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求婚地点,上海在哪里求婚会更浪漫呢?

上海求婚地点,上海在哪里求婚会更浪漫呢?,第1张

上海求婚地点是指的在上海地区的小伙子们想要求婚可以选择的地点。上海人都是非常的讲究浪漫的,求婚一定要男生花心思的,如果说男生没有花心思,那么求婚的成功率就是极低的。上海的求婚地点可以说是很多的,到底哪些地方更加的浪漫呢?

每一对情侣都是希望一生中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其中就包括求婚。上海的男生想要求婚的话可以选择的地方是很多的,而到底选择哪一个女生会喜欢呢?这自然是要看女生的喜好,男生在交往的过程中就应该慢慢的探一探女生喜欢的求婚是怎么样的,然后直接的准备即可。下面小编就来带大家看一看浪漫的上海求婚地点。

一:上海世纪公园,至今在上海世纪公园求婚的人数量可以说早已经超过了几十万,这样庞大的数量足以说明上海世纪公园是求婚的浪漫之地。男生可以在白天的时候给女生准备一个朋友一起参加的求婚仪式,夜晚的话则可以牵着女生的手突然地单膝跪地求婚,相信这都会吸引很多人的目光,让女生得到满足。

 二:上海迪士尼度假区,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充满了童趣的地方,曾经有报道开门的一些天内人山人海,可以说是人流量非常大的地方。男生可以在度假区中向女生求婚,在众人的瞩目下说出爱的誓言,如此女生一感动自然会答应男生的求婚。

 三:外滩,上海的外滩可以说是全国有名的,每天外滩都是人山人海的。男生可以在夜晚的时候带着女生一起散步,欣赏夜色的美景,然后突然地向女生求婚,相信浪漫的气息会让女生更愿意点头。

四:城隍庙旅游区,城隍庙这个名字可以说在很多年轻人的心中都是非常神圣的地方,现在城隍庙旅游区里面的风景是非常的漂亮的,可以说是灯光辉煌,仿佛是一座金灿灿的皇宫一般。男生可以带着女生夜晚到此向女生求婚。

其实上海求婚地点选择在东方明珠也是不错的,这是一个地标式的建筑风景,也可以是见证两个人至死不渝的爱情的首选。

许多年轻人都在上海创业发展,上海的经济发达,也有许多最优越的平台,所以有无数的机会,当然也有可能会在上海遇见自己的另一半。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有许多场所都是具有浪漫气息的,在上海适合求婚的地点也有很多。这里列举几家 上海最浪漫的求婚 地点在哪吧!

上海最浪漫的求婚地点一:外滩

外滩的位置在上海黄浦江畔,每一位到上海参观的朋友都会到外滩来看看的。它的东面是黄浦江,西面是哥特式、 罗马 式、巴洛克式、中西合璧式等52幢不同风格设计的大楼,也就是人们说的“万国建筑博览群”。还有浪漫的情人墙,鉴证了无数情侣的浪漫。可以到这面墙前求婚并许下诺言,会有不一样的浪漫色彩的。

上海最浪漫的求婚地点二:甜爱路

甜爱路在鲁迅公园附近,它有着一条狭长的小路,路边浪漫的诗句到处可见,就连邮筒都泛着浓浓的爱意。在这条路上求婚,你们的爱情也会像这条路一样甜蜜的。

上海最浪漫的求婚地点三:田子坊

田子坊是老上海和小资情调相结合的一个场所,在这里约会和求婚另有一番浪漫滋味,而且不会被外界的喧闹嘈杂所打扰。

上面我给大家说了上海最浪漫的求婚地点在哪,下面来来看看几种求婚表白技巧揭秘吧!

