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欧洲的武则天,有一样的野心,只是才能和眼光不在一个档次,是谁呢?

她是欧洲的武则天,有一样的野心,只是才能和眼光不在一个档次,是谁呢?,第1张

古今中外,有不少的女性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她们睿智、机敏而又勇敢,她们忧国忧民、敢为人先,她们用自己的政绩来表明女性并不比男性差。一代女皇武则天,上乘“贞观”,下启“开元”,其功绩,彪炳千古,殁而不朽。

“没有能力却使用权利的人相当于没有权利。”在拜占庭帝国,也有一位女性皇帝:伊琳娜。她被称为欧洲的“武则天”,野心勃勃,智慧与美貌并存,能力却配不上野心,远远不及武则天。

从“太子妃”走向“太后”

旧时封建社会,无论中外,大多女子都被当成交易的筹码,没有选择的权利。伊琳娜也不例外,出生于贵族家庭的她,在16岁的时候就被家族送进了王室,成为了“太子妃”,并诞下了王子——后来的皇帝君士坦丁六世。

不久后,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五世驾崩,其儿子里奥四世继承皇位,伊琳娜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皇后。由于里奥四世进行“毁坏圣像运动”,而伊琳娜长期受希腊文化影响,十分推行基督教的“圣像运动”,因此政见不合的夫妻二人关系并不好。

里奥四世并不是一个好皇帝。在他治理下的国家,兄弟叛乱,内忧不断;敌国也不断骚扰,外患接连。尽管他昼夜不停地处理政务,多次御驾亲征,可这个国家依旧混乱不堪。长期的心理压力与操劳,使得里奥四世只做了五年皇帝,在30岁就去世了。

而伊琳娜就在她27岁的时候,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太后。正直青壮年的她,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也有着充足的野心,她不可能只在花园里遛遛鸟、喝喝茶,不可能颐养天年。

垂帘听政,手握大权

君士坦丁六世即位的时候只有9岁,小小孩童自然没有掌控一国之力的能力。作为唯一的监护人,太后伊琳娜垂帘听政,实际掌控了政治大权。

掌权之后的伊琳娜,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平定内患。在里奥四世去世后不到两个月,他的兄弟尼克弗洛斯再度谋划叛乱,试图掀翻孤母幼子的统治。

可他并没有得逞,聪慧的伊琳娜提前知道了消息,将尼克弗洛斯及其同党逮捕了起来,罪恶的阴谋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随后,伊琳娜开始推行“圣像运动”。公元787年,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召开。而会议的结果就是恢复对圣象的崇拜,肯定了圣像的重要地位。通过“圣像运动”,伊琳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普通群众的对立的问题。但贵族间仍存在着极大的矛盾。

权力蒙蔽,母子不和

贵族认为,“圣像运动”违背了先代的遗志,有损先代心血。于是他们开始挑唆伊琳娜和君士坦丁六世的关系,怂恿君士坦丁六世收回大权,重整政治。

而此时的伊琳娜,似乎沉浸在了权力的海洋里,有点“得意忘形”了。作为太后,伊琳娜竟然将自己和皇帝的人像一道制在货币当中,且将自己处在主位上,而金币上刻的姓名竟然也不是君士坦丁六世。

此外,伊琳娜还参与君士坦丁六世的婚姻大事,早早为皇帝物色了一名皇后,这引起了皇帝的不满。小皇帝恼怒了,他觉得自己既没有实权又没有自由,这个皇帝当得也太无用了。

太后归政,皇帝亲政

在伊琳娜执政当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天下太平的。782年,叛贼伙同外国入侵安纳利托亚,当时的将领大败而逃,伊琳娜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向外国缴纳大量的金银财宝作为停战三年的贡金。

伊琳娜因她的过错和不归权使得她受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又加之她只能调动首都以内的军队,她不得不被迫归政于皇帝,离开王宫。经此一事,母子间的情分被消磨得干干净净。

而亲政后的君士坦丁六世并没有展现出他多么惊天动地的能力,他做得差极了。对内,推翻母亲的“圣像运动”,并且不惜以暴力镇压,血腥残暴之极;对外,在几次的对外战争中,拜占庭帝国都以失败告终;在个人生活上,他抛弃皇后,迎娶情妇,皇室的颜面荡然无存。

既不能安定国家,还到处惹是生非,贵族们发现,这个皇帝并不靠谱。

太后归来,登基为皇

像武则天一样,放逐离开对伊琳娜来说只是暂时,待她归来便是王者。公元797年,伊琳娜带着自己的心腹谋反。君士坦丁六世在孤立无援中被母亲的支持者绑架,被他们带到了伊琳娜面前。

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母亲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女人。面对自己唯一的儿子,伊琳娜丝毫没有不忍之心,下令将君士坦丁六世的双眼挖掉。传言称,没过多久,君士坦丁六世就因为感染而离开了人世。

伊琳娜终于在自己45岁的时候,成为了拜占庭帝国的“男性皇帝”,开始了她五年的名正言顺的执政生涯,开始了为所欲为、傲慢的生活。

巩固地位,废黜流放

教皇里奥三世并不承认伊琳娜的地位。公元800年,法兰克王国的查理曼在29岁的时候加冕为帝,成为了后世所称赞的“查尔斯大帝”,被尊为“欧洲之父”。

而他的加冕为王,使得罗马帝国再次分裂,并且给伊琳娜带了不小的冲击。而且两人的“皇帝”称号都不那么合法。为了能使自己的权力更加稳固,地位合法,二人决定联姻。然而,求婚的使者刚抵达君士坦丁堡,伊琳娜就被废黜了。

公元802年,由于伊琳娜违反了贵族们的利益,使得贵族们再度联合在一起,反对女皇的统治。经过一系列的云谲波诡,伊琳娜失去了她宝贵的权力之位,伊苏里亚王朝也就此灭亡。

