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雏是什么意思?

凤雏是什么意思?,第1张

问题一:凤雏是什么意思 这些都是谦虚的说法,很多牛人都是比较低调的,卧龙和凤雏都是这个风格。

凤雏就是小凤凰的意思,

之所以跟卧龙起名就是一个是龙,一个是凤,都是传说中比较厉害的角色。

之所以用卧龙,和之所以用凤雏都是一样的道理,表达的意思就是:“虽然我很牛,但是我很低调!”

问题二:凤雏来仪是什么意思 1、谓凤凰来舞而有容仪,古人以为瑞应。

①《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孔颖达 疏:“箫韶之乐作之九成,以致凤皇来而有容仪也。”

②《后汉书・左雄传》:“ 汉 世良吏,於兹为盛,故能降来仪之瑞,建中兴之功。” 李贤 注:“ 宣帝 时凤皇五至,因以纪年。”

③唐 郑贰督蜓裘攀》:“ 花萼楼 南大合乐,八音九奏鸾来仪。”后因用以代称凤凰。

④《文选・扬雄》:“来仪之鸟,肉角之兽,狙犷而不臻。”

⑤《艺文类聚》卷八一引 汉 陈琳 《迷迭赋》:“匪荀方之可乐,实来仪之丽闲。”

⑥三国・魏・锺会《孔雀赋》:“有炎方之伟鸟,感灵和而来仪。”[1]

2 比喻杰出人物的降临。

①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三:“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②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不悟阴阳运,哲人忽来仪。”

③南朝 梁 王屮 《头u寺碑文》:“ 金粟 来仪, 文殊 戾止。”

3 比喻爱慕之人的来临。

①南朝 齐 王融 《秋胡行》之七:“彼美复来仪,L颜变欣瞩。”

②《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功曹今夜府直,可谓良时。妾家 ,即君之前垣也。若不渝约好,专望来仪,方可候晤。”

问题三:凤雏什么意思 龙驹凤雏 lóng jū fèng chú 驹:小马;雏:幼禽。比喻英俊秀颖的少年

出处 《晋书・陆云传》:“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问题四:凤雏的 雏 是什么意思 雏释义:

幼小的鸟,生下不久的:~鸡。~燕。~儿。~凤。~形。

问题五:“卧龙”和“凤雏”是什么意思? 颜良未必多文丑;凤雏能否及卧龙 译:颜良不一定比文丑差,庞统未必不及孔明。作者的意思应该是,找两个相关的人来类比,从历史上看也许某个人比另一个有名,但实际上论能力也许不相上下,只是遭遇不同而已。

问题六:伏龙凤雏的意思 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望采纳!!!

问题七:刘备望着卧龙和凤雏,说的在水一方是什么意思 有水的一方代表着龙,这说明刘备偏向于卧龙。

问题八:卧龙、凤雏、幼麟都好懂,冢虎的冢是什么意思? 幼麟指的是姜维(天水麒麟儿)

在央视网中找到这样一段

周瑜(公元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集团将领,杰出的军事家。美姿容,精音律,长壮有姿貌,多谋善断,胸襟广阔。后与诸葛亮、庞统、司马懿并称卧龙凤雏幼麟冢虎。说实话,姜维还不够格和他们齐名,嘎嘎!!

:司马懿:冢虎,注意,不是死老虎的意思!

zhǒng

大的;地位高的 [eldest]

冢虎:猛虎

问题九:庞统玩什么叫凤雏而不是雏凤 凤雏=凤凰的孩子,卧龙=看不到的神圣之力

为什么诸葛亮被称为卧龙,庞统被称为凤雏

1、诸葛亮被人称为是卧龙,而庞统有被称为是凤雏。但是三国之中,要说到谁的称号最为霸气,这个人还是司马懿。在中国古代另外一本名著山海经曾经提到过在遥远的极北之地有一种凶兽叫做冢虎,这是一个极厉害的凶兽。

2、古代人很有趣,例如三国时期的人物,在动荡时代也会给自己起一个响亮的绰号。例如,诸葛亮称卧龙,庞统叫凤雏。这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两个谋士,因此就有那么一句话叫卧龙凤雏得其一者可安天下。

3、“卧龙凤雏”是存在于在三国时期,卧龙、凤雏是两位响当当的人物,但在现代网络用语中,卧龙凤雏往往是调侃“傻X二人组”的词语。

4、三国中“卧龙凤雏”是指两个人。其中“卧龙”是指诸葛亮;“凤雏”是指庞统。

5、读过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在三国中有一句话非常有名:卧龙凤雏得一人则可安天下。正是因为诸葛亮与庞统奇高的才能,可以辅佐君主发展壮大,方能成就霸业。也确实如此。

