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雏”是谁?

“凤雏”是谁?,第1张

庞统。

庞统,字士元,号凤雏。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

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箭而亡,年仅三十六岁。庞统死后,葬于落凤坡,墓地只有简单的维护,据说这是刘备为其亲选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块风水宝地,现有墓碑一块。

扩展资料

轶事:

庞统曾经担任过县令。一天,当地一大户人家的弟兄俩,因为家事打起架来,两人越想越生气,都认为错在对方,就跑到县府告状。

在公堂上,吵吵嚷嚷,争论不休。庞统听了有点不耐烦,大声斥责道:“你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顾在这里扰乱公堂。本官要亲自察访,现在你们都回去,听候处理。”

老二气呼呼地走了。入夜,老大让家人送来20两白银,庞统二话不说,立即收下。第二天升堂,庞统把惊堂木一拍,喝道:“来人,把老大押下去重打30大板!”

站在身旁的师爷问:“大人,怎么不审就断?”庞统说:“有理胆壮,无理心虚。老大送礼说明他自己心虚,责任肯定在他。”边说边拿出白银20两。

老大一看再也不敢隐瞒了,只好如实承认。众人对庞统智断此案,都十分钦佩。

-庞统

  1、三国里的凤雏是庞统。庞统(179-214),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人。三国时期,刘备的重要谋士,才智与诸葛亮齐名,官拜军师中郎将。在进围雒县时,统率众攻城,不幸被流矢所中而亡,时年三十六岁,英年早逝。

 2、刘备悲痛万分,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亲自为其挑选墓地,后来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现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城西的鹿头山白马关处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庞统祠墓。

 3、庞统的才华、计策、谋略智慧皆符合一个才干人的思维,可以说是当世才华人物的一个真实缩影。他有着多数才华横溢的人的傲气、刚正、豁达。足智多谋、巧言善道“凤雏”庞统的才华最为璀璨,但命运最为多舛。庞统的性格是孤傲、清高,不入俗流。

  凤雏

  庞统,字士元,号凤雏,人称凤雏先生,后人引申为成语--伏龙凤雏

  庞统(179—214年),字士元,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三国时刘备部下著名的谋士、将领。

  凤雏:庞统庞士元。庞统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成语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庞统道号“凤雏”,是与诸葛亮齐名的谋士,在赤壁之战时避乱于江东,被鲁肃推荐给周瑜,入曹营献“连环计”,致使周瑜火攻成功。周瑜去世后,诸葛亮借吊孝之际拉拢庞统,同时鲁肃也将庞统推荐给孙权,但因庞统容貌丑陋,态度傲慢而不予重用。于是庞统往荆州投靠刘备,初为县令,不理政事,刘备派张飞前去责罚才发现庞统的才华,遂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共赞方略,教练军士。后庞统随刘备取蜀,设计斩杀杨怀、高沛,得涪水关,但在攻雒城之际疑诸葛亮欲争功,不听其书信劝阻,冒进至落凤坡,中张任埋伏,被乱箭射死。