失掉权力的伊琳娜,被流放到了一个小岛上,靠着纺纱艰难度日,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傲慢与不可一世。一年后,这个欧洲第一位女皇,在贫穷与疾病中郁郁而终。

从27岁成为太后,到45岁成为女皇,再到被废黜,伊琳娜有着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一生。她没有选择在平淡与安逸了却余生,而是选择了拼一拼、搏一搏。无疑,她是成功的,她像武则天一样,在政坛上翻云覆雨,却没有像武则天一样美好的结局。

其间少的,只不过是眼界和才能罢了。

武则天为了将自己的女儿的丈夫杀死,可谓是大费苦心,因为嫌弃李氏皇族的血液,所以即使是太平公主尽力阻拦也没有作用。说起太平公主那可谓是武则天的最小的女儿,而且由于她的乖巧可爱,深受李治和武则天的喜欢,而且就算是吐蕃来求婚,也找了理由拒绝,害怕这个小公主在远方受欺负,正因为如此太平公主的婚姻命运也被武则天给把握了。

本来李治找了自己的外甥,薛绍来做太平公主的丈夫,但由于武则天打心眼里瞧不起李氏皇族的血液,所以极力反对这门亲事。但是没想到太平公主对薛绍一见倾心,再加上各大臣的劝说,武则天这才同意,但是同意归同意,瞧不上就是瞧不上,所以即使是太平公主和他相敬如宾,也不能刷新自己的认知,就是觉得薛绍太过低贱,配不上自己的女儿。

于是就在李治驾崩后,自己掌权的时间里,武则天千方百计的召见太平公主,给她各种灌输薛绍太过低贱的理由,但太平公主一直极力反对,但内心里知道总有一天她会杀死自己的丈夫,所以赶紧给武则天献上无论是地位上还是血统上都比较优秀的男宠,虽然表面上平息了这件事,但更大的阴谋也接踵而来。

就在武则天密谋除掉李氏皇族的时候,李撰决定于其等着灭亡不如直接推翻武则天,于是就假传圣旨,命李冲谋反,但没想到这件事失败的后果是连累太平公主的丈夫,本来什么都没干的薛绍就这样被连累了进来,关在牢里活活饿死。该来的还是没有逃掉。

狄仁杰是个强势人物。他可以说是唐王朝的首席消防员。为什么说他是首席消防员呢?消防员是干什么的呢?不就是哪个地方发生险情之后,要去灭火或者去善后,要的是干练神速。狄仁杰这个时候,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朝廷一旦某个地方有麻烦了,首先想到派去的就是狄仁杰。

狄仁杰曾经有过一年之内,断案一万多起的记录,在受到唐高宗重用后,他很快又办了两件大案,这两件案子办下来,朝廷上下对狄仁杰是交口称赞,大家都觉得这两个人不是个东西,都让狄仁杰给搞倒了,好,不错,觉得狄仁杰是个强势人物。但是此阶段内,狄仁杰的主要功勋还不在于此,而是在于他是唐王朝的首席消防员。为什么说他是首席消防员呢?消防员是干什么的呢?不就是哪个地方发生险情之后,要去灭火或者去善后,要的是干练神速。狄仁杰这个时候,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朝廷一旦某个地方有麻烦了,首先想到派去的就是狄仁杰。面对唐高宗和武则天不断委派的任务,狄仁杰能够胜任吗?

狄仁杰曾经有过一年之内,断案一万多起的记录,因此在受到唐高宗重视,狄仁杰也因为能力出众,很快被调到长安,担任了御史的职务,但是狄仁杰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高倒了唐高宗身边的两个红人,狄仁杰为什么要高唐高宗身边的红人,他到底怎么想到的呢?在唐高宗和武则天不断重用狄仁杰的背景下,狄仁杰究竟会有什么样的作为?

狄仁杰担任了侍御史是专门负责纠察百官的,权力很大,很快就办了两件大案,一个是告到了唐高宗眼前的韦弘机,韦弘机的职务是司农卿,这人有个特点,总是撺掇唐高宗大兴土木,太子李弘的陵墓就是韦弘机修的,唐高宗看到宫殿破旧了,想修缮一下,但是担心预算不足,韦弘机撺掇说不用担心,以前都是雇工去伐木,现在可以让户农去伐,可以省下大笔钱,足够修宫殿了,唐高宗就把这件事让韦弘机去做。

韦弘机一出手就是大手笔,不但修了旧宫殿,而且增加几个新宫殿,这是借机谋私利,很多人看不惯,其中就有宰相刘仁轨,但是这个人比较圆滑,自己不愿意出面,就去找狄仁杰说,新宫殿在洛水的岸边,隔着河老百姓都看得见,皇帝还有威严吗?他不说贪污的事,说选址的事,贪污是看不到的,没证据,选址不需要证据都看得到。狄仁杰毅然出面,弹劾韦弘机,一查,查处韦弘机家人**公物,这样一来韦弘机免官了。

另一个是唐高宗眼前的红人王本立,也被狄仁杰参倒了,这个人很强势,骄横跋扈,众人都怕他,狄仁杰不怕,把王本立参倒了。这两件事办下来,朝廷上下都交口称赞,都觉得狄仁杰是强势人物。

但是此阶段内,狄仁杰的功勋不在此,在于他可以说是唐王朝的首席消防员。为什么说他是首席消防员呢?消防员是干什么的呢?不就是哪个地方发生险情之后,要去灭火或者去善后,要的是干练神速。狄仁杰这个时候,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朝廷一旦某个地方有麻烦了,首先想到派去的就是狄仁杰。那么他都参与那些灭火呢?

