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婚?

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婚?,第1张

这是明显的政治婚姻,政治因素大于爱情,到底是不是真的愿意无从考证。

1、应该是考虑到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松赞干布同时还娶过尼泊尔的公主,都是为了维护自身地位和统治的要求,向唐联姻也是不错的选择。

2、可以减少与唐之间的战争,争取和平局面 ,也多了个依靠

《步辇图》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公元7世纪30年代,松赞干布治理下的吐蕃已是一个统一强盛的王朝,而“天可汗”唐太宗君临的唐朝也正处于威震海内的鼎盛时期。当时,吐蕃在西域等地大肆扩张,不可避免的于大唐发生各种摩擦,由于雄才大略的李世民在位,吐蕃没能捞到什么好处,松赞干布也是聪明人,不想与强大的唐朝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再加上中原经济文化的强大魅力,所以不断向大唐求亲,李世民也不愿在西域和吐蕃发生大的冲突,想以和亲安抚边远之邦,宣展大国之姿,用亲戚关系来笼络感化疆外野民。

所以,“和亲”达成了,但是我觉得李世民把那些蛮夷想的太美好了,今天你中华强大,他可以和你做亲戚,得到各种各样的好处,当明天你中华衰弱了,他们就会撕下和善恭顺的面纱,拿起弯刀,杀人放火。

一、公元705年第一次和盟

公元692年,唐军将领王孝杰率军攻打西域的吐蕃军队,取得胜利,吐蕃大败,唐朝攻占了被吐蕃统治23 年的安西四镇。王孝杰和刘审礼作为唐将曾被吐蕃军队俘虏,但是藏王芒松芒赞给予优待,并送还唐朝,王孝杰在俘虏期间获知大量吐蕃内情,为他日后夺回西域安西四镇有一定帮助。公元696年,吐蕃大相钦陵率军四万攻打凉州。钦陵的爸爸是曾代表松赞干布去长安娶文成公主的噶尔禄东赞。钦陵派使臣要求唐朝撤出安西四镇,分割或归还天山南路十姓突厥部落区域。唐朝派遣郭元振去与吐蕃谈判。郭元振对钦陵说:“你父亲禄东赞一直与唐朝关系不错,你却近年来经常与唐朝作对,你是违背了你父亲的对唐政策。”钦陵答道:“你说得对,双方应该和好。但首先应该让十姓突厥部落与安西四镇的西域百姓各立他们的君长自治,你看如何?”郭元振说:“十姓突厥部落在唐国通往西域各国的主干道上,而且这些部落与你们吐蕃不一样,他们早就归顺唐朝了。”钦陵说:“我并非贪图土地财赋,要是我贪图,我就直接占领你们的玉门、张掖、湟川好了。现在四方各族百姓都臣服于唐朝,我们吐蕃却能够独立自主,都是依靠我们兄弟(钦陵与其弟赞婆当时在吐蕃独掌大权)能够小心护持。十姓突厥部落中的俟斤部落距离吐蕃只有一碛之隔,飞骑十天就可以到达、我们出于担心吐蕃的安全,所以提出上述要求。”双方谈判没有结果。

公元696年,钦陵与弟弟赞婆在青海打败王孝杰和娄师德的唐军,吐蕃兵围攻凉州。河西走廊大部已经被吐蕃占领。吐蕃开始准备夺回安西四镇,并派使臣再次要求唐朝撤出西域安西四镇,归还十姓突厥部落区域。公元705年,唐朝派遣宰相卢钦望等22人与吐蕃和盟。双方关系暂趋缓和。双方并未达成相关结果。

二、公元714年第二次和盟

公元705年第一次和盟后,吐蕃于公元709年派遣大相香多日拉金等去唐朝求婚。唐中宗当即答应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公元710年,唐王派左卫大将军杨炬护送金城公主入藏。此时吐蕃已经占据帕米尔地区、塔里木盆地、罗布泊地区。公元678年左右,丽江、大理、香格里拉一带的部落都直属吐蕃。西南大部都在吐蕃的控制之下。

公元714年,唐朝和吐蕃和盟定界,定国界于河源,也就是今天的青海西宁。但是和盟并没带来和平,之后战争又开始了。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典故,叫做雀屏中选。

这个典故,源自于唐朝的建立者,唐高祖李渊。

李渊年少之时,北周大将窦毅,曾经公开为自己的女儿窦氏选婿。窦家是当时的大族,消息传出之后,前来求婚的足有数十人。

为了在这数十人当中,给自家女儿选择一位合适的夫婿,窦毅命人搬来了一块巨大的屏风,在屏风上画了一只巨大的孔雀,然后告诉这些前来求婚的年轻人,谁能用箭射中孔雀的眼睛,谁就能娶到自己的女儿。

面对窦毅设置的这个考题,数十位求婚者开始纷纷尝试,却无一人能够真正射中,唯独最后李渊一箭成功。所以最终,李渊成功抱得美人归,娶到了窦毅的女儿。而他娶到的这位窦姓女子,自身也是十分贤德,在李渊后来的人生道路上,对李渊帮助颇多。而且,这位窦氏还是后来太子李建成和唐太宗李世民的生母。

雀屏中选,或者说锦屏射

雀的典故,便是由此而来。

不过,抛开这个典故的词语用法不谈,只说这段历史。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考虑,这个故事是不是显得有点不太合理?

