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的婚礼习俗有什么缺点

日喀则的婚礼习俗有什么缺点,第1张

他们的生活习惯与汉族同胞基本一致,最大的特点:爱吃辣椒;

禁忌的生活饮食:驴肉、狗肉、虾、鱼、田鸡(青蛙);

忌讳不礼貌的举止:摸头、摸帽子、搭肩膀(说是两肩膀上有灯,搭别人的肩膀会给人家把灯拍灭,不吉利);

西藏同胞的名字:还真是挺奇特的,没有姓氏,根据孩子出生时星期日期来定或到寺庙里获取,更为有意思的是,儿子的名字还可以跟父亲的名字一样。

名字叫法:男、女名字多数是四个字,两个字的也有。在四个字的叫法上,男人名字是四个字的,是隔着叫,把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连起来叫,如:平措旺拉,就叫成 ——平旺,礼貌上语音后面还应该加上个“啦”字,也就是“平旺啦”。女人名字四个字的,叫前面两个字或后面两个字即可,如:格桑卓玛,就可以叫成格桑或卓玛。若是忘了他们的名字或者一时间分不清楚谁谁要向他人介绍时,可以用统称,介绍男的时称:这是“阿就啦”,介绍女人时称:这是“阿加啦”。

    以前盛行全国各地的降央卓玛,一夜之间消退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于四川的降央卓玛自小就会有很高的音乐天资。但因为家境贫困,降央卓玛只能靠自己努力赚钱的方式进入歌舞团去学习。

    但是上天是照顾刻苦的小孩的。历经很长时间的刻苦努力学习,降央卓玛也得到 了数次走上大中型晚会歌唱的机遇。

    降央卓玛的歌唱流传全国各地,曾盛行全国各地。因为本身的天资和后天性的勤奋好学训炼,降央卓玛在2010年后变成 各种晚会的邀约目标,降央卓玛在大中型晚会上从来不唱时兴音乐音乐。

    因此 为了更好地更面对地展现藏族音乐设计风格,降央卓玛每一次走上大中型晚会演出舞台,都是会穿上具有维吾尔族特点的民族服装。

    虽然晚会上有很多很优秀的少数民族歌手,但降央卓玛的歌唱却有震撼观众们心里的实际效果,恰好是由于降央卓玛拥有 具有穿透性的声线,因此 降央卓玛的音乐总是能让观众们吃惊。

    自然,除开自身的原创音乐《走天涯》外,降央卓玛翻唱歌曲的《西海情歌》和《再唱山歌给党听》,才真真正正让降央卓玛的知名度做到了巅峰。

    因为降央卓玛翻唱歌曲的这种音乐自身就会有很高的用户评价,降央卓玛的响声也很有一个人特点,因此 这种被降央卓玛翻唱歌曲的经典音乐将再度变成 备受粉丝热烈欢迎和认同的好音乐。

    殊不知,就在任何人都觉得降央卓玛的职业发展将迈入一个新的高宽比时,降央卓玛忽然消退在任何人的视线中。2013年后,降央卓玛逐渐降低劳动量。2015年,大伙儿大部分难以在一切演出舞台上见到降央卓玛的身影。

降央卓玛的销声匿迹,应与音乐自主创新能力不够相关!

    降央卓玛尽管是一位出色的藏族音乐歌手,但藏族音乐终究归属于冷门音乐的范围,因此 藏族音乐只有刮起一时的关注度和热烈欢迎,假如想长期性受大家喜爱,藏族音乐务必开展大的自主创新。

    观众十分喜怒无常,而降央卓玛尽管唱歌技巧极好,但音乐的生命只能在音乐内容上,而不是音乐人的唱歌技巧。

    尽管各种晚会都为少数民族歌手保存了一些配额,但伴随着少数民族音乐的持续发展趋势,愈来愈多的少数民族音乐歌手有着极高的名气和强劲的本人整体实力。因而,在降央卓玛没法迈入新的音乐后,降央卓玛没法变成 大中型晚会的新宠儿。

    绝大多数歌手大部分能够坚持不懈三年之上,而像降央卓玛那样唱歌技巧较强的歌手当然远远地超出了音乐界的绝大多数歌手,可是降央卓玛并没有坚持不懈三年之上,因此 我认为没有自主创新,这不是降央卓玛一夜之间彻底消退的唯一缘故。

家中要素也是降央卓玛销声匿迹的关键缘故!

    2014年8月11日,降央卓玛和恋爱很多年的男朋友丁珍曲扎完婚,而丁珍曲扎和降央卓玛都来源于四川省甘孜州,丁珍曲扎也是藏民,因此 丁珍曲扎和降央卓玛在生活方式上面有许多共同之处。

    丁珍曲扎往往能与降央卓玛完婚,并不是由于她们俩全是同乡,只是由于丁珍曲扎自身便是一个具有才气和工作能力的人。2003年,丁珍曲扎在平台网站上出任纪实片摄像师。丁珍曲扎拍摄的纪实片包含北京故宫、敦煌和上海外滩。