1、上海最浪漫的求婚之通讯工具表白

你需要在悄无声息中拉近你和你情侣的关系,时不时的发问候的短信,或者发微信嘘寒问暖。但是也不能过于频繁,等到时机成熟时,就要把我爱你,嫁给我等话说出来。

2、上海最浪漫的求婚之亲密接触法

对于这点相对来说会有一定难度,因为如果没有一定的感情基础作铺垫,两人可能会有一层隔膜的。所以要尽量多抽点时间陪伴你的情侣。她如果不会拒绝你肢体上的亲密接触时就可以向对方求婚了。

3、上海最浪漫的求婚之假期邀请法

可以周末的时候假装有困难需要对方的帮忙,比较如说如果对方英语好可以让她帮忙翻译一些材料什么的。然后借此机会请她吃饭表示感谢,这样一来二往两人关系就会更加密切的。这样才有可能成为情侣,在两人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向对方进行求婚了。

编辑总结:以上关于 上海最浪漫的求婚 地点在哪及几种求婚表白技巧揭秘的相关内容我今天就给大家说到这里吧!爱情是甜蜜的,如果再加上一场浪漫的求婚就更加完美了。最后祝所有求婚者都能如愿以偿。

上海求婚的创意策划:最恶搞的疯狂求婚

恶搞不一定就会招来对方的反感,比如趁女友在浴室洗澡的时候怀抱笔记本冲进去,当然此刻一定要有曼妙的音乐来为你助阵,因为你需要稍微跳跳草裙舞让她纳闷,就在她怀疑你是否需要立刻看医生的时候,你轻声说道:“宝贝,我爱你,请你嫁给我吧!”同时也要像变魔术一样把一枚一生只送一人的乐维斯求婚戒指呈现到她面前,这种浴室求婚虽然会让对方有点尴尬,同时你也有被淋湿患重感冒的风险,但从成功率来看绝对值得“铤而走险”。

上海求婚的创意策划:艰难的异国求婚

巴黎是世界有名的浪漫之都,埃菲尔铁塔是巴黎著名的旅游景点,阿汤哥就曾经在这儿向凯蒂·霍尔姆斯求婚,所以很多年轻人也争相效仿。浪漫归浪漫,但一定不要丢掉自己的主见,比如你觉得在铁塔这里求婚很有意义那就继续进行;如果你觉得这里风景一般就不要盲目追求名人的脚步,牵强附会反而会降低你在女孩子心目中的印象,还不如找一个幽静的小公园说出你的打算。虽然与来巴黎的初衷有点背道而驰,但求婚是要讲究心情的,自然状态才是最好的。

上海求婚的创意策划:昏暗海底求婚

海底婚礼已经不再是新鲜事了,只要双方提前安排好并注意安全就可以了,但是在对让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一场海底求婚就有点难度了,因为在缺氧的环境中不能用语言表达你的目的,只能通过手势让对方明白你想说什么。即使没有准确地传递信息也没关系,因为就在浮出水面你对她说请她嫁给你的时候,她也一定会感动,因为她很可能把刚才的水下表白当成是共患难的经历了,没有语言也能心有灵犀的感情才是最默契的。

任时光荏苒,岁月不留,爱情里的真爱是不害怕它们的到来。民国时期曾经最风流时尚的一流上海滩风格,它的光辉还仍然留在我们现在每个人的心里,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总是会遗憾没能早出生几年,也好去感受一些高档上流社会发达的上海滩,可是现今的我们也是饱有眼福、心福的,上海如今也成为了国内最发达的观光城市,那么上海什么地方适合求婚呢?

