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军师庞统简介 庞统最后是怎么死的

刘备军师庞统简介 庞统最后是怎么死的,第1张

 庞统人物生平简介

 庞统字士元,荆州襄阳郡襄阳县人。面有刺青,右眼眼白全黑,外表容貌冷峻慑人。水镜府二杰之一的“凤雏”。擅长算计布局,认为最高明的兵法是让别人知道自已的下一步,甚至是知道第二步第三步来设法应对,却最终踏进连环算计之中,这便是“连环计”。

 关东军讨伐董卓时,曾以折叠法快速解出董卓所设计的经文暗号,而获其师水镜授予“凤雏”之号。最初心仪的主公是陈王刘宠,出山后便联合张绣、刘表、吕布、袁术等大小诸侯对付曹操,一度将曹 入绝境,并间接使司马家族被曹操秋后算帐而遭血洗。但刘宠很快便遭司马懿派遣刺客三船暗杀,反曹包围网亦告失败。其后偶遇刘备并对其重新评价,开始心生投靠刘备之意,又在官渡之战前夕协助孙策进犯曹操。

 庞统小的时候庞统为人朴实,但是表面看上去并不聪明。时颍川司马徽为人清雅而擅长识人,庞统二十岁时前去拜见。司马徽坐于桑树上采桑,而庞统坐于树下,俩人相互交谈一直从白天说到黑夜,司马徽对庞统大为惊异,说是南州士子没有人可以与庞统相比。有了司马徽这句话,庞统渐渐为人所知。

 时襄阳庞德公称庞统为“凤雏”,诸葛亮为卧龙,司马德操为水镜。徐庶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庞统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品评人物好坏,自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庞统后来被本郡征为功曹,喜欢评价人物,培养别人的名声,所以被他评价的人,都往往超过该人实际的才能。人们对此感到非常奇怪,于是去问庞统,庞统说:“方今天下大乱,正义之道逐渐衰退,善人少而恶人多,我想兴起这样的风俗以达到助长正道的目的,所以要宣扬好的榜样,改善世风,如果不这样做,善人会越来越少。十个人当中如果可以改善五个人,就可以将此事完成一半,进而达到教育世人的目的,使有志向的人可以自己勉励自己,这样难道不行吗”

 在《三国演义》中有讲述到庞统公元209年(建安十四年),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打败曹操南下的几十万大军,而后周瑜又击退驻守在南郡的曹仁,曹操为了制造孙刘联军之间的矛盾,假天子之名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次年周瑜准备进攻西川,却突然暴病,死于巴丘。庞统时为周瑜功曹,送丧至东吴,东吴人大多听说过庞统的名号,等到庞统准备回去的时候,一起送庞统到昌门,其中包括陆绩、顾劭、全琮等人,庞统知道他们的来意,于是告诉他们说:“陆绩可以说是一匹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劭可以说是一只驽牛能负重远行。”对全琮说:“你好施慕名,好像汝南樊子昭,虽然智力不足,但也是一时佳人。”陆绩、顾劭对庞统说:“如果天下太平了,希望和你一起品评四海之内的名士。”于是东吴陆绩、顾劭、全琮等人于庞统深交而还。

 庞统最后是怎么死的

 公元214年,刘备调诸葛亮、张飞等人带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阳。不久,刘备包围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为表彰他的功勋,任命他的父亲为议郎,后升任谏议大夫。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

 庞统死后,葬于落凤坡,墓地只有简单的维护,据说这是刘备为其亲选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块风水宝地,现有墓碑一块。庞统的的墓地现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城西的鹿头山白马关处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庞统祠墓。

  凤雏庞统死于诸葛亮嫉妒之心

  诸葛亮和庞统同是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顶尖谋士,并称为一“龙”一“凤”。大隐士司马徽曾夸赞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那么他俩的才志究竟有何差别呢?刘备一度龙凤兼得,为何还是没安天下呢?

  一、谋士才志存在时间、空间和阴阳差

  《三国演义》中有四位关系非同一般的谋士:程昱、徐庶、诸葛亮、庞统。他们不但与水镜先生司马徽都有过交往,还依次以才识相差“十倍”自谦。其实,他们就像刘备的异姓兄弟、诸葛的同姓兄弟、曹操的同/异姓混合兄弟(夏侯)、孙氏父兄、司马家族一样,属于同门校友类型的集团。只是合作较为松散、隐形,仅限于推动哲学从新法家到新儒家,再到儒法混的精神层面。

  他们所谓的“十倍”差异主要体现在:一、时间差。高人往往眼界远,能沉得住气,出道更晚。他们四人的出场顺序也正是昱、庶、亮、统。二、空间差。高人往往控制能力强,管理范围大,所以有十里之才、百里之才、千里之才等说法。他们的初始战功也确乎如此,程昱取东阿县,徐庶取樊城,诸葛亮取荆州,庞统取西川。