    由于降央卓玛那个时候已经非常火了,会频繁性地出现在网络平台上,而丁珍曲扎和降央卓玛又因为是同乡,所以俩人一见面就有说不上来的感觉了。丁珍曲扎和降央卓玛相遇后,迅速就创建了情侣关联,并于2014年顺利进到婚姻生活圣殿。

    和丁珍曲扎婚后,杨卓玛也逐渐降低自身在歌坛的主题活动,由于丁珍曲扎和杨卓玛婚后,辞掉了摄像师的工作中,创立了一家商贸公司。根据持续的勤奋,丁珍曲扎的商贸公司也得到 了非常好的盈利。

    为了更好地协助老公清洗企业,降央卓玛也逐渐将全部的中心点迁移到家中上。虽然降央卓玛的工作一度比老公取得成功得多,但伴随着降央卓玛的人气值显著降低,降央卓玛也作出了撤出歌坛的决策。实际上,除开欠缺自主创新与家庭要素外,降央卓玛和刀郎的起诉难题是降央卓玛撤出歌坛的最重要缘故。

对于降央卓玛突然“消失”在音乐坛具体原因不得而知,也只有她自身才可以得出答案了。你们喜欢听民族音乐吗?针对降央卓玛的退出你们有什么观点呢?

1984年,降央卓玛出生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一个普通的藏族农户家庭。她性格活泼开朗,从小耳濡目染康巴藏区儿女能歌善舞的精髓。

因为家里穷,读到初三还没毕业就辍学了,辍学之后的降央卓玛去了县城的一个酒店里做洗碗工。

经德格县的一位领导介绍到县艺术团。经过自己的努力,降央卓玛考到甘孜州歌舞团,后又被保送到四川音乐学院,进行了三年的专业学习。

毕业后,她参加了很多大小不同的演出活动,其独特的女中音让她备受欢迎,被特招进入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之后又到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硕士班进修了两年。

有着“天下最美女中音”称号的降央卓玛不仅在藏区家喻户晓,在全国各地都拥有大量粉丝。她清澈而醇厚的歌声,像大提琴一样委婉悠远,带着草原的芬芳,带着白云的圣洁,带着穿透心灵的震撼,让人沉醉于“世界上最美妙的音符”之中,回味着悠远辽阔的草原,感受着藏家儿女的无尽喜悦和欢乐。

2009年1月,降央卓玛发行音乐专辑《金色的呼唤》;

同年9月推出专辑《金色的辉煌》;

12月发行音乐专辑《东女国》。

2010年4月发行音乐专辑《中国之声》。

2011年1月发行音乐专辑《金色的诱惑》。

另外,降央卓玛的《走天涯》、《爱在天地间》、《西海情歌》、《卓玛》、《呼伦贝尔大草原》等一系列歌曲广受大众好评!

参考资料:

降央卓玛从小帮助父母干农活,这造就了她勤劳不怕吃苦的好品质。

在西藏那段时间里,由于雪域高原高寒缺氧,降央卓玛的生活、学习、演出都不断遇到一个又一个她想意想不到的困难,不管困难有多大,她都使劲咬牙顽强地挺住。有时条件太艰苦,缺氧头疼得实在忍不住了,就偷偷找个没人的角落,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哭完之后,一扭头,擦干眼泪又展示出灿烂的笑容

平时,她还虚心请教文工团里的各个资深编导,得到了他们的帮助与指导,艺术事业更上一层楼。为了拥有更广阔的舞台,降央卓玛来到北京,开始在北京发展。虽然这个城市对她来说有些陌生,但勇敢且不怕吃苦的她相信会克服种种坎坷,实现自己的梦想。

2014年8月11日降央卓玛与丁珍曲扎在理塘下坝镇举行婚礼。

参考资料:

-降央卓玛

  适合婚礼唱的草原歌曲有哪些?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适合婚礼唱的草原歌曲,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01、卓玛你别哭——格桑

 02、回头望草原——胡红艳

 03、红舞裙——乌云其米格

 04、寂静的天空——侃侃

 05、柴达木之恋——春雷

 06、阿尔山之恋——苏勒亚其其格

 07、一起飞翔——格桑拉姆

 08、情歌为你唱——那花语

 09、氆氇画——洛桑尖措

 10、雪花飘落的时候——郭欢

 11、爱在西藏——小琴儿

 12、牧马人的传说——尼格尔

 13、牧人恋歌——乌兰托娅/雨禾

 14、大眼睛的姑娘——志玛

 15、吉祥——桑吉平措

 16、美丽心灵——陈文雄

 17、心中的月亮——加扬

 18、在世界的屋脊上——陈文娅

 19、亲亲我的草原——格日力

 20、草原情——西部杨刚

 21、雪莲花——雨禾

 22、亲吻西藏——雨禾

 23、草原的人们——哈琪

 24、隔世情人——雨禾

 25、等待相聚——央金兰泽

 26、敖包再相会——乌兰托娅/蒙克

 27、我用情歌唱草原——朵兰娜

 28、绽放——卓雅

 29、蓝色的故乡——乌兰图雅

 30、雪域情歌——游美灵

《遥远》即《在那遥远的地方》剧情介绍:

北平,青年音乐家黄钟,一心向往到大西北去采集民歌。他与女友江雪真心相爱。江雪在一场大病后,双脚不能站立。她的父母要把她嫁给方家少爷。两人巧使调包计,远走高飞。

来到六盘山下,在一家车马店中遭遇匪徒,幸得店主五朵梅解救,江雪突然发现自己可以站立行走了。两人流浪到达坂城,靠卖唱艰难维生。

在这里他们遇到了曾在六盘山店中为他们唱歌的买买提,在他的婚礼上,买的新娘被巴依抢去,为救新娘,黄钟和江雪到迪化找江雪父亲的老朋友—当地的专员,结果江雪被扣押,黄钟被打昏,扔进大湖泊。

后来美丽的藏族姑娘卓玛救起黄钟,卓玛的爱情也没有挡住黄钟对江雪的思念。他离开了卓玛,被错抓进了监狱,到采石场做苦工。他听到已成死囚的买买提传出的歌,被深深震撼。

江雪在被押回北平途中,被一哈萨克士兵所救,来到了哈萨克草原,她的经历打动哈族同胞,他们终于找到了黄钟的下落,带江雪来到了黄钟的身边,在哈萨克草原上两个举行了哈族习俗的婚礼,不幸,多病的江雪在婚礼上死去。

怀着无限的悲痛和思念,黄钟唱起了那首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藏族人重名的很多,“卓玛”的意思是“度母”,一个很美丽的女神。夏那家的三代女性都选用了这个美丽的名字。

我在云南中甸采访时发现,房东夏那家有一个有趣的事情,家里的三辈女性都叫卓玛:定主卓玛、此里卓玛、拉茸卓玛,简称都是卓玛。“卓玛”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度母”,一个很美丽的女神,所以女性都喜欢争着用这个吉祥的名字。

藏族人重名的很多,人们为了区分,往往在名字前面加家族的名称。而在一家人中出现同名的往往取其昵称,如夏那家的三代卓玛也可分别叫作:定卓、此卓、拉卓。

家中具有至高地位的外祖母——定主卓玛

在中甸藏族家族中老人的地位是最高的。定主卓玛今年75岁,四代同堂,由于儿孙们个个都成器,家里的光景一年比一年好,老人在家里不再管什么事,给神龛烧香是她唯一的任务。每天清晨,老人庄重而严肃地完成这项工作后,就坐在火塘边打酥油茶、揉糌粑。有时她对晚辈有意见就会大声地教训几句。

老人的住房就在火塘背后的老人房。早先的藏家火塘彻夜不熄,即使在冬天,老人房也整天烘得暖暖和和。现在观念改变了,为了节约柴禾,孝顺的儿孙在老人的房里铺上了地毯,床上添了电热毯。

到了晚上老人喜欢给重孙们讲讲故事,有时还天真地与他们辩论一些问题,她常静静地坐着,捻着佛珠念经。藏族老人们大多都象卓玛老人这样虔信佛教,心境平和,安逸地度着晚年,不仅健康而且长寿。

老人的性格非常坚强。1997年春节,我去参加老人的外孙农布七林的婚礼,当时老人正在生病,但她认为这是家里的大事,作为一个祖母,怎么能躺下呢?从始至终,老人硬是撑着病体在火塘边坐了整整两天。

夏那家有一个特点,家族中一直都是招婿。定主卓玛和她的祖母、母亲都是招婿,而她的女儿此里卓玛的丈夫巴桑也是上门女婿,到农布七林这一辈有4个男孩,家里就让老大知诗七林留家娶妻。中甸藏族在婚姻方面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不管男女,凡是老大就留在家中继承家业,弟妹则出嫁,或为僧为尼。家中尤其偏爱女儿,有的家庭老大是儿子也送去为僧,给女儿招婿。这样一来,入赘婚相当普遍,入赘者也没有被歧视的感觉。中甸藏语“森”是嫁,“拢”是娶,意思中有“给出去”和“要进来”的区别,不论男女只要娶都用“拢”,凡是嫁都说“森”,并没有因性别不同而像汉语一样在描述婚姻行为时,将女性出嫁和男性入赘,娶媳妇和招女婿刻意区别。传统中国家庭协调婆媳关系一直是一件头疼的事,这里流行的入赘婚就避开了经常面对的大难题,家庭关系非常融洽。

卓玛老人的丈夫纳杰78岁,住在隔壁儿子格茸顿珠的家里。两位老人有三个女儿,两个儿子。除了此里卓玛留在家里招婿,格茸顿珠娶妻另立门户之外,其余的都“嫁”到了外面。这一带的藏族家庭几乎都是男子耕地,砍柴、到高山牧场放牧或外出经商。妇女承担家务、饲养家畜及负责田间管理。

家中的决策者——此里卓玛

此里卓玛是家庭主妇,中甸藏语一般称这个角色为“泼达”。“泼达”负责支配家庭经济,安排一年的生活,而且还是全家人的炊事员,除早上的火由女儿烧外,一日四步由母亲来做。不过,这几天此卓不在家,她和丈夫巴桑去夏给热水塘过一年一度的沐浴节去了,我和农布七林寻到了那里。

