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交的人物生平

孙交的人物生平,第1张

孙交,初名蛟,字志同,号九峰。景泰四年(1453)生于城北九峰山(今钟祥张集九华山),乡试举入太学,受到当时理学名臣、杰出学者海南人丘浚的器重,并为其更名孙交。成化十七年(1481)岁次辛丑科进士,名列二甲第11名(该科一甲3人二甲95人三甲200人),可以说是出类拔萃。当然他的科举表现也受到了朝廷的重视,初授南京兵部车驾主事,因为办事干练,为南京兵部尚书王恕所重。王恕以奉公守法敢于直谏而名振朝野。弘治初,王恕执掌吏部,荐升他担任稽勋员外郎,历文选郎,又升验封郎中。弘治四年(1491)王恕撰《吏部奏议》九卷,就是孙交帮忙编排的,还请在诗坛颇具声望及影响的李东阳为之作序。不久父母病重,孙交请假归省遂丁父母忧。守制结束后,起复补稽勋郎中又调文选,前后居吏部十四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廉洁奉公的人多有推引。弘治十四年(1501)迁太常少卿,提督四夷馆。弘治十七年(1504)九月二十七日,宣府、大同一带有边警,他奉命经略黄花镇诸边隘,孝宗皇帝亲赐金绮为他壮行。当时他的朋友被称为“弘治四杰”的边贡有诗“送孙志同经略居庸二首”相赠,其中一首这样写道:“宝剑青骢马,秋高出塞行。田公受新律,武子旧传兵。鼓角边云惨,旌旗海日明。穹庐莫南徙,中国有长城”。充分表达友人对他此行的期待(《华泉集》卷3)。到任后孙交深入险要,现场指挥调度。他采取增修垣堑,广植树木等办法有效地阻滞了敌骑的进攻。他还用空余时间到边卫学校担任教授,以训武官子弟。特别是从永乐时开始,每年都遣隆庆诸卫军采办薪炭供应内府。其后虽然罢之,但又令每岁输银二万两,边军为此受困多年,孙交直接上奏朝廷予以免除。他在奏疏中说:永乐时边关林木茂密,因为军士采办薪炭之故,现在已经“无木可采”了,“边关树木稠密,盖欲扼虏骑之奔驰,资我军之防守”。虽然现在已经改为纳银,但这种无名之税不是盛世所应该有的,“乞轸念边士贫苦,尽行蠲免,以示优恤”。他还“尤虑林木有限,用度无穷”,建议“勑山厂侍郎,于无碍山地,设法种树,岁以百万计,以为后来薪炭之需,则不必重敛于人,而自享无穷之利矣”(《武宗实录》卷2)。新皇武宗朱厚照及时采纳了他的建议,自此种树成为边防军人的一项长期任务。边贡在“题孙志同侍郎扇图”中对孙交种树给以高度评价:“青青山上松,缭之以白云。云山不可到,图画只空闻。山木各有林,烈士各有心,借问种树意,悠悠汉江深”(《华泉集》卷7)。从以后的朝官巡阅边镇的报告中,我们还清楚地看到了造林已经作为考评的重要项目。崇祯五年(1632),直隶巡按御史王道直于巡视山海关至保定镇后,进呈《阅边图册》,其中除查点军马的记录之外,还记载栽补过的树株、创设过的炮台、挑浚过的濠堑、修补过的边墙、铲削过的偏坡等事项(《崇祯长编》卷60)。

由于他的特殊贡献,正德元年(1506),孙交擢升光禄卿。正德三年(1508),孙交进升户部右侍郎,提督仓场,管理漕粮收储。但不久又改任吏部。当时吏部尚书是经大学士焦芳推荐依附宦官刘瑾,由左侍郎升为尚书的张彩,此人能言善辩,左右逢源,深得专权谋叛的刘瑾喜欢。刘瑾曾直言训问张彩:“人皆晋升后亲往谢余,尔何不见,何也?”张彩回答说:“擢升于我者皇帝恩泽也,谢尔者岂不世人非议也”!刘瑾干笑道:“知我者,莫若乡党也!”。正德五年(1510)六月,刘瑾办寿,“朝官赴贺,跪于庭下,瑾不睬。差人请彩往,瑾立出门迎之”。可见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这些事情对正直的孙交来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要对工作负责对上司的前途命运负责,因此私下里和张彩没少交流,《明史》用“数规切”来表述他们之间的沟通。然而好心没有得到好报,张彩认为是孙交故意跟他过不去,一怒之下将这位好心的下属调往南京任了虚职。