  庞统的历史评价

  陈寿评曰: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

  庞统是荆州地区的名士,赤壁之战后加入刘备集团,最初只作一名县令,经诸葛亮和鲁肃的推荐,为刘备所重视。刘备任命他为治中从事,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对他的亲信仅次于诸葛亮。庞统力劝刘备取蜀,并跟随刘备入川,计擒蜀将杨怀、高沛,进军成都,但在围攻雒城的战斗中,中流矢而死,刘备为之流涕。 庞统年轻时,为人朴钝,没有人赏识。只有他的叔父庞德公十分看重他,认为他不同寻常。当时,颍川人司马徽素有识人之名,庞统前往拜访。交谈后,司马徽对庞统十分欣赏,称他是南州首屈一指的人才。从此,庞统的名声渐渐显赫。庞德公将他与诸葛亮、司马徽并提,说孔明是卧龙,庞统是凤雏,司马徽是水镜。后来,庞统在本郡作了一名功曹。庞统有知人之明,他喜欢评判人品高下,乐于培养别人的声望,但是他称赞别人时,往往超过那人的实际才能,多有溢美之辞。他自己解释说,当今乱世,善人少而恶人多,宣扬好的榜样可以改善世风。 [209年],周瑜帮助刘备攻取荆州,领南郡太守,庞统在周瑜手下作功曹。次年,周瑜去世,庞统送葬到吴地,深受吴人的器重。但之后,庞统返回荆州刘备处,成为一名从事。不久,刘备让庞统试任耒阳县令。庞统在任不理县务,治绩不佳,被免官。吴将鲁肃写信给刘备,推荐庞统,称其非百里之才;诸葛亮也向刘备推荐庞统。于是,刘备召见庞统,与之畅谈后,对他大为器重,任命他为治中从事,并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对他的亲信仅次于诸葛亮。 [211年],刘璋邀请刘备入益州共拒张鲁,使者法正私下向刘备献秘计,请刘备借机谋取益州。刘备犹豫不决,庞统进言劝说刘备不要舍弃良机。刘备赞同庞统的观点,于是留诸葛亮、关羽等人镇守荆州,而自己则带领庞统等人进入益州。同年,刘璋和刘备在涪城相会,庞统献策借机擒住刘璋,刘备疑心立足未稳,拒绝了这个建议。之后,刘璋还于成都,而刘备驻扎在葭萌关。 [212年],刘备在葭萌关屯驻已经一年。庞统就战略问题,向刘备献上三条密计:上计是径袭成都;中计是借口回荆州,送行时计擒杨怀、高沛;下计是回荆州后再慢慢计划取蜀;并总结说不能再这样耗下去,否则凶多吉少。刘备采纳庞统的中计,诱斩杨怀、高沛后,进军成都。 [214年],在围攻雒城的战斗中,庞统中流矢而死,当时只有36岁。刘备极为痛惜,一提到他就忍不住流泪。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并任命他的父亲为议郎,后升任谏议大夫。庞统的儿子庞宏,字巨师,因轻傲尚书令陈袛为其所排抑,只作到涪陵太守。庞统的弟弟庞林,以荆州治中从事的身份参加了彝陵之战,兵败后随黄权入魏,封列侯,官至钜鹿太守。 庞统号“凤雏”,是与诸葛亮齐名的谋士,在赤壁之战时避乱于江东,被鲁肃推荐给周瑜,入曹营献“连环计”,致使周瑜火攻成功。周瑜去世后,诸葛亮借吊孝之际拉拢庞统,同时鲁肃也将庞统推荐给孙权,但因庞统容貌丑陋,态度傲慢而不予重用。于是庞统往荆州投靠刘备,初为县令,不理政事,刘备派张飞前去责罚才发现庞统的才华,遂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共赞方略,教练军士。后庞统随刘备取蜀,设计斩杀杨怀、高沛,得涪水关,但在攻雒城之际疑诸葛亮欲争功,不听其书信劝阻,冒进至落凤坡,中张任埋伏,被乱箭射死。 陈寿评曰: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 摘自:中华三国

  庞统(179—214年),字士元,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三国时刘备部下著名的谋士、将领。

  早年便以“凤雏”之名与诸葛亮齐名于荆州。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臧否人物,自谓曰“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庞统传》)。刘备领荆州牧,庞统来投,但未得重用,不过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其后经诸葛亮、鲁肃极力推荐,刘备方才再度召见庞统,与之谈论军国大事,大为器重,于是拜庞统为治中从事,不久又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诸葛亮和鲁肃举贤荐能的宽广胸襟固然令人钦佩,但庞统本身具有的非凡才华,恐怕才是其最终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

  更重要的是,庞统正是实现隆中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他的加盟,为刘备集团提供了进一步飞跃的契机。按照“隆中对”的规划,取得荆州、站稳脚跟是第一步,其次是西取巴蜀,跨有荆益,然后兵分两路,消灭曹操,最终统一天下。刘备联合东吴,在赤壁之战中打败南下的曹操,又趁机取得荆南四郡,进驻南郡,可以说已经实现了“隆中对”的初步目标。庞统的职位变化,也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因为军师中郎将不是一般的军师,后者止绝军谋,而前者既参谋决策,又统御兵权。刘备设两个军师中郎将,意味着要将兵力分成两部分,去执行两个大任务了。