第一场火:抵御吐蕃,整顿岐州军政。唐太宗在位的时候,吐蕃也有一位伟大的赞普,就是大名鼎鼎的松赞干布,在松赞干布的带领下,吐蕃发展成了一个强大的民族,松赞干布曾经向唐朝求婚,唐朝把文成公主嫁过去,成为一段佳话。唐太宗去世以后,松赞干布也去世了,这个形式就发生变化,吐蕃和唐朝就展开了对峙,唐高宗时期唐朝大将薛仁贵率领十万大军,深入吐蕃腹地去打吐蕃,结果在大非川战役中遭受惨败。

狄仁杰在任侍御史的时侯。吐蕃又来进犯边境,唐朝就派李敬玄去,李敬玄是文人,不会打仗,派他去是有人使坏,使坏的人就是刘仁轨,刘仁轨是个功臣,但是这个人毛病很多,1、比较圆滑。2、这个人的人际关系不好,和自己的亲弟弟也闹不到一块去,他在朝为宰相,弟弟在家务农,两个人势同水火。有人劝说弟弟和哥哥搞好关系,可以减点徭役什么的,弟弟说我不愿意在够尾巴下面乘凉,在朝中也有不少对头,其中包括李敬玄,这次吐蕃进犯刘仁轨就恶意推荐李敬玄,李敬玄没办法就帅十八万大军上了青藏高原,结果在青海湖附近和吐蕃打起来了,前锋刚刚有一点挫折,李敬玄就往后退,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幸亏有个将领招募500人的敢死队,夜袭吐蕃大营,唐军的主力才得以逃脱,唐军一战败,长安骚动,唐军在青藏高原的大本营是鄯州(青海省乐都县),唐军战败,如果吐蕃攻破鄯州的话,就会沿着湟谷地一路冲到今天甘肃省东部,直接威胁到关中,关中是唐王朝的核心地带,长安就危险了。

所以沿途州县纷纷备战,而关中地区的西大门就是岐州(陕西凤翔),这个地方需要一个能干的人来巡视镇抚,狄仁杰被派到这里,狄仁杰一看形势太糟糕了,吐蕃人还没来,这里已经乱了,有些人逃命被官府捉拿,到山里做强盗了,狄仁杰一看,这是扬汤止沸不行。狄仁杰改变政策,把抓来的逃兵释放,然后到山里招抚那些强盗,形势迅速稳定了。

吐蕃,首先唐朝沿途各州县,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第二,当时的唐朝军力国力是相当雄厚的,因此吐蕃止步不前,没来。

不会打仗的李敬玄,在和吐蕃交战中,大败而归,吐蕃军队威胁到唐朝的安全,狄仁杰临危受命到岐州去镇抚叛乱,他到岐州之后很快就整顿了局面,把局面安顿下来,狄仁杰的办事能力使唐高宗赞赏有加,连武则天也对他另眼相看,在武则天掌握最高权力之后,武则天又让狄仁杰去扑灭另一场大火,那么这场大火因何而起,狄仁杰又会怎么做呢?

到了公元683年,唐高宗去世了,不久狄仁杰被委派为宁州刺史(甘肃省宁县),这是多民族聚居区,情况很复杂。狄仁杰来到这里,注重民族团结,注重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当地的老百姓都称颂他。这时,中央派御史巡查各地,来到宁州的时候,发现这个地方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发现这里的民众都很支持狄仁杰。在他的保荐下狄仁杰返回长安,担任了冬官侍郎。

第二场火:暗访徐敬业下落,巡抚江南。公元688年,回京不久的狄仁杰,受到武则天的指派,以江南巡抚使的身份巡抚江南,江南有个特点这个地方很迷信,好巫鬼,重*祀*祀,就是在国家规定的祭祀以外,老百姓私下祭祀一些鬼神。 对这些事情是比较反感的,狄仁杰到了以后,产除*祠1700多所,只保留祭祀大禹等几个人的祠堂,其中包括项羽的祠堂,为此,狄仁杰专门写了檄文《檄告西楚霸王文》,潜游泽国,啸聚水乡,矜扛鼎之雄,逞拔山之力, 莫测天符之所会,不知历数之有归。这反映出正统儒家的历史观。

有历史家推测,狄仁杰可能带了秘密使命,查访叛乱头子徐敬业,徐敬业是唐朝开国元勋,李薜乃镒印@奘侵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曾经官拜宰相,继承祖业的就是徐敬业,徐敬业叛乱针对的正是武则天,公元683年,唐高宗去世,历史进入武则天时代,刚去世的时候,即位的是唐中宗皇帝,在皇位上没做几天,就被母亲赶下去了,唐中宗想任命自己的岳父为侍中,宰相们不同意,说着说着,唐中宗口不择言,说我就是把天下让给岳父又怎么样?武则天听到这句话,如获至宝,亲自率领卫兵把唐中宗拉下来,废掉了,贬到南方,做了庐陵王。

废掉了唐中宗。继续当皇帝的就是唐睿宗,唐睿宗明哲保身,什么事也不管,都让给母亲,最后矛盾在这个时候激化了。

唐高宗死后,武则天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连他的儿子唐睿宗李旦也不敢有任何不满,朝中的大小事情都有武则天做主,在这种情况下,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叛乱,那么徐敬业为什么要发动叛乱呢?

唐高宗去世的第二年,徐敬业在扬州起兵造反,矛头直指武则天,徐敬业自小很有才干,武艺高强,骑术非常好。可是他爷爷李蘅吹胶⒆诱庋,一点没高兴起来,反而说:此儿相不善,将赤吾族。甚至还有传言说,一次徐敬业去树林打猎,李尴肷彼镒泳后患,让人在树林防火烧死徐敬业,徐敬业就杀死马,钻到马肚子里,大火过后,从马肚子里钻出来了。

这年,徐敬业犯法被贬到扬州,在扬州遇到犯法的几位官员,这些失意的人坐到一起,负面情绪,爆炸性的增长,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都怪武则天,干脆反了吧,徐敬业由于武艺高强,就被推举为首领,联合一些地方官起兵造反。当时著名的文学家骆宾王,正在徐敬业的手下,替徐敬业写了气势磅礴的《讨武檄》,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一g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这是唤醒天下,对武则天合法性的质疑。

武则天看到以后,一点没生气,问这是谁写的,有人说骆宾王,武则天说这样的人才不被我所有,这是宰相的失职,武则天的确有帝王胸怀,就是一切事情,不是从个人好恶出发,要站在政治利益的高度来考虑,因此武则天能够当皇帝,也你是偶然的。

徐敬业的扬州叛乱,对一心要称帝的武则天来说,构成了一个严重的威胁,作风犀利的武则天迅速做出反应,它调集三十万大军,前往扬州,平定徐敬业的叛乱,那么徐敬业临时组织起来的叛军,能抵挡得住唐朝进攻的大军吗?