上海求婚创意--外滩求婚

上海现如今虽然是很豪华的大都市,但它的繁华后面定有更多的喧嚣与嘈杂,如果是去旅游时,那么就可以建议游便上海各个豪华高档的地区,但如果是为了采取上海的美丽风景,最彼此的这场完美的结合留下一个难忘的求婚,那就选择外滩吧,上海外滩大道是设计的延海滩风景平行的路线,是上海各处靓丽风景最合适的观赏地,同时也是表达了对父母长辈的敬爱之情。

上海求婚创意--上海艺术馆

也许当我说出上海艺术馆适合求婚时,你会不相信,觉得就一个室内的风景能够有多大的特别吗?其实,你不了解就该后悔了,上海艺术馆是全玻璃透明式的大房子,设计时用最明亮的玻璃镜装扮,灯光照射的屋面是可以看透每个人的,里面的展示品更是精挑细选珍贵,带着女友一起去参观,让她看清自己的任何死角,看清自己对她的心,彼此不再会有任何的隔阂或是不知道的事情,完全坦白于彼此。

上海求婚创意--上海滨江深林公园

求婚这天里,有的人缺少的是踏出那第一步的勇气,有的人缺少的是一个合适又完美的机会,而有的人缺少的只是一个气场惊人又安静的求婚场地,在上海求婚最合适的就是上海滨江深林公园了,这里安静、僻美,但那怡人的风景又总是惹人爱,不要觉得它安静就没有人去或是没名气了,它其实更是三江并流的壮观场景地点。

赚点分,帮下同学。

我们学中文的学生们读了很多文学作品。但是,我觉得老舍的《茶馆》是很特别的,读者可以把《茶馆》作为历史材料,就能更深的了解从清朝到国民党时代人民生活上的问题。虽然这个时代不算长,只是一个人的一辈子。这段期间中国经过了好多的改变,这时候,中国是灾难深重的。

从《茶馆》里,读者不但了解到那时候的政治,而且也可以看到人民生活的方式。老舍先生的话剧包括了各种各样的中国人,从有权有势的庞太监到最可怜的康六。我想每一个读者一定会找到一个你同情的人物。

因为我在大学上了中国历史课,所以我觉得《茶馆》特别有意思。我们大学生念了好多政治家的书,但是我们很少有机会学中国历史,尤其是从老百姓的观点。为了彻底地了解中国历史,我们应该学文学作品,虽然我念了好多历史书,但是没有一本象《茶馆》那样,给我那么深的印象。我以前念了一些有关中国政府贪污的情形。但是到我看王掌柜被压迫,我才明白政府的贪污到那么厉害的程度。

美国人不容易承认共产主义有好处,现代的中国跟旧时代的中国无可比拟,在老舍先生的《旧时代的画卷》里,挨饿的人很普遍;卖女儿的人多,虽然我没有看见过很富有的现代中国人,但是我也没看到很贫穷的中国人。我觉得现在的中国是值得赞许的。

除了学中国立时以外,我也享受了学老舍的文学作品,他写得太好了,而且真有地道的北京味儿。我真羡慕他的写作技巧和才能。他能包括那么多人物在一个短话剧里。每一个人的性格分别的很清楚,他们说的话也明显地表示他的社会地位。

因为我是个女人,我特别对女性人物有兴趣。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康顺子,所以我很高兴地演那个角色。从康顺子的性格,读者可以看出中国女人的能力,他受了一辈子的苦,但是他的精神还很坚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快乐。旧时代的女人在社会上没有地位,但是《茶馆》的故事也暗示这个情况会慢慢儿地改善。小花代表下一代人;虽然她是个女孩,她的父亲,爷爷,和康婆婆都鼓励她要好好念书,我看了这些女人的情况之后,我庆幸自己的好运气。有一次,一个人问我:“如果你可以见到任何一个人,你想选谁?”我回答说,“我的曾祖母。”因为我很想了解我家的历史,我不知道《茶馆》里哪一个女性人物象我的曾祖母。

《茶馆》里有些语言我特别喜欢。大傻杨的话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开幕办法。我从来没听过数来宝。(我也觉得木坤演得非常好!)观众一看大傻杨的样子就马上知道当时人民的情况,在第一幕时,他说得很活泼,但是到第三幕,他的样子是“半死半活”的。我发觉了中国人跟美国人说话的法子很不一样,差别相当大!中国人是比较含蓄;他们常用客气话和婉转的话,这是中文最难学的地方!在《茶馆》我们学了地道的中国人的说法,最好笑的是在第二幕,两个拜把子兄弟想娶一个太太,但是不好意思告诉刘麻子他们的奇怪要求,他们当然不直说出来,反而他们说,“这两个人穿一条裤子的交情……没人笑话俺们的交情。”刘麻子同意,“没人耻笑。”他们又说,“那你说这三个人的交情也没人耻笑吧?”我也很喜欢刘麻子的反应。“平常都说这小两口儿,小两口儿,谁听说过小三口儿的呢?”中文里真有微妙的意义!