  不久之后,经过精心策划,再加上益州内部张松、法正、孟达等人的策应,入川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诸葛亮、庞统各司其职,前者负责留守荆州、巩固后方,后者负责辅佐刘备,进占益州。两人之所以作出如此分工,也是有着重大意义的。在当时的情况下,进占益州和巩固荆州是同等重要的大事,不进占益州,则不能实现一统天下、兴复汉室的大业;不巩固荆州,则进占益州的行动缺乏可靠的后方保证。要同时完成这两件大事,必须要有诸葛亮一流的人才协助刘备才行。综观刘备早期的谋臣团,“麋竺、孙乾、简雍、伊籍,皆雍容风议,见礼於世”(《三国志·蜀书》卷8陈寿评曰),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实非其所长。毫无疑问,无论是进占益州,还是巩固荆州,诸葛亮都是最适合的人选,但他分身乏术,只能顾一头;而庞统不但学识渊博,善于鉴别人物,而且有“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的本事,正适合协助刘备进占益州。在入川过程中,庞统不但协助刘备作出了几次意义重大的正确决策,而且以其独有的聪明才智,使刘备摆脱了信义宽仁等观念的束缚,为日后平定西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不幸的是,庞统在围攻雒城时中箭身亡,年仅三十六岁。

  吴国将领周瑜帮助刘备攻取荆州,兼任南郡太守,庞统仍为功曹。周瑜去世,庞统送葬到吴地。吴人多闻其名,因此,当他要西返荆州时,众多知名人士齐会昌门,为他送行,陆绩、顾劭、全琮都参加了聚会。庞统又开始品评人物,他说:“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接着,他又对全琮说:“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陆绩、顾劭对庞统说:“使天下太平,当与卿共料四海之士”(《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于是,庞统跟他们深相结交而归。

  事后,有人曾问庞统:“照您看,陆绩比顾劭好吗”庞统说:“驽马虽然精良,但乘坐的只是一人罢了。驽牛一天走三十里,所负载的哪里只是一个人的重量呢”据说,顾劭去见庞统,住在庞统那里,两人谈论起来。顾劭问:“您有善于知人之名,你说说,我和您相比,谁好一些”庞统说:“讲到陶冶世俗,甄综人物,我比不上您,但是,如果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我可就比您强一点了。”顾劭认为庞统的话有道理,和他亲近起来。

  刘备占据荆州,任荆州牧,庞统以从事的身份试署耒阳县令。在任不理县务,治绩不佳,被免官。吴将鲁肃写信给刘备,推荐庞统,信中说:“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三国志·蜀书·庞统传》)。诸葛亮也对刘备说起过庞统。于是,刘备召见庞统。两人纵论上下古今,刘备对他大为器重,任命他为治中从事。此后,刘备倚重庞统的程度仅次于诸葛亮。庞统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

  一次,刘备与庞统闲谈,问他:“你曾经担任周瑜的功曹。听说那次我到吴国,周瑜曾上秘信给孙权,让孙权扣留我,不知是否真有此事?在谁的手下,当然就该忠于谁,你不必隐瞒。”庞统回答:“确有此事。”刘备慨然叹息:“当时我正在危急之中,有求于孙权,所以不能不去见他。去了,竟差一点落到周瑜手中!”刘备还说:“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孔明那时也劝我不要去,而且一再坚持,想来也是怕孙权扣留我。我当时却认为孙权所要提防的是北面的曹操,应该希望有我做他的援手,所以才坚持去见他,一点也没有疑虑。现在想来,这确实是一步险棋,并非万全之计。”