徐敬业很快就失败了,首先是他们的军队实力是没法和中央军相比的,其二,它实际行动和打出的旗号不符,打出的旗号是匡扶唐中宗复位,可是他的实际做的事情率军攻打南京,南京据说风水好,金陵有王气,占领南京的人能够得天下,徐敬业占领这里是有自己的小九九的,想称霸一方。既然是借着匡扶唐中宗的旗号,实现个人的野心,就难于获得民众的支持,很快就失败了。

被自己的部下所杀,但是他的被杀并没有使风波平息下去,当时民间暗潮涌动,说徐敬业没有死,躲起来了。有本书叫《纪闻》记载说,徐敬业没有死,和自己的几十个部下,跑到山里当了僧人,法号住括,后来徐敬业还到了南岳衡山个,在衡山修行一段时间,然后和僧人承认自己就是徐敬业,当年起兵杀人不少,现在进过多年修行已经解脱了,说完就死掉了。

还有一个说法,是《本事诗》记载的,徐敬业也好,骆宾王也好,都没有死,两个人在战乱当中逃跑了,则天得到两个首级,是官军为了交差找了两个像他们的人杀了,山寨版的,徐敬业跑衡山为僧了,骆宾王跑到灵隐寺当僧人了,还说有诗人在灵隐寺见过骆宾王,向他请教过文学,真假难说。

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后,武则天迅速调集三十万大军到扬州平叛,徐敬业兵力不占优,又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作战方式上也有错误,所以他的叛乱很快被平定下来,就在这个时候,狄仁杰叛乱地去巡视,那么狄仁杰去巡视叛乱地区,他究竟要做什么呢?

其实早在徐敬业叛乱之后,武则天已经很警觉了,当时武则天在朝中,清楚异己,就觉得徐敬业的叛乱让她很震惊,她一定要大开杀戒,在朝中兴酷吏政治,很杀了一批人。于此同时江南地区,也必须派得力的人去巡抚,江南是个叛乱策源地,这个地方很敏感,从东汉末年开始,南方就与北方处于分裂状态,西晋有过短暂的统一,然后又分裂了,到隋文帝时期又统一,距武则天时代也不过百年左右,这个地方风土人情,民心向背和北方是有区别的,徐敬业叛乱的时候,参与叛乱的人,最多的时候,达到十多万,所以叛乱结束以后,就需要有人去这个地方巡视。

第一,要查访一下,以徐敬业为首的叛乱分子的下落,第二,要把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好好安抚一下,恩威并用,可是当时就有人提出来了,派人一定要慎重,首先要有仁爱的心,能够抚恤孤茕。另外一个就是要明察秋毫,洞察善恶,武则天一想也是,满朝文武一看就狄仁杰合适,就把狄仁杰派去了。狄仁杰巡抚江南这一趟,应该是负有查访徐敬业下落的秘密任务,可以想见武则天心里,虽然见过徐敬业首级,但是心里也在打鼓。

你不觉得狄仁杰写给项羽的那道檄文,明面上是骂项羽,实质是讽刺暗 间的徐敬业的,潜游泽国,啸聚水乡,项羽一生的主要事迹是,发生在北方或者淮河流域,什么时候潜游泽国来着,江南被称为泽国水乡,这道檄文是指桑骂槐,骂的就是潜伏在民间的徐敬业,不过,在正史里面查访徐敬业这件事情,没有明显证据,我想武则天真的给过狄仁杰这道命令,也一定是密令。

60岁,弘道元年(683)正月初五,武后随高宗至少林寺,见其母旧营之所未偿完功,倍感凄凉,作诗并序,令武三思资金绢等物续成功德。七月,高宗下诏今年十一月有事于嵩山,不久因高宗病重改为来年正月。十一月初三,高宗病情加重,下诏罢来年封嵩山。十二月初四,改元弘道,大赦天下,高宗欲登则天门楼宣诏,气逆不能上马,乃召百姓入殿前宣诏。当夜,高宗崩于洛阳宫贞观殿,终年56岁。遗诏皇太子柩前即位,裴炎等辅政,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武后进止。十一日,太子李显即位,为中宗。尊武后为皇太后。

61岁,光宅元年(684)正月初一,改元嗣圣,大赦天下,中宗立韦氏为皇后。武太后撰写《高宗天皇大帝溢议》及《述圣记》。二月六日,武太后与裴炎等废中宗为庐陵王,幽于别所。七日,立相王李旦为皇帝,为睿宗,改元文明,政事由武太后处理。八日,废皇太孙重照为庶人,流韦玄贞于钦州。九日,令丘神绩往巴州监视废太子李贤,以备外虞。以韦待价为山陵修作使,率兵民营造乾陵。三月初五,废太子李贤在巴州自杀。四月二十二日,迁庐陵王李显于房州,二十六日迁均州。五月十五日,高宗灵柩运往长安,武太后作《高宗天皇大帝哀册文》,留镇洛阳。八月十一日,葬高宗于乾陵,庙号高宗,刻述圣记碑立于陵前。九月初六,武太后改元光宅,改东都为神都。二十一日,武太后追王其祖:五代祖克己为鲁靖公,高祖居常为太尉、北平恭肃王,曾祖俭为太尉、金城义康王,祖华为太原安成王,父士彟为魏忠孝王。立五代祠堂于文水。二十九日,徐敬业以匡复为名在扬州起兵。十月初六,武太后令李孝逸等率兵30万讨伐徐敬业。十八日,斩裴炎于都亭。十一月初四,武太后令左鹰扬卫大将军黑齿常之为江南道行军大总管讨伐徐敬业。十八日,徐敬业败逃,部将王那相杀徐敬业后投降。李孝逸令追捕余党,平定扬州。