正德五年(1510)八月,刘瑾擅权被诛,随后群臣追论阉党官员。吏部尚书张彩被逮,死于狱中。刘宇、焦芳等已致仕,削籍为民。刘瑾亲信锦衣卫指挥杨玉、石文义等处斩。尚书、侍郎以下依附刘瑾的官员多人续被罢黜。朝廷正到用人时,孙交因此得到重用,由南京吏部右侍郎进南京吏部尚书。正德六年(1511)正月,杨一清由户部尚书改为吏部尚书,空下来的户部尚书位置就由孙交来顶替,这是朝廷认真权衡的结果。虽然孙交熟悉吏部事务,但他更擅长经济管理工作。当时征讨流寇,调度繁急,连岁灾荒,正赋不足。孙交筹划适宜,勉力支撑,既保障了前线的供应,又使饥民得到赈荒救济,因此,老百姓不至于十分贫困破敝。他的贡献得到了武宗皇帝“赐玉带麟服”的奖赏,也使他陷入地位不保的尴尬。贪赃者认为有孙交在,感到很不方便。特别是武宗皇帝准备以太平仓赐给幸臣裴德、云南镇守中官张伦奏请开采银矿、南京织造中官吴经奏请经费等问题,孙交态度坚决予以否决,因而群起攻之。正德八年(1513)五月,孙交与礼部尚书傅珪都“以守正见忤”,权幸“遂矫旨令二人致仕”。当时给事中李阳春、御史原轩等为他们请留求情,没有被武宗皇帝采纳。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孙交回到故乡后隐居在老家城北九峰山,其旧僚无锡人邵宝在“寄孙九峰司徒”诗中就有“九峰山里寄书来,珍重司徒手自裁”之句。当然孙交在家也没闲着,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当年在南京时,曾拜博学鸿儒南京刑部尚书何乔新为师,研究学问。“僚友以事简多暇,相率谈谐饮弈为乐”,而“交默处一室,读书不辍”。别人在吃喝玩乐花天酒地,他却关门苦读圣贤书,这就是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后来有人指责他不合群,他却说:“面对着圣贤经典,听他们说话,不是远远胜过同宾客、妻妾闲聊吗?有什么不合群的呢?”。从江苏人靳贵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孙交的博学,“夜与孙九峰吏侍论丘深庵(海南人丘浚)太学故事,慨然兴仰,乃用壁间黎太仆先生韵赠孙:空庭坐秋夜,茅塞赖君开。酷暑何方去,秋风此又来。口碑真胜石,心醉不缘杯。雪掩深庵冷,谁当为育才”(《石仓历代诗选》卷467)。孙交在《安陆州志》自序中说:“晚归林下,日以笔墨自娱”,这就是他的境界,这种境界让他在官场以外又获得了新的成就,著作有《安陆州志》《荆门州志》《国史补遗》《晚节园集》等各若干卷。当然他也经常与朋友一起游览家乡的风景名胜。在登聊屈山后孙交兴之所至赋诗一首:“聊屈山高锁翠烟,名从左氏至今传。兵屯楚伯雄风远,运启兴藩王气先。倦鸟知还栖古木,神龙或跃在深渊。春游未尽登临兴,还拟中秋看月圆”。“倦鸟知还”,栖息“古木”,才有归宿。“神龙”知归,回到“深渊”,才能自由。此时此刻那种激流勇退,叶落归根的快乐心情充分表达无遗。

封国湖广安陆州的宪宗皇四子兴王朱祐杬,十分看重孙交的品行和才干,与他交往甚密,连宫中想吃的食物,也“令中使于孙尚书家索之”,还专门把紧靠阳春台旁边的一块闲地割让给孙交“以益其宅”。后来嘉靖皇帝继位以后,有中官告孙尚书侵地,世宗说:“此先皇所赐,吾敢夺耶”?这一方面说明嘉靖皇帝的确是个孝子,非常尊重父亲生前的决定。另一方面说明嘉靖皇帝还在钟祥王府生活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孙交的为人,所以才有“世宗在潜邸知交名,甫即位,召复故官”。这是后话暂且不谈。

却说兴王与孙交的交往差一点让他们成为儿女亲家,这是因为孙交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千金**,而兴王世子朱厚熜也长得少年英俊,兴王越看越喜欢,“欲聘为世子妃”。与王爷结为皇亲,这件事在普通人眼里是求之不得的,然而孙交却是一位久经政治熏陶的老臣,深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又不好拒绝,十分婉转地说:“王爷私下待我甚厚,这没什么好说的,但如果要把我的女儿纳入王宫,别人会说是我在巴结王爷想做皇亲,我不愿意让别人误解我,因此只能感谢王爷的一片好意”。兴王心中虽有不悦,但他知道这事强求不成,只得敷衍了事(《震川集》卷5)。

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二十二日,因明武宗皇帝朱厚照驾崩无子嗣位,兴王世子朱厚熜按太祖“兄终弟及”的遗训进京登基,成为明朝第十一任皇帝,以第二年(1522年)岁次壬午为嘉靖元年,世称嘉靖皇帝。这位少年天子公私分明,虽然与孙家**联姻不成,但他不计前嫌任人唯贤。当有人提出让孙交复官的建议后,立马得到了批准。正德十六年(1521)五月初一日,御史周宣奏请说:“图国家治安在培养士气,培养士气在辨别忠邪……至如大学士谢迁、刘忠,尚书孙交、邵宝……先朝旧臣,素协时望,宜亟赐召用,使天下知守道不回之士虽遭废斥,尚有登用之期”(《世宗实录》卷2)。嘉靖皇帝立即批转所司议行。吏部奉诏查先朝直言守正降黜并乞归诸臣,于五月六日就拿出了“待次征召”的计划。五月十三日,嘉靖皇帝下达了征召户部尚书孙交复原职的诏书,并且“遣官赍敕征之,令即日驰驿来京”,可见新皇求贤的心情是非常迫切的。官复原职对吃官饭的人来说,肯定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孙交并不愿意,而是多次上疏“辞免新命”。其中的原因在当时就有人说是“女不欲纳王宫”,“盖以此自嫌”,这也是猜测之词,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其女终生不复嫁人”。也许这是原因之一,也可能他真的希望把机会留给别人,究竟为何只有他自己知道。当然孙交的辞免是无力的,并且越是辞免嘉靖皇帝就越是坚持。七月十五日,孙交以衰老不能赴召的辞疏上达朝廷,嘉靖皇帝当即回复:“卿累朝耆旧,清慎老成,顷以佥言召用,且令吏部遣官趣行,其遵初命,即日就道,以副朕简贤图治至意,慎无再辞”(《世宗实录》卷4)。其实七月三日,嘉靖皇帝批准侯观乞休之后,户部暂时由左侍郎秦金主其事,户部尚书的位置对孙交早就已经虚位以待了。九月二十日,风尘仆仆赶到北京的孙交再次上疏辞免,嘉靖皇帝仍然不批准,还赞扬他名德老成,让其快快就职。孙交仍然不安心,只到十二月二日他第三次以身体有病要求退休的请求遭到驳回后,才暂时打消了辞归的念头。孙交的起用受到了人们的拥护,福建人郑善夫在“上孙九峰大司徒”书中称:“今上圣明,应运御天,而我公实起而辅之,是今日圣君贤相,一时同潜于襄汉之表”(《少谷集》卷20)。江苏人顾璘在“启孙九峰公书”中也说:“伏唯我公还朝,社稷幸甚……既见邸传,莫不举手相贺”(《顾华玉集·息园存稿文》卷8)。