  但我们很快会发现,程昱、诸葛亮的终生成就要远大于徐庶、庞统。这又是什么缘故呢?原来他们还存在第三方面的差异——阴阳差。前面“十倍”说的都是表面的毕业考试成绩,我们可以称之为智谋或阳谋。但在实战中还会有人违背忠孝、信义,用到权谋或者说阴谋。四人中,统、庶仅善阳谋,亮、昱则兼善阴谋,其中亮又较昱为高。专注阳谋者往往忠顺,精于阴谋者往往逆反。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篡逆”对于统治者来说是洪水猛兽,但对于“民族”这一生命体而言,却是必不可少的阴阳顺逆,即新陈代谢。只分合理不合理。再者,兵不厌诈,孙子甚至说自己的阳谋也皆为诡计,所以阴阳与忠逆一样,本身也没有优劣之分,关键在于均衡掌握,合理运用。准确地说阴谋属于攻心术的范畴。不过,在阳尊阴卑的封建社会,阴谋是从老师和书本上学不到的,只能靠自我参悟、自主研发。可一旦拥有就能出奇制胜,改变自己的命运。程昱、诸葛亮就是因为谋略全面而从排行榜中脱颖而出了。

  庞统起初是完全忠于刘备的,他先去东吴寄寓就是为了与诸葛亮、徐庶形成三方策应,决胜赤壁,曲线救刘。所以赤壁大战一结束,庞统就直接来投刘备了。为了不让刘备为难,他是情愿从最底层做起,并不急于出示鲁肃和孔明的推荐信。果然,他在耒阳以真才实学征服了刘备,孔明也不得不承认庞统高自己十倍。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庞统若真想进入谁的班子,是总能想出办法的。连进门的本事都没有,还敢号称“凤雏”吗?想当初曹操的水寨都能任意出入呢。他在东吴“面试”时冲撞孙权,只不过是要在不得罪人的情况下开溜。

  对于诸葛亮,笔者已在《破解<三国演义>之“三国五方”结构》等文章中,详细论述了他在出山之前就已有反刘备、夺天下的雄心,此亦“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的隐意。但他们四兄弟的叛逆完全合理,这里就不赘述了。

  二、诸葛亮先请庞统,后又想废庞统

  诸葛亮能帮刘备拿下荆州,面对“民强地险”的西川却无计可施。既不知如何劝说假装仁义的刘备篡夺刘璋,也不敢为西川再打一场赤壁大战了。于是他就借吊孝周瑜之机去东吴请比自己高一筹的庞统。(这里孔明还有一层用意就是在刘家宗亲面前继续恪守疏不间亲,以掩饰异志,保持愚忠形象。)此后,两人就一个守荆州,一个攻西川,同时成为了刘备的左膀右臂。

  庞统的确是比孔明有才,他意识到刘备在取荆州时必须装仁义,因为还要图将来刘璋的好感,但到刘璋这里就可以彻底撕破脸“逼宫”了。理论上,他只用“逆取顺守”四个字就将刘备轻松说服。武功上,他只用黄忠、魏延两位孔明不要的“末将”就实现了西川突围。

  然而就在西川势在必得、大功告成的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折,孔明向庞统发出了一封死亡恐吓信。此举与前面程昱骗徐庶大同小异,程昱是利用徐庶的至孝,先劫持徐母,再招降徐庶。诸葛亮则是利用庞统对刘备的至忠,刘备对庞统的至爱,先动摇刘备之心,再灭掉庞统。两位阴谋家就像是排球运动员,将球扣到对方两个人的中间,迫使他们在互让时出现失误。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有个广汉人彭羕向刘备密告说敌方有人要决涪江之水淹魏延、黄忠的前寨。还说:“罡星在西方,太白临于此地,当有不吉之事,切宜慎之。”这一情报不但救了刘备数万人性命,还斩了敌方主谋泠苞,化凶为吉。

  那么是谁制造了这命悬一线的险情呢?是刘备。川将泠苞先前本已被魏延活捉,但刘备偏要将他释放。魏延说:“此人不可放回。若脱身一去,不复来矣。”玄德说:“吾以仁义待人,人不负我。”在你死我活的前沿阵地,在优势尚未确立的攻坚时刻,竟能这样不结合实际情况而滥施仁义,真是可笑至极。既然仁义都可以换仁义,还用得着逆取吗?既然仁义可以换仁义,曹操怎么没给过你一寸土地呢?可见刘备已经从儒仁颓堕成了愚仁了,刘家的遗传病发作了,不再是以前对付曹操时那个明辨真仁假义的玄德了。这次若不是彭羕帮忙,庞统必会功亏一篑。

  刚刚化险为夷,诸葛亮却派马良送信说:“亮夜算太乙数,今年岁次癸已,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谨慎。”同一种星象,诸葛亮提出了第二种解释。而庞统对诸葛亮的“善意”嗤之以鼻,又进一步提出第三种解释:“统亦算太乙数,已知罡星在西,应主公合得西川,别不主凶事。统亦占天文,见太白临于雒城,先斩将泠苞,已应凶兆矣。主公不可疑心,可急进兵。”真正是一象三说。