62岁,垂拱元年(685)正月初一,因平息徐敬业反叛,改元垂拱,大赦天下。二月初七,武太后下诏:“朝堂所置肺石及登闻鼓不预防守。有上朝堂诉冤者,御史受状以闻。”三月二十一日,再迁庐陵王李显于房州。四月,下《求贤制》,制令自举。十一月,武太后作《方广大庄严经序》,撰《臣规》两卷,普赐臣僚,以教为臣之道。

63岁,垂拱二年(686)正月,武太后欲复政于睿宗李旦,李旦固让,请武太后继续理政。武太后开始起用酷吏。三月初八,武太后令铸铜匦,这是一个功能齐全的意见箱。十二月,免并州百姓庸、调二税,终其身。

64岁,垂拱三年(687)正月初二,武太后封皇孙李成美为恒王,李隆基为楚王,李隆业为赵王。

65岁,垂拱四年(688)正月初五,武太后在神都洛阳立高祖、太宗、高宗三庙,令四时享祀如京师太庙之仪。十一日,令毁乾元殿,就地建造明堂,由薛怀义督办。四月,武承嗣造瑞石,让唐同泰献上,其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武太后命名为“宝图”。五月十八日,武太后加尊号称“圣母神皇”。七月初一,武太后更名“宝图”为“天授圣图”,改洛水为永昌洛水,“宝图”所出为“圣图泉”,设永昌县于泉侧。封洛水神为“显圣侯”,嵩山为“神岳天中王”。又以先于汜水得瑞石,改汜水为广武。八月十七日,琅邪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太后。武太后令丘神绩讨伐,未至,李冲已为地方军所败。二十三日李冲被其旧部杀掉。二十五日,越王李贞起兵于豫州,攻陷上蔡。九月初一,武太后令左豹韬卫大将军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讨伐李贞,削李贞属籍,改姓虺氏。十一日,兵临城下,李贞自杀,平豫州。十三日,杀韩王、鲁王等参与叛乱者。十二月二十七日,明堂建成,号“万象神宫”,富丽堂皇,准许民众入内参观。武太后又令于明堂之北起天堂,以贮夹像。颁《亲享明堂制》。

66岁,载初元年(689)正月初一,武太后服皇帝衮冕,大飨万象神官,登则天门,改元永昌,大赦天下。初三,在明堂接受朝贺。初四,布政于明堂,颁九条以训百官。初五,在明堂飨群臣,吐蕃等遣使来贺。二月十四日,武太后尊其父魏忠孝王为周忠孝太皇,其母为周忠孝太后,文水陵为章德陵,咸阳陵为明义陵。置祟先府官。十五日,武太后再追王其祖:鲁靖公(克己)为太原靖王,北平王(居常)为赵肃恭王,金城王(俭)为魏义康王,太原王(华)为周安成王。十一月初一,武太后大享万象神官,改元载初,并始用周正(周历),即以十一月为正月,十二月为腊月,正月为一月。

67岁,天授元年(690)正月初二,武太后布政于明堂。八日,下诏推行新造的字,其中新造字“曌(或作瞾)”为己名。改诏书为制书。二月十四日,武太后策试贡生于洛城殿,数日方休。贡生殿试自此开始。四月十一日,范履冰下狱死。告密之风起。七月,置制狱于丽景门,专理谋反案以扫除政敌。九月,远近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6万余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氏。睿宗皇帝也上表自请赐姓武氏。九日,武太后隆重登基称帝,大赦天下,降睿宗皇帝为皇嗣,赐姓武氏,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十二日,群臣上尊号曰“圣神皇帝”。十月十四日,改文水县为武兴县,县令品秩同赤县(京师长安),百姓世代免除赋税。

68岁,天授二年(691)一月二十三日,杀丘神绩。二十八日,杀史务滋。二月,开始惩治酷吏,杀周兴、索元礼。九月二十五日,傅游艺下狱死。魏王武承嗣授意,凤阁舍人张嘉福使王庆之率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太子,皇帝不许,王庆之即以死泣请,皇帝只得赐其印纸一张为出入凭信,才使他离去。后王庆之多次求见专言此事,皇帝怒,命凤阁侍郎李昭德赐杖。李昭德引王庆之出光顺门,立即杖杀,余党散去。之后,李昭德、狄仁杰都劝武则天立亲子为太子,无人再敢为武承嗣等求乞。

69岁,长寿元年(692)一月初一,皇帝召见存抚使所推荐的人。全部试用,高者试凤阁舍人、给事中,次者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试官自此开始。二月初三,吐蕃、党项部落万余人归顺,分设十州。三月,五天竺国遣使朝贡。五月,吐蕃酋长曷苏率部请归降。六月,别部酋长咎捶率羌蛮8000余人归降。八月,女皇帝令严善思按问旧狱,平反冤案850余人,罗织之风开始平息。十月,狄仁杰请放弃安西四镇,皇帝不纳。二十五日,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收复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发兵戍守。

70岁,长寿二年(693)一月二十四日,前尚方监裴匪躬、内常侍范云仙私自拜见皇嗣李旦,被腰斩于市。又有人告李旦欲谋反。皇帝命来俊臣审问其随从人员,太常工人安金藏自剖其胸以证明李旦不反。皇帝亲临探视,叹曰:“吾有子不能自明,使汝至此。”即令停止审查此事。这是圣神皇帝第一次在人前承认错误。九月初九,武承嗣等5000人上表请加尊号曰“金轮圣神皇帝”。皇帝在万象神宫举行庆典接受尊号。是年正月初二,皇嗣李旦之妃,窦德妃(唐玄宗的生母)及刘氏(肃明皇后)为武则天所杀,尸体下落不明