重新履职的孙交虽然已经年近古稀,但他仍然十分敬业,他没有忘记老兴王过去对他的厚爱,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这位历经四朝的老臣,在正德十六年(1521)十二月十四日上的第一道奏章,就是要嘉靖皇帝坚持日读《皇明祖训》,还要求皇宫的学习讲座每天都要开讲并且长年不断。他认为“圣祖精神心术尽在此书,深有得于大学之道”。言行都要遵循准则,“合则决然行之,悖则决然止之,如此则圣心允合于圣祖之心,而圣治亦可以同符矣”。嘉靖皇帝看到奏章非常高兴,“览奏具见忠爱,朕当一一讲明施行”。孙交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发挥了许多这样独到的作用,如议迁显陵到天寿山一事,孙交向嘉靖皇帝建议说:“山陵事体重大,太祖欲迁仁祖于钟山,就是担心泄漏了灵气才没有实行,这些事在《皇陵碑》上写得清清楚楚,所以要慎重”。他的一番话让嘉靖皇帝取消了迁移钟祥显陵的计划。他兴利除弊不遗余力,如武宗后期所形成的侈汰风气,造成库藏殚虚。孙交采取裁减中官冗员,除去经制宿弊等办法,使国力逐渐恢复。如正德中,上林苑内臣至99人,侵夺公私地不计其数。嘉靖皇帝即位后命留18人,但不久又复传奉至62人,孙交乞汰如初,且侵夺地尽数归还。御马监阎洪请给外豹房地,孙交说:“先帝以豹房故,贻祸无穷。阎洪等欲修复以开游猎之端,非臣等所敢闻”。在他的坚持下只颁诏以地十顷给豹房,余令百户赵恺等佃种如故。他还奏疏认为各处巡抚官每岁入京议事不便,除漕运总兵、参将八月会议运事外,其余应议重大事止令奏请等等。这些建议,嘉靖皇帝基本上都予以采纳,使朝政振兴,面目一新,因而得到了朝野的许多好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任期间孙交曾有“安陆(钟祥)乃发迹旧都,民贫役重,每岁有起运钱粮,乞改为存留,以培根本”的奏本,获嘉靖皇帝准许,这是孙交为家乡人民所做的最大一件好事。

孙交言论谦恭谨慎,从不以势位骄人,因而在朝中颇有人缘。给事中夏言等清核皇庄田,极言皇庄为害于民。在孙交的努力下,使正德以来投献侵牟之地,大多逐渐退还于民,宦戚辈虽从中阻扰,而朝野投以赞许,因此有许多拥护他的朋友。世讲之好谓两姓子孙世世有共同讲学的情谊,后称朋友的后辈为世讲。明人称孙交与李东阳为湖广同乡相厚,又与杨廷和之父杨春同中辛丑科进士,有世讲之好(王琼《双溪杂记》)。有一次,孙交奉诏上各官庄田数,因为视旧籍有所不同,嘉靖皇帝责问其原因。户部主事林应骢主动承担责任“部疏,臣司检视,即有误,当罪臣。尚书总领部事,安能遍阅?今旬日间,户、工二部尚书相继令对状,非尊贤优老之意”(《明史》列传第95)。最后还是孙交出面解释才化解了皇帝心中的疑问。他从容不迫地说:“旧籍多是因为奏请投献,数多有妄报也。新籍少是因为奉命清核,田多除豁也”。显然这是孙交认真调查的结果,因为“帝意稍解”,也让那位“妄言奏扰”的户部主事只受到夺俸两月的处罚。孙交还有一个部下叫杨淮,无锡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先授户部主事,再迁郎中。在孙交的支持下“始监京仓,革胥徒积弊殆尽。继监淮、通二仓,罢中官茶果之供,除囤基及额外席草费。最后监内库,奄人例有供馈,淮悉绝之”。可惜这位勤廉的好官因议大礼伏阙受杖,倒在他的为官之任上。抚治郧阳的右副都御史方良永以母老八旬,连具两书要求回家奉养,孙交知道他“家无赢赀”要养母很困难,就帮他向皇帝求情,建议“用侍郎潘礼、御史陈茂烈故事,赐廪米”,以孝见称的嘉靖皇帝批准“月给三石”予以救济,其母过世后还得到赐祭葬的优待(《明史》卷201)。后来方良永在“奉司徒孙九峰公”一文中称:是孙交的帮助,才使“母子得相保守,以终天年,其为赐且轻九鼎矣”!表达了对孙交的无限感激之情。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身边做事时刻提心吊胆。孙交担心的不是自己把事做不好,而是皇帝不支持有些事做不了。他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在尊崇兴献王的问题上,孙交就与嘉靖皇帝意见相左,因而使他们君臣之间也心存芥蒂。孙交曾经与尚书乔宇、郑宗仁、毛澄、彭泽、俞琳,侍郎罗钦顺、秦金、邹文盛、贾咏、汪俊等,都御史金献民等,参议陈沾等29人连名具疏奏兴献帝不宜称皇号。在他看来“正统大义惟赖皇字以明,若加于本生之亲,则与正统混而无别,揆之天理则不合,验之人心有未安,非所以重宗庙正名分也”(《世宗实录》卷9)。由于没有迎合嘉靖皇帝尊亲之意,所以孙交提出的一些新政主张,自然就会有所折扣。“凡为仓库害者,莫如中官。内府诸库监收者,横索无厌,内府收粮,增耗尝以数倍为率,其患如此”。而偏偏在事涉中官的一些问题上,嘉靖皇帝态度暧昧。有一次,廷臣会议发内帑给军廪官俸,已经报可,为中官梁谏等所沮。孙交说:“宫府异同,令出复反,非新政所宜”。还有中官监督仓场,初只数人,正德中增至55人。在孙交的建议下罢撤过半,其后又逐渐增多。“交欲尽去之,并临清、徐、淮诸仓,一切勿遣”。然而嘉靖皇帝只同意“自今毋更加而已”。“又论御马监内臣宜如祖制,毋监收刍豆,并令户部通知马数,杜其侵耗”,也得不到嘉靖皇帝的支持。“锦衣百户张瑾率校尉支俸通仓,横取狼藉,主事罗洪载欲按之。瑾绐请受杖,奏洪载擅笞禁卫官。帝怒,逮下诏狱谪外”。孙交与林俊、乔宇先后论救,同样没有效果(《明史》卷194),如此等等。就是因为推行新政不顺利,嘉靖元年(1522)十月八日,任职刚满一年的孙交又乞休,嘉靖皇帝批下圣旨:“卿耆德旧臣,誉望素著,典司国计经理周详,新政方切委任,岂可引疾求去,不允”。十月二十二日,孙交再次乞休不允,“仍温旨答之”(《世宗实录》卷19)。朝廷新老交替之际,嘉靖皇帝还是真心希望孙交留下来帮他撑起门面,这对孙交来说也只能是勉为其难。