从王掌柜的台词里,我学了一些客气话,他专门说客气话;他自己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见着谁我都鞠躬,请安,作揖,”所以,我现在知道一些话;比方“我的脸上有光”或者“那儿的话”,我听到新加坡人用这两句话,所以我学到的东西真有用!

老舍先生写的对白也包括了面誉背毁的话,比方秦二爷跟庞太监似乎彼此标榜,但是秦二爷一走后,庞太监马上很凶地说他的坏话,显示他看不起秦二爷。还有一些说法我以前没听过的,比方说人人常称呼“某某人的妈”,当然这也表现出大家对女人的看法:中国女人最重要的任务是生孩子!我想如果人叫我妈妈“禾火 王利 的妈”她一定会生气。我们现代的中国女人坚持我们有自己的名字!

《茶馆》对我来说还有另外的意义,我发现了中国人佩服“洋人”,我觉得莫名其妙。为什么中国人想象洋人?为什么中国人会想洋人比他们好?在《茶馆》里的第一幕可以看得到洋人的地位越来越高。在第一幕,马五爷是“吃洋饭的,信洋教,说洋话。”茶客也说刘麻子的洋服,洋玩艺儿很巧妙,在第二幕跟第三幕,洋人的习惯慢慢地变成中国人的习惯,连他们的通货也叫“现大洋”,人听得音乐有洋味儿不想再听传统的评书。小刘麻子最受洋人的影响。他说洋人的话很吃香。甚至有洋味的话比普通说的话有力量。小刘麻子说“你看人家不说‘好’人家说‘蒿hāo’”,连王掌柜也会说外国话的“Alright!”!中国人越来越脱离中国人含蓄的习惯。小丁宝干脆说小刘麻子他的计划用“缺德公司”最好,我觉得太爱洋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我看这种态度的时候觉得不舒服,可能我是特别敏感的,因为我有一些华裔美国人的朋友有这个态度。

我最同意秦二爷,我相信他的心是好,他的志愿好,不管他本来那么骄傲,我也想做社会服务的工作。我听了秦二爷最后的几句话我自己问“我会不会象他那样后悔呢?”我们年轻人应该不应该听他的劝告“吃喝嫖赌”?我的父母亲常告诉我,我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秦二爷说的是实话吗?我并不相信!“茶馆”不但是好的文学教材,《茶馆》也帮助了我了解中国的历史,我家的历史和我自己的理想。并且,《茶馆》给我们机会发挥我们的演戏才能。我上了三年的中文课,但是我从来没有看过学生们对教材有那么大的兴趣。我唯一遗憾的是别的同学不全听懂我们的表演,《茶馆》真留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

《子夜》读后感

茅盾的女性形象从《蚀》三部曲开始, 到《子夜》 时发生了重大变化。前者是以风云变幻的大时代为背景, 写几位女性角色的命运浮沉和拼搏奋斗, 她们是和整个民族、时代联在了一起, 参与完成了男性化的主流叙事; 后来的《子夜》展现了中国都市的现代环境中的女性。这些女性形象, 并非作家和作品叙述的重心, 较少地渗透了作家主观因素, 作为国家民族