71岁,延载元年(694)一月初十,帝令娄师德为河源、积石、怀远等军营田大使,令做好边境营田。二月,王孝杰击败吐蕃、突厥各3万余人。韩思忠击败泥熟俟斤等万余人。十六日,帝命薛怀义为伐逆道行军大总管,率18位将军讨伐默啜。八月十七日,蕃胡慕义,捐钱百万亿,请立天枢,以颂女皇帝功业。帝令于端门外铸天枢。

72岁,天册万岁元年(695)正月初一,女皇加号“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改元证圣,大赦天下。十六日夜,明堂起火,照城中如昼。二月初四,杀薛怀义。十六日,皇帝去除“慈氏越古”之号。四月初一,天枢铸成。天枢由工匠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酋长名,女皇亲自书写枢名:“大周万国颂德天枢”,群臣赋诗称赞。七月,吐蕃犯临洮,皇帝令肃边道大总管王孝杰讨伐。九月初九,皇帝合祭天地于南郊,加号为“天册金轮大圣皇帝”,赐宴九日,改元天册万岁,大赦天下。

73岁,天册万岁元年(695)腊月初一(这时已进入696年),皇帝前往嵩山封禅。十一日,封嵩山为“神岳”,改元万岁登封,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成县为告成县。免天下百姓当年租税。三月十六日,新明堂建成,规模小于旧者,名曰通天宫。四月初一,皇帝行亲享之礼,改元万岁通天(辞海等附录作三月改元),大赦天下。五月十二日,营州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举兵反叛,攻陷营州。李尽忠自称可汗,以孙万荣为先锋,兵至数万。二十五日,武则天令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左卫大将军李多祚、麻仁节等二十八将率军征讨。七月,皇帝令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防备契丹。八月二十八日战于峡石谷,唐军大败。继而叛军又设计伏击,唐军全军覆灭。武则天再次发兵征讨。九月二十一日,默啜率部讨伐契丹,皇帝封其为迁善可汗。十月,默啜破松漠,虏李尽忠妻、子。皇帝加封默啜为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在唐军与突厥的共同打击下,不久李尽忠兵败身亡。李尽忠死,孙万荣代领收拾其众,军势复振,数侵扰州县,攻陷冀州,河北震动。

74岁,神功元年(697)四月初三,九州鼎铸成。十八日,武则天令武懿宗、何迦密率军征讨。五月初八,又令娄师德、沙吒忠义率军二十万征讨。六月初三,皇帝下《暴来俊臣罪状制》,杀来俊臣。三十日,斩杀孙万荣,讨平契丹,余部降于突厥。

75岁,圣历元年(698)正月初一,皇帝祭通天宫,改元圣历。本月,皇帝下《条流佛道二教制》,禁止佛、道教徒相互毁谤。三月初九,托病,令徐彦伯召回庐陵王李显。二十八日,庐陵王至神都洛阳。八月十一日,武承嗣因求作太子不得忧愤而死。十三日,皇帝令武重规、张仁禀、李多祚等率兵30万讨突厥。九月十五日,李旦固请让位于李显,皇帝准,立李显为太子。十七日,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以讨突厥。二十一日,以狄仁杰为河北道副元帅,知元帅事,帝亲自送行。

76岁,圣历二年(699)腊月二十五日,赐太子姓武氏。大赦天下。二月,登嵩山,过缑山,谒升仙太子庙,亲书升仙太子碑文,立碑于缑山升仙太子庙。四月,吐蕃赞婆等来降。十八日,皇帝为防止身后太子与武姓不相容,令太子、相王、太平公主与武攸暨等作誓文,告天地于通天宫,铭之铁券,藏入史馆。七月,吐谷浑1400帐归顺。本年,改昊陵为攀龙台,顺陵为望凤台。

77岁,圣历三年(700)正月,以西突厥竭忠事主可汗斛瑟罗为平西大总管,镇守碎叶。三月初六,令东至高丽国,南至真腊国、西至波斯、吐蕃及坚昆都督府,北至契丹、突厥,并为入蕃,以外为绝域。四月二十九日,在三阳宫避暑,作成《宴石淙诗及序》。五月初五,服长生药病愈,改元久视,大赦天下,去“天册金轮大圣”之号。六月,令契丹降将李楷固击契丹余党,全部平定。七月,吐蕃将领麴莽布支侵犯凉州,围昌松,被唐休璟打败。十月初十,下诏复以正月为十一月,腊月为十二月,一月为正月。

78岁,大足元年(701)正月初三,成州言佛迹现,故改元大足。八月,苏安恒上表请圣神皇帝还政,抑武兴唐。十月,皇帝与太子李显、相王李旦等从洛阳回到长安,改元长安,大赦天下。十一月,武则天以郭元振为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大使。郭元振到任后,以南境硖口设和仁城,北境碛口设白亭军,控其要冲,拓宽州境一千五百里,突厥不敢侵扰。郭元振又令甘州刺史李汉通开置屯田,五年中夷夏畏慕,令行禁止,牛羊遍野,路不拾遗,积军粮可支数十年。十二月,武则天为其父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碑(又称攀龙台碑)于文水吴陵。碑高5丈,宽9尺,厚3尺,碑文6700余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墓碑。碑文由唐代宰相李峤撰写,记载了武氏家族的起源及其父武士彟的一生经历,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是年,李显之女永泰郡主李仙蕙及其夫武延基因窃议二张事,被杀,郡主年仅十七岁,一起被杀的还有李显的世子邵王李重润后郡主追封永泰公主,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坟墓被冠称为“陵”的公主