卧龙凤雏指的是谁

卧龙指的是诸葛亮,凤雏指的是庞统。诸葛亮在隆中的时候,自己称“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其实这当然是谦虚的说法,他一直在关注着天下大事,未出隆中而尽知天下事。

卧龙是指三国时期的蜀国丞相诸葛亮,凤雏指蜀汉主公刘备的军师庞统。在《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中,徐庶说道“凤雏乃襄阳庞统也。伏龙正是诸葛孔明”,所描述的正是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

三国演义中的卧龙说的是诸葛亮,凤雏说的是庞统。

三国中“卧龙凤雏”是指两个人。其中“卧龙”是指诸葛亮;“凤雏”是指庞统。

卧龙是指诸葛亮,凤雏是指庞统。是三国演义一书中的两位有名的谋士。

卧龙凤雏出自《三国演义》,指诸葛亮(卧龙)和庞统(凤雏)。

卧龙和凤雏是谁

1、卧龙是指三国时期的蜀国丞相诸葛亮,凤雏指蜀汉主公刘备的军师庞统。在《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中,徐庶说道“凤雏乃襄阳庞统也。伏龙正是诸葛孔明”,所描述的正是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

2、卧龙: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凤雏:庞统(179-214年8月29日),字士元,荆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官拜军师中郎将。才智与诸葛亮齐名,道号“凤雏”。

3、卧龙指的是诸葛亮,凤雏指的是庞统。诸葛亮在隆中的时候,自己称“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其实这当然是谦虚的说法,他一直在关注着天下大事,未出隆中而尽知天下事。

4、三国演义中的卧龙说的是诸葛亮,凤雏说的是庞统。

5、“卧龙”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字孔明,人称卧龙,东年徐州琅邪郡阳都县(在今山东沂南县)人。诸葛亮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

6、卧龙凤雏两位人才是诸葛亮和庞统。卧龙: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凤雏:庞统,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人。

《三国演义》中,卧龙和凤雏指的都是谁他们的能力如何

卧龙凤雏是指《三国演义》中人才诸葛亮和庞统的。卧龙和凤雏是指《三国演义》中的两个人物,卧龙是指诸葛亮,凤雏是指庞统。这两位人士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顶尖谋士,司马徽曾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卧龙是指诸葛亮,凤雏是指庞统。他们同是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顶尖谋士,并称为一“龙”一“凤”。大隐士司马徽曾夸赞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卧龙是指三国时期的蜀国丞相诸葛亮,凤雏指蜀汉主公刘备的军师庞统。在《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中,徐庶说道“凤雏乃襄阳庞统也。

被称为得一人则可安天下的卧龙和凤雏,是指诸葛亮和谁

读过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在三国中有一句话非常有名:卧龙凤雏得一人则可安天下。正是因为诸葛亮与庞统奇高的才能,可以辅佐君主发展壮大,方能成就霸业。也确实如此。

庞统,庞士元,人称凤雏先生,和卧龙诸葛亮在智谋上齐名,当时世人皆言:“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问题二:三国中“卧龙凤雏”是指什么?那是指两个人,卧龙虽是个地名但因为出了个旷世奇才诸葛亮,所以成了他的代名词。

原本凤雏是夸人的,但是在《西虹市首富》上映后,凤雏连同卧龙两个词成了骂人的话了。卧龙凤雏原指诸葛亮庞统。这两个称号是对他人才华的极高评价,否则也不会出现“得之可得天下”的美誉。

原本的出处是《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司马徽所说的一句话:“得卧龙凤雏其一,可得天下。”,最开始指的是诸葛亮和庞统,是褒义。王者荣耀中刚好有这两个人物,所以卧龙是诸葛亮,而凤雏则是庞统。

(一)卧龙卧龙先生诸葛亮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居士。中国三国时期蜀汉杰出的丞相以及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史书记载其身高八尺,约合现今184米。诸葛亮生辰八字:辛酉、丙申、癸丑、丁巳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张氏病逝,8岁丧父(一说是9岁丧母,12岁丧父),与姐姐以及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姐弟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17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他看到刘表昏庸无能,不是命世之主,于是结庐南阳卧龙岗隐居遂被人称为“卧龙先生"这是公元197年的事。诸葛亮已隐居了十年,他广交江南名士,“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有匡天下之志。他密切注意时局的发展,所以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联孙抗曹,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诸葛亮瞩托后事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忙哭道:“臣必竭心尽力相辅,效忠贞之节,死而后已!”后主即位。

  蜀汉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决定,赏罚严明。对外与东吴联盟,对内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