  三、庞统看透刘备,决意以死让贤

  龙、凤的意见分歧让刘备狐疑不定,一方面他十分珍爱庞统这位能力超强的谋臣,另一方面又十分信服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刘备决定退守荆州。第二天他还以自己的梦劝庞统说:“吾夜梦一神人,手执铁棒击吾右臂,觉来犹自臂疼。此行莫非不佳?”向来果敢不信邪的庞统哪里受得了这种患得患失、软弱无能的言行,只见他回答说:“壮士临阵,不死带伤,理之自然也。何故以梦寐之事疑心乎?”又说:“主公被孔明所惑矣。彼不欲令统独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心疑则致梦,何凶之有?统肝脑涂地,方称本心。主公再勿多言,来早准行。”说得多好啊,一勇二忠三唯物,四不跟贪功小人一般见识。不过就在庞统作这番慷慨陈词之时,他的忠心急转直下——不想再为刘备卖力。刘备现已愚仁愚义又愚信,全无可取之处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演义》中屡屡出现的占星术,在罗贯中看来都是惑人的方术或者攻心术。彭羕是先分析了涪江的地理之后,怕刘备不信,才结合星象说话的。庞统则是将星象当成了提升必胜信念的心理暗示。如果占星真能卜知未来,诸葛亮和庞统为什么就没能预测到涪江的险情?他俩还不及彭羕了?

  一般而言,《三国演义》中的谋士是很少起誓提到“死”或相关字眼的,一旦提到就可能有赴死的动机。比如郭嘉北伐时就对曹操说:“某感丞相大恩,虽死不能报万一。”这里的庞统与郭嘉一样,也是内心意欲反主而表面故作忠义。而且他们都是在个人生死和国家前途之间选择了后者。尽管郭嘉不知道刘备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但至少可以确定他的新儒家要领先于曹操的新法家。庞统亦然,尽管他也不太清楚诸葛亮今后的具体举措,但至少可以肯定他的“儒法混”要高于刘备的新儒家,未来发展的空间更大。

  由于庞统秉承忠义之德,从未作过篡夺天下的打算,所以他想让位于孔明。只见庞统像一个自由体操运动员一样,在前冲惯性太大而不能急停时,临时来了个绝妙的“回笼”。

  动作可分解为:

  一、维护自己男儿和战士的尊严,宁可马革裹尸也不当逃兵。按说此时的庞统可以选择引退,以保全性命,但他没有这样做。这也是他与刘备性格的最大区别。

  二、为了不影响诸葛亮而将自己的死因略略推给刘备。为什么他的马“久乘,不曾如此”却突然前失蹄呢?难道他也开始起疑、怕死,情绪影响到马了?非也!他是看到刘备迷信这些,所以也玩了个自己将自己掀下来的戏法,以促使刘备为关心他而与他换马。骑上刘备的白马之后不但死得快,还可以将过失归于刘备。这样刘备也就不会迁怒孔明了,他梦见神人击臂即表明潜意识有点怀疑孔明,只有孔明才是他心中的神人啊。

  三、他选择死在“落凤坡”则又是反过来安慰宿命的刘备:我是命里该死,你也不必过分自责哟。四、庞统为什么要反复揭露诸葛亮的来信是出自妒忌呢?为什么在树木丛杂的小路上行军,却将魏延远远地安排在前队呢?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守在更危险的后队有什么作用?贴着魏延走不行吗?

  原来,庞统是要用这一显著的行阵破绽向同行诸葛亮表明:我是心甘情愿让功、让位与你,并非屈死在你的手中,更不是不识你的险恶居心。

  由此可见,孔明的确不是庞统之死的直接责任人,如果真要说其中有什么关联,那就是孔明先发射了一枚远程攻心导弹,但庞统随即作出了精准拦截。

  导弹真正的作用在于让庞统发觉了刘备愚仁愚义之外的怯懦和愚信,进而坚定了他反主的决心——庞统便应着弹声假摔了。

  事实上,像庞统这种能够指挥千军万马的超级谋士如果不是想自杀,一般人是放不倒他的,哪怕比他高的谋士也难。即便不能取胜,也能自保性命,还何况是个无名川将张任。例如诸葛亮在比他高两档的司马懿面前也总能逃逸。 谁能想到,乱箭穿胸、肝脑涂地的窝囊死相竟然是一代凤雏精心策划的自杀方式,世间还有比这更能彰显大智若愚、舍生取义的行为语言吗?

  毫无疑问,庞统是当时唯一有才华打通蜀道的人,但他却在黎明到来之前毅然将接力棒传给了才识低一等,志向高一筹的孔明。 罗贯中的“宿命回护”手段可谓地道,表面上看,星象的三种解释最后似乎都应验了,其实都是人为操纵。

  所以,现代人不必再对星象好奇!