嘉靖二年(1523),已经年满七十周岁的孙交加快了乞休的步伐。正月二十六日,孙交以疾请告。二月十六日,孙交又以病请辞。三月十五日,孙交再以疾请告。孙交为什么要连章乞罢呢?除了前面给出的理由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议礼反对派“求去”的影响。处于对他们道义上的支持,孙交也只能“求去”。正如正月二十八日十三道御史刘簠等所言:“乔宇(吏部尚书)、孙交、林俊(刑部尚书)同时召用,廷和(首辅杨廷和)、宇求去,此交与俊所以不安其位也”(《世宗实录》卷22)。闰四月九日和十六日,孙交又连续两次引例乞休,都给事中李学曾上了一道请信任大臣以广忠益疏认为:“尚书孙交、林俊每议节财用、公刑法,皆正本清源之论,陛下或应而不从,或从而不尽,宜其累疏乞休不已也”。得不到皇帝的支持,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留在这里还有什么意思呢?显然这是孙交“求去”的最主要的原因。嘉靖皇帝主动对孙交摆出了支持的姿态,令鸿胪寺官员传旨:“卿自召用以来,随事纳忠屡有嘉谋,裨益新政,况精力未衰,岂可固求休退,其即起视事”(《世宗实录》卷26)。在生活上嘉靖皇帝对孙交也多有照顾,知道他病了就派身边御医上门为他诊疗。还把孙交任陕西道御史的大儿子孙元调到京城改为翰林院编修,把小儿子孙京吸收到国子监读书,以方便他们对孙交进行照顾。嘉靖二年(1523)七月二十七日,南京粮米告急,孙交提出建议:“漕运计程已过淮、徐,况系京仓四百万数,截留非宜。惟苏、松、湖州三府折色米解京者,可量留十万,及各衙门赃罚在仓粮米,间月支放。各处屡年应解南粮督令完纳,如催征辗转无以济急,或将嘉靖三、四年苏、常诸府该运府、部衙门粮米改拨一万石于南京,庶可少苏目前之乏”。这次嘉靖皇帝是照单全收,“诏俱从之”,使南京94379名官吏军匠有了生活保障,消除了“军饥患生不测”的隐忧(《世宗实录》卷29)。根据各地遭受的水旱灾情,九月二十七日,孙交奉旨召开户部会议,上赈恤事宜,其中就折漕粮、发内帑、惩侵欺、任抚牧、行劝借、处财用等六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再次受到嘉靖皇帝的重视,除了命发太仓银二十万分给赈济有所不足外,“余悉如议”(《世宗实录》卷31)。这是孙交给嘉靖皇帝交出的最后一份答卷。关于孙交的去留问题,在十月十日兵科给事中赵汉上疏后,嘉靖皇帝才有所松动。赵汉说:“兵部尚书彭泽、户部尚书孙交以病乞休屡荷温旨慰挽,但今水旱寇虏方亟,非伏枕可筹,宜听其去,以成大臣恬退之美”。嘉靖皇帝认为所奏诚恳,也是他成人之美的时候。加上孙交的乞休疏也让他不忍再留,疏中说:“臣恐不获生还,复如毛澄矣”。时礼部尚书毛澄乞骸死在回家的路上,听到孙交这么一说,嘉靖皇帝更感到悲伤,“上闻恻然,允其请”,因此五日后就批准了孙交退休的请求。手诏加“太子太保”衔,安排他驰驿还乡赐给道里费,使其享受从一品的待遇。还令其子编修孙元侍行,并要求有司月给米3石,岁拨夫4名,岁时以礼存问(《世宗实录》卷32)。就这样孙交怀揣封赏诏书,在家眷和护卫的簇拥下,一路谈笑风生荣归故里。