中甸附近有很多温泉,其中夏给温泉面积最大。春节过后,家中比较清闲,藏民都来这里过沐浴节。大家带上锅灶、结着帐篷、拉家携口在热水塘住个把星期,每天快快乐乐洗澡,聊天,吃喝休息。当然,并不是每家都有时间去轻轻松松过沐浴节,很多藏民也就抽一两天跑去泡泡澡。

在去夏给的路上,农布对我说:“我妈以前可从没去过热水塘洗澡,这两年嫂子得力,她就有一些清闲了,今年十多天了还在那里!”一到热水塘,老远就见到坡地上到处是一洞洞的温泉,上面笼着一大团白白的雾气,里面裹着一个个人体,云雾蒸腾,若隐若现。大家的头上都扎着一根红丝巾,在白白的雾中飘来飘去,宛若仙境。

我和农布七林在热水塘边的帐篷群里找到了他父母。一进去,很多人正坐在里面聊天。“啊噶噶,布布回来两个星期了也见不着阿爸阿妈一眼,原来你们跑到这里来啦。怎么一泡澡就不想儿子了!”农布七林揶揄父母亲。

确实如农布七林所说,这位昔日的“泼达”今天可真是轻闲了。1963年此里卓玛18岁时和巴桑结婚。在夏那,人人都说此里卓玛是当年最能干也最出名的“泼达”。她回忆起那段日子总是有说不完的苦处:“阿妈全身是病,嘛奶(中甸藏语:祖母)身体不好,年纪又大。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捏糌粑的多了,粮又不够。白天从早到晚在生产队作活,晚上又要管一大家人,整天象个线形锤锤(指纺线锤)一样转还是苦不过来啊!心里话苦,白天也不能说,只能晚上抹抹眼泪。几个孩子没有好好读书,就在羊圈里不知不觉长大了”。

此里卓玛说说就笑了,是啊,现在她的确应该高兴才对。几个儿子这么能干,又有个好儿媳拉茸卓玛,又勤快又能干,家务活全都抢着干了。村子里的人都说卓玛大娘福气好,以前苦,现在苦尽甜来了!

家中的管家——拉茸卓玛

大嫂拉茸卓玛确实是夏那家最忙的人,家里面的一大堆事大部分都靠她做。虽然“泼达”还是婆婆此卓,但实际上主要是她在张罗。丈夫楚楚又常年在外面做生意,这里的藏族男子只是一个家庭在外面的代表,妇女是实际的家长,掌握经济大权。今天拉旧同样是大权在握,家中的一切还都靠她安排。

早上,我们还没醒,大嫂拉卓就起床了。她先把火塘里的火烧起来,然后去挑水,还要抽时间去大门顶墙上的桑蜩烧香。桑蜩是一个石砌小台子,有盖顶防雨雪。拉卓用一截松明在桑蜩上燃起火,然后加一些松针,冒出一阵清烟,再撒上些糌粑、水,来避邪祈福。

烧完香,她又回到屋里做早饭。吃完早餐,收拾干净,然后又开始煮猪食,煨牛水。这些活够她忙的,平时有婆婆此里卓玛帮忙,这两天婆婆不在家,全部家务都是拉卓一人忙前忙后。

她喂完牲畜,领着孩子土丹次称、知诗诺杰去田里干活。农布七林和我也跟着去。拉卓慌了,脸红起来,连声说“不要不要,两个叔叔休息喝茶去,怎么能叫你们也去田里呢?”农布七林解释说一直在外面,家里的农活生疏了,应该干一下活路的。我们随卓玛来到田边,冬天的田地什么也没有种,前一段时间刚刚犁过耙好,要等到3月份才开始进入农忙。今天要做的工作是给田里上肥。

拉卓告诉我们,现在家里面除荞子外种有蔓菁、马铃薯、青稞、小麦,虽说现在种粮食不是很赚钱,但这是一个根本,该种还是要种的。忙完田里的活,拉卓又开始作午饭,吃过饭她又织起了“作翥”。作翥是毛毯之意。织作翥是中甸藏民传统工艺,用一个专门的织机把羊毛织成很厚实的毛毯、垫子。以前中甸藏民织作翥都是用羊毛,今天我见到拉卓用的是一些花花绿绿的粗毛线,她向我解释:“家里面没养羊,就没有羊毛,这些是腈纶线,是在城里买的,做出来的作翥很好看,还很牢呢!”拉卓织作翥用的是零碎时间,待一会,她又得去招呼牲口了。

现在是冬天,牦牛没有了青草饲料,产奶量少一些,一般是几天挤下来存着的奶合在一起做一次酥油。拉卓挤奶的动作很温柔,为了让牦牛安静,还要唱歌给它听。挤完奶,她把它和前几天存下来的奶和在一起在锅里加热,热度要掌握得非常好,热一点,冷一点都不行。加热后又把奶倒进“旺诺”(奶桶)里。奶桶用木片箍成,大概有一米高,桶径有三、四十厘米。然后用一根奶棒使劲搅,这些活很重,拉卓搅的时候还唱《打奶歌》:

“几加央几哟

尼加央当尼哟

松加央松哟

日加央当日哟……”