  四、孔明以同样的姿态修复自己,成全司马天下 英雄所见略同,孔明又何尝不能重新认识同窗好友庞统的宽阔胸怀,只见他刚刚擦干眼泪就开足马力进川,同时也迈出了反刘的实质性步伐:调走张飞和赵云,只留关羽一人守荆州,以从关羽开始打断刘备的兄弟链。

  诸葛亮最终不但没有辜负庞统的期望,先后灭掉了刘璋、刘备,还在西川实施了较刘汉“仁”政先进的“儒法混”新政。

  而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后来在碰到同样进退两难的困境时,也仿效庞统选择了理智让贤:明忠蜀汉,暗降司马懿。又果断交出了校友团队中的最后一棒。(孔明究竟如何修复自己的人格,详见《破解<三国演义>之“三国五方”结构》) 诸多谋士,从郭嘉到程昱,从徐庶到诸葛亮,到庞统,特长和价值观或许各有差别,但都是清一色的好男儿——不退缩、不逞强,只求生命无怨无悔、纵情燃烧!

  长期以来,人们都在疑惑,刘备得了一龙一凤怎么仍旧没安天下?原来他只摸到了凤毛龙角,从来就没有真正得到过他们。惟有司马昭具备乘龙驾凤的能力,还记得邓艾结结巴巴说的“凤兮凤兮,故是一凤”吗?还记得钟会在定军山感应诸葛亮显圣吗?此即指明邓艾是庞统式的凤,钟会是孔明式的龙,也同样是一忠一逆。诚所谓:龙凤常有,而安天下的主公不常有!

  希望你满意啦呵呵

问题一:怎么在注册表里很快找的要找的文件 在注册表里点“编辑”菜单下查找,把你想找的文件输进去查找就行了。

问题二:与三国演义凤雏找有关故事 庞统很有才学,年轻的时候,喜欢借用测字来为人解难排纷、出谋划策,因为眼力非凡,言必有中,所以,在襄阳颇有名气。刘表刚坐镇襄阳时,听到这事却不大相信。有一天,他闲得无聊,就化装成庶民模样,找到庞统,说要测字。庞统说:“你抽个字吧。”刘表不答话,顺手提起笔写了个“人”字,问道:“你测测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庞统细看了那只肥得流油的手,略略思忖了一阵说:“先生必是官人。”刘表心里暗暗吃惊,但表面上还是不露声色。 过了一会儿,刘表找来一个随从,对他说:“你不妨也去测测看。”那位随从在自己的手心上也写了个“人”字,问庞统:“你说说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庞统在他手上来回看了几看说:“你一定是那位官人的随从。”“不错,不错。”刘表的随从连连称是。刘表心里称奇,但还是不服气,就从监牢里找了个囚犯,让他头戴乌纱帽,身穿官服,坐着八抬大轿,前拥后簇来到庞统跟前。囚犯下轿说:“喂,给我测个‘人’字。”“噢,你也测这个字。”庞统把来人仔细打量了一番,说道:“想必你正身为囚徒。”刘表得到禀告,心中暗想:“这人还真有两下子,我还要再试试他。” 历史中国 于是,刘表找了个讨饭的乞丐,给他换上一身干净衣服。那人来到庞统面前,庞统问:“你要测什么字”乞丐拿了个棍子在地上写了个“人”字,说:“先生,你看我是什么人啊”庞统一会儿望望地上的字,一会儿端详这个人,说:“想必你正沿街讨乞。”刘表这才心悦诚服,叹道:“先生真是才识过人,不可多得啊!”他又问:“先生,你为何能如此迅速就测出来人的身份呢”庞统微笑着,说道:“人有各类,必现乎神情。就拿今天所测的四个‘人’字来说吧,第一个‘人’字写得左撇如刀,右捺如敲(打人的板子),字势横行得意,以此推知你必非常人。第二个‘人’字是写在那人的手心内,古谚道:‘手背为上,手心为下,’而且来人小心翼翼,唯唯诺诺,面有犬马之态,故而推知他必是官人的随从。那第三个‘人’字,虽是出自来人之口,但来人身着华服而面有菜色,坐有肩舆而行色惶恐,此‘人’出于此口,则为‘囚’。以此判定来人是囚犯。第四个‘人’字更加易辨,来人骨瘦如柴,满街可见,他且用棍子在地上画了个细溜溜的‘人’字,便立可断定是乞丐。” 请勿采集刘表听了,口里虽然不住称赞,心里暗自想道:此人年轻不凡,才智过人,时常为人排难解忧,博得人心,将来恐有夺主之危!打算要把庞统诳进署衙终生囚禁起来。庞统听到风声后,就隐居起来,从此,再不到襄阳露面了。

问题三:关于诸葛亮和庞统的三国故事有哪些 庞统是刘备政权中与诸葛亮齐名的谋略家。司马德操号称水镜先生,他曾说过:“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可见庞统之才与诸葛亮孔明不相上下。

庞统小的时候,由于长得丑,又黑又矮,所以别人没有发现他的才华,但当时颖川的司马徽却善于发现人才。一次司马徽在树上采摘果实,庞统就坐在树下,两人开始海阔天空地交谈起来,十分投机,司马徽很赏识庞统,将他进行举荐,庞统才慢慢有了名气。

