好的。
巴盟人为人比较纯朴,热情好客。都说东北人能喝酒,在巴盟人面前,还是低调点好。内蒙古最能饮酒的地区莫过于巴盟。当你去了巴盟地区,当地流传的一句话:河套地区产的酒,一半被巴盟人喝了。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巴盟人热情好客的性格,可见一斑。
内蒙古全自治区的人都挺好的,当然也不排除你会遇到个别人。其实全国各地的人都很好,但是到处都会有极个别的人愿意当坏人。
好。
巴盟人为人比较纯朴,热情好客,都说东北人能喝酒,在巴盟人面前,还是低调点好。
巴盟人就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巴彦淖尔市曾叫做巴彦淖尔盟,简称“巴盟”后撤盟设市,改名为巴彦淖尔市,但“巴盟”的简称一直沿用至今。
五原有文字记载2400多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秦时五原属九原郡;史载三国名将吕布是五原人;北魏沃野镇(五原县)起义被史学家列为影响中国历史的百件重大历史事件之一;近代,冯玉祥“五原誓师”,响应北伐,傅作义“五原抗战”,阻击日寇,更使古郡五原名扬华夏,声震四海。
五原这个古地名源于夏朝。
相传四千多年前天下洪水泛滥,大禹采取疏导之法,根治洪水,待水势减退后,在高埠处首先出现了若干个丘状原所,其中有五个较大的原所,人们在原所之上辟田、造屋、繁衍、生息、耕作。
五原称谓始而至此。
战国以前,相传唐虞、三代时期,五原地区是北方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场所之一。
商朝时期河套地区为鬼方辖域。
西周属昆夷、熏粥、猃狁诸民族牧区。
周赧王16年(前301年)赵武灵王置云中郡。
九原是云中郡的一个属县,五原为九原的西部地区,自此,五原地域始有隶属。
为了巩固新开拓的疆宇,公元前298年“赵武灵王命吏大夫奴迁于九原”并实行移民屯垦。
战国末年,当中原诸侯国互争雄长,激烈交战,无暇顾及北方地区之际,占据阴山南北一带的匈奴族乘机南下,占领了河南地(“河”指黄河,当时在阴山下,现在河套平原的北端。
之后才逐渐移至现在位置)。
秦统一六国后,为了解除匈奴对秦王朝的威胁,始皇33年(前214年)派蒙恬将兵三十万北击匈奴,经过两年的争战,收复了“河南地”,迫使匈奴向北退却七百余里。
从此“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人不敢弯弓而报怨”。
为了加强边境防御,秦“因河为塞,筑三十四县城。
”(又一说为四十四座县城)。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将九原升为九原郡,郡址设在五原。
五原为九原郡之西部地。
秦王朝还采取了修直道、筑长城、垦北假等相应措施来巩固北疆。
公元前210年,始皇驾崩,赵高杀蒙恬,楚汉相争,中原大乱,匈奴乘机复越长城,渡河南下,占据河套地区和阴山一带,在冒顿单于的统驭下,匈奴的部落联盟更加强大,它东灭东胡,南并楼烦、白羊、燕代,北并丁零、坚昆,往西击走月氏,征服塔里木盆地西域诸国,雄居在两汉王朝的北方,控制了整个蒙古草原。
此时,河套是匈奴的主要活动地区。
西汉初期,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为了彻底解除匈奴的威胁,派卫青反击匈奴,元朔二年(前127)收复了河南地。
由于九原郡是匈奴南下的要冲,为了加强防御,将九原郡一分为二,东部地区改名五原郡,西部地区改称朔方郡。
五原郡治九原县,领县十六,即:九原、固陵、五原(此五原并非今五原,当在包头孟家梁故城西,《水经注》载“九原县西北接对一城,盖五原县之故城也”即今包头孟家梁故城西郊哈德门故城)临沃、文国、河阴、浦泽、南兴、武都、宜梁、曼 柏、成 宜、禾固阳、莫黑旦、西安阳、河目。