孙交的荣耀确实让人羡慕,但这也是众望所归,可让小人看了还是感到嫉妒。孙交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人以“纵子贪*等事”告他的阴状,害得孙交赶紧上疏辩解,还要求辞免给他的厚禄。好在嘉靖皇帝头脑很清醒,回复道:“卿居官清谨,家教有素,言官所论出于风闻,不必深辩”。至于所给“恩数”,“乃朝廷优礼老臣令典不允辞”(《世宗实录》卷35)。一句话就是:我说你好你就是好别人也奈何不了,你就安心养老吧。说到孙交的家教,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事例看看他对亲属的约束。正德六年(1511)八月,新科进士海盐人徐咸要到沔阳州赴任,那是孙交正在首任户部尚书期间,万忙中的孙交抽出时间接见了这位到湖广任职的新知州,坐定寒暄之后孙交说:“阁下释褐,初授即为大夫,专理一郡,荣矣,慎毋怀歉”。徐咸回答道:“岂敢,但恐弗能胜任耳,愿闻教”。面对虚心好学的后生,孙交把自己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进行了传授:“初莅官,不可便望升,望升则无心做好官矣”。又说:“初要严,不可宽纵。一年后,法立令行,民不敢犯,然后渐宽,则民知感。若下车就从宽,则事驰民玩,后欲复严,无及矣”。说完这些话后,孙交不是希望他在老家如何关照自己的亲属,而是特别告诫他不要放纵自己亲属违法乱纪:“吾弟某在家,专于邻近州县有所求为,阁下到任,彼必来见,幸峻拒之,勿以吾故纵令坏事也”(《徐襄阳西园杂记》)。这是多么高尚的品格啊!孙交离职后,朝中人士时常想念他,嘉靖四年(1525)春,给事中柯维熊在给嘉靖皇帝的奏疏中说:“陛下亲君子君子不容,如林俊、孙交、彭泽之去是也,远小人而小人尚在,如张璁、桂萼之用是也”(《明史》卷196),这里把孙交归为君子之列,除了对他人品的认可,更有对他的思念。这种思念连嘉靖皇帝也不例外,嘉靖七年(1528)《明伦大典》成,嘉靖皇帝在封赏群臣时,也想起孙交过去的好处,恩诏晋光禄大夫柱国,使其享受到正一品的俸禄。在嘉靖皇帝的特别关照下,孙交退休后在老家又安享了近10年的幸福,终老于嘉靖十二年(1533)二月二十七日,时年八十周岁。朝廷按照惯例赐祭葬,其谥号为“荣僖”,意为一生享受着荣耀与快乐。其墓当时为钟祥城北焦山,而今属宜城东境流水沟。与其葬在城北凉水井的祖父孙盛墓相距不远。盖棺定论有褒有贬,褒者评价孙交是“志行修洁,识量甚远。居官务举其职,无所避忌,故所至称理。其再典户部,承正德末年公私匮乏之余,裁冗食,立经制,国计至今赖之。前后致仕二十余年,情标耆德,卓然为海内望云”(《世宗实录》卷147)。贬者在论及太仓库银时,说户部尚书孙交与李东阳相善,然二人皆非经世之材。孙交无预备之措,“命户部侍郎杨潭总督军饷,发太仓库银二百余万量,分送各州县和买粮草”,滋扰百姓且不言,尚为有司侵克或为盗贼所劫。因此感叹说:“刘瑾用事,太仓库银积至二三百余万,至是为交所费几尽”(王琼《双溪杂记》)。当时的实际情况究竟怎样呢?我们不妨看看当时记录,嘉靖二年(1523)五月二十五日,户部尚书孙交就议处筹边粮饷奏疏说:议处粮饷,“诚筹边至计。但今太仓银少,运司引盐开中略尽。臣等查得各边粮草实在之数……大约足支一年之用,无烦再发。今日先事之备止宜及时召商籴卖本色,分贮要害,以防不测。其有势豪高价占寓罔利者罪之,仍严行各府州县将应输京边粮草,作速运送原定仓库”。嘉靖皇帝准允施行(《世宗实录》卷27)。这说明上述对孙交重视军备的指责,在今天看来正是他 “识量甚远”的最好注解。明人陆采的一首姓名诗这样写道:“穆穆文孙交景运,端居乔宇抚清时。丝纶遥起山林俊,化雨重陶琰琬资。韶乐杨廷和舜吕,溪毛澄水荐先师。功如堕费宏谟远,寿比钱彭泽庆垂。共说天王守仁义,万年盘石瑶图维”。诗中嵌入了孙交、乔宇、林俊、陶琰(亦作琬)、杨廷和、毛澄、费宏、彭泽、王守仁、石瑶等十个人的姓名,同样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怀念。

孙交的后代中有一子叫孙元,正德九年(1514)岁次甲戌科进士,列第3甲第204名,官至四川副使,官书评价他谨慎忠厚有其父风范。还有一子叫孙京,在嘉靖元年(1522)七月二十六日,以孙交三年考满,荫其入国子监读书,但终不见其用。孙交过世前曾经拿出他心爱的焦尾琴和金星砚交待子孙说:“一文无也还留砚,四壁萧然莫卖琴”。可是等到孙子辈叫孙辚的长大成人时,琴砚都已经不存在了。孙辚,字伯驭,奉孙交遗训力学晚成,于崇祯四年(1631)岁次辛未科进士,列第3甲第47名。由会稽令累迁至广东参藩,所到之处都留有恩惠之声,世人都称赞他不愧是孙交的后代。到清乾隆时期,孙交的后裔中仍有几位有名当时。“孙成器,字治初,明户部尚书孙交之后,徙居邑之长滩埠。乾隆中岁贡生,任南漳训导。笃志好学,老而不倦,年八十犹篝灯达旦,诸生劝少息,曰:‘汝辈读书日长,我则读书日短矣,何遑息乎’?诸生汗流浃背。著有《萃京山房文集》《小钝诗草》。弟保亨,乾隆癸酉(十八年即1753)拔贡,甲午(乾隆三十九年即1774)举人,著有《抱云山房诗文》。又弟名泰,字汇初,壬申(乾隆十七年即1752)举人,以克己为学,著有《日省录》。子劦,字立山,丙午(乾隆五十一年即1786)举人,罗田教谕。侄谧,号月溪,丁酉(乾隆四十二年即1777)解元,蒲圻教谕,著有《周易观玩随笔》。”(清光绪八年《京山县志》卷13)。长滩埠现已属于钟祥市长滩镇管辖。这里地处钟祥与京山交界,从前背靠连绵起伏的群山与世相隔,前望芦苇丛生的江汉平原与之相连,还有明代梁庄王墓的护卫官军及其眷属在此落籍,是一个管理相对薄弱的世外桃源,因而成为明代官宦遗老居留的理想选择。所以今天可能仍然有孙交后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侯书云)