79岁,长安二年(702)正月十七日,首设武举选将才。六月,为其母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于咸阳顺陵,也是一块巨大的墓碑。碑文由武则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撰写,记载了其母杨氏的一生经历。十一月一日,封相王李旦为司徒。命苏审查酷吏旧狱,昭雪者众多。十二月,设北庭都护府于庭州,使安定北境。

80岁,长安三年(703)正月初一,令武三思、李峤、朱敬则等修《唐史》。四月初九,吐蕃遣使献马千匹、金二千两求婚。六月初一,突厥默啜又遣使请以女嫁太子之子。是年,武则天在麟德殿会见并设宴款待日本遣唐使粟田真人

81岁,长安四年(704)八月,病卧长生殿。十月二十二日,封秋官侍郎张柬之为同平章事。十一月初五,封天官侍郎韦承庆为行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封张柬之为守凤阁侍郎。

82岁,神龙元年(705)正月初一,改元神龙。病重。下诏:“自文明以来得罪者非扬、豫、博三州及诸反逆魁首,皆赦免。”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暐等迎太子李显,杀张昌宗、张易之,进至皇帝寝宫,逼迫让位。二十三日,皇帝令太子李显监国。二十四日,传位于太子李显。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即帝位,是为中宗。封相王李旦为太尉,同三品。太平公主加号镇国。令免今岁税赋,放宫女3000人。皇族中的流放者和籍没者,子孙皆复属籍,量叙官爵。二十六日,圣神帝移居上阳宫。二十七日,中宗李显率百官谒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二十九日,中宗李显封崔玄暐为守内史,敬晖、桓彦范为纳言,张柬之为天官尚书,袁恕己为凤阁侍郎,并同三品。二月初一,中宗率百官诣上阳官问则天大圣皇帝起居,此后每十日一往。初四,中宗复国号为唐,郊庙、社稷、陵寝、百官、旗帜、服色、文字均恢复永淳前原状。复改神都为东都,北都为并州。五月初四,中宗迁周七庙神主于西京崇尊庙。下诏:“武氏三代讳,奏事者皆不得犯。”立唐太庙社稷于东都,封张柬之等五人为王,降武氏诸王为公。十一月二十六日(公元705年12月16日),则天大圣皇帝崩于上阳宫仙居殿,享年八十二岁遗诏去帝号,与高宗合陵,并赦免王皇后及萧淑妃的族人。

神龙二年(706)五月十八日,葬则天大圣皇帝于乾陵。谥曰:“则天大圣皇后”。

太平公主在协助李隆基政变除掉韦后以后,与李隆基发生权争。她曾经要求睿宗废掉太子李隆基,并积极培植党羽。此时,朝中七位宰相有五位是经由太平公主任命,文武百官除了姚崇,宋璟等寥寥数人外,大多数都依附太平公主。睿宗则试图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寻求政治平衡,以避免伤害到任何一人。

在此期间,太平公主曾劝说唐睿宗下旨,搜集编撰了上官婉儿的著作,保留了这位才女的作品。

覆灭

延和元年(712年)八月睿宗传位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为太上皇,改元先天。同年,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去世。

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公主准备以羽林军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夺权。李隆基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发制人,诱杀了左、右羽林将军和宰相。太平公主见党羽被诛杀殆尽,不得不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后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请唐玄宗恕其死罪,被唐玄宗拒绝,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其夫武攸暨坟墓也被铲平。

争议与疑点

关于太平公主是否真正计划过谋反这一点,一直以来存在疑问。一部分人认为,她骄横跋扈,与李隆基已经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不可能没有谋反之心。但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以太平公主在朝中完全占据上风的局势和她多次成功政变的经验,她若当真谋反,不可能如此轻易就被李隆基平定。

《新唐书》记载,武则天十四岁被召入宫时,在母亲杨氏的恸泣中,武则天淡然一句:「 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 」

俗话说:从小看大,三岁看老。十四岁的少女,如此坚定的心智与远大的眼光,足见她一生的野心与欲望。

从才人到尼姑,她没能躲过男权 社会 的秩序枷锁;从尼姑到昭仪,她以深情为筹码,开启了她命运之轮的大逆转。

武则天明确的以皇后凤印为目标,怀龙胎、斗淑妃、灭皇后、杀幼女、笼朝臣……手段狠辣,层出不穷。当她终于登上后位,却只是她权力生涯的一个起点。

公元664年,宰相上官仪请求废后,李治亦以为然。武则天立即到李治面前自诉,李治又担心武则天怨怒,因此哄骗她说:「 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 」

从此每当李治理政,武则天便「 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 」

683年,李治驾崩,临终遗诏:「 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武则天)决定。 」

太后称制的时间不长,她一废中宗李显,再废睿宗李旦。终于在她67岁的那年,公元690年,开始了她的女皇岁月。

中国 历史 上掌权称制的女主不少,而能够称帝的,唯有武则天。

她上承贞观,下启开元,临朝称制二十四年,称帝在位十五年。这期间她时而清醒,时而昏聩。

施行酷吏政治以巩固统治、蓄养男宠以永葆青春。

但又尊崇佛教,打击门阀,扶植庶族,发展科举;创立殿试武举,为武周一朝选拔大批人才;命人编撰农书《兆人本业》颁布天下,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重视农业经济;增兵安西四镇,平定突厥,保一方太平。

公元706年,神龙政变后十个月,困居洛阳的武则天,在郁郁寡欢中走完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临死前,武则天让儿子削去她的帝号,从「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 」,改称为「 则天大圣皇后 」。她选择了告别帝位的称号,改以唐高宗皇后之名义,请求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