这些县大部分设置在黄河河套东部两岸的台地上。
朔方郡治朔方县(在今西山咀黄河南岸伊盟杭锦旗北独贵乌拉乡境)领县十,即朔方、修都、临河、呼遒、渠搜、沃野、广牧、临戎、三封、窳浑。
这些县除三封、临戎、窳浑在西套外,大都设置在鄂尔多斯北境的黄河两岸,五原隶属朔方郡临河县之东部地。
汉宣帝后(前58年)匈奴内部五单于争立,并继续南侵,袭扰阴山南北地区,呼韩邪单于战败后降汉,留居光禄塞下(今昆都仑后口子小召门梁故城),曾三次到长安朝见天子求婚,汉王室为保持边塞久安,采取了和亲政策,于元帝竞宁元年(前33年)以宫女王嫱嫁单于,即历史上名传的昭君出塞。
此后数十年间,使沿边诸郡出现了偏安局面。
西汉末年,王莽覆灭后,匈奴支持卢芳称帝,占据了五原、朔方、云中、定襄、雁门五郡,建都于九原。
由于长期争战,使北方“边陲萧条,靡有孑遗,障塞破坏,亭坠绝灭。”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1)收复五原、朔方诸郡复置郡州。
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匈奴内争,分为南北两部,南单于附汉仍入居塞内,活动于阴山南麓河套一带,并于鄂尔多斯之美稷建南单于庭,命左贤王屯朔方。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随着匈奴、鲜卑等的不断南进,汉王朝无力顾及边远地区,于献帝建安二十年(215)放弃了五原、朔方等沿边诸郡,将百姓迁到山西,置新兴郡以统辖之。
从此,河套一带为匈奴族牧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活动在蒙古大草原整个北方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名称五胡,大多进入长城,移居黄河流域,他们彼此互相争伐,河套地区先为前赵匈奴遗族刘虎、刘卫辰所据。
继而由鲜卑族拓跋氏所占领,后赵又为羯族石虎所攻占,前秦氐族符坚得其地,后秦为羌族姚兴部所辖领。
东晋安帝义熙二年(407)匈奴族铁弗刘武复进入河套、陕西一带,建立夏国,后由赫连勃勃统领,建都统万城(今伊克昭盟乌审旗南)。
此后,鲜卑族拓跋部势力日渐强大,从东北大兴安岭南迁大泽,向西进入河套地区,最后统一了北方各部落。
天兴元年(398)建立北魏王朝,北魏为了防御柔然民族的侵袭在塞北一带建立七个军事重镇。
河套地区为沃野镇之辖境。
北魏时,黄河南迁,故道改称乌加河,至此,始有黄河后套之说。
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北魏王朝复分为东魏、西魏,五原属西魏辖境。
他们统治的时间很短,很快就被北齐、北周所取代。
北周宇文氏置银、夏两州,分领今河套鄂尔多斯全境,并于今巴盟河套地区置永丰镇(今临河县境内)。
公元581年,隋文帝纂周灭陈,统一宇内,建立隋王朝,开皇三年,废郡置州,五原属丰州。
州初不领县,仍称永丰镇,至五年始废镇置永丰县。
六年又于州东南四十里置丰安镇,五原隶属之。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又改州为郡,五原属五原郡(郡址在城南西土城故城),后因战乱,近边难守,未久即废。
唐朝初年,突厥又复强盛,“控弦百万”,五原为突厥所踞。
唐贞观四年(630)命将李靖、徐 分道北伐,逐突厥于潮海之北,唐王朝将全国分为十道,二百九十三府州,五原属关内道丰州所辖。
唐中叶沿边增设六都护府以治理边疆各少数民族。