话语大叙事行程中的陪衬, 她们和现实女性的非主流、非主体的地位更相适应。《子夜》中众女性所生活的环境吴公馆, 酷似《红楼梦》里的大观园, 是一个乱世风云中的人间仙地, 是容纳一群游离于时代潮流之外的边缘人物的一个乐园。《子夜》里的资产阶级青年男女都是有着作者本人的生活体验做前提的。作者无意中把一些女性们进行了美化, 仿佛北欧神话中的女神降临到现代的吴公馆。丝厂的女工们却是在地狱中挣扎的廉价劳力, 丝毫没有女性的温柔美。这种对照或许可以说明, 林佩瑶姐妹、张素素等人更凝结了作家的生活体验和审美感受, 更符合作家心中理想的女性模式。本文试图就这一类女性形象, 进行一次个人化的重新解读。

一、林佩瑶和她的乌托邦“爱情”

《子夜》里最丰满、最有悲剧性的女性形象是林 佩瑶。这位温文尔雅、风姿绰约的少奶奶身上散着仙气, 在喧嚣的人群背后, 她却拾起了灵与肉分裂的痛苦, 做吴少奶奶的“现实的真味”是那么苦涩, 使她更 怀念自己作为青春少女的那个时代。林佩瑶渴望着古典的贵族的浪漫, 被动地接受了资本主义的现代文明, 骨子里却默默地进行着反抗。她所憧憬的是“伟大”的爱情, 把心灵寄托在乌托邦的爱情幻想上,而不关心什么股票、公债、工厂、乡镇企业之类的东西。身为妻子的林佩瑶似乎命中注定要承受人格的分裂, 她的诗意的爱情和浪漫的想象都在丈夫和家庭之外。吴荪甫却对此全然不知, 在他的经验世界里, 从来不存在类似的意识分裂。对照吴荪甫的汲汲于功利的资本家的特性, 她的性格似乎更有魅力。美国哲学家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指出, 发达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给人们创造了高度的物质财富, 也

使非人化生存状态日趋严重, 人被工业生产和消费控制变成了“单向度的人”。于是, 他推崇艺术可以和日常习惯决裂, 带来新感性, 可以逍遥一个新的生存维度以抗拒人的异化。从这个意义上说, 作为女性的林佩瑶的精神痛苦不仅体现了男性与女性在爱情婚姻体验中的巨大差异, 而且具有了一种人性的普遍性。林少奶奶的悲剧, 似乎是一种不成悲剧的悲剧,一种优越生活表层下的更悲哀的悲剧。法国女权主义者波伏娃在《第二性》里引用拜伦的话说:“男人的爱情是男人生命的一部分, 是女人整个的存在。”〔1〕(P431) 爱情, 在林佩瑶那里, 已

经成为生命的全部。她把爱情的贞洁给了情人雷鸣,把肉体的贞洁给了丈夫吴荪甫, 情爱与性道德都是她珍视的。可惜, 这些却都不是男性们所珍视的。吴荪甫把全部心神都献给了“伟大”的事业, 没有给妻子必要的关怀, 寂寞的林佩瑶与初恋的情人雷鸣重叙旧情, 多年来受压抑的爱又燃起了火花。然而, 爱情却绝不是雷鸣生命的全部, 这浪漫的精神恋爱在两个人之间并不对等。他在小说中出场时就和徐曼丽混在一块, 在对林佩瑶的一番爱情表白后的表现更令人费解。可怜的林佩瑶和雷鸣那动情的一吻, 使她背上了对丈夫的负罪感, 而吴荪甫在心境极其恶劣的时候, 可以在女佣和交际花那里发泄, 他的婚外性行为被当作了理所当然, 可以不受指责。林佩瑶却自动自觉地把她对丈夫和家庭疏远看作是背叛, 是一种不道德。