一位堂堂大将军,为自己的小女儿选择夫婿,真的会仅凭射箭这一项就决定了?不说考虑什么门当户对,至少也要考虑一下人品问题吧?万一来的是一个神箭手,射箭射的极准,人品却十分不堪,那岂不是把自家闺女往火坑里推?

再说,如果真想选一位神箭手做女婿的话,窦毅为什么不直接把这块屏风放到军营里去?军营里神箭手肯定有的是,估计窦毅就算想找人把这块屏风给射烂了,也不是什么难事吧?

堂堂北周大将军,真的会做出这么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事情当然不会那么简单!

实际上,如果我们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再看看当时窦毅和李渊家所面对的情况,我们就会发现,李渊的这桩婚事,其实远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

1窦家的尴尬局面

要了解这件事背后的隐情,首先,我们得先来看看,窦氏的家世渊源,和窦家当时面对的一些问题。

李渊的这位原配皇后,其家世绝对算是非同一般了。

窦家世代簪缨,老祖宗窦融,是东汉开国时著名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到了窦氏的父亲窦毅这一代,经历更是极为传奇。窦毅早年曾追随北魏孝武帝西迁,建立了西魏,被封为奉高县子。宇文家篡位建立北周之后,窦毅因为站队正确,进爵神武郡公,后加授上柱国。

到了北周时代,窦家显赫一时。

不过,对于雀屏中选这件事而言,窦家的家世,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最大的一个影响,在于窦氏的母亲。

窦氏的母亲,是北周的襄阳公主,西魏权臣北周文帝宇文泰的第五女!

窦氏从小就十分不凡。据史书记载,在窦氏很小的时候,当时的北周皇帝宇文邕,为了交好北方的突厥,娶了突厥可汗的女儿做皇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阿史那皇后。不过,对于这位突厥女子,宇文邕并不喜欢,甚至有意疏远。

而当时的窦氏,因为是母亲的缘故,经常出入皇宫。算起来,当时做皇位的宇文邕,正好是窦氏的四舅。当时年龄尚小的窦氏,就私底下劝宇文邕,要时常亲近这位突厥皇后。因为这样的话,可以加深北周和突厥的关系,对国事会很有帮助。

一位女子,能够有这样的见识,已是不凡。更关键的是,从时间上来推断,窦氏当时最大也不超过九岁。因为她九岁那年,宇文邕就去世了。

而在宇文邕去世后,北周便开始出现一系列权力倾轧。最终,北周朝堂的大权,被当时身为外戚的杨坚掌控。在宇文邕去世三年之后,已经牢牢掌握大权的杨坚,逼迫北周皇帝禅位给自己,隋朝自此诞生。

隋朝诞生这一年,窦氏十二岁。

据史书记载,当时窦氏听说了杨坚受禅一事后,痛哭流涕。直接说出了‘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的话。当时窦毅和襄阳公主听到这话后,瞬间吓得脸都白了,连忙捂住了窦氏的嘴,害怕给家里带来祸患。

杨坚登基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开始对宇文家进行杀戮。而这个时候,作为宇文泰外孙女的窦氏,自然也就危险了。连带着,当时的整个窦家,都面临倾覆之危。

在这个时候,想要保住家族,保住窦氏的性命,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

窦毅给出的答案,就只有两个字:联姻!

2李渊家当时的情况

看过了窦家当时的状况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当时李渊家的情况。

众所周知,李渊的出身,同样是十分惊人。李家的祖上,曾经出过西汉时期那位著名的飞将军李广,也曾出过十六国时期的西凉开国君主李暠。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李渊的父亲李昞,初侍西魏,后来到了北周,被封为唐国公,加封柱国大将军。

但是,在李渊七岁的时候,李昞就已经去世了。

李昞去世之后,李渊继承了李昞的唐国公爵位。而这个时候,距离杨坚篡位建立隋朝,还有九年的时间。

当时还是北周,正好是宇文邕在位期间。

李虎一生育有八子,李渊的父亲李昞是老三。之所以有李昞继承李虎的爵位,是因为李昞前边的两个哥哥,都已经早逝了。而李昞下面的五个弟弟,在李昞去世的时候,官最大的也就只做到了刺史的地步,算不得高官。而李昞这一支,李渊排行老四,但李渊的三个哥哥,同样是寿命不长,在李昞去世之前,就先离世了,这才使得排行老四的李渊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