  建安十六年(211),法正奉益州牧刘璋之命到荆州,迎接刘备入益州共拒张鲁。法正私下向刘备献秘计,请刘备借机谋取益州。刘备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庞统进言,他说:“荆州荒芜残败,人物流失殆尽。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有大的发展。益州户口百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如果真能夺取此地,以为根基,当可成就大业。”刘备仍然担心:“如今与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宽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曹操狡诈,我便忠诚。凡事与他相反,就有可能得民心、有成就。如今为得益州,失信于天下,能行吗”庞统说:“如今正当乱离之际,凡事不能墨守成规,要随枷权变才好。况且吞并弱小,攻击暗昧,逆取顺守,报之以义,正是古人所重视的。只要事定之后,封还他一块土地,还有谁能说您有负信义呢不趁现在攻取益州,到时就会被别人占了先机。”刘备认为庞统说得有理,决定留诸葛亮、关羽等镇守荆州,而自己则带领庞统,率领数万兵士进入益州。

  益州牧刘璋和刘备在涪城相会,庞统献策:“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刘备说:“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刘璋隆重地招待刘备及其部下,增拨给刘备不少人马粮草和军用物资,连战略要隘白水关也交给他督理,命他率兵去进击张鲁。刘璋交代完毕,就回了成都,刘备则率部到了葭萌关。

  此时的刘备实力大增,已有部众三万多人,车马整顿,兵甲鲜明,粮秣充足,士气振作。但他并末立即去进攻张鲁,而是停在葭萌,厚树恩德,以收民心。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刘备在葭萌关屯驻已经一年。庞统就战略问题,向刘备献上三条密计:“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刘备认为中计有道理,依计而行。斩杨怀高沛,挥兵直指成都,一路势如破竹,所经过的地方都顺利攻克,很快便打到了涪城。在涪城,刘备大会将士,置酒作乐,志得意满。他乘着酒兴对庞统说:“今日之会,可谓乐矣。”庞统却说:“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时刘备已醉,怒道:“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庞统起身而退。刘备马上后悔了,请他回来。庞统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坐下,不看刘备,也不道歉,饮食自若。刘备说:“向者之论,阿谁为失?”庞统说:“君臣俱失”(《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刘备大笑,酒宴上又恢复了欢乐的气氛。

  裴松之评价刘备和庞统的这次争论说:“谋袭刘璋,计虽出于统,然违义成功,本由诡道,心既内疚,则欢情自戢,故闻备称乐之言,不觉率尔而对也。备酣宴失时,事同乐祸,自比武王,曾无愧色,此备有非而统无失。其言‘君臣皆失’,盖分谤之言耳。”

  不久,刘备包围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为表彰他的功勋,任命他的父亲为议郎,后升任谏议大夫。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

  庞统死后,葬于落凤坡,墓地只有简单的维护,据说这是刘备为其亲选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块风水宝地,现有墓碑一块。

  在庞统墓约2公里处,有刘备为其建的祠墓,三进四合布局,石木结构(石墙、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朴敦厚、肃穆庄重。依次排列着山门、“龙凤”二师殿、“栖凤”殿、庞统陵墓。祠内存有庞统及诸葛亮雕塑像,历代匾联、碑刻、字画等大量珍贵文物史料。宋代文人陆游路过庞统祠墓时,曾作诗一首:

  鹿头山 过庞士元墓

  士元死千载, 凄恻过遗祠 。

  海内常难合, 天心岂易知。

  英雄千古恨, 父老岁时思。

  苍藓无情极, 秋来满断碑。

  点评:庞统善能知人,议论英发,多出奇计,言必有中,实为一代英才。可惜英年早逝,未成大功,令人叹惋。

  歇后语

  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庞统祠墓位于老陕路旁,距德阳仅15公里左右,古代由秦入蜀都最后一道关隘,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缀连在三国遗踪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南临益州开千里沃野,北望秦岭锁八百连云,东观潼川层峦起伏,西眺岷山银甲皑皑”。祠墓为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庞统中流矢卒后,蜀汉昭烈帝刘备所建。三进四合布局,石木结构(石墙、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朴敦厚、肃穆庄重。依次排列着山门、“龙凤”二师殿、“栖凤”殿、庞统陵墓。祠内存有庞统及诸葛亮雕塑像,历代匾联、碑刻、字画等大量珍贵文物史料。

  祠墓周围古柏参天、郁郁葱葱、自成方阵,如一块镶嵌在古蜀道上的巨大翡翠。祠墓旁有车辙深邃、长满苔藓的古驿道,有诸葛亮长子诸葛瞻与魏军邓艾浴血奋战尽忠的将台,奇石沟壑、溶洞山泉,堪称蜀汉遗迹之一绝。是怀三国之古,揽现代之胜的好去处。

  庞统祠中的庞统墓只是后人为纪念庞统而建,其真墓应在不远处的落凤坡旁。

庞统,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这是陈寿对他的评价!