意思是:搅一下福泽降临,搅二下引福迎福,搅三下福禄齐临,搅四下招来财运……奶桶旁边要放一个盆,里面放满清水。拉卓打了约半小时,唱完十多遍《打奶歌》,奶液中的脂肪开始上浮。奶桶口径不大,脂肪马上积了一小层,只见她捞起油脂抓捏成坨块扔到盆里。看着水盆里浮着的油脂够了,拉卓就腾出手在冷水中一边捞,一边捏,同时用手一面转动一面使劲拍打,把酥油捏成扁圆型的饼状。今天的油脂还算丰富,卓玛连捏了两饼酥油。她告诉我说:

“要是以前还要继续打奶,再榨出些油脂,尽量多做些酥油,所以连奶渣都吃着干洒洒的没油味。现在生活好了,留一点油在奶渣里!”打酥油剩下的奶液放入锅内微微加热,一会儿开始沉淀。然后把火撤去,加一瓢酸奶水发酵。又拿藏族人重名的很多,“卓玛”的意思是“度母”,一个很美丽的女神。夏那家的三代女性都选用了这个美丽的名字。

我在云南中甸采访时发现,房东夏那家有一个有趣的事情,家里的三辈女性都叫卓玛:定主卓玛、此里卓玛、拉茸卓玛,简称都是卓玛。“卓玛”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度母”,一个很美丽的女神,所以女性都喜欢争着用这个吉祥的名字。

藏族人重名的很多,人们为了区分,往往在名字前面加家族的名称。而在一家人中出现同名的往往取其昵称,如夏那家的三代卓玛也可分别叫作:定卓、此卓、拉卓。

家中具有至高地位的外祖母——定主卓玛

在中甸藏族家族中老人的地位是最高的。定主卓玛今年75岁,四代同堂,由于儿孙们个个都成器,家里的光景一年比一年好,老人在家里不再管什么事,给神龛烧香是她唯一的任务。每天清晨,老人庄重而严肃地完成这项工作后,就坐在火塘边打酥油茶、揉糌粑。有时她对晚辈有意见就会大声地教训几句。

老人的住房就在火塘背后的老人房。早先的藏家火塘彻夜不熄,即使在冬天,老人房也整天烘得暖暖和和。现在观念改变了,为了节约柴禾,孝顺的儿孙在老人的房里铺上了地毯,床上添了电热毯。

到了晚上老人喜欢给重孙们讲讲故事,有时还天真地与他们辩论一些问题,她常静静地坐着,捻着佛珠念经。藏族老人们大多都象卓玛老人这样虔信佛教,心境平和,安逸地度着晚年,不仅健康而且长寿。

老人的性格非常坚强。1997年春节,我去参加老人的外孙农布七林的婚礼,当时老人正在生病,但她认为这是家里的大事,作为一个祖母,怎么能躺下呢?从始至终,老人硬是撑着病体在火塘边坐了整整两天。

夏那家有一个特点,家族中一直都是招婿。定主卓玛和她的祖母、母亲都是招婿,而她的女儿此里卓玛的丈夫巴桑也是上门女婿,到农布七林这一辈有4个男孩,家里就让老大知诗七林留家娶妻。中甸藏族在婚姻方面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不管男女,凡是老大就留在家中继承家业,弟妹则出嫁,或为僧为尼。家中尤其偏爱女儿,有的家庭老大是儿子也送去为僧,给女儿招婿。这样一来,入赘婚相当普遍,入赘者也没有被歧视的感觉。中甸藏语“森”是嫁,“拢”是娶,意思中有“给出去”和“要进来”的区别,不论男女只要娶都用“拢”,凡是嫁都说“森”,并没有因性别不同而像汉语一样在描述婚姻行为时,将女性出嫁和男性入赘,娶媳妇和招女婿刻意区别。传统中国家庭协调婆媳关系一直是一件头疼的事,这里流行的入赘婚就避开了经常面对的大难题,家庭关系非常融洽。

卓玛老人的丈夫纳杰78岁,住在隔壁儿子格茸顿珠的家里。两位老人有三个女儿,两个儿子。除了此里卓玛留在家里招婿,格茸顿珠娶妻另立门户之外,其余的都“嫁”到了外面。这一带的藏族家庭几乎都是男子耕地,砍柴、到高山牧场放牧或外出经商。妇女承担家务、饲养家畜及负责田间管理。

家中的决策者——此里卓玛

此里卓玛是家庭主妇,中甸藏语一般称这个角色为“泼达”。“泼达”负责支配家庭经济,安排一年的生活,而且还是全家人的炊事员,除早上的火由女儿烧外,一日四步由母亲来做。不过,这几天此卓不在家,她和丈夫巴桑去夏给热水塘过一年一度的沐浴节去了,我和农布七林寻到了那里。

中甸附近有很多温泉,其中夏给温泉面积最大。春节过后,家中比较清闲,藏民都来这里过沐浴节。大家带上锅灶、结着帐篷、拉家携口在热水塘住个把星期,每天快快乐乐洗澡,聊天,吃喝休息。当然,并不是每家都有时间去轻轻松松过沐浴节,很多藏民也就抽一两天跑去泡泡澡。