所以,当时李家的情况,大致也就显而易见了。有爵而无权。当时李家虽然顶着一个唐国公的爵位,但实际上官最大的,也不过只是一个刺史。

不过,这样的李家,却依然没人能够小觑,尤其是到了隋朝,更是如此。

导读: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唐朝大诗人王昌龄笔下的《出塞》诗。意思就是说,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还未回还。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现在依旧健在,绝不会让胡人的兵马南下度过阴山。缺少“龙城飞将”的唐朝军队没有挡住“胡马度阴山”,而唐朝采用的和亲政策将二十一位公主送进了胡人君主的营帐,但是也没有挡住“胡马度阴山”的虎狼之师。

唐朝开国初年,来自西北的突厥、吐蕃、回纥、契丹等民族异军突起,时常派出兵马度过阴山入侵唐朝的边境。唐朝经常调派大军连年征战边关,以致唐朝的边境狼烟四起,黎民百姓不堪其扰。于是,唐太宗李世民便采用公主和亲的方式以图解决边境上的战争。纵观中国历史,和亲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现象。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周襄王时期,就有了和亲的方式了。当时,周襄王欲伐郑,故娶狄女为王后,与戎狄兵共伐郑。这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和亲事件,此后,和亲作为一种政治手段,在唐朝之前就已经层出不穷,譬如汉朝的“昭君出塞”就是一个经典案例。而到了盛世唐朝,则把这种和亲政策演绎得更加淋漓尽致。

大唐王朝的和亲政策为何结果是“赔了公主又折兵”?

唐朝最著名的和亲公主大概要数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名李雁儿,系唐太宗的远房宗室女。史书中称她聪慧美丽,知书达礼。文成公主成为和亲公主颇具戏剧性。公元638年,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国王松赞干布,听说邻国吐谷浑国王诺曷钵向唐朝求婚,他也不甘落后,马上派使节携贵重礼物到唐朝求婚。没想到唐太宗许嫁了弘化公主给诺曷钵,却回绝了松赞干布的求婚。松赞干布非常愤怒,致书给唐太宗:“如果不同意把公主嫁给我,我将亲率五万大军,攻占唐国,杀死你,夺取公主。”为此,双方真的在边界发生了一场战争,以吐蕃失败告终。

松赞干布领教了唐朝的强大之后,主动派使者谢罪求和。唐朝大约也觉得吐蕃不可轻视,于是双方结好。唐太宗从远房宗室女中挑选出李雁儿,封为文成公主,许嫁给松赞干布。和亲联姻后,松赞干布接受唐朝册封,双方友好了几十年。因此,这次和亲通常被史学家视为非常成功的一次。不过,以和亲方式换来的和平,无法永久维持。松赞干布死后,他的孙子芒松芒赞继位,文成公主的和亲效应也就随之终结。公元663年,吐蕃攻灭了邻国吐谷浑之后,随即与唐朝兵戎相见。吐蕃北攻西域,与唐朝争夺安西四镇;东攻击巴蜀,占领了羌族居住的十二个唐朝边境州。此后,吐蕃又将南面原受唐朝册封的南诏国纳入其势力范围。至公元676年,吐蕃所辖面积扩大到五百一十万平方公里,境内人口达到九百六十万,实力大增,对唐朝构成了严重威胁。

金城公主是第二位和亲吐蕃的公主。金城公主是雍王李守礼之女,具有真实的帝女身份。唐中宗自幼把她留在宫中,非常疼爱。公元704年,年仅七岁的赤德祖丹继任吐蕃国王。为了巩固王权,赤德祖丹的祖母急于改善同唐朝的关系,便再动和亲之念,派人向唐朝求婚。当时的唐朝正处于武则天倒台后重振李家皇朝雄风的过程中,也有意与周边民族搞好关系。唐中宗于是顺水推舟,许嫁金城公主。由于金城公主当时年纪尚小,所以直到公元710年金城公主十三岁时才入藏完婚。

唐中宗不仅把金城公主进贡给吐蕃人,一年后,唐睿宗执政后还把黄河河西九曲之地割让给吐蕃,从此吐蕃取得战略地理上的优势。这可算是唐朝和亲史上最赔本的一次屈辱和亲,这也是唐朝割地的开始。“吐蕃既得九曲,其地肥良,堪顿兵畜牧,又与唐境接近,自是复叛,始率兵入寇。”吐蕃人不止享受唐朝的皇室美女,还霸占了唐朝一块水草肥美的战略要地。而且还照样掠夺唐朝边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0239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3
下一篇2023-07-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