二、患了精神迫害狂的四**蕙芳

《子夜》里最能体现乡村封建文明与都市现代文明对立冲突的女性形象是四**蕙芳。她激烈的精神矛盾是封建社会的集体无意识和开放的现代观念相对抗的表现。她在父亲主宰一切的家庭里受到严格的管教,“万恶*为首, 百善孝为先”、“男女授受不亲”等等封建道德阴魂不散, 无形中遥控着四**的思想和行动。她就仿佛是一根草, 被连根拔起, 抛进了物欲横流、光怪陆离的上海, 旧有的价值观遭到冲击, 又不能和周围人们一样去挥霍、享乐。吴家四**的显赫地位使她避免了有形的伤害, 可是她和都市人有着必然的隔阂。两种文明的夹缝中的四**忍耐着悲哀与孤独。四**蕙芳的心灵痛苦打上了精神迫害狂的烙印。她被父亲吴老太爷关在封建囚室里太久, 都市生活让她不适应。一方面是看着与自己同龄的林佩珊小鸟一样在恋爱中逍遥, 少女内心萌发了情爱和性爱的渴望, 另一方面内心受到多年的禁欲主义习性的牵制。身为女性的被动与软弱, 使她没有勇气主动追求爱情, 便学着已故的老太爷的样子, 捧起了《太上感应篇》, 烧香念经潜心修行。蕙芳的“不端”是由于情爱与性爱的渴望触犯了性的禁忌(女性是不应有情欲和性欲的) , 也是由于触犯了父亲的教义和威严(“在家从父”历来都是做女儿应遵从的伦理之一,婚姻由父母主宰也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传统)。她的被

迫自杀, 也是一种臆想, 正如《狂人日记》里的疯子,用疑心的眼光, 去猜想周围的人都曾吃过人, 都算计着要迫害他。四**蕙芳的苦修以失败告终, 作家给了她一个比较光明的、不算结局的最后结局:“革命家”张素素率蕙芳逃出趋于堕落而又分崩离析的吴公馆, 去寻找新的自由。

三、高级妓女与畸形的现代

《子夜》里有三个出卖肉体的青年女性: 交际花徐曼丽、寡妇刘玉英、少女冯眉卿。她们都在都市的大泥淖里被淹没了。虽然没有草棚里工人那样的生存之苦, 却也不代表女性的自由幸福和文明的现代。徐曼丽是一位典型的高级妓女。她靠出卖性服务给上流社会的男性们带来消遣娱乐, 以此谋求物质的“快乐幸福”。她周旋于众多男人中间并习以为常, 其卖笑生活看起来似乎是很逍遥自在的: 吴公馆的大客厅里她撒娇邀宠, 左右逢源; 弹子房里有她赤裸裸的“死的跳舞”; 黄埔江上也有她狂乐的身影,⋯⋯然而在徐曼丽身上, 还有一点典雅浪漫, 在黄埔江夜游时, 玩到荒唐处, 尚有一番屈辱的滋味在心头。徐曼丽还有传统名妓的那份气质, 对待爱情与性还有残存的自尊和自欺欺人的幻想。刘玉英是完全被资本主义金钱腐化和男性社会所驯服的一个。她坦然地把情爱和性分离, 用身体做本钱, 巧妙地周旋在吴与赵两个大亨之间, 谋求一个个发财的玄机。她是一个女人, 她知道女人生财之道, 和男子不同;男子利用身外的本钱, 而女子则利用身上的本钱。”这是茅盾对她所作的透彻分析和精确论断。冯眉卿心甘情愿地做了廉价商品, 无非就是因为她的主顾是在商界与政界呼风唤雨的赵大款。从两性关系的角度分析, 刘玉英体现了女性对资本本身的不择手段的追逐, 冯眉卿体现了女性对男权和金钱势力的渴望。从钱与权控制女性, 支配女性欲望的本质上看, 资本主义制度和男权利益是一致的。徐曼丽等人的浪漫、解放、现代等特征都是以资本主义的不完全发展为前提的。30 年代上海的畸形发达已在社会学界成为定论, 它是个危机四伏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城市, 买办资本主义日益发达, 民族的现代化、工业化只能是吴荪甫的雄心壮志的梦想。封建社会固有的传统和东西搀杂的殖民地文化不能给女性提供一个自主的空间, 倒是制造了靠色相谋生的徐曼丽、刘玉英、冯眉卿一类的特殊人物。她们引领时代潮流的表象的特征缺乏确实的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作基础, 和当时畸形的商业一样的浮躁虚幻。周作人在评价上海时曾经直截了当地说“上海气”的基调是中国固有的“恶化”, 上海只有买办流氓与妓女的文化, 压根没有一点理性与风致, 而在“上海气”的人们看来, 女人是娱乐的器具。〔2〕(P90)