  诸葛亮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和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但是诸葛亮并不墨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诸葛亮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成为后世的楷模。

  中国千百年来将诸葛亮描绘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连续发射10箭;制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发明“孔明灯”。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史、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执政后,首先要办的第一件大事是恢复与东吴的外交关系。刘备死后,东吴一方面继续向魏称臣,一方面尚未拿定主意怎样对蜀,仍陈大军于蜀的边境。诸葛亮派尚书邓芝出使东吴,说服孙权与蜀联合,与魏断绝关系。

  当时,南中诸郡在刘备东伐之时,受东吴策动而叛乱,严重威胁[蜀汉]后庭。诸葛亮执政后,与东吴恢复邦交,切断了南中的外援。经过两年调养,诸葛亮上书后主,决心平定南中叛乱。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春,诸葛亮率大军兵分三路征伐南中。平叛战斗结束后,诸葛亮吸取“众建诸侯分其力”的经验,将南中四郡分为六郡,叛乱中心建宁郡被分得最细,起用大量土着大姓为官吏,达到不留军队、不运粮草,又能治理该地的目的;征调南中“青羌”万馀家入蜀,以其青壮组成骑兵五部,号称“飞军”:设立降都督,掌管南中军政。该年十二月,诸葛亮率军回到成都。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三月,诸葛亮上《出师表》于后主,率军至汉中,准备北伐。他先在汉中练兵约一年,然后北攻。魏南安(治甘肃陇西)、天水、安定(治甘肃济川)三郡当即降蜀。魏明帝亲赴长安督战,以曹真督关右诸军,采用以防守为主的战略。蜀军先扬言要由斜谷道攻取县,并使赵云、邓芝率一军据箕谷(今陕西褒城西北)为疑军,诸葛亮率主力西攻祁山。参军马谡领一军为先锋,驻街亭。马谡指挥不当,大败于魏军,丢失街亭。蜀军失去前进的据点,只好退回汉中(正史并无“空城计”退司马懿军之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上书自贬三级,以右将军身份行丞相之职。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冬,魏军三路攻吴,关中空虚。诸葛亮再次率军北伐。蜀军此次出大散关,围攻陈仓二十馀日不下,粮尽而退。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诸葛亮第三次率军北伐。蜀军西向,取魏武都、阴平二郡而回。诸葛亮复任丞相。

  在这一时期,诸葛亮与李严的矛盾为引人关注的焦点。本来,他们两人同受刘备托孤,共为辅臣。直到建兴四年(公元226年),两人关系还比较好,诸葛亮在与孟达的信中还称赞李严。但不久,李严写信给诸葛亮,建议利用掌握朝政大权的便利,像曹操那样进爵封王,接受“九锡”,这样他也能捞到若干好处。诸葛亮对此非常生气,在回信中狠狠批评了李严一通。不久,诸葛亮在即将伐魏前,调李严带他所辖的二万军队来镇守汉中。李严却讨价还价,要诸葛亮从益州东部划出五郡设立江州,让他当江州刺史,致使调动未成。诸葛亮以大局为重,也就妥协了;建兴七年,陈震在出使东吴前,专门找诸葛亮汇报李严的巧诈问题,特别谈到李严早年在家乡为官时的一些劣迹,但没引起诸葛亮的足够重视。建兴八年(公元230年),曹军欲三路攻蜀,诸葛亮再次要李严带二万军队到汉中坐镇,李严又讨价还价。诸葛亮即做让步,任命其子为江州都督督军,接替李严调走后的工作,李严这才执行调动命令。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伐魏,命李严在汉中负责后勤供应,李严未及时筹集到粮草,便写信给诸葛亮说皇上命令退兵。诸葛亮退军后,他又欺骗朝廷说此次退兵是为了诱敌。当诸葛亮回来后,他又故作惊问:“军粮已经够用,为何突然退兵?”于是,诸葛亮在上朝时拿出李严的书信为据,与许多将士一道签名上表,弹劾李严,将他免为庶人,流放到梓潼。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二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大军出斜谷,据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南四十里)。此次出兵,事先与东吴约好同时攻魏。但东吴迟迟不发兵,迄至五月,孙权才派陆逊、诸葛瑾率兵屯江夏、沔口(今湖北汉囗),进攻襄阳,孙权自己则率大军围合肥新城。对此,魏明帝的策略是先挫败东吴。他亲率水军东征,让西守的司马懿坚守不战,让蜀军粮尽自退。但当孙权得知魏主的意图后,认为己方成了主战场,吃了亏,即令全线撤军。在西线。诸葛亮鉴于以往的教训,分兵屯田,打算久驻。这年八月,诸葛亮突患急病,暴卒于前线,时年五十四岁。蜀军全线撤军。诸葛亮在生前留下遗嘱:“葬于汉中定军山,就在山坡中挖一个坟,坟坑可装下棺材便行了。穿平常的衣服,不随葬器物。”

三国时 有一位与孔明齐名的名人 人称“凤雏”的叫庞统字士元!