三国的凤雏、卧龙分别指的是庞统,和诸葛亮。

人的名字可以任意取。但是人们对别人的评价,及字号推崇绝不会错。

庞统,在刘备进川时献了上中下三条计策,让刘备最后顺利入川有了自己的根据地,也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这份功劳,可谓很大!

虽然庞统。人长的非常丑,但是满腹经纶,跟诸葛亮可以相提并论,他的智慧才华根本不输给诸葛亮,正因为这样人们才用凤雏来称呼他。

诸葛亮也非常的明白这一点也非常的欣赏他。

两人可谓惺惺相惜,就好比下棋一样,棋逢对手。

他懂诸葛亮,诸葛亮也非常懂他。世界之大,知音难求,同样有才华的人,同样有智慧的人,同样惺懂相惜的人,更是难求。

虽然庞统,英年早逝。但在有智慧的人心目中,尤其在诸葛孔明的心中,他确实是个非常有本事有能力有才华得人 。

一个人要有的成就,往往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组成。 人的名气则不同,金子总是要发光,尘土遮不住。 只要你有才华,只要你有本事,只要你满腹经纶,你的名声一定会被世人所知。

正因为这些,更多的人知道庞统更多的人才会认识他。

虽然他并没有什么很大的成绩和功劳。更没有什么杰出的表现,但他自身所具备的才华,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说这么多年在三国的故事中也有他的一席之地。这就是他能与诸葛亮齐名的原因。

庞统。

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

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葬于落凤坡。

人物经历:

庞统小时候为人朴实,但是表面看上去并不聪明。时颍川司马徽为人清雅而擅长识人,庞统二十岁时前去拜见。司马徽坐于桑树上采桑,而庞统坐于树下,俩人相互交谈一直从白天说到黑夜,司马徽对庞统大为惊异,说是南州士子没有人可以与庞统相比。有了司马徽这句话,庞统渐渐为人所知。

时襄阳庞德公称庞统为“凤雏”,诸葛亮为卧龙,司马德操为水镜。庞统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品评人物好坏,自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庞统后来被本郡征为功曹,喜欢评价人物,培养别人的名声,所以被他评价的人,都往往超过该人实际的才能。

人们对此感到非常奇怪,于是去问庞统,庞统说:“方今天下大乱,正义之道逐渐衰退,善人少而恶人多,我想兴起这样的风俗以达到助长正道的目的,所以要宣扬好的榜样,改善世风,如果不这样做,善人会越来越少。

十个人当中如果可以改善五个人,就可以将此事完成一半,进而达到教育世人的目的,使有志向的人可以自己勉励自己,这样难道不行吗?”

庞统,庞士元,人称凤雏先生,和卧龙诸葛亮在智谋上齐名,当时世人皆言:“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落凤坡,当庞统看到如细雨般的乱箭,他明白这一生就算结束了,可叹出师未捷身先死,可到底谁要杀我?留给庞统的时间只能让他思索到此。

每次看三国,看到此处总让我很迷惑,,“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可作为可安天下二位人选之一的凤雏却会如此不经一击,领军第一战竟能会被乱箭射杀,到底是司马徽看错了庞统,还是庞统欺骗了天下人呢?