在去夏给的路上,农布对我说:“我妈以前可从没去过热水塘洗澡,这两年嫂子得力,她就有一些清闲了,今年十多天了还在那里!”一到热水塘,老远就见到坡地上到处是一洞洞的温泉,上面笼着一大团白白的雾气,里面裹着一个个人体,云雾蒸腾,若隐若现。大家的头上都扎着一根红丝巾,在白白的雾中飘来飘去,宛若仙境。

我和农布七林在热水塘边的帐篷群里找到了他父母。一进去,很多人正坐在里面聊天。“啊噶噶,布布回来两个星期了也见不着阿爸阿妈一眼,原来你们跑到这里来啦。怎么一泡澡就不想儿子了!”农布七林揶揄父母亲。

确实如农布七林所说,这位昔日的“泼达”今天可真是轻闲了。1963年此里卓玛18岁时和巴桑结婚。在夏那,人人都说此里卓玛是当年最能干也最出名的“泼达”。她回忆起那段日子总是有说不完的苦处:“阿妈全身是病,嘛奶(中甸藏语:祖母)身体不好,年纪又大。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捏糌粑的多了,粮又不够。白天从早到晚在生产队作活,晚上又要管一大家人,整天象个线形锤锤(指纺线锤)一样转还是苦不过来啊!心里话苦,白天也不能说,只能晚上抹抹眼泪。几个孩子没有好好读书,就在羊圈里不知不觉长大了”。

此里卓玛说说就笑了,是啊,现在她的确应该高兴才对。几个儿子这么能干,又有个好儿媳拉茸卓玛,又勤快又能干,家务活全都抢着干了。村子里的人都说卓玛大娘福气好,以前苦,现在苦尽甜来了!

家中的管家——拉茸卓玛

大嫂拉茸卓玛确实是夏那家最忙的人,家里面的一大堆事大部分都靠她做。虽然“泼达”还是婆婆此卓,但实际上主要是她在张罗。丈夫楚楚又常年在外面做生意,这里的藏族男子只是一个家庭在外面的代表,妇女是实际的家长,掌握经济大权。今天拉旧同样是大权在握,家中的一切还都靠她安排。

早上,我们还没醒,大嫂拉卓就起床了。她先把火塘里的火烧起来,然后去挑水,还要抽时间去大门顶墙上的桑蜩烧香。桑蜩是一个石砌小台子,有盖顶防雨雪。拉卓用一截松明在桑蜩上燃起火,然后加一些松针,冒出一阵清烟,再撒上些糌粑、水,来避邪祈福。

烧完香,她又回到屋里做早饭。吃完早餐,收拾干净,然后又开始煮猪食,煨牛水。这些活够她忙的,平时有婆婆此里卓玛帮忙,这两天婆婆不在家,全部家务都是拉卓一人忙前忙后。

她喂完牲畜,领着孩子土丹次称、知诗诺杰去田里干活。农布七林和我也跟着去。拉卓慌了,脸红起来,连声说“不要不要,两个叔叔休息喝茶去,怎么能叫你们也去田里呢?”农布七林解释说一直在外面,家里的农活生疏了,应该干一下活路的。我们随卓玛来到田边,冬天的田地什么也没有种,前一段时间刚刚犁过耙好,要等到3月份才开始进入农忙。今天要做的工作是给田里上肥。

拉卓告诉我们,现在家里面除荞子外种有蔓菁、马铃薯、青稞、小麦,虽说现在种粮食不是很赚钱,但这是一个根本,该种还是要种的。忙完田里的活,拉卓又开始作午饭,吃过饭她又织起了“作翥”。作翥是毛毯之意。织作翥是中甸藏民传统工艺,用一个专门的织机把羊毛织成很厚实的毛毯、垫子。以前中甸藏民织作翥都是用羊毛,今天我见到拉卓用的是一些花花绿绿的粗毛线,她向我解释:“家里面没养羊,就没有羊毛,这些是腈纶线,是在城里买的,做出来的作翥很好看,还很牢呢!”拉卓织作翥用的是零碎时间,待一会,她又得去招呼牲口了。

现在是冬天,牦牛没有了青草饲料,产奶量少一些,一般是几天挤下来存着的奶合在一起做一次酥油。拉卓挤奶的动作很温柔,为了让牦牛安静,还要唱歌给它听。挤完奶,她把它和前几天存下来的奶和在一起在锅里加热,热度要掌握得非常好,热一点,冷一点都不行。加热后又把奶倒进“旺诺”(奶桶)里。奶桶用木片箍成,大概有一米高,桶径有三、四十厘米。然后用一根奶棒使劲搅,这些活很重,拉卓搅的时候还唱《打奶歌》:

“几加央几哟

尼加央当尼哟

松加央松哟

日加央当日哟……”

意思是:搅一下福泽降临,搅二下引福迎福,搅三下福禄齐临,搅四下招来财运……奶桶旁边要放一个盆,里面放满清水。拉卓打了约半小时,唱完十多遍《打奶歌》,奶液中的脂肪开始上浮。奶桶口径不大,脂肪马上积了一小层,只见她捞起油脂抓捏成坨块扔到盆里。看着水盆里浮着的油脂够了,拉卓就腾出手在冷水中一边捞,一边捏,同时用手一面转动一面使劲拍打,把酥油捏成扁圆型的饼状。今天的油脂还算丰富,卓玛连捏了两饼酥油。她告诉我说:

“要是以前还要继续打奶,再榨出些油脂,尽量多做些酥油,所以连奶渣都吃着干洒洒的没油味。现在生活好了,留一点油在奶渣里!”打酥油剩下的奶液放入锅内微微加热,一会儿开始沉淀。然后把火撤去,加一瓢酸奶水发酵。又拿过来几根棒子搭在锅上,用一床专门的毯子捂起来。

腾出的时间拉卓开始收拾房间,约莫过上两个多小时,她把一个大竹斗架在桶上,把锅里的奶液舀出用竹斗过滤,在竹斗底部结成了一块豆腐状倒圆锥体的奶渣,取出还在晃动的鲜嫩奶渣放到火塘上方的奶渣架上,这时就大功告成了。只要过几天,烟熏火燎会在奶渣上面敷出一层黑黑的硬壳,奶渣也会板结起来。

挤完奶,做完奶渣,白天放出去的牛要入栏,喂牲口……做完这一切,又到吃晚饭的时间,拉卓又开始忙了,她的脚步几乎始终是小跑着穿梭于房屋与院落之间。吃完晚饭,我们大家都在休息、聊天,拉卓又开始在旁边默默地织起了作翥……

过来几根棒子搭在锅上,用一床专门的毯子捂起来。

腾出的时间拉卓开始收拾房间,约莫过上两个多小时,她把一个大竹斗架在桶上,把锅里的奶液舀出用竹斗过滤,在竹斗底部结成了一块豆腐状倒圆锥体的奶渣,取出还在晃动的鲜嫩奶渣放到火塘上方的奶渣架上,这时就大功告成了。只要过几天,烟熏火燎会在奶渣上面敷出一层黑黑的硬壳,奶渣也会板结起来。

挤完奶,做完奶渣,白天放出去的牛要入栏,喂牲口……做完这一切,又到吃晚饭的时间,拉卓又开始忙了,她的脚步几乎始终是小跑着穿梭于房屋与院落之间。吃完晚饭,我们大家都在休息、聊天,拉卓又开始在旁边默默地织起了作翥……

清晨从只住着一个人的房子走出来,一路急行赶到办公室,做着单调重复的工作,熬到下班,然后前往健身房,痛快的大汗淋漓后,回到只住着一个人的房子;偶尔空虚的朋友聚会,无聊时的疯狂购物;都市中的高楼大厦,车来车往;午夜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年年岁岁,周而复始。生活,这就是她的生活,一个在别人眼里一身光鲜女人的生活。厌倦了,真的厌倦了。

她答应了第N个无聊追求者的求婚,因为她需要用婚姻来改变这令人窒息的生活,赶走内心的孤寂和落寞。

结婚的日子一天天向她逼近,惶恐也随之一天天加重,她不知道将怎样来面对这没有爱的婚姻。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读着这句使她口角噙香的句子的同时,她决定一个人独自前往西藏——那令她向往已久的神秘梦幻之地,完成她婚前的最后一次一个人的狂欢。

湛蓝的天、洁白的云、刺眼的阳光、强烈的紫外线、连绵不绝的青山、高拔博大的雪山、汩汩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 广阔的草原、人迹罕至的荒漠、成群的牛羊、美丽的格桑花、崇高的佛祖、虔诚的信徒、扑鼻的酥油香……,一切的一切令她着迷,令她沉醉。她的内心深处隐隐的希望自己可以永久的亲昵这片土地,并且融为它的一部分。

机票紧张,计划离去的日子未买到机票,只好推迟一天返回。她没有为这意外的滞留而感到烦恼,反而内心一阵窃喜,为的是可以在这圣洁的地方多停留一天。她立即拨通了旅行社的电话,定好第二天的行程,天湖---纳木措之行。

第二天清晨,电话准时响起。“您好,我是今天带团的导游,我们的车在您入住宾馆的楼下等着您呢。”南方口音,但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很有磁性,她下意识的笑了笑,怀揣着快乐,鸟儿一样飞下了楼。

“慢一点,小心高原反映。”磁性的声音再一次响起,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张挂着清新微笑的脸,她回报以微笑。四目碰撞,她的心弦轻轻拨动。

来西藏的这些日子,也遇到些许的导游,年轻青涩的、大方热情的、疯狂宰客的……,唯有他是那样的与众不同,那样的博学,从自然风光到神话传说,从宗教派别到民风民俗……,信手拈来,从容不迫。

一路上,他娓娓的讲,她静静的听。他们常常就那样不由自主的互望着,好象这偌大个西藏就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路经唐古拉山脉,游客们要求拍照留念,车子随即停了下来。她下了车,眼前的景色令她沉醉了。远望唐古拉山脉,山顶白雪皑皑,云雾缭绕,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圣洁的光芒,神秘莫测。脚下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弯弯曲曲的那曲横亘在草原上如同一条圣洁的哈达缠于其上。散落在草原上的还有一群美生灵---羊群。她兀自的走向河边,坐下来,闭上了眼睛。