下面的材料是从百度里找的 供楼主参考!!

 庞统(179—214年),字士元,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三国时刘备部下著名的谋士、将领。

早年便以“凤雏”之名与诸葛亮齐名于荆州。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臧否人物,自谓曰“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庞统传》)。刘备领荆州牧,庞统来投,但未得重用,不过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其后经诸葛亮、鲁肃极力推荐,刘备方才再度召见庞统,与之谈论军国大事,大为器重,于是拜庞统为治中从事,不久又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诸葛亮和鲁肃举贤荐能的宽广胸襟固然令人钦佩,但庞统本身具有的非凡才华,恐怕才是其最终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

  更重要的是,庞统正是实现隆中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他的加盟,为刘备集团提供了进一步飞跃的契机。按照“隆中对”的规划,取得荆州、站稳脚跟是第一步,其次是西取巴蜀,跨有荆益,然后兵分两路,消灭曹操,最终统一天下。刘备联合东吴,在赤壁之战中打败南下的曹操,又趁机取得荆南四郡,进驻南郡,可以说已经实现了“隆中对”的初步目标。庞统的职位变化,也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因为军师中郎将不是一般的军师,后者止绝军谋,而前者既参谋决策,又统御兵权。刘备设两个军师中郎将,意味着要将兵力分成两部分,去执行两个大任务了。

  不久之后,经过精心策划,再加上益州内部张松、法正、孟达等人的策应,入川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诸葛亮、庞统各司其职,前者负责留守荆州、巩固后方,后者负责辅佐刘备,进占益州。两人之所以作出如此分工,也是有着重大意义的。在当时的情况下,进占益州和巩固荆州是同等重要的大事,不进占益州,则不能实现一统天下、兴复汉室的大业;不巩固荆州,则进占益州的行动缺乏可靠的后方保证。要同时完成这两件大事,必须要有诸葛亮一流的人才协助刘备才行。综观刘备早期的谋臣团,“麋竺、孙乾、简雍、伊籍,皆雍容风议,见礼於世”(《三国志·蜀书》卷8陈寿评曰),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实非其所长。毫无疑问,无论是进占益州,还是巩固荆州,诸葛亮都是最适合的人选,但他分身乏术,只能顾一头;而庞统不但学识渊博,善于鉴别人物,而且有“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的本事,正适合协助刘备进占益州。在入川过程中,庞统不但协助刘备作出了几次意义重大的正确决策,而且以其独有的聪明才智,使刘备摆脱了信义宽仁等观念的束缚,为日后平定西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不幸的是,庞统在围攻雒城时中箭身亡,年仅三十六岁。

庞统死后,葬于落凤坡,墓地只有简单的维护,据说这是刘备为其亲选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块风水宝地,现有墓碑一块。

在庞统墓约2公里处,有刘备为其建的祠墓,三进四合布局,石木结构(石墙、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朴敦厚、肃穆庄重。依次排列着山门、“龙凤”二师殿、“栖凤”殿、庞统陵墓。祠内存有庞统及诸葛亮雕塑像,历代匾联、碑刻、字画等大量珍贵文物史料。宋代文人陆游路过庞统祠墓时,曾作诗一首:

鹿头山 过庞士元墓

士元死千载, 凄恻过遗祠 。

海内常难合, 天心岂易知。

英雄千古恨, 父老岁时思。

苍藓无情极, 秋来满断碑。

点评:庞统善能知人,议论英发,多出奇计,言必有中,实为一代英才。可惜英年早逝,未成大功,令人叹惋。

歇后语

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庞统祠墓位于老陕路旁,距德阳仅15公里左右,古代由秦入蜀都最后一道关隘,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缀连在三国遗踪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南临益州开千里沃野,北望秦岭锁八百连云,东观潼川层峦起伏,西眺岷山银甲皑皑”。祠墓为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庞统中流矢卒后,蜀汉昭烈帝刘备所建。三进四合布局,石木结构(石墙、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朴敦厚、肃穆庄重。依次排列着山门、“龙凤”二师殿、“栖凤”殿、庞统陵墓。祠内存有庞统及诸葛亮雕塑像,历代匾联、碑刻、字画等大量珍贵文物史料。