刘备统治荆州之时,庞统投靠了刘备,可惜当时刘备以貌取人,只让宠统当了个县令之职。

庞统很是不满,整日在家中喝酒,不理政事,一日,张飞来到该县,见公堂之上竟无一人,十分气恼。他见许多人来告状,可主事的县令却不在,于是他叫人将庞统找来。

但见庞统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几件案子审理清晰厂速度之快令张飞咋舌。

于是张飞对刘备说了这件事,希望刘备重用此人。后来,诸葛亮及鲁肃也竭力推荐庞统,刘备这时才开始重用庞统,任他为军师中郎,地位仅次于诸葛亮。

后来孙权与刘备联盟,庞统献出连环计,周瑜假装把蒋干关了起来,并派军士看管,蒋干心中极为烦闷,一天晚上他见屋外有人朗诵兵法,甚为好奇。

蒋干推开房门,问他的姓名才知是大名鼎鼎庞统庞士元,蒋干问:“先生才学甚广,怎竟在此荒乡僻壤之处?”

庞统回答说:“周瑜自视才高不能容人,所以我才隐居此处,先生又是何许人也?”

蒋干报上姓名,并对庞统说:“久闻曹操爱惜人才,如若归曹必得重用啊!”

庞统说:“虽有归曹之心,可惜并无人引见。”

蒋干说:“如果先生愿归降,干定当为您引见。”

于是蒋干与庞统连夜下山寻条小舟,飞速向曹操大营驶去。

曹操听说大名鼎鼎的凤雏先生前来,亲自出帐迎接,曹操对庞统说:“操久闻先生大名,可周瑜小儿却不用先生的良谋,实属遗憾,如今先生来至我处还望不吝赐教。”

问题四:谁知道点名著的背景故事, 三国演义中的庞统献了连环计后就去哪了。 演义中连环计后在江边碰见徐庶,徐庶求教救命方法,庞统让徐庶去曹营散布谣言说马腾进攻长安,曹操派徐庶去长安镇守,后庞统和其家眷在东吴避难,读书。赤壁之战后,庞统求职于孙权,孙权不喜庞统,后为刘备军师,攻西川时死于落凤坡

问题五:三国演义 庞统 殒命 故事 庞统道号凤雏,东汉末年与诸葛亮齐名,初始避乱,隐居于东吴,周瑜曾向孙权推荐过,后因为赤壁之战,而搁浅未被召见,蒋干二进东吴之时,周瑜请庞统相助,献“连环计”,庞统与曹操会了面,曹操见此人长相奇特,知是奇人,很是倚重,奉为上宾(曹公识人可见一斑),庞统始献连环计。后来的火烧赤壁就不赘述了,诸葛亮在离开江东回夏口的时候,给庞统留下亲笔书信,希望庞统可以与其共保刘备,庞统推辞,因为想入仕东吴。由于有功,孙权召见了庞统,可由于见庞统长相丑陋竟然对其不以为然,而且大肆挖苦(碧眼小儿愚蠢可见一斑),庞统无奈携书信入荆州,此时恰值诸葛亮不在,庞统又不愿受人引荐所以没拿出书信,只是自报姓名,说了投靠之意,刘备见此人面相丑陋,竟也很是慢待,最后给庞统一个县令(大耳贼无知可见一斑),后来庞统在任县令期间略显才学,加之诸葛亮归来引荐,刘备才重新重用拜为“副军师”(算个TM什么职务?),后来刘备入川抢他哥刘璋的地盘,庞统不听诸葛亮的规劝执意进言让刘备进兵,结果在一次进军过程中,中伏身亡,地点就在“落凤坡”。

问题六:简述庞统死于落凤坡的故事情节? 三国志正史记载:刘备包围雒城。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 三国演义描述的是:当时刘备入住西川,而庞统争先立功去要做先锋,协助刘备攻打雒城的时候被刘璋手下大将张任当做刘备被射死!当时走到一个叫落凤坡的饿峡谷,庞统问手下,此为何地,手下说,此地叫落凤坡。庞统大惊,说,天绝我也。话音未落,林中箭出,庞统应声倒下。

问题七:庞统在三国演义中那个回合出现过?干了啥事?大事记要详细一点最好是附上章节越多越好 庞统的名字在第35回首次被提到,是司马徽家的小童给刘备讲司马徽的朋友时提到的