不知什么时候他已伴在了她的身旁,手里还捧着一束新采撷的格桑花。“我帮你照张像吧,我眼中的景致是极美的,可以拿回去给亲人和男友看”他说。接过他手中的格桑花,她望着他透着智慧和柔情的眼睛,说:“谢谢,不用了,因为我需要用心来感受西藏和这眼前的美景,而且我还没有男朋友。”她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要说谎,但还是为他脸上掠过的那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而感到高兴。

他们并肩而坐。“你看,我们眼前高高矗立在雪山,草原和重重峡谷之上的唐古拉山脉象不象一位,头缠锦锻,身披铠甲的英武之神?”他说。她重重的点了点头说:“像,真的很像。”他继续说:“传说他的妻子就是纳木措,他们相依相偎,永不分离,诉说着万千年亘古不变的爱情故事,我羡慕他们的爱情。”她收回远眺的视线,看着他说:“我也羡慕,只是不知道生活中有没有这样不离不弃的爱情?”

“有”

她不知道这是从哪儿传来的声音,浑厚而磁性,她怀疑是念青唐古拉山神给她的回答。

回到车上,游客们互说着对这美景的感受,惟有她一言不发,回味着那声“有”。

车子缓慢的向海拔5190米的那拉根山口爬行,不知何时车窗外已大雪纷飞,乾坤混沌。

她觉得很冷而且头痛、头晕。她闭上了眼,缩卷在座位里。“嗨,把这件衣服穿上吧,不够漂亮,但可以御寒。”还是那有磁性的声音。她加上了那件衣服,又服下他递过来的抗高原反映药,身子慢慢暖和了起来,头痛也有所缓解。她看着他笑了笑。

驶过那拉根山口,远远的就可以望见唐古拉神那温婉动人的妻子---纳木措。她安静、恬淡、静静守侯着她的丈夫。

在距湖边一里地处,车子停了下来。“车子开不到湖边,你还是骑马到湖边吧,否则你的身体受不了,我陪你一起骑。”他牵过来一匹纯白色的马。“这一匹很温良。”他说。他举她到马背上,那一瞬间让她感觉象在飞,他的手坚实而有力,温暖而又可靠。他骑上了一匹棕色的马。马儿并肩而行,驮着他们向湖边走去。

那湖水极蓝,是无法形容的那种蓝,沁着人的心脾。浪花儿嬉戏,你追着我,我赶着你。水鸟在湖边翩翩起舞,蓝天、白云、雪山投影于湖上,近处的一块大岩石上布满了洁白的哈达。没有语言可以形容纳木措的美,她是天湖,她是天下最美的妻子。

他下了马。她俯望着他,一张明媚的带着微笑的脸,映着那极蓝的湖水,还有那双伸过来的温暖的手,这一切使她莫名的感动。她看着他的眼睛,把手搭在了他的肩膀上,她又飞了一次。

他们一起用圣水洗脸、他们一起堆马尼石堆、他们一起祈祷、他们一起开心的笑。对于她来说,这是久违的的发自内心的笑。“你笑起来象卓玛。”他看着她说。“谁是卓玛?” “最美丽的天女,她生活在纳木措边。”她久久的望着他,无语。

美好的时光总是容易消逝的,到了离开的时候了。他再一次抱她到马背上,那一刻她分不清哪是蓝天,哪是碧湖,云是在天上还是在湖里,只记得一片蓝,还有那张微笑着的明媚的脸。“姑娘走过的地方,一路鸟语花香,那是春天的使者,我心中的姑娘……”他一边牵着她的马,一边放声歌唱,那是她在西藏听到最美的歌。那一天,也是最美丽的一天。

“明天我可以免费做你的专职导游,带你玩你所有想玩的地方”。回到宾馆后,她接到了他的电话。已经是晚上十点了,可天还没有黑透。

“如果没买明天的飞机票,我一定让你再带我去纳木措。是明天中午十一点的飞机,对不起。”挂下电话,她已泪流满面。

拖着沉重的行李,带着眷恋的心,她向安检口走去。

“你喜欢西藏吗?你喜欢纳木措吗?可不可以为了它们留下来?” 是那带有磁性的声音,是那会唱歌的声音,是那她熟悉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她回过头来,望见了那张明媚的脸。

“真的是你,不是做梦吧?”

“不是做梦,是我。”

她哽咽着说:“对不起,我不能,家里正在为我筹备婚礼,虽然那是没有爱的婚礼。”

又回到了那混沌的世界里,没有蓝天、没有白云、没有传说、没有歌声。她依旧过着她循环往复的日子,任由婚礼的前奏独自预演。她感到莫名的失落。

“卓玛,我祝你幸福。如果过得不开心,请记得在遥远的西藏,唐古拉在等着纳木措的卓玛回来,他想听她铃儿一样的笑声。”电话的另一端响起了那特有的带有磁性的声音,还有那片蓝,那张明媚的脸。

她辞了工作,卖了房子,推了婚约,告别了她的以往,登上了前往西藏拉萨的飞机。

他们结婚了。他还做导游,她在一所小学教书。他们经常去纳木措,一起用圣水洗脸、一起堆马尼石堆、一起祈祷、一起开心的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887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2023-06-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