回到三国历史中看,在当时孙权大军和张辽在合肥决战,周瑜已死,留守的鲁肃是亲刘派决不会发动侵荆战役。而曹操在赤壁之后伤了些元气,而且又要同时面对孙权和马超,也无精力对荆州发动大规模战役,可以说,在当时的荆州是相对最为安全之地,可留守人员竟是诸、关、张、赵,汉军的绝对主力。而对汉军来说更重大更有绝对性影响的入蜀仅仅是由刘、庞带着黄忠、魏延等二线队伍,问题已经形成,而且竟在重大战略实施之时。

赤壁一战之后,刘备终于在荆州建立了根据地,接下来按“隆中对”的三分天下之战略就要入蜀了,可到底谁是领军入蜀的最好人选呢?刘备自身无多大作战能力,到底是诸葛亮去还是庞统去?让刘备难下决心。以当时诸葛亮的威望由他去本是最好之人选,可问题就是他太成功了,太有威信了,搞的部署只认他而都当我不成在,好象我刘备离开了诸葛亮就一事无成。在入蜀决定前,刘备在深思。

一连几个月,庞统都十分恼火,想我身为“凤雏”,一身才学却竟连一个栖身之所都没有,无奈之下只好在刘备这当一个有名无实的副军师,如今主公要入蜀,我无论如何要劝说主公让自已领军前往,否则世人都要笑我只是凭借和诸葛亮的同门关系才在主公这混上一个无实权的副军师。在经过一番权力角逐后,庞统终于得尝所愿,和刘备带着黄忠、魏延领军入蜀了,只要这次打下蜀,不说在诸葛之上,最起码也应和他平起平坐了。国人好争权夺利,只可叹在当时作为一支正义之师的刘备军也同样逃脱不了这个怪圈,庞统的死因可能就起先于此吧

也许在很多方面,庞统都不会输与诸葛亮,可在自保问题上,两人在那一刻已经分出了高下。留守荆州对于诸葛亮来说已成定局,他并无异议,只不过又留下了张飞、赵云二人,这二人作为汉军中的重权人物,一直和诸葛亮保持着亲密关系,这就是诸葛亮最为聪明之处,只要有他们跟随,不管事情发生多糟,他诸葛亮仍然是绝立于不败之地的,而关羽之所留下显然是刘备对诸葛亮不放心。

而庞统呢,一心想着建功立业,可他却没想到,既然自已选择了以杀人为业,那么同样自已也成为天下人想杀之而后快的目标。如果说历史能假设的话,如果说庞统安心做一个副军师,领汉军替补队伍留守荆州,由诸葛亮带主力入蜀,那么天下可能早成刘备的了,兵者国之大事也,一步走错都可能造下难以弥补的败局。

卧龙——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

凤雏——庞统:字士元,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刘备帐下谋士,官拜军师中郎将。才智与诸葛亮齐名,人称“凤雏”。在进围雒县时,统率众攻城,不幸被流矢击中去世,时年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庞统死后,葬于落凤庞统墓坡。

美髯公——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著名将领,自刘备于乡里聚众起兵开始追随刘备,是刘备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在关羽去世后,其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一直是历来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又经历代朝廷褒封,清代时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

《三国演义》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5lybdEjAOjpJBbthYTLQQ

pwd=s23a 提取码:s23a    

  三国里的凤雏指的是庞统,是三国时期刘备账下的谋士,与诸葛亮齐称为“卧龙凤雏”,他们二人都是刘备的军师。公元214年,刘备围攻雒城,庞统带领将士进攻,不幸中箭身亡,时年三十六岁,后刘备追赐其为关内侯,葬在落凤坡。

 三国中的凤雏指的是谁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涌现了很多惊才绝绝的谋士,其中有四位顶级谋士,卧龙、凤雏、冢虎、鬼才,他们分别是,诸葛亮、庞统、司马懿和郭嘉。庞统和诸葛亮并称为“卧龙凤雏”,同为东汉末年刘备账下的谋士。

 早年的时候,庞统就和诸葛亮在荆州齐名,曾有“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美谈。起初庞统投靠刘备时,并未得到重用,后经过诸葛亮和鲁肃等人的极力推荐,刘备才开始器重庞统,后来将他和诸葛亮一同拜为军师中郎将。

 在刘备包围雒城时,庞统带领一众将士们攻城,后来被箭射中后死亡,当时才三十六岁。刘备非常悲痛惋惜,追赐庞统为关内侯,亲自为他挑选墓地,他的所葬之地起名为“落凤坡”,位于今天的四川省德阳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612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