  黄仙洞、娘娘寨,可以去看世界溶洞奇观和游世外桃源娘娘寨还有古银杏群落和文化长廊

  大口国家森林公园可以游览鹰子洞瀑布、九级天溪、上下天池、乌龙洞、大口竹海

  去明显陵、兴王府、元佑宫、文风塔 。。。

  钟祥的特产有明朝宫廷御膳佳肴蟠龙菜、山灵野生葛粉、清香四溢的云雾茶、消夏名吃米茶、长寿米,以及豆腐、胭脂梅

  盘龙菜 又称卷切,系明朝宫庭御膳佳肴。首创于湖广安陆州(今钟祥)兴献王宫邸。为宴席上的美食上品。红黄相间,装盘成龙形,肥而不腻,柔滑油润,味香绵长。现在,它已成为过年时钟祥每家每户饭桌上都能见到的传统特色菜,也称"蟠龙菜"。 云雾茶 产于大洪山南麓的娘娘寨。这里素有"荆州屋脊"之称,平均海拔750米,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阳光漫射,昼夜温差大,四季云雾缭绕,是天然宜茶之地,历来茶事繁盛。相传黄花天子的娘娘到此居住,品尝此茶,故取名娘娘寨云雾茶。该茶条索挺秀自然,白毫满披,色泽翠绿,栗香持久,滋味鲜爽回甘,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具典型的高山茶风格。曾被明嘉靖皇帝列为"贡茶"。1994年"娘娘碧簪"云雾茶荣获首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 山灵野生葛粉 采用千年野生葛粉精制而成。经科学检测,富含淀粉、蛋白质、全糖等多种营养成分及钙、铁、铜等10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清凉解热、生津止渴、升阳发表、抗菌解毒、降低血压、治疗冠心病之功能。对咽喉痛疾、口舌生疮、小孩清火、泻痢有特效。年产量1000吨,产品畅销海内外。在日本,钟祥葛粉有"长寿粉"之誉,被昭仁天皇御赐为"皇家食品",列为皇家贡品系列;1993年又被日本列为免检进口产品。在美国、东南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为众多家庭所青睐。 米茶 钟祥特有的地方风味小吃。限于夏天食用,俗称"炒米茶"。其制作方法是先将大米放在锅里文火干炒,炒到大米发黄带焦时起锅,用水洗净,再用水煮而成,凉后即可食用。其汤色淡黄,香气浓郁,滋味微甜而不淡,略涩而不苦口,既可代替米饭,又具饮茶解渴的作用,为夏季防暑降温之佳品,天气越热越爽口。若吃隔夜米茶,如饮酸梅汤,似酸似甜,别有一番风味。 长寿米 产于钟祥市长寿镇。钟祥气候温和,土肥水美,盛产水稻。其中以长寿米为优,有黑稻、香稻等8个品种。长寿米形长,颗粒饱满,色泽晶莹,口感好,含多种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是钟祥人长寿的重要因素。明嘉靖年间,每年都作为"贡米"送往京城。除长寿米外,钟祥还有乔米、紫须糯、等苞齐、雷打粘、黄花粘等优质米。1985年,钟祥被国家列为优质米基地县(市)。

秦怀王朱志均,秦康王朱志(土挈),周定王朱橚,肃康王朱瞻焰,辽王朱贵烚,宁献王朱权,韩恭王朱冲(火或),沈康王朱佶焞,楚庄王朱孟烷,蜀靖王朱友堉,代隐王朱仕壥,谷王朱橞,赵惠王朱瞻塙,襄宪王朱瞻墡,荆宪王朱瞻堈,梁庄王 朱瞻(土自),永兴恭宪王朱志墣,鲁靖王朱肇煇,钜野僖顺王朱泰墱,邹平庄靖王朱泰塍,安丘靖恭王朱泰坾,乐陵恭惠王朱泰,东阿端懿王朱泰壄,保安悼顺王朱志垌,兴平恭靖王朱尚烐,永寿安惠王朱志埴,罗江王朱友垱,富平王朱志璨,宜川庄靖王朱志堢,郃阳惠恭王朱公镗,汧阳端懿王朱公鏳,晋王朱济熿,平阳王朱美圭,宁化懿简王朱济焕,庆成恭僖王朱美埥,永和昭定王朱济烺,广昌悼平王朱济熇,广昌安僖王朱美坚,闻喜王朱美埙,和顺王朱美增。

秦王府:王府在西安府(今陕西西安)。秦王朱志均,死于宣德元年,因为未婚无子,继封者是其三弟富平王朱志。

晋王府:王府在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宣德元年、二年的晋王为朱济熿,宣德二年朱济熿因结交朱高煦被废,圈禁。宣德十年,由其其侄朱美圭袭封晋王。

周王府:王府在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周王朱橚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死于洪熙元年,但其长子朱有炖直到正统元年才准予袭封周王。

楚王府:王府在武昌府(今湖北武汉)。楚王朱孟烷。

蜀王府:王府在成都府(今四川成都)。蜀王朱友堉,死于宣德六年,无子。继封者为其三弟罗江王朱友垱。朱友垱死于宣德九年,无子。继封者为其五叔保宁王悦。

代王府:王府在大同府(今山西大同)。代王朱桂,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死于正统十三年。

肃王府:王府在兰州(今甘肃兰州)。肃王朱瞻焰。

辽王府:王府在荆州府(今湖北荆州)。辽王朱贵烚。

庆王府:王府在宁夏卫(今宁夏银川)。庆王朱栴,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

宁王府:王府在南昌府(今江西南昌)。宁王朱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

岷王府:王府在武冈州(今湖南武冈)。岷王朱楩,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八子。

韩王府:王府在平凉府(今甘肃平凉)。韩王朱冲。

沈王府:王府在潞州(今山西长治)。沈王朱模,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一子,死于宣德六年。继封者为其长子武乡王朱佶焞。