庞统正式出在第47回,受周瑜之托跟随蒋干过江,献了“连环计”,让曹操把战船连在一起,给周瑜的火攻创造了便利条件

之后庞统的出场就是第57回,诸葛亮去江东给周瑜吊孝时庞统和诸葛亮见面,之后去投奔刘备,做了一阵子耒阳县的县令,之后刘备才发现庞统的才干,封他为副军师

第60回开始就是庞统劝说刘备入川,一直到第63回都在描写刘备入蜀后庞统给刘备献计取蜀

最后第63回庞统无视诸葛亮的来信劝阻,执意走落凤坡小道攻打雒城,在落凤坡被张任乱箭射死,终年36岁

问题八:请在三国演义中关于庞统的一首诗。 古岘相连紫翠堆,士元有宅傍山隈。 儿童惯识呼鸠曲,闾巷曾闻展骥才。 预计三分平刻削,长驱万里独徘徊。 谁知天狗流量坠,不使将军衣锦回。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三国时刘备谋士,才智与诸葛亮齐名,人称“凤雏”。 他不幸死于落凤坡,后人写此诗来悼念他。其中,“儿童惯识呼鸠曲,闾巷曾闻展骥才”这一句是互文见义。两句都是指儿童在街巷玩玩耍时会情不自禁的吟诵和讲说有关凤雏的诗句和典故。 儿童惯识呼鸠曲――各地小儿见面玩耍时习惯了唱《鸠曲》。这里的鸠曲,不知道是描与庞统的一首歌谣,还是庞统生前自己经常朗诵的一首古诗――孔明常好读《梁父吟》,凤雏好读《鸠曲》也未可知。 所以,由于读书不精,资料有限,鸠曲二字,我们只能武断为两上意思:要么是庞统生前爱读的,要么是后人纪念庞统的歌儿。 假如有第三种可能的话――童谣曰: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路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 那么,鸠曲之鸠字,除了鸟名外,还有纠集、招集之意,不知道是不是与凤雏这个号有关。因为孔明号卧龙,而士元号凤雏。龙,是另一系统中的百兽之王(比山中兽王老虎、草原兽王狮子又高了一个层次,所以称又一个系统的。),而凤,是中国民间所谓的百鸟之王,凤鸟出现,百鸟朝凤。刘备集团或者其后人为了神化刘备及其将帅,会说庞统是百鸟之王,他加盟刘备,自然会带动一大批荆襄人士汇集西川,归顺和支持刘备。所以,也许,这个鸠曲在此与庞统的号有关,指代庞统一出,百鸟归蜀。 闾巷曾闻展骥才。这一句,闾巷指的是街道、胡同、巷陌;在古代,若干户人家住在一个胡同里,这个胡同叫做“闾阎”,而巷,则是这个“闾阎”正中的大街。所以,闾巷在此批代居民生活区,指代有许多男女女老少都在一个人的故事中长大。他们听过谁的故事呢,当然是凤雏的故事了。 展骥才,骥,千里马,宝马良驹。这里有一个典故。庞统去投靠孙权,孙权见他长得丑,而且他还很轻视周瑜;而孙权最重视周瑜,周瑜这时已去世,所以庞统不得孙权的喜欢。庞统到刘备处求职时,刘备也没有重用庞统,而是让他担任耒阳县令。鲁肃写信给刘备,推荐庞统,信中说:“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刘备这才召见庞统,发现庞氏果是大才,对他大为器重。这里,展骥才,就是说,庞统是千里马,只有军国大事上才能显示他的才能,而让他去担任一个县令,那就就是大才小用,也不能体现他的全部潜力。

问题九:庞统惨死落凤坡的故事 楼主如只想知道怎么死的搐。只需要看前两段即可

1凤雏先生庞统死于征西川路上,据说那个地方的名字叫做落凤坡。也就是说,他的死是上天早就规划好的。案发的时候,庞先生骑着刘备的坐骑。这马可是大大的有名,唤作“的卢”。有人对刘备说,你没有听说过“的卢的卢,骑必妨主”吗?刘备不信,估计也是舍不得名驹。英雄一般都有这毛病。

2庞统是在落凤坡中埋伏被乱箭射死的,当时是因为骑了的卢马,所以,也算是马妨主害死的

3庞统的性格:

首先庞统敢于冒险,与诸葛亮的谨慎成为鲜明对比。从西川之战就可以看出,庞统为刘备献的都是险计,即有风险的计策。如刘璋下令要杨怀、高沛二人监住刘备时,庞统献“上中下”三计,他把“选精兵偷袭成都”称为上计,而把逃跑称为下计,这与“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所提倡的理念恰恰相反,可见庞统善走“险棋”。多不累述,搂主可以自己查找原文。

其次庞统有些自负、倔强,但是又相当自信、沉着。搂主可以看看张飞质问庞统一回:庞统由鲁肃和诸葛亮介绍投奔刘备,见了刘备却不肯拿出介绍信,刘备因庞统相貌丑陋小看了他,打发他到耒阳县去当县令。庞统担任后“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一应钱粮词讼,并不理会”。刘备得知此事大怒:“竖儒焉敢乱吾法度!”便派张飞孙干前去质问。张飞等到了地方却听说庞统宿醉未醒,张飞是什么人,气得要马上把庞统捉拿归案。等到庞统醒来,面对张飞的质问丝毫不以为然,还说:“量百里小县,些小公事,何难决断?将军少坐,待我发落。”结果不到半日,便将百余日之事,全部处理完毕。张飞目瞪口呆,佩服得五体投地。庞统不屑旁人推荐,非要自己证明给刘备看自己的实力,可见他是一个倔脾气。刘备派人前来质问,我想他也是早就料到的。不过他能那么自信,也不得不令人佩服。