徐曼丽、刘玉英、冯眉卿一类女性虽然摆脱了封建传统妇德和女性贤淑标准的束缚, 拥有空前的性解放、性自由, 但是, 她们的“现代”以出卖肉体和灵魂为代价, 这与女性作为人的自由幸福是背道而驰的。人们在物质与金钱之外, 理应有健康的精神追求, 在解放人性人欲的同时, 必然应有道德的自律。当女性具备了经济能力和思想的自主性从而不再充当工具或商品时, 一个社会才有真正的文明。在吴公馆内外还活跃着的两位青年女性张素素和林佩珊, 也是柔情款款、流光溢彩的被神化了的形象。她们悠哉游哉地打发日子, 无忧无虑地东游西

逛,“五四”以来刚刚被肯定的自由爱情也不再神圣庄严。张素素热情开朗, 颇有个人的思想。那个林佩珊简直是个一无所知的洋娃娃。这两个女性形象比较单薄, 就不赘述其详了。我们从纯文学的角度来评判, 就不得不指出一个缺憾, 茅盾在他的创作中倾注了过多的理性,显示了男性写作的宏大叙事的传统及其局限。茅盾严密的理性构思使得很多形象缺乏人性的丰厚, 其文学审美价值大打折扣。按照茅盾原来的构思〔3〕(P481) , 小说中还有舞场中的一位老汉, 寻找被杀的革命党的女儿, 还有女工朱桂英的恋爱, 赵伯韬、徐曼丽、吴荪甫之间关系复杂, 张素素也是个大有文章可作的人物。而在最后的文本中, 张素素的爱情故事和革命故事呈线性发展, 一个资产阶级**缘何向往革命, 怎样在感性的驱使下追求革命, 其社会时代背景缺乏必要的交代, 人物的心理发展过程几乎为零, 女性形象被无意中忽视, 普通人的悲剧被省略掉, 可以说, 经济斗争以外的日常生活和下层工人形象是宏大主题中的拙劣的陪衬。茅盾是带着妇女解放、男女两性平等的先在观念来理解并塑造城市知识女性或是资产阶级女性形象的。但是, 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并没有突破男性叙事的传统, 他不熟悉农村和农村的广大女性, 不了解下层劳动妇女的生存体验和心理体验, 也没有充分反思新文化革命以来依然照旧的男权压迫和男权文化统治的事实。《子夜》明确的创作目的决定了它的主要内容, 资产阶级女性们及其人生与情爱, 比起主角吴荪甫、赵伯韬及其代表的两种资本的斗争, 并不是完整的、丰满的。我们看到作家把女性描绘得个个貌美, 她们似乎是从遥远的天国中走来, 带上了理想的玫瑰色。这就使得她们虽然有客观的真实性, 也有一定的虚幻性。刘焕林在《封闭与开放——茅盾小说艺术论》一书中, 明确地指出茅盾塑造的时代女性们所体现的北欧神话的影响。茅盾在《子夜》里的这种对现实的取舍与艺术的变形并非是对女性的物化, 形象之中寄予了他对自己熟悉的一类女性的欣赏, 或是对女性美的一种理想。我们不能苛求所有的作家都能以女性为重心来构建文本写出所有的真实, 重读《子夜》, 只能是在不歪曲作家和文本真实的前提下, 作出个人化的再阐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90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5
下一篇2023-06-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