贞观二十一年(647),在今内蒙古西部一带改设燕然都护府,辖狼山羁糜府州二十七处,河套地区属丰州都督府。
高宗永徽年间(650),在河套地区置永丰、九原两县,后又增置丰安县。
武则天时期,突厥默啜可汗连年犯边,景龙二年(708),张仁愿任朔方大总管,当默啜可汗出兵新疆之机,乘虚夺取河南地,在黄河北岸修筑屯兵城堡,即东、中、西三受降城,以绝突厥南进之路。
迨至唐中叶以后,五原为西受降城(今乌拉特中旗乌加河镇北圐圙补隆古城)辖境。
后改为定军制,府州悉由节度兼领,五原隶属于天德军使节度兼安北都护府统领。
唐末,党项族拓跋部(羌族的一支),趁宋辽连年交战之机,不断扩张势力,据有银、夏、绥、宥、静五州之地(今陕西西北部、宁夏东部及内蒙古河套、伊克昭盟、阿拉善盟境域),成为五代时期西北一大强国。
公元1038年,元昊称帝,建立大夏(又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共传十世,历时194年。
五代及宋、辽、金、夏时期,五原皆为西夏属地。
自12世纪始,游牧在北方草原的蒙古族部落日趋强盛,铁木真(成吉思汗)经过十年征战,于公元1227年灭夏,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继汗位,公元1271年正式定国号为元,定都燕京(今北京)。
元代施行行省制,省下设路,路下设州,五原属中书省大同路云内州西部地。
明代270多年间,北方蒙古草原,兵连祸结,蒙古各封建领主之间,互争雄长。
明初,套内则为元将扩廓铁木儿(小字王保保)占领。
洪武中期,王保保被逐,收其地。
洪武末,置卫所,巴盟西部河套属宁夏辖境隶陕西统领。
明中叶以后,河套全境为元裔达延汗之子孙辖领。
天顺、弘治时为蒙古族阿罗出、毛里孩、满都护等相互攻占之地。
成化四年(1468),阿罗出为其党 加思兰所杀,并其众属,与满都护结合居套内。
未几,火筛部复入套地,号称鄂尔多斯,服属于察哈尔部,有子九人,分牧而居。
河套东部则为俺答(阿拉坦汗)之部,名叫土默特。
隆庆五年(1571),俺答议和,明朝封为顺义王,万历中始改其所居库库忽洞为归化城(即呼和浩特市旧城)。
明末河套内外悉为蒙古之游牧驻地。
公元1644年,满族入关,推翻明朝统治,建立清王朝。
太宗于天聪六年(1632)征服土默特部,历崇德、顺治至康熙三年(1664),清 以戈壁为界,将塞北蒙疆先后划定内外蒙古牧地,内蒙古设置二十五个部、六个盟、五十个旗,五原属鄂尔多斯部伊克昭盟左翼后旗(亦称达拉旗)、右翼后旗(亦称杭锦旗)地各一部。
雍正、乾隆间,置道设厅。
雍正六年(1728)设归绥道。
乾隆六年(1714)设萨拉齐协理通判。
乾隆二十五年(1760),因塞外人口增多,垦荒日繁,随于口外设七厅(后增为十二厅),改萨拉齐为理事通判厅,五原属萨拉齐厅西部地。
从此,实行旗不管汉,厅不管蒙,蒙汉分治,旗县并存的两种特殊建制。
同治四年,改设同知,光绪十年又改抚民同知厅。
光绪二十九年(1903)析萨拉齐厅西部地区(达拉特、杭锦、乌拉特旗地区)设五原厅,治大佘太,后移治于隆兴长(今五原县城所在地)。
民国元年(1912),改五原厅为五原县,三年建县城于白(北)圪梁(旧城),统领后套全境。
中国的大上海市区,街、路的规划名称均按全国较有名声的市、县和地区方位选定,因五原是塞外河套地区著名的粮仓,故在上海市区的西北角设有五原路。
民国八年,析乌拉特前旗地一部别隶固阳。
民国14年,又划出五原东西各一部,设安北、临河两县。
民国31年(1942),绥西实行新县制,将五、临、安三县划为六县,析五原县西部地增设晏江县(1954年改称达拉特后旗)。
1958年7月,撤销达拉特后旗建制,辖区复并入五原县辖领。
至今,五原县之建置再未改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