唐王府:王府在南阳府(今河南南阳)。唐王朱琼烃,死于宣德元年。继封者为其二弟朱琼炟。

伊王府:王府在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伊王朱顒炔。

靖江王府:王府在桂林府(今广西桂林)。靖江王朱佐敬。

汉王府:王府在乐安州(今山东惠民)。汉王朱高煦,明成祖朱棣次子。宣德元年八月因谋反削爵,焚死。

赵王府:王府在彰德府(今河南安阳)。赵王朱高燧,明成祖朱棣第三子,死于宣德六年。继封者为其次子朱瞻塙。

郑王府:王府在凤翔府(今陕西凤翔)。郑王朱瞻埈,明仁宗朱高炽次子。

越王府:王府在衢州府(今浙江衢州)。越王朱瞻墉,明仁宗朱高炽第三子。

襄王府:王府在襄阳府(今湖北襄樊)。襄王朱瞻墡,明仁宗朱高炽第五子。

荆王府:王府在建昌府(今江西南城)。荆王朱瞻堈,明仁宗朱高炽第六子。

淮王府:王府在韶州府(今广东韶关)。淮王朱瞻墺,明仁宗朱高炽第七子。

滕王府:王府在云南府(今云南昆明)。滕王朱瞻垲,明仁宗朱高炽第八子。

梁王府:王府在安陵州(今湖北钟祥)。梁王朱瞻垍,明仁宗朱高炽第九子。

卫王府:王府在怀庆府(今河南沁阳)。卫王朱瞻埏,明仁宗朱高炽第十子。

终明世,共有八十三亲王。其中明太祖封二十四王(一王后为帝系,七王被废或自尽、两王绝嗣),明惠宗封四王(一王为追封,三王被废),明成祖封二王(废一王),明仁宗封九王(追封一王,绝嗣四王,废一王),明宣宗封一王(后即位为明代宗),明英宗封七王(追封一王、废一王、绝嗣二王),明宪宗封九王(绝嗣六王),明孝宗封一王(追封),明世宗封六王(一王即位为明穆宗,追封四王),明穆宗封二王(追封一王),明神宗封七王(追封三王),明光宗封六王(一王即位为明思宗,追封五王),明思宗封五王(追封三王)。

明朝共计实封亲王六十三位,追封亲王二十位(指始封王而言,不包括世子、世孙继位、或旁支入继后追赠的亲王)。实封亲王中,十六位亲王因事被废、除封(晋王、周王、代王、岷王重新复封,齐王、谷王复而再废。岷、荆、唐府有亲王因事被废,由世子或旁支继位,因未除封而未计入),十四位亲王因绝嗣而除封。至崇祯朝明亡,共计有亲王三十三位。南明三帝及监国鲁王实封二王、追封六王。

明代各王府先后封624位郡王,其中秦府封15郡王(南明另封1郡王),晋府封28郡王,燕府封1郡王(后升为亲王),周府封75郡王,楚府封20郡王(南明封1王),齐府封3郡王(后均废为庶人),鲁府封23郡王,蜀府封21郡王,代府封29郡王,肃府封10郡王,辽府封24郡王,庆府封20郡王,宁府封11郡王,岷府封27郡王,谷府封1郡王(后废为庶人),韩府封36郡王,沈府封28郡王,唐府封19郡王,伊府封8郡王,汉府封8郡王(后均废为庶人),赵府封17郡王,郑府封15郡王,襄府封13郡王,荆府封14郡王,淮府封17郡王,德府封19郡王,崇府封7郡王,吉府封7郡王,淮府封17郡王,徽府封24郡王,益府封40郡王,衡府封14郡王,荣府封8郡王,潞府封1郡王,福府封2郡王,桂府封2郡王。潭、湘、安、郢、梁、秀、兴、岐、雍、寿、汝、泾、景、瑞、惠等府仅传一世,未分封郡王。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被祖父明成祖朱棣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成祖征讨蒙古。洪熙元年即位。宣德元年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听从阁臣杨士奇、杨荣等建议。明宣宗当政十年,重点在治理内政方面。主动从交阯撤兵,节省了财力,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促进了中国各族人民与交阯的交流。派遣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宣宗整顿统治机构,在用人方面限制入仕人数,实行保举和欠任。宣宗实行了一些减轻民困的措施。宣德帝又是一个喜欢射猎、美食、斗促织(蟋蟀)的皇帝。宣德十年,朱瞻基死于乾清宫,时年38岁,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庙号宣宗。葬北京昌平景陵。

元佑宫****:钟祥市市区元佑宫路

元佑宫景点简介:

元佑宫位于钟祥市郢中镇面隅,系明朝嘉请皇帝朱厚_擤敕所建。该宫于公元1549年兴建,到1558年建成,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兴王封郢、嘉靖登基后在钟祥继兴王宫、明显陵而建的第三大工程。它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规模极其壮丽,琉璃彩绘光彩夺目。其建筑风格和布局与北京故宫类似,又与武当道观相近。

相传,在安陆州城南侧的长寿县(钟祥),有一座玄妙道观,观中住着一位法号元佑的纯一道人。当时,封地钟祥的兴王朱_杭与其结为至交,两人常在一起谈古论今,赏景下棋。明正德二年的一天,两人下棋,兴味正浓时,朱_杭忽感疲倦,朦胧中似见一道人进了王宫,顿时一惊,醒来后,原来是南柯一梦。突然,小道来报:师父升天了。朱_杭惊愕未定,又有宫女来报:世子降生了!此世子就是后来嘉靖皇帝朱厚_。朱厚_也因此被说成是纯一道人的化身。于是,朱厚_继位后,敕建此宫,名元佑宫。元佑者,取玄天元佑之意,以示纪念。