还有一点,我觉得许多人都没有注意到,但是我认为非常重要。我先把三国演义的原文摘抄一些:第一二十三回“庞统献策取西川”写到这么一段话:刘备大军刀不血刃得了涪城。刘备次日设宴于涪城公厅。玄德带酒,顾庞统曰:“今日之会,可为乐乎?”庞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玄德大怒曰:“吾闻昔日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此亦非仁者之欤?吾视汝言,不合道理,可速退!”庞统闻之,全无惧色,大笑而起。左右亦扶玄德入堂。睡至四更酒醒,左右以逐庞统之言告于玄德。玄德懊悔无及,急穿衣升堂,请庞统曰:“昨因酒醉,有触于公,幸勿挂怀。”庞统谈笑自若。玄德曰:“昨日之言,惟吾有失!”庞统曰:“君臣皆失,何独主公乎?”玄德大笑,共乐如初。

搂主请看这段话,刘备当初假惺惺地说什么他和刘璋是兄弟不忍相害,但是这段话中所写刘备刚刚拿下刘璋的涪城,第二天就大摆宴席庆功,你说刘备是什么人?你再看庞统什么态度,明明是他一直劝刘备杀刘璋打西川,攻打涪城也是庞统给刘备出的计策,但是酒席之间却顶撞刘备说他“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

刘备的作假是掩饰自己的野心,但是庞统酒席间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呢?我想应该是真话,他没有必要说这样的假话来故意得罪刘备。那既然庞统不赞成刘备行“非仁者之兵”,先前为什么要帮刘备出谋划策打刘璋呢?这不是很奇怪吗?我说一点也不奇怪,我想由此看出庞统是这样的人:他是一个有着传统忠义情节的儒士,他受正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不能接受背信弃义兄弟相残的事情,但是他又不得不为自己能够在刘备政治集团里谋得一席之地,而背叛了自己的信仰,帮助刘备行“非仁者之兵”。他却只能在酒醉之时骂上几句。由此可见庞统对待“信仰和现实”所产生的矛盾心理。

还有这段话最后说:“玄德大笑,共乐如初”>>

  (一)难得的奇才�

  庞统形象的审美意趣,首先源于其性格中奇的特征。奇者:一曰罕见,二曰杰出、超凡。本文称庞统为奇才,二者兼而有之。庞统的奇才大智享誉荆襄,盛传江东。孙权早闻大名,周瑜多用其计;刘备久闻芳名,孔明深服其智;鲁肃称其谋略不减于管乐,枢机可并于孙吴。然而却遭遇坎坷。或埋没于襄阳,或屈沉于江东;或遭孙权冷落,或受刘备屈待;甚而公瑾屡用其谋,竟未授其职;为东吴建奇功,却不被吴主所认可。庞统之屈可谓奇也。正是庞统之奇才被屈待构成了其独特的审美意趣。�

  1名士交口赞奇才�

  称庞统为奇才,首先在于庞统颇得当时天下名士贤才的赞赏,盛名布于海内。刘备为躲避蔡氏兄妹所谋杀身之祸,马跃檀溪,逃难至南漳水镜先生庄上,水镜指点道:“天下奇才,尽在于此,公当往求之。”“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见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73年12月第3版308页)小说作者在此通过著名隐士司马德操之口将庞统作为天下奇才推荐给刘备。庞统不仅享誉襄,而且名播江东。据小说介绍,庞统因避难寓居江东期间,周瑜通过鲁肃多次请教庞统,并多用其谋。鲁肃因深知庞统之大智奇才,在刚继任督都之职时,就向孙权举荐了庞统。肃称统:“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减于管乐,枢机可关于孙吴;往日公谨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同上488页)可见,庞统之奇才大略深得当时天下名士赞赏推崇。孙权以貌相人,以偏爱取才而冷落庞统。鲁肃深感惋惜,称赞关安慰庞统道:“公抱匡济之才,何往而不利”(同上489页)当肃得知统欲投刘备时,支持并嘱咐道:“无使孙、刘互伐,同力破曹。”统答曰:“此某平生之素志。”(同上)

  可见统之见解高远,枢机超凡。倘孙、刘长期联盟,同力破曹,便会无往而不胜。可惜孙刘两方众多文臣武将持此见解者仅鲁肃、庞统、孔明等寥寥数人。甚至连被称为世之枭雄的刘备也能认识到孙刘联明的极端重要性。否则,岂有夷陵之败乃至孙刘两大集团最终被魏方所灭象庞统这样才智过人,机谋深远之士也被孙权所冷待,只能证明孙权也是一个目不识珠之辈。三国之争从根本上讲是人才之争。在小说中作者对庞统之才极为赏识推崇,对其才智被埋没,被屈待深感惋惜。�

  鲁肃在写给刘备的荐书中推崇道:“庞士元非百里之才。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展其骥足。”并特别提醒道:“如以貌取之,恐负所学,终为他人所用,实可惜也!”(同上490页)孔明在东吴吊丧期间,曾面晤庞统,并写有荐书给刘备,推荐庞统。当孔明从东吴回,问及庞统时,刘备称统“近治耒阳县,好酒废事。”孔明闻言笑道:“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所学,胜亮十倍。”并指出:“大贤若处小任,往往以酒糊涂,倦于视事。”(同上)刘备方根据张飞、孙乾考察的情况和鲁肃、孔明的举荐,纠正屈待大才的过失,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选方略。小说在描写庞统曹冷遇被屈待的情节时,充满赞赏而惋惜的审美情调。这情调是作者对人才被屈待的深深遗憾,对健全人才环境的热切呼唤。它撞击着读者的心灵,感染着读者的情绪,启示后世善待贤才。� 凤雏先生庞统死于征西川路上,据说那个地方的名字叫做落凤坡。也就是说,他的死是上天早就规划好的。案发的时候,庞先生骑着刘备的坐骑。这马可是大大的有名,唤作“的卢”。有人对刘备说,你没有听说过“的卢的卢,骑必妨主”吗?刘备不信,估计也是舍不得名驹。英雄一般都有这毛病。

  庞统的性格:

  首先庞统敢于冒险,与诸葛亮的谨慎成为鲜明对比。从西川之战就可以看出,庞统为刘备献的都是险计,即有风险的计策。如刘璋下令要杨怀、高沛二人监住刘备时,庞统献“上中下”三计,他把“选精兵偷袭成都”称为上计,而把逃跑称为下计,这与“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所提倡的理念恰恰相反,可见庞统善走“险棋”。多不累述,搂主可以自己查找原文。

  其次庞统有些自负、倔强,但是又相当自信、沉着。搂主可以看看张飞质问庞统一回:庞统由鲁肃和诸葛亮介绍投奔刘备,见了刘备却不肯拿出介绍信,刘备因庞统相貌丑陋小看了他,打发他到耒阳县去当县令。庞统担任后“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一应钱粮词讼,并不理会”。刘备得知此事大怒:“竖儒焉敢乱吾法度!”便派张飞孙干前去质问。张飞等到了地方却听说庞统宿醉未醒,张飞是什么人,气得要马上把庞统捉拿归案。等到庞统醒来,面对张飞的质问丝毫不以为然,还说:“量百里小县,些小公事,何难决断?将军少坐,待我发落。”结果不到半日,便将百余日之事,全部处理完毕。张飞目瞪口呆,佩服得五体投地。庞统不屑旁人推荐,非要自己证明给刘备看自己的实力,可见他是一个倔脾气。刘备派人前来质问,我想他也是早就料到的。不过他能那么自信,也不得不令人佩服。

  还有一点,我觉得许多人都没有注意到,但是我认为非常重要。我先把三国演义的原文摘抄一些:第一二十三回“庞统献策取西川”写到这么一段话:刘备大军刀不血刃得了涪城。刘备次日设宴于涪城公厅。玄德带酒,顾庞统曰:“今日之会,可为乐乎?”庞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玄德大怒曰:“吾闻昔日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此亦非仁者之欤?吾视汝言,不合道理,可速退!”庞统闻之,全无惧色,大笑而起。左右亦扶玄德入堂。睡至四更酒醒,左右以逐庞统之言告于玄德。玄德懊悔无及,急穿衣升堂,请庞统曰:“昨因酒醉,有触于公,幸勿挂怀。”庞统谈笑自若。玄德曰:“昨日之言,惟吾有失!”庞统曰:“君臣皆失,何独主公乎?”玄德大笑,共乐如初。

  搂主请看这段话,刘备当初假惺惺地说什么他和刘璋是兄弟不忍相害,但是这段话中所写刘备刚刚拿下刘璋的涪城,第二天就大摆宴席庆功,你说刘备是什么人?你再看庞统什么态度,明明是他一直劝刘备杀刘璋打西川,攻打涪城也是庞统给刘备出的计策,但是酒席之间却顶撞刘备说他“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

  刘备的作假是掩饰自己的野心,但是庞统酒席间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呢?我想应该是真话,他没有必要说这样的假话来故意得罪刘备。那既然庞统不赞成刘备行“非仁者之兵”,先前为什么要帮刘备出谋划策打刘璋呢?这不是很奇怪吗?我说一点也不奇怪,我想由此看出庞统是这样的人:他是一个有着传统忠义情节的儒士,他受正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不能接受背信弃义兄弟相残的事情,但是他又不得不为自己能够在刘备政治集团里谋得一席之地,而背叛了自己的信仰,帮助刘备行“非仁者之兵”。他却只能在酒醉之时骂上几句。由此可见庞统对待“信仰和现实”所产生的矛盾心理。

  还有这段话最后说:“玄德大笑,共乐如初”。是否真的“共乐如初”了?我看未必,刘备和庞统只是互相利用,谁也离不开谁罢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9302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1
下一篇2023-07-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