她死后,乾陵前竖立起了一座高大耸峙的无字碑。

一代女皇,一生功过,任人评说。

推古天皇生于公元554年(中国南北朝时期),原名额田部,是第29代钦明天皇的女儿。 《日本书纪·卷第二十二》称她「姿色端丽、进制轨制」,有倾国倾城之貌。

公元571年,按照“ 日本皇族宣称要保持皇族血统纯正 ”的习俗安排,额田部成为同父异母兄长敏达天皇的妃子,即嫁给了亲哥哥。五年后,敏达天皇的皇后广姬去世,23岁的额田部皇女被立为皇后。

公元592年,在异母弟崇峻天皇被暗杀后,为稳定局势,38岁的额田部被拥立为天皇。 是日本 历史 上的第三十三代天皇和第一代女皇。

即位之初,推古天皇便立圣德太子为皇太子,总摄朝政。在推古天皇在位的36年间,日本皇室以圣德太子为中心,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是谓推古朝改革。

包括加强皇权,削弱豪族的权力;实行冠位十二阶制度,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推行“宪法十七条”,成为日本最早的管理国家的道德守则;对朝鲜半岛的新罗、百济用兵,迫使新罗、百济臣服日本;推崇大乘佛教,使得日本固有的母权得到有效延伸,等等。

公元607年,她派遣小野妹子为遣隋使, 第一次以强调日本的独立性为目的入隋。 第二年开始让留学生、留学僧与入隋使节同行。此后不断派遣隋使、遣唐使,学习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文化,成就了日本文化兴盛时期。

在推古天皇和圣德太子的励精图治下,国家进入繁荣昌盛的局面,创造了日本封建史最传奇的时代—— 飞鸟时代

公元628年4月15日,在位36年的推古天皇在小垦田宫去世,终年74岁,汉风谥号「 推古天皇 」,和风谥号「 丰御食炊屋姬尊 」。

善德女王出生年份目前史书并没有确切交待,一说公元606年(中国隋朝时期)。 原名金德曼,是新罗王朝第26代君主真平王金白净的长女 ,自幼聪慧机灵,才貌双全,深得其父真平王宠爱。

公元632年,真平王驾崩,因没有儿子,新罗文武百官经过商议,拥立真平王长女金德曼为王, 是为新罗王朝第27代国王,也是新罗王朝乃至朝鲜 历史 第一位女性君主。 因为金德曼死后的谥号是「善德王」,所以通称「善德女王」。

善德女王在位期间,以仁爱治天下,对内大力推行改革。向全国各地派遣官员赈济百姓,以收复民心;镇压叛乱朝臣叛乱,以稳定内部团结;建造“芬皇寺”,借用佛教的力量巩固政治。

善德女王在位期间,朝鲜半岛处于三国鼎立时代,新罗与高句丽、百济之间的战争持续不断。其中以高句丽最为强大,甚至侵扰中国唐王朝东北地区。

她主动派遣使者前往同时期的中国唐王朝,成功与大唐王朝结成同盟,并对唐朝一直保持独立自主的态度。

后来高句丽与百济联合进攻新罗时,她派遣使者前往唐王朝向唐太宗李世民求援,当时唐太宗正好在亲征高句丽,于是唐王朝和新罗王朝前后夹攻,打败了高句丽王朝和百济王朝。为日后新罗王朝统一朝鲜半岛奠定坚实基础。

唐王朝和新罗王朝的第一次联合取得了胜利,让两国往后的沟通和交流更加频繁。

可以说在新罗危难时期,善德女王引领国家走向了安定,而她的出现也绝不是偶然的。

公元647年,在位15年的善德女王因病去世,终年41岁,庙号「圣祖」,谥号「善德王」。

由于善德女王终身未嫁,没有留下子女,所以她临终前指定堂妹金胜曼继承王位,姊终妹及,也就是后来的「真德女王」。

赤玛伦太后生于公元649年,出身于吐蕃著名的四大尚族之一的没庐氏家族。 据藏文史书《贤者喜宴》记载,没庐氏系干布父系亲属中的一支。

她是芒松芒赞的王后,公元676年,赞普芒松芒赞病逝。赤玛伦在芒松芒赞去世的第七天生下遗腹子赤都松赞。

赤都松赞的突然去世在吐蕃国内造成了巨大的政治危机,也迅速点燃了吐蕃国内本未完全平息的烽火。孤儿寡母,权臣的春天来临了。

吐蕃国内形势危如累卵,《旧唐书·郭元振传》记载,当时「吐蕃国中大乱 ,嫡庶竞立, 将相争权 ,自相屠灭……兼以人畜疲疠, 财力困穷。」

赤都松赞即位后,赤玛伦以母后的身份辅佐,挽狂澜于既倒。

公元704年,其子赤都松赞为平息叛乱而死于军中。新即位的赞普赤德祖赞年幼,母后琛氏又不谙政事, 历史 再一次把赤玛伦推到了前台,五十六岁的她再次摄政。

赤玛伦辅佐其夫、代幼王摄政,代孙王主政,历经吐蕃三代赞普,被称为吐蕃一代女王。 但是并未能像武则天一样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朝代,成为真正的赞普。但从实质上来说,在705—712的八年间她已经完全掌握了吐蕃的军、 政、财三大权,而且功绩显赫。

对内,剪除权臣家族,将军政大权收归王室;灭小邦悉立国之乱,扩大吐蕃的版图;整治吐蕃内政,采取扩大军队编制、征集“平民”黄金赋税等强国措施。

对外,与大唐在长安登坛合盟,史称「 神龙合盟 」,恢复两国经济交流。并为孙子赤德祖赞连续两次向唐朝派出求婚使团,以联姻的方式缓和国内紧张局势,安边息战。

最终,大唐将年仅14岁的 金城公主 嫁给赤德祖赞为妻。金城公主的入蕃将唐朝与吐蕃关系的发展推进到了新的高潮。

公元712年冬天,影响和塑造了两代伟岸之君、将吐蕃的国势推向巅峰的铁腕太后赤玛伦逝于吐蕃准地。吐蕃王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8891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0
下一篇2023-07-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