元佑宫建筑雄伟,场面壮观,是中南地区不可多得的一处明、清古建筑群。其间,曾有部分建筑毁于明末兵燹。清顺治、康熙、乾隆和同治年间曾多次维修。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多次拨出专款进行维修整理。这一宏伟建筑,几经修茸,现存地面建筑有琉璃琼花壁,延禧木质牌坊,元佑宫门,钟、鼓二楼、元佑宝殿、降祥殿和三洞阁遗址,宣法、衍真二配殿、御剌碑等,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风貌。

朱厚_为何兴建此宫?《钟祥县志》载:明正德年间,纯一道人居玄庙观,道行甚高,兴王(即朱佑杭,嘉靖皇帝之父)尝与之游,一日假寐,见纯一入宫中,及觉问左右曰:纯一来此乎?俄报宫中生世子矣!纯一道人,法号元佑,自幼修道法无边。当时,封地钟祥的兴王朱佑杭与其结为至交,两人常在一起谈古论今,赏景下棋。正德二年一天,两人下棋,兴味正浓时,朱佑杭忽感疲倦,朦胧中似见纯一道人进了王府的宫,顿时一惊,怒冲心头,一声咆哮,醒了,原来是南柯一梦。突然,小道来报:师父升天了。朱佑杭惊愕未定,又有宫女来报:贺喜王爷,世子降生了!此世子就是后来嘉靖皇帝朱厚_。朱厚_乃被说成是纯一道人的化身。于是,朱厚_继皇位后,敕建此宫,题名元佑宫。元佑者取玄天元佑之意,以示纪念。

元佑宫是朱厚_自十五岁登基离开钟祥之后,在钟祥继兴王宫、显陵之后的第三大工程,占地一点二万平方米,建筑规格穷极壮丽,琉璃彩绘光彩夺目。其建筑风格和布局与北京故宫类似,又与武当道观相仿。

元佑宫建筑雄伟,场面壮观,是中南地区不可多得的一处明、清古建筑群。其间,曾有部分建筑毁于明末兵燹。清顺治、康熙、乾隆和同治年间曾多次维修。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多次拨出专款进行维修整理。这一宏伟建筑,几经修茸,现存地面建筑有琉璃琼花壁,延禧木质牌坊,元佑宫门,钟、鼓二楼、元佑宝殿、降祥殿和三洞阁遗址,宣法、衍真二配殿、御剌碑等,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风貌。

元佑宫建筑宏伟,场面壮观,是中南地区不可多得的一处明、清古建筑群。1961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钟祥市博物馆馆址。馆内收藏有各类文物六千余件,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钟祥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景象。这些文物中有研究原始社会中晚期人类在钟祥活动是遗留下的玉、石、陶等器皿的边畈文化;有研究商人在钟祥留下的遗物。楚器在该馆藏品中最具有特色。

瓷器在整个藏品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其精美程度堪称一绝,七百余件古代书画作品,反映了明清时期的文化面貌,明末清初的莫愁古渡、郑板桥的幽兰图、朱耷的字,杨延珍的百寿图、黄云轩的九老还乡图等等。清代女性软尸保存完好。收藏三十六件服饰上均有刺绣和各种图案,反映了当时女性的高超技艺及爱美风采。钟祥又是革命根据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贺龙、李先念、邓子恢、陈少敏等在此活动时留下的枪支弹药、印刷的中州币、印铅等珍贵文物,为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这些文物分别陈列在古代瓷器馆、古代字画馆、青铜器馆、清代女尸馆、革命文物馆内,常年对外开放。

这座陈列文物之文物胜迹元佑宫,依山傍水,景色怡人,确属游览观光之胜地。

钟祥旅游精品线路

明文化一日游

游明显陵、兴王府、元佑宫、文风塔。宿钟祥城区星级酒店。

神秘探奇二日游

D1:黄仙洞、娘娘寨:中午抵黄仙洞,观世界溶洞奇观,游世外桃源娘娘寨、古银杏群落、文化长廊。宿黄仙洞山庄。

D2:大口国家森林公园:早抵大口国家森林公园,游览鹰子洞瀑布、九级天溪、上下天池、乌龙洞、大口竹海。

大洪山山水风情三日游

D1:黄仙洞、娘娘寨:中午抵黄仙洞,观世界溶洞奇观,游世外桃源娘娘寨、古银杏群落、文化长廊。宿黄仙洞山庄。

D2:莫愁湖:早从黄仙洞出发,乘豪华艇游栎树湾、十里画廊、阳春白雪岛、下里巴人岛、野战岛。宿东星国际大酒店。

D3:大口国家森林公园:上午抵大口国家森林公园,游览鹰子洞瀑布、九级天溪、上下天池、乌龙洞、竹海。

神秘钟祥·帝王之乡全景四日游

D1:明显陵:上午抵明显陵,游明显陵、兴王府、元佑宫、文风塔。宿钟祥城区星级酒店。

D2:大口国家森林公园:早从郢中城区出发抵大口国家森林公园,游览鹰子洞瀑布、九级天溪、上下天池、乌龙洞、竹海。宿大口森林客舍。

D3:黄仙洞、娘娘寨:早从大口森林公园出发,抵黄仙洞,观世界溶洞奇观,游世外桃源娘娘寨、古银杏群落、文化长廊。宿黄仙洞山庄或东星国际大酒店。

D4:莫愁湖:游莫愁湖,乘豪华游艇游栎湾、十里画廊、阳春白雪岛、下里巴人岛、野战岛。

这些可供您参考!`

钟祥三日游

行程安排:第一天:早武汉乘车赴钟祥,中餐后参观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元佑宫,嘉靖皇帝故居--兴王府。晚上住钟祥。 第二天:早餐后游览对节白腊,珍珠泉,黄仙洞溶洞奇观,娘娘寨,原始村落、古银杏群、娘娘祠、长乐坊、文化长廊;中餐后乘快艇泛舟十里画廊游莫愁湖景区:阳春白雪岛(阳春台、白雪楼、兰台宫、楚王府编钟乐舞、万花阵);下里巴人岛(黑风寨、渔农生活展);野战

参考文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8944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0
下一篇2023-07-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