  祠墓周围古柏参天、郁郁葱葱、自成方阵,如一块镶嵌在古蜀道上的巨大翡翠。祠墓旁有车辙深邃、长满苔藓的古驿道,有诸葛亮长子诸葛瞻与魏军邓艾浴血奋战尽忠的将台,奇石沟壑、溶洞山泉,堪称蜀汉遗迹之一绝。是怀三国之古,揽现代之胜的好去处。

  庞统祠中的庞统墓只是后人为纪念庞统而建,其真墓应在不远处的落凤坡旁。

庞统 和 诸葛亮 ,这两人,一个号凤雏,一个号卧龙, 徐庶 曾对 刘备 说:卧龙凤雏得一人者便可得天下,由此说来这两人的手段能力都相差不远,但是,凡是就怕比较,高个子里面还有矮的,且,世间就是有好斗之人,就是想把这两人分个高低,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凤雏卧龙谁厉害吧。

 凤雏是谁?

凤雏是三国时期的庞统,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后来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 >

  庞统和诸葛亮谁更厉害

若要说到卧龙凤雏谁更厉害点,那真真是有点困难了,这两同为 水镜先生 的弟子,算是同门师兄弟了,单论个别方面来说,两人都有输赢,综合的来说两人是不分伯仲的。

在军事这个技能点上,凤雏要比卧龙更胜一筹,凤雏在军事上杀伐果断,这一点卧龙比不得。尤其是在刘备攻打荆州时,诸葛亮虽能帮刘备拿下荆州,面对“民强地险”的西川却无计可施。既不知如何劝说假装仁义的刘备篡夺刘璋,也不敢为西川再打一场赤壁大战了。于是他就借吊孝 周瑜 之机去东吴请比自己高一筹的庞统。(这里 孔明 还有一层用意就是在刘家宗亲面前继续恪守疏不间亲,以掩饰异志,保持愚忠形象。)

此后,两人就一个守荆州,一个攻西川,同时成为了刘备的左膀右臂。 且,不但会指挥打仗、出谋划策,而且还能掐会算,精通天文、地理、星象、八卦。不过,在阴谋上诸葛亮就比凤雏要胜上一筹了,庞统真没人家诸葛亮心眼多。

卧龙好权,气量小

史家曾有如下评论:北司马,南诸葛,二者如一。大体是说司马氏、诸葛氏做的事没什么两样。司马氏夺了魏的大权,诸葛氏也是独揽蜀国大权。仅从诸葛亮《出师表》中“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这句话看,这是做臣子能说出口的吗皇宫=相府!即使退一万步讲,对宫中府中的理解与作者本意有所偏差,那么诸葛点名要求重用向宠、费祎、董允、郭攸之又做何讲此外,刘备临终之时,诸葛与李严同为托孤之臣,但诸葛很快借故将李严支走,放在江州,此后李严被踢出蜀的权力中心。

由此可见,任何人想从诸葛手中分取大权,那是绝对犯忌讳的事。刘备最初孤军入蜀,无疑比守荆州凶险万分。诸葛名义上让庞统伐蜀立功,是在不然,留守荆州,安保后方难道无功若真无功,又何须最后留关公在此镇守 曹操 手下的 程昱 等人可就是因为守住了兖州三县才被重用的。可见,显然守住重要的根据地也是大功一件。

由上述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诸葛安处荆州,而使庞统涉身险地,二者心术之高下,立时可见。唯有此处,庞统远逊诸葛。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庞统早死啊,不管你有多厉害你死后诸葛亮还在发光发热的为蜀汉江山做贡献。

不过,若要看这两人谁更厉害要综合评价,诸葛亮和庞统都不错,一个卧龙,一个凤雏。且,如果卧龙与凤雏配合得当,龙凤合力,天下早晚都是 刘玄 德的,不过,谁让刘备作死不能一碗水端平,更加的信任诸葛亮,且,这就是刘备得了一龙一凤怎么仍旧没安天下的缘故,刘备从来没有真正驾驭龙凤二人的能力,记得刘备攻打荆州时,龙、凤的意见分歧让刘备狐疑不定,一方面他十分珍爱庞统这位能力超强的谋臣,另一方面又十分信服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刘备决定退守荆州。

如果刘备这时候会做人老板的应该听取两方面的意见而不是一方面决定听取一人的而孤立另一人的,从这一点上我们又可看成诸葛亮气量小,先请庞统,后又想废庞统。

以上就是 历史网 的我在针对凤雏卧龙谁厉害等问题作出的解说,如您想要了解更多庞统与诸葛亮的故事,敬请关注 历史网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9290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8
下一篇2023-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